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如何做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浅谈大智若愚……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原文地址:如何做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浅谈大智若愚……作者:tyamr-孤烟直

凡事三思而后行


不论你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怒火攻心永远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属于消极的精神现象。虚火上升,智力下降,形象丑恶,举措失当,伤及无辜,亲者痛而仇者快,这是必然的一连串反应。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这两条警句不但应该让那些冲动型的人熟记,而且也应该让所有中国学子都深刻领悟。
  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问题发生后,就需要知道发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问题的诱因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才能考虑解决的方法。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三思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道理谋就是计划、方略,是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想到的。谋略思考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把问题解决,又避免了出现副作用。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谋定而后动就需要在发生问题时沉着镇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急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所以,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时候由于刀口锋利,效率高,反而节省了工夫。也像出门开车,事先把地图看好了,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看地图的时间,但是一旦走错了路,可能就会浪费比看地图长很多倍的时间。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肯定有最便当、最短路程的捷径。我们不可能一条条地找,然后才发现最短的路。如果事先花时间研究,问清路线,就可以免去在路上摸索的时间,这样一出发就能登上最佳的路线。解决问题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解决方案,但是肯定有的方案是不好的,有的方案可以省时省事,其中肯定有一个最佳方案。而谋定就是要找到最佳方案。
  所以,凡是冲动型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要时刻记住王蒙的话:“在任何处境下保持从容理性的风度。心存制约,遇事三思,留有余地。”让自己成为有勇有谋的人。
  实在没有控制住,发了火,生了气,失了态,怎么办?无他,赶快降温灭火。这还算你的一个好处,你的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叫做不黏不滞,叫做日月之蚀,叫做迅雷暴雨之后,仍然是雨过天晴。人做不到无过无咎,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错就错,变本加厉,讳疾忌医。

如何做人:能屈能伸,学会糊涂
人必要的糊涂还是应该有的,不必与人较真,也许会有好结果。假如自己不对,而对方又是上司的话,一定要先道歉。因为在这种时候还辩解,就难免使对方面子上过不去,总给对方一种狡辩或反抗的感觉。先道歉是这种时候的最好做法。这是一种以屈代伸之道,也是一种不必把上司的批评记恨于心的糊涂之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荣辱之间,本来是浮沉无常,忍得一时委屈图长远之计,这是志在四海者不可或缺的工夫和修行。企业家和普通人都不例外。以屈求伸的关键之一,便是在受屈时忍怒、沉着,免得在时机不成熟时提前反弹。屈伸定理要求你转胡同时不迷失了方向。找不着北的人,屈了也不会伸;聪明人却能用此策略脱险。主要有三种方法:
  1.韬光养晦,刻苦自励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仔细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充实自己不足之处。以谦虚自责之态度,再三反省,察纳雅言,不让自己的聪明表现出来。
  2.先求稳当,再求变化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或幻想。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切忌暴起暴落,而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先求稳,再求变,失败才不致来得太快,失望也才不会太大。纵使失败,亦不愁无东山再起之日。
  3.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做事情会遇到“僵在那里,进退两难,不死不活”的情形。凡是遇到这些难以控制的变化时,你要有应变、求变、处世的能力。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功力,要靠平常的观察和训练养成。
  凡欲成事者应该牢记屈即是伸的原理,否则就会遭遇失败。据说某作家在当新闻记者时曾经出过这样的大纰漏,晚上跑去喝酒,结果发生大新闻,报社内忙得不可开交。他不知道而打电话回报社,总编辑勃然大怒:“由于你的缘故,差点输给其他报社,已经另外派人去采访了,你可以不必再回报社了。”这个不必再回报社的记者立即也大发雷霆,根本不赔不是,无论别人怎样把他拉到一旁说:“忍一点吧,糊涂一点吧,伙计!”他依然怒火中烧,结果自然是“走人”!
  没有糊涂就没有聪明,没有屈便没有伸,屈与伸相生而存。山重水复疑无路,多转几个胡同就会找到家了。善于糊涂的高手总在谋求小屈大伸的最佳方法——能屈能伸,小屈大伸。

