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电考研回忆录第一名写的 西电考研分数线

2014年西电考研回忆录

沈理彭地

题记1 ——考研路,走的时候,是艰难岁月;等走过来了,再回首,就是峥嵘岁月、光辉岁月了。

题记2 ——考研,首先要从战略上藐视它,因为它是可以被打败的;其次要从战术上重视它,因为不是人人都能打败它。谁能打败它?准备好了的人能打败它。

初 试 篇

一 考研岁月

1 准备阶段

我考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将来能从事研究工作,我的兴趣就在于学习与思考。至于报考的学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因为我学的专业是信息对抗技术,大一刚来时就听说西电的信息对抗全国第一(虽然全国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也只有11所)。于是乎对西电那是各种向往啊!所以在决定报考哪所学校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电。至于报考的专业,有两个选择,一是本专业信息对抗,二是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最终我选择了后者,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虽然我学的是信息对抗技术,但实际学的基本是“信息”,只学过一本涉及“对抗”的书,而且这本书貌似是属于科普性质的书,我学的时候也是打酱油过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本专业;第二个原因是考信息对抗技术的专业课是《电路》和《信号与系统》,而考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专业课是《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我不喜欢《电路》,所以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果断决定考通信与信息系统。

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准备阶段要做三件事情:一决定考研,二确定报考学校,三确定报考专业。为什么考研?报考学校是看名气还是专业排名?是否跨专业?专硕还是学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虑,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考之前,把所有要考虑的都考虑周全;一旦决定考研,无论千难万难,就只剩下四个字——一往无前。

2 制定复习计划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没有计划不行。我当时考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用什么资料?各科的复习时间怎么分配等等,全然不知。怎么办?只有到网上找往届前辈们的考研经验,网上这样的文章很多,我搜了近十篇这样的文章,打印下来,然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专门读这些文章,注意边读边记下前辈们复习时用到了那些书、什么时候复习开始什么科目以及时间的分配等。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复习方案,第二天就整理比较不同的方案,确定自己的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详细具体,具体到每一天每小时都该干什么;二是要切实可行,千万不要给自己制定不能完成的计划,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状态,打击自己的自信;三是要考虑这一年之内可能出现的变故,如上课、考试、挂科、实习等,要在时间上留有裕度。考研初期,时间比较充裕,单独拿出两天的时间来制定出接下来整整一年的复习计划,对整个考研有一个全景式的把握,是十分值得而有必要的。

计划制定后,剩下的就是执行了。我复习的前两个阶段基本是按照复习计划来复习的,后两个阶段虽然时间安排变了,但复习的量基本没变,最后取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

3 正式复习

3.1第一阶段:预热阶段(3-5月)

这一阶段的复习很简单,数学——看课本,英语——背单词,时间上基本上是七三开,白天一整天基本都看数学,早上两个小时和晚上一个多小时用来背单词。

先说数学的复习。数学课本是指高数上下册、线代、概率论三科共四本书,其中高数占56%,线代、概率论各占22%,而且考查的难度也是高数大于线代,线代大于概率论,所以复习时的侧重点就不言而喻了。高数上下册第一遍,用时45天。当时有点小紧张,怕复习进度太慢,后来发现实无必要,因为线代7天搞定,概率论9天搞定。第一遍看课本时,要对着往年的考试大纲(一般不会变化)过细的看,每个知识点都要看到,课后习题全做(时间紧的话,也可以选择性的做),边看边做笔记,注意只记书上每科每章每节的定义、性质、定理和结论,不记错题,理由很狂妄:只有知识本身值得我记,具体的题目不值得我记。我记了满满三本,它就相当于一个知识结构体系,让你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后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就直接在笔记本上找而不必去翻书。笔记做完了不是把它凉在一边,要时常翻阅,并将以后看资料书或做题时遇到的小规律小结论以及自己总结的小规律小结论不断填充进去,使之饱满。笔记本就像一个百宝箱一样,以后要用什么可以直接去取。第一遍看完之后,我遇到一个抉择:是将课本再看一遍以巩固和梳理知识点呢还是直接上《复习指南》呢?我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当我把概率论看完时,前面高数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直接上指南,就是被动的接受它的知识体系,但我不认为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一定比资料书中总结的差,至少它更适合我。我决定保持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变,将来用指南的来充实而不是代替它,这或许就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吧,放出眼光,用心去拿。于是我又将课本复习了一遍,高数15天,线代3天,概率论10天。这里要解释一下,概率论之所以第二遍复习时还花了10天的时间,是因为我第一遍用的是我们学校选用的课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简明教材,第二遍才用的考研指定教材浙大版概率论,所以花的时间偏多。看完之后才发现,浙大版概率论根本没必要,它有一半的内容不考,要考的内容简明版都有,而且写得比浙大版清晰易懂,适合考研。不过浙大版每章课后习题量大而且质高,尤其是第二三两章的课后习题堪称经典,做完后对一些概念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理解(有时候一道好题能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从这里我也总结了一条关于学习进度的规律:一本书,不论是课本还是复习资料,看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时间比基本是3:1.这个规律对于以后如何安排复习时间还是有用的。这样数学课本两遍三个月搞定。

