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唯心造的真实含义 唯心所变唯识所现含义

莫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来依文解义佛教为唯心主义

佛教常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六祖慧能也曾说过: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些话常被不解其真意者,当作论证佛法是唯心论的依据。当然,这里的唯心论,就相对于唯物论来说的。那么佛教到底是唯心的呢?还是唯物的呢?为释此疑,现略解数语。

一﹑定义

  “万法唯心”,说明宇宙万有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宇宙万有无非一心所造。

  “三界唯识”,全称三界唯一心,谓三界(yu界、se界、无识界)所有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心为万物之本体,凡三界生死、十法界众生等,实是妄想心所变作。正如《六十华严》卷十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心造诸如来。”

  由此可见,心不但可以造物质世界,也可以造精神世界;不但可以造五浊恶界,也可以造清净庄严的佛国净土;不但可以造苦恼的凡夫众生,也可以造福德圆满的诸佛菩萨。那么心是如何造宇宙万有的呢?为了清楚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心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二。心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佛教讲,根﹑境﹑识三者和合,方能认识事物。三者缺一不可。例如:在一场讲经法会中,尽管法师讲法的声音很响亮,聋人也有心听法,但他因为耳聋都是无法听到法师讲法的,因为他缺耳根;一般人虽然耳根具足,但法师讲法时某人在打瞌睡,或心不在焉,他对法师所讲之法也会充耳不闻,因为他的心忙于打瞌睡而没有参与听经,所以他仍无法听到法师讲经的内容;同样,如果一个人有心听法,耳根又具足,但没有法师讲法,他也是无法听闻佛法的,因为缺乏外境──讲法的声音。只有当有法师讲法(外境),听法的人耳根具足(根),又用心听讲(识),三者合一,才能听闻佛法。

  以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准确理解佛法极为重要。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在做学生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印崇禅师召集众多弟子,问:“风吹幡动,究竟是风动呢?还是幢动?”众弟子议论纷纷,有的说风动,有的说幡动,各说不一,此时站在众弟子中的慧能挺身而出,答道:“是人心动”。印宗禅师听后,大为惊诧,知道慧能已经“悟”了。在此典故中,慧能禅师之所以得到老师印崇禅师的赏识,就是因为他深知,风和幡只是外境,是识认事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要真正了知风动还是幡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我们的心一定参与(心动)。如果没有心的参与,我们就不可能感知风和幢的存在,更不用说他们是否动了。所以慧能大师才纠正其它同学的不足,指出是“心动”。这儿,慧能大师所讲的“心动”,

  其实是他强调在了知事物时,我们心的参与非常重要。现代不少学者不明白这个道理,自认为比六祖大师的悟境还要高,拼命批评慧能大师讲“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关键的问题就因为他们不明白“心”在我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总上所述,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境﹑识相触才能认识宇宙万有。在这三者中,根与境的伸缩性较小,而心在了知宇宙万有时起作关键性的作用。

三。心了知的对象──世界的概念

  我们的心了知的世界可以分为两种:现象世界和真实世界。

  现象世界是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官能感觉──即前五识,以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的世界,佛家称之为戏论世界。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称之为比量。佛学家研究的对象是真实世界(或本体世界),其研究方法是凭“内省“、直觉,它不但不能用官能感觉,并且要把官能感觉和其它意识作用──即第六识──完全断除,而以直觉方能领悟本体世界,其结果是不能与人共见,因此甲僧所证得者,还令乙僧、丙僧互相印证。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佛教称之为现量。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直觉去了知事物的机会其实很多。譬如在审美活动中,依靠的就是这种直觉。譬如看到一朵花,你就觉得它很美,但若要你从逻辑推理上找出花儿美的原因来,这大概是强人所难之事,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靠的就是这种直觉,有时语言是多余的。譬如当我们第一次和人接触时,直觉告欣你其人很善良、可靠,可以变成知心朋友;而有些人你看一面后便觉得没有缘份,无法沟通。所以人们常说第一印象很重要的。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成道,靠的也是直觉内省悟出了宇宙人生的规律。灵山会上,佛陀拈花微笑,众人皆不知其意,唯有大弟子迦叶报以会心的微笑,所以佛陀宣布说:“吾有正法眼藏嘱咐摩诃迦叶。”这告欣我们,真正的法是远离文字,只能靠直觉领悟来体会它。所以直觉很普遍地存在着,也很重要。既不是通过直觉证实,又不是由逻辑得来的东西,便不是真理,佛家称之为非量。

