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史探微: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摧毁了一个王朝

北溟玉新作《真隋唐英雄传》片段节选3

这一年年底,隋炀帝起驾巡游北疆,重点对突厥进行了友好的国事访问。在突厥考察期间,隋炀帝与启民可汗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会晤结束后,启民极力邀请隋炀帝在草原上小住一段时间,隋炀帝一口答应。结果,这一住就住出事儿来了。

话说这日,隋炀帝闲着无事,心血来潮之下,就来找启民唠嗑。他事先没和启民打招呼,也没有派人通报,直接掀开门帘就闯了进来。这一闯不要紧啊,竟然有意外收获:启民正和一个高句丽人聊得起劲儿呢。一见有高句丽人,隋炀帝的脸当时就黑了,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为啥呢?他和高句丽有仇,国仇!

大隋咋和高句丽结下了仇怨呢?这就要从公元七世纪朝鲜半岛的形势说起了。

七世纪的朝鲜正处于“三国时代”。那时的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分别是新罗、百济和高句丽。百济地处半岛西南角,隔黄海与大隋相望;新罗地处半岛东南角,隔日本海与日本相望;而高句丽则占据了半岛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我国的辽东地区。

当时,高句丽正处于全盛时期,大有吞并新罗、百济,一统朝鲜半岛之声势。新罗和百济磕不过高句丽,只好投到大隋的门下,寻求庇护。而隋朝呢,自然也不希望周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居,所以就经常出面给这两小弟撑腰。再加上帝国东北边境和高句丽接壤,双方在边境上摩擦不断。大隋和高句丽的矛盾由此而生,并越积越深。

早在隋文帝时期,隋朝就要求高句丽承认大隋宗主国的地位。高句丽的回应却大大地出乎了杨坚的预料,他们居然强硬地拒绝了。老杨怎么也没有想到高句丽会拒绝自己的要求。在他看来,大隋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国力强盛,四夷宾服,万国来朝,这化外之邦的高句丽就是借给它一万个胆,也断然不敢螳臂当车。

可是,他忘了,自视甚高一直是某国人的“优良”传统。高句丽人不仅认为自己有着不输于大隋的国力,反而还向隋朝提出了领土要求。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老大高元发兵进攻辽西,被营州的隋将驱逐出境。

这件事儿可把老杨给气坏了。满以为天下已经是海晏河清,孰料偏偏跳出个高句丽来破坏这份和谐。老杨决定好好教训教训高句丽。他任命五子汉王杨谅和大臣王世积为行军元帅,以高颖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尽起水陆大军三十万,征讨高句丽。

岂料,最后居然大败而归,不是败给了高句丽人,而是败给了老天爷。汉王杨谅率领陆军从临渝关开出后没多久,就接连遭遇到大雨和洪水,粮草供应不上,又加上瘟疫流行,战斗力尽失,只好停在了原地。周罗睺的水军从东莱出发,本打算直捣平壤,谁曾想在渡海登岛时遭遇台风,舰船大半沉没,人员死伤惨重。万般无奈之下,两路隋军只好先后撤退。

从志在必得到惨淡收场,尴尬的结局让老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高元听说这个消息后乐坏了,不过他并不想与隋朝全面开战,便派人送来了一份谢罪表,并且在表中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内心深处恨不得将高元大卸八块,但是现在无力再战,只好咬着牙把一腔鸟气压在了心底,顺势接受了高元的谢罪。打这以后,一直到死,文帝再也没有打过高句丽的主意。征讨高句丽失败这件事儿也就成了大隋的国耻。

隋炀帝阿广登基以后,就把收拾高句丽提上了日程。他正想着如何找高句丽的茬儿呢,岂料竟然在启民这里意外地碰到了高句丽使者。启民可汗当然知道大隋和高句丽的这段过节了。身为大隋的小弟,他本不应该和高句丽人私下接触,但他偏偏就这么做了。所以,阿广贸然闯进来之后,启民的感觉跟被捉奸在床没什么区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让高句丽使者拜见隋炀帝。

隋炀帝鼻子了哼了一声,对高句丽使者说道:“你知道朕为什么会在这儿吗?因为启民诚心地尊奉我大隋,所以朕才会亲自来看他!明年,朕还会去涿郡。你回去告诉你们老大,只要他好好报答朕的养育之恩,朕会像对待启民这样对待他。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假如他不来朝见朕的话,我就要带着启民去巡(这个词用得蛮考究的)视你们的国土了!”

