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没教的后缀–in 教科书没教的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刚开放不久,有一则新闻报道大陆某大学英语教授往美国交流的一桩趣事。老教授虽然从未踏出国门,但在大学教英语,访问美国当然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语言沟通问题。殊不知一出机场,美国人听得懂他讲什么,他却听不懂美国人说什么,搞得十分狼狈。教授读书时,学的是规范的英语,在大学教学生,教的当然也是规范的英语。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别说外国电影,连听外国电台的广播还要给扣上“偷听敌台”的帽子呢,哪能听过那些manin the street平时是怎么讲话的。写到这里又勾起另一趣事。一位教授应邀到香港会展中心开讲座,那时候会展中心的设备算是一流的了。休息时间教授去洗手间,小解后站在洗手盆前却手足无措,原来他看到旁边的人在痛快的洗手,自己却找不到水龙头的开关!

学外语的大概都会碰到这种情况,人家一本正经的,像唸书一样的讲话,我们较易听得懂,最怕人家三句并两句,中间还夹上几个教科书上没见过的字,那真的很要命。尤其是开口问人,对方要是答“是”或“否”,那就马上解脱。最怕他太好心还向你详细解释,连珠炮似的叽叽嘎嘎,而我们又听不明白,那时恨不得有个地洞能让自己钻进去遮丑。

印尼语有一个口语常用的后缀-in,是一般教科书没有提到的(如有人看过哪本教科书有教,烦请示知)。使用这个后缀-in的单词,在印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说,随处可听,我们若不搞清楚这个后缀-in的作用,就不能确定那个词的意思。在印汉对照II《戏中情情中戏》(Dislokasi Cinta)那篇小说,就不乏带后缀-in的口语。比如,“Hah?! Buat apa? Aku udahpenuhin maumu.”其他还有 disalahin, nyalahin, ajuin, ninggalin,jelasin, buktiin,temuin等。我們只要看其上下文,大可还原成规范的文字而明白无误。上述单词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penuhin = memenuhi

disalahin = disalahkan或dipersalahkan

nyalahin = menyalahkan或 mempersalahkan

ajuin = mengajukan

ninggalin = meninggalkan

jelasin = menjelaskan

buktiin = membuktikan

temuin = mempertemukan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口语常用的后缀 -in一般是用以代替书面语的后缀 -i 或 -kan。 有人说后缀–in是源自椰加达原住民的语言(bahasa Betawi),也有一说是来自巴里岛原住民的土语。

有论者认为,就后缀 -in的功能来说 :

(一)它相当于“使役动词”,表示“使,让,令,帮,叫,给”等。举例如下:

1) “Tolong beliin aku nasi Padang.”(membelikan) “请帮我买巴东饭。”

2) “Diajarin ama siapa?”(diajari) “谁让(你/他)(这样)干的?”;“谁教(你/他)(这样)做的?”

3) Bukan semua makanan boleh dimasukin ke kulkas.(dimasukkan)不是任何食品都可以放进冰箱。

4) Rumahnya dipasangin bendera kuning.(dipasangkan)他屋子给挂上了黄色旗帜。

5) Aku bukain jendela kamarku setiap pagi.(membukai)我每天早上打开房间的窗口。

6) “Tolong bukain bajuku.”(membukakan)“请帮我脱下衣服。”

7) “Rani, kenalin, ini mamaku.”(memperkenalkan, mengenalkan)“兰妮,介绍一下,这是我妈妈。”

8) “Buat apa begitu, ngabisin uang aja!”(menghabiskan)“干什么?白花钱!”; “那样做有什么用,还不是浪费钱财?”

9) “Ada gak cara ngakalin supaya bisa dapet?”(mengakali)“能否想方设法弄到手?”;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弄到手?”

