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

《摘要》“红学”之说,离不开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角的争议,本文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人生价值观的差异和重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两人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打破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定论,曹雪芹终其一生精血所创造的鸿篇巨制《红楼梦》,立意独特,意义深远,并非等同于一般的世俗情感纠纷小说。

“盖贤与不肖之性,皆通人所兼具,非可以判然划分者也。人以宝钗为奸险,而阴为邢岫烟赎棉衣事,则亦仁厚。以黛玉为天真,而讥笑一村老妪为‘牛’为‘母蝗虫’,则亦刻薄。且宝钗宽大,黛玉偏狭,宝钗善体谅他人,而黛玉则心存嫉妒,然则宝钗必不肖而黛玉必贤乎?谓宝钗之美德全出于造作亦过,要而言之,人之天性不同,所表现者亦异也。”(1)

此上一番论述,指出黛玉和宝钗的贤与不肖所兼具,打破了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常论,“宝钗阴险狠毒,以黛玉之稚气,当然不是对手。盖黛玉多心,乃无手段,宝钗多心,手段又辣故也。”(2)

在读者的眼中,书中的林黛玉虽然生性多疑敏感苛刻,但是读者看到她的每一行每一言,都透露出一个“真”字。相比之下,薛宝钗的温柔敦厚大方,却总让人感觉造作之姿,隐隐笼罩着一个“假”字。假的东西总不及真的能够打动人心,黛玉的真心可以掩盖她的性格瑕疵,宝钗的假意则遮住她在其它方面的光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两位形象的对比具体分析,主要会通过两人的四个方面不同分而述之。

一 出生背景的差异

林黛玉的出生家庭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这也为她具有满腹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世家,到了她这一代却是仅仅剩下她一个人,盛门的背后,展现的却是无比的凄凉和孤苦。父母相继去世,无依无靠是必然的结果。生长在这样的世家,从小接受的不是生存之能,而是精神气质上的追求,那么她的傲气自然是油然而生。

但是就是她这样一个经过精神洗礼的女子,却要过着寄人篱下,在贾府鱼龙混杂的地方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活,心中的悲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是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根源在于是自己本身的生活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书香世家讲得是读书认字,诗词歌赋,但是皇商讲得却是生意人际的交往。

跟人打交道,肯定没有跟书那么的简单,和人打交道,在利益衡量之间,讲得是人心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薛宝钗出生在这样的皇商家庭里,已经处于人心斗争的漩涡之中。她在这样的出生背景下,还可以有着可以和林黛玉一较高下文学才华,着实不易,这还要归功于她的父亲,将她当男儿一般来抚养,使她比他的哥哥强个一百倍。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她从小就生活在家业的重担之下,父亲早逝,唯一的哥哥又不成器,家族的辉煌已是西山落日,光芒渐消。家族的重担无时无刻的压在她的肩膀上,令她做事不能随心而发,须得左右权衡,小小年纪被迫接受大人的世故圆滑。

在贾府那种人性受到压制的地方,两人同是薄命,一个是活得太真,一个是活得太累。

二 生活环境的不同

黛玉自小的生活的环境及其的简单,是一个纯净空灵的世界,直到父母的接连去世,让她开始知道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幻莫测。

对这种对无常的无法掌握和对逝去的难以割舍让她有着一颗惶惶之心,不安时时笼罩在她的内心深处。以致她才会有异于常人的想法,“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对繁华散尽之后的感叹痛惜,无奈伤感一一洞明。

宝钗,从她大哥薛蟠的累累劣迹就可以看出她生长的环境是多么的纷繁复杂。再加上一个大家族里所谓的一些夺权争产明争暗斗之事,在她年幼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现实是残酷的萌芽。

