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流行语录 2015年流行语录

"n"次
流行年代: 1999 - 2000
词条释义:大学生经常用N来表示这个动作进行了很多次,如去了N次网吧,看书看了N遍,请某人吃了N次饭等等…后引申为一个虚数,表示很多
产生背景: “n"次本来是大学数学求极限时的一个术语,常用n=1,2,3,...表示一串数字,后来泛指无穷

月光族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月光族”是时尚名词;“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的收入全部消费光的一个群体,他们(她们)都有较为固定的收入,不愁下个月无钱花;“月光族”是相对于努力攒点钱的储蓄族而言。
产生背景: 同上班族

富二代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富二代,指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产生背景: “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

炒鱿鱼
流行年代: 1990 - 2009
词条释义: 炒鱿鱼”这个词,是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甚至开除。
产生背景:炒鱿鱼”是“被解雇”的意思。以前,到广东或香港做工的外地人,雇主多以包食宿的。这些离乡别井的打工仔,身上回能带着轻便的包袱,顶多多带一张绵被或竹席。那时候的店铺,多是前铺后居,即屋前端是营业的铺面,店主与伙记同住在店后的房间或阁楼。当员工被老板开除时,他便需收拾细软离开,这动作便叫做“执包袱”或“炒鱿鱼”。“执包袱”,看字面也明白个中含意,“炒鱿鱼”便要靠想像力了!原来,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席或棉被)卷起一束时的摸样,故此,除“执包袱”之外,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鱿鱼”。

雄起
流行年代: 1993 - 2009
词条释义:雄起一词产生于重庆,后由成都火暴的球市而传遍全国。鼓励人不要心虚,勇敢地上。。比如看比赛,朝队员喊“雄起”,那就是在给他们加油助威,给他们信心。也有鼓励别人的意思。
  “雄起”一词源于两只公鸡打架,颈毛竖起。四川土话有“鸡公打架,毛毛雄起”一说。后用于足球比赛的加油助威,再以后用到所有的体育比赛乃至其他领域。
  加油是还需要努力,雄起是继续保持现有的优势!
  在四川话里面:
  “雄起”是对“胜利者”的鼓励呐喊
  “加油” 则是对“不敌胜利者的,还需要努力的”的鼓励呐喊
产生背景:当时中国足球处于职业联赛初期,球市火爆,球星大赚,全民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在这种全民高涨的情绪下,此词由重庆喊出,四川足球将这个词传到了大江南北,现已经全国通用,但很多都与中国足球无关了........


小人书
流行年代: 1960 - 1985
词条释义: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产生背景: 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精神食粮更是奢侈品。谁有本小人书,在孩提时代已是现如今的偶像了。

向毛主席保证
流行年代: 1966 - 1976
词条释义: 当别人对你的言行有所不信任时,常说的一句话。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有暖意。
产生背景: 文革时期

炒作
流行年代: 1998 - 2009
词条释义:炒作一词是贬义。概括一下就是想炒作的个人借助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有争议而无意义的批评、赞扬或爆料。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最终提高物品的发行量或网站的点击率。炒作的窍门是充分利用人们爱争吵的恶习和窥私欲、揭私欲,发挥作者的制造力和想象力,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完全没有任何道德顾忌。炒作的特征是故意的引发争议,使自己的话题在一段时间内流传于各大网站报章头条,借此为自己宣传最新作品,从而达到最终目的——谋取经济利益。它是指,自己或他人,通过一些手段,技巧,来对自己或自己的作品进行刻意的宣传,以达到提高自己或自己作品的人气、声望。从我给它下的定义来看,炒作实质上可以分为两类:自我炒作和他人炒作。
产生背景: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我们是害虫
流行年代: 1979 - 1988
词条释义: 是一段在当时来讲比较火的广告词!等同于你out了~~~
产生背景: 一个广告相信不少人的人都还记得~~超经典!“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莱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呵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流行年代: 1978 - 2009
词条释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
产生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跨越式发展
流行年代: 2002 - 2007
词条释义:跨越式发展也称压缩式发展,即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国空要求在几十年或几年内完成。有点大跃进的味道,刘部长与时俱进,现在不怎么讲了,改成“科学发展观”,但整个铁路上只有刘部长“懂科学”,其他人均不懂科学为。
产生背景:铁路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刘志军上台后,为改变铁路落后的面貌,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概念,同时时任宿迁市市委书记的仇和同志也提出了相应的理念。
雷人
流行年代: 2008 - 2009
词条释义:“雷到”原是出自日本动漫,动漫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漫迷看到惊讶的事物时发出此类“强烈电波冲击”的言语,后经简化翻译成“被雷到”。例如:某天南朝鲜某教授发明了他国文明,网友纷纷表示被雷到...
  传说中被雷电击倒的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变成引雷体。所以就有了一群被雷文雷晕的人,一生逃不过被雷的命运。而他们也在孜孜不倦的追寻着天雷,和天雷的制造者,天雷娘娘。这些可怜的人就是天雷教众。
  让雷文化发挥淋漓尽致。简单理解你就是埋雷“达人”,顾名思意“雷达人”,埋下雷,当然也可以埋上雷(天上的雷啦)。
  再转发出去引爆,直接把你不爽的人雷倒在地!!本站中指:小心雷贴,欢乐无限!囧ing....

现代词汇的一种新兴用法,即所谓的网络用语,从网络中兴起,目前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上.形容某人的言谈或行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效果,使人产生一种被惊吓到的状态,俗称被”雷”到了。
  雷人就是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这个词语类似晴天霹雳的意思,但又与晴天霹雳不同。晴天霹雳多用于惊闻噩耗的时刻,而雷人则用于表达喜剧性的或无奈性的、尴尬性的场合,将个人感受描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状态,极度夸张地表达了个人对喜剧、无奈、尴尬场合中行为和语言的感受。
  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就是对那些离谱得无法接受的事情感到震惊,有如被雷击中的感觉。“雷”是指不喜欢,“雷人”就是形象的说这个东西或事情让人很无语,感觉就象被雷炸到一样。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击过一样。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简单讲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自己不喜欢的类型的文章,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
产生背景:雷人的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击倒某人。其网络语言意义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

土豹子/土包子
流行年代: 1949 - 1952
词条释义:意思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后来变为“土包子”,可能是由于解放军穿的土棉袄被人戏称为“棉花包”,这一词与“土豹子”合称为“土包子”。
产生背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各地刚解放时,大批的解放军士兵与干部进入城市,因为他们大部分出身农民,对城市的事情不熟悉,显得土气,城里人称他们“土豹子,土包子”

上山下乡
流行年代: 1955 - 1977
词条释义:上山下乡运动,是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产生背景: 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 年,六十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垦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8 月30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欢送会上把“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授予这批青年。中共政府鼓励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把邢燕子等人做为典型模范在青年人中大为宣传。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到1977年最后一批,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20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流行年代: 1962 - 2009
词条释义: 对学习的最高崇拜!
产生背景: 源于雷锋