  佛教所讲的“一切唯心造”,其实是指我们的心所造的现象世界,而非本体世界。

四。心是如何“造”现象世界的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当根﹑境﹑识三者相结合时,我们才开始认识宇宙万有。而三者中“心”最重要。因为只有用我们一颗纯净的心才能真正了知真实世界,它是独立存在的,语言文字是无法描述它。用禅宗的话讲,“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可惜我们的这颗心如同纯净的水,很容易受染污。

  水本来是纯净的,如果放入红的颜色,人们称之为红水;如果放入黑的颜色,人们称之为黑水;如果放入绿的颜色,人们称之为绿水。如果用它来洗碗,人们称之为洗碗水;如果用它来泡茶,人们称之为茶水;如果用水供佛并念大悲咒,人们称之为大悲水。同样,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如果被贪染污,人们称之为贪心;如果被嗔染污,人们称之为嗔恨心,如果被痴染污,人们称之为愚痴心;当我们高兴时,我们便拥有一颗高兴之心,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便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当我们在清水中放入一颗宝石时,我们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把宝石放入红水中,宝石看起来便变成了红宝石;如果把它放入浑水中,宝石看来起便模糊不清;如果把宝石放入黑水中,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宝石!同样当我们的心被这些烦恼染污后,便无法看清楚事物的真面目。即使在同一种情况之下,依据心受烦恼污染程度的不同,各人反应出来的现象世界因此亦各不相同。譬如,同样是清风明月,在人心情好时,觉得特别的美好,自然发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赞叹;然而在客途的忧愁人眼中,凌晨的明月便会令他发出“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感叹;在游子眼中,一轮明月又能引起他思乡之情:“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同样是晚霞,在人心情好时,它便会有“落霞兴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赞美;而在愁人眼中,却会发出迥然不同之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至于“明月”与“黄昏”之本来面目为何物?烦恼众生则无法领悟。

  所以当我们的心被贪﹑瞋﹑痴等烦恼染污后,就好象自己给自己筑了一道围墙,使得我们不能看清楚墙外事物的本来面目,从此以后,我们便无法了知真实世界。其必然结果是当我们这颗心和真实世界相接触时,由于贪瞋痴等自私的观点的影响,产生种种分别,因而创造了一个与本体世界面貌全非、颠倒梦想、虚幻不实的现象世界,这就是“一切唯心造”之本意。

  我们的心所造之现象世界可分为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有情世界又可分为动物界和人类。因此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我们的心是如何“造”这个现象世界的。

(一)﹑物质世界

  科学家讲,地球的寿命已有四十六亿岁,而人类的出现也只是几百万年前的事儿。当人类还未出现之前,地球应该是一个整体,可是当人类出现之后,由于我们的分别心,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世界分成形形色色的国家、地区、省、市、县、乡以至每一户家庭;甚至在小得可怜的家中,又把它瓜分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我的房间、你的房间、卧室、客厅等等,地球因此被瓜分得七零八落。所有这一切都是人心所“造”出来的。

  物体本来是中性的,各有其功用,无所谓好与坏,贵与贱,萝卜不会羡慕白菜,芍药不会羡慕牡丹,它们各有各的妙处。而然由于人类的贪婪,经过人心反应出来的现象世界与世界的本体迥然不同,中性的物体也变成了有贵贱之分。譬如石头和空气,本来有各自的功用,无有高低之分,但人类从自己功利的角度把物质世界重新划分,重黄金而轻空气。如果从人类生命有用的角度来讲,空气应该比黄金更重要,人一辈子没有黄金绝无生命之忧,然而人不能一刻没有空气,否则就有生命之忧!为甚么人们仍然重黄金而轻空气呢?就因为物以罕为贵,人心在作怪。

  再如金钱,古代人类以物换物,后来发展成以贝壳换物,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纸币,便认为它很有价值。工作一个星期只能换取两三张纸币。其实这两三张纸本身的价值极微,只因人心认为它们是钱,给予这几张纸特殊的价值观。然后把它们存入银行,看到银行存款不断增加便开心。其实存款的人是自己骗自己欢喜,突然一病不起,他满脑子的全是些空洞的存款数子,其它甚么也带不走,真正受益的是用那些利用他的钱投资享乐的大老板!

