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酒纸上醉》之李百药与《北齐书》 李百药

《灯下酒纸上醉》之李百药与《北齐书》 李百药

灯下酒纸上醉——汾酒文化漫谈



23、李百药与《北齐书》

“汾清”一名出自《北齐书》,《北齐书》的修撰者为李百药。

李百药生来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否则,他的祖母赵氏也不会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人生百味,“百药”之名可谓百味中的百味了,何况又生逢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乱世,其中甘苦非太平世道人可窥测的。在古时,药与酒的关系一向密切,或酒中泡药,或以酒作药引,药与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草木之精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药与酒几乎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了,吃药与喝酒被士人引为时尚,药与酒须臾不可分离,李百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尾巴上,对药与酒的体味应是更深的。更何况,李百药生来是个病秧子,除了吃药、喝酒和舞文弄墨,以其身体状况,做农人显然有些吃力,参加农民起义倒是勉强够格的;舞枪弄棒显然也不适合他,不过在军中出谋划策还是能够体现士人价值的。

李百药出生于公元565年,那一年,北齐的第四任皇帝高湛脱掉龙袍不干,一心一意花天酒地,去做他的太上皇了,看来李百药与高湛还是有缘分的。公元577年,北齐亡国,那时李百药12岁,已是记事的年龄,北齐的故事应当耳濡目染不少。何况,李百药幼时聪慧好学,七岁便能理解文章大意。有一次,父亲的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到陈时著名学者徐陵文章,对其中一句“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李百药则在旁应声答道:“《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客人听后大为惊叹。可见这个病孩子是个神童,对咬文嚼字有天赋,对北齐事也应记忆深刻。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在北齐时已官至中书侍郎,曾参与国史修撰,编成《齐史》27卷,如果李百药随父亲朝中走动过的话,定会看见北齐达官贵人是如何争喝“汾清”的。北齐灭亡后,李德林作为社会名流被邀入隋做了内史令,封安平公,并奉诏续修《齐史》,增至38卷,遗憾全书未成而卒,名成而功未就。李百药在隋朝初期,仕途还是通达的,20岁出头便被授东宫通事舍人,不久,升迁为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陪太子读书。李百药年少成名,树大招风,羡慕嫉妒恨纷至沓来,李百药恐遭祸端,便称病辞官。公元599年,李德林去世,李百药袭爵安平公,又奉诏参与修《五礼》,定律令,撰《阴阳书》,作奏议文表。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隋炀帝杨广即位。杨广当年曾延揽过李百药,李百药不愿参与党政,便婉拒了杨广的盛情,开罪了杨广。杨广新皇登基,旧账清算,李百药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李百药先是被贬出京城,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司马,后罢州置郡,李百药的司马一职也被罢去,只得回归乡里。公元609年,李百药又出任鲁郡(今山东曲阜)步兵校尉,公元613年,戍守会稽(今浙江绍兴),后又授建安(今福建建瓯)郡丞。这时,隋末农民战争爆发,李百药去建安途经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时,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天下大乱。李百药未到建安就职,顺路参加了农民起义,先后任职于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军中,最后归大唐,官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等,总算熬出头。

李百药归唐前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李百药投杜伏威后,审时度势,认定天下必归李家,便劝杜伏威投靠李渊。杜伏威先是同意了,投奔长安的途中又后悔了。杜伏威自个出尔反尔,却迁怒于李百药,便命人灌石灰酒给李百药喝。可怜李百药喝了石灰酒之后,出现严重腹泻,几乎把小命丢掉。但腹泻过后,李百药竟因祸得福,从前的老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更奇迹的是,药罐子李百药最后竟然活了83岁,真可谓越病越长寿。李百药否极泰来,不过,李百药喝石灰酒的故事不见正史记载,石灰酒治百病的事也无科学根据,各位姑妄听之便是了。石灰酒的事暂且存疑,但李百药好酒,且与酒的缘分不浅,我以为还是可信的。