迪斯科
流行年代: 1980 - 1990
词条释义: 与先在的街舞、迪厅舞蹈相比,迪斯科就是“先人”了,大概是从香港传过来。
产生背景: 改革刚开放,人民的娱乐生活也刚开始,从孩子到老人都知道“扭扭屁股”就是跳最最流行的时髦舞蹈——迪斯科

雷锋精神
流行年代: 1963 - 2009
词条释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产生背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酱紫
流行年代: 2003 - 2009
词条释义:这个词在网络聊天的时候被多次用到,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这样子”的连读。所以让人听起来就像是“酱紫”的谐音。其实很多网络词语都是通过网友们这样子听来的。
产生背景:酱紫这个词在网络聊天的时候被多次用到,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这样子"的连读,所以让人听起来就像是"酱紫"的谐音,其实很多网络词语都是通过网友们这样子听来的。

为人民服务
流行年代: 1949 - 2009
词条释义:“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为人民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产生背景:“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它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从毛泽东当时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应当说,这是对革命军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要求,是对广大革命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的。“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劈腿
流行年代: 2008 - 2009
词条释义: “劈腿”本指腿过分叉开。时下的注解是“第三者插足”、“脚踏几只船”,形容一个人感情出轨的行为。
产生背景:体操术语自由体操动作中基本术语之一。指两腿最大限度地分开,一腿与另一腿成一直线触及支撑面。有前后劈腿(必须指明哪条腿在前),左右劈腿,还有半劈腿(一腿弯曲)。在平衡木上也可做劈腿。

海带(海待)
流行年代: 2004 - 2009
词条释义: 留学归来,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海归派人士。
产生背景:随着近年来的留学热,很多留学生经过几年的国外打拼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就业趋势,海龟变成了海带。

山寨
流行年代: 2008 - 2009
词条释义:山寨”一词,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山寨”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产生背景: “山寨”的提法不是源于广东,而是来自香港。香港和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一样,讲的都是粤语。
  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其出产的产品也被港人讥之为“山寨货”。在粤语中“山寨”一词也含有“不正规”或“不正统”的意思。
很黄很暴力
流行年代: 2006 - 2008
词条释义: 《新闻联播》中,一个中学女生对互联网环境的控诉。
产生背景: 恶劣的网络环境成为“很黄很暴力”的导火索。

潜规则
流行年代: 2004 - 2009
词条释义: 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产生背景:什么是潜规则?就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它最早产生于人们的贪婪和私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中。
  有些人正义凛然,揭竿而起,大呼倒潜;有些人事不关己,对错不究,闲看天边云卷云舒;也有些人坚决拥护,孜孜不倦,乐此不彼。所谓江湖风云总是息久必闹,闹久必息,一切风轻云淡后很多东西本来啥样结果它还是啥样,潜规则这东西就如同自古流传的赌博色情等东西一样,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并且大有与时俱进,欣欣向荣之势,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那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登峰造极。


老三届
流行年代: 1968 - 1979
词条释义: 泛指66,67,68三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
产生背景: 文化大革命,广大知识青年相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青春。

超女
流行年代: 2005 - 2009
词条释义: 泛指那些平民中选拔出来的女明星。
产生背景: 海选明星,以李宇春、周笔畅、张靓影为代表,李宇春还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喇叭裤
流行年代: 1984 - 1986
词条释义: 这是当时青年人当时流行的装饰,穿上喇叭裤,就是跟上时代潮流,已成为现在是40--50岁人的当年青春回忆。
产生背景: 在港台流行歌曲进入大陆人们的耳朵时,其着装和服饰也成为大陆人效仿的对象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流行年代: 2005 - 2009
词条释义: 其实仔细的想想还就是那回事,人才真的到了今天就是那么贵。
产生背景: 经典的冯氏幽默喜剧,从葛优嘴里说出来就另有一翻滋味。

粮票
流行年代: 1950 - 1990
词条释义: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粮票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那么在粮票这一大家族里有些什么品种呢?略举一些有:有直接称粮票的,有大米票、面粉票、粗粮票、细粮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各种粮票的尺寸是千差万别的,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人民币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额大的在千斤、万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以下。计量单位从旧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应有尽有。每一套粮票通常按年限区分,依票面单位或重量排列,从1到70余枚不等。粮票内容名称各不相同,更是丰富多彩。粮票的设计各不一样,有的有精美的图案,有的将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设计在粮票上,如:陕西的兵马俑、广西的象鼻山、内蒙古的博物馆雕塑、西藏的布达拉宫、上海的外滩、湖南的韶山、贵州的遵义与黄果树瀑布及云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有的无图案而且纸质差,这些常体现在早期粮票上,只在纸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铅印、油印,还有专门印粮票的厂家监制印刷,大多数粮票上面还盖有有关部门的公章,有的还印有编号等等。(非我非非我提供)
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的粮食。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生产队
流行年代: 1950 - 1970
词条释义:  生产队,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国营农场中,它是劳动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农村,它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多余的农副产品。生产队作为一种组织,具体存在的时间为1958年至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人民公社解体,绝大多数地区按照生产队辖域直接过渡到村民小组。下列所述生产队的体制,指人民公社化以来大跃进以后农村地区生产队成熟的分配体制。
产生背景:生产队成立之初的1950年代后期,户数和辖域约为一个“甲”的规模即10户左右;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家庭单位变小,到1970年代,一个生产队平均约为20农户规模;人民公社解体以前的1980年代初期一般达到25~30户的规模,人口从几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平均人口约100人。

宅男宅女
流行年代: 2007 - 2009
词条释义:“宅男”是“御宅男”的简称,日语外来词,引申为“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接触而窝在家里的人”。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都可以叫宅男。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其实宅男宅女还有另一种意思,他们虽然天天在家,但是他们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周围发生的小事,国内外的新闻多多少少也会去了解。不出门不等于不知道实事,他们通过网络看新闻,读报……
产生背景:御宅男这个词出自1980年代的日本,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宅男”是“御宅男”的简称。“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新新人类,多为80后。

四化建设
流行年代: 1965 - 1989
词条释义: 四个现代化
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 科学技术现代化
产生背景: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周恩来在报告中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审美疲劳
流行年代: 2003 - 2009
词条释义:“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
产生背景:“审美疲劳”是中国导演冯小刚2003年底的贺岁片《手机》中的经典台词,《手机》中有个大学教授叫费墨,他发自肺腑地说了句:“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的确有点审美疲劳。”费墨嘴里的“审美疲劳”,意思是指因长期的婚姻生活而对配偶产生了平淡和麻木的感觉。随后,词义被进一步扩大化,在生活中对某一件东西失去兴趣,或是被什么弄烦了,都可以宣布遭遇“审美疲劳”。此后该词成为2004年不少人嘴里时髦的流行语,在幽默与调侃,自嘲与讽刺中,不经意间达到了自我解脱与释怀。