她是一个具有远见和才识的女子,自云守拙本只是明哲保身,然而周围的环境始终不相宜,让自己的才华在对现实的迁就之中渐渐的隐没,这对她本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林黛玉出生于书香世家,封建礼教自然是自小就学,自小就知,但是她在《红楼梦》中却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薛宝钗出生于皇商世家,封建教条的管束自然没有那么的重,但是她却是一个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这样的位置转换实在是很有意思,也足于体现曹公的匠心独具。

其实,从他们两人的生长环境就是不难看出的。在封建社会之中,对子女,特别是女儿的遵守礼教的教导,一般都是来自于母亲。但是林黛玉却是幼年丧母,这样,封建礼教的第一导师就没有了。之后父亲林如海给她聘请的老师贾雨村也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自然对她的封建教化更不会放在心上。那么林黛玉可以说自小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封建礼教,那么她会目无礼教,敢于反叛,只管真心就不难理解。

在这一方面,薛宝钗正好相反,她是幼年丧父。也就是在父亲死后,她才停止了诗书方面的用功,为了不让母亲操心而专心于针凿家计等事,此时宝钗母亲对女儿的封建礼教教导现在才刚刚开始。之后薛家有心想让女儿进宫选秀,要合封建第一帝王的心意,在封建礼教上更是不能放松。于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导宝钗,想让她慢慢的转变为封建教教条的卫道者,这也是许多评论家对她下的定义,“她自幼尊孔读经,学会一套阴险狡诈的统治本领,她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同日益衰败的阶级利益紧紧的联在一起。”(3)

但是读者应该还记得她写的《螃蟹咏》吧,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所谓诗歌见其志,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就连开始骂她热衷于仕途经济的贾宝玉都赞叹说写得痛快,如果认为薛宝钗真的是一个封建卫道者,那么赞扬她的贾宝玉也难脱干系了。(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薛宝钗对宝玉的劝学让读者论定她是封建卫道者的铁证,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出于一份真心的关心,和林黛玉面对贾宝玉差点葬送在父亲的棍棒之下的哭泣“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有着异曲同工之意。(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三 成长历程重合

林黛玉进了贾府,便开始她悲剧的一生,她是一个仙灵并举的女子,在贾府如此一个混杂之地,无疑是一块美玉掉进了一个泥沼之中。所以她会悲伤,会痛斥,会冷笑,会哭诉。那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被社会所不容的女子,在不愿意同流合污却又不能抽身而退的情况下,她除了垂泪还能做什么?

她就是在这样和自己性情格格不入的环境里成长的,唯一可以让她无依的心灵上得到慰藉的只有宝玉对她纯洁的感情。但是,美好的东西伴随着的往往都是残酷的考验。面对封建卫道者的坚决抵制,使林黛玉的爱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就连最疼爱她的老祖母,在这一方面上,也是对她谨严再三,让她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此之下,能不让她如履薄冰吗?她使小性,怄气,疑心重重,却都是为了这一份想爱不能爱,可遇不可及的纯真爱情,那么,在她如此纯洁真挚的心灵面前,又有谁能去怪她呢?黛玉对人之诚,在教香菱学诗的这件事上,由此可见一般。

香菱的坎坷遭遇,黛玉内心深为同情,所以尽管身体不是很便,却是一心一意,用心良苦,使本来对诗歌不甚了之的香菱可以做出令大观园里那群才华横溢的女子都赞美的诗篇。她一开始对宝钗心生嫌隙,但是一旦坦诚相交,立刻亲如姐妹,连宝玉都感到讶异。就是这份真诚,让她有感于春花的盛开和凋落,写下了她的灵魂之作《葬花吟》,悲戚于秋草的萧条,写下了《秋窗风雨夕》,她是用自己的心灵却写诗,去生活,去看这个社会,

当看见理想的东西被残酷的现实活生生的摧毁的时候,她便会不知不觉的悲由心生,为它们流泪叹息,如此悲天悯人之心,实为罕见。她对宝玉的痴情,并不仅仅限制于爱情,而是包括于宝玉的整个人生,她知道宝玉不能容于世俗,所以她不停的为他担忧,痛惜,眼泪自然也就不能停止了。黛玉还给宝玉的,并不仅仅是一生的眼泪,还有是一生的怜惜和关爱,包括生命。

