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钩》创作谈二篇陈应松 陈应松举报

《滚钩》创作谈二篇

《滚钩》,或题外话(见《中篇小说选刊》2014.11期)

陈应松

1.

虚构。象征。隐喻。现实性。真实。经验。永恒。作家在这几个词汇中滚来滚去。

读者在被作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芳香扑鼻的文字中寻找真实,猜度作家的东西来自哪个粪坑。批评家是唯一不被名词弄晕的“小彩旗”。他们转的时候,作家偷跑很远了。躲到一边玩耍去了。

2.

新闻。长江。老渔民。泄愤?挟尸要价?

作家只喜欢颠簸、动荡。喜欢文字描写环境的痉挛。喜欢神经质的氛围。长江不可能写得像平地和阳台。即使是新闻与虚构的双重咬合,作家也要寻找一个江上幽灵,来满足自己的取材的得意和惊乍。同时也恐吓读者。如果他不早晨清爽出门,晚上回来把自己弄得满身泥水衣冠不振,他不是高手。

3.

虚构,是有分量的东西。真实,就是跟真理一样有硬度的东西。

在真实和虚构中重建的,就是文学的理想。就是小说。什么是小说?就是精神的建筑。像庙宇。必须有这样的仪式。

4.

必须自尊,在自己的领地歌唱和笑骂。保持绝对的尊严。不要被人拖入他的生活里。在自己的领地,他打不败你,你使用自己的话语霸权。如果被诱入别人的生活,你会一无是处,成为小丑和贱人。

作家之所以不会成为小丑,是因为他有自己说话的方式和地方。

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好好呆着。偶尔说一句话。

5.

在千万种言说中,有一种言说是属于作家的。只有一种。离谎言和眼泪都很远。

所有的不幸才是小说的真实。小说是真话的范本。

确如苏珊·桑塔格所言,作家要具有一种英雄的禀性。如长江上的骑手。

在煽情中他的心是硬的,掀起波涛他的心是静的。的确像钩一样,像密集的滚钩,钩得你心疼。要像钩,让小说像铁钩一样挂着你的心滚动。

君看一叶舟(见《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4.11期)

陈应松

“滚钩”二字据说给人想象,据邱华栋兄说,他想到一刀肉挂在铁钩上滚动。其实,滚钩是一种残忍的渔具,后来,水中溺死了人,用滚钩捞。为何要用滚钩捞,因为滚钩密集,又沉入水底。水下有东西,总能挂住。

《滚钩》的确写的是捞尸,而且是许多人熟悉的捞尸——当年“挟尸要价”的故事。

让新闻入小说,于我大约是第一次。原因在于,此事件发生时,本人正在那个地方挂职。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也在微博上指责过某些为挟尸要价辩护的人。而辩护者竟然是死了几个大学生的某学校。这太令人气愤且不可理喻。

但小说不是发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写的是世道人心。在怎样处理这个题材上,我采取了一个在长江上打渔的老渔民的视角,进入这个事件。事件的写作现在看,是过时的写作方式。顺着事件走,是愚蠢的。但我写的是一个老渔民的生活,他遭遇到了这一切,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我当然想说清楚,但谁都说不清楚。

我未有打过鱼,但我在长江上跑过船,知道在风浪中讨生活的艰辛,也熟悉渔民,更熟悉滚钩。也吃过江豚、中华鲟——这自然是30年前。我写过船工生活,所以写起长江来,也自认能写出几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个老渔民,一条船,一具滚钩。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意思?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情景何其浩渺。可是他的桨都被人烧掉了,对于一个老渔民,这场风波竟是如此湍急凶险,谁能预料得到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3914.html

更多阅读

新旧《暴力街区》一谈 暴力街区3

原片:《暴力街区》又称《暴力街区13》、《B13区》,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近未来,法国巴黎黑势力横行,以大毒枭塔哈为首的黑帮更是横行无忌,连当地警方都惧怕三分。软弱的警方无法对抗势力强悍的黑帮,只能用围墙和工事将不法分子所在的区域隔离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曲及判词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

开头·[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1.薛宝钗 曲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

声明:《《滚钩》创作谈二篇陈应松 陈应松举报》为网友燃烧翅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