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五大战役解读 抗美援朝重要战役记实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解读

朝鲜战争的起因,恐怕真是一言难尽。总之,就我目前所阅读到的各方面资料来看,很难说是哪一家的“阴谋”,也很难说谁吃了亏、谁占了便宜。就我个人的理解,毛泽东之所以被迫参战,实质上也是为了间接地还债,事情要追溯到49年底毛泽东的第一次出国。

毛泽东第一次出国,在莫斯科却遇到斯大林的冷待。毛泽东作为一个顶着苏联和美国的压力、刚刚取得全国胜利的战胜者,意气风发、心高气傲是不可避免的,斯大林之前也间接地向中共道过谦了。之所以低三下四地前往苏联求援,也是不得已的事,毕竟,在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的问题上还有很多事搞不清楚,还不得不仰仗老大哥。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适当冷待一下毛泽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一定要毛泽东搞清楚:谁是国际共运真正的老大。过去,有些事你毛泽东可以不听我斯大林的话,今后(特别是当前)最好还是学乖点。

毛泽东表面上受不了这口气,实质上他作为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一切还是为着把新中国搞好,最后,在苏联撤军、提供援助等方面还是取得了重大进展。表面上看,中共代表团此行大获成功;实质上,在东北驻军问题上大大得罪了斯大林,使斯大林无法信任这个新政府是100%的布尔什维克,最起码无法像1929年那样因为中东路事件、中共中央发出“保卫苏联”的SB号召。这个所谓社会主义阵线的新兄弟,是否真靠得住(因为,之前多次不听老大的话),还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于是,毛泽东2月份回国,朝鲜战争6月份就爆发了。当然,理由很充分:苏联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已经犯过一次错误(先是让中共与国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共军不要到东北来给两大国填麻烦;后是让毛泽东划江而治),现在就不应该在朝鲜问题上再犯错误、阻止人家金胖子统一朝鲜的强烈愿望了。
朝鲜战争五大战役解读 抗美援朝重要战役记实

事实说明,斯大林嘴上说的也没错,人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口气就打到南方、几乎占据全境了;斯大林更验证了他心里的推断:美军出兵,不仅封锁台湾海峡,还仁川登陆,一巴掌就把朝鲜人民军打回原形(言下之意:你毛泽东、金胖子不是都说自己很牛吗?让事实证明你们牛不牛!)。只不过志愿军的实力恐怕远远超出斯大林的想象,在没有借助苏联的任何帮助之下,居然也是一巴掌就把美军给打回三八线!最后,在美国人清醒后、在志愿军渐渐难以支撑下去之时,苏联人及时出手暗助,最终使战线胶着在三八线附近,双方都很难再取得多大的实质上进展。

中国被迫参战

美国人为什么吃多了撑不过要参战?很简单,三八线是两个老大划定的!而在中国问题上,两个老大在国共是否应该划江而治的问题上从未认真谈过。这,就是区别!

中共既然已经《别了司徒雷登》,并且已经全盘赤化,那么,“自由主义世界”就不允许再受到进一步的赤化。于是,朝鲜战争是个好借口,迅速出兵保住国民党政府岌岌可危的最后一点“江山”、也就是顺理成章了。朝战一开,俩大国偷着乐,苦了中朝两国人民,更苦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民众。美国人会不会打过鸭绿江?很难说。当时,麦克阿瑟的威望一点不比艾森豪威尔差。本来仁川登录、打过三八线就是一种围棋上的“试应手”,苏联既然不敢出手,美国大兵的大皮鞋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跨过鸭绿江了;至少、飞机“误飞”进入中国、飞行员“误炸”中国国土的事是很难避免的。

当人民军也是一溃千里之时,就达到斯大林检验毛泽东是否100%布尔什维克的目的了!双方,乃至中、苏、朝三方表面上的电报往来都是讨价还价,各位善良的历史学家们也不要完全被电报上的那些文字所左右——那都是表面文章。(最典型的表面文章就是:在志愿军参战前,斯大林口口声声这也没准备好、那也没着落;而一旦志愿军取得重大胜利之后,苏援马上就到了!与他们电报里原来说的那些话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道理很简单,再不介入,以后分果子就没你苏联啥事了!)本来苏联人对毛泽东将苏军赶出旅顺就是极大不满、本意就是借助朝鲜战事强调一下苏联在远东驻军的必要性(你中朝离不开我老大哥的保护,干吗还要赶我走?!),不可能还没等到打完就得撤军!

