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下的西学东渐——对中美医疗剧的一点比较 西学东渐ppt

在美、日等国的电视体系中,医疗剧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可谓是年年出新作,老剧频获奖。相比较而言,我国电视剧作品中此类题材的优势并不明显。有些人在看到《实习医生格蕾》等美剧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术技巧、仪器设备后,感慨中国医护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事实上,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管理模式,我国的医疗行业都处在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进程中,虽尚未达到最先进的程度,但步伐却远远超前于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再现。本文试以《ER》《实习医生格蕾》《无限生机》等剧为例,浅析中美电视剧在“医疗剧”领域内创作的异同。

一、美国“医疗剧”与中国“医疗题材电视剧”

医疗剧是美国传统电视剧类型中的一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出现在我国电视屏幕上、以医院为背景、反映医护人员生活的作品,并不构成“医疗剧”,称之为“医疗题材电视剧”更为合适。

维基百科在medical drama的词条下提到,从1961年的《Dr.Kildare》开始,医疗剧逐渐成为美国的一种现象。剧中主人公以实习医生(intern)的身份亮相,一出场就被老医生教导,"Ourjob is to keep people alive, not to tell them how tolive"。从这个“主旨句”中不难发现,当时的医疗剧,虽然依旧以“白人男性妙手回春”为主,但开始加入了对医患关系的一些思考。经过几十年内的发展,到集大成之作《ER》问世时,医疗剧已拥有了自己独特、成熟的叙事手段和表现技法,再然后,屡试不爽。

美国电视剧之所以类型特征突出,与其制作方式和市场要求有很大关系。电视剧作为商品,盈利是第一要务,必须有一套“金科玉律”来确保作品的成功,或者说,是确保不会失败(零逻辑nulllogic的体现,即美国人广泛通过当前行动避免将来的失败)。于是,电视在长期的发展中归纳了各式可行的类型,总结出各种成功的公式,互相组合、灵活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如医疗剧,往往采用两组线索,即医务人员的主线和单集中病患的分线相结合,利用时空在镜头中的特殊表达,营造紧张气氛,提炼人性内涵。目前正在播出的《House》《整形室》《私家诊所》,还有CBS最新推出的《Threerivers》,无一不采取这种形式。

在我国,医疗剧展现出的是另一种面貌。早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电影《人到中年》等作品,旨在拷问医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道德,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状进行反思;近些年来能让人一下想到的《柳叶刀》《最后诊断》《都是天使惹的祸》等,则依托权术斗争、三角恋、偶像元素等书写发生在医院的故事,整部剧中也许会出现几个贯穿的病例,但主要是为了给医生之间不同高度的技术水平、道德准则一个表现出口。如果剔除掉特定的背景因素和一身白衣,这些故事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领域,并不具备构成类型的基本要求。

国内的医疗类型剧呈现出这种姿态,我认为是有原因的。“病”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一个禁忌,针对“药”“煎锅”“药渣”等一系列规定的处理方式,看似封建迷信,其实反映了民族观念里的敬畏和避讳,导致国人长期对“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生老病死”的小心翼翼。而这种态度,又来源于农耕文明特有的哲学根基。西方海洋文明对科学的重视,与作为大陆文明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观对伦理的强调构成了一组二元对立,可以说是理性和感性的对立,也可以说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哲学根基决定了当代美国思维中的实用主义原则和对隐含动因的执着,所以也就有了对“史上最牛内科佬”Dr.House就千奇百怪的病例进行“不择手段”考量的直观表现(《House》)。比较而言,国人接受起“自然发生”“就是这样”“变故”要容易得多,省略掉的定量分析过程,其实也就省略了《StarTrek》及其造成的长期影响,省略了超人、蝙蝠侠的英雄模式,省略了医疗剧、罪案剧等在各自领域内对专业的深入挖掘。专业背景的缺失导致了国产医疗剧“放之四海却皆准”的怪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电视剧叙事话语的影响。每日观看、连续收视的中国观众习惯于线性叙事(即使是单线),《ER》之类用医患双线描摹世间百态的作品对我们来说可能过于庞大。在将其进行简单化处理的过程中,去掉不愿写的“病”和不习惯写的“医”(治疗过程),剩下了医生这个同样有七情六欲的群体,“医疗剧”于是被泛化了。

其实,向美式医疗剧“取经”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从《ER》《实习医生格蕾》和《无限生机》看美、中在类型化医疗剧范畴内的异同

近些年来,国内电视工作者的视角越来越宽广,通过模仿、学习,不断扩展国产电视剧形态。其间,产生了一系列“四不像”式的笑话,但也有有力、有益的尝试,《无限生机》就是其中的一部作品。