再说英语的复习。英语这一阶段就是背单词,我用的是新东方乱序版的单词书,很厚,大概50块,正文部分50章,每章约70个词,共3500个单词,再加上一些附加章节,总共大概有5000-6000词。背第一遍时,相到要充分利用这本书,于是每个单词背完后,总要把后面一大堆例句、近反义词辨析、词组搭配等等看一遍,所以往往背一个单词30秒就行了,而看后面的附加内容则要一分多钟,看起来很慢。第一遍花了30天的时间,第二三遍15天,第四遍10天,四遍共两个月。后来买黄皮书时发现一本附赠的单词小册子(很薄很实用,只讲单词和它最重要的词义,不扯其他没用的),才知道自己之前那本新东方的单词书买亏了,更重要的是把时间给浪费了。当初之所以看单词后面的附加内容,本来是想加深印象的,结果印象没加深,反而严重浪费时间。如果用黄皮书单词小册子,直接记词形词义,两个月的时间能记上十遍,效果肯定会更好。这或许是我整个考研过程中最大的败笔。

关于记单词,听说有些“记忆曲线”记忆法,我也跟同学争论过,到底是方法重要呢还是坚持重要?我强烈认为坚持更重要。因为就算你死记硬背,一天50个单词,一天又一天,一遍又一遍,最终也能达到一定的词汇量;而再好的方法,如果不坚持下来,也是白搭。

前两个月把单词背完,5月份的晚上可以做真题,注意只做阅读,每个晚上做一篇阅读,一个月做30篇左右,刚好能将黄皮书上阅读部分做完。

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100%完成。

3.2 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是复习的黄金阶段,因为包含暑假,没有上课和考试的干扰,时间相对集中;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奠定了后期学习的基础,影响后期学习的进度和心态。复习内容仍然是数学和英语,时间仍然是七三开,将一天的时间分为三个时间段,上午和下午复习数学,晚上复习英语,同时将前一天做的阅读在第二天晨读,培养语感。

数学我用的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是我做的一个重要的正确决定。当时我周围的同学90﹪都是用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借来大概看了看,感觉有两点:一写的很乱,二看完之后估计不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于是我到网上搜前辈们对这两本书的比较,有一个学长是这么说的:两本书的难度其实差别不大,但《复习全书》侧重基础,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复习指南》总结的好,适用于爱钻牛角尖的同学。看完这段评价之后我果断买了灯哥的指南。后来事实证明我选对了,灯哥的指南很合我的脾胃。我大一学习高数时很认真,也总结了一些小结论小规律,后来看灯哥的指南,发现他有一些和我一样的结论,顿时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很激动,学起来也更有劲。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把指南看了一遍,当时很着急,因为我原计划6、7、8三个月把《复习指南》和《660题》都做两遍,结果现在指南第一遍就用去两个月,眼看任务就要完成不了了,很着急,只能希望《660题》比较好看了,结果一上《660题》,希望马上破碎。《660题》选填题的前50道选择题中的某些题,简直可以用“变态”两个字来形容,可以肯定确定考研时一定不会这么考。三个月将《复习指南》和《660题》各看两遍的“宏图伟业”破产了,于是病怏怏地将《660题》看完,大概用了20天。我们专业8月27要到齐齐哈尔实习一周,也就是说第二阶段能复习数学的时间只有7天了,7天时间再看一遍指南是不现实的,再看一遍《660题》虽然可行,但我不喜欢这本书,让我再看一遍我肯定会吐的,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剩下的7天时间,数学一个字也不看,专攻英语!

