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菩萨造像1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

中国佛教菩萨造像(1

菩萨,是印度梵语“菩提萨埵”的音译简称,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宗教实践者,是仅次于佛的第二类佛教尊神。

菩萨的形象与佛一样,也有相好、衣饰、手印和量度的规定。菩萨的相好要求端庄慈祥,以体现菩萨济世度人的情怀。菩萨的衣饰要求华美庄严,一般为头戴天冠,身饰璎珞,手贯环钏,衣曳飘带,为在家居士形象。可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菩萨的形象有了极大的变化。一是菩萨的面相、胖瘦及衣饰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不同的风格特征。二是菩萨的女性化。菩萨是法身大士,本无男女之分,但在印度佛教中以男身出现,而进入中国后全都变成了女性形象。

菩萨同佛一样也是多得无法计算,但我国人信奉的主要有佛经中提出名号的“四大菩萨”、“八大菩萨”、“十二圆觉菩萨”。另还有胁侍菩萨、供养菩萨、思惟菩萨等等。

1、文殊菩萨

文殊是“文殊师利”的梵语音译简称,是大乘佛教智慧的化身。在佛教诸菩萨中,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事业,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最常见的形象是,顶结五髻,表示五种佛智具足;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骑一头青狮子,表示智慧威猛。他通常担任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与右胁侍普贤菩萨共同护卫释迦如来。另还有一种不多见的千臂千钵文殊形象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文殊菩萨(唐-675年),为“华严三圣”组像中卢舍那佛左胁侍。侍立于莲台上,头戴蔓冠,丰面略带笑意。宝缯垂肩呈三条曲线,璎珞由穗形串珠组成,腹前交叉穿环而下,呈镂孔状,斜披络腋,帔巾自肩绕左右肘横于腹膝间。左手曲二指垂下,右手捏两指举于胸前,掌心外展,仪态华贵,一副智慧之极,了然一切的神情。(198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重庆大足石刻北山第136号文殊菩萨(南宋)。结跏趺坐于莲座,莲座架在青狮背上。手握经卷,两目平视远方,嘴唇柔薄上翘,表示他博学广闻,多才善辩,给人以精力充沛和自负的神情。他眼睛微闭,敛指胸前。他头戴方形宝冠,身着褒衣博带,胸前璎珞精巧细腻,面貌圆润,鼻梁高挺,双眼细长半垂,手臂手指秀美、灵巧。被艺术家誉为“东方美男子”。(1986年大足图片社编印明信片)



甘肃安西榆林石窟第3窟文殊菩萨(西夏)。文殊菩萨手持如意在莲座上半跏跌坐,形象丰腴、俊雅、坚毅、沉静。身上的衣带随风飘起,婀娜多姿,宛然一位温文尔雅、慈祥的贵妇人的形象。榆林窟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像是敦煌壁画中工笔淡彩作品的典范。 (200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杭州飞来峰石刻文殊菩萨(元),头戴五佛冠,呈跏趺坐,左手持莲花,上托象征智慧之经箧,右手上举,于脑后举象征斩除无明的利剑,为藏传佛教寺院文殊造型中流行的典型样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文殊殿供塑着文殊骑狻猊的巨像。狻猊四蹄蹬地,稳健而有力,昂首竖耳,双目圆睁,腰身和腿部蓝底白点色,颈上有深绿色卷毛,腰间挂鲜红色穗缨。狻猊背披绵垫,上置莲花宝座。文殊菩萨右腿曲盘,左脚垂踏莲花,半跏趺端坐其上。菩萨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眼若青莲,双耳修长,面颊丰满,神态庄严肃穆。(1987年山西忻州地区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千钵文殊殿里供奉的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上面累叠着5个头,身前6只手,两只手捧着一个大金钵,身后向四方伸出上千只手,每只手上托一个金钵,每个金钵内都有释迦牟尼坐像,据说这代表着文殊菩萨一人汇聚了千位佛陀的智慧。千钵文殊像极少见。(1987年山西忻州地区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西藏博物馆鎏金铜文殊菩萨坐像(明),藏传佛教中文殊形象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是顶结五髻、手持利剑的形象。他头顶五结冠,表示他具备如来五种智慧。右手执利剑比喻智慧能杀一切烦恼之贼。文殊的其他形象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的。(2001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2、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是印度梵语的意译,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他行愿广大,深不可测,一般与“司智”的文殊菩萨配对,专管如来的“理德”。普贤的形象一般是身着菩萨装,骑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菩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菩萨的化身。他通常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右边,左边是文殊菩萨。普贤也有单独供奉和其他大菩萨一起供奉的形式。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普贤菩萨(唐-675年),为“华严三圣”组像中卢舍那佛右胁侍,普贤菩萨左边为弟子阿难。普贤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宝珠,肩搭帔帛,下束长裙,雍容华贵,端庄矜持。一副理性、淡定、庄严的神情。(198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重庆大足石刻北山第136号普贤菩萨(南宋),结跏趺坐于莲座,莲座置于六牙白象背上。宝冠以佩玉、珠琏、花草为饰。隆鼻、长眼而目光向下,薄唇而嘴角微微后收,泛起一种欲笑又忍的神情。脸型清秀圆润,上身向前微倾,凝神深思,端庄透温柔,文静含妩媚。被誉为东方的美神和爱神。(1982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铜像(宋),普贤头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坐象背莲台之上,二目平视,嘴唇微张,似在向人说法。六牙大象粗鼻长垂,四肢健壮,目视前方,似欲启步前行,送大士下山传教。(2003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甘肃安西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西夏),普贤菩萨结半跏趺坐于莲座,莲座置于六牙白象背上。冠带、披帛、璎珞随风飘扬,手执经书,俯视下界,神态悲悯。从众中有菩萨、天王、罗汉和道教化的天人环绕四周,乘云浮游于大海之上。(1996年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甘肃安西榆林窟第3窟普贤菩萨(西夏),此图是上面石窟壁画的局部临摹图。菩萨高髻宝冠,低首垂目,右手执串珠,左手持经书,绰约温婉,其大度不凡的神态,使人产生敬仰之情。迎风飘扬的宝缯及披帛,增加了其在天际中行驶的动感。此画线描细腻流畅、富有变化、生动活泼。(200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3、观音菩萨

