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坚执锐:将帅风采之开国中将

编者:清南文兵

列一下目录:

中将之二:李 耀、邓逸凡、汤 平、余秋里、陈庆先、刘 忠、孙继先、张 藩、徐斌洲、韦 杰、滕海清、庄 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 彪、彭 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 鹏、刘金轩、张达志、赛福鼎、钟汉华、秦基伟、孔从周、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 康、张才千、张翼翔、覃 健、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 飞、梁从学、钱 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 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 榕、肖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 胜、黄新廷、吴先恩、贺 诚、阿旺晋美、彭饶错杰



李耀中将简历:

李耀(1911~2003)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1师第3团机枪连班长、排长,安徽六安县保卫局保卫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红26军第1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28军军部手枪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红25军第223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干部学校政治大队政治委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站医院政治委员,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营、团、总队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八纵队24旅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12旅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19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干部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2003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

李耀生平片断:

李耀先后任红27军3团3营8连连长兼指导员、3营营长兼营政委,率部随红27军从内线转到外线,在敌人侧后转战十多个县,行程1500余公里,牵制敌人5个多师的兵力,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歼敌4000余人,保护了根据地2万多名地方干部、群众和红军伤病员的安全转移。1932年12月,红27军撤消后,他所在的3团归红25军74师指挥,次年3月参加河南光山县郭家河战斗,经一个多小时激战,将敌两个团全部歼灭,俘敌团长马鸣池以下2000余人。4月,李耀任红28军(也称红82师)手枪队队长兼指导员。7月中旬,在皖西北中心保卫战中,他奉命率手枪队侦察敌人活动情况,在夜经挥旗山时,遇敌一个前哨排,他以智取方法,成功地消灭了敌人前哨排,活捉排长以下20余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8月上旬,他率手枪队侦察到敌人有70多对毛排,装着大米、精盐、军装和弹药等物资,由蚌埠顺史河运往金家寨。皖西北道委立即组织红82师和第1、2、3路游击师,在红82师师长刘德利的统一指挥下,预先在史河岸边的上磊子设伏,一举歼灭敌人护送部队1个多营,缴获大米70多万公斤及大批物资。9月14日,红25军和红82师在金寨县瓦屋基会合时,敌第75师224旅、225旅在飞机配合下,向我瓦屋基阵地攻击,企图占领汤家汇。在与敌争夺一个制高点时,红82师师长刘德利命令手枪队冲锋,李耀率手枪队手持盒子枪,腰系手榴弹,背插大刀,与冲锋部队一起勇猛冲杀,抢占了制高点,在大部队的总攻下,敌224旅伤亡惨重,仓皇溃退。9月下旬,皖西北中心保卫战失利后,红25军返回鄂东北,他随红82师在汤家汇、双河、桃岭、南溪等地坚持皖西北的斗争。10月下旬,李耀因突患全身肿病,师部把他送到乡苏维埃养病。

1934年4月16日,红28军编入红25军,李耀任红25军第75师223团1营2连文书。期间,随部参加了远程奔袭敌54师后方基地罗田县城,歼灭守敌一部,缴获银洋7000余元和骡马几十四。11月8日,在斛山寨反袭击战中,他随红25军顽强抗击敌第107、第117师的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凶猛的冲击,并趁机反击,敌被迫溃退,共毙伤俘敌4000余人。他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7月15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红25军西征北上,与陕甘红军会合。7月16日,李耀随红25军从沣峪口出发,踏上继续长征的道路。8月21日,红25军进至甘肃泾川地区,因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内河河水猛涨,军直属队和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223团,被阻于汭河北岸的四坡村一带。就在这时,敌第35师104旅208团突然向我军袭击。根据军首长命令,他随跑步追赶,并把一架轻机枪塔在他的肩上,射击手边跑边射击,紧追猛赶,将逃敌压到一条几丈深的河边上,经过激烈战斗,将敌208团全歼。在四坡村战斗中,他由于勇猛顽强,被提升为223团3营8连指导员。部队渡河后,他随红25五军经甘肃泾原县、庆阳县、西峰镇等地,向陕北根据地前进,于9月15日胜利达到延川县永坪镇,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队伍。

红25军与陕北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李耀调陕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大队任政委。1936年3月,调中央红军干部队学习,任党支部组织委员。8月,任中央红军步兵学校三营八连指导员。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第一兵站医院政治委员。1937年3月,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科长。



邓逸凡中将简历:

邓逸凡(1012~2004)原名邓福坤,曾用名邓惠民,广东省兴宁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纵队1支队文书、书记宫,红四军第10师政治部秘书、宣传干事、担架队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2二师参谋处文书,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巡视员、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团长、教导大队教育处处长,344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教导营政治委员、旋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华中总指挥部后方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顾问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团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4年9月3日在广州逝世。夫人颜可彤。

邓逸凡的故事:

1929年,国民党军在汕头招收学兵,邓逸凡赶去报名,不想人家嫌他个头太小,拒不接受。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招兵处的竹帘掀起,走出一个军官来,用客家话问道:“小老弟,从哪里来?”原来,他听见邓逸凡说客家话,就走出来了。邓逸凡说:“我出来是因为家里穷,出来找个活路。”那人听了,吩咐招兵登记的人收下了邓逸凡。原来他是连长邱少郊,也是梅县人。邓逸凡当兵不久就参加了对军阀陈济棠的作战,所在部队被陈济棠打散了。邓逸凡从乱军中逃出,回到了广州。他到处打工,生活又十分窘迫。说来也巧,有一天邓逸凡走在街上,竟迎面遇上了这位邱连长,于是重新入伍。邱连长升任副营长,邓逸凡到学兵连当了班长。此时是1930年。不久粤桂军阀相争,激战梧州,邓逸凡所在学兵连也要开上去了。开拔前,邓逸凡找到邱副营长说,到那里打仗我不去,死得太没有意思了。邱副营长对他说:“你们不是去梧州,而是过大庾岭,到靠近湖南的南雄,再开过去就是共产党了,要防他们到广东来。共产党不是土匪,很厉害。你们去吧,去了以后不要大打,只要防一防。”邓逸凡闻言心中大喜,原来那里有共产党。

几天后,当上了代理排长的邓逸凡和部队出发了。就在他们到了南雄后布哨的第二天,他们驻守的山岭被红军包围了。邓逸凡身边的人被吓坏了,山顶附近的排部竹棚子里挤了四五十人。有人提出由邓逸凡指挥冲出去打,被邓逸凡制止了。很快,红军冲了上来,兵不血刃,将山头的一二百人尽数俘虏。红军带着他们走路,邓逸凡迫不及待地告诉押送他的红军战士,他是青年团员,因为大革命挫败离开了家,现在,他又要回“家”了。在南雄附近一个地方,全体俘虏集中了起来,听红军统帅朱德讲话。朱德讲了一番话以后宣布,愿留者欢迎,愿走者每人发3块大洋当路费,请自由选择。邓逸凡一下子被身边的俘虏兵们围住了,大家都要听他的意见。邓逸凡高喊:“我不回去了,我要留下来当红军了!”这一喊,一百来人留下来当了红军。以后,除了战争中的阵亡者,这些人都成了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邓逸凡加入红军后,红军对这个个子不高的小青年很感兴趣,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过来问:“你当红军想干什么?” 邓逸凡说:“最好当宣传员。”“宣传员?你会写字吗?”红军干部问。当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立刻找来一支毛笔,递到邓逸凡的手上。邓逸凡乘兴挥毫,写出几个满不错的毛笔字。红军干部喜出望外,说:“你不用当宣传员了。你当文书吧,我们正在找文书呢!”1930年,邓逸凡在江西会昌加入共产党,他当了营文书,不久改任支队文书,支队首长是林彪、罗荣桓。