叉腰肌
流行年代: 2008 - 2009
词条释义: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产生背景:2008年8月17日8时30分,中国女足在香河基地进行了奥运会的赛后总结。队员们都按要求进行了书面总结报告,部分队员难忍出局的命运当场痛哭,场面甚为感人。但就在这种气氛中,最后一个发言的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却打破这种局面,指责中国女足简直就是“无斗志无能力”的反面典型队伍。
他以巴西队为例教育中国球员:“人家巴西队技术那么好,大牌那么多,人家却在晚上11点去酒店健身房练力量,你们什么时候练过?”越说越气的谢亚龙提出了一个专业名词——“叉腰肌”,他指出,中国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但姑娘们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
而谢亚龙的这一番话,所具备的专业含量,同样让网民膜拜,并引发了网络上探究“叉腰肌”这一词语源流的热潮。
不差钱
流行年代: 2009 - 2009
词条释义: 即使快乐是一个主题,也反映出纯朴的农民智慧。和娱乐大众的规则。
产生背景: 2009春晚的小品,让全国人民着实快乐的一个春节。

北京欢迎你
流行年代: 2007 - 2009
词条释义: 代表中国人对奥运的热情,也代表了北京人的地主之谊从那之后,去外地,邀请朋友,总免不了说一句:北京欢迎你!
产生背景: 中国申奥成功,北京奥运宣传片开始,这句话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

正龙拍虎
流行年代: 2007 - 2009
词条释义: 释义:① 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所驱动而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② 社会公信力缺失
产生背景: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于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他(们)用纸老虎造假。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植物分类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傅德志,称自己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

10月22日,面对外界对于华南虎照片质疑声,周正龙随身携带底片,和陕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一起,赴国家林业局当面汇报。

10月24日,国家林业局听取了陕西省林业厅及相关人员关于去年开始的华南虎调查工作及镇平县野生华南虎照片情况的汇报,决定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

10月2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表示:“国家林业局只是对保护区存不存在老虎这个事情,来做一个考察论证,照片真假并不是国家林业局需要确定的范围。我们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照片真假需要照片方面的权威来认定。当地有没老虎,到底该不该建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林业局该管的事。政府不能越位。”

10月29日,陕西省林业厅展示了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的胶卷(负片)、用胶卷冲洗放大的彩色照片,以及用数码相机拍摄的部分照片。新照片虎目圆睁,露出凶光,并依稀可看到部分虎尾。
  10月29日,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首次就华南虎照片事件发表声明,称照片中华南虎的反应不合常情。

10月30日,陕西省林业厅官方称,关于华南虎照片的质疑都是来自民间的,从来就没有官方提出质疑,即使中科院有关专家认为照片有假,林业厅目前也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对华南虎的质疑。

11月8日,曾打过多个公益官司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在向国家林业局发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国家林业局对陕西省林业厅的失职行为以及周正龙的造假欺骗行为进行查处,并要求国家林业局必须委托专业机构对照片一一鉴定。

11月11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Science)正式刊出极具争议的华南虎照片,但该杂志并未对照片真假下定论。

11月15日,媒体透露,国家林业局4位专家到达镇坪县,开始对华南虎存在真实性的考察。

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11月20日,宝鸡的一位律师正式向西安市公安局举报周正龙。

11月21日,陕西省林业厅首次回应年画老虎,建议通过刑事调查等渠道解决年画老虎与周正龙拍摄的照片之间引发的争议。

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周正龙表示要起诉“私自发布虎照”。

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

12月3日,陕西省林业厅发表声明,未就照片鉴定做出回应。

12月4日,国家林业局称,华南虎照片中的老虎是真是假,是否是活体,都难以评估该地区野生华南虎的生存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鉴定华南虎照片的真伪。

12月10日,围绕“华南虎照片”事件,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国家林业局。郝劲松在诉状中请求法院撤销国家林业局此前对他作出的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并请求法院判令国家林业局受理其提出的复议申请。

12月14日,《科学》杂志又刊发华南虎年画图片,并配发短文介绍了近期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国家林业局的一些活动和反应。该杂志仍未发表任何鉴定性的评论。
  12月18日,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郝劲松申请行政复议的行为并非具体行政行为,其起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其起诉。

12月19日,在国家林业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卓榕生表示,国家林业局已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当日,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表示,陕西省林业厅已正式收到了国家林业局指示。林业厅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的指示,委托公众认可的鉴定机构对华南虎照片进行重新鉴定。

12月20日,媒体报道,有网友爆料称:2007年1月、2月间,镇坪县林业局曾向陕西省林业厅派遣的华南虎调查队送礼送钱。次日,镇坪县林业局局长覃大鹏向媒体回应:“账本一事是对镇坪和华南虎调查队的诬陷。”

12月24日,郝劲松正式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状,请求指定北京市二中院受理诉国家林业局一案。

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曹清尧在新华网作在线访谈时表示,华南虎照片的鉴定工作已取得了突破性的一步。陕西林业厅根据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已经将照片送到了国家权威机构来进行鉴定。广大网民、广大公众很快就会知道“虎照”的真伪。

12月29日,镇坪林业局一位陪同国家林业局上山寻虎的动管站技术人员张斌报料,国家林业局的专家们在镇坪再次发现虎讯、虎踪数起,其中包括一百多个疑似华南虎脚印,以及一副完整的疑似华南虎幼崽骨架等。

2008年

1月7日,事件中被认为是华南虎原始图像来源的年画虎生产商骆光临向义乌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周正龙与关克侵犯名誉权,要求周正龙公开道歉并赔偿一万元,要求关克公开道歉并赔偿两万元。
  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致歉信说,“在缺乏实体证据的情况下,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反映出我厅存在着工作作风漂浮、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并称,“关于华南虎照片的委托鉴定问题,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要求,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将继续予以推进,一有结果我们接受国家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并如实向社会公布。”当天另有消息称,国家林业局某官员私下透露,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已在2月3日被停职。

2月20日,媒体报道称,国家林业局一位官员透露:虎照二次鉴定尚未开始。陕西省林业厅最初委托的鉴定机构是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但该鉴定中心不肯接受委托。此后,陕西省林业厅又找了几家鉴定机构,但“确实没有权威鉴定机构愿意沾这个事”。
  3月4日,陕西省长袁纯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被问到华南虎照问题,袁纯清表示陕西省政府对华南虎照事件的态度是“明确”的,“但是在即将开幕的两会上,我们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上,”袁纯清说。

3月7日,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列席全国政协界别联组讨论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虎照门”的有关问题、有关事实查清楚之后,将依照法律进行处理,这是毋庸置疑的。

