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

《雨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

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

三、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感悟法朗读法启发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课学习

七、教学资源:计算机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舒缓的音乐配以雨巷的图片)

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幅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一条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今天,让我们和诗人共撑一把纸伞,再走进梅雨时节江南小镇中的寂寥小巷,一起去追寻姑娘的身影。(播放音频朗诵)

(二)初品雨巷,整体感知

优美的东西总是轻易就能打动人心,初品雨巷,大家就已沉醉其中,你们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1.感情基调:忧愁、哀怨

2.诗人为何忧为何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去看看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朗读时语调低沉一点、舒缓一点。(生齐读)大家朗读得很流畅,不过情感的表达还欠缺一些,我想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的内容还没有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哪组同学来归纳一下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梳理线索:期盼(逢着)——相逢——相散——思念(飘过)

思考:“逢着”为什么要改为“飘过”?

明确:“飘过”更显得希望的渺茫。

3.小结:诗人遇见了爱情,却又与它匆匆地擦肩而过,他的忧愁、哀怨是缘自对美好爱情的遇而不得。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品读意象:

1、自古文人多情,一抹斜阳,一地落花,一叶扁舟,一曲笙箫,都能引发文人那莫名的忧伤和惆怅。同学们,当你们在一瞬间突生莫名的哀伤时,会选择什么意象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戴望舒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寻找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我”、篱墙

意象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情感而服务的,下面我们选取几个典型意象来看看它们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雨巷:悠长又寂寥(老师分析)

《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

n小巷:狭窄、悠长、残破,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让人感到空寂而幽冷。

n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因此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迷蒙的细雨笼罩着狭窄破旧的小巷,独自行走在这样的雨巷,那潮湿的忧思和惆怅、孤寂和落寞,自然就会爬上心头。而“我”则选择了这样一条小巷走了进去:

“我”:

同学们来看看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进雨巷的?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词语:独自彷徨、寂寥、彳亍。大家来感受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孤独、忧愁、迷茫又怀着希望。我们再来读一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同时又读出诗人的期盼。

满腹心事难以言说,于是“我”走进雨巷,带着期盼去排遣忧伤。这时,谁出现了?

丁香姑娘:(分组朗读2——6节)

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忧愁。

找出描写姑娘忧愁的词语或句子:结着愁怨、哀怨又彷徨、彳亍、冷漠、凄清、又惆怅、静默、太息一般的眼光、凄婉迷茫。那么为什么要以丁香花来描写姑娘呢?

丁香花喻人:“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外形单薄细弱,容易凋零;因此文人在面对丁香时常怀有伤春的情绪,丁香也就成为了愁心和愁怨的象征。

小结:这么多忧伤词语的堆砌,再加上丁香花的比喻,我们感觉到这位姑娘真是太愁了, 神情眉宇、举手投足间处处散发出忧郁的气息来。

(四)流连雨巷,纵深体味

1.在诗人眼中姑娘为什么那么哀怨忧愁?雨巷为什么那么残破?(小组讨论)这首诗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诗产生的时代。

戴望舒,中国现代诗人。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革命的洗礼,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隐居于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感受“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这首诗正创作于诗人最为苦闷的那个时期。

2.体味象征意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了解了时代背景后,我们再来品读这首诗歌,你觉得它还是一首单纯描写爱情的诗歌吗?我们来看看诗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小组讨论发言)。

雨巷: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还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

“我”:找不到革命的前途,陷于彷徨迷惘,渴望新的希望出现的知识分子。

丁香姑娘:诗人的理想,对人生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

3.小结:结合背景,大家很轻易地就找出了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把《雨巷》看作是诗人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抒发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哀怨、彷徨,其间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忧国忧民的可贵情怀。

(五)走出雨巷,分享体验

同学们,经过层层解读,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与哀怨,下面请找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自由的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加幻灯:自由朗读)

作业布置:

1.请选择典型的意象来抒写内心的哀愁。

2.清明已至,请描写一段有关清明的文字,选择合适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情。

(六)作别雨巷

同学们,在文学欣赏中,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既可以把这首《雨巷》看作一首单纯的爱情诗来解读,又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把它看成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无论你怎样去解读它,它的美都是毋庸置疑的,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来回望雨巷,回望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让我们一起作别雨巷……(播放视频歌曲《雨巷》)

《雨巷》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

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排在职高第二册的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属于必修课。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学情分析

职高学生语文基础较差,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职高学生情感充沛,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只要老师正确地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找到正确的鉴赏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结合本诗的特点和学生学情,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品味诗歌的意象,联系时代背景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煽情激趣——初品雨巷,整体感知——徜徉雨巷,品味意象——走出雨巷,感受情感”的过程进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愁哀怨的情怀,寻找诗人苦闷彷徨的根源,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忧国忧民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诗歌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诵与赏,而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诵与赏中,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最有效手段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具体表现为: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感悟;

