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谦虚的古文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十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真谛《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就是说,虽然只有“道”能使万物产生、繁殖、成长、但又不据为己有,不恃为己功,不主宰他们。所谓“不有”、“不恃”、“不宰”,即“不以有为有”,不把有当做有。正因为有而不有,所以才有有,这就叫做大德。

换句现代话说,一个领导者或统治者,虽然你是企业的大股东,最高领导,但是千万不要把企业当作个人的财富,不要随心所欲,不要把员工当做给自己打工的,要爱护员工,正当的遵纪守法,对待员工和社会不可用智术应对,要用德大彻大悟,明察秋毫,具有以上德行的管理者,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宰割它们,这就是最深的“德”啊。大家才能和你同甘共苦,将企业做大做强。

相反,若是以太上皇为居功自傲,你可能会有功而无功。员工只能把企业当作混饭的地方,没有责任心,没有归属感。企业一定做不大,企业员工一定会流失加快。

实际上企业老板本身处于“有”的层面的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意识,追求自己的功利,其结果只能是加剧企业内部矛盾和人心涣散。

还是多修道吧,人只有彻底转变人生价值观念,参玄悟道,追求真朴,才能超越自我,创造真我,真正取得“无为而无不为”、不言而胜于言教的成果。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十章,老子称其为“玄德”,亦即最深远的“德”,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其大意是,化育万物而不视为已有,推动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其功绩,统领群伦却不专权弄势。刘备的名字就应该是从这句话引来的吧,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和境界着实别有一番滋味。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来,都令我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心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纵是这样,仍不能表达出我心中崇敬之情的十分之一……还是套用太史公赞叹孔子时所说的,或许能稍微准确表达一下心中的所思所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虽然仍是同一个日月,同一片星辰,但每当我仰望星空,目光却穿越千年,仿佛自己已成了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仍是先秦遗民。

不错,刚才说的太史公心中所向往的时代,以及我所崇敬的那些人,就是在先秦时期,再具体点儿,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如果说<?xml:namespaceprefix = st1/>余秋雨先生欣赏魏晋人物的“风流”是一种“风韵”,那么这个先秦时代的人物就是一种“风骨”,又由这种“风骨”透露出来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一种“风采”。我所崇敬的,不仅是他们的功业,而且是由他们的功业所折射出来的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君臣之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朋友之间缓急可共,死生可托;个人立身行事重大义、轻生死,重义轻利、一诺千金……

虽然,那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但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后英雄时代,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不仅在思想上是百家争鸣,在时势上,更是英雄辈出。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丰功伟绩非一人之功。说春秋,离不开五霸;说五霸,首推齐桓公;说齐桓公,更离不开管仲;说管仲,可千万不要忘了鲍叔牙。

他们三人之间不仅是后世朋友之间交往的楷模,更是君臣相得益彰建功立业的典范。

管仲是千里马,齐桓公是伯乐,鲍叔牙是管仲的贵人!

鲍叔牙“生而不有”,管仲“为而不恃”,齐桓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言、非常之行,才能成就非常之功。

正因为他们具备了“玄德”,他们才成就了美名,成就了事功。

管夷吾,字仲,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年轻时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可是在分利润时,管仲这家伙却总是多吃多占,比鲍叔牙要多取一倍,鲍叔牙的随从个个愤愤不平。鲍叔牙却总是宽宏大量地跟从人说,管仲这个人啊,不是贪这么几个小钱,是因为他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吃完上顿没下顿,经常接济不上,是我主动自愿让他拿的!管仲也曾经随军打过仗,可每次作战时,进攻时他总是在队伍的后面,还兵回撤之日他又跑在最前。身边人都笑他,怎么这么个贪生怕死之徒。鲍叔牙说,管仲是因为惦念家中老母,自己要是死了,谁来奉养母亲呢?他可不是真的胆小鬼。管仲又仲多次与鲍叔牙筹划事情,这个管仲却经常错误百出。鲍叔牙又说了,人的穷困与发达际遇不同,时机还没到罢了。假如管仲乘其时、得其位,定当百不失一。

管仲闻之,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遂结为生死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鲍叔牙这个朋友当的,够份儿!