3月10日,在媒体追问下,朱巨龙证实,自己还在上班,工作也没有调动。针对全国“两会”上华南虎形成的舆论焦点,朱巨龙笑称,自己没有什么压力。

4月10日,媒体披露,矗立在陕西镇坪县街头的巨幅广告牌:“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已经被悄然撤换。

5月8日,美国著名华人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在福建一场专题演讲中,否认了“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并说:“照片后期处理得相当好,我只能说咱们中国农民很不错,PS的水平太高了。”

5月12日,学者郝劲松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要求公开“虎照”信息。

5月26日,媒体披露,针对浙江义乌市威斯特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诉周正龙与陕西省林业厅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名誉权纠纷案件,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终审裁定周正龙提出的级别管辖异议不能成立,驳回上诉。此前,关克的上诉已被金华市中院驳回。义乌市法院将启动华南虎照案件庭审。

6月17日,国家林业局针对郝劲松要求公开关于华南虎照片信息的申请进行了答复,称“陕西镇坪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委托国家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但对于二次鉴定何时结束并未答复。

6月23日,郝劲松到西安市莲湖区法院起诉陕西林业厅,要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相关信息。

6月24日,陕西省林业厅一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周正龙已于两周前因“私藏违禁物品”被陕西警方带走。知情人声称,周已经向警方坦白了作假的过程,该虎照的原型确实只是一张老虎图片。

6月26日,被视为“挺虎派”重要人士的北京师范大学刘里远教授向媒体称,周正龙于2008年4月拍到了华南虎的清晰脚印。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你out了
流行年代: 2009 - 2009
词条释义: 你出局了,外行了,不能于现行接轨了。。。
产生背景: 广告语娃哈哈啤儿茶爽

红宝书
流行年代: 1966 - 1980
词条释义:毛泽东著作被称为宝书;《毛主席语录》及其续编例如《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北京版)、《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南宁版)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绝大多数为红塑皮本,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摘录,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称为“红宝书”。
产生背景:作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毛泽东语录以其精辟的警句,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发展和思想变迁。尽管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再背诵毛泽东语录,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却并未改变。

被誉为“红宝书”的《毛主席语录》,即是把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思想中的警句和主要观点汇集起来的书册,收集了许多如“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警句。重庆市的陈佑安老人一家三代就对毛泽东语录有着不同的理解,语录对他们而言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而这又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甚至他们的一生。出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陈佑安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军工企业的干部,他说,经历了旧社会和新中国的他们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们愿意毫不犹豫地为新中国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时期,他们这代人正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警句的激励来建设国家的。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对毛泽东语录和他本人的追崇达到顶峰。毛泽东语录成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书,累计发行50亿册,覆盖了全国流向了世界。其中,国内外各种版本多达500余种,仅外文版本就40多种。

卡拉OK
流行年代: 1988 - 2009
词条释义:其中卡拉是空(空无)之意,OK则是管弦乐团的简称,合起来意指唱歌时没有真正的乐队伴奏,只有影音伴奏。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影带之类储存在媒介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荧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唱歌。“卡拉OK”是一种伴奏系统,演唱者可以在预先录制的音乐伴奏下参与歌唱。“卡拉OK”能通过声音处理使演唱者的声音得到美化与润饰,当再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时,就变成了浑然一体的立体声歌曲。这种伴奏方式,给歌唱爱好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愉悦。

自从1971年时井上大佑发明了最早的音乐伴唱带之后,它已成为现今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产生背景: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才出现了歌舞厅。KARAOKE闯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1988年,北京出现了歌舞厅。当时,有些饭店、酒楼,餐厅,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专业艺术团体乐队,音响、歌手为客人演唱。1989年,北京出现了KARAOKE歌舞厅,1990年便发展为100家,1991年又发展为200家,1992年发展为400家。到1993年已发展为600家,直至1994年,歌厅、舞厅、KARAOKE厅、多功能厅,已达到800家。加上各单位,各系统对内开放的歌舞厅,北京共有千余家。

由于1990年代以后大批台湾商人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经商,也将KTV文化传播开来。KTV的概念在传回日本本土后也逐渐受到欢迎,成为近年来主流的经营形式,称为“卡拉OK盒子”。

计划生育
流行年代: 1970 - 2009
词条释义: 是人口控制的一种,目标是控制人口增长,常见方法有生育控制、增加家庭生育的间隔时间。

中国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立法、行政控制公民生育,对中国汉族人口实行计划管理的人口控制政策。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一对汉族夫妇生一个孩子,城市汉族居民户口的只能生一个孩子。由于中国农民工流动大,监控很难,所以很多人是先生下了孩子,再在登记户口时给国家交罚款。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也不能被否定,但社会上也有对于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的质疑。
产生背景:马寅初在1957年7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政策。当时中国没有明确的人口生育政策,但由于政府严格限制流产等规定,被专家认为,实际上是在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

1962~1969年,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提倡晚婚。并对不利于计划生育的规定进行了修改。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城市展开,农村约有五分之一的县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

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经过逐步发展,政策明确要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一度抽紧。地方政府最终把“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这形成了中国生育政策与家庭个人生育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1984年-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并稳定下来。在农村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并且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条例,实现了区别对待、多元化的生育政策,缓和了计生矛盾。这一政策在主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和“关爱女孩行动”以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等各项试点服务。
改革开放
流行年代: 1978 - 2009
词条释义: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开放不仅仅指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它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产生背景: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原因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同时,全会还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审查了中共历史上的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邓小平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总结讲话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

1978年末召开的这次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于1922年参与组建了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政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邓小平说:“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拨乱反正
流行年代: 1976 - 1990
词条释义: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此成语出自《春秋》的《公羊传》:“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意思则是:孔子写《春秋》,是为了扭转乱世,使社会政治回归于正道,因此来看,没有什么比《春秋》更合情理了。

拨乱反正是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改变当时国内混乱局面,使国内局势趋于稳定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
产生背景:1976年,毛泽东去世,华国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他上任以后,没有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是提出“两个凡是”。1978年,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主张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造成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响应。在与会者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

工业学大庆
流行年代: 1963 - 1970
词条释义:号召当时的工人阶级发扬“大庆精神”,为了工业的发展而苦干,不为名,不为利,不依靠外国,自力更生,在冰天雪地里疯狂劳动。
产生背景:1963年底,中国开发了大庆油田,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更培养出一支有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的春节座谈会上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要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学习城市、乡村、工厂、学校、机关的好典型。”此后,“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在全国传播。

无可否认,“工业学大庆”运动确实为中国的工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一些大庆式的企业。例如,当时的上海市学大庆见行动,全市三分之一的企业和车间干部一半时间搞管理,抽出一半时间参加生产劳动。

但也有不少人在运动中仅停留在口号和空喊上,刮风走过场,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甚至生搬硬套大庆的做法,造成“消化不良”。