薛宝钗进贾府之后,已经是少女的时候,她之前在家里所养成的行为处事之法,在贾府可谓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不到几天,就大得人心,连小丫头都喜欢和她玩,因此,自然引起了黛玉的不满,于是,不少读者便将宝黛之争的序幕拉开归结到这个时候,其实,此时是黛玉有心而宝钗无意。

薛宝钗刚进贾府,此时是皇宫中待选的秀女,她在贾府只是为了打发待选的时间,对于“宝二奶奶”的位置,根本就无心去想,也不能去想,所以说什么“金玉良缘”是她有心策划在宝玉面前演戏的说法实在是不敢苟同,“若金玉姻缘之说,信而有征。何以总冒处叙灵缘起,绝无一字提及金锁耶?宝钗伪造金锁,倡金玉之说以感人,显然可见。”(4)她会在贾府泰然处之,是因为她根本就用不着争什么,她自己有家,终身归宿又有去处,在贾家只不过是一个过场,她又何必锋芒毕露却做出头鸟呢?她会察言观色,投别人的所好,完全是处于她自身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

对于林黛玉看《西厢记》时萌发的对美好爱情追求的意识,其实薛宝钗早已是经历过,不然她怎会一听就听出林黛玉所说的诗词是出自何地呢?但是她的意识早已被虚伪的家族所压制,什么“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第42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可见当时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然而薛宝钗在家中被压制的真性情,却在遇见黛玉之后复活了。她从黛玉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想追求又不能追求的的人生真实,但是黛玉又何其不是羡慕她亲和力十足,连小丫头都愿意和她玩呢?

所以与其说黛玉和宝钗是天生的死对头,不如说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心中各取对方之好,以补自身缺憾,以慰自心失落,实为殊途同归。

薛宝钗是一个头脑冷静沉着的人,对于黛玉和宝玉相恋的事,她知道的比谁都清楚,但是她却没有大肆宣扬中伤,反而处处提醒,在这一方面,体现了她的胸襟气度和不流于俗世的不凡品性。

她对香菱的庇护,对史湘云的慷慨仗义,对邢岫烟的体贴相助,以及对林黛玉的殷殷教导。她所真心帮助的人都一些灵慧不俗的女子,她有着和黛玉一样的悯人之心,只是所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且她有着比她们更敏锐的眼光,看透了现实的残酷,为了生存,只能是面对现实,有些东西只能违心埋藏。

黛玉的住处是一个充满着书卷气味的才女书屋,但是宝钗的地方根本就不像是女子的住处,胭脂粉黛全无,素净的连贾母都看不下去,甚至还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是十分严厉的批评,可见她在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眼中,并不是一个得宠的人,一个不受封建统治者宠爱的人,又怎能是一个封建卫道者?一个人的住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黛玉是落入凡尘的精灵,而宝钗是一个身处尘世的冷观者,看尽世间浮华,看透无奈人生。

四 爱情的破灭和虚幻

在林黛玉的生命之中,和贾宝玉的爱情就是她的生命之源,倘若失去,那就是沙漠中的一棵孤木,只有干涸而死。对她来说,当爱情破灭的时候,就等于是她生命的终结。但是对于当时贾府的情况,她爱情的破灭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她的死也是必然的结果。