明知道打不赢(你不要以为毛泽东真的一点也不听林彪的话),毛泽东为何要参战?他和蒋介石当年在上海抗战的目的是一样的——逼迫苏联参战(老蒋是逼英美参战,可英美不像北极熊那么傻、那么厚道;当然,主要也是国军太不经打)。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维护自己的生产(当时东北工业、农业在国内的战略作用可是一点不比上海差啊)、也为了重建中国这个传统“大国”的形象!同时,也是向斯大林表态:中国是100%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事实来表明,咋俩可以建立值得信赖的战略同盟。

战争经过及解放军各野战军的实力

毛泽东一再强调:首战要胜,首战只打“伪军”。为什么他老人家定下这么个框框,最后还得梁兴初梁大牙被彭总一顿痛骂?说白了,毛泽东还是把林彪的话认认真真听进去了(林彪不想真打,因为知道打不赢;所以他建议志愿军去朝鲜“示形”,以中国军队威慑住美军、令其不再前进就够了)。也就是说,毛泽东一方面认为韩军好打,首战获胜最鼓舞士气;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想告诉美国人:我不是来打你的,你也不要逼我出手。

可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根本就不给毛泽东面子(记住,面子是靠自己的实力挣回来的),如今的美分党们不顾事实地叫嚣美军不会侵入中国……呵呵,他自己也不相信,如此吠叫也只是为了挣哪点可怜的美分混饭吃。

美军继续北进,并妄图把数量不明的“中国豆腐军”赶回中国。于是,双方都有计划的第二次战役就这么打响了。骄横的美军分两路继续向鸭绿江挺进,并一路搜索前进(比前面一段时间略显谨慎了);四野的第13兵团负责在清川江一线迎敌,兵力不够两线作战,迫使三野的第9兵团仓促上阵(没备冬装),负责在长津湖一线迎敌。

比较一下三野和四野在东西两边的打法,很有意思。13兵团这边的主力是原东野的1、2、3纵(38、39、40军),老队伍、身经百战,都属东野五大王牌主力之一;9兵团这边的原华野的1、8、9纵(20、26、27军),也是老队伍,1、9纵也都是三野的四大王牌主力之一。

四野13兵团这边,39、40军从正面强攻,38、42军先消灭软柿子韩军,再迅速迂回包抄,切断美军主力的后路;至于50、66军,则是在侧翼阻住英军前进就行了(最后,美军逃掉,也是最侧翼的这个口子没及时扎紧)。为什么彭老总要喊38军万岁?除了38军是他自己生出来的种以外,更重要的是38军从内线包抄,两次成功切断了美军的退路!虽然最后没有全歼美军,但着实吓得美军屁滚尿流!相比较而言,42军从外线包抄,战绩不如38军。

反观三野9兵团,也是俩主力20、27军主打,但协助的26军最后却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居然没能赶上这场青史留名的战斗!!!你说,这组织协调能力有多差?说起来长津湖是一个兵团打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军参战了。这样一来,兵力优势也就优不到哪儿去了(从5倍优势变为3倍优势)。指挥官继续贯彻初始战略,分而围之并指望聚而歼之;但真正打起来就知道美军这些重装备根本就啃不动!但顽强的中国军人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救援的美军歼灭,并消灭了新兴里的被围之敌。最后,美军借助其空军和坦克硬是一步步杀出重围。

美国人之所以在1950年的冬天被打怕了是因为:

第一,他们知道自己被包围了——进入包围圈的人,心里自然而然就产生巨大的恐惧感。

第二,外围的救援部队被中共军队给消灭了,一个少校率领的千余人的部队被击溃,少校本人也成了俘虏,这给美军更大的精神恐惧!(为什么这支小部队被歼、而大部队最后给逃出去了?因为美军所谓“精悍”的小部队自认为单兵战斗能力强、也没重装备的火力支持,遇到中共军人更强悍的战斗力,根本就不经打!)

第三,美军被志愿军分割成三块,这还不算,最后,其中最小的一块被完全吃掉了!两支部队被消灭了,你说指挥官心里怕不怕?这可是二战以来、特别是仁川登路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一群骄兵悍将一下子被打懵了,他们不怕才怪!

第四,骚扰战术。美国人仗着武器好,用坦克圈成一圈,志愿军冲不进去;但晚上是共军的天堂,近战、夜战是其强项,打得美国佬晚上没法休息!让你成天提心吊胆地无法入眠、时刻被冲锋号吵醒、不得不马上投入战斗,冷不丁还得死几个人,你说你烦不烦?怕不怕?

第五,即使靠着重装备,拼命突围的过程中,共军还是骚扰不断,沿途埋地雷、扔手榴弹、打黑枪(这时的共军追击部队,自己也是有心无力,但凭着精神意志力在死命地硬撑着),你说美军怕不怕?那些逃跑的美军无时无刻不想着早日回到美国的热被窝,谁也不想再受这个罪。特别是那些轻伤员(重伤员基本上都通过飞机空运走了,这才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地突围,如果共军有战斗机参战,估计美军更惨),你自己设想一下,冰天雪地拖着受伤的身体拼命逃跑,那是个啥滋味?

最后,共军的装备差,对这些钢铁怪物无能为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佬逃掉了……

第9兵团的战斗减员,实质上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冻伤、冻死的!——这,都是指挥员前期准备不到位的后果(思想上轻敌,从没想到过军委会派自己的南方兵上战场,天真地、理所当然地认为军委只会派四野的队伍去。殊不知,军委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间接地剥夺掉中共第一军事强人林彪的势力!)。也是中共被迫参战的证明。

朝鲜战场上,真正打赢了的,就是第二次战役。这一仗,不仅把美国人牛B哄哄的气势打没了,更是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因为,这两次战役,并没有得到苏军的任何帮助,完全是志愿军自己的杰作。

美分党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美国老爹根本就不愿意打中国,是斯大林骗毛泽东去打仗的……等等。看看当初美国人在清川江战役被打败后那种气急败坏的表现吧:杜鲁门,作为一国总统居然威胁放出狠话,要投原子弹!!!这可是有历史记录的哦,这可不是后人瞎编的哦。——你说,美国人是不是战争狂人?!

