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挡不住木船:薛岳将军为何没有守住海南岛

核心提示:1950年4月初,眼看谷雨节气将至,谷雨一过,琼州海峡将会刮起南风和东南风,有利于木帆船渡海到达海南的北风季节,只剩下十来天了。为抓住1950年春天这最后的战机,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力谏谷雨前大举渡海作战。

陈晓楠:1949年的12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和43军奉命进驻雷州半岛,相机解放海南岛。茫茫琼州海峡阻挡了这两支劲旅前进的步伐,此时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的海南岛上,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统领着海陆空三军,兵力达10万之众。薛岳以海峡为天然屏障,坐拥海空军的优势,并且在海南环岛加紧构筑立体防卫工事,命名为“伯陵”防线,号称是“固若金汤”。

而刚刚到达海边的四野官兵,却连一条渔船也找不到,没有船只,如何能够渡海呢?更为不利的是,四野官兵多是北方人,在陆上堪称是“东北虎”,而到了海里却几乎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性的“东北虎”如何创造奇迹,完成解放海南岛的重任呢?今天我们请到了原四野40军侦察科的科长郑需凡老人,来讲述他亲历的解放战争史上这最后一战。



解说:1949年12月初,随着广西战役的基本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委开始着手准备攻打海南,四野统帅林彪指示,由43军和40军一道,配属加农炮团、高射炮团和工兵一部,共计10万余人,组成了“渡海兵团”,统一归属15兵团首长指挥,40军和43军这两支四野劲旅,将打完南下的最后一战。

郑需凡:我们是东北部队呀,要是爬山,走平路都没有问题,但是大部分战士、干部,都没见过海,当然有一些顾虑。一到海康,国民党的飞机轰炸,这还是12月底,我们文工团挨炸了,炸死了几个同志,部队就一面很气愤,一面觉得哎呀,应该有飞机,有军舰,这个海什么样,不知道。



解说:面对陌生的大海,一些官兵产生了畏惧心理,1949年10月,三野攻打金门失利,登岛部队全军覆灭,这个失败的渡海战例,在四野将士心中投下一道阴影,有人抱怨说,革命到底,这回可要革命到海底了。

郑需凡:今天我吃鱼,明天鱼吃我,确实有人说过这个话,那这个,也不批,也不斗,你回家吧,他不干,这个部队毕竟是个革命的部队,历来是勇往直前,从来是喜欢打最前边的仗,最硬的仗,不能泄气。

解说:1950年1月,就在渡海兵团全军开展思想动员之际,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守军正在加紧布防,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一方面加紧构筑环岛立体防御体系,以飞机和军舰封锁琼州海峡,另一方面命其主力部队,全力清剿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防止“内共”与“外共”的里应外合。

薛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曾指挥所部取得万家岭大捷、长沙大捷等着名战役的胜利,号称“百战名将”。他在向蒋介石汇报海南岛上的防御部署时,声称“伯陵防线”,将“飞鸟不下,共军难越雷池半步”。解放军要渡海作战,突破“伯陵防线”,首要的困难是没有船只。

郑需凡:要靠船,船,大部分找不到,为什么?国民党跑的时候,就把船带走了,渔民有的有船的,舍不得,就偷偷地搞到港湾里头,隐蔽地方藏起来了,海边上基本看不到船,所以说要找船。

军舰挡不住木船:薛岳将军为何没有守住海南岛


解说:1950年1月,毛泽东曾电示四野15兵团首长邓华、赖传珠、洪学智等人,指出要按照“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四野首长曾派人携巨款南下广州、香港,征集或购买船只,结果却令人失望。

郑需凡:他派后勤去买,到香港去买,要多少钱凑多少钱,当时也穷,都是花的银元,花好多银元也没买得到多少东西。买机器买不上,买几个旧船,刚开过来,坏了,报废了,不行啊。



解说:面对现实,15兵团首长不得不放弃了以机帆船作为主要渡海工具的决定,转而重新考虑用木帆船渡海,要赶在1950年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征集船只工作刻不容缓。由于部队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征集船只的工作一开始就遭到了渔民的拒绝。

