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佯刘公岛精彩照片八幅 威海刘公岛照片

(北洋海军博物馆)(美丽的刘公岛)(北洋海军公所)徜徉刘公岛

冰夫


早听过刘公岛的名子,但不知道岛内藏着这么悲壮的历史。早知道中日甲午战争的事件,但不知道战争的指挥中枢就在刘公岛。
其实,刘公岛是个不大的小岛。它东西最长处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也不过3.15平方公里。因其地处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而成为自明清以来的海防重地。更因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一役使创立仅六年多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成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传古时候有一船在海上遇到风浪,避难此岛上时水尽粮绝,遇一老夫妇送来淡水和粮食,使满船人绝处逢生。问老夫妇姓什么,答日姓刘,正要拜谢时,老夫妇已没了踪影,疑是神仙相救,便在岛上建刘公刘母庙以示纪念。后来人们便称此岛为刘公岛。现在岛上还有刘公庙,刘公祠向游人开放。

中国最初的海军

我在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参观时,常常被一种凛然正气所感染。那黄海大战中身负重伤、重创敌舰,而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弹尽人伤,回天无力亦不肯降、饮鸦片自尽,以身殉国的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形象;那誓死与敌舰血战并欲与之同归于尽,甲板起火、舰中鱼雷、“誓不独生”,英勇为国捐躯的英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形象;那为人坦荡,处处以国事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官位高低,为不使定远舰落入敌军之手下令炸沉战舰而后愤然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付提督刘步蟾的形象;还有视死如归的林泰曾、林永升、杨国霖、林履中等一批水师高级将领都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站立起来。构成一幅奋力御敌,保卫海疆的史诗般的画卷。他们都是中国最初的海军高级将领,他们都是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
中国最初的海军--北洋水师正式建立于1888年9月。其实,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时就从美商那里买了艘1000多吨的商船改作兵船用以御敌。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清政府决定自办海军。1863年用银107两购得3艘中型和4艘小型兵船。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船政局,开始自己造船,可到1874年,8年多的时间才造成了19艘吨位很小的船。1884年日本侵台后,江苏巡抚丁日昌建议成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征得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赞同,并建议各设铁甲船两艘。但同年8月,福建东洋海军即遭法国舰队的袭击,11艘大小船只丧失殆尽。清政府如梦方醒,总结教训,于1885年10月设海军衙门,由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后为庆亲王),名为会办的李鸿章成了大权在握的实权派。他利用海军衙门整顿海防的名义把北洋海军的扩建推向最高峰。距林则徐买第一艘兵船50年后的1888年9月,拥有大小战舰25艘,总吨位5万吨的近代海军北洋水师终于正式创立,战舰注泊威海港和号称“东隅屏藩”、“不沉战舰”的刘公岛。

然而,北洋海军成立初便是它停止发展之时。清政府认为海军已具规模,声势浩大、比相邻的日本海军实力还强,可以高枕无忧了,便不在添置新舰。其实,每年的海军军费还是有的,但都让当时独揽国家大权的慈禧太后挪用去修颐和园、圆明圆了。据资料显示,修园用银2,000万两。而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却在大力扩充海军、更换舰只,每年至少增加新式军舰两艘。这样不到3年的时间,日本海军的实力反超过了北洋海军。、

海上的战争是实力的较量,甲午战争没开战前已为北洋水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经过了甲午年间的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威海卫之战、刘公岛保卫战,创立六年的中国最初的海军在不到四个月里便折戟沉沙,全军履没,成为孤岛遗恨。