奠边府战役发展到第二阶段时,特别越军是攻打A1、C1据点未能得手、部队伤亡较大时,中国军事顾问团发现越军部队情绪低落,在某些高级干部中滋长了消极畏难情绪,有的甚至不愿打下去,主张撤出战斗。针对这种情况,邓逸凡主持政治顾问组及时进行认真研究,又提出了《在奠边府战役中政治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的建议》,分析了冬春季作战以来的胜利形势,指出了部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进行反复深入的政治动员,使部队进一步认清战役的重大意义,树立坚决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战役的彻底胜利。(2)加强干部的战斗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表扬战斗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完成任务好的干部。正确地执行奖惩制度,整顿和严格战场纪律,同纪律松弛的现象做斗争。(3)在连续战斗中,随时提拔本质好,战斗中表现积极,英勇顽强,肯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干部,充实缺额,健全组织,加强部队的领导与指挥。(4)配合军事机关,开展军事民主。(5)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邓逸凡并向阮志清口头建议,为了整饬纪律,应该设立军事法庭,对违犯纪律,贪生怕死,贻误战机,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审判法办。

人民军总政治局对这些建议十分重视,认真地加强了对战役政治工作的指导。自前委至各级党委、支部都召开了党委(支委)会或扩大会,开展了反对右倾消极情绪的教育,加强了战场纪律,提高了干部的战斗积极性和责任心,坚定了部队的胜利信心,从而保证了战役的胜利。武元甲在战役胜利后对邓逸凡表示,这个建议很好,很及时,对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汤平中将简历:

汤平(1903~1968)湖南省浏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2纵队6大队军需,第1师2团连政治委员、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3团政治处主任,红3军团后方补充团政治委员,第5军1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1师政治部秘书处处长,红3军团第5师13团俱乐部主任,第5师政治部破坏科科长、宣传科科长,第4师供给部部长,陕甘支队第4师供给处处长,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团团长,红1军团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列科科长,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晋西北行政公署财政处处长、粮食处处长、公署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行政公署副主任,晋绥行政公署督察处处长,华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财政处处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财务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刘伯音。

汤平的故事:

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军事的日常工作都由周恩来抓,后方的物资供应和其他保障工作很重。当时彭德怀为后方的供应有时跟不上很是恼火,周恩来在后方只有再加班加点。聂荣臻有时去丰泽园等主席,有时又要在西花厅秘书办公室里等总理,好几次等得很晚,就在秘书室的沙发上瞌睡过去了。还是那年冬天,为了支援前方,要做非常精确的军费年终决算和次年预算。事前三天,周恩来即通知总后勤部长杨立三、副部长张令彬,总后财务部长汤平做好准备。这几位都是军队的老后勤,有名的算盘专家。他们知道总理严格细致、精打细算的作风,所以特为突击了三天,把成千上万的数据整理成了报表。开会时,周恩来让杨立三把报表发给与会者,并让他逐项讲解。讲着讲着,周恩来突然叫停:“停停,这个数据不对。”杨立三他们不信:“不会吧,这些数据我们都反复算过了,没有错呀!”周恩来很有把握地说:“不对,你们再算一下。”并让雷英夫也算。结果,还真是报表搞错了。杨立三对着两位同伴直摇头,感慨万分:“哎呀,怎么得了,我们带着一伙人干了三天,还不如总理一瞬间边听边算的准确!”

文革初期邱会作为了独霸总后领导大权,对总后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极为残酷的迫害,他给总后5位和军职以下457名干部强加各种罪名,制造冤案17个,株连了26名军以上干部、269名师以下干部,诬陷和迫害干部、群众462人。邱会作对王希克说:“不管大头头,小头头,都要通过专案解决”,“主要的人一定要关起来”,“要武装看管”,“ 要连续审讯,几天几夜地干,必要时要手镣脚铐”。按照邱会作的指示,总后在京设监狱7处,对非法关押的干部、群众进行肉体摧残,总后勤部副部长汤平中将、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周长庚少将8人被迫害致死。

按照中央的精神,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进行了公审。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邱会作出庭受审。邱会作在受审时,态度是比较好的。法庭在审讯邱会作时,邱会作曾当众向被他迫害致死的总后勤部副部长汤平的妻子刘伯音下跪请罪。汤平在红军时期工作在红三军团,与彭德怀、黄克诚等同志有工作联系。1959年,汤平回老家接老人来北京。回来后向黄克诚汇报工作时,顺便谈了一些农村的真实情况。这件事让邱会作抓住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邱会作硬说汤平是回农村搜集情况,作为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向毛主席发难的“炮弹”。他还四次就此事给叶群写信报告。邱会作还对汤平非法立案、关押,使汤平含冤而死。1981年,在审判邱会作的法庭上,汤平的妻子刘伯音在出庭作证时,流着泪,讲述了汤平被邱会作迫害致死的事情经过,悲愤得泣不成声。邱会作当庭对这个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还良心发现,当庭向汤平的妻子刘伯音下跪请罪。



余秋里中将简历:

余秋里(1914~1999)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吉安赤卫大队分队长、中队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大学第4分校连政治指导员,红6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红2军团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直属政治处副主任,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120师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普绥野战军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第2高级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国务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刘素阁。

余秋里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余秋里是独臂将军,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人却不曾知他如何失去臂膀的。那是长征途中,在贵州则章坝。身为团政委的余秋里和团长成钧率众冲锋,一连缴获敌人八九挺机抢。他们四五人刚上一座山头,余秋里眼见不远处躲藏的敌人一梭子子弹射来,他随身遮挡身 边同志,子弹全部打在他左臂上,顿时鲜血涌出,断裂的白骨茬历历在目。事后,因缺医少药,只包扎了一下。这伤臂漫说触及便钻心疼痛,满头大汗,就是阳光晒着,也火辣辣难忍。行军途中,余秋里无奈,专找庄稼地行走,好让茂密的庄稼遮挡日晒,可每当稍碰一下枝叶,全身仿佛都在抽搐。后来伤口化脓,他躺在担架上。医务人员打开包扎一看,整条臂膀已发黑萎缩 。那时,余秋里唯一的止痛方法是用一只水壶装满凉水,剧痛时,用凉水浇在断臂上。在甘孜,医生决定给他做截肢手术,清创时,伤口已腐烂生蛆,惨不忍睹。

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同志历任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余秋里同志率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斗争中,三支队不断发展壮大。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刚组建时的3个连300多人发展为3个团5000余人,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战部队,多次受到120师的表扬。1940年5月,独立第三支队奉命开赴晋西北,参加了“百团大战”。11月,余秋里同志主动要求将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8团,将多余人员补充了兄弟部队,余秋里同志任政治委员(团长未到职)。1941年5月,余秋里同志率八团开进宁武地区,积极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放手发动群众,开辟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

1943年5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妄图进攻延安。三五八旅奉命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的同时,开展了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余秋里同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大生产和大练兵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大练兵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曾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1945年8月,余秋里同志和黄新廷同志率358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进行大反攻,连续攻克柳林、离石等城镇,歼灭了拒不投降的日伪军。

1958年2月,余秋里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紧密团结党组一班人,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把石油勘探重点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的指示,从石油部和西北老油田抽调人力、物力,加强东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力量。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他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果断地提出要调集全国石油系统的人力、物力,在大庆组织石油大会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石油部关于组织石油会战的报告经中央批准以后,他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亲临前线指挥。1960年4月,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这场大会战是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在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展开的。面对重重困难,他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激励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等不靠,顽强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他带头并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团结和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克服了在油田勘探、开发和油气集输方面的各种难题,独创了一套新技术、新工艺。他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学习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石油厂矿的基层生产队(车间)普遍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了政治指导员。他根据石油工业的特点,提倡和树立了“三老四严”的作风,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石油产业大军。在大庆油田进入正规开发建设以后,他适时提出,为了管好生产,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大庆会战过程中创造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培育的创业精神、优良作风,在全国各行各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3年,大庆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余秋里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向华北地区,开辟石油工业的第二战场。1964年1月,经中央批准,石油部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随着勘探范围和成果的不断扩大,先后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中原等一批油田。余秋里非常重视石油化工建设。在他主持下,成立了科研设计机构,研究发展新的炼油技术。在掌握新的炼油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扩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炼油厂,生产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油品。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陈庆先中将简历:

陈庆先(1908~1984)湖北省黄陂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2师35团排长,四川万源县独立营连长、副营长、代营长、县指挥长,中共万源、阆中、梓桐县委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回民独立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党校大队长兼军事教员。班主任,新四军第5支队八团政治委员,江北游击纵队第6旅16团团长,第4军第2师5旅副旅长兼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6旅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华东军区第12纵队司令员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华中指挥部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10兵团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兵团军长,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4年1月19日在济南逝世。

陈庆先的故事:

1950年12月,陈庆先奉命带职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院长是刘伯承将军。这所高等军事学府将担负培训、提高全军军事干部的重任,为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奠定基础。学院设有13个系:基本系、炮兵系、海军系、空军系、防化系、战役系……等;有近20个教授会:战役战术、合同战术、高级兵团、航空兵、军事地理、司令部、防化、情报、哲学、战史……等。陈庆先被任命为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教授会直属学院领导,是由几个教员组组成的教研单位,陈庆先要领导各级教员编写关于战役战术内容的教材,组织教员备课、试讲、按照教学计划给各个系上课。教授会200多名教员,大部分是留用的原国民党陆军大学的教员,部分是国民党军起义的高级将领,他们文化程度高,有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并有很强的教学能力,陈庆先好在有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军事、文化的一点功底,但是,他感到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异常艰巨、困难的。刘伯承院长对陈庆先说:“庆先同志,你要多看书,勤学习才是,'师高弟子强嘛’”。还说:“领导教学的人要先学习,学几年头发要白几根,才是真正下了功夫。”随后他送给陈庆先8本古今中外书籍,要他好好读书,做好教学工作。陈庆先按刘院长的要求,学习很用功,刻苦钻研,对教材内容自己先学习领会再指导、检查,并为教员们写出评语。他的宿舍离办公地点(即教学区)两公里,负过伤的左腿较右腿短5厘米,行走很吃力,那时是几个人合用一部车,又常需相互关照等车。为了早上能多看点书及审查教材,他常常清晨四五点起床,步行到办公室,晚上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审阅一天的教学日记。身旁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这样长久下去身体会承受不了的,陈庆先说:“形势逼人,自己得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他还说:“刘院长不也是这样嘛。”在陈庆先的影响下,许多教员也都在天不亮就往办公室跑,深夜才回宿舍就寝。一个“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习、工作风气蔚然成风。就是这样,陈庆先在军事学院工作10年,从战役战术教授会副主任、主任到训练部部长、教育长至主管教学、训练的副院长,他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走过来的。学院每年都有寒、暑假,陈庆先却从未休过假,在他任训练部长时,还是一名函授系的学员;他想到,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朝鲜战争正在升级,一切步伐都要加快。陈庆先不爱谈论私事,工作、学习起来却不要命,因此,他总是学习再学习,并一丝不苟地抓教学、抓训练。有位著名的将军这样说过:“伟大的将领不仅仅是赳赳武夫,而应该是博学多闻的知识分子。”陈庆先感叹地说:“战争年代环境差,没有条件学习,现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努力”。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钻研军事课程。苦读三年,1958年,迎来了国家考试。南京是有名的“大火炉”:三伏天,又热、又闷、又潮湿;晚上成堆的蚊子绕着身体,缠着头顶像飞机似的“嗡,嗡”作响,每到夜深人静时,陈庆先宿舍的小阁楼上却还亮着灯光,他将双脚踩在冷水盆中,湿毛巾顶在头上、搭在肩上,叫来了读初中的大女儿帮他抄笔记、查字典、解释某些词义。功夫不负有心人,19门功课,全部抽签考试,陈庆先硬是得了全“5”分(5分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军事学院。



刘忠中将简历:

刘忠(1906~2002)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杭县赤卫军军需长,红军学校排长,红4军第三纵队19大队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2师36团政治委员,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第2师5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大队大队长,第6分校校长,晋豫联防军司令员兼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386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0旅旅长,第4纵队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司令员,第18兵团62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物质保障部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伍兰英。

刘忠的故事: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刘忠就是一位令敌伪胆寒的战将。1945年春天,各解放区的部队向敌占区先后发起了强大的攻势。3月底,刘忠率领386旅结束冬季整训以后,奉军区首长命令,和4分区的部队一起接受了开辟豫北的作战任务。豫北地区有许多股伪军,最大的有两股,一股头目叫李正德,一股头目叫张伯华。他们都有千余武装。李正德原是豫北一个占山为王的大土匪,抗战初期,收买了一些地痞流氓,集拢成股,伪装抗日,不久又叛国投敌,当上了济源皇协军的司令,盘踞在紧挨太行山南麓的尚庄。张伯华则盘踞尚庄以南七八十里的杨庄、毛庄,这家伙阴险狡诈,也是一名铁杆汉奸。这两大股伪军虽有不少矛盾,但都是日寇的凶恶爪牙,为鬼子把守着豫北“治安区”的大门,扼住我太岳部队进出豫北的咽喉地带,使我豫北敌占区工作难以开展。我军曾组织力量三次攻打尚庄,均因其据守顽抗和我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而未打下,于是李匪就更加猖狂起来。

刘忠受领了开辟豫北的任务后,面对豫北的敌情,先从何处开刀为好呢?刘忠进行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张伯华、李正德虽并称豫北伪军中的两霸,但在日本人和汪精卫的面前,张伯华是汪记国民党的正统,又是伪政府的县长,李正德不如张伯华得宠;而论实力,张伯华又不如李正德雄厚。因此两人一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谁都想找机会整倒对方。只要枪弹打不到他们自己头上,都会隔岸观火保存实力的。敌人内部的这个矛盾,正是我军可以利用的。 擒贼先擒王,刘忠决定先打张伯华。决定作出以后,刘忠故意派人将打张伯华的消息透露给李正德。李正德听说要打张伯华,正中下怀。他认为八路军不打自己盘踞的尚庄,才去打张伯华的杨庄、毛庄,这一仗不管谁胜谁负,必然会消耗双方的实力,对他大有好处。因此在我出发之前,他就对其部下发出命令:“此次八路军南下,意图不明,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枪。”而张伯华也在做着美梦,心想前面有李正德挡着,两边有日本人抗着,我这杨庄、毛庄你八路军可来不了。”因此他又疏于防范。4月上旬的一个夜晚,星星不明月光暗,正是部队隐蔽行动的好时机。刘忠率领20团、772团第3营、晋南独立营和分区的骑兵排、山炮连,由沁水县出发。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沿着尚庄外围东侧急进。李正德果然佯装不睬。我军当夜渡过沁河,在杨庄、毛庄外围与4分区的部队会合。两区部队在刘忠和4分区司令员陈赓的统一指挥下,同时行动,黎明前接敌,拂晓发起攻击。这是部队整训后的第一仗,战士们格外勇猛,激战不到1小时,就一举将张伯华部歼灭,拿下了杨庄、毛庄。