10) Kepalanya digundulin.(digunduli) 他/她把头发给剃光了。

11)Dia lagi betulin TV. (membetulkan) 他/她正在修理/调校电视。

12)“Tolong penuhin airnya.”(memenuhi) 请把水装满。

13)Dikosongin dulu sebelum diisi. (dikosongkan) 先腾出/弄空后才装/填。

14)Ukurannya bisa dipanjangin sampe 100cm.(diperpanjang)尺寸可延长至100cm。

15) Barang ini belum digunakan, bahkan tidakpernah dikeluarin dari dus.(dikeluarkan) 这东西从未使用过,连纸盒也没打开过/拆过。

(二)它表示重复的动作。比如:

1)Ada apa kok cariin aku?(mencari) 有什么事让你到处找我?

2)Anak itu digigitin nyamuk.(digigiti) 那孩子给蚊子叮了。

3)Maling ayam digebukin sampe mati.(digebuki) 偷鸡贼被揍死了。

4) Anaknya minta digarukin punggungnya.(digarukkan)他/她的孩子想要挠挠背。

5) Dia selalu pikirin ibunya. (memikirkan) 他/她老惦念着母亲。

不过,口语常用的后缀–in并非全部用来代替书面语的后缀 -i 或 -kan。有的带后缀–in的词,还原成书面语时并不需要后缀 -i 或-kan。比如:

1)“Bantuin dong.”(bantu) “帮帮手嘛。”; “帮一把吧。”

2) jagain rumah.(jaga) 看家。

3)“Lagi nungguin/tungguin siapa?”(menunggu) “在等谁呢?”

4) Cuma liatin nggak bantuin.(melihat, membantu) 只看着,不帮手。

5) Dia ngajakin/ajakin ke toko buku.(mengajak) 他/她约(我)去书店。

6)Kamar mandi umum disikatin tiap hari.(disikat)公共浴室每天都有人洗刷。

7)Kue itu dijilatin anjing.(dijilat) 那糕点给狗舔了。

8)Aku suka dengerin lagu barat.(mendengar) 我喜欢听西方歌曲。

综上所述,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口语常用的后缀–in多数都是加在动词后面。但有的形容词,也可以连上后缀–in而成动词用的,比如:

教科书没教的后缀–in 教科书没教的事

Dia sering dijelekin temennya dari belakang.(dijelekkan)他/她的朋友常在背后讲他/她的坏话 ; 他/她的朋友常诋毁/败坏他/她的名誉。

Harganya naik, kualitasnya dibagusin dong.(dibaguskan)价格上涨了,质量也要提高嘛。

Orang kulit hitam bisa gak sih diputihin? 黑皮肤能漂白/把它变白吗?

偏离文法规范,而大家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又广泛使用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惯用法了。印尼人怎么讲,我们只好就怎么学。至于做进一步的详细分析、研究,Ituurusan ahli bahasa, kita nggak usah pusingin!(那是语言学家的事,不用我们操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731.html

更多阅读

公交车上令人讨厌的事宁宁找乐 ab型血的人令人讨厌

1  三菱汽车狂奔了十五年,终于退休了,不开日本车,我变得很爱国,最近出门我首选公交车,常坐公交车去正定县,起点上终点下,遇到了许多令人讨厌的事,好几次愤怒的想提前下车,但想了想,打车需要三十块,公交只需二块,这账我是白痴也算得清,再说也没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爆笑)(转) 爆笑人生剧场

上班这一天其实可短暂了,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嚎~?电脑再一开一关,又一天过去了,嚎~?上班这一天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嘛?就是“下班了,活还没干完!”上班这一天最最痛苦的事儿是啥,你知道嘛?就是“还没下班呢,活,干完了”上班这一天最最最

视频:中国好声音陈永馨《你不知道的事》

视频 :中国好声音 陈永馨《你不知道的事》马来西亚好声音让四位导师齐转身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女孩陈永馨Melody选择了一首王力宏的情歌,将其温暖纯净、宛如天籁的声线,浑然天成地展现出来。没唱几句,“小哥”齐秦就被深深打动,不仅立

声明:《教科书没教的后缀–in 教科书没教的事》为网友敷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