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一些关于电视剧《走向共和》的误解 走向共和电视剧豆瓣

最近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分享所谓“央视删除”的最后孙中山的演讲词,呵呵……颇有点“借古讽今”的意思,但各位在转视频和评论的时候有不少误解和以讹传讹的地方,这里写篇日志澄清一下一些误解。

1.央视CCTV-1首播的时候没有删除最后孙中山的演讲词。2003年的时候我在读初三,那个时候由于贪玩,特别不喜欢在数理化上练题花时间,加上从小就喜欢历史,文科比理科好得多。所以《走向共和》首播的时候我基本上一集没缺地看完了。最后一集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定制中山装的剧情结束以后,那段关于民主共和的演讲并没有删除,而是完整地播出了。所谓“央视删除最后孙中山演讲词”一说实属子虚乌有以讹传讹。出现这一谣传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最后孙中山的演讲词颇有点借古讽今的意思,最后被禁播可以说与这段演讲多多少少不无关系,所以对此有一些谣传是很正常的。二是台湾版维基百科在编辑《走向共和》电视剧时,也没有仔细求证就把谣传的所谓“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孫文在上海大禮堂的講演)”给写了进去。加上由于22年前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孙中山演讲的话题在大陆一直是敏感禁区,中国大陆的观众在与台湾网友交流时也不大相信中央电视台会把孙中山的演讲给保留下来,以致以讹传讹。

2.《走向共和》没有丑化翁同龢、美化李鸿章。走向共和播出时国内学术界(包括港澳台)争议很多,其中认为本剧丑化了两代帝师翁同龢,成为阻碍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权奸者,美化了代表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李鸿章是争议比较集中的一点。这里我要指出的是《走向共和》的剧情在表现这段历史时基本是做到了客观公正。关于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失利,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甲午开战前的5年时间,慈禧太后挪用了北洋海军的军费修颐和园(这一点在《走向共和》中也有表现),言之凿凿,不容置疑。这件事作为“正史”的清史稿没有记载,但由于清朝倒台前后大量反清题材私家笔记屡屡提及,变成了一种国人普遍流行的说法。但根据《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记载,19世纪90年代,清朝政府每年作为北洋水师军费支出的预算是每年500万两白银,即使“慈禧挪用说”成立,去掉慈禧“挪用”的150万两,4年时间,李鸿章也能从户部领到1850万两白银,如果用这些钱来购置军舰、购置枪炮弹药,也可以将北洋水师的规模扩建两倍。可为什么和日本真打起来的时候还是弹药奇缺、军舰不够呢?是因为李鸿章没有领到这笔预算。那么是谁那么大胆子敢不按预算给李鸿章拨款呢?张建伟先生所著的《流放紫禁城》、姜鸣先生所著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中都记载到不拨预算的是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由于当时我在班里历史成绩不错,所以经常接触这类历史类书籍。他当时是军机大臣,主管户部,按现在的话说是财政部部长。那么翁同龢为什么不拨预算呢?这里涉及到李与翁的一段私人过节:翁的哥哥在安徽当巡抚,太平天国起义时太平军围城,翁的哥哥弃城而逃,被李鸿章弹劾。当时就被咸丰判了斩刑,此时翁同龢的父亲是咸丰的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就被气死。后来咸丰将翁同龢的哥哥由处死改为充军新疆,父死兄徙,起因都在李鸿章的如刀之笔,翁李二人由此交恶结仇。甲午战前翁同龢极力主战,他的一个学生劝阻说我国实力不如日本,真打起来哪里打得赢呢?翁却说我正想让他(李鸿章)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是马,将来就有整他的余地了——仗还没开打,清朝内部就有人等着看李鸿章的笑话了。甲午海战战败后,慈禧怒令翁同龢质问李鸿章,翁一见李就问,你北洋的军舰在哪里、干什么吃的云云。气得李鸿章半天说不出话,末了,李鸿章说,翁师傅,你是总理财政(度支)的,管钱的,平时让你拨款,你没一回不给驳了,现在打了败仗,你来问兵舰了,兵舰果然可以依靠吗?翁却说,过去的事情嘛……我们当臣子的,以节约用钱为尽职尽责啊……

不了解内情的人听了翁同龢的话,还以为他为了国家财政精打细算,哪晓得他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却有如此险恶的用心,借敌之手,公报私仇。这样的人居然成了主政者,国家哪有不打败仗的道理?实际上这段历史在《走向共和》的第一集中就有表现,可能是出于翁同龢支持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过去中国史学界对翁同龢评价普遍还算不错,所以电视剧里对这段历史表现得还算比较“客气”。何谈所谓“丑化翁同龢,美化李鸿章”一说?要说也只能说对翁同龢的险恶用心表现得不够彻底,实在谈不上“美化”了李鸿章。要说有争议,也只能说是过去史学界没把这个问题扯清楚,以致让大众舆论捧着谣传当真理,所以才会造成争议。

3.《走向共和》哪里“美化”了袁世凯?

《走向共和》的另一个所谓“争议”就是有很多人指责该片“美化”了袁世凯,说实话,这片子我反复看了不下五六遍,真没看出哪里“美化”了袁世凯……关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已有定论,这里不再赘述,总之言及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中的反面典型,肯定少不了他。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评价历史人物——哪怕是反面人物,也要讲客观事实。袁世凯是反面人物不假,但也确实在中国历史上给国家做出过一些贡献,如在朝鲜多次挫败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缔造中国的新式陆军、兴办现代工商业与新式教育等却也是历史事实,《走向共和》把这些事情演出来,怎么就成了“美化”袁世凯了?难道非要跟样板戏一样红脸白脸一目了然那才叫“客观事实”?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当然,这和我国历史教育的“样板化”害人不浅有关系——从小学到大学的历史教材统统把袁世凯列为反面典型,也没有功夫细谈一些历史细节。我这里不是要给袁世凯翻案,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的奸雄不假,但不能因为他是奸雄就在历史学的教育中想当然地给学生一种“袁世凯这个人从小生下来立志就要当个奸雄、从小立志就要卖国、从小立志就要当窃国大盗……”的印象。这既不是事实也不符合逻辑,试想如果我国的历史学教育能少点这种“样板戏”式的逻辑。恐怕也不至于人家演个电视剧就能被某些义愤填膺的专家学者和愤青们上纲上线成“美化袁世凯”……
澄清一些关于电视剧《走向共和》的误解 走向共和电视剧豆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7903.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电影《全城高考》的影评 类似于全城高考的电影

2013年2月9日 天气 晴星期六电影《全城高考》讲述了四个男女青年在高考倒计时30天之内发生的辛酸苦辣的故事,以及他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刁蛮任性又霸道的任大小姐,特别喜欢小说家凌波漫步的文字,并非常期待和他见面;可是家庭生活与自己

关于《道士下山》的几个问题 道士下山下载

关于道士下山的几个问题距离《道士下山》上映已有一月,在这个点写下一些东西,只是发表一些思考。《道士下山》豆瓣评分5·5,如果《捉妖记》能评7·2的话,那么我觉得《道士下山》的分太低了。是的,我们是在比较中得出高下的。不否认陈凯歌已

声明:《澄清一些关于电视剧《走向共和》的误解 走向共和电视剧豆瓣》为网友过去式的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