做一个感情成熟的人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感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它既浅薄又深厚,既纯真又费解。它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时地左右着你对各种事情的处理。但是,一个真正有理智的人是不会轻易地让感情控制住自己的,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绝不会感情用事,而缺乏冷静的思考。
  人都有感情,但感情绝不是体现在感情用事上。如果那样的话,对于许多事情,你将后悔莫及。
  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奥赛罗》中,男主人公奥赛罗就是由于缺乏理智,感情用事,一味地轻信小人伊阿古的谗言,而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奥赛罗终于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妻子,后悔不已,最终以自杀来向妻子谢罪。这当然是艺术而不是现实生活,但谁也不能否认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的悲剧。
  即使是今天的社会,也还在不断发生着同样的悲剧。有许多夫妻不和,是因为一方偏听偏信,不冷静思考,脑袋一热,便感情用事,最终酿成悲剧,而后又追悔莫及。
  感情用事表现在多方面。在工作上,特别是一些搞政治工作和搞人事工作的人,更容易犯这个毛病。他们喜欢凭主观、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处理问题,而不是理智、冷静地去分析,然后找解决的办法。在学习上有时也容易犯感情用事这个毛病,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紧张,头脑不冷静,考虑往往欠周全,感情一上来便像脱缰的野马,实际上与正确的答案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说遇事,不管遇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千万要冷静,切不可感情用事。实际上,遇事冷静地考虑一下,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效果通常是好的。比如,当你的朋友因为某个问题与你争吵起来,你可能很有理由,但你的朋友却不讲理,且对你步步相逼,这时你很可能压抑不住自己,想动手。如果这时你强制自己冷静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或是暂时避开一会儿(这绝不是你弱的表现),等对方也平静下来,再与他讲道理,那么你既可以不失去这个朋友,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你的大度。相反,假如你控制不住自己,对朋友大打出手,失去朋友不说,还可能酿成恶果,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说遇事要冷静,并不等于做事犹犹豫豫,毫不果断。遇事冷静只是做事前的充分准备,而且冷静需要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只是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时间,但这短短的几分钟或几秒钟可能会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经常进行理智地思考,遇事冷静,不但不会延误时机,相反会培养你的果断力,在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能够当机立断,正确地处理问题。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而且并非很容易就能掌握,这就更需要我们用理智来控制感情,把握感情的流向。感情是流动的,但有时候让它安详宁静一会儿也是很必要的。让感情平静下来,在宁静中回味一下,思索一下,只有这样你才不至于在人生的路上枉自宣泄。因为情感作为一种超自然能量,它既有源且有限,譬如你超越理智无限度宣泄,不懂得控制自己,那么你的感情早晚也会枯竭而变成一个缺乏感情的人,那时你后悔也晚了。
  人的感情就像笼罩在人的外表的一团七色云雾。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感情,不珍惜它,遇事全凭感情,那么你会逐渐变得丑陋而且干枯,缺乏光彩。
  感情用事者多是感情不成熟的人。也许有人会说,“感情也会成熟吗?”是的,人的感情也像果实一样,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感情成熟的人相应地很有理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而绝不会感情用事。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感情,让它逐步成熟起来。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感情成熟的人呢?记得有一篇文章曾经列举了六个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其中的某些方面:“首先,感情成熟的人并不以幻想做自我陶醉,能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对前途不过分乐观或悲观,均持

审慎的态度,不凭直觉,悉依实际,因而有良好的判断力。其次,感情成熟的人,没有孩提时代的依赖,能自觉自爱,自立自强,每遇困难,自谋解决,不求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因为性情恬逸,所以得失两忘。享得繁华,耐得寂寞。再次,感情成熟的人,能冷静地支付运用感情,也能有效地控制其升华,因此他(她)的感情,被人称做像陈年的花雕(著名的绍兴黄酒),是那么清醇馥郁,又如经霜的寒梅,是那么冷艳芬芳……”这虽然不能全面地概括感情成熟的人,但用来作为大致衡量的标准,还是适用的。
  人生有许多艰辛,而且也很坎坷,如果我们的感情还很幼稚,那么为人处事,成就事业,就很难获得成功。当然,感情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人的感情经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与个人气质、心理、修养有关。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讲,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从事什么样职业的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感情,因为那样会使你的家庭更幸福,事业更辉煌。切忌做感情的奴隶,应努力做一个感情成熟的人!

以柔克刚,则可避免受伤
自以为是的人,常会被盲目自信所困,所以以刚克刚是他们小聪明的表现。真正的强者常善于以柔克刚,此可谓真智慧!
  有句俗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话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更需要善于以柔克刚。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轻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特点,恰恰也是其致命的弱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都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过犹不及,悔之晚矣。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丝丝,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方面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方法。
  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柔以制刚。郑国是一个小国,国力甚弱,要想在大国林立的空间求得生存,增强国家的实力刻不容缓。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征新税,以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
  新税征收伊始,民众怨声四起,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不少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子产毫不理会,也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耐心等待事态的发展。他说:“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自然要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听说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有善始而无善终,那样必然一事无成,所以,我必须将这件事做完。”
  新税照常征收,由于还采取了振兴农业的办法,很快农业发展,民众由怨到赞,众人敬服。
  子产在各地遍设乡校,因乡校言论自由,有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往往把乡校作为论坛进行政治活动。有人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统治,建议取缔。子产却说:“这是没有必要的,百姓劳累一天,到乡校中发发牢骚、评谈政治,很正常。我们可以作为参照,择善而从,鉴证得失;若强行压制,岂不如以土塞川,暂时或许会堵住水流,但必将招来更猛的洪水激流,冲决堤坝。那时,恐怕就无力回天了。若慢慢疏导,引水入渠,分流而治,岂不更好?”
  众人皆服,子产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做事之道。
  有些自作聪明者,往往盲目自信,以为以刚克刚,无往而不胜。大家知道,做人办事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

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开朗的,还是内向的?古板的,还是不羁的?果敢的,还是犹豫的?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决定了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球,那就失方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相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中庸”二字,用今天的话说,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心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心是对角线的交叉点。100里的路途,走到50里时,就是到了中点。但现实做事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最和谐的做事从表现上看来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地下着子儿。平常与普通又常常是持中的结果,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越是中间区域概率就越大,事件就更平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认为,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如果你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则你的做事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状态.


