中外应急演练比较与综合下 试卷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中外应急演练比较与综合

(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003342
[分数]:86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正确
错误
2、国务院办公厅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正确
错误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
错误
4、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正确
错误
5、国务院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
正确
错误
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继续补充和调整。
正确
错误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正确
错误
8、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建立预警系统、健全决策机制、规范信息传播、保证物资供应和坚持依法行政。
正确
错误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突出特点是对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两条渠道进行报告:一条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一条是县级以上疾控机构。
正确
错误
10、预防准备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也是各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正确
错误
11、《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正确
错误
12、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酌情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予以补偿。
正确
错误
13、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正确
错误
14、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正确
错误
1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正确
错误
16、只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正确
错误
17、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均应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上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正确
错误
18、省级启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决定,不须向国务院报告。
正确
错误
19、医疗机构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正确
错误
20、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正确
错误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9年1月1日实施。
正确
错误
22、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5个级别。
正确
错误
2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橙色表示。
正确
错误
2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正确
错误
25、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个体预案、现场预案。
正确
错误
2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正确
错误
27、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
正确
错误
28、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正确
错误
29、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正确
错误
30、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正确
错误
31、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国务院另行通知
应急指挥部另行安排
公安部门另行通知
3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 )。
它属于公法范围
它具有强制性
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处置与预防并重
34、我国主要的应急管理体制不包括( )。
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
集中管理
属地管理
35、在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选择的原则为()。
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
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财产
最大程度地政府财物
尽快控制事件发展
3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向( )备案。
上一级人民政府
上一级政府应急办
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7、()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
乡级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其他法人组织
38、()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地方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
新闻媒体
政府应急办
39、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经济责任
刑事责任
40、()是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初衷。
行政危机
公共危机
经济危机
财政危机
4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
二十九
二十八
二十七
二十六
42、下列哪项不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4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
起始时间、警示事项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结束时间
44、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2
4
12
6
45、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牵头
国务院办公厅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
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
国务院总理指定有关部门牵头
46、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1小时内
2小时内
第一时间
12小时内
4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2003年5月9日
2002年5月9日
2002年9月5日
2003年9月5日
48、()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
军队有关部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9、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 )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5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 )建立。
国务院
卫生部
省级政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1、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0分钟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52、县级以上政府非卫生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通报。
同级卫生部门
同级政府
上级政府
下级政府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 )发布。
国务院
卫生部
中央宣传部
省政府
54、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
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
55、甲类传染病由( )决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国务院
省政府
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56、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 )制订。
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卫生部制定发布
国务院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5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不包括( )。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5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应急储备工作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政府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
5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就地隔离
就地观察
就地治疗
尽快转诊
6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负责部门不包括()。
国务院有关部门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医疗机构
61、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 )。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62、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信息监控、收集
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
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妥善处置
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
6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等因素,将其分为四级。
性质
严重程度
可控性
影响范围
64、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以人为本
常抓不懈
分级预警
讲究方法
65、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预警级别
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
警示事项
66、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等。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救援费用
环境破坏
67、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 )三个阶段。
演练策划
演练准备
中外应急演练比较与综合(下)试卷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演练实施
演练总结
68、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 )。
信息报告
先期处理
应急响应
应急结束
69、应急救援专家组在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中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包括对()等行动提出决策性的建议。
城市潜在重大危险的评估
应急资源的配备
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
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
70、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责包括( )。
预案管理
应急处理
应急保障
善后、恢复与重建
71、四川大演练的目的是( )。
检验防灾减灾体系重建成果
集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
纪念地震四周年、缅怀遇难同胞
总结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72、我国开展应急演练的目的包括( )。
检验预案
完善准备
锻炼队伍
磨合机制
73、现代应急演练的作用包括( )。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检验预案、磨合机制
提高参与者应急能力
避免灾难、事故的发生
74、模拟演练的特点有( )。
模拟应急处置
开展动态博弈
运用仿真手段
模仿真实灾难面面俱到
75、应急演练要坚持的原则是( )。
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7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 )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77、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现场抢救的措施是( )。
现场保护
抢险救灾方案的确定
现场抢救的组织领导
实施抢救
78、以下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有( )。
民族宗教事件
火灾
恐怖袭击事件
核辐射事故
79、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启动
救援行动
应急恢复
80、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 )。
预见
迅速
准确
有效
http://xx.qlxf.cn/index.php?s=/Exam_examstart_bigclass_3_smallclass_12_courseid_1475.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5493.html

更多阅读

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表 应急预案演练有哪些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表填报单位:(盖章)惠济区第一初级中学预案名称惠济区第一初级中学安全生产应急疏散演练预案演练类别□综合演练√单项演练预计演练时间2014年6 月11 日 演练用时: 时 2.5 分演练地点惠济区第一初级中学组织单位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近年,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激励约束、示范引领、标准规范、监管服务、科技创新、税费调节等措施,矿山企业的资源开

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电力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前 言为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做好电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文件制定本导则。本导则是

急危重症应急预案与救护 校园应急救护预案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各科临床护理急危重应急预案和院前急救应急预案;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精神等各专业急危重症的救护与护理及重症监护等内容。目录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应急预案第一节 内科急危

声明:《中外应急演练比较与综合下 试卷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总结》为网友老酒续老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