初战告捷,部队情绪更加高昂,“拿下杨庄、毛庄,趁热打尚庄!”不少同志纷纷向刘忠和陈赓建议。的确,凭着当时部队的锐气,立即去打尚庄也未尝不可。但刘忠考虑到尚庄的设防情况还没有完全侦察清楚,若盲目去硬啃,必将花费很大力气。必须善于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因此决定先把尚庄外围的小股伪军肃清,以孤立李正德,待确实摸清他的底细,再决定下一步对策。在这一部署下,4分区部队挥戈西进,将尚庄西南的伪军据点一扫而净,直逼济源城下,监视着城里鬼子的行动。刘忠带着2分区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渡沁河,突然来到尚庄东南的西向、义庄,消灭了盘踞在那里的一股伪军。为了造成更大声势,刘忠又派出一支部队到西万庄接应已被我争取的董学义部起义。接着,部队又迅速进驻到尚庄东北20来里的紫陵。此时,尚庄周围的伪军大部被歼灭,一部投诚,大小据点均被我军占领,早已退缩进城的鬼子,慑于我军声威,也不敢轻举妄动。李正德已完全处于孤立境地。我军刚消灭张伯华时,李正德确实高兴了几天,以为这一下他可以独霸一方了。刘忠曾通过董学义捎信给他,让他反正,他哪里听得进去?悍然回答说:“我可不是张伯华!”可是当刘忠率领部队进至西向、义庄时,李正德沉不住气了,急忙派人来探听八路军的意图。一天上午,一个自称是李正德的政训处长的人要求见刘忠。刘忠特意在主攻部队20团的指挥所里接见了他。这个人油腔滑调,满险奸笑,很像一个“说客”。刘忠对他说:日寇已经日薄西山,你们要考虑后路,现在反正还来得及,我们可以给你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政训处长”对刘忠这些开导并不感兴趣,“嘿嘿啊啊”了半天,才推说回去一定向李正德转达。刘忠严厉地说:“我们对你们李司令的历史非常清楚。只要他诚心改过,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坚决与人民为敌,那是不能宽容的!”

李正德派此人来的目的是想了解八路军是不是打尚庄,刘忠明确地表示,打不打,选择的权力在李正德自己。“政训处长”自以为弄清楚了,一溜烟回去了。根据这种情况,刘忠知道不狠狠教训李正德一下他是不会老实的,政治上仍应继续争取;军事上则应做好一切准备,隐蔽实力,麻痹敌人,加强侦察,摸清底细,政治上争取无效就坚决彻底消灭他。于是,刘忠命令隐蔽所有的重武器,附近的部队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又组织了一部分民兵北上,并在群众中散布我军即将北返的消息,一切都表现出既不是一支强大的部队,也丝毫没有进攻尚庄的样子。过了两天,那个“政训处长”又来了。不出刘忠所料,他除了还是支支吾吾地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以外,一双贼眼四处乱瞅。刘忠佯装不觉,主动请他到附近驻地参观。这位“政训处长”真像“蒋干过江”一样,时而惊喜,时而狐疑,时而指东划西,时而沉默不语。最后,大概他认为已偷到了什么“机密”,竟匆匆忙忙不辞而别。

隔了两天,李正德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要求八路军派人到他那里去谈判。看样子,李正德并不完全满足他那位处长的报告,决心亲自出马。他自以为得意,通过谈判,既可以进一步试探我军动向;又能在尚庄显点威风,讨价还价。刘忠决定将计就计,派分区敌工科长雷起云和分区直属队总支书记范离二人为代表到尚庄与李正德面谈。随行的警卫员是侦察股长王传训和突击连长陈梦华,还有参谋长的警卫员王英士。临行前,几个代表装扮整齐来见刘忠。刘忠对他们说:“这次谈判,对敌人反正的可能性不可作过高的估计。我们可以进一步晓以大义,严肃地向他们指出,只有投诚才是生路。敌人若是真有诚意改邪归正,那我们一定表示欢迎。但我们对敌人不能太老实了,李正德想方设法打探我们的虚实,我们也要趁此机会把尚庄的情况进一步摸透,尽可能记下他的布防情况,不过一定要机智灵活,不能让他有所警觉。敌人提出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但也不能断然拒绝。”几个代表到了尚庄。果然,李正德在我方代表经过的路旁排列着各种轻重武器,耀武扬威,煞有介事。而我方的“警卫员”王传训和陈梦华却故意装得土里土气,装成什么都没见过似的,什么都去看,其实他们感兴趣的倒不在于敌人故意摆设的那些武器,而在于察看敌人的设防和选择我们进攻的道路。

正如刘忠等人所估计的那样,李正德提出了四个自相矛盾的条件。头两条说可以声明脱离伪军,换成八路军的旗号,听八路军的指挥;后两条却说不能将他调离尚庄,不准八路军派人进去。李正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已经一目了然了。为了最后给李正德一个自新的机会,刘忠亲自给李正德写了封信,要李亲自来与我方商谈,会见的时间、地点可由李决定。李正德回信表示同意,会面的地点商定在敌我对峙中间地带的一所学校里,双方互派代表和相应的卫队,时间是4月23日中午12时。我方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谈成了,就进驻尚庄,进行改编,召开群众庆祝大会;如果谈不成,坚决打。因此刘忠要求部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23日中午12点到了,双方代表准时来到会场,只有李正德迟迟不来。他的代表说:“李司令正在处理一件事情,随后就到。”一直等到下午2点,李正德还是没有来。回去传活的人也是一去不来了。最后李正德叫人带来一张纸条,说今天有事,改天再议。

显然,李正德把我军的宽宏大量当作软弱可欺。刘忠不再与他啰嗦,决定立即攻打尚庄,当时就在会场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布置攻打尚庄的战斗行动。当天夜里,刘忠带着20团1营秘密接敌。进至尚庄东面的一个村子,敌哨兵刚问了一声口令,就被我尖刀班的战士砍倒了。接着,尖刀班旋风一般扑上桥头,炸掉了地堡。这时,曾经当过谈判代表“警卫员”的陈梦华带着他的突击连,避开敌人火力,掏墙越院进了村子,机枪、迫击炮、山炮都架了起来,只待天亮发起攻击。敌人以为我军拂晓前会退却,一面盲目射击,一面狂妄叫喊:“天快亮了,你们还不走,等一会儿皇军来了,你们就当俘虏了!”愚蠢的敌人还以为我军像过去打游击一样,夜间攻击,拂晓前撤退。他们哪里知道就在刘忠率领部队进攻尚庄的同时,4分区的部队也发起了对济源日军的攻击。此时的八路军部队,已不是当年以游击战为主,而是要集中兵力攻打据点,开辟大片解放区了。东方露亮,尚庄两丈多高的土围墙完全暴露在人们面前。刘忠一声令下,步枪、机枪一齐开火射向碉堡,压制敌人的发射点。尚庄的土围子很高,只有用炮才能打开缺口,部队才能通过。刘忠命令各炮齐发,集中轰打一棵大榆树后面的围墙。接连几炮,就把那段围墙打矮了5尺多。就在这炮声隆隆之际,战士们扛着梯子、木板、炸药冲过了外壕。爆炸组长带着一个战士,迅速跑到围墙下,把炸药放在缺口上,“轰”的一声巨响,围墙又矮了五六尺。塌下来的墙土堆起一个大陡坡。我军突击队就像猛虎一样,翻过陡坡冲进土围子。经过激战,尚庄敌人阵地大部被我占领,仅剩围墙门南面的一个地堡没有打下,原因是这个地堡离吊桥大近,怕打坏了吊桥,所以没向地堡开炮。而拿不下这个地堡,围墙门就炸不开。在这焦急时刻,战士们用“土坦克”掩护前进,到地堡前扔下几捆集束手榴弹,连续巨响后,地堡塌陷了。巷战不到两小时,尚庄被我完全占领,只有一小股敌人从地道里逃了出去,最终还是被我军骑兵排追上消灭了。