英语这个时候就可以上黄皮书了。注意黄皮书有两个版本,试卷版和珍藏版,内容一模一样,只是排版不一样。试卷版是按历年真题一套一套出的,做起来很方便,珍藏版是按题型出的,没有必要。我当时怕漏东西,所以两本都买了,实际上试卷版足矣。言归正传,6、7月份将真题前六套真题除作文外的全做了,包括1个完形,4个阅读,1个新题型,1个翻译,共7篇文章,也就是说两个月60天的时间里只做了42篇文章,平均每天0.7篇,速度之慢,连我自己都震惊了。不过当时还没有时间去震惊,赶紧上《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篇),进度大概是每天2,到8月20已经做了40篇。《阅读理解150篇》其实只有68篇(提高篇74篇,合起来约150篇,不过提高篇不用买),也就是说剩下28篇,按正常速度的话在去实习之前是别想做完的。当时很着急,士气也很低落。我四级555,六级556,本来英语是我的强项,但现在一点自信都没了,感觉每篇文章都花大量时间弄虽然可以做的很细致,但也失去了什么,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分析了一下英语出现问题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不够重视!不论是第一阶段的背单词还是第二阶段的做阅读,都是用早上7点到9点或晚上9点之后的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来做的,没有用正规时间来做。找到原因之后,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6月20到6月27这7天时间里,专攻英语,把660题剩下的阅读全做完,以期在第二阶段的最后7天重新找回英语的自信。于是从6月20开始,每天上午两篇阅读下午两篇阅读,晚上再翻译一篇真题阅读(就是将真题中的阅读翻译成中文,然后和标准译文比较,找出差别,然后再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看自己能还原多少。我这样做了10篇左右,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也不明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法)。这样7天的时间刚好将150篇做完,效果出奇地好!我也找到之前失去的东西——连贯性。因为之前3个月零20天的时间里,平均下来大约每天做一篇阅读,虽然做得细致,但却失去了连贯性,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这7天的时间里却做了之前近一个月的阅读量,给人一种连贯的感觉。以前做真题有时一篇文章5个全对,有时5个全错,有一种过山车的感觉;现在每篇阅读至多错两个,不会出现5个全错的坑爹情况了。这样一来我的心也定了,不求全对,只求将错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件事不仅让我重拾了对英语的自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谨慎的人,有时不妨出出格,或许会有意外地收获。

至此,第二阶段的复习结束,任务只完成大约60﹪,去齐齐哈尔之前,我想是否带几本书去补救一下,但转念一想,一周的实习耗在车上的时间就近2天,哪有心思学习啊,再说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复习,到现在整整复习了一个学期加一个暑假,人确实有点累了。于是果断决定什么书也不带,去好好玩一周,放松放松,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战斗!

3.3第三阶段——高潮阶段(9、10月)

实习回来,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第二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不再去想,并安慰自己,我看一遍顶别人看两遍(后来的考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证实这一想法);二接下来的时间里,复习内容和总量大致不变,只是在具体的时间安排上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制定,以最高的效率进行复习。

第三阶段之所以称为高潮阶段是因为从这一阶段起数学、英语、专业课和政治四科就要全面开火了,而且时间的安排也更复杂了。因为要均衡四科而不是两科的复习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我的原则是:在大的时间段上确定重点复习科目,在具体的复习进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投入一周或十天这样小的时间段去加强当时最薄弱的科目,目的在于使四科齐头并进,不出现短板。在第三阶段,我决定以专业课、政治为重点,而专业课又是重中之重。

专业课的复习就是看课本,西电初试专业课考两门,《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西电指定的用书都是自己出的,这两科我虽然都学过但不是用的指定用书,于是发动人脉搞到两本指定用书。这里要强调一点,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用所报考学校的指定用书,原因有两点:一是符号不同(举个例子,我学的信号里单位阶跃函数是用表示,而西电信号中是用表示的,你说要是考试时就因为一个符号出错而丢分,岂不是冤大了吗);二是用指定用书你能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非重点(我们学的通原是樊昌信出的那本厚厚的经典教材,里面有好多内容不考,而西电指定的是张辉、曹丽娜写的,这本书相当于樊版通原的简明版,看起来既清晰易懂又节约时间)。搞到教材之后就开始复习了。两个月,每天上午花4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专业课,9月份看完信号,10月份看完通原,课后习题选择性的做,专业阶段专业课复习得很满意,原定计划全都如期完成。

政治是从9月中旬开始复习的,之所以这么晚是为了等那本著名的“红宝书”(注意“红宝书”全名叫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没办法,它最权威最全面。许多同学选择任一或许之明的伪红宝书,他们的理由是这些资料是对红宝书整理过的,条理更清晰,读起来更快。我不赞成他们的看法,依旧看我的红宝书。红宝书和任一差不多厚,但是阅读量绝对比任一多一截,红宝书是小字,每面大概有1400字,而任一是大字,每面大概有900字,所以红宝书每面比任一多出500字,红宝书约400面,总共比任一多出20万字。所以当时复习时,我每天花3 h看红宝书,也只能勉强看2章,而同学每天只花2h看任一,却能看3章。但我当时一点也不急,因为我坚信:越是艰难的抉择,越蕴藏着更大的意义(后来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用任一的同学考了60多分,我考了82分)。我当时用任一的方法是,每看完一章,就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对应章节的题目,只做选择题(注意政治大题不用管,到考前半个月肖秀荣和任汝芬都会出4套押题,就里面的大题狂背一通就行了)。这样的话进度很慢,大概45天(即刚好在第三阶段结束时)把红宝书和《1000题》整完。

