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宁波外贸运行特点看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现状(转) 宁波外贸公司排名

从当前宁波外贸运行特点看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现状

【前言】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中中小外贸企业功不可没。中小外贸企业是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关系到整个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而关系到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出口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性、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等,又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小外贸企业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同时努力改善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的协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正确分析当前中小中小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对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宁波外贸运行的基本状况

宁波,是浙江的一个大市,以“通商世界”而闻名中外,是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口岸之一,也是浙江的贸易大市,由于其优良的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使其成为浙江外贸的领军人,许多行业在省内甚至全国具有行业优势。1978年-1987年,对外经贸在宁波的启动成长,给宁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留下了多项“第一”的足迹。1988年,宁波在获准计划单列后,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开放,开放的理念不断增强,相继提出了“以港口促工业,以港口促内外贸易”和“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初步建立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开放型经济迅速向各个领域纵深拓展,实现了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宁波外贸在中央的“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大经贸”战略的指引下,获得持续高速发展,基本确立了其华东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的地位。中小外贸企业完成了从货源收购型向自主经营型转变,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队伍快速扩大。1998年以来,在大转变、大转型时期,宁波加快开放战略的升级,加强开放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不断优化软硬环境,不断推出“首创”之举,基本形成领域宽广、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机制完善、成效显著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国内合作交流由单一的经济技术项目协作发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转变,主动接轨上海和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据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最新月度报告:2010年,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2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519.67亿美元,同比增长34.5%;进口30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进出口、出口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1.9%和122.3%。宁波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6、3.2和0.9个百分点,进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3和6.2个百分点,出口增幅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179.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进口123.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3%。4月,进出口8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出口5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进口3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5%。

当前,宁波外贸总体的运行现状是:进出口总体保持较快的增速,全年呈高开低走态势,月度波动幅度较大;全国排名保持不变,出口实力继续提高;港口城市,外贸依存度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加速转变;新增中小外贸企业继续增加,进出口上亿美元企业增多;出口产品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宁波智造”转变;由于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随之加剧。

二、宁波外贸运行的主要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宁波市外贸经济居于国内前列,但与国际开放城市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差距、发展劣势还比较明显。宁波外贸经济发展差距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当前宁波外贸运行特点看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现状(转) 宁波外贸公司排名

1.文化观念有待创新

宁波文化是以本土文化为主,兼具海洋文化特点,具很强的开放性,但保守性也比较明显。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文化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宁波的务实、内敛、“工商为本”等文化品性,与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并不完全适应。宁波的本位文化优越意识较浓,“无宁不成市”、“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等本位文化优越的尾巴不时翘起,突出表现为地域意识较强、文化融合力较弱,给国内外客商、人才造成较强的疏离感,这与宁波国际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发展水平亟须提高

宁波开放型经济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初步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隐忧。在纵向比较上宁波虽持续快速发展,但经济总量、结构层次等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横向比较上宁波处于“标兵正快马加鞭,追兵已迎头赶上”的环境。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解决。外资方面,外商投资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较高,但特大型、基地型、龙头型和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外资项目还不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投资来源相对单一,长期以港台外资为主,欧美等发达国家外商投资占比不高。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出口企业单体规模偏小,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出口产品创新能力薄弱,品牌企业出口增长乏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对外投资总额都比较低,与宁波的经济总量和开放型经济总量不相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较弱。

3. 内外互动还不明显

相比之下,以外贸为主、多轮驱动的宁波,外贸一枝独秀,外资独自前行,外经拉动乏力,传统“三外”互动、扩大开放与对内发展联动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未能充分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企业“走出去”实力。境外设点、建工厂的数量、规模和效益都很小,对扩大对外贸易、规避贸易风险、拓展招商引资的作用还不明显。国际会展、服务外包、机构与总部发展仍须努力,拉动“三外”发展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与宁波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卫生等领域的联动仍是薄弱环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作用还不太显著。

4.人才科技支撑不足

近年来,宁波人才规模、素质和结构虽有了显著提升,但依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本土开放型人才的开发、培养相对滞后,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家等高级人力资本严重缺乏。科技对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作用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出口商品质量不高、结构不佳,国际经营能力普遍不高。