更荒唐的是,有些企业将“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话随意乱用,蛮干硬干,结果造成经济上损失;有的企业也想像大庆那样,除生产外也搞农林牧副渔,根本未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等等。

文革开始后,林彪、江青等称大庆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并将大庆的经验称为“修正主义”的东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并称“火烧一切制度、彻底解放工人”甚至扬言“不搞科研照样出油”,大庆油田管理陷入混乱。

他们还不准宣传大庆,不许学大庆,给电影《创业》冠上十多条罪名,而且扣压《大庆战歌》达十年之久,并反对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一次又一次刮起反大庆的歪风。

文革结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主持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重新肯定了大庆的成绩和经验,但同时,会议也强调学大庆运动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浮夸和冒进倾向。

农业学大寨
流行年代: 1963 - 1970
词条释义: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场运动,依据的是毛泽东于1963年发布的一项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
产生背景: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其中也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农业学大寨运动将农民组织起来,在当时缺乏政府投资的情况下,也确实利用农民劳动力兴建了许多重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利用农民自身的力量,解决了深山区农民的用水问题。

不折腾
流行年代: 2008 - 2009
词条释义: 方言又叫别胡闹,别瞎胡闹。意识是别给添乱,别没有根据的做事,最后落得一场空。

所谓折腾,就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就是朝令夕改,忽左忽右;就是翻来覆去,改来改去;就是人为制造矛盾,无休止地搞运动,闹内讧,翻烧饼。在今天,不折腾,就是不要开历史倒车,不要对改革开放三心二意,不要动摇改革开放大局,不要引起大起大落,不要过热、过冷交加。

“不折腾”——讲的是方法问题。这个问题是新提出来是,说明是个新问题。现在有些官员不懒也不贪,有干劲想干事也敢干事,但因为不走群众路线,政策法纪观念不强,不懂得科学发展观又急功近利追求政绩,所以往往折腾来折腾去,不但没办好事还经常捅出篓子来,不但搞得上级手忙脚乱成了消防队员,还伤了民心影响到社会稳定。这样的官员可以称为“蛮官”,他们本质不坏,但喜欢脑袋一拍,计上心来,又往往是脱离群众,违反规律胡乱折腾,所以常常坏事。胡总书记这次特别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现在有点严重。
产生背景: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是掷地有声又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在“三不”中,不动摇是根本,不懈怠是前提,不折腾是保障,三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尤其是“不折腾”,虽然用语朴素,但是振聋发聩,意义重大,不仅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也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宝贵的经验总结。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折腾”,既是希望,更是要求与号召,但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当前,“不折腾”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认准大目标,坚持不懈干下去;“不折腾”就是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折腾”就是以大局为重,保持高度稳定,“不走封闭老路,不走易帜邪路”;“不折腾”就是不纠缠细节,不迷惑于各种扯淡、“玄谈”,看准了就去干,“八风吹不动”,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不折腾”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经验,也是2008年最强音。
好像时光隧道一样穿梭过那些年华岁月
至今还是“月光族。。”
百花齐放
流行年代: 1956 - 1966
词条释义:千百种花同时开放,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鼓励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艺术形式自由发展
产生背景:中国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的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中提出。同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根据毛泽东这个讲话的精神,向北京学术、文化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这一方针作了传达和阐发。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指导方针写入政治报告和决议中。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时说:“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的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为“双百”方针。具体内容是:在学术领域内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提倡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竞赛。允许不同学派并存;学术、文艺领域的是非问题,通过自由讨论和学术研究、文艺实践去解决,反对采取行政命令式简单粗暴的方法。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了中国的科学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也一再受到左倾思潮的干扰。“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更被践踏废弃,使中国科学文化事业遭受了极大损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中共中央一再重申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保家卫国
流行年代: 1950 - 1977
词条释义: 保卫家乡和祖国。
产生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侵犯我国主权。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朝鲜人民抗美救国的正义斗争,并警告美帝国主义不得侵犯中国主权。但是,美帝国主义置若罔闻,疯狂地进攻朝鲜北部,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地威胁我国安全。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是完全必要的。首先,是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其次,是保卫祖国安全的需要。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黑猫白猫
流行年代: 1978 - 1994
词条释义: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产生背景:白猫黑猫论是邓小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黑猫黑猫”这个比喻却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遭到批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治思想路线的改变,“白猫黑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1986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起源:1958年,中国大陆兴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61年,邓小平、陈云、周恩来共同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在此背景下,邓小平提出包产到户,缩小国有资产投资,提出了白猫黑猫论。

影响:这个理论在改革开放时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作用。

当时的人民局限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应用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派。而这个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思想,成为市场经济应用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治思想路线的改变,“白猫黑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

从此,“白猫黑猫”论贯穿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激发了全民的整体的潜能,在乡镇企业、特区、私营经济、证券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这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1980年末的有关统计显示,坚守在人民公社阵营里边的产量不增不减,包产到组的地方增产10%到20%;包产到户的地方增产30%到50%。

大包干
流行年代: 1980 - 1990
词条释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产生背景: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开端的重要历史见证。

承包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分别就是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国家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即所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这措施改变由之前集体管理的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并且转为一个一户的农户为单位,由农民自我管理和生产、分配及经营。可是,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这种情况在人民公社时代是不可能存的。承包制主要是四川及安徽省农村地方干部由下而上地自发推行,再得到中央政府的追认。其实,承包制的概念并非一九七八年时首创,而是源于六十年代大跃进失败后,为拯救农村经济在农村推行的“三自一包”的措施。但是当时主持中国中央农业工作部的邓子恢因为支持三自一包被毛泽东严厉批评,称之为“小脚女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农民手上的现金大增,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而农民除了需要上缴的公粮外,对种谷物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农民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亦因而提升,部分的农户更跃升为万元户。农村出现了一番新境象。

摸着石头过河
流行年代: 1980 - 1990
词条释义: 意思是以前没有走过的路,需要摸索着前进。后引申含义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式方法可寻,走一步看一步,摸索中进步。
产生背景:由陈云提出的一句口号。最早出于1950年4月7日在政务院政务会议上发言,陈云指对物价不断上涨不行,下降亦不行,要摸著石头过河,处理要稳定。在往后多次会议,亦提到这句口号。

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题为《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一文,指中国要改革,因中国改革问题复杂,必须要保持稳定,要摸著石头过河,不能过急。邓小平亦完全赞同陈云的见解。


做人要厚道
流行年代: 2003 - 2005
词条释义: 就是说,做人要不刻薄、待人要好的意思,实实在在,不夸张,不骗人,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做人要厚道的本身你是个好人。
对家人:是善解人意、任劳任冤、不计得失是厚道。
对朋友:是真正的朋友用心交往是厚道。
对事业:是问心无愧
对罪犯:打110是厚道
总而言之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就算是做到了厚道做人。
产生背景:出自电影《手机》里的台词。电影《手机》里,葛优意味深长地对张国立说了一句“费老,做人要厚道!”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却成为人们争相引用的热门句子,在观众群中引起不小的共鸣。