数学这一阶段将《指南》看了第二遍,耗时一个多月,《660题》看了第二遍,耗时7天,真题做了10套左右(注意留下最近3年的真题考前做),耗时20天。先说《指南》。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像第一遍看一样,几乎每个字都看,看了半个月才将高数上册部分看完,立马发现不能这样搞,果断决定只做“有效题”。因为我第一遍做的时候已经将全部题目分为4类:普通题(不做标记),经典题(标记为G,意为Good),难题(标记为N,意为Nan),错题(用红笔做记号)。其中后三类题为有效题,只占总体量的30%,所以如果只看有效题的话,进度会大大加快。最终我在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把高数下,线代,概率论全看完了。《660题》只做错题,7天搞定,收获不大。《指南》和《660题》看完第二遍后就终于上真题了。做真题是,基本是前一天花2-3 h做完一套题,后一天再花2-3 h分析纠错,平均每两天整完一套,20天整了10多套,最后留了三套考前做。注意,这一阶段的复习虽然没有提到笔记,但实际上笔记是贯穿其中的,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要回去查笔记,资料上遇到的有用的笔记也要记到笔记上来,总之笔记要时常翻阅,否则不是白记了吗?

英语这段时间先将《阅读理解150篇》做了第二遍,里面的单词也要背诵(注意,单词的背诵虽然只在第一阶段单独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背,后期再没有时间专门背单词了,但每做一篇阅读都要将里面的生词拿出来背诵),这样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做完了,做完了这本书就扔掉。接着就是真题第三遍了,做一遍所有的题都有做,包括作文,而且重点在作文。作文买了本考研一号出的《写作160篇》,每天早上背一篇,一个月的时间里把经典必背30篇背完。说实话,第一天刚背完,第二天就忘了,但还是坚持背了一个月,作用吗,可能有点所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吧!呵呵。这里不建议大家买《写作160篇》,里面的作文写得很牵强,有些句子编的很蹩脚,比真题解析给出的范文差远了。对于英语作文的复习,我主张积累有用的单词、词组、句型而不主张整篇整篇的背文章。10月份基本是大作文1天,小作文1天,阅读理解2天,完形1天,新题型1天,翻译1天,7天1套,一个月做了4套。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3.4第四阶段——冲刺阶段(11月到12月下旬)

这一阶段的重点仍是专业课和政治,两者并重。

先说专业课。两本教材看完后,纠结于是再看一遍还是开始做真题,最后决定还是再看一遍课本吧(我发现这是我一贯的选择)。第二遍看得很快,10天一本,20天搞定,而且做了笔记。这时候研友告诉我,信息院有个跟你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同学专业课真题已经做了多少多少套了,我一笑置之,告诉自己四个字“按部就班”。课本第二遍后就开始上真题,惊喜地发现基础打牢了之后做起真题来很快,1天做,1天改,2天1套,20天搞定十年真题。剩下40多天的时间又把真题做了一遍,只留了最近一套考前做。我复习专业课的复习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起步晚,时间短,不能急,扎扎实实时间肯定够。”

再说政治。政治这一阶段要做的东西很多,我还是慢慢道来。先是红宝书和《1000题》第二遍,风中劲草(红宝书的简明版,很好很实用)第一遍,大概20天整完。红宝书看第二遍时要对着风中劲草看,明显不考的可以pass掉,《1000题》也只做错题。然后就是十年真题,只做选择题,每天只需花1 h,每天一套,10天搞定。实际上,十年真题的前6、7年真题真心没太大参考价值,因为政治是一门变化很大的科目,现在的出题风格和十年前完全不同,所以前6、7年真题做得很差不必介意,把近3、4年的题好好做做就行。这十天还把风中劲草看了第二遍,其实严格的说是背。然后就是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了,这8套卷很好,有些题根本不是为了考倒你而是为了帮你总结知识点而特意设计的,做了之后你就知道肖老师用心之良苦。这8套卷,每天一套,8天做完,做完后又花了2天时间做了第二遍(每套题都做,正确率近100%)。然后准备看风中劲草和《1000题》第三遍,背了3天风中劲草,研友建议我说,现在整书的背诵已经来不及了,应该抓紧时间做题抓分,我采纳了他的建议,没有再背风中劲草,只把重点章节看了一下。《1000题》做第三遍时要做的错题已经很少了,1天就搞定。然后就上肖、任的最后四套题。先做肖的,1天1套,大题也看,但没背,4天搞定;再做任的,1天1套,大题也只看不背,4天搞定。然后又花了2天时间把肖、任的最后四套题做了第二遍,只做选择。这里给肖老师打打广告,因为肖老师的押题要比任汝芬的好得多。任的押题,选择题只有答案没有解析,而且有些题答案明显是错的,这个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影响心情的。此外,任的大题每题押两道,量大而命中率不高,很浪费时间。肖的押题没有这些情况。这些做完了基本就到考前了。