第二天早晨,刘忠走进原为李正德司令部的那座院子,警卫战士押来了一个身穿烂布袍,头上没有毛的俘虏,他就是李正德。他是从地道溜走的,在我骑兵追捕时,又藏到群众中去,后来在路上经群众指点,才把他揪了出来。  刘忠看了他一眼,说道:“这回可把你请来了吧,现在你还要求什么条件吗?”李正德垂下了脑袋。

消灭了豫北地区这两股最大的伪军后,我军声威大震,豫北根据地迅速扩大,成为大反攻的坚强基地。



孙继先中将简历: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4师教导大队区队长,红22军第64师连长,江西模范师第2团营长,红1军团第1师1团营长,陕甘支队1大队连长,红1军团第1师1团参谋长,红31军93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谋长,津浦支队支队长,山东纵队第2支队支队长,第2旅旅长,教导第1旅旅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副校长,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第3纵队代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参谋长兼浙江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主任,军事学院战役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洽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0年4月13日在济南逝世。

孙继先的故事:

身经百战而身上没有一点伤,这不能不说是奇迹。他从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到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结束,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都干过,参加过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上百次,敌人的刀枪不曾伤过他一根毫毛。当后人问起此事时,他总是说,子弹是长眼睛的。那言外之意就是,子弹不碰他。长征中血战湘江时,身为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手中的大刀砍卷了刃,刺刀也弯了,最后赤手空拳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了出来。究竟打死了多少个敌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清理战场的时候,他把身上的血衣脱下来,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受一点伤。战友问起时,他不像后来说得那般轻松,而是说,是早年学过的一身的武艺帮了他的大忙。

人们都说上将许世友是少林寺出身,并不知道中将孙继先是个武林高手。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到邻村郑庄寨拜了师傅学武艺,在师傅的引导下到河南商丘一个叫杨庄南馆的地方学习武艺。~~这可是正经的学武艺,一套《杨家枪谱》要学上三年。孙继先不光学了枪法,刀、棍、三节鞭样样在行。在三里五乡可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有一次几小青年和他过招,三下两下就放倒了几个,他不客气地说:“你们,差点童子功。”

对中国人来说,强渡大渡河绝对是一部英雄传奇。在这部传奇中孙继先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他小跑着来到安顺场。在半山腰的一个煤棚里,孙继先见到了脸色严峻的刘伯承和聂荣臻。刘伯承说:一营长,现在给你下达任务:一、消灭安顺场的守敌。二、最快的速度找到过河的船。三、立即过河。四、过河后迅速抢占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河。每完成一项任务,点一把火为信号。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孙继先从二连选了十七个勇士,用一条仅有的小船开始渡江。第一船过去了九个,第二船上去了八个,孙继先跳上船指挥。十八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大渡河的第一条通道。

他对体育到了“酷爱”的程度。1935年的11月7日,为纪念十月革命节,红军搞了一个大的运动会,他个人拿了跳远的第一名。他带的队伍,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解放战争期间,他当22军军长时,亲自担任他们军的篮球队队长~~这也开创了一个先例。军长当篮球队长,而且还是队伍中的中锋。不少老同志都记得,他们军的球队和宁波市代表队的一场比赛。军长亲自上阵,硬是把宁波队打败了。当时宁波队的人都说,你们军长都上了,能不胜吗?后来在济南军区当副司令员,分管体工队。他那可真叫管~~有球必看。而军区的球队有比赛,他必到场。他不光看,还现场指挥。那个上,那个下,他都要管。他当时的目标是“四个第一”他所说的“四个第一”可不是林彪的四个第一,而是军区的男篮女篮、男排女排得了全国和全军的四个第一,教练说,我可不是教练,真正教练是孙副司令员。



张藩中将简历:

张藩(1909~2002)原名张环。湖南省浏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省少先队总队长,少共省委委员,中共鄂东南道委代书记,湘鄂赣省反帝大同盟主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6军团第16师4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湘鄂赣抗日军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湖北阳新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挺进纵队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兼苏中军区参谋长,苏中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9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高级团战术教授会主任、战役法教授会主任、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2年3月2日在南京逝世。

张藩的生平:

张藩1909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家坊区月形村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湖南浏阳三区月形支部书记,1930年7月,率队参加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战斗,随后参加工农红军,入红三军团随营学校学习。1931年,被选为湘鄂赣省巡视团副团长,赴鄂东南道委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任中共鄂东南道委常委,代书记。此后,曾任鄂东南少共道委书记、湘鄂赣省反帝大同盟主任、湘鄂赣军区第一参谋、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六军团十六师政治部代主任、团政委、湘鄂赣红军三纵队、一纵队负责人等职,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他积极参加对敌斗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为在白色恐怖中发展壮大革命武装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张藩同志历任湖北通山县委书记、新四军挺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参谋长、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苏皖等地坚持抗日与反顽斗争。1938年4月,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到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他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为壮大抗日力量,建立茅山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940年6月,他参加率领新四军挺进纵队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战场,在郭村休整时遭到敌人包围,在十倍于我之敌的轮番进攻下,他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发扬了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歼敌3个团,粉碎了敌人破坏抗日的图谋,为新四军东进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黄桥战役中,他参与指挥部队用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突入之敌,取得歼灭敌一个旅和一个师的辉煌战绩。皖南事变后,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下,张藩同志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官兵,积极开展对日伪斗争。在苏北、苏中等地反“扫荡”战斗中,他率部灵活机动作战,袭击日伪后方重要交通线和指挥中心,亲自冲锋陷阵,鼓舞官兵士气,激发了官兵杀敌热情,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取得歼敌38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辉煌战绩。抗战期间,张藩同志率领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反攻阶段,他参与组织指挥收复了兴化、泰兴、如皋、宝应、盐城等广大地区,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张藩同志历任华中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华中雪枫大学副校长、华中军区军工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中军区第一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二十九军政治委员、南京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枣庄、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的战役战斗。在宿北战役中,他率领部队大胆隐蔽穿插到敌纵深,完成对敌两个师的战役分割,并连续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歼灭了敌一个整编师。在渡江战役中,在地下党配合下,他参与组织策动了江阴要塞守军起义,为夺取渡江战役胜利扫除了一大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藩同志先后担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1年1月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后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副院长兼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在长期的军队领导工作岗位上,他勤奋学习,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为培养人才,推进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张藩同志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徐斌洲中将简历:

徐斌洲(1912~1996)湖北省黄安(令红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陂孝北县委青工部部长、区委书记,共青团陂孝北县指挥部书记,县独立营、团党委书记,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7师80团政治委员,模范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杭日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干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渤海四地委书记兼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7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7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9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徐斌洲的故事:

徐斌洲在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时,向刘伯承院长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学院开办时,军事教员极缺,尤其是能教现代化、正规化课程的教员更缺。时任学院干部部长的徐斌洲请示刘伯承院长。“从全军选调喽。”刘院长说。“选过了,还差好几百。”“再选喽。”“太难了。一是文化低,二是许多军事技术,我们的干部从来没有接触过。”“那就从国民党起义或被俘军官中选喽。”“这样做恐怕学员们接受不了,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手下败将,没有资格教。他们也不敢大胆地教。”“教育改造喽。”刘伯承说,“国民党的800万军队我们都能打败,几百名起义、俘虏军官就改造不好?要教育我们的同志学习人家的长处嘛。”徐斌洲赞同地点点头。“当然改造一个人要有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先让他们由白色变成粉色,再由粉色变为红色。”