郑需凡:要说真正找着船,是民运队就散开,地方,当时中南军区也指示,当地地方找船,后来听说有机帆船,这看看,说机帆船不就是装上个机器嘛,军首长就下命令,能拆的车统统都拆了装船。这装机帆船,装机帆船还不够,了解到国民党撤退的时候,把大量的大船好船都带到了涠洲岛,这时候就想,哎夺回来,所以又派部队去打下涠洲岛,把,大约有300条比较大的船吧。

解说:经过多方努力,渡海兵团拥有了各类作战船只1000多艘,满足了一次载运10万部队渡海的需要,有了船只,战士们开始出海训练。在颠簸的海浪中,练习撑篙、摇橹、划浆、掌舵和海上射击、登陆冲锋等动作,通过海练,一支陆军部队硬是练成了“海军陆战队”。

在郑需凡老人的记忆中,当年部队海练的盛况,比起今天的游乐园,热闹的情景一点都不逊色,不仅如此,部队还人人争先出点子,搞发明创造,有了船之后,自制土炮艇就是其中一项“重大”发明。

郑需凡:这可不是个简单事,炮可以上船,炮,打一炮,向后一坐,这个冲力很大,小木船一下就散了。这个炮兵主任就想办法,开协商会,大家研究,捆稻草,钉木板,还有一个最科学的办法,是倒着打,怎么倒着打,炮往这边打,船往这边开,这个力学上来讲,不是对冲,而是散开。这个办法很灵,拿海水当成缓冲冲击,比起像那个弹簧的呀,或油料缓冲啊,效果都好,这样炮艇也出来了。



解说:由“土炮艇”组成的“土舰队”,在后来的渡海作战中担任了“指挥舰”、“通讯舰”和“护卫舰”,着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中国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在1700多年之后,在四野渡海兵团攻打海南岛的战役当中,将士们巧借北风的故事,恐怕却鲜为人知。



1950年初,新中国成立不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根本没有实力装备自己的海军,陆军部队四野40军和43军,乘坐木帆船渡海作战,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能不能有北风助力,扬帆启航,使木帆船顺利渡过琼州海峡呢?这似乎成了由老天爷说了算的事。而渡海兵团竟然掌握了风向和潮汐规律,借到了北风,为登陆增添了成功的砝码。

郑需凡:毛泽东到苏联去,途中发电报,讲了几个问题,几次讲几个问题,一个是讲这个转型,我今天的话啊,转型,就是他说要打过去没打过的仗,缺乏经验的,这不转型嘛。第二个,潮、风,渡海要注意潮风。第三个接受教训,金门,金门仗打得很勇敢,但是没个指挥员,没个统一指挥,没有一点准备,稀里糊涂上去就打,所以造成了损失。

解说:早在两广战役临近尾声的时候,在广西南宁的书店书摊上,郑需凡就开始购买有关海南岛风土人情水文气象的书籍资料,在1949年12月18日毛主席电示之后,渡海兵团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潮水和风向上。

郑需凡:风潮,历史资料我们搜集了很多,找渔民组成了顾问团,这个研究,但是这渔民毕竟是渔民,他们有些老气象真灵,他可以报明天后天,大体不错,但是他有些东西他不懂,他不懂军队打仗。

解说:郑需凡回忆说,流好测、风难料,测风恰是渡海部队的最大弱点,为了报准风速,他们制造了“土风速仪”。

郑需凡:当时报纸能报,大风,不太大,小风,我们自己造土风速仪不行吗?这个想来想去想,哎,汽车上有啊,汽车没有风速仪,汽车有速度表,找个没风天,齐着马路,齐着路,开车的开车,上边有个风摆,风飘,看着风飘,一个在那报,四十多少,我这看风飘飘多少,这个风速仪造出了吧。



就这么简单,所以我做得越大越准确,咱们旁的没有啊,木板子,纸还是可以吧,所以就拿这些东西,做出了,做大大的。我当时控制在3米,风速3米以下,3米以下,10米以上,能控制到这样。也不是,不敢说太准,太准现在工商都骂我了。

解说:后来,气象预报对15兵团前指和两个军下定渡海决心,选定起渡时间和登陆地点,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时海上大练兵的成果也得到首次检验,1950年2月21日,43军一艘出海训练的小木船,意外遭遇国民党军舰,开创了木船打败军舰的先河。