浅谈大智若愚

一直在想人生最大的智慧是什么,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愚。“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的最玄妙的境界,如果谁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从字面上理解,大智若愚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智慧(尤其是智术)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过分地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
傻子自以为聪明,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傻子...
好像很多人都喜欢在适当的时候耍一下自己的小聪明,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没有拥有超人的智慧的话,困难就会接踵而至,因为你已经打开了别人戒备的闸门,但是你却没有把这一切控制在掌心并化之于无形的能力,所以很快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就会出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太聪明的人如果不懂得内敛,除非你拥有超常的个人魅力,否则要么是你成为众矢之的,要么别人慢慢都疏远你...没有人愿意跟太爱表现聪明的人做朋友的,即使你聪明若杨又能如何,结果还是难逃厄运...
现代人都太精明了,殊不知,有时候“傻”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傻”并不代表愚蠢和无知,它代表着出于自然的意志、天真率直以及超凡的灵感,这种“傻”其实是最大的聪明。有一类人与这样的“傻”无缘,他们过于老成世故,他们总是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成熟”和“克制”,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由于成天想着算计别人以及怎样防止被别人算计,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可以真心真意交流的朋友,他们的心胸狭窄到了不敢相信任何人。与那些天真率直的“傻瓜”相比,这些聪明人活得更辛苦,他们永远体会不到他们称为“傻瓜”的那一类人的轻松、幸福。
“聪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样虚伪,那样疲惫呢?其实那些给自己套上心灵枷锁的所谓“聪明人”才是真正的傻瓜,难道不是吗?为此,我们要培养我们内心的傻子,去挑战已被广泛接受的智慧,并勇于与众不同——跳出常规去思考问题,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傻瓜,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做到这些。
有人喜欢自以为是,讲出许多大道理来掩饰自己的烦恼,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犯类似错误,有如次想发的人其实很多时候是自欺欺人...
要努力看清自己的过失,用一番刚学的新道理来审视他人是非很容易,用来反省自己是非却非常困难,这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行。任何的不如意、不开怀,都代表你的心境中也有同样的烦恼存在,否则你怎会在乎这些呢?所以要先改进的永远是自己,不要批评、埋怨他人。若能够时时省察自己,并且用宽容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样才有可能改善他人。
做人做事如此,感情的经营一样要有愚的风范,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不是那些背叛性的谎言,只要没有触及到各自的底线,大可不必刻意去揭穿它,更不用因此而耿耿于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彼此都不能也不可以触及的真空地带,就算你洞悉一切,你知道对方在撒谎,但仍然可以笑着说,我只是担心你。潜台词就是我知道,但我不打算计较...聪明的人都懂得三分流水二分尘,不会把所有的事儿追究得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双火眼金睛,世事洞明,到头来伤了的不仅仅是眼睛,还会连累感情生活。只要把握住感情生活的大方向,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不偏离道德的航线,试试在小事上愚笨一次,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愚笨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离幸福最近。

修炼“愚”的本事

  “愚不可及”这句话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用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要是查一下出典,就会知道此话最早出于孔子之口,原先并不带贬义,而是一种赞扬:“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治长》)”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宁武子经历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个朝代国家局势完全不同,他却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卫文公时,国家安定,政治清平,他把自己的才智能力全都发挥了出来,是个智者。到卫成公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情况险恶,他仍然在朝做官,却表现得十分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就在这愚笨外表的掩饰下,他还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所以,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那种聪明的表现别人还做得到,而他在乱世中为人处世的那种包藏机心的愚笨表现,则是别人所学不来的。
  其实,真正学不到的是宁武子的那种不惜装愚以利国利民的情操。在这个意义上讲,宁武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厚黑高手。至于装愚本身,历来是中国人习用的一种策略。中国人素来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聪明人处世难,容易招致嫉妒、物议,甚至为聪明而丧生。曹操为了嫉妒杨修的才能(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而杀了他;隋炀帝为了嫉妒王胄的诗才,也把他杀了,还吟着王胄的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洋洋自得地说:“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吗?”所以,从老子开始,中国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聪明,表现得越是愚笨,以便在别人的轻视和疏忽中经营自己的天地。宁武子实质上也就是运用了这一策略。
  装愚可以掩盖自己的聪明,更可以掩护自己的失误。中国人喜欢“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而最好的藏拙办法就是装愚。愚笨似乎总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得到原谅的缺点。一个人已经愚笨了,对他还能有什么要求?特别是处于某种轻重不得的尴尬局面时,装愚也许是最佳选择了。
  明武宗南巡,扬州知府蒋瑶少不得要接待圣驾,但蒋瑶为人清廉方正,不肯横征暴敛来巴结皇上身边的那些小人,因此,得罪了他们。
  明武宗是个游猎钓鱼迷,这一天正好钓到一条大鲤鱼,想找个人卖给他。御钓之鱼岂是常人买得起的?那些小人一看机会到了,就对皇帝说,这条鱼卖给扬州知府最合适了。明武宗听了,真的把蒋瑶叫来,要他买下鲤鱼。
  蒋瑶回家取来了妻子的首饰和几件好一点的衣服,跪在地上献给皇帝,说道:“皇上此鱼乃无价之宝,臣这里只有妻女的一些首饰和衣物,臣死罪死罪。”
  蒋瑶一则拿不出钱,二则拿得出钱也难以同皇上做买卖,三则更不能同皇上斗智,冒犯龙颜,以免遂了小人们的心愿。所以,蒋瑶进退无路,干脆装傻,好像同普通渔翁做生意一般,把妻女的东西拿来换。这样做,充其量出一回洋相罢了。