为了使选调的原国民党军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作用,刘伯承特地接见他们,并给他们讲话,重申党的重在表现的方针,勉励他们认真改造思想,跟上时代步伐。在开学典礼会上,刘伯承在讲话中对学员和教员,分别提出要求。并提出“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著名口号。由于政策对头,教育及时,一开学,学院里便出现了教员认真教授,学员尊重教员,互相帮助,刻苦学习的可喜局面。那些被选调来的原国民党军官的军事教员,几年中大多数人表现得很好,一些人还入了党。他们兢兢业业工作,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南京军事学院年年都要进行年终总结,这是惯例。有一年,几个笔杆子在总结开头写了一段“一年来,学院在刘伯承院长的正确领导下”等语言,交给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徐斌洲看了一遍送给刘院长。刘伯承看得很认真,字斟句酌,当下用红笔在“正确”两字上画了一个圈,又拉出一条线,在旁边写了四个字:“肉麻,去掉。”为这“正确”二字,刘伯承还特地把徐斌洲主任叫去问:“这个总结稿你看过吗?”“看过。”“这'正确’两字就让人不舒服。正确?太绝对,谁敢说他正确,就没缺点错误。”

1957年2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陈赓,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到军事学院检查工作。检查完毕,彭德怀做讲评,先是肯定了学院的工作成绩,随即说“教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相当严重”。3月,刘伯承院长主持召开学院党委扩大会,提出全院停课一周,贯彻彭德怀的指示,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刘伯承对此虽然也有看法,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认为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既然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来,就应该认真地检查和纠正。但由于干部和学员认识不通,他就找来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徐主任,反教条主义的运动还得你带个头,做典型发言,给大家引路。”“我对反教条主义这事还想不通。”“你想不通不应该。难道我们就没有问题吗?”“有。但说相当严重不恰当,也不符合学习苏军的先进经验。”“'不相当严重’是我们自己看的,旁观者清。彭总指出来。我们就要看到想到,认真检查才行。”刘伯承认真地说,“这样吧,你好好考虑考虑,做个引路发言。还有,我是院长,教条主义自然是我搞的,你的批评要直接指向我。”“你这不是难为我吗。”“难也要完成。”据徐斌洲在自传中说:“在反教条主义的大会上,我带头发表了对学院教条主义表现的看法,刘院长当即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号召大家认真寻找学院的教条主义。之后,刘院长还对积极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进行了鼓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次批判所谓的“教条主义”,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天晚上,徐斌洲听说刘帅眼睛发炎,便到刘帅家里看望,进门,刘帅正在改教案。“徐主任,你坐下,还有两字就写完。”刘伯承边招呼边写完最后两个字后,将小楷毛笔插进笔帽。“刘院长,你眼睛都发炎了还加班加点,该好好静养才对。”徐斌洲并没有坐下,而是走到刘伯承的桌前。在刘帅收起毛笔时,桌案上的教案书稿让他看到,顺手拿了一页,“哎呀,刘院长,你这教案,一是用铅笔写初稿,二是用红笔改二稿,三是用墨笔改三稿,怪不得你眼睛总发炎,这么小的字改得这么花,好眼睛都会看坏。”“习惯啦。再说这样还可以偷懒。”“偷懒?”徐斌洲有些茫然。“这你就不理解了,这样做可以省去一遍又一遍誊写或打印。”“你再起草好,我让人给抄清楚你再改。”“不用,这样既浪费机关同志的时间也浪费纸。看起来我还不习惯。”“刘帅呀,你可真是认真和节约的楷模。”刘伯承忙摆手说:“认真、楷模都说不上。毛主席不是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还是认真点好。”试想,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来岂能做出大事?刘帅严于律己,勤奋认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楷模吗?



韦杰中将简历:

韦杰(1914~1987)原名韦士良,广西东兰县人。壮族。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军班长、排长、连长,红3军团第5师13团营长,红15军团第73师223团参谋长、团长、骑团团长,第74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旅旅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16旅旅长,华北军区第14纵队司令员,第18兵团61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8兵团军长兼川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夫人郭毅。

韦杰的故事:

韦杰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原名韦士良。壮族。家贫未能上学读书,只得放牛割草,耕地种粮,挑桐油赚脚钱。1925年秋,韦杰的胞兄当了乡成立了农民协会主席,韦杰参加了农民自卫队。次年, 12岁的韦杰参加了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聆听韦拔群的教诲。回乡后,他积极投身打土豪反恶霸的斗争,杀了外号叫“黄鼠狼”的恶霸。1927年,韦杰随胞兄参加了农民暴动。桂系军阀调集重兵“围剿”东兰、凤山农军。胞兄韦士超被敌人杀害,韦杰在山洞里藏了半年。

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7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韦杰 闻讯,便和六七个自卫队员步行五天五夜赶到平马,参加了红7军。韦杰随红7军北上,转战千里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红7军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参加了红七军的历次重大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的第叁、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攻打清流战斗中,韦杰腿部受伤。1931年草鞋岗伏击战中,额部受伤。1933年攻打赣州,韦杰第3次负伤。1933年,韦杰于红军总部特科干训队毕业,担任红叁军团5师侦察连连长。长征时 带领侦察连一直充当全师前卫。抢占娄山关之战,侦察连为红3军团13团前卫。 韦杰指挥全连换上国民党军装冲向娄山关。当时王家烈的尖兵队已从娄山关关口下来了。韦杰命令部队闪伏于路的两旁,待敌人进入埋伏圈后消灭之。接着一鼓作气,冲上了娄山关,抢占了制高点两旁的山腰要地。韦杰率领侦察连在娄山关展开阻击,直到我后续部队源源赶到。韦杰在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时说,与敌人打这样的遭遇战,一要快,二要争,叁要活。此后,韦杰率领侦察连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直到甘南的行军作战中,一直担任前哨任务。韦杰率领全连换上国民党军装,闯进了皎平渡区公所,控制了渡口,搜罗了渡船。

1935年直罗镇战役后,韦杰任红15军团73师223团参谋长。1936年任224团团长、军团骑兵团团长。骑兵团攻击会宁城,分兵从北门和西门突击,韦杰率领率领两个连的骑兵冲入敌阵,挥刀杀敌。经十多分钟的激战,全歼敌保安团一个营和县常备队一部,俘敌300余人,占领会宁城,为叁大红军主力会师打开通道。1937年初,韦杰调任红15军团75师师长。同年5月,他奉命入延安抗大第叁期学习。1937年冬,毛泽东、朱德亲调韦杰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1938年夏,为了加强野战部队,朱总司令又把韦杰调到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当团长。韦杰率领688团转战晋东南,歼灭日伪军1400余人,创建和扩大了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9年688团归129师386旅指挥,参加冀南、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2月袭击威县日军,并在香城固诱敌作战,386旅许世友副旅长率新编第1团赶到助战,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余人,击毁汽车、装甲车八辆。1940年,韦杰率部配合唐天际领导的晋豫边游击支队等,对阎锡山顽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俘顽军团长陈树华以下200余人,最后挫败了阎锡山的“十二月政变”阴 谋。688团编入129师新编第1旅,韦杰任旅长,坚持太行山南段的抗日战争。9月下旬,韦杰率领第1旅于安阳、水冶之间袭歼日军一个中队的大部。1942年,日寇以1.5万余兵力向太行山南段进行夏季“扫荡”,韦杰率领新1旅1团趁隙跳出敌人封锁线,袭击长治机场,焚毁敌机3架、汽车14辆、汽油库和军用 库各1座;2团则于黎城及其南北的长邯公路上,连续20余天不断机动地袭击敌人,夺取敌人军用物资,歼敌200余人,陷敌于被动境地。敌人为了摆脱困境,从黎 城向新1旅2团进攻,企图合围129师师部。韦杰下令2团顶住敌人,掩护刘伯承等师首长及师部和边区政府机关突围,自己率新1旅旅部前出杨家庄,以接应师部。 次日拂晓,政治部主任柴树藩率领的这支机关队伍与韦杰会合,韦杰指挥1800多人的疲乏之师隐蔽于杨家庄侧面的山头上,待第二天夜间突围西撤,终于与李达参谋长和师直属队会合,突出了敌人的重围。1943年,韦杰任太行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太行军区组成叁个支队,韦杰担任第叁支队司令员,该支队称“韦支队”。1945年上党战役,韦杰率领第叁支队设伏官村,歼敌800人。接着与石志本支队合击壶关之敌,以炸药破城而入,歼敌一个正规团,加上伪军共2000余人。韦杰率部下太行,克磁县,炸掉安阳至邯郸一线的铁路和桥梁,攻陷马头镇,共歼敌1300余人,为邯郸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邯郸战役中,韦杰率领第叁支队在3纵的右翼向敌中心插入,进行激烈的村落争夺战,在我1、2、3纵队的猛烈打击下,高树勋率新八军近万人于马头镇起义。蒋介石急令第叁十军向孤立的第四十军靠拢,被我军截击,溃不成军,向南逃窜。韦杰支队急驰漳河北岸,控制漳河渡口,堵击歼敌200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第6纵 队,首任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未到任,部队由副司令员王近山和副政委杜义德指挥,韦杰任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十六旅旅长,先后率部于邯郸西北的武安、永年消灭土匪汉奸杨四子部2000余人,在祁县、沁县地区自卫反击阎锡山部沿白晋线的多次进攻,歼敌500余人,俘虏300余人。