许多读者将林黛玉的死归咎于薛宝钗的横刀夺爱,认为是她逼死了林黛玉,认为她两面三刀,先取黛玉真心,令其不防,再步步为营,最后一举成功。

会有这样的误解,不能怪读者,只能怪是高鹗的续写后四十回。那里写的黛玉的死,的确是哀怨凄惨,宝钗的无情无义也是令人发指。但是是对曹公的原意的严重歪曲。

曹公虽然没有留下真正的完整的《红楼梦》,却留下了暗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各自命运的诗篇。其中一首《终生误》,他称赞黛玉是“世外仙殊寂寞林”,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从他的这些赞美之词就可以看出,宝钗岂是后续四十回中的描写的暗度陈仓的小人?若真是他们奸计得逞,凭着贾宝玉的爱憎分明的性格,两夫妻日后的生活又岂来“举案齐眉”之说。

所以不难想出,黛玉的死虽然是必然的,但是绝不是因为宝钗使了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她时限已到,泪尽而死。

宝钗在日常的言语之中,都为一些雅俗共赏之词,真正让她说出喜厌的时候不多,但是在和众人听戏的时候,她公然在宝玉面前说出了对一首曲词的喜爱,那就是一首富于孤愤、反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还是一首有关禅语的曲词。为此还引发了宝玉的第一次悟禅机,也为宝玉后来的出家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历劫完毕,重返“太虚幻境”,而薛宝钗必定也是以另一种方式修行,以回归太虚。出世之说,从她对贾宝玉出家的顿悟起到了启蒙催化之中不难猜出。程高本后四十回显然篡改了曹公原来的构思,抹杀了原著中宝钗引导宝玉“悟道”的重大主题,将品性不凡的三位主角落入庸俗的“三角恋”的争夺之中,艺术文学含量大减。鲁迅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5)可是程高本又将这部旷世之作写回了传统之中,简直是狗尾续貂。

黛玉注重感情精神上的追求,却忽略了它的现实存在意义,她不会为了爱情而移转自己的性情,向封建卫道者屈服迎合,这和她追求的完美理想有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说,纵使没有宝钗的存在,黛玉也不可能得到和宝玉的婚姻,因为她本身就不具备成为贾家媳妇的条件,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她都是被可以主宰婚姻的封建卫道者所排斥的。

曹公将黛玉和宝钗并排于金陵十二钗之首的用意,是因为两个女子对贾宝玉的遁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黛玉是毁其情欲,宝钗是点其凡心。

《红楼梦》历经时代变迁而经久不衰,书中两位女主角功不可没,但是曹公写这两位女子,却不是为了后人对书中人物的臆断和加罪之词。他是何其的喜爱自己笔下的这些秀外慧中的女子,为她们写下洋洋万字,字字皆见其血泪,如此用生命而化作的巨著,真为今古第一奇书!

《注释》

(1)周远斌编著,杜贵晨主编的红楼人物百家言系列之《薛宝钗》,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第242页。

(2)同上,第241页。

(3)同上,第130页。

(4)同上,第102页。

(5)转引自邓志远主编《毕业论文选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页。

《参考文献》

(1)袁圣时,《红楼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393-1394页。

(2)冥飞,《古今小说评林》,上海民权出版部(1985年),第900页。

(3)龚力,《封建末世“克己复礼”的典型形象---评薛宝钗》,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学报》1974年第5期,第72页。

(4)陈其泰,《红楼梦回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701-706页。

(5)周作人,《关于鲁迅》,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1537.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

《摘要》“红学”之说,离不开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角的争议,本文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人生价值观的差异和重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两人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打破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定论,曹雪芹终其一生精血所创造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 贾宝玉 神瑛侍者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多年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世一直是团大疑云,一直未能取得确切的看法,神瑛侍者?顽石?还是都是?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其实主要原因是未能破解《红楼梦》的大谜底,这当然是因为曹公手法的高超所致

《红楼梦》中最隐晦的性描写 红楼梦人物描写

《红楼梦》中最隐晦的性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举世公认的巅峰之作,从其反映的精神内容和生活画面来看,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厚积结晶,也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曹雪芹妙笔生花,辗转腾挪,写到了爱与恨、生与死的交织,写到了真与假

声明:《《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为网友餦街舊魜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