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级大将——张云逸 张云逸大将

元帅级大将——张云逸


共和国将领中,张云逸是公认的稳健、儒雅、敦厚的长者。曾有人云:长髯飘飘,久经沙场而喜着长袍,见者皆不知其为大将军也。陈毅称张云逸“同志长兄”,“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又曰:“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诚合作。”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张云逸的年龄比毛泽东都大一岁,他的资历经历与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类似,当过旧军队的少将旅长,更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大将。与其他大将相比,他显得有点鹤立鸡群,素有“元帅级别大将衔”之称。因此有人认为,他是大将中的“异数”,其大将军衔完全是因资历而来。
  其实不然。张云逸大将气识宏深,温和敦厚,处事周密,剑胆琴心。他的兵法谋略,以冷静深邃、持重稳健、外圆内方、军政通识而独具个性。当年毛泽东就说过,张云逸大将“功勋卓著,受之无愧”。

以上摘自中国网络电视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人物篇张云逸纪念馆《第一稳健大将兵法谋略》




16岁小黄埔学生

1892年8月10日,张云逸出生于文昌县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08年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张云逸前往广州报考,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陆军小学的生活紧张而艰苦,但张云逸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由于他学习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经常得到学校的奖励。当时,正值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他同进步学生一起暗中传阅革命书刊,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步成长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危的青年爱国者。

开国将帅故乡路——出自天涯海角的将军张云逸

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1909年10月,他与同班的几位爱国青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献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夏天,张云逸与十多名同盟会会员离开陆军小学投身辛亥革命。他从广州到达香港后,积极参加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期间,他奉命培训一批准备参加起义的革命志士,教他们练习射击、投弹、刺杀以及利用地形、地物作战等基本军事知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10月中旬,张云逸所在的革命军,同其他起义军一起,相继向广州进逼,并参与攻击两广总督府之役。战斗中,他担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负责为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11月9日,在革命声势的威慑下,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被迫同意脱离清政府独立。随后,湖南、陕西、云南等十多个省也先后宣告脱离清政府“独立”,反动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张云逸所投身的民主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912年春,经民国政府选派,张云逸进入广州虎门陆军速成学校学习。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张云逸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揭阳县长、旅长,参加过反袁世凯、讨龙济光、伐陈炯明的斗争,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支持者。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所辖军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张云逸成为国民革命军中响当当的人物。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张云逸随军北上。由于他能参善谋,先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425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处长

1926年11月参加共产党

秘密支持掩护部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的彻底民主革命纲领,共产党员在北伐中的英勇牺牲精神,使张云逸深受教育,觉悟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使劳动人民获得解放。1926年11月,他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34岁。后来,他回忆说:“我入党时年龄已经很大,薪俸相当高,我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才来入党的。”从那以后,他由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转变成了自觉的共产主义者。在北伐中,第4军成为家喻户晓的“铁军”,张云逸的参谋功底也日见深厚。

1927年初,为使共产党掌握武装,张云逸大胆向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力荐,由共产党员卢德铭出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后来,卢德铭率部参加秋收起义,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干将。在张云逸的秘密支持和掩护下,第4军25师大部分武装由李硕勋(李鹏同志的父亲)、周士第率领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海南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20周年

桂军新秀 参加广州起义

1927年11月,根据中共南方局的《经营琼崖计划》,张云逸回海南筹划发展工农武装,受挫后辗转回到广东,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1928年8月,党中央军事部长杨殷向他转达中央决定,派他赴广西进行兵运工作。面对全国处于革命低潮和未来千钧重担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完全服从组织的决定。”

  1929年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化名邓斌)领导张云逸、叶季壮等几十名共产党员,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广西。

  1929年7月,张云逸离开妻子韩碧和刚出生几个月的长子远之抵达南宁,创办有三个营九个连共千余人的教导总队,由张云逸担任副总队长。到职后,张云逸首先在连队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两个月便发展了300余名新党员。一个多月后,张云逸又兼任广西警备部队第4大队(相当于团)大队长。上任伊始,他从教导总队调来百余名党员改造这支旧军队。这样,这两支军队的领导权很快掌握在共产党员手里。不久,经俞作豫向俞作柏、李明瑞提议,张云逸被任命为南宁警备司令,兼管省军械库大权,成为时人心目中的“桂军新秀”。

领导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


红七军部分干部在延安合影。后排左四为张云逸
元帅级大将——张云逸 张云逸大将
1929年10月,张云逸果断地利用南宁警备司令的职权,打开省军械库,得步枪五六千支,还有大炮、电台和大量弹药。邓小平令人备好十余艘汽轮和木船,从水路沿右江而上,运走军械和弹药。10月22日,张云逸率领教导总队与警备第4大队步行撤退到百色。警备第5大队 ,则在俞作豫带领下开到了左江地区的龙州。