1.叙事特点

美式医疗剧属情节剧、系列剧,在叙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双类型线索,将贯穿的医护人员经历(主线)和不断出现的病患经历(单线)相结合,在单集中突出数个个案,通过病例及救治过程,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及家属形象,回顾整季作品,则会牵出一整条主人公成长、生活的线索。在资料中常会看到的“P+P”模式(Professional+Personal),就是对这种叙事特点的总结。

需要强调的是,“双线”并不是单纯的并列组合,“Personal”也不仅仅只关照主人公的个人世界。首先,单线和单线间存在交互关系。如《ER》第一季的一集中,老太太生命衰竭,要求放弃抢救,老爷爷在爱妻身边,唱起了他们年轻时的情歌,最后吻了一下已经停止呼吸的老太太,然后缓缓走出病房。他无力对抗岁月和死亡,只能接受爱人的离去。与此同时,一场婚礼的宾客因为食物中毒来到急诊室,他们继续进行着婚礼,唱歌、演奏,祝福一对新人。两条单线在此交汇不是巧合,但也没有直接表达什么深刻的观点,而是传达出了一个讯息。按照麦克卢汉的理论,电视作为冷媒介,只有在情景中留有余地,才能增强观众的参与度,以获得成功。讯息或者说主题的生成,调动了观众的自身感觉,当进入到这两条单线圈出的体验空间,每个人关于婚姻、爱情、家庭的不同认识,会带来介入式的共鸣,延伸了观众的触觉,媒介为“人的延伸”的功能在此实现。另一种是主线和单线间的相互作用,这种角力在《实习医生格蕾》中几乎每集都有,同时增强了主线和单线在“Personal”上的力度,尤其推动了主人公的发展。以上周的《格蕾》(S6EP8)为例,Cristina在手术中擅自决定开胸,挽救了病人但也受到了Hunt的训斥。随后,她发现几乎是自己翻版的女孩儿(全A优等生,自信乃至自负)依然在拿生命开玩笑时,严厉地告诉她,不要以为你无所不能,也许这只是运气。而这段话更像是她对自己的审视:在天赋、勤奋和事业面前,是否应该寻求更为稳妥、谦虚的态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将主人公的成长和性格变化交予患者述说,单集内嵌套结构使剧集的整体性更强,而减少了刻意的痕迹,使主人公的形象更自然、真实,同时塑造了一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人形象,用他们承担对生命、死亡等宏大主题的探讨。

《无限生机》是美式医疗剧的变体。从基本构成上看,它没有将重点放在A和B水平相当、学历相同,A喜欢C而C中意B,于是乎A和B展开技术、道德、人格的全面较量这样一种模式上,医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一个个的病例逐渐展现,工作场景大量出现,即“Professional”被可视化,这对国内“医疗剧”来说是一个突破。在第三集医院改建、转移病人的过程中,苏医生说,病人从旧病房到新病房要经过12个楼梯,拐5个弯,总共156米。不是以往电视剧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但背后的精确、严谨却是一个医生、是整个医疗行业应该具备的。《无限生机》严肃地设立了“医院”为背景,一切情节在背景允许范围内搭建,特定的专业性使其终于不再具有被随意“移植”的可能。作品在三十余集的篇幅中,依托单线,成功捋顺主线(苏医生和冉医生消除隔阂,互相理解,田医生成熟,裴医生成长),形成角色性格。可以说,《无限生机》在叙事上已经具有了专业化的特质,同时证明了国内电视剧同样可以实现弹性叙事的效果。较成熟的美国医疗剧,《无限生机》还有进步的空间,作品在单线与单线间的关系上没有做足文章,每一集中确实有不少病例,从这些病例中可以窥见民生百态和人性探讨,但病例间欠关联,彼此独立(比如在第五集中,有煤气中毒事件,孕妇患阑尾炎,妇女突发心梗,青年男子摔伤),虽都带有含义,但整体讯息和高度主题的传达较弱。

2.符号学释义初探

电视符号学是媒介研究的一种方式,不关切艺术,而关注意义和认知模式,带有“为什么可能”“怎么实现”的任务。它可以提供一个视角,帮助我们获得全面、有趣、深刻的文本阅读。在医疗剧中,存在大量约定俗成的符号,对此类符号的总结,有助于发现医疗剧的创作规律。