5.发展环境尚需优化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发展环境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开放认识上,“宁波以外就是外”、“跳出宁波发展宁波”、大开放大集聚大发展等理念尚未在全市形成共识;在体制机制上,对外开放体系还不够完善,传统“三外”之外的领域及相关增促领域还没形成清晰的工作体系,大开放协作配合的长效机制建设仍需进一步探索;在宣传推介上,市外特别是境外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宁波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低于同类城市;在政策法规上,地方立法运用得还不太充分,政策措施衔接、落实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商务环境上,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商业信用还不健全,商务成本洼地仍可进一步挖掘。

三、从宁波外贸运行状况看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

从宁波外贸运行状况,我们必须看到,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当艰难。

(1)经营机制僵化,没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的影响根深蒂固,企业还未完全从政府给予特权和外部政策支持中摆脱出来,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人才等经营要素未能实现市场配置;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监管机制等都很不健全。

(2)债务沉重,缺乏融资能力。中小外贸企业的债务形成有很多原因,如政策行为、市场变化、自身经营失误等,沉重的债务压在企业身上,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由于经济效益差,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给予资金支持。随着进出口业务的滑坡,许多企业已经濒临破产。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懂得外语、懂业务和懂技术的“三合一”人才在中小外贸企业奇缺,靠个别骨干支撑业务的局面,在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由于中小外贸企业机制缺乏活力,管理松懈,当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高薪聘请时,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骨干大量流失,还往往带走客户和市场,使得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4)没有品牌商品,缺乏竞争力。由于长期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知名的“品牌”几乎没有,大部分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立足,更难以适应个性化、品牌化、流行化和多样化的国际市场需要。

(5)风险防范意识差,缺乏行业规避机制。实际上国际贸易是风险很高的行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损失,致使国家遭受大量的外汇损失。中小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还没有建立行业的规避机制,更没有将出口风险与业务人员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6)经营模式陈旧、单一。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小外贸企业普遍没有货源基地,已经实行多年的“买断制”和“收购制”,会随着其他所有制中小外贸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而上崩瓦解,货源出现严重危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厂商见面机会增多,国有中小外贸企业传统垄断优势将荡然无存。

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经营环境对策

上述事实说明,当前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受到严重挑战。我国的出口还将受到生产成本升高、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同时中小外贸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的出口。中小外贸企业必须正视现实,丢掉幻想,重新拓展生存空间,才能走出低谷,在逆境中求得自身发展。

在新旧两种体制变更时期,中小外贸企业遇到这些困难虽然是难免的,但也露暴了中小外贸企业在体制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相当一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机制不适应改革大潮的要求,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形势;大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规模小,成本费用高,还停留在收购买断的传统经营方式上等等。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应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时机,从自身体制改革入手,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以求得自身的发展。中小外贸企业要发展,要走进国际市场,就必须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规避风险机制

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国内中小外贸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难免遇到多种风险。一是品牌形象风险,由于外国品牌已先过期占据了国际市场,我国产品的打入,其发展空间将受到进一步制约。二是策略风险。绝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都是在没有足够的国际化经验的前提下来进行对外贸易,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那么其抉择将承受一定的风险。三是海外经营风险。诸如政治、经济风险等。经营性风险的就是要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调研,做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至于其策略选择风险,主要是考虑风险源及其结果,并就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拟定风险防范方案,制订风险防范措施,进而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

2、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过去我国的产品,长期以来给人“低质低价”的形象,不利于国际市场的竞争。低成本、低价格是我国企业的现实竞争优势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以及能源危机的加深,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节约能源为目标,向高级的技术集约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致力于高精尖型产品的开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也要在技术上下工夫。要加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增加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增大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外贸产品的质。中小外贸企业想要实现转型,必须重新思考竞争的着力点,从同质化的价格竞争战略转向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产业附加值来提高竞争力。要争创名牌,加强外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组建集团,创立知名品牌,这是外贸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抵抗风险走向世界的最好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外贸企业在新一轮机遇面前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做大做强。

3、调整经营结构,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一业为主,意味着中小外贸企业首先要搞好外贸这个主业,这是中小外贸企业的优势所在。成功的生产企业要依靠过得硬的主导产品,成功的中小外贸企业主要取决于对外贸易的市场占有率。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机制下形成的“守土有责”的要求。违背了这个客观规律,忽视了一业为主,就难以发展壮大,甚至可能被淘汰。中小外贸企业一定要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创汇能力,发挥好外贸主力军的作用。