凡事都要留一手

凡事留一手,正如下棋藏了棋路一样,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这一手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是聪明的人在身处险境的时候,保存自己的一种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不但会挽救自己,还是日后发展的基石,并且因为这独一无二的一手,定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个人在社会中打拼,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这个世界远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做人做事,不妨先给自己一个保护层,以免在危机老的时候措手不及
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方能事事顺心,人心叵测,凡事最好留一手,如果为上者没有留下绝招的心眼,恐怕久后难免受制于手下,英明的从政者发布命令必使由之,而不使知之,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向心力,向心力的形成,是团结的手段之一
此外,要分别不可使知之的策略,可使之明确要知道的政策,这样,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总之,绝招就是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并且是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招数。
绝招之组成,正如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留绝招的基础是杜绝用感情成分干预
行走在人性丛林,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那就是这个世界远非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做人做事,不妨让子多一个心眼,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任何时候,你都能处变不惊,因为你可以景观时变,而后全力出击,力挽狂澜。
凡事留一手,是给自己一条退路,也是防人之心。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感情用事,轻信任何人,因为不防人,在小河沟翻船的比比皆是,做人要树枝人生的潜规则,就需要懂得为自己留一招,为自己留条路。


经营自己的长处

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正是在人群中,最容易失去自我.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论.
对于一技之长,保持兴趣,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一大法宝.
你无须考虑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财富,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
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倘若,再好的宝贝放错地方便是废物!


看清自己的位置

基督耶酥曾说过:到一个人家作客,要去坐下席,当主人把你邀请到上位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荣誉;而一开始就坐上位,等主人把你请到下席的时候,就是一种耻辱。
同样,在中国也有一个名人(记得好像是曾国藩)说是在小时候为了能够证明自己多么重要,就在吃饭的时候故意躲起来,结果全家人都吃完饭了,还没有发现有个孩子不见了,于是就嚎啕大哭。后来,他就说做事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人就是这样,无论在哪里,要认清自己,把自己定位放的比实际低,当别人邀请你坐上位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获得了荣誉,如果死摆着老子天下第一,一副夜郎自大的态度,那换来的只有羞辱。
当然也不能完全没有底线的把自己的位置放太低,做人嘛,还是一点:有傲骨但无傲气,有自信但不自满,所谓谦受益、满遭损。
感情也是一样,你一开始只希望对方给你10分的爱情,但随着感情逐步加深,当对方给予你20分,你就会感觉到倍受宠爱,但如果一开始你就要对方给予你100分的爱情,那怕对方给了你90分,你也会觉得怅然若失。难道同样的一个人,90分还不如20分吗?只是自己给自己感情的定位太高罢了。