  1929年12月11日,也是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百色城头高高升起了武装起义的红旗,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红7军)正式诞生。按照党中央的任命,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委和前委书记。第二天,在平马县召开了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等为委员。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广西自太平天国革命以来第一次轰轰烈烈的、最彻底的、最广泛的人民革命运动。

1930年2月1日左江英雄儿女聚集在广西边陲重镇龙州,宣布红8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成立,红8军军长俞作豫,政委邓小平(兼)。同时,还宣布邓小平任红7军、红8军总政委,李明瑞任红7军、红8军总指挥。这时,左右江红色区域有20个县,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率红七军进行小长征,参加中央红军

为粉碎第二、三次反围剿做贡献

 1931年1月初,红7军进占广西全州县城,军前委在这里召开了会议,决定抛弃“左”倾冒险主义,取消攻打柳州、桂林等城市的冒险计划,决定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  张云逸率领红7军从广东省乳原县梅花村(今属乐昌县)到达杨溪渡口,准备从这里横渡乐昌河,然后去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经过观察,决定邓小平、李明瑞率第55团先过河,张云逸率第58团及军直属队作掩护。在第55团和第58团部分部队过了河以后,广东军阀部队乘汽车从韶关、乐昌赶来,直扑乐昌河,用猛烈的炮火封锁河面,红军继续渡河已不可能。由于敌军不断增加,已经过河的第55团被迫向北退却,与未过河的部队失去联系。接着,对岸敌人又往58团这边打炮,情况非常危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大家正茫然不知所措时,张云逸骑着一匹大黑马从渡口下游方向奔来了,大家都把眼光投到他的身上,他沉着、刚毅地站在高地上对大家说:“同志们,敌人已封锁了渡口,我们暂时过不了河。但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我们铁打的红7军战士的前进道路!我们一定能渡过河去,一定能够会合朱毛红军。现在,我命令大家,立即从原路后退30里!”大家听了张云逸简短有力的话,看到他如此沉着果断、稳操胜券,紧张而焦灼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然后,他便带领这支部队,在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帮助下,经过几天急行军,乘着雨夜悄悄地渡过了乐昌河,进入湘南,向江西苏区疾进。1931年3月下旬,红7军58团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江西永新县城,同湘赣独立第1师等部会合。此时,中共湘赣省委决定成立“河西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各路红军,由张云逸任总指挥,对付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取得了消灭敌军一个团的重大胜利,乘胜连克茶陵、安仁、酃县、遂川等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的斗争。

1931年7月11日红7军奉命渡过赣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完成“小长征”。22日,红7军与中央主力红军在江西兴国县桥头镇会师,从此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张云逸在瑞金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对红7军的战绩和革命精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授予“转战千里”锦旗。红7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时,正值中央苏区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随即在毛泽东、朱德直接指挥下投入战斗。战斗中,张云逸坚决执行毛泽东“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退追击”的作战方针,带领红7军全歼国民党军韩德勤部第52师,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做出了贡献,旋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起,张云逸历任中央军委作战局(一局)局长,红一方面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作战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3年8月,在“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张云逸奉党中央指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代表名义到福建长汀,与十九路军福建人民政府代表,谈判闽西边界与交通问题,达成了《闽西边界与交通条约》

1934年1月张云逸又奉命到福州,担任共产党驻十九路军的军事联络员,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代表潘汉年一起,参加了同福建人民政府关于合作反蒋的谈判。由于党的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的领导,没有采取正确的方针,张云逸虽然尽了自己的努力,终未取得成功。后来,他写了《一次重大的失策》一文,阐述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抗日英雄谱——张云逸:文武兼备的新四军抗日将领

参加长征保障突破乌江天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张云逸担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当年底,红军向贵州进发,他率侦察队先行,保障主力占领黎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接受毛泽东的主张,放弃原定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西渡乌江北上。期间,他协助刘伯承参谋长投入进军川黔的计划组织工作。部队迫近乌江时,他亲自勘察地形、选择渡口,完成组织突破乌江任务。1935年1月,奉毛泽东指示,他亲率工兵部队架设江界河浮桥,保障红一军团主攻部队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渡过乌江,甩掉国民党“追剿”纵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对红军的指导,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局面,走向胜利。后来,他回忆说:“什么是大事?部队过乌江时,毛主席指示去架桥,架桥便是大事。我这一生,有两件事值得骄傲:一是率领红7军进行‘小长征’,二是随毛主席参加‘大长征’。”