实行多种经营,是指中小外贸企业在保持本身主业优势的同时,在更广阔的相关领域里,开拓各种业务。既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发展出口产业,也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开发自己的出口产品;既可以参与国内市场的流通,与生产企业合作或单独开发有效益的内销商品,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开展承包工程、劳务出口、境外旅游等多方面的业务。

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只守“主业”而不进入国内生产和流通领域,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是难以为继的。外贸公司仅仅满足收购买断,充当代理和皮包公司,只满足于做生产和流通之间的中介,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中小外贸企业只有搞多种经营,才能为自己拓宽生存的空间。事实说明,凡是在改革大潮中能站稳脚跟的中小外贸企业,几乎都是顺应了发展趋势,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如1987年成立的宁波市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在起步晚、规模小、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经过8年的努力,已从一个出口数额低的代理公司发展成为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拥有2家海外公司、2家有限责任公司、8 个业务部的专业化公司。

4、转变经营方针,由出口创汇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

经济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贯彻这个方针。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不能单纯追求出口数量及出口创汇的多少,而要以出口效益的提高作为衡量外贸业绩的主要指标,强调规模和效益并重,以规模带效益,以效益促规模,促发展。这两个方面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

中小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机制效益,即对人、财、物要进行合理配置,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或以相同的投入获取更佳的效益;二是经营效益,即要把握好机遇,扬长避短,科学决策,减少失误;三是管理效益,即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加快企业各种机制的运行,加强经济核算,降低运行成本,以提高企业效益。只有这三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企业最大的效益。

企业管理要以质量为纲。这里指的管理质量,包括企业的人才素质、服务水平、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水准及企业整体效益等。科学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决胜在市场,市场决胜在效益,效益的决胜在管理。管理贯穿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只有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经济效益。

5、要认真研究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策略和方法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选择进入国际市场前,首先要研究分析一下自身企业条件有无经营国际市场的财力、物力,有无经营国际市场的人才、经验,这些都是应予以考虑。在此基础上,一旦选择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就应研究产品策略,要考虑产品适应国外市场环境和国外顾客需要。物质产品包括产品实体及其品质、特色、式样、品牌、商标、包装;非物质产品形态包括服务保证、产品形象、销售声誉等,了解这些这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渠道策略。根据各个国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经验,选择一个好的经销商比选择一个好的市场更为重要。第三是促销策略。一个国家的产品进入另一个国家,人们是陌生的,必要的促销活动,诸如广告、展览等形式是行之有效的。第四是定价策略。这个问题要考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后的竞争条件、产品的普及过程、法律限制、产品特性等,因为国际营销市场有统一定价和管制定价,国际转移定价之分。价格过高,曲高和寡;过低,损失自己利润,这都不可取,只有认真研究,适当定价,才为上策。

6、各级政府和组织要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宏观管理与规划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经营的要求,为了使更多的中小外贸企业顺利开展经营贸易,针对不断加剧的国内外经济严峻形势,宁波市及时研究并采取对策,有效推进了对外经贸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部署的若干意见》、《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宁波市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推进宁波外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外贸风险防范促进外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宁波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而避免占于分散经营贸易,多头对外,自相竞争,削价销誉,变优势为劣势的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结 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变化多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外贸企业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充分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挖掘潜力,谋求快速发展,可望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尽快使外贸企业走出困境,成长为能抵御风浪的大型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8145.html

更多阅读

从2009-10年NBA总决赛看NBA数据统计的NB性 2009nba总决赛录像

从2009-10年NBA总决赛看NBA数据统计的NB性摘要:2009-10赛季NBA总决赛由洛杉矶湖人和波士顿凯尔特人对垒,双方都是联盟中实力超强的球队,比赛惊心动魄,过程跌宕起伏。双方经过了七场较量,最终湖人队杀出重围,夺得总冠军,科比·布莱恩特获得

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性 根据地市场对于中小白酒企业的重要性

什么是中小白酒企业的根据地市场?所谓根据地市场是指: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并加以利用的那部分市场,根据地市场完全是从竞争的差异性的角度来界定的,根据地市场思维的本质是根据竞争程度决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最优化。通过上述概念解释

声明:《从当前宁波外贸运行特点看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现状(转) 宁波外贸公司排名》为网友日青良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