诵读法:反复诵读,领略情感;

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拓展迁移法:发挥想象,强化能力。

四、说学法

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法,我把学法定为:

自主诵读法: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的诵读来领略诗歌的情感。

联想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法:分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能弥补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我将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依据建构主意学习理论,我设计了“走进雨巷,煽情激趣——初品雨巷,整体感知——徜徉雨巷,品味意象——走出雨巷,感受情感”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

1、走进雨巷,煽情激趣

首先,我用舒缓的音乐配以雨巷的图片来创设情境:“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幅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一条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今天,让我们化身为诗人,再走进梅雨时节江南小镇中的寂寥小巷,一起去追寻姑娘的身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用音乐、图片、深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出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

2、初品雨巷,整体感知

接下来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学生很容易就能感知到这是一首优美、忧愁、哀怨的诗歌。进而再设疑诗人为何忧为何愁,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齐读本诗,然后再请两位男生分别朗读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让学生在听范读、齐读和单独朗读中熟悉内容,梳理出线索,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徜徉雨巷,品味意象

在整体感知了本诗后,再带领学生去品读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忧愁和哀怨。这是本堂课的重点,因此我把它设计为几个小环节:

(1)、引出意象:首先我会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丁香花吗?知道有关丁香花的诗句吗?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出丁香花的图片和李璟、李商隐描写丁香花的著名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结合丁香花的特点来分析诗句,让学生明确丁香花是愁心、愁品的象征,它是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主要意象,进而带领学生寻找出本诗中的意象。

(2)、品味典型意象: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选取了“雨巷”、“我”、“丁香姑娘”三个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先请学生集体朗读、分段朗读,然后在文中找出描写这些意象的主要词语进行分析,通过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巧妙地借助这些典型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身处这样的“雨巷”,愁思自然爬满心头;原本孤独迷茫的“我”走进雨巷,自然愁上加愁;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神情眉宇、举手投足处处散发出忧郁的气息,更是将这份愁推向高潮。意象分析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令学生把握到诗歌的意境,沉浸在忧愁哀怨的情境当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紧接着,再把“丁香姑娘”作为重点,请学生在反复地阅读有关丁香姑娘的诗句中,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简短的文字和语言来描绘自己心中的丁香姑娘,让学生构建出丁香姑娘的形象,进而更深入透彻地品味意象。

(3)、理解象征意义:承接上一环节,教师及时设疑:雨巷为什么这么残破?姑娘为什么那么哀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难道仅仅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吗?于是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本诗产生的时代,了解写作背景。在抛出时代背景后,再请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这个任务由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各组学生代表各抒己见、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总结,在评说间使学生明确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这样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苦闷忧愁是源于对美好理想的求而不得,以此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忧国忧民的可贵情怀。

4、走出雨巷,感受情感

  经过层层解读后,学生对诗人的忧愁和哀怨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富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由朗读后,再请学生分小组接力朗读全诗,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为了巩固本课所学,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阅读戴望舒的《游子谣》,试找出诗中的意象,品味其含义。(必做)2、金秋已至,请以菊花作为意象,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选做)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设置一必做一选做,让分层次教学体现其中。

最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回望雨巷,依依作别,结束语如下:

同学们,在文学欣赏中,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既可以把这首《雨巷》看作一首单纯的爱情诗来解读,又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把它看成是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无论你怎样去解读它,它的美都是毋庸置疑的,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来回望雨巷,回望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让我们一起作别雨巷……(播放视频歌曲《雨巷》)

在结束语中,我先用简短的语言来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然后选择了一首为《雨巷》量身定做的现代抒情歌曲,通过音乐的感染和富有抒情性的语言以及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哀伤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既获得情感的体验又更新原有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见课件)

七、教学反思

&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诗歌所传送的意境当中,获得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

&以读带品,以品促悟,走进作者心灵,产生情感共鸣。

遗憾:

&没给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引导过程中,往往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862.html

更多阅读

《游侠列传》教案原创 游侠列传序教案

 《游侠列传》教案教学设想:  重点学习三个段落(第一、二段以及最后一段),让学生基本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了解《史记》的基本写法。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理解司马迁笔下的侠客和侠义精神。3、学习司马

原创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news/41917.htm发表日期:[2008-11-29]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案学习目标:1、欣赏阿里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教学设想:1、学生自主、合

《枫桥夜泊》教案 望洋兴叹的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服装授课时间:10月9日(周二)3—4节授课班级:12汽修1班授课时间:10月15日(周一)5—6节[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伏尔加河船夫曲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1、 掌握音乐进行中的力度变化2、 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和辨别人声类别3、 使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当时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教学重难点: 1、音乐中的力度变化2、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教具

声明:《《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为网友彩虹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