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大慈恩寺导游词

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
请大家看!这通碑叫《石台孝经碑》,碑石之林中的迎客第一碑,是馆中最大、最华丽的碑石。碑石立于碑厅之中,整个巨石又立于三层石台之上而得名。碑厅上有林则徐手书“碑林”。石台孝经碑文是由唐玄宗亲自书写孝经并注释,阐述了封建基本伦理—孝道,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碑高六米,由35方青石组成。题额是唐肃宗李亨用篆书写成的“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这是《开成石经》。在雕版印刷没发明之前,为避免学子们传抄错误以及便于校对,唐文宗开成年间,特刻石经为范本,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儒家经典,共刻114石,均两面刻字,总计65万多字,被誉为最重、最大的一部图书,具有“石质图书馆”之称。清代又增补《孟子》,也称13经。
《石台孝经》刻成后最早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时,朱温胁迫昭宗东迁洛阳,唐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便将《石台孝经》迁到城内的文庙。北宋元祐二年,陕西运转副使吕大忠又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一批重要碑石移至“府学之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使之成为西安碑林的第一批文物,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发展基础。
碑林第二展室集中展出了唐代的一批重要碑石。我们知道,唐代是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时期,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达到鼎盛,拥现出一批著名的书法大家和书法作品,在这里,您可以尽览唐人的书法,感受时代的气息。
这座碑石叫《皇甫诞碑》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代表之作。欧阳询树立了楷书在笔法与结构上达于极则的标志,人称“结构大师”。
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喻为楷书第一人。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最后为维护唐朝统一,以身殉国,被人尊称为“颜鲁公”。他一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有70多种,在西安碑林,陈列的颜真卿真迹有6处。其字丰满,粗细搭配均匀,颇具整体美,如人筋脉,极有弹性,人称“严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通碑石便是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是他现存作品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历来都是人们学习楷书的范本。《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通篇文章三千多字,他追求着质朴无华,宁拙毋巧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一派返朴归真的苍茫气象。可以说,颜真卿的楷书正是通过书写《颜氏家庙碑》而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地。
下面看到的这通碑石是晚唐楷书大家柳公权所书写的,叫《玄秘塔碑》。柳公权经历了唐代的三代皇帝,书法名气褒扬于天下。相传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笔何尽善?”他回答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便是被传为佳话的“笔谏”。其字里行间透着宁折不弯的气概,人称“柳骨”。
这通碑叫《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在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上具有双重意义的名碑。当年唐太宗为玄奘所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之后,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决心将圣教序的内容用王羲之的行书集结而成。于是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所看到的王羲之的行书中细细拼凑,并注意使之有一气呵成之感,有些字实在无法找到,他便不惜以千金求购,终于集成这通碑的碑文,故而又称千金贴。
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一派的中国称呼。碑石记载了这一教派入中国传教情况及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据说今天在国门以外已有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而唯一的真品依然幸存于西安碑林,成为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最珍贵的实物见证。
来到碑林第三展室,您可以见到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但最有代表性的是草书。
这通碑石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书写的,叫《肚痛帖》,为张旭草书的代表之作。张旭是狂草书体的鼻祖,其字体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洒脱奔放,神奇飘逸。张旭嗜酒如命,每喝必醉,而且往往酒后呼喊奔走、奋笔疾书,兴奋至极时甚至用头发蘸墨书写,状态几近颠狂,所以被人们戏称“张颠”!
怀素是张旭之后又一位草书巨匠。怀素从小家境贫困,便出家当了和尚,但他自幼喜欢书法,并刻苦练习,由于家境贫困,无钱买纸,便在院里种满了芭蕉树,用芭蕉叶代纸练字,练秃的毛笔埋成了土丘,他称之为“笔冢”。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因此便有了“狂素”之称。。
碑林第四展室主要陈列着宋至清代一些著名碑石,而且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叫《关帝诗竹图》。它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因此又称“藏诗画”,碑石上刻绘着一杆风竹和一杆雨竹,而细观竹叶,却是由一首五言绝句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碑林第五展室以清代碑石居多,而且内容较为专业,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特别是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虎”与“寿”字都出自马德昭之手。均是一笔书写,笔势飞动,神气十足。
碑林第六展室陈列的大部分为清代人的诗词歌赋,其中不乏大家之作。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碑》及林则徐及《游华山诗》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碑石。
碑林第七展室陈列的是被称为“法帖鼻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贴》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法帖。“淳化阁贴”共十卷,前五卷为历代帝王名臣的法帖。后五卷主要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原帖刻成后毁于火。《淳化阁帖》对我国古代书法名迹的摹录和广泛流传起了积极的作用。《淳化阁贴》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齐全。
碑林的后半部分是石刻艺术室,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
最大的石刻是这件献陵石犀,重达十吨,来自于唐高祖李渊献陵。原是东南亚一带的圆帽犀,现已灭绝,在初唐时期林邑国(今越南)向中国进献的活犀,所以说这件石犀应视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纪念物。
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过并且壮烈战死的六匹战马。将六匹战马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立于昭陵司马道上以示纪念,这充分显示出李世民对六匹战马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示着大唐创业的艰难历程。
六骏浮雕刻于唐贞观十年(636),由闫立本主持雕刻而成,昭陵六骏气势恢宏,形象传神,刀法洗练,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六骏浮雕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早在1914年已被盗运到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也都被割裂成数块,多有残缺,令人惋惜。游人至此,每每感叹,望六骏能够早日在故乡团圆。
这尊唐代菩萨像的头部和双臂都已残缺,因而被誉为“东方维纳斯”。使宗教造像尽量地人格化、生动化,这正是唐代宗教石刻的独特之处,而这尊断臂菩萨像又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介绍到这里,您的碑林之行即将结束了,希望这次游历,能增进您对中国古老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能使您真切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和荣耀。