听诊器/储物柜:听诊器是医生身上最具代表性的物件,象征了专业性工作;储物柜则是医生放置私生活用品的空间,体现了个人化的一面,两相组合,构成医生的全部生活。类似的符号组合还有除颤仪(心脏复苏电击设备)、呼吸机/休息间、午餐室,等。在《ER》Pilot的开场部分,马克医生被叫醒,他戴上听诊器,走出休息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个人角色转换为社会责任角色。在充满“听诊器”的医院空间中安插储物柜、休息间等个人化符号,是“Professional”大环境下对“Personal”的释放。《实习医生格蕾》前几季中的休息间,几乎承载了全部情感关系的始末。“储物柜”甚至可以延伸为“人”的代表。O'Malley死后,朋友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直到他的储物柜被清空、由他人开始使用。Izzie通过对柜子新主人的愤怒,表达了怀念和伤感的情绪。《无限生机》中出现了大量的“听诊器”“呼吸机”“救护车”“担架”,用特殊符号构成了专业性的医院背景;同时也有医生们休闲、聊天的场景,虽然符号特征弱一些,但基本达到了叙事的需要。

Intern/resident/surgeon(physician)/Chief/nurse:不同层次的医生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身份特征同时构成了符号关系。实习生作为一个视角,一个成长因素,是医疗剧中很重要的角色,如《ER》中的卡特医生和《格蕾》中的大批实习生;住院医最忙碌(之所以叫resident,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居住”在医院);主治医有高超的技艺;主任需要完成政策性的任务;护士也要发挥视角和过渡的效力。他们在医疗剧的叙事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从而全景展现医护群体的特征。比如,在《ER》的Pilot中,卡特医生晕血了,马克安慰他说,看似强悍的本顿医生,在学生时代每天都晕血。实习生此时扮演了视窗的角色,通过其成长过程,把医生拉下神坛,还原为普通人的形态。《无限生机》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设置了从实习生到院长的全部构成。对比《最后诊断》《都是天使惹的祸》等作品中年轻大夫彷佛与生俱来的技术水平,《无限生机》无疑更贴近“医疗”的真实面貌。

出生/死亡:这组关系是医疗剧必须面临的根本问题。出生具有“新生”的意义,往往会成为作品中触发动人点的关键。比如,《ER》里的实习生卡特刚来到医院就接诊了一个孕妇,《格蕾》中O'Malley在“留级重修”的第一天也进行了接生。除了更新和开启,“出生”还可以传达主题讯息。《实习医生格蕾》中的Addison在原本设定中是一个讨人厌的角色,她是背叛者、破坏者,但她同时是优秀的妇产科专家。在一个个袖珍的生命面前,我们发现,无论在情感关系和社交环境中处于如何尴尬的境地,Addison始终满怀责任和热情。出人意料广受欢迎后,Addison单开了新剧《私家诊所》。角色的成功,我觉得和她带给人们关于“生”的希望和信念有一定关系。另一个关键词“死亡”的要义,我个人认为,在于死亡背后的故事。有故事的人遭遇不幸更能引发观众的触觉感受。为简明起见,举《Threerivers》为例。在匹兹堡一所专门的器官移植医院,医生要面对个人的死和他人的新生。作品每集的开头都有意外死亡,死亡前一定会有一段故事,如工头叮嘱新工人注意事项,并回忆自己的菜鸟经历,然后不慎跌落;儿子开车出门,母亲告诉他要记得回家吃饭,突如其来的车祸后,镜头定格在儿子写着“faith(信念)”的钥匙链上……有故事的死亡不冰冷,甚至不可怕,它们道出了生活的意义和命运的无奈。医疗剧用大量案例丈量出生命的高度。《无限生机》关注到了这种表达方式,基于传统观念中的忌讳,作品并没有大量展示有故事的死亡,主要通过“猫奶奶”这个贯穿角色的离开,提升作品人文关怀的高度。虽然我觉得《无限生机》对新生的挖掘还不够,在死亡面前又犯了国产电视剧爱说教的老毛病,但对于特殊意象的关注,说明国产医疗剧已经触及到创作和表现中的有效规律。

3.镜头语言与时空构成、节奏控制

15年前《ER》以令人目不暇接的跟拍长镜头、快速剪辑征服了观众,镜头风格即使在今天看,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无限生机》中痕迹最重的效仿元素应该就在这种图象模式的构建上。

仍然以《ER》的Pilot为例,马克医生起床后从休息室走到病房的长镜头中,第一次展现出急诊室繁忙的状态,他先是与一个安装灯管的工人擦身而过,然后与出现的同事打招呼,后景是护士站和正在接受治疗的各色病人。实习生卡特出场后,本顿医生用将近5分钟的首次教学,带领卡特交代出整个急诊室的环境。大量对医生、病床的跟拍镜头,始终突出情绪紧张的空间因素。《无限生机》中最明显的一例是护士长领苏医生参观新科室,长达两分半中的镜头里,出现了大量“干扰”因素,如报告病例的护士,安排药柜的清洁工,抓了活鱼准备熬汤的病人家属等,全景展现急诊室风貌。这种镜头在国产电视剧中并不常见。

