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

《水浒传》的开头,讲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的版本标为楔子,有的版本放在第一回。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上奏说“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愿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准奏,一面赦天下罪囚,免民间税赋,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很是不安。再招百官商议,参知政事范仲淹提议,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仁宗天子派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洪信领了圣敕,带了数十人,迳投信州贵溪县来。

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说: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说: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只除是太尉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次日五更,太尉起来,香汤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纵步上山来。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衤因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望后便倒在盘砣石边。那条大蛇迳抢到盘砣石边,朝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风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

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采,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仙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太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太尉道:“会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廷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覆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太尉说起遇见道童的事,真人说: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都已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

次日早膳已后,真人道众请太尉游山。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后来,来到伏魔殿。太尉问:为什么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便让真人开门:真人说:此殿决不敢开。太尉说:“胡说!你等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扇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槌打开大锁。众人把门推开,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挡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太尉大怒,那里肯听。真人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石龟下见一片大青石板,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刺刺一声响亮,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疑呆,面色如土,叫苦不迭。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什么妖魔?”

真人对洪太尉说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走了,怎生是好!他日必为后患。”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

进得汴梁城,闻人所说,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天师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

《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这常常使数百年来的读者生出许多疑惑。有人说,作者怕受到迫害,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个水浒人物“妖魔化”的内容,瞒天过海,以使《水浒传》可以发行于天下。我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写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节,是有意影射王安石变法,把北宋亡国的历史责任归咎到王安石以及受他提拔打着变法旗号行种种私弊的蔡京等六贼身上,体现了司马光、苏轼、程灏、朱熹直到清代以理学为主一脉相承的儒学思想家的情绪和观点。

一,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此处却硬是横空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梁山英雄起义开始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后相差61年,干嘛往前跨越这么多年编一个没有可能的故事呢?《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嘉祐三年,正是历史上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表达变法观点的时间。这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水浒传》表面意思是说:61年后妖魔复出闹乱大宋,其种子在61年前就种下了。其背后的意思是说:61年后蔡京等六贼害国误民,其祸肇始于61年前王安石要求变法。《水浒传》》上说,请张天师祈禳天灾是北宋重臣范仲淹1058年提出来的,而历史上的范仲淹在距此六年前的1052年就去世了,建议请天师的事历史上没有存在的可能。小说可以虚构,但为什么单单虚构个范仲淹提建议的事呢?作者表面的意思是:正是由于范仲淹建议请张天师,才惹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问题;背后的意思是:由于历史上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新政,引出了后来导致北宋灭亡的王安石变法《水浒传》把范仲淹上奏仁宗请天师的时间写为“三月三日五更三点”,三月三日是上祀节,这个节祭孔祭神,是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日子,但洪太尉却没把这件国家大事办好。嘉佑三年温疫之事,《宋史》只字未提,那一年,并无什么大灾。虚构的瘟疫,写在嘉佑三年,以此影射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二,从地理上说,洪太尉去的是信州龙虎山,此地有好几个方面都与王安石有关联,最适合于附会。龙虎山西邻王安石的家乡临川(江西抚州);北邻王安石在洪太尉误走妖魔那年任职的饶州,当年二月王安石到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而北宋变法先驱范仲淹也曾被贬饶州。这种地理上的高度关联与时间上的确切关联放在一起,影射王安石变法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来了。

三,从两个人物的行为特点看,洪太尉放走妖魔与王安石变法时的行事态度有很多吻合。

洪太尉不遵前代成法。伏魔殿是老祖镇锁,诸人不许擅开。八九代祖师都不敢开,洪太尉却非开不可。王安石提出“祖宗之法不足守!”尽变更祖宗旧法。

洪太尉胆子很大,不听劝阻。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洪太尉却不怕这些,硬压着人家把封条打开。王安石作事,任凭再多的反对者也不怕。说:人言不足恤!”针对保守派“变法引发天变”的说法,王安石坚定地说:天变不足惧!”

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

洪太尉为了实际自己打开封条的意图,大怒着斥责道众:“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挡宣诏,违背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是仅仅依靠皇帝支持,关键时刻也会把天子抬来与政敌对抗,这在保守派眼里,大概就是以天子压众人吧。

《水浒传》写误走妖魔时有一首诗:“千古幽局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核。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这是写的洪信。元代陆友仁《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写道:忆昔熙宁全盛日,百年未曾识干戈。江南丞相变法度,不恤人言新进多。蔡家京卞出门下,首乱中原倾大厦。“这是写王安石。这两处,一写洪太尉,一写王安石,是不是惊人的相似?

