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及其《管锥编》——值得仰视,也很亲切 管锥编 mobi

慈心原创 版权所有

钱钟书及其《管锥编》——值得仰视,也很亲切 管锥编 mobi
近来,钱钟书的《管锥编》因为一个不正经的理由而“被”火热起来,一如之前陈寅恪的火热。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是陈寅恪忠实的粉丝,但他们除了整天絮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有几个人读过陈寅恪的原著呢?老实说,陈寅恪并不容易读懂——陈寅恪写文章,喜用文言,还不是如韩柳那般通畅的文言,而是自出机杼的生硬的文言。陈寅恪的讲座很生动,为了说明唐代的婚俗制度,开题时可以讲杨贵妃入宫时是不是处女。但陈寅恪的文章不易读,可见语、文虽然相关,却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钱钟书的《管锥编》也不易读懂。金庸于文史颇为自负,连钱钟书的老子钱基博都不放在眼里,说老钱功底深厚,但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但他对小钱的《管锥编》却不敢不屑,承认“当中有些我还看不懂”。《管锥编》之难读,就连很多资深学者都不敢说全都读懂,现在却有人说他在高中阶段就彻夜阅读《管锥编》,自然有人不信了。或许他把《管锥编》当成钱钟书的有一部小说,或者小说集吧。不过这件事,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就好比,你去问一个英国人:“你读过莎士比亚吗?”他多半会说读过,哪怕他只记得一句“To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question.”又好比,你去问一个主攻西方文学的大学生:“你读过《尤利西斯》吗?”他多半会说当然,哪怕他刚才还大骂乔伊斯无赖。所以,读不读得懂是一回事,有没有兴趣读是另一回事,最后读不读又是一回事。我读钱钟书,始于高中时代,但那时仅限于《围城》、《人·兽·鬼》、《七缀集》、《写在人生的边上》等小说、散文类著作。至于《石语》、《谈艺录》、《管锥编》等学术著作,则都在升入大学之后。窃以为,读书不能以是否读懂作为标准。读书又不是数学,1+1=2,要么懂,要么不懂。比如《石语》一书,是钱钟书与陈衍(号石遗)对谈话录,虽然从头到尾,一概不懂,但我还是通读了一遍,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要真正读懂《石语》必须与陈衍、钱钟书两位先生等量齐观的学问,另加相似的交谊方可——若非如此,纵然你千般解读,万般求索,都只能是隔靴搔痒。但是,读不懂并不妨碍我的阅读。阅读是与书中之人穿越时空的谈心,而不是如户籍警那般查问家底。购买《管锥编》的冲动源自苏州古旧书店的一次打折活动,或许是在某个国庆前后,或许是七折优惠。反正我一咬牙、一跺脚,就买下了全套五本的中华书局版《管锥编》。拿回去就翻阅起来。老实说,《管锥编》不易读,但我还是翻阅了许多章节,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篇《论易之三名》。去年,有人谈及钱穆。说钱穆在49年离开大陆,这才有了如此辉煌的学术成果,云云。我就反驳说,同样是无锡钱家,钱钟书的水平与贡献丝毫不逊于钱穆【#兹按#钱钟书与钱穆同出一钱,都是五代十国时著名的吴越王钱镠的第三十四世孙,同宗而不同支】。并且一时贪玩,搜到了钱钟书为钱穆《国学概论》作序的典故。话说,当年钱穆一念之差,请钱基博作序,书序虽然署名钱基博,但真正操刀之人却是钱钟书。此时,钱钟书尚年轻,锋芒毕露,毫不留情;但是剑锋所向,确实直指痛处,钱穆也无话可说。钱基博名高位尊,又是钱穆自己请他写的,所以钱穆只得默认忍受——初版之时,全文刊载;再版之时,悄悄抽去。当然,钱钟书在给钱穆写信时还是很恭敬的,尊称钱穆为“宾四宗老大师道座”,自称“宗末钟书上”。但这是场面工夫。场面上,大家客客气气;论学问,该说啥就说啥。之所以在这里长篇累牍的比较钱钟书和钱穆,到不是为了说长道短,而是为了反驳一个论调。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观点,49年以后,尤其是文革十年间,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颇为不堪,真正传承了中国文化的是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地区。当然,他们可以举牟钟三、余英时、钱穆、南怀瑾等人的例子。之前,我也有这样的错觉,以佛教为例:台湾有星云大师、圣严法师、证严法师等,美国有宣化上人等,但在大陆却似乎找不到出名的和尚。然而,这些年来,大陆的佛教渐呈兴盛之势,老、中、青三代都不乏高僧。港台与海外的和尚也纷纷赶回大陆,到各大祖庭礼祖。鼎鼎大名的星云大师,现在一大半的时间都待在大陆。因为,中国佛教的跟在大陆。后来,我忽然“顿悟”了。港台是显山露水的地方,一个人有真本事,很容易就被发掘出来了;大陆是藏龙卧虎的地方,平时都隐藏得好好的,时机一旦成熟,就一个个出世了。这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我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古琴热了,突然发现诸多的古琴流派都有完整的传承……古诗词热了,又突然发现,古诗词的传承不曾中断……中医热了,又突然发现,中医的传承不曾中断……三教九流,各门各派,都有其传承人,有些人还很年轻,但个个“根正苗红”!很多人借港台一时的兴盛来否认大陆的发展是不公平的,大陆在这六十多年里,同样也有非常辉煌的成绩。即使是被视为“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间,也有不菲的成果。“两弹一星”、南京长江大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些骄人的成绩都产生于文革时期。在文化领域,也并非只有阶级斗争的文章,同样有非常严肃的学术著作,比如章士钊洋洋百万言的《柳文指要》由文汇出版社在1971年9月出版第一版,到1972年1月又第二次印刷;任继愈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在1973年出版;邓广铭的《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也由人民出版社在1975年出版……钱钟书的《管锥编》,虽然是在文革以后出版的,但其创作年代正是文革期间。