  由此可见,物质世界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它是虚幻不实的,而无知的人们非常固执其为实有,因此为物所累,痛苦不堪!

般人理解“一切唯心造”时常把“造”字解释为“创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是由心凭空创造出来的。心可以从无到有,想造甚么就造甚么,想造一匹马就能造一匹马出来;想造一台计算机就能造一台计算机;想造人就能造人﹍﹍其实这种理解方法不太妥当。“一切唯心造”之本意并非如此。否则佛教便成了主观唯心主义了。为了准确理解“一切唯心造“之本意,本文就“一切唯心造”谈谈个人的心得。

~~~~~~~~~~~~~~~~~~~~~~~~~~~~~~~~~~~~~~~~~~~~~~~~~~~~~~~元音老人开示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一类是唯心派,一类是唯物派。唯心派认为一切唯心造,心是主宰。物质文明就是由于我们的心灵手巧而创造出来的,所以没有心,便没有这个世界。而唯物派则认为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心必须受物质客观规律的制约,必须符合物质发展的规律,才能够进行创造发明。两派一直为此争论不休。事实上,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象我们的这只手,一面是手心,一面是手背,但两面都是这一只手。只不过从这一面看是手心,从另一面看是手背,角度不同。唯物派与唯心派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只强调自己的道理,片面地执着在一边,所以不能圆满。而在佛教中,对这个问题论述得就比较全面。我们前面讲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就代表了佛教的哲学思想。“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就是说由于我们的心念动,便产生种种事事物物,这句话讲的就是唯心;“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就是说由于世间存在种种事事物物,于是便产生种种心念,这句话讲的又是唯物。有人会问:佛教中不是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吗?所以佛教总体上说还是唯心派。其实这是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我们平常人对心的认识仅仅是指第六意识,因为人们只知道第六意识!实际上,我们人不仅有第六意识,还有第七识、第八识。前面讲过我们的真心,即我们的真如佛性,被无明熏染就变成了识,即:大圆镜智变成第八识,平等性智变成第七识,妙观察智变成第六识,成所作智变成前五识。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心就是第六识,就是意识。第六识的根子是第七识,而产生这些识的种子就是第八识,有时也称八识心王。

如果可以用一棵大树来作比喻:种子就是第八识,种子发芽生出了根就是第七识;根子吸取营养继续生长,长出了树干就是第六识;树干上长出的枝枝叶叶就是前五识。上次有人问:前五识有浮尘根和胜义根,不知其它几识的浮尘根在哪?浮尘根就是以四大为体,对取境生识仅起辅助作用的生理器官;胜义根是实际起取境生识作用的能力。所以前五识的浮尘根我们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而第六识的浮尘根在大脑;第七识的浮尘根在大脑到心脏之间的脉管里面;第八识的浮尘根是在心脏里面。这些在显教里面讲得不是很清楚,在密教里讲得很详细。

密宗中讲:在我们人体的中央,从腹部通过心脏到大脑之间有一条脉管。这里与道教讲的不同,道教讲的是任、督二脉,而这儿讲的是中脉。八识在心脏里面,由五彩光环包裹着,这就是八识心王的王宫。它象太阳一样放射出光明,所以在我们打坐心净的时候就会看到光明,这个光就是你自身发出的,而且是五彩光明,不是单一的颜色。第七识就在心脏至大脑脉管的中间部位,在六识与八识之间起着通信的作用。第六识就在大脑。中脉通过左右二脉连到两个眼睛上,所以,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光。密宗里有一些修法,就可以教我们如何观脉管,如何看光,因为密宗是要灌顶传授的,这里就不公开讲了。

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他们所说的心,都是指的第六意识。而“由心生故种种法生”和“三界唯心”这两句话中所说的心与他们所说的心不同,不是哲学家们所说的第六意识这个主观的心!这两句话中所说的心是将主观与客观统一在一起的心,这就是我们说的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也就是真心。所以说,佛教的哲学思想实在是比唯物派与唯心派要高深得多!

在佛教中,“唯心”有两个重要的含义:第一、是说一切东西都是由真心所创造的,都是虚幻不实的。这里“一切东西”就是指一切事事物物,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第六意识这个心,也都是空花水月,没有实体。所以佛教中说:心不自心,因色故心,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故心”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法生故种种心生”,它说明了心的来处。因为有事事物物才有这个心,假如没有客观物质的反映,就没有这个心。但是,反过来,这个事事物物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为我们的心能够研究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这个客观规律我们就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就能创造出种种事事物物,所以说“色不自色,因心故色”。这个色就是心所创造发明的。因此说,心来源于色,色又是心创造的。所以这里的心与色都不是真有实体,都是虚幻不实的,叫妄心、妄色。而创造它们的就是真如佛性,就是真心。这就是佛教中“唯心”的第一个含义。而佛教中“唯心”的第二个含义就是说,这些妄心、妄色正是我们真心所显现的。真心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它是创造万物的万能体。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各种各样的心念,都是由它产生的。