华清池导游词


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西周曾在这里建过“骊宫”,后经历了秦时的“骊山汤”,汉代的“离宫”,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宫”以及唐高宗李治的“温泉宫”。公元747年唐玄宗兴建成了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延用至今……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
【九龙汤】
华清池风景区分为西、中、东三区,现在我们先到西区参观。这里叫九龙池,湖面为5300平方米。这里有晨旭亭和晚霞亭,龙吟榭。这是1959年只用了48天就修建完工了,在当时可谓是神速,为了迎合唐玄宗的御汤九龙殿故而取名九龙池,
【杨贵妃雕塑与生平——飞霜殿】
请各位注意看湖中的一尊体态丰腴的女子雕塑。这就是杨玉环。看她微低娇颜,手握裙衣,轻轻迈步,好象刚刚才沐浴完毕,不由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大家要想和这位唐代美人合影,待会儿可不要错过机会了。
华清池是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著称,因白居易的《长恨歌》名扬天下。杨贵妃原名杨玉环,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发现了姿容绝代的杨玉环,当时她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公元740年,即开元28年,玄宗在第一次在当时的温泉宫召见杨玉环,从此杨玉环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唐玄宗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公元745年八月初六正式册封为贵妃。唐玄宗对贵妃宠爱有加不仅是因为她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貌,还因为玄宗通音律,而贵妃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彼此视为知己。
从公元747年华清宫落成之后,每年十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池宫沐浴温泉,号称“避寒”,就连处理朝政,商议国事,及接见外使臣都是在华清宫内料理。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他们整日饮酒作乐,由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打马球、观斗鸡、看舞马,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奢靡生活。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终于导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缢杨贵妃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38岁的杨贵妃就在此地香消玉陨了。
请大家回头看,这座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曾经的寝殿——飞霜殿。相传此殿每年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飞霜殿”。现在已成为华清池的贵宾接待室,曾在这里成功的接待了近百位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多位外国元首。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中区,呈现于我们眼前的这座赤白相间,气势恢弘的建筑就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皇家汤池遗址博物馆。1982年4月人们基建时发现了唐华清宫御汤遗址,经考古工作者八年的发掘考证,在4200多平方米的遗址区内清理出“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五组汤池遗址。它的发掘为研究中国古代沐浴史,唐宫庭建筑史,以及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均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华清池的历史文化内涵。1990我们在这些原有遗址上加盖了保护建筑,建成了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海棠汤”俗称“贵妃汤”,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这是公元747年是唐玄宗作为爱情礼物,供杨贵妃专用的汤池。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拼砌而成,汤池长3.6米,宽2.9米,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喷头中自然喷洒而出,类似我们今天生活中的淋浴。贵妃是如何沐浴的呢?卢纶有诗“水气朦胧暖画梁,一回开殿满山香”的描述。贵妃沐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享受世界上最早的花瓣浴和今天最流行的香汤沐浴。恐怕贵妃能够“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与此种沐浴也不无关系。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沐浴的,也称“御汤九龙殿”,汤池长10.6米,宽6米,可见皇权的至高无上。相传安禄山为取悦皇帝,征集能工巧匠雕刻了鱼、龙、凫,雁、莲花等装饰,完工后特请唐玄宗下池一试,以博皇帝欢颜,可谁知当唐玄宗步入注满温泉水的龙池中,环顾四周,忽然发现这些雕像“皆若奋鳞举翼,将欲飞动。”龙颜大惊,吓昏了过去。等他醒来,下令将那些惟妙惟肖的雕像统统抹去,只留下亭亭玉立的莲花,故的名“莲花汤”。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原名“御汤”。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星辰汤里温泉古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无管道相连,泉水直接通过进水道涌入汤池,水流量很大,不加夸张的说,皇帝是在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中沐浴,采用的是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
尚食汤,形制较小,工艺简单,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沐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尚食汤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
太子汤采用“星辰汤”排水道供水,即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
之间的尊卑关系,也寓意着来自“星辰汤”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沐
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大慈恩寺导游词
父皇恩泽。
【骊山温泉的成因—天下第一温泉】
各位游客,你们进景区后,一定急着想提一个问题:这骊山温泉既然如此出名,那么其泉水从何而来呢?
大家跟我来。这里已是华清池著名五汤之一星辰汤的南面。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块碑石,上面写着“骊山温泉”4个字,其旁用木栏挡着一个洞,这里就是骊山温泉的源头了。骊山温泉,水温常年恒温43℃,每小时流量113吨。水质纯净、温泉的热度对人体具有舒筋活血的功能,水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及钙、镁、钠等矿物质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能使人皮肤洁白光滑。骊山温泉所特含有的氡气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氡元素进入体内可调节神经功能,对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所以泉水有“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的美称。今天如果朋友们有兴趣,待会可以去温泉感受区,亲身感受一下“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感觉。
【五间厅】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请跟我先到到五间亭,容我将“西安事变”的始末向各位细细到来。五间亭坐落在华清池的东区环园。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字排开的5间清代建筑的厅房即五间厅,而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张、杨两位将军多次劝谏,苦谏乃至哭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都遭到蒋介石的断然拒绝。1936年12月12日,张、杨两位将军以国家大局为重,在骊山脚下华清池园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在卧室内,听到枪声后,只披了件睡衣,翻窗从小道逃至骊山半山腰,在一块叫虎斑石的石隙中躲藏起来,最终还是被发现,被迫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国共内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的形成,使抗日战争得到了广泛发动。
现在大家在这里所见的桌椅、床、沙发、茶具、火炉、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游客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和蒋介石从这里翻窗逃出后躲到俪山上的痕迹。
我们对面可见的就是骊山,海拔1256米,由于远眺其酷似一匹青苍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山上林木葱郁,松柏常青,美如锦绣,所以又称“绣岭”,中间以“石瓮谷”为界分东西两绣岭。我们能看到西绣岭的最高峰——烽火台遗址,也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一笑失天下”的历史典故的发生地。第二峰是老母殿,为纪念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的场所。第三峰是老君殿,传说唐玄宗曾两次梦见道教创始人李耳降临此阁,于是便命原迦儿雕刻了老君像,供奉于老君殿内。
在这里我们看一下骊山半山腰,那里有一个亭子,那是国民党在蒋介石当年藏身的“虎斑石”处修建的,当时叫“民族复兴亭”。解放后老百姓自发起名为“捉蒋亭”。1986年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经国家统战部批准,正式更名“兵谏亭”。因为是以武装暴动的形式进谏,所以叫兵谏亭。
昔日的皇宫禁苑,天子御汤,今日以成为融风景园林、文物遗址、温泉沐浴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胜地。正如1959年郭沫若老先生第二次来华清池所吟“华清池水色青苍,此日规模越盛唐。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民庶尽天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103.html