郑需凡:四十三军鲁湘云,他们出去海练,海练失去了方向,这个,耽误了时间,国民党军舰来了,来了,他们离着很近,他们开始隐蔽着,隐蔽着,他们想,军舰想来抓他们,抓俘虏,赶到距离很近的时候,他们突然开火,一下打,军舰上头(的人)都在那趴着看,看热闹,看怎么抓,突然一打,军舰仓惶地跑了。

解说:捷报传来,渡海兵团全军振奋,然而面对茫茫大海,还是有人怀疑,作战部队能够以木帆船冲破敌人飞机军舰的海上封锁,到达对岸吗?郑需凡介绍说,事实上已经有人乘船突破敌人的海上防线,在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往返来回,他们是海南岛上的琼崖纵队干部战士。为了与渡海兵团取得联系,琼崖纵队经常派单人单船渡海,前往雷州半岛上的40军军部沟通情况,传递情报。

郑需凡:他们那来回可有意思啊,符振中是坐的船,他水手来用个木盆,木盆渡海,我受他们启发,所以我胆子放开了。我的游泳本领,没有木盆我也可以回来,但是有个木盆不是更保险。他们木盆不是漂他,是木盆带水,带吃的,时间长,饿着,吃,上边要盖上油布,就这样。海南岛那个水手过来,就这样,单个的,飞机看见,它也以为漂着个东西,它也看不清楚,它也不管。

解说:1950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渡海兵团作战会议上,确定了渡海作战方针,即“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2月12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作战方针。经过两个月的战前准备,1950年3月5日,渡海兵团第一支偷渡部队启航了,这是40军派出的一个加强营,全军上下,无不关注此举的成败。

郑需凡:一开始这段,过儋县这个角啊,以前非常顺利,顺风顺流,过去以后,开始不顺利了,对方的小船军船都出来了,出来,就混在一块,混一块走。以后飞机也来了,飞机来了,对方用什么表示,我们用什么,他打红旗,我们打红旗,他打白旗,我们打白旗,一直飞机把咱们部队护送到离岸很近。这时候分家了,分开了,分开了以后,这时候才有点伤亡,琼崖纵队接应的,也很快也到了。



陈晓楠:首批偷渡的英雄船队和敌人斗智斗勇,第一次小规模偷渡取得成功,海南岛上的“伯陵防线”被撕开一个口子。随后15兵团的首长又下令,组织了三次偷渡行动,使海南岛的先遣登陆主力部队,接近一个师的兵力。加上原有的琼崖纵队两万人马,大大增强了岛上的接应力量,为大规模登陆作战准备了条件。

解说:渡海兵团的四次成功偷渡,令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心惊肉跳,薛岳下令岛说守军主力向北集中,各部停止清剿琼崖纵队,全力阻止“共军”大举登陆。



1950年4月初,眼看谷雨节气将至,谷雨一过,琼州海峡将会刮起南风和东南风,有利于木帆船渡海到达海南的北风季节,只剩下十来天了。为抓住1950年春天这最后的战机,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力谏谷雨前大举渡海作战。韩先楚的建议方案,摆到了15兵团司令邓华的案头,这将是一次攸关几万将士生命的抉择,邓华反复思虑,作出了大举登岛的决定,并将这一决定报请四野和中央军委批准,一场解放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登陆战即将上演。

解说:1950年4月16日傍晚6点30分左右,渡海兵团第一批登陆部队43军两个团,40军6个团将同时启渡,在海南岛马鸟港东西两岸登陆,大战在即,老天爷还跟渡海官兵们开了一个玩笑。

郑需凡:突然,飞沙走石,船已经搭下跳板了,就上船的那个跳板,噗通噗通都掉到海里去了,有的刚往上走,也掉到海里去了。韩先楚、解方这些都在一棵椰子树下边坐着,看,风很大,那椰子树都快刮断了。

解说:突然而来的一阵旋风,使即将渡海的将士们心头一愣,然而4月16日,这是经过多次核对气象资料,访问渔民,反复研究后确定的日子,这阵突如奇来的旋风,只不过增添了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

郑需凡:有个穿便衣的,那是个顾问头,气象顾问头,他在那看,他说一下,要变风,他想了想,要起北风,要起北风,果然停了一会,飞沙走石过去以后起北风了。我们那天,没想到能有那么好的风,天助我也,我们预计拂晓登陆嘛,就天半亮,也就5点来钟,结果3点钟就到了。

解说:4月17日3时,40军先头部队在临高角一带抢滩登陆,并一举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韩先楚是参加渡海作战的前线最高指挥官,他乘坐一号指挥船成功登岛。当远在北京总参作战室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听到“韩先楚已经上岛”时说,有这一句就够了。

记者:打得激烈吗?