如何做人,好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把人从成功的神坛上拉下来。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明白习惯的力量是如何的强大,也必须了解养成好习惯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做,空谈空想是毫无作用的。
  有段时间,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抽烟特别凶。一次,他度假经过英国,那里刚好下大雨,于是盖蒂在一家小旅馆过夜,吃过晚饭后,他很快睡去。
  盖蒂在凌晨两点半突然醒来,很想抽一支烟。他打开灯,伸手去拿睡前放在桌子上的那包烟,却发现是空的。他又继续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寻找,结果仍一无所获。盖蒂知道旅馆的酒吧和餐厅早已关灯,这时若把不耐烦的房东叫醒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他唯一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到几条街之外的火车站去买烟,而外面的大雨仍未停,路面特别泥泞。
  但是,要抽烟的欲望不断侵蚀着他,想来一支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盖蒂脱下睡衣,开始穿外衣。他刚刚换好衣服伸手去拉门的瞬间,盖蒂突然停了下来,开始大笑。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行为非但不合逻辑,反而荒谬之极。
  盖蒂站在那寻思:“一个所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认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舒适的房间,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为得到一包烟。”盖蒂生平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他愿意牺牲极大的舒适去满足这个习惯,而显而易见的是这个习惯没有任何好处。他明确地注意到这一点,并很快做出决定。
  盖蒂把那个仍放在桌上的烟盒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里,然后脱下衣服上床睡觉,并带着一种解脱、胜利的感觉。自那以后,盖蒂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也没有了抽烟的欲望。
  人们有时常常做一件小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养成某种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它会使你的思想成为它的俘虏,但人也都有一种不小的缓冲,同样可以以坚强的意志克服掉坏习惯。
  我们知道,经验是对教训的总结。但是,要获得经验必须花上很多年的时间,而且,等你真正获得某种知识的时候,其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低。结果呢?经验丰富了,其人也死了。再说,经验只是一时的,今天很有用的经验,明天不一定会有用。不变的只有那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又都掌握在你的手里。这些带你走向伟大成功的原则都写在这里。它的教导,会使你防止失败、走向成功。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原则就是习惯。已经成功的人和已经失败的人之间,唯一的不同之点就是在于他们有不同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坏的习惯,是走向失败的大门。因此,你要遵守的第一个法则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清除不良的习惯。在人的一生中,你的行为要受到俗念、偏见、贪婪、恐惧、环境、习惯等的巨大影响。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坏习惯,你若被它俘虏,被它控制,会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一步步滑向深渊。
  克服坏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培养好习惯,因为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托马斯·爱伦建议:“每天早晨醒来你最好大声告诉自己,‘我要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克服掉坏习惯!’并坚持不懈地去做。”
  当这些话被你的心灵完全吸收后,你便会带着以前从未有过的活力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你会发现自己有了应付一切情况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在你不断的实践中运用自如,难的也会变容易。于是,一个好的习惯就产生了。当某种习惯由于经常反复地练习而变成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去做,你一旦喜欢去做,也就会经常去做,人的天性如此。当你时常去做的时候,它就成了你的一种习惯,你也就成了它的奴仆。
  习惯多种多样,要养成哪些习惯才对成功有巨大帮助呢?下面是专家的建议:
  1.养成放松的习惯
  疲劳和紧张易让人产生忧虑,同样会减低你对不良情绪的抵抗力,但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通过完全放松后便会全部消除掉。
  (1)经常问自己:“我有没有使我的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我有没有使用跟工作毫不相干的气力和心劲!”这些都有助于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大卫·哈里芬博士所说:“那些对心理学了解的人知道,疲倦有三分之二是习惯性的。”
  (2)每天晚上作次自我检讨,问问自己:“我有多疲倦?我为何感到疲倦?”丹尼尔·何西林说:“不是看我在一天完了之后有多疲倦,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这样的衡量标准才是正确的。”
  (3)当你神经紧张或感到极度疲倦时,应该赶快休息,放松自己,不可硬撑着,长期这样会给精神带来极大负荷。
  2.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消除你桌子上无用的纸张,只留下与你正要处理的工作有关的纸张,保持桌面整齐干净,不要杂乱无章。
  第二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事按其重要程度来做,分清主次,先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第三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当你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如果必须做决定,那就当机立断,不要犹豫不决。
  第四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会组织、分层负责和监督,事必躬亲的人只能把自己搞的分外忙乱。
  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你充沛的精力,一个患有“失眠症”的人是无法对工作、生活抱有极大热情的,你应该注意的是:
  (1)夜生活不要过度。除了必要的应酬,晚上尽量把时间留给自己,白天劳累了一天,这时需要你安静地休息。
  (2)抑制自身的兴奋点,尽最大可能地保持身心平静。
  (3)睡前不要饮浓茶和抽烟,不吃易引起人兴奋的食物。
  (4)不要害怕失眠。一旦患有失眠症,应该去找医生咨询,如果自己老是对失眠担心,那么它所带来的危害比失眠本身的危害大得多。
  4.培养从容不迫的习惯
  在任何场合,如果能保持从容不迫、顺其自然的态度,那么你对任何事情都能应付自如。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表现出丢三落四、语无伦次。你可以有意放慢你的动作和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也会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事情!
  没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作朋友,点头微笑、打招呼,别人对你也会致礼回敬。虽然他也许永远想不起在哪见过你,但你的紧张感却得以消除。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话,自我考验,你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明白了习惯对人成功与否所包含着的巨大力量,你就要努力克服掉自己身上诸多的坏习惯。并尝试着一步步培养起好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使你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