根据艾朗诺的《钱种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一文记载,《管锥编》的创作始于1971年。而其出版则在1979年。应该说,《管锥编》的创作正在文革期间。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为了美化文革,而是要说,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国大陆也产生了《管锥编》这般伟大的著作,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文脉的力量。当然,这一伟大著作的创造者正是钱钟书先生。当然,这也证明了另一个说法,即:真正的学者,并不需要被捧着才能做学问,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出大学问。钱钟书为《管锥编》写的序言非常短,原文如下: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假吾岁月,尚欲赓扬。又于西方典籍,褚小有怀,绠短试汲,颇尝评泊考镜,原以西文属草,亦思写定,聊当外篇。敝帚之享,野芹之献,其资于用也,能如豕苓桔梗乎哉?或庶几比木屑竹头尔。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良朋嘉惠,并志简端。和《石语》中的另一个主角陈衍一样,钱钟书虽然在说话时不免尖刻,但在撰文时却颇为内敛——用略微摩登一点的词说就是“低调”。管窥、锥指、褚小有怀、绠短试汲、敝帚之享、野芹之献、豕苓桔梗、木屑竹头这些都是谦辞,《管锥编》也如这篇序言一般,毫不张扬:看起来仿佛是一个三家村学究寻章摘句的无聊札记,但骨子里却是非同凡响、无与伦比的大著作。钱钟书管窥锥指中华文明,从而创作了《管锥编》;我们面对《管锥编》,想要通读、精读,真是难上加难,所以也不妨依样画葫芦,管窥锥指一番。这里就说一说《论易之三名》。钱钟书在本文中首标《易纬·乾凿度》中“易一名而含三义”的说法,随后罗列《毛诗正义·诗谱序》、《论语义疏》、《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法华玄义》等书中有关一字多义的解释,然后总括曰:胥征不仅一字能涵多意,抑且数意可以同时并用,“合诸科”于“一言”。紧接着,他顺手一击,引出黑格尔“自赞毁他”之辞: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辩;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举“奥伏赫变”(Aufheben)为例,以相反两意融会于一字,拉丁文中亦无义蕴深富尔许者。当然,钱钟书的目的不是做黑格尔的传声筒,而是树立目标而击溃之,紧接着他“顺手一击”,将黑格尔的谬论轻松化解: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接下来,钱钟书广征博引,泛滥百家,纵横东西学术。洋洋洒洒间,流淌着的是中华文明无言的自信。面对东西方文化,钱钟书并不是如乾隆“闭门造车”那样的自傲,也不是如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种外强中干的自负,也不是如辜鸿铭“不惜为中国文化护短”那般紧张,也不是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那般慷慨激昂,也不是如鲁迅“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那般哀叹……他充满自信,但不自傲;热情洋溢,却冷静严肃;侃侃而谈,又婉婉道来。豆瓣网上有关《管锥编》的简介颇为精要,不知原文出自谁手,文曰:《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当然,这样说并无不可,但这样一来,我们面对《管锥篇》就只能仰视了,倒是叶兆言先生《纪念钱钟书》中的定义,虽然还是仰视,但同时显得亲切,所以忍不住拿出来与诸君分享,并以此作结:在很多人看來,《管锥编》只是学术著作,与小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其写作热情和理想寄托,并没有甚么太大不同。说白了,写于文革中的《管锥编》是部穿著学术外衣的《红楼梦》,是一本真正意义的大书,它博大精深,內容无所不包,太值得我们用异样的眼光去仰视。壬辰正月,慈心于易莲精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5982.html

更多阅读

评钱钟书《围城》之方鸿渐形象 围城方鸿渐主要经历

评钱钟书《围城》之方鸿渐形象内容摘要:方鸿渐是《围城》中的主人公,他无用以至无能,怯懦、迷惘,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缺乏理性和对抗精神,他的行动无力,甚至龟缩在虚无的精神内壳里不行动,致使他的人生“围城”成为“围城”人生。他的

读书笔记:《钱钟书文集》

钱钟书:序言: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

钱钟书《围城》经典语录 围城 及其经典语录

钱钟书1.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2.他(方鸿渐)早订过婚,却没有恋爱训练3.(方鸿渐)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4.这一张文凭,仿佛有

比我老的老头 念钱钟书先生 比我老的老头

——悼念钱钟书先生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钟

钱钟书的经典幽默 英式幽默的经典例子

被学界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文化昆仑”的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中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

声明:《钱钟书及其《管锥编》——值得仰视,也很亲切 管锥编 mobi》为网友淡然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