第二次战役被打败后,美国人马上喊着要和谈;毛泽东当然不会干——你说打就打,你说不打就不打,你以为你是谁啊?!真正让毛泽东认识到共军打不赢这场战争,也是经过第三、第四战役,特别是第五次战役以后。

第三、第四次战役,还是靠着13兵团的主力(原东野的1、2、3纵)在那里冲锋陷阵,但即使如此,也奈何不了有准备的美军。

军委的那些领导们,在增兵以后,信心满满地以为“援兵到了”,准备通过第五次战役再好好教训一下美国人时,才知道——原来,除了四野的王牌军,其他几个野战军的队伍根本就不会打!根本就不经打!不仅没消灭多少敌人,把自己倒赔进去不少……看看第五次战役的参战部队吧(各个野战军的几乎都有,五花八门的“野战军”实力在第五次战役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打得好的,是63军。铁原阻击战,打出了声威(阻止了全军的大溃退!)。

打得差的,是60军(属于二野第3兵团的王疯子指挥!)。180师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该师的战俘占了整个志愿军的一大半。

这一仗打完,估计把毛泽东的自信心也给打没了。最后,不得不打打谈谈。

等到第五次战役打完后,美国人如果真想和谈,早就谈完了;为什么谈不完?还不是因为没得到他们所期待的利益。为什么美国人期待高了?因为他自认为共军的星期攻势已经被自己所熟悉了,知道共军的后勤补给跟不上,知道共军坚持不下去!所以,他才不急着谈完。

直到米格走廊的建立、直到喀秋莎火箭炮也上了朝鲜战场,美国人知道苏联人也间接参战了,所以才不得不谈完了事。

战争结果

第五次战役以后的朝鲜战场,已经不是以打仗为主要目标了,而是以政治、以宣传、以捞取资本为主要目的了。所以,之后也就打不出个结果来:一方面美军攻不过来(以上甘岭为证),另一方面,志愿军也攻不过去(通过第五次战役,毛泽东也并不想认认真真地攻了,只求守住就行,这时的毛泽东,已经与当初斯大林的想法完全一致了,只不过一个是代表着苏联的利益、一个是代表着中国的利益,反正都是将朝鲜当棋子摆布)。和谈,是双方最好的结局,唯一的障碍就是斯大林(因为他自己并没有捞到足够的实利),所以,他一死,谈判立刻就结束了。

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随了毛泽东的意、败了斯大林的兴、丢了美军的脸。

最后,在朝鲜驻军的不是苏军,而是中国军队(今后,朝鲜的事则由中国说了算)!并且,旅顺军港也按照条约于1955年顺利收回!从这两个结果看:中国是大赢家。

至于国内,不仅大涨了国人的士气(被各国帝国主义欺辱了近百年的历史至此结束!),而且引得大量国外爱国侨胞纷纷回国参加国内建设,蒋介石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也彻底丧失了信心,自觉自愿地萌生出不再捣乱的意念——因为,连美国主子都靠不住,台湾的主子就更别指望了。这一仗,为中国赢得了已经长达60年的和平环境,并且还将延续更长。

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志愿军的后人,我要说:每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中国人,都应该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先烈致敬!

会打的不如会说的

抗美援朝两个特级战斗英雄都是这种类型:杨根思、黄继光。

而杨根思,就是第二次战役的产物,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的产物。这两场,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人真正打赢了!一个是进攻战役,一个是防守战役(金城战役,虽然我军也是全胜,但对手太差)。

杨根思是27军(三野)的,黄继光是15军(二野)的。

功劳最大的四野,倒没有产生一个特级英雄。

怪事吧?

其实也不怪。我理解:每个野战军治军的方式并不完全一样。

看看四野的宣传片吧:电影《奇袭》——这,就是四野打仗特点的一种浓缩。任务完成了,也发扬了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精神;但是实际上牺牲并不惨烈。

如果你是一个当兵的,你更喜欢加入那支队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644.html

更多阅读

朝鲜战争最大的输家 世界对朝鲜战争总评价

该文作者不详,转帖此文目的在于从与官方说法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场影响中国至深且至今都在为其继续买单的战争,多个角度理解应该不是坏事,假如我们真有N多个自信的话。林彪当年不肯打朝鲜战争,是怕死吗?当时只有他的脑子是清醒的。1953年7

朝鲜战争中17个国家军队的伤亡人数 朝鲜战争美军伤亡人数

2014-08-31 07:49:47蝲蝲蛄也有春天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17个国家

声明:《朝鲜战争五大战役解读 抗美援朝重要战役记实》为网友醉心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