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纠,次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管夷吾跟鲍叔牙商量,将来齐国的国君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不如二人各辅一主,将来不管是谁即位,管鲍二人都可互相荐举。于是管仲辅佐公子纠,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不幸的是,齐国发生了内乱,襄公遇害,公子纠与管仲奔鲁国,公子小白与鲍叔牙奔莒国,小白的母邦。

等到国内诸大夫平定内乱,兄弟俩这个时候争先恐后地往回跑,恨不得爹娘没给多生一条腿,谁不知先入为主的道理呀。管仲多了个心眼儿,抄小路赶上公子小白的队伍,趁其不备,射中小白一箭。满以为这下自己辅佐的公子纠合当继位吧,却不料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带钩,被小白轻松蒙骗过关,趁着管仲和公子纠麻痹大意的时候,做弟弟的抢先一步继承了君位。成者王侯败者寇,管仲一下子成了弑君的罪人。又被鲁侯拿住,欲作为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见面礼。

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意气尽销磨。管仲这个倒霉蛋,时机未到时,真是喝凉水都塞牙。不光平常筹划事情错误百出,辅佐公子纠又非其主,射小白一箭还射到带钩上,那么个小东西,瞄准也没这么准的。要不是鲍叔牙,早已成鲁国君或是齐桓公的刀下之鬼。

鲍叔牙设计将管仲从鲁国终于活着运到了齐国,喜得他屁颠屁颠地来到齐桓公面前,先吊后贺。吊的是兄弟二人争位,哥哥没争过弟弟,死了,从礼上讲,得吊;贺的是得了管仲这么一位奇才。一提起管仲,齐桓公是牙根儿直痒痒,管仲射他的箭还在案头留着,即使生吃了管仲的肉也难解心头之恨。鲍叔牙说,当时是各为其主,不过您要是真的用这么个人,他会为您夺得整个天下。此时齐桓公半信半疑,因为鲍叔牙有辅佐之功,齐桓公做了个人情,就依先生的话,暂且赦免管仲的罪,不杀他了。

接着,齐桓公犒赏群臣,欲拜鲍叔牙为宰相,处理国政。鲍叔牙坚辞不受,并称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心敬慎,循礼守法而已,非治国家之才也”。您要是就想治理好齐国这么大个地方,那用我和高傒就行了。但如果您想称霸天下,非管夷吾不可。

鲍叔牙接着说自己有五方面不如管仲:“宽柔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施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弗若也。”只有管仲才能担当王佐之任,举目望去,当世无出其右者。

那个时代的人让人佩服之处就在这里。

从商界来说,生意场上无父子,亲兄弟明算帐,这是经商的规则,可居然有人不争利;从政界来说,那就更夸张了,基本上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可居然人有不争权不争名。

宰相之位,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爬上去就不想下来,可居然有人愿意拱手送人。而一个君王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想杀谁就杀谁,想嫖谁就嫖谁,更何况是有着深仇大恨的人呢。不杀你就是你前世积德了,还能用你,而且还是人臣之极、宰相之位?少了张屠夫,难道我就得吃活毛猪?这年头,少了谁地球还不是一样转?――不过,这句话纯属混蛋逻辑,这只不过是一种极端自以为是、并且轻视加之嫉妒大才的表现。不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管是少了谁,地球都照常运转,但这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比喻。有因果关系的应该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国家的某个重要岗位,如果得其非人,这个重要岗位可能会给得到这个位置的人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和悲哀。

  

幸好,齐桓公是一位千年不遇的英主。他完全接受了鲍叔牙的劝告,斋戒、沐浴、更衣,择日并亲自出郊,以宰相之礼迎管仲这位囚徒入朝,叩之以治国安邦之道。仿佛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仿佛以前的种种全是为今日的君臣之会,君臣连谈三天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夷吾,小白感谢上苍将你赐与寡人;主公,是天意将要把罪臣的一生全都交给您了。桓公大悦,又一次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仲为相,以社稷相托。

这次,轮到管仲辞而不受了。“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他说,如果接受宰相之位,必须再任用五个人,并说了自己的“五不如”:

“升降揖逊,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

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宁越,请立为大司田;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

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

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

若欲霸王,臣虽不才,强成君命,以效区区。”

桓公全都一一采纳,遂拜管夷吾为相国,赐以国中市租一年。桓公真是大手笔,这个待遇可是足够丰厚的了。又悬榜国门,凡所奏富强之策,次第尽举而行之。

此时,齐桓公才三十岁!刚刚走出毛头小子的年龄。

古人建功立业何其早也。

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死时才三十一岁。虽然他也是一位绝世英雄,太史公也把他列入帝王本纪之列,可这“霸王”与“霸主”,就差一个“点”,但实际的表现可是差之千里了。桓公从谏如流,谋臣如云猛将如雨,项羽刚愎自用,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桓公敢于任用曾想射死自己的罪臣管仲为宰相,项羽对有功当封爵者,把官印的棱角在手里都磨没了,还不想授给人……项羽永远都不明白,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人之力有限,众人之力无穷。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本领,就在于能不能用人,会不会用人。

可是,想称霸天下的桓公,心中还有一个没有解开的结。终于有一天,他把管仲叫到面前,把心里的担心说了出来。古往今来,能这么坦诚说话的君王可不多见,坦诚得可爱,坦诚得可敬,坦诚得不像是个君王。反而像个感觉自身犯了什么错误、又受不住良心谴责的小弟弟,终于鼓起勇气在哥哥面前把心里话说出来一样。