发烧友
流行年代: 1991 - 1999
词条释义: 英文名词:fancy,指对某种事物具有狂热爱好的一类人,最先出现于HI-FI音响领域。

HI-FI是追求HI-FI目标的行为人的泛指,也就是发烧友。既然HI-FI是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一个界定的标准。因此,只要是爱好HI-FI的人,就都可泛指为发烧友。并不是说你要在某某方面要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称为发烧友。这就好像是爱好长跑一样。你不能硬性地说,只有1500米跑到4分成绩的人才是长跑爱好者,而跑到5分30秒的人就不是长跑爱好者。前一段时间家电HI-FI论坛的那个冬凌草小姐的一个贴子引来无数反对意见恐怕问题就在这里。当然,也不排除这些长胡子的人对一个MM发出的挑战抱有不服气的心理原因。不过,那个MM的确聪明。也正是如此,我才在很多场合说过,无论是对谁,哪怕是初烧菜鸟,都不应当抱有排斥和歧视的心理。所以,不能说用500元器材的人就不是HI-FI爱好者,这恐怕也是大家坛人气旺的原因。

一般指某些行业或某些活动与物品的爱好者,正常情况下,发烧友的意思就是共同爱好者,可理解为同志。

一般情况下,只有对某些行业或某些活动的爱好和熟悉程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会被认同为发烧友。

比如足球发烧,篮球发烧,未到达一定的了解程度,自称发烧友会被讥讽,嘲笑. 发烧友就是对一个事或物的喜欢到了狂热的程度。
产生背景:“发烧友”这个叫法最早是由香港的“音响器材爱好者”发明的。大约在50,60年代,当时的功放是以胆机为主。由于香港的天气比较炎热,民用空调在那个时代还未普及,所以他们每次把玩器材,欣赏音乐总是弄的满头大汗,满脸通红,还乐此不疲。时间一长他们就号称自己是“发烧友”了,并且这个称号也被大家接受,变成“音响器材爱好者”的俗称。

由此看来“发烧友”这个词最早是特指“音响器材爱好者”的.但是后来慢慢演变成泛指对某些事物具有特别爱好的人群的统称,如“汽车发烧友”“摄影发烧友”等等……
 
现在的追星族(粉丝)也是fancy的谐音。


科学发展观
流行年代: 2003 - 2009
词条释义: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4个具体方面:

1.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3. 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 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产生背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发展历史

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同年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的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这被认为是科学发展观一词的首次出现。

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个统筹”。该次会议将胡锦涛的讲话精神写入最后决议,科学发展观概念得到了完善,并正式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一。

其后,中共中央迅速组织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2004年2月29日,在研究班的结业式上,温家宝要求全党“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提高到全党“统一思想”的高度。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科学发展观发表讲话,“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将科学发展观提到与“三个代表”并列,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科学发展观最完整、最全面的阐述。

2007年11月21日,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写入党章。

2008年9月开始,中共在各级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第一批参加单位中,活动已于2009年2月结束。

人肉搜索
流行年代: 2006 - 2009
词条释义: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部分基于用人工方式对搜索引擎所提供信息逐个甄别真伪,部分又基于通过匿名知情人公开数据的方式搜集信息,以查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众运动。“人肉”一词表明人工的介入在搜索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区别于基于算法的传统机器搜索。

人肉搜索是区别于机器搜索(即我们中国网民经常用的如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之外的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类似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它们属于机器搜索,大部分过程是由机器即电脑来完成的。机器搜索的特点是不人性化,因为就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看,计算机还不能做到能够领会人的意思的境界。

“人肉搜索”是一种类比的称呼,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搜索引擎。它主要是指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利用互联网的机器搜索引擎(如百度等)及利用各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们要了解一个人,那么可以通过在论坛发贴的形式发起人肉搜索,也许正好有个网友他认识你所要了解的那个人,那么他就可以利用在网上发贴的形式把该人的信息公布于网上。

人肉搜索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认识自己的人没有一个会上网的,假如正好网上有人对你发起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认识你的人会将你的相关信息在网上公布。

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搜索引擎高效快速,然而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并不完善,搜索引擎还很难甄别刻意的修饰过的信息,所以SEOSpam才会那么猖獗。所以,有些人想从搜索引擎的反面来解决问题,那就是更多的利用人工把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进一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我们称之为人肉搜索引擎。

当然,人肉搜索经常和个人隐私相关连,也非常容易涉及到法律和道德问题。所以,我们在互联网上不应该轻易地公布他人的隐私,一旦公布将是覆水难收,有可能对他人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这是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同时也会使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产生背景:有一种说法是“人肉”一词最早来源于小说《鬼吹灯》,据称该小说里介绍一种机关枪叫“芝加哥打字机”,所以网友把手打的《鬼吹灯》文稿称为“人肉打字机”版,于是有“人肉”一词。但是这一说法似乎来源于香港,因为在大陆文化圈,并没有所谓的“芝加哥打字机”一说,这种武器在大陆更多地被称为“卡宾枪”(待商榷,芝加哥打字机作为《生化危机》系列的隐藏武器,在大陆ACG爱好者中有一定知名度),因此这一起源说也许应该是香港文化圈人士对“人肉”一词的讹传。在大陆文化圈“人肉搜索”一词最早应该来自“猫扑”,由此看来“人肉”应该只具备很单纯的用人手工操作的意思,并不包涵《鬼吹灯》里面的任何内容。

人肉搜索在香港市井亦被称为起底,香港文化圈的所谓“起底”发源于高登讨论区的高登大军,和大陆文化圈的所谓人肉搜索虽然名称不同,但却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发展轨迹。因此纯粹从技术角度上看亦可认为是另一类的人肉搜索。但是囿于香港文化影响力的局限性以及香港网络社区的相对封闭性,使得起底并不拥有可以与人肉搜索比拟的社会影响力。

可以考证的人肉搜索,最早起源于2006年3月天涯虚拟社区之“娱乐八卦”论坛对著名网络名人“毒药”的调查。当时在各大网上社区广泛流传“毒药”为高官许世友之后,数名天涯网友对“毒药”发起了互联网上首次基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人肉搜索活动,“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从此彻底改写了互联网匿名的历史,造成了巨大影响。

一般来说,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这个事件可以是犯罪行为(如撞人后逃逸),或者是不违反法律,但为主流道德观所憎恶的行为(如丈夫婚外恋导致妻子自杀),甚至只是一个不合常理的事件的主角(如很黄很暴力)。事件发生后,相关人或对事情真相好奇者,往往在网络论坛上发表帖子,列出已掌握的人物资料,号召网民帮助查出该人的身份和详细的个人资料。而响应者通过互联网,人际关系等手段,寻找到更多的资料,并以总结形式再次发布网上。