如何做人:了解别人的爱好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甚至吸烟喝酒也算得上是爱好。爱好是一个人的乐趣所在。为了自己的爱好,比如集邮,舍得花钱,也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有的人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对有些人来说,爱好就是他的命根子,你若冲撞他的爱好,轻则讨人嫌,重则使人怒气冲天。尊重别人的爱好,可以赢得别人的喜欢。常言所说的志趣相投,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兴趣、爱好接近,从而走到一起。
  要做一个赞美的高手就必须了解别人的爱好,尊重别人的爱好,赞美别人的爱好。要想使你的赞美真正能够“投其所好”,就必须有一“技”之长。
  1.首先要把握好正当爱好与有分歧的爱好之间的界线
  正当爱好举不胜举,当前的热门如足球、集邮、唱歌、跳舞等。这些爱好有益于大家的身心健康,颇易受大众欢迎,人们在评价上也没多少分歧,多为称赞。比如你赞扬一群足球迷时,不论夸他足球知识渊博、劲头足,还是赞扬他喜爱的球队,他都会感到高兴。
  2.虚心请教是高超的赞美
  一般说来,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就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好钓鱼,钓鱼经验就必定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吹过耳畔,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地讨教一番,做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一二奥秘。
  3.不妨把自己变得“外行”一些
  爱好相同的两个人相处时,谈得最多的自然是他们的爱好,两人即使是萍水相逢,也可能一见如故。对于爱好相同者,其相互切磋、玩味的全神贯注状令人好生佩服。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也可能为某一技术性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然而,有时候,你想恭维对方,不妨把自己表现得“外行”一些或水平更低一些,尤其是与领导相处时,更应如此。年轻人一般爱好广泛,水平也较高。但是,当你陪领导打乒乓球、玩电子游戏、打扑克牌、下棋时,如果不巧妙地“心慈手软”一些,把上司“杀”得一败涂地,“打”得脚不沾地,岂不太不给领导留面子?此时,你多赞扬领导水平提高很快,并暗中“手下留情”,岂不两全其美!有时,领导们也是很“幼稚”的,明知是你暗中“倒戈”,脸上却仍笑容可掬,露出胜利的喜悦,你的赞美也就大功告成了。

为他人着想,为自己铺路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
  “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在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大部分的反应是评估或判断,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或‘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情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就是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过分地相信自我的标准。因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遭遇太多的争论,造成太多心与心的嫌隙。在那些自以为是的争论中,我们竭尽全力地护卫着那些并不全面、并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足称道的意见,我们给予太隆重的对待。一场狂风暴雨的唇枪舌剑过后,我们得到的仅是“心乱”,失去的却是“亲密无间”,此外,我们还能得到些什么?在过后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那是嫌隙与隔膜。感谢上帝,我们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我们那“锐不可当”的口才。
  卡耐基极为悲观地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在争论中,并不产生胜者,所有不愿敌对的人在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她)愿意与否。因为,十之八九的争论的结果都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或者,即使你感到自己有错误,却也决不会在对手跟前俯首认输。在这里,心服与口服无法达到应有的统一,人的固执性,将双方越拉越远,到争论结束,双方的立场已不再是开始时的并列,一场毫无必要的争论造成了双方可怕的对立。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
  “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得太徒劳了。从人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那一刻起,其个性似乎就已犯上了同样的毛病,一种自我优越感、自我权威感在内心、在头脑、在全身滋长着,并借着社会心理的奥妙遗传,一代代地继承了下来。当“能够承认自己错误”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时,那一种“优越”与“权威”便在社会上取得了其普遍的地位,并因而在体内确立了其支配地位。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廉颇的负荆请罪、李世民的善于纳谏千古传颂。“认错”这一简单的行为,在现代人的心中有着何等沉重的分量。我们难道能说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去推翻那心中的“自我权威”,并进而消灭多余的“自我优越”?我们心中有那么一种毁灭的冲动,却冲不破那一层古怪的心理障碍。
  在热闹的争论中,我们日益变得孤立。当所有人都不对我们表示好感时,我们终于体会到“人多时候最寂寞”的悲凄。佛祖释迦牟尼来到我们的面前,在一片祥和中,告诫我们:“恨不消恨,端赖爱止。”争强疾辩绝不可能消弭误会。所以,我们不再固执,我们准备抛弃争论,重头做起。
  但我们却犹豫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内似乎永不休止的辩论,让我们再一次怀疑自己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确。佛祖永远不会了解那些辩论对人类的重要性,因为他生活的是另外一个纯爱的世界。作为世人,我们无法对此熟视无睹。我们在迷惑中,习惯性地准备重新拾起争论的大棒。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思考,并进而发现把自己与联合国相提并论时,我们便不禁哑然失笑。个体与集团各自有其很大的特殊性,莽撞的类比,往往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当我们正在探索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时,却一再顾虑联合国这一庞大的特殊组织,无疑是毫无道理的。
  所以,让我们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来,听一听林肯是如何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的。
  “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了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上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步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
  是的,我们承担不起后果,“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所以我们宁愿在一定基础上做出让步,以避免争论。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已经下定决心尽量避免争论。然而,麻烦的是,我们并不太明白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子是有可能遭至“自我优越”与“自我权威”的反攻倒算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也许会错”。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门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我们试着用这么一种句式:“唔,是这样的!我也有一种想法,不过也许不对,我常常出错,不过希望我被原谅,啊,依我看,这是……”结果,我们在任何场合下都畅行无阻,因为没有人会反对“你也许不对”的看法。
  所以,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我们便已备下了灭火剂,但这也许并不够,因为灭火剂也会有“没招”的时候。所以,我们在小心翼翼地试图指出对方显然是错的地方时,不得不讲究一个适当的方式。
  英国19世纪一位叫查士德·斐尔的爵士对他儿子说:
  “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300年前的伽利略说:
  “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我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以若无实有的方式开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因为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指责别人——眼神、语调、手势,只要你告诉他他错了,他就绝不会与你善罢甘休。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他绝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只想反击,人类的好斗性此刻暴露无遗。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图或黑格尔的逻辑,也改变不了他的看法,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在日常的琐事中,支配人们行为的往往不是理智,而是感情,所以我们开始尊重对方的意见,并不直截了当地指出他错了。
  我们似乎已完全避免了争论。事实上,从一方面来看,确实是做到了。我们千言万语地要求人们推翻心中的“自我优越”与“自我权威”,我们自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然而在后来的行动中,我们却一直假定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我们一直以一种“正确者”的高姿态在谈论其实我们也可能有错的“争论”。因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先承认自己是错了。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永远是“正确者”,我们也有“错误”的时候。苏格拉底的谦虚,使得我们任何一人都不敢妄自称大。
  事实上,在前面我们已深深领教了“死要面子”的苦果,所以此时,我们不再面临任何的障碍,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用来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比起为自己争辩要有效和有趣得多。
  避免争论,我们赢得了好感,在人海中,我们不再孤立。