数学这个时候纠结于是否看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后来还是看了,7天看完,很庆幸自己看了,因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没有太简单的题,也没有太偏太难的题,完全是按考试的难度写的,而且条理也很清晰,十分适用于考前梳理线代的知识体系。之后就做《全真模拟经典400题》,共十套题,难度系数约是真题的1.2倍,考查范围约是真题的1.3倍,专为拔高而用,3天才能做1套,花了整整一个月才做完。按理说今年题出难了,那么做《400题》是有用的,但实际没用,因为今年的题难的方向与《400题》南辕北辙,所以对于时间紧且对数学要求不高的同学没用必要做《400题》,或者只做其中5套即可。接着《线代讲义》第二遍,3天搞定。然后再做真题第二遍,这一次是按知识点来做的(第一遍是按套数做的),由于时间有限,只做了高数和概率论部分(线代因为刚看了线代讲义,已经梳理过了,所以真题线代部分没看)。

英语接着做真题,还是7天1套,35天将剩余的5套真题全做了(包括之前预留的3套)。每套真题的大小作文都摘抄到一个本子上,并且将范文中的好词好短语好句型都提炼出来。做完后我发现最近3套真题阅读的正确率不是很高,而且我之前一直侧重全文的理解,没有注意做题技巧,我想是时候将重点放在做题技巧上了,于是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真题阅读从最后一年往前做,做到哪算哪(兼顾了除作文外的其他题型)。这次做的时候用先看题后读文章的方法,根据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不用说,这种方法肯定节约时间因为只需读全文的60%的内容;至于正确率,就考不断地训练提高了。《阅读理解150篇》中总结过,文章可分为四种类型(观点论证型,结论论证型,现象分析型,问题解决型),题目分为四类(主旨大意题,词义句义题,观点态度题,写作目的题,推理引申题,事实细节题),典型的干扰项有反向干扰、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常识干扰、弄措范围和时态等等。知道文章的分类你就会发现同种类型的文章其行文方式有时候会惊人的相似。我记得我找到过三篇观点论证型的文章,都是先讲别人的观点,竖一个靶子,然后but一转,引出自己的观点,显然but之后才是作者想说的。知道文章的行文结构之后你自己就能猜测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出题,像前面所说的驳论文,but之后作者的真实观点就是设题点。题目的分类就更明显了,不同的题目你搜索答案的范围是不同的,细节题只需在所考的细节处反复推敲;而主旨大意题就要看首尾段和每段的首尾句。最有用的是熟悉干扰项的设置方法,知道几类常用的干扰项后,练上20篇,每题的错误项都标出其错误类型,等到以后再做这些题时,遇到这些陷阱,你就会相视一笑,心想:不好意思,老朋友,这次我不会再被坑了。当然,这里讲的查读的方法以及对文章、题目、干扰项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基础就是指文章的理解能力(由词汇量和长难句理解能力决定),如果文章都看不懂,那刚才所讲的方法全是扯淡。至此,考研英语已经完成两个提升——文章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做题技巧的提升,有了这两个提升,应付考研英语就很有信心了。

由于长期以来做的都是老题,于是找研友弄了两套不知从哪弄来的模拟题,卡着时间做了一下,都能在3 h之内完成,分数在70分左右,很满意。

3.5第五阶段——考前(12月下旬到考前一天)

快考试了,有一天晚上复习完回寝,我问一个研友:“现在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研友回答说:“什么都不用做,保持这个状态就行了”,与我想的不谋而合啊!考前十天,复习的负担应该大大减轻了(虽然紧张程度有增无减),前一阶段没有完成的任务不用做了,偏题难题也不用做了,把数学、英语、专业课留下的真题做了,交错着做。政治没什么真题,就背大题,一通狂背,背到嗓子哑了还要背。数学、专业课的重要结论、公式、框图都拿出来背(虽然已经背了n遍了)。英语把之前摘抄的作文拿出来读,好词好短语好句型拿出来记。英语大作文我押了一篇,自己写的,结果考的和我押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严重伤感。考前第二天晚上,学累了,收拾东西离开自习室,离开自己奋斗10个月的座位。回来的路上,我想,考研是年来努力的结果,不会因为比别人早一天离开自习室而改变,并安慰自己:我政治、英语至少60分,数学、专业课至少130分,加起来380分,上西电够了。回宿舍后去澡堂洗了个澡,大学时代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澡堂洗澡,奢侈的花了6块大洋,享受了一会考研人的待遇,呵呵!考前一天,是休息一天呢还是背背政治,后来班上两个同考研的都在宿舍背政治,想休息也休息不好,只有跟他们一起背(幸亏背了,第二天考政治时两道原题,大喜),我们边背边互相提问,这种方式很好,加深了记忆。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基本将肖四的大题又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下午4点左右坐车去旅店,只带了肖四。到了旅店,没心思看,扔到一边。出去吃了个饭,大概到了6点,想着现在回去睡也睡不着,附近有个大润发超市,不如去逛逛。到书摊那儿闲翻书,找了本毛泽东诗集看,看着看着有点将明天要考试的事给忘了,大概9点钟才回旅店休息。睡不着,好不容易到10点快睡着了,研友来了个短信“内部消息:政治╳╳题,今年必考”,你妹的!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给震醒了。撇了手机又蒙头睡,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

3.6第六阶段——考试(1月4-5日)