披坚执锐:将帅风采之开国中将
1946年陇海、定陶战役,韦杰指挥16旅袭取兰封,俘虏1000余人。韦杰率领16旅参加阻击菏泽、曹县两路敌人的战斗。根据上级的指示,保持不紧不松的作战状态。这一牵制战持续一个星期,终于将敌整编第叁师引到预定的大杨湖、小杨湖一带。韦杰协助王近山指挥围歼大杨湖之敌。韦杰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到离敌前沿仅300米的第十七旅指挥所指挥总攻,后又随指挥所冲进大杨湖街 。敌整编第叁师阵势大乱,仓皇向南逃窜。次日,被我军全歼于大李砦。继而,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敌整编第四十七师两个旅。



滕海清中将简历:

滕海清(1909~1997)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班长,第32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33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4纵队5旅旅长,新四军第4师11旅、9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1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9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夫人王彬。

滕海清的故事:

1909年3月2日,滕海清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所在的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6月15日,已是红三十二团五连连长的滕海清,牵着两匹枣红战马准备练骑术。这两匹马是前两天部队参加潢(川)光(山)战役时缴获的。滕海清牵着马,刚出璞塔镇东门,迎面遇见了师长倪志亮和师政委甘济时。建国后,倪志亮曾担任中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大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你是哪个团的?”倪志亮问。“三十二团的。我是五连连长。”“牵两匹马干什么?”滕海清灵机一动,回答说:“哦,是给师长、政委牵的。”倪志亮望了望甘济时,说:“这个小连长,脑瓜子蛮机灵的。”然后,让通信员将两匹马牵走。

滕海清一直觉得自己都当连长了还不会骑马不太像话,这次缴获来的马他没有上缴,是因为他实在舍不得。当然,滕海清也作了思想准备,如果被上级发现自己“打埋伏”,立即上缴就是了。没有料到,自己准备要练骑术了,竟一头撞上了师长和政委,也只好如此处理了。于是,两匹马被通信员牵走了。倪志亮不但牵走了滕海清的马,还“牵走”了滕海清本人。10天后,滕海清接到营部通知:“带上背包,到师部报到。”“这一下把我吓坏了,因为那时还在抓'改组派’,我怕把我当'改组派’抓走。”事后,滕海清回忆调师部这件事时,这样说。

按照组织程序,滕海清先到营部见了营长。他问营长:“你要调我走干什么?”营长说:“我没有要调你,是团部的通知。”滕海清拿了营部的介绍信到了团部,又问团长程启光:“调我走干什么?”程团长说:“不知道,是师部叫你去的。”就这样,滕海清带着团部开的介绍信,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师部驻地,进了师长、政委的办公室。看了滕海清递过来的介绍信,倪志亮开口道:“调你来,是想让你到师部通信队当排长。你不会不满意吧?”“干什么都可以,没有不满意的。”此时的滕海清,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不被抓就行。

滕海清到了通信队几个月后才明白过来,连长改任排长不是“降”了,而是“升”了。师部通信队是个特殊单位,只有两个排,人数相当于一个加强连。一排,没有士兵,都是一些在战斗中没打好仗的营连干部,滕海清就是到通信队当一排排长的。通信队的另一个排是二排,这个排的人员组成与一排不同,都是从各团挑选来的优秀班长,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分配到连队去当排长,就像如今部队的预提军官一样。管营连干部的排长,不是“升”了,难道说是“降”了吗?滕海清开始不是这样想的。他开始觉得,调自己当排长,证明自己没有被划进“改组派”范围,只要不被抓起来、关起来,至于连长降为排长,有什么好计较的!4个月后,倪志亮说了一句话,才让滕海清明白过来,自己当排长确实是“升”了,而不是“降”了。



庄田中将简历:

庄田(1907~1992)广东省万宁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人苏联莫斯科步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红军学校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军模范团政治处主任,红1军团第3师7团政治委员,红9军团第3师7团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红5军团第13师39团政洽委员,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军大学教导师第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队队长,抗大3分校大队长、教育长,陕甘宁边区考察团团长,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副总队长,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琼崖纵队副司令员,粤桂边纵队司令员,桂滇黔纵队司令员,1947年至1948年任越南国防部军事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学校教育长、副校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4月25日在广州逝世。夫人祝平。

庄田的故事:

1906年,庄田出生在海南万宁县龙滚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庄田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早在童年时代便不得不参加甚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又为庄田铸就了吃苦耐劳、勇敢倔强的特殊品格。1923年秋,时年17岁的庄田便漂洋过海来到了新加坡。不久,他被介绍进入了一家橡胶厂做工。由于英国资本家的无情欺压和盘剥,加上狠心的工头常对工友们无端进行打骂,因而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工人们的反抗。每当此时,庄田自幼形成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殊个性,驱使他常常不计“后果”地保护着那些备受欺辱的工友,因而遭到了厂主的解雇。

解雇之后,庄田一连数月找不着新的工作,只好在异国他乡的凄风苦雨中苦度硬撑。后来他经人介绍来到了由荷兰资本家经营的一艘“生计”号轮船上当锅炉工。从此,庄田常常是夜以继日,在没有任何降温设施的条件下,每天都要拼命劳作十多个小时,以至多次中暑昏倒在锅炉旁。面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严酷事实,庄田不得不开始认真地思索:“我为什么会背井离乡,谋生他国?为什么外国的资本家对待华工会如此狠毒?”就在庄田将醒未醒的节骨眼上,“生计”号轮中共支部书记、老工友黄宜敦来到了庄田的身边,成了庄田的向导。在那些近于百无聊赖的远洋中,庄田从黄宜敦那里第一次听到了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故事;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产业工人,不仅要做一个本分、正直的好人,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自觉地努力奋斗。日复一日,庄田与黄宜敦的心越贴越近,许许多多的革命道理也越讲越深,越讲越明。终于,庄田透过自身的遭遇,极为深切地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就必须彻底推翻人剥削人的罪恶制度。

1926年3月,鉴于庄田的觉悟迅速得到了提高,并牢固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生计”号轮的中共党支部正式把他接纳为中共党员。从此,庄田的人生道路有了崭新的起点。不久,庄田被派往英国和丰轮船公司的“丰子”号轮船上工作,并担任中共党支部书记。根据中共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庄田以总指挥的身份,在1928年和1929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连续两次组织领导了反帝和反压迫剥削的罢工斗争,并以迫使资本家无条件地接受海员工人所提出的要求为标志,使罢工斗争获得圆满的成功。1929年下半年,新加坡的中共组织通知庄田立即回国受领新的任务。庄田随之离开南洋回到了香港。根据中共中央的派遣,庄田遂于年底赴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底,庄田以各科全优的毕业成绩成为这一届留苏学生的“尖子”。