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参与人数众多,“人肉搜索”的效率和成功率要比传统方式高很多。

人肉搜索的发展简史:

2006年4月的魔兽“铜须门”是人肉搜索的又一个例证,“猫扑”论坛上大量网友被发动起来,将这起偷情事件的男女主角包括照片、工作单位、学校、姓名等详细资料公布于众。有网民曾在天涯杂谈对铜须发出“追杀令”,更有黑客成功窃取了铜须的MSN密码。

2006年4月的另一件事是“踩猫事件”。网民们靠视频截图中出现的大桥,认出了视频拍摄地点是黑龙江萝北县,并迅速挖出了踩猫者,一位离婚的中年护士。尽管并没有触犯法律,该护士仍然被单位解职,并受到极大精神打击。

2007年4月“钱军打人”事件是又一个例证,几个小时之内,殴打老人者钱军和其妻子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孩子上学的学校全部曝光,许多人发短信给他的妻子,声称要弄死他们一家。

2007年,还有流氓外教案,一个“外教”在自己博客上写自己与多少中国女人发生性关系。这一博客被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张结海披露,引起了全国性的“网络通缉令”。很快,行为艺术家承认,流氓外教是自己搞的“行为艺术”。

2007年夏的伊莱克斯女助理案则显示了“多数人的暴政”,一位外企女白领的外籍情人邮箱被盗,女白领的照片被贴得到处都是,个人资料、身高体重、血型和毕业院校全部曝光。多数网民只是认为外国人玩弄女性,并斥责女白领不要脸,并没有一个人指责盗窃邮箱者的黑客行为。

2007年10月天涯发生“史上最牛小三”事件,这是人肉搜索又一次发挥力量。

进入2008年后,互联网上人肉搜索活动慢慢个别人偶然为之发展到有系统的集体行为,各种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人肉搜索这个名称也慢慢成型,手段也为许多人所掌握。

2008年2月轰动华语社会一时的陈冠希裸照事件中,某杂志对涉裸照案的女星以剪影方法暗示,中国大陆的网民便空巢而出,以人肉搜索的方法把女星剪影的原图找出。

到2008年的深圳11岁女童猥亵事件,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慢慢从非主流进化到主流,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产生了巨大的进步。

再到2008年11月末,人肉搜索因为韩国艺人组合东方神起的机场事件,并到随后发生的其fans发布“代表国人道歉一文”,以及之后的侮辱周总理事件,人肉搜索都发挥了其正面主流积极的作用。

2009年6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对谷歌中国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存在大量淫秽色情链接的曝光。在当天的《焦点访谈》栏目中接受采访的大学生高也因过于虚假地附和央视观点,次日遭到网民人肉搜索。他在校内网的账号被人查出并在其中找出证据,指其在央视实习。

2009年,宁夏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截取、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违反者将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5000元至15000元的罚款。

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

人肉搜索导致肇事人的姓名、身份、家庭地址等个人资料被广泛公布,而且常常会涉及其家人。因其侵犯隐私权,而常与所在国的法律相抵触,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被指为“网络暴力”;但有时也是法律及司法检警系统过于落后,民众自力救济的现象(例如台湾有很多人批评司法制度不愿意主动侦办虐待动物事件、处罚也过轻)。

同时因为许很多时候人肉搜索的对象并为违法,可能是做了一些与主流道德相违背甚至只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人肉搜索常常是一种过激的行为。

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有时是出于正义感,但也有一些人是抱着一种不负责任的“起哄”的心态去参与其中,而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适当。

徐州曾在2009年1月立法通过禁止人肉搜索,但遭逾九成网民反对,最后当局让步表示揭示官员贪腐不在此限。
愤青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愤怒青年”的缩写,也是当前中国大陆的网络语言中的流行词汇,用来形容中国大陆的激进中国民族主义者。愤青另有粪青、FQ等变体称呼,这些变体多带贬意和戏谑色彩。然而中国的愤青是否具有固定的实体尚不得而知,一般学者认为这不过是一群不满社会现状的网民而已,而愤青最喜欢发达意见的地方通常是互联网,现实的社会运动难见其踪影。

“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产生背景:最早指在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邵氏电影公司在1973年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这称呼。虽然“愤怒青年”一词略带贬义,但也有名人不怕承认自己是。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并在1990年代中后成为流行词,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

愤青通常具有较强烈的本土民族主义信念,特别喜欢被称为“爱国主义”信念,且具有较激进的思想(如极端民族主义)、言论或行动的人士,而其中均以大陆网民人数居多。同时愤青该词也扩张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如对很多日本民族主义者、台湾民族主义者,在中国大陆也常以日本愤青、台湾愤青相称。

愤青是时代的产物。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讯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中国大陆有更多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这一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相应物质基础。也有人认为,20世纪末以来中国大陆媒体对西方国家的宣传也起到了助推之用。

愤青通常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满各种社会弊端。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愤青的人员构成,在教育程度上,以在校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亦包括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其绝大多数是年轻的网民。事实上,亦有一部分较高文化层次人士持有与上述定义的“愤青”类似的社会观点,他们有时也自视为“愤青”,其言论常常被愤青引以为理论依据。

中国可以说不
流行年代: 1996 - 2000
词条释义:《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是一本标志着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中国爱国情绪升温的书籍,简称中国可以说不。

此书出版后,市场上形成一个“说不”热潮,《中国还可以说不》,《中国仍然可以说不》《中国为什么说不》等相继出笼。但后来《中国可以说不》曾一度被禁。
产生背景:1996年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首版发行五万册,只用了20多天就赶印出版,吸引了全世界100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1996年最轰动美国和西方的中国书,先后被译成8种文字。也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民间的高度关注。书中对冷战后中美关系和民族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大讨论,对于此书,各方的评价不一。

中国可以说不-概述

1996年的夏天北京持续着高温天气,比北京天气更热的是一本名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这本由几个文学青年“鼓捣”出来的作品被视为那一年中国最响亮的声音。当年创刊的《新周刊》首期封面是一张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照片,标题就是“《中国可以说不》震动西方世界”。宋强、张藏藏、乔边、古清生……这些名字今日对大众而言已经太过陌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中国可以说不》在当时创下300万册销量的神话,“中国可以说不”成为当年大街小巷热血青年谈论最多的词句。

书中批评了80年代一度存在的民族虚无主义,对冷战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理性的反思和评价,对国内一些卖国主义学者和专家的观点进行了大量有理有据的驳斥,为中国的年轻人在思想上打开了一扇窗户。从此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受到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的嫉恨,并用各种方式丑化和摸黑这本书,但是这些丑化和摸黑却无法掩盖这本书的价值。