郑需凡:还可以吧,那个军舰,我在2号指挥船上,这个看到军舰来了,我也准备打了,可是两只小排船,排级的,就二三十来个人的船,对着军舰划过去了,军舰跑了。



解说:4月17日6时许,40军全部顺利登陆,43军的部队也在17日8时全部登陆成功,午夜12时,40军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以一部兵力将临高县城紧紧围住,然而此时阵前却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原驻临高的敌军主力不见了。

郑需凡:一打,那个临高县城,明白了,国民党主力都到东边去了,临高只剩了一个团在那,所以他(韩先楚)决心快,跑步,这个我知道了。为什么?我在路上,我和118师师长,我们一块交换情况的时候,他说命令我们跑步,当时飞机还轰炸我们。邓岳啊,118师师长,下了命令,不许卧倒,跑步前进,很急呀,争取时间,确实那飞机对我们伤亡也不少,说是不少,也不多啊,就是眼看着打倒几个。

解说:韩先楚命令40军登陆部队急行军,奔赴海口以东地区,驰缓正在与国民党军主力交战的43军,在美亭、黄竹地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交战双方都把主力投入战斗,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内线外线,犬牙交错,里里外外三四层,双方炮火都不敢射击,许多地方展开了肉搏战。激战一直持续到4月22日拂晓,国民党军主力被歼,40军和43军胜利会师,直捣薛岳的老巢海口。



郑需凡:我的和358团的任务,是绕到海口东边去,让海口(守军)跑不了,结果它跑得太快了,没想到他,一看那个美亭决战会歼,他一看不行,他跑了,他(薛岳)一坐飞机跑,旁人也不客气呀,就都跑。

解说:在与解放军激战三天之后,薛岳于22日下午发出总撤退令,令其残部沿海口榆林公路南下,准备从万宁、榆林等港口渡海逃亡。渡海兵团分三路南下追歼残敌,断敌退路,郑需凡带着他的侦察队昼夜前程,一直打到海南岛南端三亚。

陈晓楠:1950年的5月1号,海南全境解放,红旗插上了五指山,海南战役历时58天,创造了解放军渡海兵登陆作战的奇迹。此役共歼灭了国民党军3.3万人,但是由于解放军没有海空军配合,不能切断国民党军的海上通道,约7万国民党守军,逃往了台湾和万山群岛。解放军渡海兵团伤亡,失散了有4600余人,两个多月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605.html

更多阅读

历史名人传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图

历史名人传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历史名人,用其文韬武略、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繁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譬如“小帅哥薛仁贵”,他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尤其是他的“三箭定天山”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上最杰出的镜头

《正确评价薛岳》 毛泽东评价薛岳

《正确评价薛岳》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抗日名将,陆军一级上将。于1896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韶关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1998年5月3日逝于台北,享年103岁。薛岳这一生充满了传奇,堪称国军第一将领。他所创下的功绩甚至影响了世

歌手薛岳简介资料 国民党将领薛岳简介

  198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检查发现罹患肝癌;  1990年,八月出版第五张专辑生老病死,十一月辞世。  薛岳年表(1954~1990)  薛岳,福建霞浦人  1954(民国43年)出生於台北市内江街妇幼中心天秤座,血型A。  1957(民国46年) 3岁

宝钗系列: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

《不名堂重读红楼札记》之十五宝钗系列③: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一)《<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核心提示:▲ 无人识得薛家母女都是鬼!▲《金陵十二钗》正册有平儿、香菱,无宝钗、巧姐;副册代表人

声明:《军舰挡不住木船:薛岳将军为何没有守住海南岛》为网友枕上诗书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