桓公说,寡人有个毛病,我非常喜欢围猎之事,而且,更难以启齿的是,我又非常好色,你说,这会不会对我的霸业皇图带来影响?管仲肯定地说,这不会影响你的霸业!那么什么会影响霸业呢?一个国君,国中有贤人却不知道,这影响霸业;知道有贤人却不任用贤人,这影响霸业;既任用了贤人却不信任贤人,这影响霸业;信任贤人但又在他身边安了一批小人来处处牵制他,这影响霸业。除了这些,您该打猎打猎,该泡妞泡妞,就当给您在日理万机之中消愁解闷了。

齐桓公如释重负。于是专任夷吾,尊其号曰仲父,恩礼在高国之上:“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军政大权,决策权和执行权全部都交给管仲了。

一切都那么美好而顺利,都那么美妙而令人神往。齐桓公荣登大宝又如鱼得水,管夷吾否极泰来而又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我想,那一天,一定是个艳阳高照的晴天吧。

可是,大千世界,朗朗乾坤之中,却总是时而不时地飘过那么几朵云。

这个时候,小人粉墨登场了。

读中国历史,有一个畸形的现象一直让大家觉得心里堵的慌,那就是许多绝世英雄大多毁在甚至不明不白地死在挤眉弄眼的小人手里。

小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他们的心躲在历史的阴暗角落里,但他们的脸绝对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他们可能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又可能是不男不女的人;他们可能文化程度很高,也可能目不识丁,但他们极会揣摩领导的心理;他们可能有才,但绝对无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精明,但绝对是垃圾;他们在领导面前柔顺,会说话会办事,善于迎合领导内心的私欲,但绝对于国于家有大害,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以小人牵制英雄,是中国传统政治操作模式的潜规则和秘而不宣帝王术,这是小人之所以屡屡得势的直接原因。以领导者而论,他们绝不糊涂,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他们心知肚明。但他们之所以任用小人,一来可快自己的私欲,办点私事泡个妞啦什么的,非小人来办不可;二来可制衡不易驾驭的大英雄,还不用自己动手,把英雄折磨死了,为平公愤之时,至多把小人送上断头台,再为英雄隆重地来个平反昭雪,连鳄鱼的眼泪都不用滴,自己仍不失英明神武。反正不管怎样,英雄也好,小人也罢,骐骥也好,驽马也罢,终究还是马,还是赛场上的运动员,而君王,永远是裁判员。我就吹黑哨了,怎么着吧!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战于野,其道穷也。位高权重,功高震主、甚至是功高盖主之际,引起别人的嫉恨、引起君主的怀疑在中国政治史上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以刘备、诸葛亮君臣的千古美名,但先主白帝托孤之际还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你诸葛先生有安邦定国的大才,强之曹丕岂止十倍,曹丕都当皇帝了。你要是觉得我儿子还可以,你就帮他一把,要是觉得他不行,你就自己称帝吧。说白了,我儿子那么笨,你那么精明……还是有点儿怀疑。而刘备这么说,其实还是临终之前耍了一把帝王术而已。清人毛宗岗在评注三国时说:“或问先主令孔明自取之,为真话乎,为假语乎?曰:以为真,则是真;以为假,则亦假也。欲使孔明为曹丕之所为,则其义之所必不敢出,必不忍出者也。知其必不敢,必不忍,而故令之闻此言,则其辅太子之心愈不得不切矣。且使太子闻此言,则其听孔明,敬孔明之意愈不得不肃矣。”

尽管齐桓公最后自己死于小人之手,但他一辈子没听信小人谗言而害自己的忠臣爱将,就这一点,就没有几个君王能比得上他的气量。

齐桓公身边有三个他最喜欢得离不开、但绝对是真小人的人。

第一个叫竖刁,本是桓公的幸童。齐桓公毛病真是够多的,不光好色,还有同性恋,男女通吃。竖刁因为想欲亲近内庭,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因为作为男人是不便往来甚至是禁止出入宫廷的,于是他一咬牙,自宫以进。齐桓公怜之,宠信愈加,不离左右。他也成了齐桓公宠姬的近臣。

第二个是齐国雍邑人,名巫,人称雍巫,字易牙,为人多权术,工射御,尤其精于烹调之技。齐桓公一次开玩笑地跟他说,寡人把鸟兽虫鱼之味尝了个遍,现在吃什么都没感觉,不知这人肉味怎么样。易牙走了,等到用午膳时,易牙献蒸肉一盘,嫩如乳羊,而甘美过之。简直太好吃了,齐桓公赞不绝口地一口气吃完才问,这什么肉啊,这么好吃?难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而寡人没吃过的?易牙跪下说,这是人肉。桓公大惊失色,你从哪弄来的?易牙说,我的长子今年三岁,臣闻“忠君者不有其家,君未尝人味,臣故杀子以适君之口。”――那个时代的小人居然都这么“实在”,这要是从哪弄个孩子还不容易?再谎称是自己的孩子,估计也无从可查。齐桓公认为易牙可真是忠于自己,也开始宠信他了。

