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草帽传奇 巴拿马草帽 人证

文图/张小路

现代世界最具美名的帽子品种,巴拿马草帽可列其一(如果不是唯一),数不清的电影里,和更多数不清的时尚场合(比如某某选美之类),巴拿马草帽戴在名士贵媛的头上,造型精雅,做工细密,女的妩媚性感,旁边站一男的活像黑手党酷的要爆。但你可知道吗?这帽子却是巴拿马该着厄瓜多尔的一个大大的人情,因为它其实是纯正的厄瓜多尔特产。要论这世上有什么不打折扣的冒名顶替,厄冠巴戴即是。

1. 由土著人头巾演变而来

昆卡,是厄瓜多尔中部一座极富韵味的城市,街道横平竖直,像一块格子布铺开在安第斯山上,充满了殖民时期建筑,最诱人魂儿的是它没有基多那种噪杂和肮脏的面貌。此地是巴拿马草帽制作和贸易的中心。

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入侵者来到当今叫厄瓜多尔的这地方,见土著人戴一种能遮掩耳朵和脖子的帽子,与其说是帽子,不如说是头巾,所以叫它“托奎拉”(Toquilla),即西班牙语的“头巾”之意。几百年过去,“头巾”已演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巴拿马草帽。编织这种帽子用的原料是一种植物的叶子,这种植物有点貌似棕榈却并非棕榈,它有自己的学名,但通常被称作托奎拉草。柔软又耐久的托奎拉草可以劈分成很细的纤维,因为这个特性,才有了这全世界受宠的时尚妖精。

据说“巴拿马草帽”之名来自卸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13年他参加巴拿马运河开通仪式,致辞时感谢有人赠送他“巴拿马草帽”。其实早在19世纪这种帽子就和巴拿马联系在一起了,因为那时南美洲西海岸的产品出口大多要经过巴拿马输往欧洲和美洲东海岸,其中就包括这草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时,从欧洲和美洲东海岸跑来的淘金客前往加州大多要路经巴拿马,所以淘金矿场里,举目一望都是戴这帽子的人。1863年那年,厄瓜多尔出口这种草帽达到50万顶之多。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工地上更是人头一顶。到20世纪30-40年代好莱坞电影巅峰期,因为太多的戏中人戴这帽子,巴拿马草帽的名声被推入了另一个极盛期。

看出来了吧,巴拿马劫夺了别人家特产的美誉,也算事出有因。早在欧洲人入侵美洲初期,巴拿马是最早的几个殖民区之一,是在美洲西海岸活动的白人与欧洲老家联系的要途枢纽,而后来的运河愈使现代的巴拿马举世瞩目。相比之下厄瓜多尔微不足道。一个产品的名望,也和社会、文化元素甚或政治因素相关,而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你被世界需要,有影响力,不是你的也可能是你的,否则你的也可能是别人的。

2.可折卷起来穿过婚戒的精品

巴拿马草帽的制造流程大致有三个工序,一是编织,二是压型,三是修饰。

托奎拉草主要产于厄瓜多尔滨海的瓜亚斯省和马纳维省,草帽的编织工序在这里完成。然后,经过捶打,使织物平展,再用模具做帽顶压型。压的时候,机器里喷出热蒸汽,反复压多次才把形状固定住,据称这是制作中唯一的半工业化步骤,其余皆为手工。然后的一个工序,是贴着帽顶内侧的边缘绷上一条绸带,作用是圈定一个头围尺寸,不让头颅把帽顶撑开变形,这条绸带有时做成可微调的,以适应不同头围尺寸。最后是装饰工序,帽顶外侧的根部再绷一条环绕绸带,或者帽沿用绸带镶边,或者缀上花结,别致风韵便流逸出来。

有的帽子外面不加装饰,那是简单的自信。

通常,昆卡的帽商把编织工序之后的半成品收上来,集中完成后面的几道工序,就摆在帽子市场出售了。昆卡至少有三所专门的大型卖场,主要面对外来客人,连我这种畏惧浮华的人也被魅惑的脚踝发软,非要掏钱带走几顶不可。

要领会这种帽子的精髓,可能应该亲身前往编织地。最有名的一个编织中心是海边的蒙特克里斯蒂(Montecristi)村,它背靠克里斯蒂山,故而得名,最精细的巴拿马草帽在此诞生,有个品牌“超级精致”(Superfino),享誉世界。工匠把托奎拉草手工劈分,编织密度可达到每平方英寸1600-2500条织线。这样的草帽编一顶要花几个月,编出来像是亚麻织品,细密柔润,能折卷起来放入一个小容器而不损坏,甚至,据称能穿过婚戒。如此精品的售价可达几百美元,的确不再是给一般淘金客或挖河工戴的。相比之下,几美元、十几美元的草帽则虽然款型也不错,但手感毛糙生硬,不宜折卷,因为容易断裂。