所以,种种色、种种心的存在,就证明了真心的存在,真心是它们的体,它们便是真心的相、用。没有体就无法产生相、用,没有相、用就不能证明有体!下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体、相、用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做米饭:首先应加适量的水,水多了饭就稀,水少了饭就硬,水加好后再用大火烧,烧开之后再用小火闷,这样米饭就做好了。如果一直用大火烧,饭就会烧焦。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是没有形象的,但根据这个道理去做,把米饭做出来,就证明这个道理是对的。这个理体就在做米饭的过程中显示出来了,这就叫做理以事显。理体必须通过一定的相用显示,才能证明有体。如果没有相用,无法显示,就不能证明有体。就象镜子,镜子必定有影子,如果没有影子就不能称其为镜子了。所以理体与事物不是独立的,体、相、用是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说体相用就是一个,即一真法界;体相用又是多个,有种种妙用。所以说真心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佛教道理讲得比较圆融,它既包含了唯心的思想,又包含了唯物的思想,远远超过了现在的唯物与唯心派对世界的认识。

“一切唯心造”不是唯心主义

记得在高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时,老师就引用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句话来说明什么是唯心主义。这句话应该是出自儒家的理学,当时觉得挺有理的:这不是唯心主义是什么?后来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之后,觉得说这是唯心主义实在有些冤枉。后遇北大哲学系毕业、在《人民日报》任职的一位先生,说起佛教,也称是属于唯心主义,就更觉得问题严重了,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在认识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万法唯心造的真实含义 唯心所变唯识所现含义
说佛教是唯心主义,最确凿的证据莫过于佛教自称的“一切唯心造”。很多人会说“一切唯心造”,不是唯心主义是什么?在这里,我恰恰想通过“一切唯心造”来说明“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及佛教,不是唯心主义。
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唯心主义的定义是“谁是第一性的”:是意识还是物质。因为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毫无疑问,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意识在佛教中、在儒家理学中也是属第二性的!这跟马克思主义理论毫无冲突之处。就拿佛教来说吧,佛教从来没说过意识是第一性的之类的话,相反,对意识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认为一切意识都是虚妄不实的,是“前尘幻影”在人心中留下的“虚妄相想”,简称为妄想。因为意识是虚妄的,不真实的,所以佛教劝修学的人要离妄证真(去妄存真),去求那个真实的。
真实的是什么?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佛教认为是心。这里面,心属于物质,但又超越了物质,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突破。这个等后面再来表述,先说说意识在佛教术语中的表述。很多误解是因为字同而义异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不同的术语进行比较、说明。
佛教在说一个事物时分“能”与“所”,如“能思”“所思”,“能想”“所想”,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识,属佛教中“所思所想”,按对象的不同细分为“色声香味触法”。
至于“能思能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是人脑,佛教认为是心,又称为识,按功能不同细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其中“意”,就是“意识”。这里又出来了一个“意识”,但佛教中称的“意识”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识,它是意识的载体,是一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物质”范畴。
我们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佛教说是心的产物,这个心是个很特别的概念。这个心前面说过了,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意识的概念,而是一种“物质”的概念,但又不是人脑,也不是心脏。这是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认识。
佛教要否定的不仅是意识,也包括由意识反映的物质世界,是一种双否定,是对物质世界的另一种认识。即佛教除像唯物主义一样认为意识不实之外,同时也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而不实的,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原理。