做人,懂得选择,懂得放弃
  中国有句古话:有所为就有所不为。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竖着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功能达到了超常的境界;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盘打一遍,而摆地摊的则是速算专家。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
  世间行业千千万万,哪行做好了都能赚钱。每天都有企业垮台、破产,每天同样也有新的企业诞生。担任任何一种行业的领导,都应经营你熟悉的行业,把它研究深、透,方能有所作为。
  求职就业,你不必总是盯着热门行业。过去是360行,现在的行当更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的热门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又不断产生。近10年来,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像投资顾问、房屋中介经纪人、自由职业者等等,都吸引了大批就业人口。而一种新兴的职业之所以能在就业市场中独领风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的。一开始,它也许并不是热门,只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你想介入该行业,就应当充分考虑你的兴趣能力,你的就业磨合期、收益时限以及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为了求得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不少人放弃了个人的兴趣追求。做事情往往超负荷运转,个人空间极小。从社会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来看,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这往往并不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选择。赚钱当然是必要的,但人们除了赚钱之外,对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时间,良好的健康,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对自由的、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工作将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择业目标。此时,人们就可能拥有更多灵活的时间,弹性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工作才是个性化的、理想的工作。
  放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得到,是在放弃中进行新一轮的进取,绝不是三心二意。
  就拿股市为例。看着人家的股票直往上走高,整个股市牛气冲天,偏偏自己的几只股却被套牢了。想当初刚买也是一路上涨,本打算到一个价位就出货,看看势头那么好,就又捂了几天,谁想后来就开始跌,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跌回了买价。想到原本是可以赚一笔的,此时出手实在不甘,于是再等等,就这样套了进去,一路还不停地按股市专家的教导在低位补货,直到资金全部用尽,被深深套牢。看着股市人气旺盛,一片翻红,也心仪其中几种,无奈资金被占用光了,若将手中的抛出去,总觉得亏损太多,心有不甘,只好望洋兴叹。
  其实,如果放弃手中的,在别的股票上重新投资,以盈补亏,未必不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何必要一直死守呢?中国的股市,向来讲行情,一轮一轮的,此起彼伏,一个个概念股轮着炒,大势已去时,及时回头,该抽手时就抽手,也许早就赚回来了。
  不只炒股,生活也如此。有一个大学时的高材生,经过一段社会历练后,以前的那股锐气和豪情壮志自然是没有了,而是被累得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他怨自己当初选错了行业,到了一个不具有自己优势的陌生行业。
  问他为什么不换换呢?他说,干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放弃这些,再从零做起,觉得亏。放弃了,以前不是白干了?眼睛满是何必当初的绝望。所以坚守,一直坚守,10年前如此,5年前如此,如今更要不甘了。惟有死抗下去,绝不回头,听来多么英雄气短。何况还有疑虑:放弃了,再做别的,就一定能成功吗?所以他还是选择了等待。而他很多熟悉的朋友从零起步,现在已是大有所为。他的一位同学,5年前辞去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开始创业,现在已拥有数千万资产的公司。
  真正的强者,还要学会认输、学会放弃。放弃了才能再做新的,才有机会获得成功。这样的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是在放弃中开始新一轮的进取,绝不是低层次的三心二意。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反过来,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荒漠中的行者知道什么情况下必须扔掉过重的行囊,以减轻负担、保存体力,努力走出困境而求生。该扔的就得扔,生存都不能保证的坚持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一手臭牌,就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在陷进泥潭时,要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里,不会到蚊子法庭去讨回公道;上错了公共汽车时,要及时下车,去上另外的一辆。会认输是基本的生活常识,人不仅是知道进取,也要学会认输,知道放弃。进取和放弃同样重要。