4号早上起来,路上买了点面包和豆浆吃了,进考场之前给老妈打了个电话,那天是她生日,我答应老弟要给她打电话的。

上午考政治,选择题很简单,秒杀之;大题也不难,而且押中两道题,做得很顺利。虽然由于紧张字写得很潦草,但由于有经验,不至于过度紧张。考完后出考场,看到同学们都面带笑容,便知大家考得都挺顺利。我也很高兴,觉得这次政治70分没问题。中午在昨天晚上吃饭的那一家小饭馆吃饭,由于事先打好了招呼,老板让我中午在他那儿休息,而且还特地把我安排在包间里休息,以免受打扰。在此真心感谢这家饭馆,虽然他家的菜做的不太好吃,呵呵!

下午考英语,考得更顺利。小作文写得非常好,大作文写得一般,完形、阅读、新题型做得也很好,翻译也很简单,整套卷子做完还剩近50分钟,于是又将卷子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检查出了几个错误(幸亏检查了)。检查完时间基本就到了,出了考场,狂妄地感觉这次英语有破80分的希望了。晚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考得很顺利,让他们不用担心。

5号上午考数学,数学今年题型变了,难度也加大了,第二、三个选择题就很难,这与以往出题的风格很不同。填空有一个不会,空着;大题除级数哪一题很难没做出来外,其余都做出来了。最后就剩一个填空、一个大题没做,还剩20分钟。先攻填空,半天没攻下来,于是就瞎做了个答案写上了;大题也没做出来,但是根据经验写了个伪答案,反正是写满了,抱着侥幸心理想混两分。看完出来,同学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有点甚至不想考专业课了,我想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觉得这次肯定没有以前做真题时套套140+的神勇,但相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我的情况还是相当乐观的。

下午考专业课,考得一塌糊涂,题型变了、题量大了、难度也加大了,最后慌慌张张地答完了,考完后安慰自己,至少我把卷子答满了。

坐公交回学校的时候,想了想自己考得情况:政治考得挺顺利,估分70分;英语考得更顺利,估分80分;数学考得一般,能考120分就满足了;专业课考得很烂,能考110分就阿弥陀佛了;总分估计380分,上西电够了。想到这里,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不管怎样,现在已经考完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解放啦!解放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3.7第七阶段——出成绩

在家轻轻松松、痛痛快快地完了一个寒假后,回学校来查成绩,查的时候心里还是很紧张的,告诉自己380分就满足了,结果一查,政治82分、英语71分、数学131分、专业课114分,总分398分,大喜过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赶紧打电话告诉爸妈。

二 考研用书及其评价

1 数学

课本(高数上下册、线代、概率论)(★★★)(2):指定教材,不用评价;

复习指南(★★★)(2):很好,强烈推荐;

数学基础过关660(★)(2):虽然是考研必备书籍,但真心写的一般;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2):很好,强烈推荐;

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解析(★★★)(2):必备的;

数学全真模拟经典400题(★)(1):不是必须的,想拔高的同学可以做;

2 英语

新东方单词书乱序版(★)(4):物不美而价高,严重没必要买;

黄皮书试卷版(★★★)(3.5):必备的;

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篇(★★)(2):除真题外,阅读就推这本了,基本人手一本;

作文160篇(★)(1):只背了前30篇,没必要,作文用真题范文即可;

黄皮书附赠单词小册子(★★★)(0.5):物美免费,很实用,强烈推荐;

3 专业课

课本(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2):指定教材,不做评价;

十年真题(★★★)(2):除课本外仅有的资料,也是最有价值的资料;

4 政治

红宝书(★★★)(2):最权威最全面,推荐;

命题人1000题(★★)(3):基本是与红宝书配套使用的,挺好;

风中劲草(★★★)(2):红宝书的简明版,总结得很好,强烈推荐;

肖秀荣冲刺8套题(★★★)(3):编得很好,强烈推荐;

肖秀荣最后4套题(★★★)(2):要背的大题在里面,必备的,强烈推荐;

任汝芬最后4套题(★)(2):挺差劲的,没时间的话不用看,用肖四套就够了;

貌似是海天出的模拟题5套(★★★)(2):考前找到的,只做选择题,比肖四套更接近真题。

三 补充几点

1 考研最忌一个“急”字

整个考研过程中要做的事很多,任务一旦完成不了就容易着急,这时候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速度,二是削减任务量。对于平时学习比较散漫的同学,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对于平时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建议采用第一种方法,总之不能急。记得11月份时专业课和政治都还有许多事没做,心理很着急,上QQ和一个华科的同学聊天,向他请教经验,他他给我的回答现在已经忘了,但有两个字记忆深刻——节奏。按自己的节奏来,不要被其他人打乱了节奏,也不用被任务量牵着鼻子走,要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

