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评课 泉城第一课时评课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叶琴文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屯兵、堡垒、瞭望口”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一、创意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师:同学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而我国的长城则是“世界遗产”中最辉煌的景观之一。这节课,叶老师就和大家走进——(生齐读:长城),感受——(生齐:长城);赞美——(生齐:长城)。

二、整体概括感受读——感知长城

1、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通读顺全文,遇到难读的生字新词多读几次,选择你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2、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1)指名第一小节。师:你从这小节了解到了什么?(随机板书:远看)

2指名第二小节。师:你从这小节了解到了什么?(板书:近看)

3指名第三小节。师:你从这小节了解到了什么?(板书:联想)

4指名第四小节。师:你从这小节了解到了什么?(板书:赞美)

3、师(指着板书):作者从远到近描写长城,联想之后发出赞美——

1)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你在赞叹长城!人多力量大,来,男生一起赞叹一番吧!

2)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为什么说长城气魄雄伟?生2: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奇迹呢?

三、重点赏析感悟读——品味长城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读读划划,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气魄雄伟?

A、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长城的“长”)

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气魄雄伟?

预设生1: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很气魄雄伟。(红色课件:长龙)

2)师:长城和长龙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长龙

预设生2:长城很长,长龙也很长。

3)理解:一万三千多里

(地图)这就是东头的山海关,这就是西头的嘉峪关。(评:有个年轻人花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才走完长城。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评价: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4)师:还有什么相同之处?理解:蜿蜒盘旋

师:(板书:蜿蜒盘旋)指名读,你能做做动作吗?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师:这就是蜿蜒盘旋的长城,(出示图)你们看这条龙就好象要腾飞起来了。谁来读。

遇到陡峭的山岭,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俯冲直下,这就叫做——蜿蜒盘旋

师:长城是在哪里蜿蜒盘旋?(点击:崇山峻岭)

师:请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个词语上,(开火车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字里都是山?

师:崇山是怎样的山,峻是什么意思?——峻:险峻

师:崇山峻岭就是很多高大险峻的山岭。长城就是建造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上,好一个“蜿蜒盘旋”,那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吧!

5)同学们,把长城比作长龙还有一个原因,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啊!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这个比喻是最最恰当的。让我们把这段话读好。

自由准备,指名读、齐读(评价语:真有气势,真不愧是龙的传人)

6)师:“云海苍茫龙长啸回首已是大江东”“奇雾微蒸远山翠神龙见首不见尾”古人这样称赞着长城,而我们就通过背诵将长城的蜿蜒盘旋永远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全体起立,背——

过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B、学习第2段(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出示: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生: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知道巨大是多大吗?——生: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师:你一个人有几斤重?——生:4、50斤重

2、师:那么我们全班同学才算一块两三千斤条石重!你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

预设生1: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

生2:古代什么工具都没有,搬这么重的条石到崇山峻岭建造,真是伟大的奇迹。

3、师(指着板书):秦始皇初建长城到现在,千百年过去了,长城仍巍然屹立,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谁来读好这句话!

4、师: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具体有哪些构造?

出示课件:

作者走近长城,先写了城墙顶上的(),再写了城墙外沿的()、()、(),最后写了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的()。

(生答出示词卡贴黑板):方砖垛子 瞭望口 射口城台

5、师:谁愿意上台把这些构造放在正确的位置?(生边说,边上黑板贴)

6、师:我们走近长城,其构造一目了然,但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甚至写具体的呢?再默读课文,完成练习纸,你会有新的发现。

出示:

填一填: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城墙外沿有()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的瞭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每隔()就有一座()的城台。

议一议:填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呢?

交流:很宽的马路两米多高方形三百多米 方形

填空:1)使句子更生动、更具体。2)数字和形状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7、师:作者用上具体的数字、描写形状的词语能让句子更具体更形象,下面这句话更加值得我们研究研究。

出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1)比较: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2)师:你觉得怎么样?一匹马只有我们两个小朋友这么宽?五六匹马不过就只有十一二个小朋友并排这么宽?

3)师:作者拿什么和什么作比较?方砖——马路

4)师:马路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样读起来使我们更清楚,更明白!

8、谁来猜猜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教师补充:同学们,在古代的时候,长城是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它抵御了无数次外敌的侵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军事工程。

9、长城用它巧妙的设计,高大坚固的身躯,一次次保卫着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时当你站在这样的方砖上,你想说点什么?

(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0、师:带着这种赞美之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二小节。

五、观察领略模仿写——远近故宫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幅插图送回课文,这是——第一小节!远看长城

师:这是——第二小节!走近长城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作者由远及近,不同观察点介绍长城,接下来我们看着这两幅图,当当小导游,观察有序地介绍介绍长城,好吗?

生练习。

师:远看长城,它像长龙蜿蜒盘旋,走近长城,它高大坚固,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进长城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长城》评课

杨继峰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叶琴文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我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而我是被深深吸引了。当然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叶老师那婀娜多姿的苗条身段,更是叶老师那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和她那饱满的教学热情。我们知道《长城》一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文语言平实,大多趋于理性和严谨,这样课文在我感觉来看是不好教的。因为理性、严谨的语言往往会缺乏一定趣味性,学生学起来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我们的叶老师课堂上却能让她的学生学的那么投入,整个课堂里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真的不容易啊。

下面,我们先来看叶老师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作者将长城比作长龙,贴切,形象!但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贴切和形象?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奥秘之处呢?叶老师独具匠心的引领孩子,从长城的长度(1300多里)、姿态(蜿蜒盘旋)、气魄(崇山峻岭之间)以及内在精神(龙中华民族的象征)等方面,来感悟长城和长龙之间诸多异同。经叶老师这么层层剥笋般一点拨,学生都能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我们再看叶老师对课文第2段的教学。这段文字从全文篇幅来看,所用笔墨最多,却最平实,在上这一课时候,对这一段我读了好几遍,总是感觉平淡无味。但叶老师巧妙地运用了版画这一教学手段,就那样轻轻松松地把“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等这些长城构造介绍的有条不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不仅从这平淡无味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了浓浓的兴趣,更是感受到了这段语言的精准、严谨。同时,长城的这些构造还处处暗合了长城的历史作用。你看垛子可以躲避敌人的进攻,瞭望口可以观察敌情,射口可以用来放箭,城台则可以用于屯兵。这么绝妙的设计,经叶老师的版画一贴,非常直观的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孩子深深感受到: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啊。

当然,对于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标准,我水平有限,只能看到这些。最后,我建议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叶老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7352.html

更多阅读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jqx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教学背景介绍: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认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解词义,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质疑,围绕课文内容,讨论提出本组中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评课 泉城第一课时评课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叶琴文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屯兵、堡垒、瞭望口”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3、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长,结构复杂。课文写小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受尽了种种磨难,想急切回到乡下,却实现不了这

声明:《《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评课 泉城第一课时评课》为网友固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