北洋海军公所

北洋海军公所即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水师衙门”。是北洋水师军事指挥中心。导游告诉我,可别小瞧了这“水师衙门”,它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司令部呢。
这个海军司令部建于1887年,即北洋水师创立的前一年,占地1700平方米,属砖木结构,古朴典雅,稳重大方。正面大门顶端,悬挂李鸿章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则分别绘有秦琼、尉迟恭神像。大门外建有东西辕门两座,相距约80米,为古典牌楼样式。东西两侧还各置乐亭一座,为迎宾、庆典时的鸣金奏乐场所。门前广场竖旗杆两根,青龙军旗猎猎迎风,颇壮军威。
我们从正门走进去,迎面就是“礼仪厅”。这个礼仪厅为北洋海军官兵恭迎上谕、接懿旨、参见朝廷大员及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别看这“礼仪厅”挺威严,好象北洋水师历来军纪严整,其实受朝廷腐败之风的侵染,北洋水师到甲午战争前军纪已松驰得不成样子了,已是“渐放渐松,将士纷纷移眷,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新添水手“皆仿绿营习气,临时招募,在岸上只操洋枪,不满两月,派拨名船,不但船上部位不熟,大炮不曾见过,且看更规矩、工作号筒、丝毫不谙。所以交战之时,炮勇伤亡不能顶朴,只充死人之数。”瞧,这样的将官士兵打仗焉能不败。可见腐败必然导致失败。
前面是议事厅,现已改做北洋海军蜡像馆。该馆以蜡像形式,生动地表现了1894年8月8日提督丁汝昌与刘步赡、林履中、林永升、邓世昌、林泰曾等十多名总兵、副将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景。原来1894年7月25日,北洋海军的“高升”号运送清军援助牙山、行至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被埋伏在那里的日军舰队击沉,全船800余名官兵全部殉难。北洋海军诸将闻此无不义愤填膺,欲寻日舰决战,为死难者复仇。这次会议便是商议出海寻敌、保卫领海权的军事会议。会后出动“定远”号等十舰出海击敌。可惜日舰队得知信息后逃循了。
站在“丁汝昌殉难处”体味着丁汝昌彼时的心境和他死后的遭遇,真让我们为他打抱不平。每一次海战失败,朝廷都要向他兴师问罪。直至他宁死不降,为国捐躯,清政府也没放过他,反把丁汝昌作为战败的替罪羊,下令交刑部治罪,并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有罪,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北洋海军公所已辟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内除2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90年代初在旅顺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济远舰上的300件文物。馆内还修建了“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墙高2.5米,长18.8米,碑上刻名600多人。碑墙左上端镶嵌着舰锚、舰轮石雕,寓意深刻,主题鲜明。碑墙前设献花台,两边各置长明灯一盏,以示国魂常在、民族精神永存。

简陋的提督寓所和龙王庙

出“海军公所”向西行约200米,就到了丁汝昌的提督寓所,现在辟为丁汝昌纪念馆,院子里矗立着高3.8米的丁汝昌铜像一尊。
这个寓所不大,象一个小小的北京普通的四合院,座北朝南,独处刘公岛的西侧。寓所的正房为三间瓦屋,还没有现在北方的三间砖瓦房大。正中一间为起居室,里边的桌、几、条案、椅都是丁汝昌时期的旧物,显得古朴典雅。东西两侧为丁汝昌及夫人的卧室。小院有50多平米左右,西北角一株百年紫藤,据说是丁汝昌手栽。东西厢房为丁汝昌的客厅和书房,均为20平方米大小。身为清朝的“海军司令”居然住着这样狭小简陋的寓所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参观了丁汝昌事迹展览得知:丁汝昌生于1836年,为安徽庐江北乡石头嘴村(今丁家坎村人)。小时家里十分贫穷,10多便外出打工,18岁从军。从的什么军,这里没细说,但我知道他当时参加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无缘报国,他一度十分苦闷。后投奔李鸿章,受到重用。十年后,北洋海军创立时,被任命为海军提督,坐镇威海刘公岛。
在多次与日寇的血战中,他均能沉着应战,忠于职守,表现了高度的受国热情,即使自身伤势严重仍能指挥若定。绝不逃循。在刘公岛保卫战中,丁汝昌率官兵苦战十余日,弹药用尽,伤亡过半,他坚决拒降。最后在孤立无援、一筹莫展的绝境中愤而自杀,表现了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高尚民族气节。
龙王庙在“海军公所”和“提督寓所”中间,正殿塑东海龙王像,左右侍立巡海夜叉与海龟丞相。四周墙上彩绘《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情节的壁画。最具史料价值的是东厢房那两块“柔远安迩”和“治军爱民”的石碑,那是刘公岛绅商们于1890年分别为海军提督丁汝昌与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所立。两厢供奉丁汝昌的灵牌。1895年丁汝昌殉国后,其灵柩曾停放这里。岛上百姓常来祭祀丁提督亡灵,所以龙王庙又称丁公祠。
渔民和海军都信奉海龙王,因此,出海前他们总要到庙中祭祀祈祷一番。就是今日,龙王庙也香火不断。