那么,知道巴拿马草帽已经得瑟了近二百年,你会想到“时尚轮替”这个概念吗?的确,这些年蒙特克里斯蒂村经历着持续的衰落。两代人以前,这里有2000名编织工匠,而今只剩几十名了,有的资料说不足十名。老工匠一个跟一个年龄大了,辞世了,而年轻人不愿学这门手艺。昆卡的帽商承认,这个产业已严重衰退,现在产量仅及二十年前的五分之一。原因何在呢?看起来,巴拿马草帽已被时尚界疏远。回顾一下19世纪崛起的巴拿马草帽王朝吧,那时加州淘金客人头一顶,后来巴拿马运河开凿工地上亦是,加上西奥多·罗斯福这位卸任美国总统的掺合(此人卸任后跑到南美洲去探险,可见其豪放性格一面),再加上好莱坞风流男女的“代言”,而这些因素似乎与时俱逝了。草根的东西变成时尚玩物的例子,所谓品级提升,登堂入室,不仅是巴拿马草帽,还有另外很多,比如爵士乐、蓝调,早先是遭受鄙视的社会下层哀嚎,是种植园黑人黄昏时分坐在橡树下对天诉说悲苦的渠道,后来成了名流淑媛们正襟危坐以礼待之的时髦宠物。我们或许从巴拿马草帽再次看到一个被“时尚”这位情种哥始乱终弃者的下场。

厄瓜多尔的帽商们在努力。最经典的巴拿马草帽,是白色帽子配上黑色绸带,男女通吃,现在早已花样纷呈,帽子本身和绸带都有各种颜色,以便搭配不同色调和风格的服装,这都是挽救的努力。现在,昆卡的帽商已用托奎拉草编织时尚女包,为欧洲供货,希望以此帮衬草帽产业。昆卡的一位帽商说:“不得不战斗,但是我爸说早晚这些都会消失。”

2012年12月,巴拿马草帽编织工艺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了这个名录的,你得承认,免不了有种古董感。是一记正式的丧钟呢?还是鼓舞人心的褒扬?拭目以待吧。

3.在本土市场中的巴拿马草帽

好吧,且放下费力的命运审视,看看现实中的巴拿马草帽市场。既然大家都承认这东西是厄瓜多尔的,是否想把它正名为厄瓜多尔草帽呢?有的,现在市场上就可见到“昆卡草帽”的说法和标签。不过,昆卡的帽商懂得孰轻孰重,是名分,还是活下去?老品牌已被人熟知一百多年,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平反“冤案”,而是怎么让年轻一代有兴趣接手父辈的技艺。

有个好玩的插曲不妨一提。有的资料说,巴拿马草帽的衰落和台湾的一种草帽的竞争有关。这种草帽产自淡水,白色,精细,轻柔,可洗,价格低廉,称为“淡水草帽”(Tamsuihat)。但我尝试网搜,在网上几乎没有淡水草帽的资讯,仅有的寥寥几条中,也是模糊提到它是19世纪福摩萨(台湾)的产品。把巴拿马草帽的衰落归因到淡水草帽,真是穿越的可爱。聊备谈资,对“淡水草帽”有兴趣者,自己去追踪吧。

我在昆卡参观的作坊兼卖场是河坡上的一座院子,上面覆盖透光的顶棚,展厅里各色各款的帽子奇思百出,远超出我对巴拿马草帽的成见,我错愕地想,它们真是群煽动叛乱的活妖精吗?作坊里有个小小的博物馆,展示制帽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小伙子友好耐心地陪伴我,解释工艺和各种帽子的特点,适合什么人戴。我最喜欢的部分,则是女工当场为我选购的帽子绷上我选择的绸带。

我还买了件半成品。看见它拖着的纤维,静静披散下来,叫人心为之柔。

巴拿马草帽有另一个品牌叫Optimo,这种帽子编织也很精细,其特点是不染色,不压型,有人称之“自然款”(natural)。这倒真的不失为返璞归真的机会。还记得吗,最早西班牙人遇上的土著人”头巾”,不就是披落下来遮住耳朵和脖子的款式么?

除了几个专门的卖场,钻进昆卡的窄巷去找,能观赏到两边墙壁和门上挂满了的各种帽子,绸带飘飘,花结朵朵。想象帽沿下那一张健康美丽的面庞,一具颀长的身躯袅娜走来,活脱脱地便看见巷子里披着太阳光的风情万种了。我瞪着那些帽子想,奇怪,这样的艳遇幻觉如此顺理成章。

不过,奶白色的基本款型仍是最多见的。盘桓昆卡两天后我意外发现当地的男人很少戴巴拿马草帽,倒是土著妇女们,沉稳而气质高贵走过街道,驮负大包裹奔向市场,粗短腰身围着红色或蓝色的厚裙,头上扣着白帽子,估计她们花三五美元就能买到。在昆卡和首都基多,街上凡男人戴巴拿马草帽的,几乎可断定是外来的客人。难道说在本土这帽子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符号作用完全不同?是近些年才变成这样,还是一向如此?



巴拿马草帽传奇 巴拿马草帽 人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773.html

更多阅读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通航

  巴拿马国旗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连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于国家的中央,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坐拥世界知名的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1999年12月31日美国将巴拿马运河所有土地、建筑、基

声明:《巴拿马草帽传奇 巴拿马草帽 人证》为网友年少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