抗日初期协助周恩来、叶剑英主持后方工作

桂、粤、港、川抗日统一战线成绩斐然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他担任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办事处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叶剑英主持后方工作。

1936年2月张云逸出任红军抗日先锋军副参谋长,东征山西期间负责后方联络、后勤供应工作。1936年12月7日,张云逸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一起成为红军领导集体成员。


1937年5月张云逸左、周恩来中孔月泉,从延安到先途中在劳山遭土匪袭击,死伤20人。脱险后在西安留影。

1937年5月,张云逸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抵达香港,对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同他们共商团结抗日的大计。为了掩护工作,组织上将韩碧母子接到香港,与张云逸同住。这是在相隔8年多之后,一家三口在异地他乡第一次重逢,9岁的远之才得以见到父亲。6月,与桂系当局及四川代表拟定的《团结抗日七条纲领》(草案)电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复电表示充分肯定:“纲领草案是对的,我们赞成本此去做,并促请桂方和粤、港、沪各方也努力去做。”

1937年在西安,张云逸(二排左四)同周恩来(三排左一)、叶剑英(三排左五)、左权(三排左四).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张云逸与李宗仁商谈,支持抗战,张云逸经常来往于广东、广西、香港之间,督促李宗仁、白崇禧出兵抗日。最终,白崇禧、李宗仁派桂系廖磊等两个集团军到上海投入抗战。期间,张云逸又到广州与余汉谋多次谈判,余同意国共合作抗日,得以在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抗战初期,共产党对桂、粤、港、川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成绩昭著,张云逸居功至伟,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为组建新四军奔走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新四军领导人在南昌左起周子昆、张云逸、叶挺、项英、曾山

在新四军的组建中,张云逸起到了重大作用。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方针,张云逸亲自到澳门同叶挺取得联系,接着又到福建闽西地区向邓子恢、张鼎丞等传达了党中央的方针,为组建新四军作了大量工作。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再次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会议刚结束,毛泽东、王稼祥、刘少奇就联名致电项英:“现在安徽中部最便利新四军活动,新四军可否派两个至三个营交张云逸同志率领过江?”中共中央直接点将要张云逸过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就是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堪当重任。

1938年12月中旬,张云逸率领军部特务营到达第四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安徽舒城县东汤池,向广大干部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东进皖东、皖中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并以军部特务营为骨干,将无为、庐江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总队,担负起皖中地区的抗战任务。

  
1939年5月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大会上讲话
1939 年5月5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徐海东)兼指挥部前委书记,指挥江北部队开赴津浦路西、路东地区,打开了皖东敌后的抗战局面,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游击根据地和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游击根据地。很快,新四军江北部队发展到7000人,初步完成了向皖中、皖东敌后战略展开的任务,为进一步创建皖东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实现了北与八路军互相呼应、东与新四军苏北部队打通联系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左起罗炳辉、张云逸、项英、陈毅

1940年12月张云逸同徐海东、罗炳辉对大举“扫荡”的日伪军采取“诱敌深入,敌退我进,敌守我攻”的作战方针,取得了皖东反“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江北部队由7000余人发展到10000余人。1941年初,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刘少奇分别担任代军长、政委,张云逸担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副师长罗炳辉)、师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2月,淮南军区成立,他又兼任军区司令员。从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巩固、发展的新时期。刘少奇曾对张云逸在淮南的工作提出表扬。1942年11月,张云逸奉命到新四军军部专任副军长,全力辅佐陈毅。1943年底到1945年秋,在代军长陈毅去延安述职期间,张云逸全面主持新四军全军军事工作。


1941年11月18日在新兴圩九旅旅部右起朱茂绪、张爱萍、张云逸、冯定、陈毅、韦国清、张震、彭雪枫。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抗日军队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实行广泛的进攻。从8月9日到22日,华中军民在张云逸的指挥下,解放县城17座,重要市镇200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初步胜利。从8月22日至9月2日,在张云逸指挥下,华中军民又解放了县城15座,重要市镇200余个,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取得了战略反攻的决定性胜利。对于抗战时期的张云逸,陈毅给予高度评价。

解放战争做有力的后勤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张云逸组织领导了苏南、浙东、皖中、皖南的新四军主力北撤的工作。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到达山东临沂。12月中旬,中央书记处批准由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舒同五人为常委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华东地区的斗争。

  
前右一张云逸,陈毅在鲁南战役缴获的坦克上(左二)

