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高适和岑参就是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开拓了新的诗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为唐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就被“朝野通赏”(《河岳英灵集》)[1]。同为边塞诗人,二者的诗作在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却各具特色。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内容方面大都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抒写投笔从戎的斗志豪情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描写壮阔苍凉、绚丽多姿的边塞风光及异域风情。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他或纪行、或抒怀、或写壮士英勇战斗、或绘边塞生活风光,并善于以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考虑,以政论笔调表达个人边防政见,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他的《燕歌行》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这首诗是有感于边帅张守珪与奚旅统治者作战失败,反而邀功请赏一事所作的,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概括了他在边关的所见所感,因而内容更加深广,揭露了军中尖锐的阶级对立,歌颂了士兵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诗篇一开头就在叙中含议,指陈时政,“重横行”,“赐颜色”,为全诗定下议政议军的笔调;然后描写战争之败,除写萧瑟之景衬托战争惨败外,重点议论战败原因;这就是边帅的骄与奢,见解深刻,感慨深沉,诗在最后通过议论写战士既有以身许国的决心,更有忆念良将镇戍边疆的愿望。这样以战士的强烈爱国精神作结,深化了主题,情调高昂。诗人运用脉络分明的结构,错综交织的铺写,使批判边帅,同情士兵的主题得到集中体现。

高适的边塞诗还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慨。如《塞下曲》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他的理想就是塞上立功,身后扬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他在《蓟中作》中写道:“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孙吴事”指用兵之道,自己虽然有军事韬略,无奈无人赏识,那些不学无术的将领,早已得到皇帝的封赏。

高适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它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岑参的边塞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将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塑造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他往往以浓重的笔墨、激越的情调,描绘壮阔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出唐王朝的声威,岑参长期往来边塞,熟悉边塞生活,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士们的立功壮志与报国激情,又为他的边塞诗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他写出了许多热情洋溢,笔力雄放的边塞诗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充溢着送别的深情,帐中宴饮以胡乐佐欢,使乡情更浓,城外送别以雪上蹄印写友情深永。诗人笔下无论乡情友情都在妙想中加以表达。全诗写边地风光,写将士豪放,写真挚友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再如:《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为尔!西郊侯中军,平沙悬落晖,驿马从西来,双节夹道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日支……这首诗歌颂了将军的威武和战功,场面是宏大的,声威是煊赫的,渲染了凯旋的隆盛气氛。

然而岑参最擅长的是描绘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西北边塞看作绝域。人未到,心先寒,岑参却独具眼光,从它的广漠与荒凉中发现它的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情的歌颂,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富有特色的景物,一个个都充满了奇情异采,把人们带入一个新奇的天地,岑参不仅善于描绘塞外的严寒,还善于表现漠北的酷热。“黄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还有《经火山》)、《火山云歌送别》等。别开生面的描绘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还写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等,如写边塞思乡的抒情小诗《逢入京使》[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里作者把行者匆匆、急不择言的神态传达了出来。全诗以行云流水之笔,写出了缠绵悱恻的思乡之情,语言平实,而感情深挚。

西域的奇异风光在岑参的诗中得到大量的充分的体现,也代表着岑参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不是唯一亲历边塞的诗人,却是一个用大量作品如实记写西域边陲生活的诗人。他根据自己身临其境时的耳闻目睹、切身感受,把远至天山南北以至更远的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如沙漠、风雪、苦寒以及火山、火云、热海等纳入诗的领域,都以如实的记录和生动的描绘。如《边碛》云:“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诗人置身于从未经过的广大空间之内,觉得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了。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再如《安西馆中思长安》云:“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这些都是诗人自己的体验,所以十分真切。