变法与反变法是北宋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许多年间,司马光掌权的时候王安石下台,王安石下台的时候司马光上台。司马光一派与王安石一派以及两派各自衣钵的继承人,你得势的时候压制迫害我,我得势的时候压制受害你,哪一派都有起有落。这种斗争,固然反映了不同官僚体系对治国方针的不同理解,但斗争造成的政治上的敌视和思想上的隔阂,对整个政权内部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直影响到南宋及明清知识分子的思考。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他的变法失败,但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有些地方也是有成效的。所以,尽管几乎所有支持他的重要人物都被史书列入奸臣传,但他却不在奸臣传之中,这也说明史学家对他比较理解和公正。但在对立派那里就不是这样看,他们只看到蔡京、蔡卞兄弟是王安石的门生,是变法的支持者和继承者,所以把生活节俭、全力经国的王安石与腐化奸顽的蔡京等人不加区分。钦宗时程颐的门人杨石就说:“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两派势力斗来斗去,一直斗到借以斗争的北宋政权也没了。但这种斗争在思想上却一直持续到南宋以后。由于蔡京一派失败于北宋的丧日,所以在政治上就再也没有复起的机会,北宋灭亡的责任,也就全都归罪于他们了。此后,程朱理学盛行,王安石擅变祖宗之法,他的孝子贤孙如蔡京之流祸乱国家的观念,也就深深地刻在此后的文人士大夫心中,这其中应当包括《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明代杨慎就说王安石是“古今第一小人”。最严厉的指控是:“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水浒传》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这个蓝本中有一段类似于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样的有些传闻性质的描写,明确无误地说大宋的混乱自王安石变法为始,原文是这样写的:“且说英宗皇帝治平年间,洛阳邵康节先生因与客在天津桥上纵步闲行,忽听得杜鹃声,先生惨然不乐,问其故。先生道:“洛阳从来无杜鹃,今忽来至,必有所主。”客曰:“何也”先生曰:“不过二年,朝廷任用南人为相,必有更变,天下自此多事矣!”客曰:“闻杜鹃声何以到此”先生曰:“天下将治,地炁自北而南;将乱,地炁自南而北。今南方地炁至矣,禽鸟得炁之先者也。......恰有那曾参政名做公亮的,荐那王安石为丞相。神宗准奏,召王安石拜相......"

《水浒传》中,导致英雄反抗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官吏的腐败,有法不依。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与官吏们一执行新法就变样有关。

当然,对一个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2708.html

更多阅读

《我这一家子的“暴走”故事》 暴走编辑部的故事

这是老妈写的关于老爸、老妈、我和妹妹一家四口,分别在四个年代的“暴走”故事,除了我的部分,其他三个故事我第一次听到,感触颇深,留在这里,等女儿长大了给他看文中人物:思浩(老爸),欣然(老妈),小飞(我本人),小鸣(妹妹)以下全文转载老妈的文字——

从《挑战主持人》里走出的主持人 挑战主持人 李思思

9月1日起,央视三套全新改版,实行新的节目编排,五档节目惨遭淘汰,其中2000年开播的《挑战主持人》是被淘汰的节目中开播时间最长的,10年来为央视选拔了不少优秀的主持人,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名嘴是从《挑战主持人》走出来的。尉迟琳嘉尉迟琳

唐太宗李世民妃子墓葬被盗大案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唐太宗李世民妃子墓葬被盗大案坐看云起时的BLOG (2011-12-0101:58:40)====================================================惊扰帝王妃的爆破唐太宗李世民的燕德妃娴淑文静、善良聪颖。这个祖籍涿郡昌平(今北京昌平)、隋朝名门之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 湖南澧县一中

从澧县一中走出来的三位院士澧县一中,弦歌千载,树人百年。晋代吏部尚书车胤囊萤夜读于斯,扛鼎晚唐诗坛的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筑舍于斯,宋代名臣范仲淹洗墨于斯,清代两江总督太子太傅陶澍主讲于斯,辛亥元勋蒋翊武读书于斯,贺龙元帅打马于斯

声明:《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为网友清风微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