1946年1月,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陈毅任军长兼军区司令员,张云逸任副军长兼军区副司令员,继续担当陈毅的助手。6月,全面内战爆发,陈毅将主要精力放在前方指挥作战,军区的军事工作由张云逸主持。他部署指挥山东北线的自卫战,打破了敌人半个月打通胶济铁路的计划。同时,他领导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组编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军,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1947年1月,中央决定取消新四军番号,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张云逸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陈毅),主持华东军区工作,为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保障后勤。8月,在国民党军重兵压迫下,张云逸率领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机关转移到渤海惠民地区,组成了党的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张云逸任书记,领导华东后方工作和渤海地区的土改复查工作。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展开,张云逸领导山东军民积极支援前线粮食,每天平均运粮300万斤,总数占各解放区支援总数的一半以上。1949年1月初,张云逸又及早做了支援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准备工作,山东人民出现了“推着小车下江南”的热闹场面,为解放南京、上海等地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广西省第一任党委书记兼省主席


建国初期的张云逸

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张云逸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和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9月下旬,他又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0年2月,广西党政军领导机构正式建立,张云逸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西省军区司令员与政委、广西省政协主席。同时,他还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和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因广西是国民党桂系的老巢,反动基础比较深厚,加上国民党逃离广西前夕,精心布置留下几万名正规部队士兵,故解放初期广西匪患极其严重,社会很混乱。在张云逸等领导下,广西全体干部和党政军民一齐动员起来,布下天罗地网,打了一场围歼股匪的人民战争。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亲自致电嘉勉广西剿匪斗争工作:“广西工作大为开展”,“成绩甚大,我及中央同志都很高兴”


1949年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分委员前右起:陈毅、刘少奇、程潜、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粟裕,中右起:刘裴、张云逸、邓小平、张治中、高岗、聂荣臻,后右起:刘伯承、傅作义、蔡廷锴、贺龙、罗瑞卿

长期的艰苦生活和紧张的工作,使张云逸积劳成疾。1952年秋,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毛泽东十分关心张云逸的健康状况,曾亲自写信要他安心养病:“视身体情况许可酌量看些文件,参加一些党的和国家机关的会议。”1952年11月至1953年8月,经党中央安排,张云逸到苏联疗养,归国后留中央工作。在北京和宋庆龄见面时,他和宋庆龄互认同乡,张云逸亲切称她为“妹妹”,宋庆龄高兴地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哥哥感到荣幸,共同为建设新中国、新家乡出力吧!”

1955年9月,在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中,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62年10月,他出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负起党内监督之责,虽年老体弱,仍深入各地视察、检查工作。毛泽东曾盛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在“文革”中,专案组要张云逸写“揭发”邓小平的材料,他一身是胆、大义凛然地说:“据我所知,邓小平的历史是清白的。如果说朱(德)毛(泽东)是一体,那么邓(小平)张(云逸)也是一体的。”在一些群众组织找他调查问题时,他首先给他们念毛主席语录:“共产党员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决不能采取鲁莽的态度,必须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有效的方法。”他手抄的这两段语录总是放在案头,便于随时给来访的人读,以感化那些盲目的“造反派”。至今,他的手迹还被子女们珍藏着。1974年秋,张云逸病重不起。在他弥留之际,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来到医院看望,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是老战友,相识45年啦。”他当时说话已经困难,但紧紧地握着邓小平的手,颔首示意。11月19日,张云逸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11月25日,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郑重指出:“张云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他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以上根据百百度百科张云逸词条改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5187.html

更多阅读

辽宁号航空母舰 标准排水5.7万吨 航空母舰排水量

辽宁号航空母舰百科名片2012-11-23  辽宁号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

中国军队的军衔等级 军衔等级时间

我军目前实行的军衔制,不同于上述三种类型。我军军官衔级的设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共设三等十级: 将官三级(金星加橄榄叶):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四级(两条杠):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三级(一条杠):上尉、中尉、少尉。 我军新军衔制

鹤鸣山中云洞岩 云洞岩景区

鹤鸣山中云洞岩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蔡坂村北部,有一座鹤鸣山,呈东西走向,从山麓到峰巅,几乎全是由各种玲珑奇特的花岗岩石层层叠叠堆砌而成。山的北面,有一大片悬崖峭壁,难以登攀。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独特

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竞选演说_莫稀成 外联部副部长竞选稿

亲爱的各位学长、学姐、以及全体大一干事:大家好!我是来自会计学院08级的张汝欣。今天站在这里,我并不想说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想表达什么雄心壮志,只是想和在座的所有校学生会外联部的成员们一起,分享一些我在外联部的小小感悟。进入咱们外

声明:《元帅级大将——张云逸 张云逸大将》为网友心锁了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