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校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当时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曾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及京兆尹卢宏正。柳仲郢为东川、剑南节度使,辟为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死于荥阳。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有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由于时代混乱,遭遇坎坷,往往诗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感伤情绪。他在诗歌艺术上,善于广泛地从多方面学习前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特点在于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韵调和谐。各体之中,尤擅长七言律、绝。惟部分作品,过于讲究词藻,多用典故,其末流遂演变成宋代西昆一派,产生了不良影响。有《李义山诗集》三卷。后代注本,以清人冯浩的《玉谿生笺注》较为详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李商隐曾在四川东部住过。其时,他的妻子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就是他收到王氏来信后回答她的。夜雨,点明作诗的时间。北,指位于巴山之北的长安。寄北,即寄给住在北方的人,以北作为住在北方的人的代词。

起句从妻子来信说起,信中当然还说了许多其它的事,但重点却在于“问归期”。这就突出了妻子对于丈夫的怀念。(从作者写的其它怀念王氏的诗篇,特别是王氏死后悼念她的诗篇看来,他们夫妻的感情是很好的。)而现在要告诉她的,当然也有许多其它的事,但重点却在于“归期未有期”。诗人这时正离开了桂林郑亚的幕府,留滞东川,一时没有适当的工作,如何能够就回去呢?所以这“未有期”三字包含了多少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在内,然而写得很平淡。这当然是为了减轻妻子的精神负担。次句忽然宕开,完全描写作诗时当前景色。巴山之畔,旅客独居,已到摇落的秋天,又遭连绵的秋雨。秋雨不停,秋池已涨。长夜难眠,孤灯听雨客怀离绪,不问可知。所以这一句虽是写景,而实质上是借写萧瑟之景以抒离索之情,与上句是连非断。

但光是不提自己的客况和离情,还是不足以安慰“问归期”的妻子的,所以后半就由今天的离别和悲哀,写到盼望他日的会合和欢乐。何当,即何时。什么时候能和你在家中的西窗之下,剪烛夜谈,拿我现在的处境作话题呢?那就好了。在这里,诗人写出了自己的盼望,也代妻子写出了她共有的盼望。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已经摆脱了使自己感到寂寞、苦恼或抑郁的环境以及由之产生的这些心情之后,事过境迁,回忆起来,往往既是悲哀又是愉快的,或者说,是一种掺和着悲哀的愉快。一方面,在回忆中,不能不想起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一切,而另一方面,则那些终究是属于过去的了,现在的愉快才是主要的。李商隐的这首诗,正是极其深刻地体会了,表现了这种情景。
刘皂《旅此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的名下,其实是错误的。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魂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桑乾河在今河北、山西境内。诗人由河北返回陕西,取道桑乾。乾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乾州,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说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成为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

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王安石《州桥》: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这是作者晚年退居金陵怀念开封(又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旧游而作。

前两句写昔日在开封赏月,忆及金陵。州桥是开封城中汴河上的一座桥。山椒,山顶,这里指作者在金陵住宅不远的钟山(今名紫金山)。过去在州桥之上,踏着月光散步的时候,想到披上了一层银白月光的钟山,想到在山畔发出凄切而急速的溪声,(湍,急流。)似乎近在耳际目前,并不遥远。后两句写今日在金陵赏月,忆及开封。过去那如在耳际的凄切而急速的溪音,今晚又听到了,并且是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同时,也在玩赏明月,然而却不是想山椒,而是话州桥,即身在金陵而将开封当作话题了。只言时地之不同,而人事变迁,不言而喻。

这首诗也是以空间与时间交织布局。但李商隐是一首由现在的巴山想到将来的长安,刘皂一首是由现在的桑乾想到过去的并州,同时也想到将来的咸阳,这一首则只是由现在的金陵想到过去的开封;又李诗及此诗都以景物点染,而刘诗侧重写情。这都是同中之异。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极富特色。任何文学作品,不可能不涉及时间和空间。精确而形象地描摹生活中的空间与时间及其相关变化,则是作家们所必须拥有的手段。但在七绝诗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就一时而写空间之殊异,就一地而写时间之变迁,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他的心情。至于将空间与时间的变化交织起来,以更其复杂错综的地点时间来布局的,却很少见。此诗先写今夜分居巴山之自己与长安之妻子,写自己念长安、妻子念巴山;既写出了空间之殊异,又写出了时间之变迁;更重要的和主要的,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这就别开生面,更其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用这种别开生面的、富有特色的构思写的七绝并不多见。就我们所读过的来说,则前于李商隐的刘皂,后于李商隐的王安石,也曾使用这种结构方式写出过成功的作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5381.html

更多阅读

《君生我未生》唐诗欣赏 唐诗欣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摘自网文。 《君生我未生》唐诗原文 此诗为唐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宝宝,我期待着这一天-----昆仑之巅宝,这是李商隐的一首表达思念的诗句,此情此景,这句话应用在我的身上,恰如其分。从初识到现在,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但是,我却无法逃避的恋上你。昨天晚上,鼻子突然

夜雨寄北译文及注释 夜雨寄北注释

作者:佚名夜雨寄北(495人评价)8.4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双侧肾盂未见明显分离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作者:波好人也好天安门前的孔子铜像在前面的博文中,笔者撰写了一些管“闲事”的文章。所谓管“闲事”者,即不在其位、而谋其事也。现在,经认真学习、反复斟酌,我决定删除部分“闲事”博文。以前,大概受毛思

声明:《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为网友我是你的彼得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