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减压转载) csdn如何转载博客

教师如何减压(转载)

[引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和深刻的痛苦。”

——联合国心理学专家于1996年提出

[案例]:

案例一:(语言暴力)2003年11月4日“目击者”播出“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丁瑞婷,女,15岁,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瑞婷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

案例二:(焚烧校舍)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案例三:教师自杀的案例:

1.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3.吉林,某区李某校长上任不到一周,跳楼自杀。

4.2007年12月16日,东莞实验中学一名教师砍伤三名同事后,自杀身亡。

[数据]:

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

[概念]:

心理障碍,是界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排除或疏解,就会酿成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从人的思想、行为中反映出来,并且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障碍”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喻。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也确实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会间断的。甚至做梦也是一种心理“流动”状态(潜意识心理流),只有人体死亡,心理“流动”才告终止。人的心理“流动”如果遇到阻塞,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1.狭隘、2.抑郁、3.怯懦、4.虚狂、5.恐惧、6.多疑、7.神经过敏、8.神经衰弱、9.过度激动、10.无动于衷、11.报复情绪等,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说明。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据一些研究分析,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我曾经担任过小学的班主任,虽然说小学没有什么升学的压力,但是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是相当的不轻松。而我们初中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4.师范教育的不完善: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故去、家庭的变故),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曾经有过这样的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__与__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美国全国联合会《报告》曾经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教师如何缓解压力,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如何缓解压力]:

方法一:要树立自信心。

下面我来举两个心理实验案例:

  案例一: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它也不吃了。

  案例二: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置,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习得性无力感”导致出现了消极的自我意象。同时也说明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方法二:要给自己正面的自我暗示。

案例一: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案例二:有一患者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经医生诊断后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对他的治疗。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症。正巧,目前刚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例。注射一只,保证三天就康复。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给他注射的只不过是普通的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暗示以及引起患者的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

  案例三:胃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医生说:给你打止痛针吧,打吗啡最好,一打就不疼了。其实打的是生理盐水,竟有40%的人不疼了,这是积极暗示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现场做一个实验。(暗示实验)

心理学家实验发现,大约80%的人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可以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比如,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恒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方法三:需要良好的情绪状态。

案例:一位东北人,一天说肝疼到医院就诊,医生把一位肝癌患者的病例与其弄混。确诊其为肝癌,告诉他是晚期了,想吃啥就吃点啥吧。38岁,拖家带口,孩子才8岁,以后怎么办呢。在家拖了40天,瘦了20斤。后来单位的工会主席来看他,问他有什么心愿想实现,他说要看天安门。四人陪同带担架来到北京,看过天安门后,同事说一就来北京了,再找个好医生看看吧。一位专家经检查后,对他说,你不是癌症,只是肝囊肿,是你的精神崩溃了,所以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结论。所以说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方法四:恰当、合理地渲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一边喝看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如果找不到发泄的对象时,那就最好采用睡前写日记的方法,写出自己的不愉快,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受多了。要是连写日记都嫌麻烦的话,你干脆就独自对着墙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泄个够。(看来有些荒唐,但这毕竟是解压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想哭就哭。可能女人容易采用这种方法,但我认为男人更应该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有句歌词唱的好嘛!“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医学心理专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遇到困难要坚强,心理不畅就哭出来……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

方法五:避免期待性焦虑。

卡耐基说过的这两段话,我认为很有道理。

“生活在现在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一天!”——卡耐基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

方法六:自言自语。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学家们认为“自言自语”有如下作用:

1.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受。

2.自我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3.“自言自语”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自我解决。就像对待朋友,澄清一起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4.将自我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5.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安定少做恶梦。

方法七: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聘。

  运用电子游戏这种间接的手段可以使过分压抑的心境得到发泄。还有打沙袋、拳击等,这类运动会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兴奋不已。

另外我们学校有许多老师每天打羽毛球,这也是个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听音乐、唱歌等方法。

  我觉得我们办公室这一点做的就很好。有的老师发现了幽默故事就把它发到QQ群里,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快乐。办公室里经常是笑声不断,这样既放松了心情,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笑话一:两个相爱的玉米粒决定结婚,可是婚礼时找不到新娘了,新郎问一直跟在身边的一个爆米花,爆米花害羞地说:“讨厌,人家穿的是婚纱!”

笑话二:有一个人很笨总找不到工作。一天他到肯德基面试。经理问:“你有什么特长?”他说:“我会唱歌。”于是他清清嗓子唱到:“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尽在麦当劳……”

笑话三:瞎子骑车带结巴,结巴看路,忽见深沟,结巴惊呼:沟沟沟!!!瞎子回唱道:“噢勒噢勒噢勒!”于是二人坠入沟中。

方法八:合理比较。

苦恼之源常来自于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报酬总爱与比自己多的人比,地位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总爱横向比不爱纵向比,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越比越憋气,越比越不平,越比越悲观,越比越失望。

 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也往往是合理的比较方式,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试着比较一下:

  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作比。

  当学校发不出福利津贴时,与其他领不到工资的教师比。

  当别人职称聘上而自己屡战屡败时,与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比。

  当别人无德无才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时,与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比。

  这一切都不如人家时,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比他们的贤惠,我的丈夫比她们的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比他们的和睦……

  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西方国家叫做酸葡萄精神,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我们曾经以为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其实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它使人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在不幸的处境下求得心理平衡,获得愉快幸福的主观体验,这有利于身心健康。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是潇洒的,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甜的狐狸是苦闷的;阿Q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谁都可以欺侮他,要不是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说不定在被砍头之前早就精神崩溃了!所以当我们看到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时候,用一用这种方法未尝不可。

方法九: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方法十: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第一,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自己说“没关系”。

  第二,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 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

  第三,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有句老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第四,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实验证明,一个人发怒,其消耗的体能相当于快速跑完3000米。

[其它方法]:

1.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2.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3.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4.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嗅嗅香油。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6.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进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7.穿上称心的衣服。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8.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东京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为消除雇员的紧张,每个月花2500美元请人定时牵来憨态可掬的牧羊犬,让公司雇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来逗弄牧羊犬,从而达到因工作紧张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9.注意转移法。所谓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善于脱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

10.调息放松。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这种呼吸方法可能练过瑜珈的老师比较熟悉,还有学过声乐会运用丹田气的老师可能也比较熟悉.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由于紧张,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最多只到达胸部便被呼出)变成腹式慢呼吸(尽量向内更多地吸入空气,再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

(轻轻地闭上眼睛,听音乐,回忆经历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

[结束语]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谨献给在座的各位老师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35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利用博客赚钱? 怎么利用博客赚钱

个人博客可以赚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只针对普通的个人博客赚钱做点探讨。博客赚钱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如果你在网上有个自己的博客,而且有时间定时更新文章,有些浏览量,那就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博客给自己赚些外快了。

转载 博客积分规则 转载欧美男体博客

原文地址:博客积分规则作者:博客积分规则积分是新浪博客对用户努力的认可和奖励。鼓励用户坚持写博,让记录、交流、分享成为健康的生活新方式。用户可以用获得积分换取更多的新服务。 积分规则:  1、一天内有过博客登录记录的获得1分

教师如何减压转载) csdn如何转载博客

教师如何减压(转载)[引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和深刻的痛苦。”——联合国心理学专家于1996

转载 男性人体摄影 人体转载博客图片

kenny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nny688 [订阅][手机订阅]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个人资料kenny播客微博加好友发纸条写留言加关注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75博客访问:17,441

声明:《教师如何减压转载) csdn如何转载博客》为网友訁巟暗匴迣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