李百药弃暗投明,不仅未得到李渊重用,反受杜伏威出尔反尔连累,被李渊疑为反唐人士,差点砍头。后经人求情,死罪饶过,活罪难免,李百药被流放。幸亏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李百药的坎坷生涯才告结束,就像他喝了石灰酒治好了自己的“百病”一样。李世民很看重李百药的才名,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即召李百药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并命其参与修撰《五礼》及律令,撰《齐书》。李百药据父《齐史》旧稿,兼采他书,经10年,成50卷,宋人为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又将《齐书》改名为《北齐书》。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北齐书》上进,得到李世民嘉奖,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赐物400段。第二年,《五礼》及律令撰成,李百药爵位又从“男”进为“子”。李百药一生多次被贬官,多次遭人谗害,多次险些丧生,直到贞观盛世才“百药”尝遍,劫波渡尽,看来人的命再强也是强不过世道的。

李百药生于乱世,做一个士人其实最是无奈的,但其士人的操守并未因此发生任何动摇。李百药年轻时候曾陪太子读书,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又做了太子的师傅,且受到李世民诗文褒奖,看来李百药的文品和人品的确是靠得住的。李百药接过父亲的衣钵,续写《齐史》,也算一件光宗耀祖的事。父亲曾在北齐宫中行走,撰写《齐史》时首次在正史中借高湛之名提到“汾清”,实属罕见,李百药子承父业,完成父亲未竟之志,虽“汾清”的出现有些偶然,但至少说明“汾清”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该多么普及。父子两代人完成同一个故事,或亲历,或耳闻,著史者与被写的时代既有近观,也有远闻,经过两代人甑别,这样的历史应是靠谱的。更何况,李德林续写《齐书》时,北齐已亡,李百药接力再续时,已是唐代,不存在为尊者讳的问题,加之李百药父子书香传家,为人备受世人尊崇,更为这段不经意的文字作了可靠的注脚。退一步讲,即使历史常常是被人误读的,即使同代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但这也仅是就人事或与人事有关的事件而言的,“汾清”作为客观的物,本身并无多少感情色彩,并不会掺杂人为因素在内,“汾清”因此存史,无疑是确凿的。再者,李百药撰《北齐书》时,曾有数家北齐史可供参考,除了其父李德林的未完稿外,还有王劭修撰的编年体《齐志》20卷、纪传体《齐书》100卷,崔子发修撰的《齐纪》30卷,杜台卿修撰的《齐纪》以及姚最修撰的《北齐纪》20卷等,史料可谓详实,《北齐书》中的每个字都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

李百药修撰的《北齐书》共50卷,其中本纪8卷,列传42卷,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80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追问北齐灭亡的罪魁,李百药把其中原因之一归罪于酒,称文宣帝高洋“纵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代未有,飨国不永,实由斯疾”。

李百药虽将北齐之亡怪罪于酒,其实,他自己一生也是好酒的,且喜豪饮。史家称李百药的诗文“藻思沉郁,尤长五言,虽樵童牧子,亦皆吟讽”,其中不少篇章流露出对酒的偏爱,即便告老还乡之后,李百药仍然饮酒,吟诗,作赋,“以尽平生之志”。《送别》便是一例: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3月16日专栏文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833.html

更多阅读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 相思与君绝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刈小迪这首《上邪》应该是我听小曲儿的第一首歌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故事性的古风歌的。而融入了故事情节在里面,我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虐

《红楼梦》之李纨是啥样的老好人? 写红楼梦李纨的文章

《红楼笔记》之四百三十三风之子原创第五十五回开始,写探春、李纨和宝钗协理荣国府,就不能不提到李纨。在世人眼里,李纨就是个老好人。是的,没错。可是我们要往深里抠,看看这老好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实的心态和意图。记得之前我在拙

《耒阳儿女上井冈》揭开许多历史之谜 井冈山的儿女

经过中央文献研究室两度严格审核,长篇纪实文学《耒阳儿女上井冈》终于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3年7月出版了。早在2005年,作者朱文科就开始关注湘南起义,关注朱德伍若兰的这段婚恋故事,陆续搜集有关史料,写成中篇纪实文学《化作幽兰吐芬芳

豫剧老戏《三上关》唱段欣赏4 :“薛金莲一言骂死我”及“哭一

【写在前面】今天我特别高兴,不知为什么,我原来粘贴不上的视频突然粘啦,莫非是过年啦,老天爷网开一面,给我的照顾!不吓唬说啦,希望今后依然如此!本文接着欣赏《三上关》第四个唱段,马金凤叫“薛金莲一言骂死我”唱段,吴碧波则叫“哭一声我的

声明:《《灯下酒纸上醉》之李百药与《北齐书》 李百药》为网友思想的主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