学成归国之后,庄田调入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致力于培养能文能武的红军干部。1933年春,庄田被任命为直属中央军委的红军模范团政治处主任。同年5月,当模范团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红三师时,庄田出任该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初,庄田改任团政治委员,后因党内第三次“左”倾错误盛行,他被撤销了团政治委员职务,并被内定为所谓“罗明路线的小人物”。他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庄田的所谓“错误”始得澄清,并重新回到了团政治委员的岗位。

抗日战争时期,庄田先是调任抗大第三分校大队长和教育长。1940年又被派往他的家乡琼崖以加强抗日武装斗争,担任过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副队长、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发展琼崖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粤桂边纵队成立时,庄田出任纵队司令,后又转赴桂滇黔边区建立中心根据地,并被任命为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他率领所属部队,以机智灵活、勇敢坚决的战斗行动取得了不断歼敌的巨大战果,为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中南和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0年初,继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于1949年12月宣布起义,春城昆明和平解放之后,原桂滇黔边纵队编入云南军区,庄田随之被任命为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所属部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而投入极其复杂、艰巨的剿匪战斗。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去世。



刘浩天中将简历:

刘浩天(1912~1984)江西省宁都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红1军团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红1军团教导营排长、连长,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保卫股股长、政治教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5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7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1984年1月9日在上海逝世。

刘浩天的故事:

这篇文章我还是从朋友汉江听风那里看到的,汉江对军史有些研究,这篇文章是不是汉江的原创,我尚未与他证实。

文革时期,林彪集团在南京军区要整两个人,一是副司令兼南空司令聂凤智,一是副司令兼东海舰队司令陶勇,目的是整许世友。这三人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勇将,又是最不听林一伙的刺头。聂看不惯刘亚楼吹吹拍拍、弄虚作假的作风,看不起刘的红人江腾蛟。陶公开顶撞李作鹏和张春桥。这里有对文革不理解的因素,更有军内山头的因素。文革时刘浩天是东海舰队政委,虽然不是林彪一伙,但起了林一伙做不到的作用。这一红军长征时的团部宣传员,平时干点刷标语、喊口号的事,根本与聂、陶等带兵打仗的团级干部不能同日而语。解放战争时期刘是27军政委,聂是27军军长,政委很少不干扰军长的决心。打潍县、周村、上海都闹得不可开交,陈毅、饶漱石、谭震林都出面解决,但刘不愿离开27军。打上海时,说聂凤智要资本主义大楼,不要无产阶级士兵生命的就是刘浩天。是个典型的整人专家,也是个疾贤妒能的小人。抗美援朝时的27军军长彭德清,文革时是交通部长,被斗,到东海舰队躲避,陶勇说,你就在我这儿,哪都别去。刘浩天却告诉造反派,来冲击陶勇和彭德清。江苏省委书记惠浴宇到上海陶勇处也被刘浩天告发。陶勇死于1967年1月21日,上午,陶勇还和老战友、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一起“骂文革的娘”,还说要带一个排,把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从造反派手中抢出来。午饭后陶勇还散步到招待所,问所长菜地种什么菜,猪圈里养什么猪?陶勇建议养黑猪,说是黑猪瘦肉多。又请理发员来理发,说明天外出开会。下午两点半,发现陶勇落入一口宽不及人肩、深不及人头的水井。事发不到两小时,医生还在抢救陶勇时,刘浩天在办公室迫不及待的宣布:“陶勇一贯争强好胜,才走上这条绝路,是畏罪自杀,抗拒运动,是叛徒行为。”并审定“陶勇自杀的经过和初步分析”电报,发往北京。不到四小时,李作鹏以海军党委名义对陶勇作出“自杀”、“叛徒”的结论。后来又逼疯、逼死陶勇夫人朱岚。七个子女流落街头,后被许世友、尤太忠、肖永银收留。1977年夏,中央军委为陶勇平反昭雪。1984年刘浩天病逝。



杨秀山中将简历:

杨秀山(1914~2002)原名杨木森。湖北省沔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政治部宣传员,红3军第7师政治部宣传队长、7师总支书记,红2军团第4师11团政治委员,12团政治委员,第4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骑营政治委员,358旅7团政治委员、旅副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四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2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学院副院长,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十二次全国表大会代表。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夫人尹悦先。

杨秀山的故事:

这是石文峰写的一篇回忆红二方面军长征的一段故事。

1936年8月,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历尽千难万险到达哈达铺。根据中央在“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地区建立临时根据地的命令,决定组织发动“成徽两康战役”,并在短短几天时间,连克成县、康县、徽县、两当四座县城,形成了与一、四方面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有利局面,同时使部队获得了休整的机会,补充了给养。“成徽两康战役”告捷,国民党十分震惊,9月下旬,敌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孙震各部慌忙调集兵力,分路向成徽地区逼近,妄图围歼红二方面军,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为了收拢部队粉碎敌人的围追计划,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在抛沙河至高桥一线伏击敌军。红军驻守部队根据指示,一边激战,一边诱敌至小川。随后与在小川孟家崖、红嘴山一带驻扎防守的红军会合,等待追击敌人。五龙山是成县城西十二华里处的一座小山包。西是抛沙河和牛斜山,东是新堡山,东北面有两座小山包,一是庙山,一是何家嘴山。此地背依山峁,前临河谷,地形复杂,便于隐蔽,观察视野开阔,的确是伏击歼灭敌人的绝好地域。

9月29日午后,敌军进至抛沙后,发觉形势不妙,便在抛沙河西岸很远的地方,东一炮,西一炮地朝五龙山、新堡山一带放起大炮。炮击停止后,敌军仗着自己装备精良、兵力众多,放心大胆地呈扇形展开攻击队形向新堡山猛攻。十八团前沿阵地首先和敌人接上了火。但敌人做梦也想不到有一队人马正悄悄地向他们的侧翼步步紧逼。原来这是埋伏在五龙山下的十二团。十二团政委杨秀山一声令下,迂回到敌后的红军战士迅速抢占有利位置,突然抵住敌人的屁股猛烈开火。敌人的阵脚大乱,士兵们像一群找不着方向的鸭子,忽东忽西,毫无头绪地乱窜。敌军逃过抛沙河以后,重新整理了溃散的部队,慌慌张张抢占了牛斜山制高点,用五门钢炮和两架飞机向红军阵地猛轰,时间长达10分钟。10分钟内打的炮弹,相当于第一次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989.html

更多阅读

思科模拟器:2 入门之界面简介

思科模拟器:[2]入门之界面简介——简介思科模拟器是网络工程师经常使用的网络实验模拟软件,它可以很快捷的模拟网络中的各种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网络云),搭建各种网络环境,模拟网络拓扑结构等。下面天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看完后一些自己想法

关于《五军之战》的一些想法:《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下档前刷了5次,每次刷都能听到对这部作品的一些不解之声。经过5次之后,发现了很多可以解释这些问题的细节,在这里说一说,并结合一些内容谈一谈PJ在这些细节中用了什么“梗”?另外关于导

“名培”课堂实录系列:《浪之歌》王慧芳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浪之歌》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浪之歌》所用班级:沁园中学八年级二班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王慧芳教学目标:1、初读,把握内容。2、品读,理解修辞。3、悟读,体会情感。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转载 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钱神电信)

原文地址: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钱神电信)作者:同心圆镜物有本末:“系统”理解之我见作者:无住  出处:钱神电信按(道一):  基本系统:“德为先,智为重,道为用”。系统法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声明:《披坚执锐:将帅风采之开国中将》为网友熟悉的侧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