此书出版后,市场上形成一个“说不”热潮,《中国还可以说不》,《中国仍然可以说不》《中国为什么说不》等相继出笼。但后来《中国可以说不》曾一度被禁。

中国可以说不-作者

《中国可以说不》的第一署名人是宋强,但这本书的策划人却是张小波,也就是第二署名人张藏藏。作为诗人的张小波解释他当初使用笔名的原因时说:“我觉得这本书跟我的诗歌和小说是两个向度的东西。”他是出版策划圈中赫赫有名的“四波”之一,其他“三波”分别为策划推出《上海宝贝》的安波舜,策划推出《诛仙》《明朝那些事儿》的沈浩波和出版过王朔、韩寒等人作品的路金波。张小波是其中最为低调的一位,大家近年熟知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求医不如求己》《山楂树之恋》都出自他的策划,但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张小波的解释是,“我总认为这个行业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我们的生存状态很脆弱,不敢高调。”

中国可以说不-惊人预言

书中的预言最近也再度成为网友的谈资,“不出15年,西方经济必然要出大问题。”书中非常肯定地下了这个评判,对于这个预言,作者的分析是:“美国财政年年有大量赤字,靠增税和借债弥补。美国公司的负债额巨大,美国人用分期付款方式买房、买汽车、交学费,欠银行巨额债务……现在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是'花儿女的钱’,'这辈子吃了下辈子的饭’。无论用哪一种经济学来分析,这种局面也维持不久。”书中还有“只要我们挺过10—15年,世界局势会出现有利于我国的大变化”;“在金融方面要早做准备,预防'美元崩溃’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如果看看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可以惊讶地发现12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预言何其准确,张小波也坚持认为,这本书的观点并没有过时。

当然,这本书的销量创造了一个奇迹,总的销量超过300万册,宋强说有一次他们在长沙就查获了40万册盗版的《中国可以说不》,张小波说:“畅销到我们都无法想像了。我们曾经在某个新华书店签名售书的时候,新华书店提供给读者的都是盗版书。它当时的发行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现在想起来都令人错愕。”这本书究竟为张小波他们带来多少财富已经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这本书还在海外卖出了版权,光在日本的销量就超过10万册,他们还趁热打铁推出了“说不”的系列书,一个小道消息是,发完这些书后,张小波在北京花上千万元开了个餐馆。


粉丝
流行年代: 2003 - 2009
词条释义: 英语“fans”的谐音,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的意思。所以,“film fan”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迷”或者“××追星族”一类意思。“fans”是“fan”的复数。
产生背景:原来“粉丝”被称为追星族。但是这个词汇早已被时尚抛弃。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这个新词汇爱不释手,它已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

60年流行语录 2015年流行语录
因此,人们口头上说的“NBA粉丝”可以理解为“NBA迷”,“相声粉丝”可以理解为“相声迷”,“刘翔的粉丝”可以理解为“刘翔的追星族”,“姚明的粉丝”可以理解为“姚明的追星族”。


海归
流行年代: 1999 - 2008
词条释义: 特指从海外留学归国的人员,在中国大陆颇为流行。因为“海归”和“海龟”谐音,因此也有作“海龟”的用法。

海归一词在中国大陆颇为流行。从“出国热”到“海归潮”,除了怀家念国的天然情结,其背后其实更有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后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个人发展空间。对于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海归潮恰逢其时。
产生背景: 1999年在凤凰卫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上。当时主持人采访王辉耀时提起了海归这个词,说海归就是海外归来的意思。

2002年,在人民网总结“五年成就'100词’”专栏中,海归一词已有了一种全面的解释。人民网这样为海归释义:海归是相对在国内学习、工作的本土人才而言的,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海归这一词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词汇。

海归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外留学人员又掀起了新的一轮回国浪潮。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连续几年保持7%的增长率。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背景下,人们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普遍持乐观的态度。而且,中国政治稳定,法制逐渐完备,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再加上13亿人口的市场,这对全世界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而拥有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风险投资、西方先进的商战理念、丰富的中西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的中国海外留学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开路先锋。

“海归”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他们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民网甚至断言:“海归人士绝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中国曾举行过一次“新时期留学使命与发展机遇”研讨会上,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留学运动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

当中国人开始用形象的语言把“海外归来一族”比喻成“海归”时,更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整整一代人靠聪敏和毅力完成了知识和财富的积累之后,中国终于在“海归派”的集体回归中得到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喜人收获。
  海外人士回归,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可以说是所有的发展中社会完成脱胎换骨,实现自身飞跃的必经之路。在以现代欧美先进社会为目的地的全球性留洋大潮中,有流出,就会有回归。流出的是人才毛坯,回归的是成型的专业人士。虽然其中难免成本损耗,但社会的得失对比,一目了然。

“海归”已成为中国的时尚话题。作为成功人士的社会集合,“海归”全面登陆,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力渗透。他们或独立创业,引领时代潮流;或稳居外企名企的高层管理职位,尽享“金领”名利;或进入政府机构,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选拨对象。在市场全面主导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和更丰富人生经验的“海归”,毫无疑问获得了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们十余年来拼搏海外的人生回报

忽悠
流行年代: 2002 - 2009
词条释义: 源自东北方言,其字面意思,是让人陷于一种飘飘忽忽、神志不清、基本丧失判断力的状态。

“忽悠”的本质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一词比较起来,它好像更温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玩笑的含义。

“忽悠”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忽悠”作动词,意思是“坑蒙拐骗,诱人上当”;“忽悠”作名词,则指的是实施这种欺骗行为的人。

“大忽悠”在东北话中也泛指说话不着边际的吹牛者,或做人不守诚信,经常使用欺诈行为的商人。
产生背景:忽悠一词与在中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是自从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合作演出的小品《卖拐》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走红之后。

小品《卖拐》讽刺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江湖医生和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利用国家在广告管理方面的漏洞,抓住广大老百姓关心自身健康、生怕有病的心理,故意夸大某种疾病或者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严重性,诱导人们接受其医疗服务或者购买其药品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类似这些江湖医生的一般欺骗性的言行统称“忽悠”。

三农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产生背景: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6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587元,二者比例为3.28:1(2005年为3.22: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7034.html

更多阅读

乾隆做皇帝60年 长寿秘诀 - 万维读者网 万维读者

     干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之一。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干隆皇帝在位期间,始终保持著早起的习惯。正如史书所载:“上每晨起必须

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 午马经典影片回顾

八一厂60年经典影片剧照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银海红星六十年 庆典晚会视频片头电影网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2012年7月6日在王佐影视基地盛大举行。当天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电影

钱正英:中国水利60年功过

前水利部长钱正英讲述中国水利60年功过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10-6-21 12:25:00钱正英,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者:钱正英 马国川父亲带来的美国梦马国川(以下简称“

声明:《60年流行语录 2015年流行语录》为网友帆布牛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