除了跟拍长镜头强调空间环境的忙碌,配合音效的快速剪辑也是一大特色。“急诊室”的特殊性在于它极强的动势和不确定性造成的紧张感。《ER》用镜头语言重塑了时间和空间,形成了独有的叙事节奏。节奏是连续而有间隙的运动,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式上。如中近景镜头缩小空间概念,强化抢救过程中的时间感,或者混乱走廊内的跟拍长镜头和安静诊疗室内固定镜头进行衔接,调整出节奏的张和弛。这些特点都能在《无限生机》中找到影子。如转移重病在身的老教授一场戏中,短短十几米的距离被镜头和音乐延长,空旷的走廊内,抢救紧张进行。可以说,此时的空间和时间都被瓦解掉了原本的准确度,让位于叙事情绪。《无限生机》的镜头语言也许会超出一些观众的理解,也尚有不足,但这种对图象模式的重视以及它所进行的尝试,给国产电视剧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方向。

手术刀下的西学东渐——对中美医疗剧的一点比较 西学东渐ppt

三、“吟游功能”与国产医疗剧的价值所在

《无限生机》这样可称为医疗剧的作品在我国电视剧中仍属少数,但此形式所带来的创作趋势具有值得肯定的价值。在此进行简要论述作为补充。

约翰·费斯克和约翰·哈特利在《ReadingTelevision》一书中提出了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吟游功能(bardicfunction)。电视有一种文化角色,类似于中古世纪的行吟诗人,“利用既有的语言,把当时社会的生活,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并强化肯定听者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文化的感受”。电视是述者,是工具,是传播的中介。《理解媒介》麻省理工学院版序中提到,媒介“是安排世界使我们不必去经历这个世界的一种诀窍”。用最通俗的方式可以理解为,电视反映生活,而提供给广大观众体验生活的机会。正是在电视“吟游功能”的关照下,我们可以发现医疗剧,或者相似类型剧的价值所在。

首先,医疗剧将视线投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亲情、友情、爱情,比如老人赡养问题,中年夫妻关系等等。其次,医疗剧涉及生命从生到死的各种形态,有极大的空间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再次,医疗剧具有较强的外部行动力,适合于制作成完整的作品。并且,《无限生机》《重案六组》的成功,证明了对美国类型剧适当的借鉴具有可行性。最后,医疗剧有一个其他任何类型剧都难以企及的表现点,即人本身的脆弱,生命本身的脆弱,也许没有什么比一个打开了胸腔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更加脆弱的了。医疗剧用这种独特的代入感成就了具有超越意味的贴近生活的特性。

纵观美国医疗剧的发展,同样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有过很多尝试。在我国,医疗剧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存在问题,但也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以及进步的潜力。出于对民族习惯的尊重,创作者须选取合适的手法(如尽量避免血淋淋的场面等),以获取艺术的提升和市场的成功。中国医疗剧,不应该停永远留在“权术斗争+三角恋情”的普适框架内。

参考资料:

wikipedia,百度百科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

《美国文化模式》,爱德华·斯图尔特等

《媒介分析技巧》,阿瑟·阿萨·伯杰

《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曲春景编

《中美电视艺术比较》,苗棣

《认识媒介文化》,尼克·史蒂文森

《“吟游功能”对于理解当代美国电视的可能价值》,崔晶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6134.html

更多阅读

CLI和GUI的一点比较 sap gui 单点登录

目前两种 UI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 风行于计算机界, 一是 CLI (Command LineInterface, 命令行界面), 一是 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图形界面).现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说说两者的一点比较.GUI 的特点是界面非常易用, 符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xiniqi198259|2014-06-26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2014-06-26)最近这几天,许多网友都觉得我对中美博弈的分析太过乐观,对于这种看法,我不否认,不过,我的“乐观”可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在我看来,现今的中美博弈,咱们中华家占了八个方面的优势

中美日关系 三 日右核心诉求的对象是美国 诉求对象

【中美日关系】(三)日右核心诉求的对象是美国李尔康当前安倍右翼集团干两件事:一是闹钓鱼岛,一是推进“正常国家”化。安倍要干的这两件事,何为主次?当然所谓“正常国家”化是他们的核心诉求,钓鱼岛问题处于从属地位。钓鱼岛问题自“旧

浅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浅谈中美经济失衡

     作为最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美中经济及相互影响从来就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焦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世界经济重心视乎正经历着自西向东的缓慢过度,中国崛起的大国威胁论开始出现。中美经济失衡

声明:《手术刀下的西学东渐——对中美医疗剧的一点比较 西学东渐ppt》为网友季天一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