此外,岑参诗作还表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当时西北边地的居民情况是胡汉杂处,风俗不同于中原。胡乐胡舞在汉人中极力盛行。“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瑟琶”。《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瑟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如莲花,舞北旋,世人有眼应未见……”诗人对西域民族舞蹈之矫捷,明快、活泼、俊俏大为赞叹。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而最能够体现这一诗风的正是边塞诗派。又因高适、岑参注重诗的风骨,具有刚毅勇猛的力和横及太虚的气,故而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指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3]这基本概括了他们诗风的相同之处。但他们也有差别,翁方纲认为:“高之浑厚,岑之奇峭”(《石洲诗话》卷一)[4]。高适在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在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峻峭瑰丽,就诗歌语言方面而言,高适的话言刚健质朴,流畅自然,精练准确,这种语言特征便于自由直率地抒发他的凄凉慷慨的思想感情。岑参的语言则更新奇自如,富于变化,显得更加生动绚丽一些。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高适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高适的诗多从现实出发,写自己的真感情,真怀抱,或抒情,或议论,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矫揉造作,这是“多胸臆语”,而语言质实有力,情调的豪迈雄壮,便是“兼有气骨”的表现,这两者相结合,形成了高适边塞诗“尚质主理”、“悲壮沉雄”的风格特色。如他的著名诗篇《燕歌行》[5]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英雄气概与征战之苦,士兵的浴血与将军的作乐,征人的辛苦与思妇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昂扬的格调,也有悲凉的情怀。诗歌的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壮阔畅达,感情真挚深沉。诗歌的主旨是写由于将帅的轻敌骄奢,不恤士卒,致使战争失败,士卒遭殃,所以悲愤与感慨之情笼罩着全诗,形成了诗歌的基本情调。

高适的边塞诗多作于他北上蓟门,浪游梁宋时期,有的表达了自己对“边尘满北涣”《塞上》的深忧,有的表达了自己对“万里不惜死”(《塞下曲》的壮怀,有的写战士的英勇战斗等,种种感情的表达,志向的抒发都以磅礴质朴的景色发端,写景状物从大处落笔,以粗犷的笔调勾画出广阔雄浑的景象,因而皆给人以气象恢宏的感受。如“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效古赠崔二》),多么雄浑悲壮,又如“关山惟一道,雨雪尽三边”(《别冯判官》),“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蓟门》其五),“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夜别韦司士》)等,都体现了他气势磅礴,慷慨激烈,深沉悲壮的风格。

岑参的诗歌风格亦有悲壮的色彩,正如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但岑参还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诗活泼奔放,雄奇瑰丽,飘逸峭拔。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波行》),殷璠说他“语奇体峻,意亦造奇”[6](《河岳英灵集》),王士祯比较高、岑二人诗风时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7](《师友评传叙录》)[]悲壮雄奇是他诗歌的基本风格,如他的著名诗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岑诗“奇逸而峭”的基本风格。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句写得强劲有力,“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句,写得气势磅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写得奇幻浪漫,“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句写得奇异壮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句写得低回婉转。总之,诗歌风格雄奇而飘逸,笔力矫健而峭拔,意境新奇而壮美,充满着奇情妙思与浪漫主义情调。

岑参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就是新奇、飘逸、峭拔。首先,他以独特的生活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瑰丽的语言,新奇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如他写大漠的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大漠的热:“黄沙里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把奇异的大漠风光的感受予以了极为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其次,他的诗常常运用奇妙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形象的比喻等手法,不仅增加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诗歌富有浪漫的情调。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竟然把塞外的雪景比喻、想象成梨花开于塞外萧瑟寒冷的景象中,意图画出一番生动、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与陶醉的奇美景象。

岑参边塞诗的“奇”,有真切的边塞生活体验作基础,是奇中见实,奇而入理。主要表现在: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将域外荒寒的奇异风光,用豪迈高远的语言和声调来表达,给人既振奋又新鲜的感觉。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8]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描写的是大漠中恶劣的环境,黄沙入天,夜风怒吼,飞石如斗,但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心中却充满了昂扬激动的情绪,因为他是用如此奇伟的景色,衬托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看将士半夜行军,幕中草檄,何等英姿飒爽!这首诗给我们美的感受,已不仅仅来自塞外奇景,还由于诗歌中鼓荡着的慷慨豪迈的激情。