2 学习与休息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休息不好不行。我考研过程中基本是6-7点钟起,开始的时候要定闹钟,后来习惯了,每天那个点自然而然就醒了,这个好习惯现在一直保持着。晚上10点半回寝,我们学校宿舍晚上11点熄灯,晚上回去刚好洗个脚就睡。每天中午也午休,一般一个点左右,不要硬性规定时间,困的时候中午休息2个小时也没有关系,不困的时候休息半个小时就够了,其他时间困了也可以小睡一会儿,十分钟就可以让头脑清醒过来,头脑清醒时复习一个小时顶得上头脑昏沉时复习三个小时,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阶段性的休息也是必须的,比如说好不容易看完《指南》,晚上早点回去看部电影放松一下。实习也是休息时间,我们专业大四上学期第一件事就是去齐齐哈尔实习一周,刚好我复习了一个暑假,只想出去散散心,于是什么都不带就去了。9月份大一新生军训完后有个建校65周年庆,会场就布置在图书馆门口,音响的声音大得震天响,搞得自习室里的考研人都没心思学习了,一个研友问我去不去看,我想,复习天天有,下一次母校周年庆典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去!当然去!11月份亚冠决赛,广州恒大vs首尔FC,中国足球多少年难遇的捧杯机会来了,又坐不住了,邀了两个研友,红楼租房看亚冠,最后恒大成功问鼎亚洲之巅。考研是年来努力的结果,不会因为一场两个小时的球赛而改变。现在研已经考上了,回想一下当时的决定真明智。

3 与考研冲突的事

主要是指上课,也指课设、实习和班级聚会。我的做法是,对于上课,除非老师明确表态三次不到就挂科的外,其余都不上;课设就到网上搜篇论文改改就行了;至于班级聚会,一律不去。总之,尽可能将你所有可用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你最重要的事上来。

4 掌控之外的事

考研期间传来三个噩耗:大舅胃癌晚期;幺爹爹肺癌晚期;村里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出车祸走了。在生死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我们除了哀痛之后坚强外,无能为力。

5 研友人数

研友以两到三个为宜,太多了你等我我等你,拖拖踏踏浪费时间;没有也不行,考研期间总有心情不好或烦躁的时候,有几个研友大家一起吹吹牛,互相鼓励一下就好了。

6 看三本书与一本书看三遍

一本好书看三遍顶过三本好书看一遍,不要买一大堆资料书放在那,贪多嚼不烂,反而给自己形成无形的负担,许多书的内容都是重复的,把一本书看透看通就行了。

7 遍数的增加与实力的提升

虽然一本好书要看多遍,但也不能为了遍数而看书。考研之前,看前辈们的经验上都写着“╳╳书,至少三遍”,但我绝大部分书都只看了两遍,开始时我纠结于是否看第三遍,后来由于时间的关系没看,现在释然了,看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实力,而不是单纯的遍数的增加,如果一本书你看第二遍时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看第三遍了;退一步说,有时候你认认真真看一遍顶得上别人马马虎虎看三遍。

8 第一遍与第三遍的区别

无论是看课本还是看资料书,看第一遍和第二遍是不同的,看第一遍时务求每个知识点都看到,要求面广;看第二遍时就要有重点地看,找出主干,理顺枝叶。

9 记笔记,不记错题

这是我的学习风格,理由前面已经说了,不再赘述。

10 做题与做错题

第一遍做题当然每一道题都做,第二遍做题就没有必要全做了,只做错题,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抓住重点。

11 题海战术与题型战术

我强烈主张题型战术,因为题海战术累而且效果差。题型战术要求我们每做一道题都分析它考到了哪些知识点、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将不同类型的题分门别类,归档存于大脑,以后遇到别的题,它是新题还是旧题、属于什么题型、想考我什么、陷阱在哪都一目了然了。将大脑看做一个数据库,不断将新题存入库中,这样不能保证所有题你都会(这也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你遇到过的题不会丢分了,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得临近考试时,对面一个同学拿了一套数学模拟题给我,说这是现在网上疯传的一套题,大家都在做,问我做不做,我说:“数学考的是功底,疯狂做题是不自信的表现”。

12 英语真题论与唯真题论

我支持真题论,反对唯真题论。唯真题论认为,考研英语只需要做真题,真题做十遍都不为过,其他的都不用做。我认为,这种说法太绝对了,英语复习固然要以真题为主,但也可以辅以少量其他资料,如《阅读理解150篇》。

13 报班与否?看视频与否?