然后呢,高句丽的使者就回去了;再然后呢,高元却没有来。再再然后,隋炀帝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打败高句丽,而且要以巨石砸小蛋之势,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从启民那儿回来后不久,隋炀帝便着手进行战争准备了。他发布敕书,强令天下的富人们为国家购买军马,一匹军马的价格居然因此而飙升到十万钱;同时,命各地官吏细心挑选、查验兵器,“务令精新”,如果发现有粗制滥造的,负责检查的人一律斩首。这些事儿一直忙乎都大业七年。

二月十九日,隋炀帝坐龙船从江都出发,北上涿郡。二十六日,他在途中正式颁布了征讨高句丽的敕书,要求全国军队向涿郡聚集,“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于是四远奔赴如流”。

东莱(今山东掖县)领受了造船三百艘的任务。阿广催逼幽州总管元弘嗣,元弘嗣催逼各级监工,监工就催逼民工。结果,民工们夜以继日地泡在水里,腰身以下因此而腐烂生蛆,死亡比例竟高达百分之四十。运送军需及粮食的民工有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离涿郡最近的山东,因为“地利之便”,自然受到了隋炀帝的特别“眷爱”。皇帝陛下那如大海一般的“爱”实在是让山东人民承受不起了。恰逢洪灾突降,田园毁坏,物价飞涨,偏偏官吏又是横征暴敛,百般压榨,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整个山东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火药桶。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注定要在沉默中消亡。现在,这个早已经干得不能再干的火药桶,就等着那么一颗小火星了。

终于,在那个注定的年注定的月——大业七年三月,这颗火星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做王薄。王薄本是齐郡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的一个农民。因为不堪忍受政府的横征暴敛,他聚集数百群众,占据长白山(此长白山非大家所熟知的长白山,而是今天山东章丘境内的一个地名),正式举起了反隋的大旗。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就从这一刻拉开了序幕。

王薄给自己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知世郎”,意思是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入伙,他还特地创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别去辽东白白送死之歌》。歌词是这样滴:“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剑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说实话啊,这首歌的文采有点逊,但是立意特别大胆,风格十分独特,给沉闷已久的大隋乐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空气。于是乎,王薄在一夜之间火了,他的肖像很快就贴遍了山东各州府郡县的城墙,那颗原本不值钱的脑袋现在也变得有市无价了。凭借着这首主打歌,王薄奠定了自己在山东乐坛乃至大隋乐坛无可撼动的领袖地位,其《无向辽东浪死歌》连续几年都高高占据大隋流行音乐排行榜的榜首。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受王薄的感召,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揭竿而起,唱着他们的主打歌,投身到反对隋炀帝暴政的斗争中。王薄就好比是一串鞭炮上第一个被点燃的炮仗,他的爆炸引起了后面的连环爆炸。起义的烽火好似雨后春笋一般,一簇接一簇地冒了出来。在山东,清河鄃县(今山东省夏津县)人张金称聚众数百,反了;在河北,信都蓨(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为根据地,也反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起义的规模都非常小,严格说来,似乎称为暴动要更加合适一些。阿广压根就没把这些小规模的民变放在心上。此时,他的心中就惦记着一件事儿:消灭高句丽,消灭高句丽,消灭高句丽……

规模巨大的征兵工作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征啊征,征啊征,终于征出了问题。

隋史探微: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摧毁了一个王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224.html

更多阅读

“名培”课堂实录系列:《浪之歌》王慧芳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浪之歌》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浪之歌》所用班级:沁园中学八年级二班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王慧芳教学目标:1、初读,把握内容。2、品读,理解修辞。3、悟读,体会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训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百川教育【诗词阅读】八年上册诗词(六)★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13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 背向滑步铅球教学视频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腰腹部力量及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投掷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

《浪之歌》教学设计 浪之歌朗诵

《浪之歌》教学设计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胡良华【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散文诗的教学跟诗歌教学一样,一直是初中乃至高中、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难点。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另类,是艺术中的艺术,是文学艺术的源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一

声明:《隋史探微: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摧毁了一个王朝》为网友拼命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