前面已有专门介绍。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印度梵语的意译,音译“乞叉底婆沙”。说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而得名地藏。他也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一直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发誓要为众生荷担一切艰难苦行,尤以化度地狱众生的誓愿最宏大、坚决。地藏的形象为菩萨装束,手持锡杖,相好庄严。唐以后,变成了光头,有时头戴风帽,身着袈裟,双手各持宝珠和锡杖。地藏菩萨有两位胁持,左者年青比丘,右者长者形象,居士装束。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像。地藏菩萨跏趺坐于莲台上,两手结禅定印,头戴毗卢冠、身披天衣,左右侍立的是道明和尚和闵公像。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华山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5、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是印度梵语的意译,音译“摩诃那钵”。他的智慧之光能普照一切,使众生离苦得乐。他的形象与观音菩萨相似,全身菩萨装束,头戴宝冠,慈祥端庄。观音和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有左右胁侍,观音可单独供奉,而大势至菩萨一般则只作为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出现,单独供奉罕见。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二菩萨石刻造像。阿弥陀佛左边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印的明信片)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44窟说法图(盛唐),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接引众生的表现形式,阿弥陀佛左边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200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6、十二圆觉菩萨

圆觉,意思是圆满的觉性。十二圆觉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他们以群体的形式受到佛教徒的供奉。


重庆大足编号29的圆觉洞,主像为三身佛,两壁刻十二身菩萨(即十二圆觉),均头戴高花冠,着薄衫裙,胸有密集璎珞,趺坐于金刚座上,面相端庄。此外,还有一身菩萨跪于主佛前,垂脸闭嘴,合掌当胸。十三身菩萨的布局体现了诸菩萨向佛请教修行法门这一主题。(1982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四川安岳圆觉洞十二圆觉菩萨(局部)(北宋)。你瞧,他们在聆听佛祖说法释疑,姿态各异,气氛肃穆。(2003年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安岳县邮政出版的明信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5845.html

更多阅读

52左右的中国大花文玩核桃明价20000元 文玩核桃狮子头36万

狮子王中国大花,配对完美,野龙纹,纹路狂野,皮质一流,分量压手,周正大气,特别漂亮!因其纹路狂野多刺,品种为官帽所以人称“大刺官帽”,又称“中国大花”,纹路粗犷深刻,刺多凌厉,体大型端,一般人难以驾驭,为玩家推崇的“野龙”,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密宗 藏传佛教密宗奇观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

中中国大厨vs法国大厨:五花肉炼油让法国厨师崩溃了组图

中中国大厨vs法国大厨:五花肉炼油让法国厨师崩溃了【组图】炼油让法国厨师崩溃了【组图】2013-07-28 10:42来源:正北方网综合 编辑:刘艳近日,央视2套节目中,中国大厨vs法国大厨进行厨艺大比拼。法国大厨拿掉中方的油,这样中国厨子就没法煎

声明:《中国佛教菩萨造像1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为网友寂寞点着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