古炮台最多的地方

提起古炮台,很多地方都有。我在广州、烟台、大连、营口、蓬莱等多处见过这种一百多年前的炮台和大炮,然而,全国古炮台最多的地方当数威海的刘公岛了。
由于保卫水师和抵御外敌入侵的需要,威海南北岸、日岛、刘公岛上建有炮台达18处之多,配备各种火炮近百门。其中仅刘公岛上就有炮台6处,各种火炮45门。
然而,这么多火炮也没能阻挡住日军的侵略步伐。
据说在刘公岛保卫战前,日军已从荣成湾内龙须岛以西的海滩登陆了。清军闻声四逃,进犯日军如入无人之境,有人描写当时的情景为“寇入荒城惊破胆,兵皆鼠窜无人拦。”威海卫的后路防御全线崩溃,刘公岛未战已成孤岛。
我看到的海军公所后炮台和黄岛炮台都是坑道炮台相连的建筑较为完好的炮台阵地。地上的炮台、地下的坑道、兵舍、弹药库互相连通,安全隐蔽。特别是公所后炮台、兵舍由赭红花岗石筑成,坑道全长50余米,筑兵舍14间,并有通气和排水设施。经过了甲午血战和一百多年风雨侵蚀,坑道完好无损。我摸黑走进了坑道,象走进了时光的遂道般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坑道很干爽,早已没有一百多年前的血猩味了,但我仿佛依然听到了炮台上震耳的炮鸣声和坑道里伤兵的吟呻声。可长辈们的血白流了。他们用生命的音符谱写成的却是中日《马关条约》屈辱的乐章。
黄岛的炮台规模更大,地下坑道更长约300多米。
黄岛本是个落潮时涉水而过,涨潮时路断成岛的地方,有点象锦州的笔架山。和威海北岸的北山嘴隔海相望,地势十分险要。北洋海军填石筑路使黄岛和刘公岛连了起来。并在此设置重炮9门封锁威海湾口门。遗憾的是日军并没有从海上进攻,而从背后扑上来,大炮固定后又不能灵活转身,火力再强亦无用。
现在,炮台、坑道都成了供人参观和反思的场所了,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赢利的目的。既能挣到钱,又能使人们受到教育,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只不过,我希望这类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别太以赢利为目的,而应以教育为主。

海风习习

我坐在黄岛边上的荒草丛中,坐在轻柔的海风中,望着威海那座崭新的现代化的城市,心中真是波涛滚滚,思绪万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威海已一个县级小市发展成黄海明珠、地市大市,他的发展得力于什么呢?
而一个4000多人,实力曾强于日本海军,并创造过辉煌的北洋海军,在短短的几年中就由盛至衰、由衷至竭、进而全军覆没,这又是为什么呢?
威海的变化当然得力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得力于国家的强盛,人民的警醒。
而“停滞”则是北洋海军的第一败因。
北洋海军创立后,清政府便觉得大功告成了,战舰不增、火炮不新、弹药不换,用于实战的炮弹竟然“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结,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炸者。”而日本却在此时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每年增2艘新舰,大力发展了海军。
“移花不换土”是北洋海军的第二败因。
海军是西方首先创立的,自有一套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发展战略。而清政府只是把花移来简单地接在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朽木上,并没有很好地学习,借鉴和改革,没有彻底更换适合花生长的土壤,致使“多方牵制,调动不灵,号令难行。”
倘佯刘公岛(精彩照片八幅) 威海刘公岛照片
“腐败之风蔓延”是北洋海军的败因之三。
清朝后期,从上到下,腐败之风蔓延。慈禧太后一心享乐,占用海军经费、甚至不惜借外债修建圆明园、颐和园和北、中、南海。而北洋海军自己也放松了约束和管制,每到晚上,各寻其乐,有一半多将士都不在船上。这样的队伍岂能不败。
北洋海军的战舰沉没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了。这血的教训应让我们多些思考。这使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英明论断。
海风习习,引我们深思。
回首向东瀛望去,那里是岛国日本,一衣带水的经济强邻。

(登船开往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海军提督丁汝昌寓所)(外国海军的军官宿舍)(新建的刘公岛博览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2636.html

更多阅读

1912戴总越南相亲记十三(上)再探海防红灯区 大龄剩女相亲记

1912戴总越南相亲记十三(上):越南活闹鬼的豪华葬礼。冒死再探海防市内红X区,N多精彩照片。饭店的免费自助餐我的早餐,接到海防阿胜有新闻价值的电话,他说他们那有个活闹鬼大哥大今天葬礼!叫我去看看!我等不急电梯,立刻跑步下楼。。打了个

苜蓿园站,爱情PK的车站 虹桥火车站的爱情故事

南京地铁二号线的苜蓿园站内,巨大的天顶壁画“牛郎织女”已经有若干媒体兴致勃勃地报道过了。但我更欣赏的却是排列在候车大厅立柱上的十八幅瓷版画,来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汇集了种种或喜或悲、或浪漫或沉重的爱情故事。

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精彩照片 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

胡锦涛等领导人加入联欢活动 ,胡锦涛在大学时舞蹈队队长,在美国跳踢踏舞,奥巴马第一,胡锦涛第二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在刚刚结束的国庆晚会上,与胡锦涛主席牵手跳舞的两个女孩,左边的是新疆打扮的女孩,右边是西藏打扮的女孩。喻意着新

声明:《倘佯刘公岛精彩照片八幅 威海刘公岛照片》为网友无悔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