追求有价值的目标
  在墨西哥海岸边,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条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问他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
  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呆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都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商人不以为然,帮人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15到20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转载]如何做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浅谈大智若愚……
  美国人大笑: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小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
  人生中有时我们拥有的内容太多太乱,我们的心思太复杂,我们的负荷太沉重,我们的烦恼太无绪,诱惑我们的事物太繁重,大大地妨碍了我们,无形而深刻地损害着我们。
  我们的人生要有所得,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大、杂、多,心灵里累积的烦恼太乱杂,努力的方向过于分叉,我们要简化自己的人生。我们要经常地放弃,要学会经常否定自己,把自己生活中和内心里的一些东西断然放弃掉。
  如果我们永远凭着过去生活的惯性,日常世故的经验,固守已经获得的功名利禄,想要获取所有的权钱职位,什么风头利益都要去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什么朋友熟人都不愿得罪,这样我们会穷于应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谓的纷争和无穷的耗费上。不仅自己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甚至迷失自己真正应该前进的方向。
  在人生的一些关口,我们的生命中会长出一些杂草,侵蚀我们美丽丰富的人生花园,搞乱我们幸福家园的田地,我们要学会对这些杂草铲除和放弃。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放弃异化扭曲自己的职位,放弃暴露自己弱点缺陷的环境和工作,放弃虚名,放弃人事的纷争,放弃变味的友谊,放弃失败的恋爱,放弃破裂的婚姻,放弃没有意义的交际应酬,放弃坏的情绪,放弃偏见恶习,放弃不必要的忙碌压力。
  除却我们人生田园里的这些杂草害虫,我们才有机会同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人和事亲近,才会获得适合自己的东西。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种,致力于有价值的耕种,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在人生的花园采摘到鲜艳的花朵。
  放弃得当,是对围剿自己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消耗你精力事件的有力回击,是对浪费你生命敌人的扫射,是你在更大范围去发展生存的前提。
  放弃得当,是对捆绑自己的背包的一次清理,丢掉那些不值得你带走的包袱,拿掉拖累你的行李,你才可以简洁轻松地走自己的路,人生的旅行才会更加愉快,你方才可以登得高、行得远,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风景。

做人似水,行道如山
古人云:“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做人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可曲达。

做人要象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柔美而滋润,清澈而透明。而且它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其柔软而能变形,在海洋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之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之中是杯盘之形。因此我们只有象水一样审势度势、顺势而为、柔和谦逊。才能在纷纷绕绕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关系。

山,从千峰峥嵘,名山大川中展现大气磅礴;从蜿蜒起伏、云海飞瀑中展现奇异灵秀。所以,做事就像山一样厚道诚实,拔地而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

约束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任由食欲膨胀,无节制地暴饮暴食,有时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现在患肥胖病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富贵病”的病因也是不注意控制饮食,更重要的是,食欲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灵魂。常听说一句话:“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食欲膨胀,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就往往会拿自己的尊严作交换,甚至触犯法律。
  性欲膨胀不加克制,害处也很多。不少官吏不就是在“美人计”或“美男计”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吗?对于一般人来讲,不控制自己的性欲,违背道德,其结果也常常落得家庭破裂、名誉扫地、得不偿失。
  权欲对人的诱惑很大。因为权力常常是不法者以权谋私的工具,权力能让他八面威风,众人臣服,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对人的诱惑当然很大。对权欲不加控制,为了升官发财,结党营私、买官卖官、出卖自己的良心、违法犯罪,其结果不是人头落地,也是锒铛入狱。
  欲望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利欲,诸如什么“利欲熏心”、“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物质利益是考验人的试金石,面对钱财人们往往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上至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都与物质利益紧密相连,而对于利欲若不加以克制,危害更大。为了获利,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或是为了私欲,背信弃义,不择手段。其后果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
  除了上述的欲望,人还有自惰性心理以及消极心态,这些都将影响到你的成功。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在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就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就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的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你不想冒着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强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一般情况下,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连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较强。加强自律也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
  自律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变成这样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对自我的一次次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律,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的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完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6440.html

更多阅读

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作文

有事斩然是一个人良好生存心态的具体体现,断然处事的风格,源自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气质;有利于人们始终保持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生存心态。人生在世,总要遇到许多亟待处理的事情,如简单从事,事情非办砸不可;如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那又非误事不

取标新立异的名字前,请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昨天晚上,很晚才睡觉,老公出去了一天,很晚了还是没有回来。电脑由女儿用着,忙着种菜养牛,我忙完了该忙的事情,也是毫无睡意,就赖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等老公回家,而这时刚好安徽电视台放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为孩子取一个标新立异的

声明:《转载 如何做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浅谈大智若愚……》为网友紅顏為誰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