第三个公子开方,他本来是卫国的长子、储君,见齐国强盛,愿意到齐国做官。齐桓公任他为大夫。

这三个人,齐人称其为“三贵”。三个小人臭味相投,又巴结上了齐桓公的宠妾卫姬,枕边风还经常吹这三人的好处,齐桓公更是宠信有加。而小人的特点是,不是认权,就是认利,还总想成为人上人,不把英雄踩在脚下,他到死心里都不舒服。此时三贵权倾内外,就想打管仲的主意。

小人开始出第一招。离间君臣,上纲上线。

一天,寻着齐桓公比较高兴的时候,竖刁与易牙一起来见齐桓公。主公,奴才听说,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自古以来,君主发号施令,臣子奉令而行,这是君臣之道。现在呢,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老百姓好像都不知道有大王您,只知管仲了。长此下去,恐怕对您是大大的不利。试看今日天下,竟是谁家天下?这招够狠的,古来有大才却功高震主的英雄,十有八九就死在这一条上。换了别的爱猜忌的君王,这一招就足可致管仲于死地。

可齐桓公笑了。寡人和仲父之间,就好像身子和胳膊腿一样。有了胳膊腿才成一个完整的身体,有仲父才成就我的皇图霸业。说到这儿,话锋忽变严厉,“尔等小人何知?”你们这些小人,懂得什么?

吓得二人不敢再言。

小人的第二招,教唆领导,见缝插针。

小人绝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别看自己啥也不能做,但老还想当裁判员,但他不用自己出头露面,他会教唆君主“死用”而不是“使用”英雄。英雄在做事时如果不出错,小人就会说,这算什么,做的一点儿都不漂亮。这么简单的事,他只会循规蹈矩,也没弄出个什么新鲜花样。如果英雄在做事时出了一点差错,就会怂恿君王,这么点事都做不好,他是纯心想给您上眼药。总之只要英雄在做事,就是里外不是人。而小人永远不用承担责任,上天赐给他们的这项本领真叫人叹服!动手动脚的永远不如指手画脚的人混得开。

有一天齐桓公打猎,白日见“鬼”,不知是什么东西。竖刁这个性别不详的人机会来了。管仲不是无所不知吗?您可以问问他呀。不过,上次您遇见“俞儿”这种东西的时候,管仲只是顺着您的话茬拍马屁而已。不信的话,您回去后只告诉他说看见鬼了,先别对他这东西是什么形状,看他能不能答上来。他要是说的与您的一样,那才证明上次遇“俞儿”时他没说谎。

结果,管仲还真是没能回答得出齐桓公的这个疑问。齐桓公心怀疑惧,病倒了。管仲无奈,张贴全境,求有能解决君王疑难问题者,把自己封邑的三分之一相赠。最后叫一个农夫给答对了,却拒不受官受赏,甘愿做一治世之民。

于是齐桓公重赏管仲。

这小人哪,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竖刁对桓公说,这个问题又不是管仲答出来的,他怎么能够受赏呢?

齐桓公就是齐桓公。他说,寡人闻之,“任独者暗,任众者明”,如果没有管仲,寡人不也还是听不到这个农夫的话吗?

竖刁这才不言语了。

疑人勿用用无疑,仲父当年独制齐。

都似桓公能信任,刁巫百口亦何为?

管仲秉政三年,齐国大治。

管仲秉政三十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连孔老夫子都翘大拇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我们中原大地礼仪之邦早就被夷狄征服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41599.html

更多阅读

怀念,为小钟哥组织的三知 小钟

前几日路过中主楼前,不经意间发现那几株玉兰树竟开出满枝的花骨朵,坠在枝头,沉甸甸的,煞是绚丽。心里却忽然涌起了许多事,想起了去年的春天,当时的天空柳絮飘飞,校园四周同样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年年春色,总勾起人的许多回忆,同样的花,在不同

有一种危机叫奇迹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有一种危机叫奇迹卢麒元2008年的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美联储推出四轮QE(量化宽松),随后跟进OT(扭曲操作)。此两项措施,为市场注入了庞大的流动资金,就美联储的总资产规模计算,总额达到了2.65万亿美元。就技术层面而言,

亲:爱上你是我的幸福,遇上你是我的幸运!

该来的终归要来,不想说谎,更不能逃避。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就是让快乐与我结伴,让幸福与我同行!很留念与你相遇相知的日子,能遇上你,能爱上你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幸运!人生是短暂的,如果穷其一生都没遇上那个让我深爱让我痛

声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谦虚的古文》为网友叩首称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