对这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佛教认为也还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还不真实,所以称之为“妄心”。“妄心”由“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心组成,构成人类或者说一切动物“能思”的物质基础。但这六种心(实际上是八个,还有第七识和第八识)是由一个本体变现的,是一个本体的六种功用,这个本体也称之为心,为区别于“妄心”,称为“真心”。这个真心既通达人心,也通达于一切万物,是宇宙一切万物的本体。道家称之为“道”,儒家称之为“理”。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心,说的就是这个真心,它不具有任何意识在里面,因而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佛教或“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说法是唯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可以引证《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万事万物的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这种本体是什么样的,没法描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以名之,强名曰:道。它观客存在着,人们可以感知它,但没法描述它。像佛教中说的,“不可以说它有,也不可说它没有,也不可以说它又有又没有”等四类。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实体,它比虚空还虚,如“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但它又具有觉知功能,不是没有就什么都没有,不是彻底的断灭空。
说到底,儒、释、道并不属于唯心主义,只能说是对物质世界的不同层次的探索与认识,是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螺旋上升。恰如马克思在评锡兰佛教中所说的那样:一、泛神派是唯物主义最高形式;二、无神派是此泛神派更高级。佛教在哲学上是无神论者,佛像是表法。
大脑是思维的器官,但不是唯一的物质基础。大脑只是人体的组织器官,心是有别于大脑的另一种更精微的物质基础,就像经络有别于各组织器官一样。“心”的概念很好地解释了“濒死现象”及有关“前生记忆”的生命流转现象。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或者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中国哲学是实证哲学。因本体的不可说,也就没法直接阐述本体是什么样的,所以只好告诉人们契入本体的方法,转换成人们种种的观念(意识)指导人们去实践,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说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样中国哲学看上去就显得很随意,没有系统性。事实上,中国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是专门引导人们去体认那个本体的。体认到的本体才是最高的哲学,而这个哲学是没法表述的。
本体(真心)生出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9858.html

更多阅读

扫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实含义

看了N多小说,里面老爱写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敢说90%的作者和读者都误解了其原意,我最早了解这句话是在高中,当时语文老师为了我们将来不给他丢脸,就郑重其事的讲了,还好我听了,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我看别人的笑话,嘿嘿,比较阴险。下面

莫文蔚的《阴天》的真实含义 阴天 莫文蔚mv

谁会想到仅仅是一首歌,它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当你在哼吟着它时是否感到了一丝诡异?整首歌都在反复叙述着一个仪式——一个招鬼仪式。  由于歌词相当隐讳,我不能作出完全和绝对正确地解释,那位朋友发现了更多的秘密可以补充。  

“人定胜天”的真实含义及来龙去脉 孝顺的真实含义

人定胜天二、各种说法说法一在《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词典》、《百度词典》中,“人定”指人的谋略(智慧)。“人定胜天”是指“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因为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也可指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苍天(大自然)。 说法二天,被古人

金屋藏娇的真实含义 金屋藏娇的意思

络一直以来,人们常把"金屋藏娇"当作是一段浪漫爱情的象征、一段美满婚姻的起始.事实上,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现在对“金屋藏娇”一词的理解是剔除了隐藏在它背后的复杂的利益关系的结果.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金屋藏娇"涉及到了

声明:《万法唯心造的真实含义 唯心所变唯识所现含义》为网友糖豆青年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