我没有报班,也没有看视频。听报了班的研友回来说,报班就像鸡肋一样,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什么意思想必大家都明白。至于视频,听说有些视频讲得不错,可以看看。

14 心态

心态要放平和,相信功到自然成。

复 试篇

3月份回校查完成绩后就开始准备复试了,按往年的时间安排,有大约45的准备时间。西电复试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笔试有分为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满分分别为50分和250分,即笔试总分300分,面试不计入总分。显然复试的关键在笔试,而笔试的重点又在专业课(就是那著名的九门,包括低频、高频、数电、数处、随机、信息论、无线、通网和交换)。我的复习策略是:将九本书分为三类,低频、高频、数电为A类,这是以前学过的;数处、随机、信息论为B类,这是以前打过酱油的;无线、通网、交换为C类,这是根本没学的。对于A类,低频和数电比较容易,按以往的题型来看,数电很好拿分,但近几年数电设计题考难了,要复习得深一点;高频是这九门中最难弄的,本身难,考题也不容易答。A类中除高频基本没看外另外两科80%的内容都复习了,考也就考这些内容。B类是确定性最大的一类,也就是说考题的答案是死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这很利于拿分,因为它考得并不深。数处看到FIR即可,随机看前面三章即可,信息论重点在第二章。C类就全是背诵了,基本整书的内容都涉及,但重点就那么几个,而且相对固定,试题多以填空和名词解释出现,只要认真复习了,每科那个20多分不成问题。我大概3月25号左右把除高频外的八本书全看了,而且做了笔记,将重点都提炼出来了。接着将笔记过了一遍,看起来很快。然后就做复试真题了,题目倒不难,要命的是没答案,于是我和本校的一个同考西电的同学一起对答案,连蒙带猜总算是把答案基本都确定下来。然后把从西电好网上找到的历年期末题做了,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历年真题题太少了,而且听说真题很多都来自期末题。然后将找到的一本前人总结的笔记背了一遍,又把真题做了一遍。这期间还听了点六级听力。这时已经3月31了,西电的复试分数线还没出,但应该快了,于是我和同考西电的那个同学果断决定不等了,31号就去西电。

4月1(我们正在火车上时)出的复试分数线,290,低得节操都没了。我专业第二(第一名423,第三名397),考上应该没问题。复试肯定会照顾本校,这是公开的秘密,我只希望复试后能保住前十就谢天谢地了。在西电阶梯教室复习了三天,基本上就是各种背了。4月5下午笔试,先是英语,考听力和汉译英,共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听力除了前十个短对话还能听懂点外,后面的长对话和填单词一个都没听懂,尤其是填单词,根本就不是人听的,考完后想,这次英语能考20分就知足了。休息十分钟后接着再战专业课,九科250分,考试时间3h。考的时候慌了一阵,不过幸好镇定下来了,最后除数电两个设计题没答外,其余基本全做了,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于是我优哉游哉地做那两道题,半个多小时就做出来了。再检查一遍试卷,高频最后一题前两问不会,瞎写了个答案;数电最后一题涉及ROM,根本没复习,于是只把前两问瞎写了,后两问没答。这些做完后时间基本到了,铃声一响,果断交卷。一出教室,心想这次真是彻底解放了,好累啊!7号上午体检,完事后到通院研究生办公室等面试通知(西电面试不记成绩,面试通知基本就是拟录取通知),已经有一堆人在那等通知。不一会儿老师就出来贴通知,我挤进去一看,复试92.3,分,相当于300分的满分考了277分,只扣了23分,复试第一名;总分85.3分,超过初试第一名成为总排名第一名!天啦,第一名!千年老二终于考了个第一名,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啊!虽然复试水分大,体现不出水平,但对于一个二本外校生来说,考到第一名确实不容易啊。立马给家里打电话报喜。带着初试专业第二、复试全院第一、总分全院第一的好成绩迎接8号的面试,可想而知这面试是多么地打酱油。面试时,四个老师,其中两个老师基本一言不发,有一个老师一直问一直问,我报的导师就在旁边不停地帮我解围帮我解围。最后面试十分钟搞定,导师当场确定要我。9号拟录取通知出来了,毫无悬念地录取了。回首考研路中种种艰难,送后来者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至此,考研已经尘埃落定了。回到沈理,想起去年3月份刚决定考研时的迷茫,幸好从前辈们那儿了解到考研要用那些书、怎么安排时间、报考流程等,才使我对考研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我最终考上研究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经验的前辈们,感谢你们!同时,我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考研全过程记录下来,希望对后来者有一些帮助。

致考研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并祝后来者功到功成!

2014年4月14日

沈理图书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7032.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我国生育二胎的新政策 上海生育二胎新政策

2013年(癸巳年)11月15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如进展顺利,将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由于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生育政策就发生了改变。由70年代初的“只生一胎”,到本

徐小明:感谢2014年

徐小明:感谢2014年感谢股市,让我们曾经承受的所有的痛苦,成为了今天幸福的原由。感谢粉丝,无论顺境、逆境,有你们一路相伴。感谢家人,给我幸福。感谢新浪,多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感谢北京和广州博庭的同事,我们的产品很NB

2014年理科热门专业排行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2014年理科热门专业排行——简介理科生热门专业有哪些呢,就业最好的理科专业是什么?随着气温的升高,高考的关注也在升温。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而专业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聊聊2014年都有哪些

声明:《2014年西电考研回忆录第一名写的 西电考研分数线》为网友逗啵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