岑参的边塞诗除了“奇”之处,更有“壮”的一面,历来诗评家们用“壮”、“悲壮”、“雄浑”来评价岑诗。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此诗开篇六句既以突兀之势写出了深夜角鸣,妖星降世,羽书飞递,敌兵压境等一系列连续情景,形象地描写了轮台边塞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局势。接着描写唐军将士部队整齐,浩浩荡荡,大军西起的气势;战鼓声震雪海翻涌、杀气动地、阳山摇撼,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唐军的雄猛气概作了极为形象的反衬;又用胡骑云集,杀气腾腾来反衬唐军的强悍骁勇,锐不可挡;用风急雪阔,白骨萦草等典型物象来烘托将士的艰苦战斗精神。还有《走马川行》等,无不写得激昂高亢,豪迈雄壮,意气干云鲜明地反映出岑参边塞诗独具的“奇壮”风格。

高适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在诗体上都以七言歌行见长。高适的代表作中,对比反衬的手法运用的相当娴熟;岑参则在诗的音韵节奏和比喻夸张方面树立了典范。

在高适的诗作中,对比的手法运用得相当娴熟,诗人用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战士和将军,死节与贪功,效命疆场和纵情声色,古代名将与今日边帅等等,对照鲜明,主题得以深化,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同时也使读者感官上产生较震撼的刺激,易引起共鸣。例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诗人只不过是摆出事实,并未下任何褒贬的断语,艺术效果却突兀纸面。虽朴实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边帅的骄奢轻敌,而对身经百战的战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此外,反衬的使用也增强了高适诗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寥寥数笔勾勒出战争失利的局面,令人不禁联想到虽浴血奋战却最终失败的战士们,他们遭受着肉体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可将官们却还在花天酒地!

岑参的诗歌注重艺术技巧,善于写物图貌,描写比较细腻,善于以物象传情。他非常注重观察和细节描写,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透过行军场面和苦寒情状,笔墨酣畅地展现了唐军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豪情,从细节处着手反映大背景、大场面。他常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同声势浩大的行军作战场面揉和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岑参笔下的边塞风光总是那样奇异,这些描绘多是起到烘托的作用。像“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为了烘托不畏艰险的精神,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氛围。用“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写报警的烽烟与敌人骑兵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来渲染匈奴的来势凶猛。

岑参的诗常常运用奇妙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形象的比喻等手法,不仅增加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诗歌富有浪漫的情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他用梨花和雪之喻、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传世佳句,传神地描绘出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这样独具神韵、新颖别致的诗句,在他的诗作中俯拾皆是。

岑参在音韵节奏方面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他采用“破偶押奇”法,三句一组押同一个韵,三句之后换韵,使全诗节奏铿锵有力,紧凑奔放,加上动态描写,使诗风慷慨豪放。

综上所述,唐宋以来,高适和岑参是经常被人们并称的两位诗人。例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9]。(《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辛文房说:“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10](《唐才子传》),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11]。(《诗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诗风相近,都以“风骨”著称,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以七言歌行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不过这两位诗人同中有异,以其各自的文学成就,为盛唐诗苑增添了奇葩。

【参考文献】

[1][6]殷璠.河岳英灵集[M]

[2][9]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5-257

[3]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81

[4]翁方钢.石洲诗话[M]

[5]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8

[7]王士祯.师友评传叙录[M]

[8] 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0

[10]辛文房.唐才子传[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8

[11]胡应麟.诗薮[M]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1256.html

更多阅读

达人教你下载MV:免费高清的音乐MV去哪里下载?

达人教你下载MV:免费高清的音乐MV去哪里下载?——简介有些朋友喜欢看MV,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网站下载高清免费的MV。看了本经验,相信在小编的讲解下,你们肯定会豁然开朗。相比其他方法(诸如视频网站、论坛等下载),本方法不必努力提升等级获得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的解读原创 岑参的边塞诗

(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12、11)关键词: 边塞诗边塞生活人生经历 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内容摘要:在平常的教学以及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边塞诗有着很重要的分量,而高适、岑参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生际遇、人生经历来

民族英雄侬智高苦难的一生 耶稣基督苦难的一生

民族英雄侬智高苦难的一生农氏,炎帝神农氏之裔,原于陕西姜水流域,秦始皇为镇边疆,令豪族农氏沿长城屯垦,全族移居山西雁门郡,遂望于此。秦、汉南迁后,广东乡支和山东分支以弃奴意改农为侬,向广西、云南、越南发展。侬智高属山东分支,祖籍山西

声明:《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为网友楚峡云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