更多阅读

史家胡同博物馆导游词 史家胡同博物馆地址

史家胡同博物馆讲解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原为凌叔华故居,后凌叔华一家定居伦敦,院落曾被出租。在博物馆建立之前,这里曾是史家胡同幼儿园,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博物馆的东墙上看到幼儿园

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大慈恩寺导游词

碑林博物馆导游词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

一柱擎起一座庙,泰宁大金湖甘露寺 大金湖甘露寺

之前并不知道在福建有个大金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更不知道其中还有一个隐藏于赤岩深壑中的甘露寺。正巧在朋友所发的微信中看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选美中国”的评选中,大金湖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的第三名。在永安

玄奘法师遗存的数颗头骨舍利 玄奘顶骨舍利

玄奘法师遗存的数颗头骨舍利的有关信息及图片大全作者:一钵师父开示  、高僧恭迎内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西安大慈恩寺供奉的玄奘顶骨玄奘顶骨舍利供奉在“玄奘大师顶骨塔”里西安大慈恩寺供奉的玄奘顶骨玄奘大师舍利色如泥土形如小山

西安二 ----大雁塔北广场上 主题雕塑 大雁塔南广场雕塑

(接前)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以千年大雁塔为轴心,以集大唐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大雁塔北广场为主体,涵纳了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及大雁塔南广场等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24万平方米、音乐喷泉面

声明:《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大慈恩寺导游词》为网友红尘一笑醉倾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