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实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实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实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建华区育民小学 王汝军

时间:2008.3.25

地点:育民小学 六年一班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是一个值得所有华人记住,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知道为什么吗?

生: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生活在希腊的奥林匹亚城点燃,开始全球传递的日子。

师:是啊,圣火的点燃意味着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可是,对于我们,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分别”。现在请允许我读一下一封信的片段,这是不久前收到的:王老师,您好。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但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因为我有许多话只想对你说,要问为什么,我只把你一个人当作我的老师,我所认可的老师。马上要中考了,即将离开中学校园,但不知怎的,我仍然忘不了在小学毕业考试前你领我们高声齐诵《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学步》《我们上路了》,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想说:老师,我想你。。。。。。

生:(沉默,感伤)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到来了,面对同窗六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会非常的伤心。。。。。。(热泪盈眶)舍不得与我的同学分开,因为只有和同学在一起,我才有说不完的话。。。。。。

生:我更舍不得与老师分别,因为在这几年中,我已经把老师当作了自己的父亲。同学都跟我说:你对老师的感情,比对你爸爸都要深(泪流满面)。。。。。。我们都说你像一个父亲,一个严父,一个严中有爱的父亲。。。。。。

生:(哭音)我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只要你出去讲课,我们学生都会说老师不在家。。。。。。要是毕业了,这个家就支离破碎了。。。。。。

生:(全班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

师:(声音哽咽)谢谢同学们,对于你个老师来说,最大的褒奖就是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可!(调整一下情绪)好了,同学们,我们平静一下心情。。。。。。其实,相聚就意味着分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在分别的时候你们会说到这些,古人呢,也是如此。不过他们会把这些话用诗词的形式留存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宋朝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板书课题)。注意,“送”字的偏旁是三笔,后两笔断开。来,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看一下文题,你从中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生:这是一首词。因为他有自己的词牌---卜算子。

师:什么词呢?

生:送别词。

生:鲍浩然是王观的朋友,要到浙东去,诗人临别时写给他一首词。

生:浙东可能是鲍浩然的家乡。

师:不是可能,就是!浙东就是现在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大家再高声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

师: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分别时的心情,因此送别诗一般都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

生:悲伤。。。痛苦。。。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这首送别词,看看诗人在这首词中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理解诗意 诵读悟情

师:拿起所发的资料,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词,开始吧。

(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的读音、断句)

师: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汇报读,“那”读成了第四声)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生:“那”应该读成“哪”,第三声。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是个问句。

师:非常好。在这里“那”同“哪”(板书),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注意啊,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哦,在高考中会吃大亏的啊!来,继续。

(生再汇报读,有的语气较为平缓,有的比较沉郁,这时,教师适时进行范读)

师:不要坐,你来评价一下,我与你在朗读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好像音调更高一些,不那么低沉,变化也多。

师:知道为什么吗?

生:(迷惑地摇头)

师:那好,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学完之后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来自学,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再解决不了,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教师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领悟,并巡视,倾听,答疑)

师:讨论声渐渐低了,说明同学们理解的不错了,还有什么疑问吗?(等了一会)没有?那好,老师要问问各位了。(板书)“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山水交汇的地方。

师:这个地方在哪儿?

生: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师:他的家乡美吗?

生:美啊。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就是说那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水比喻成眼波,把山比喻成皱起的眉毛。

师:美人的眼波是什么样子呢?

生:就是。。。就是。。。非常的漂亮,迷人。。。水汪汪的。。。

师:对啊,“暗送秋波”嘛,可不是秋天的菠菜哦!

生:(大笑)

师:而诗人又把那连绵的群山比喻成了美人皱起的眉毛,这个比喻形象吗?谁能做给大家看看。。。

生:(相互表演,表情各异,哈哈大笑)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想想诗人在写上阙的时候,他的内心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好像应该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师:(板书:‘轻松’)好,你能读出这种轻松吗?

(生读,语调轻盈,教师适时点评)

师:我们再来看下阙。(板书)“千万和春住”。“千万”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

师:为什么一定要同春天住在一起呢?

生:春天天气好,空气也新鲜。。。。。。

生:春天有活力,有生机,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

生:小草发芽,杨柳吐绿。。。。。。

师:真是诗情画意啊。大家说的太好了,在这里“春”不仅指春天的景物,还可以比喻成自己好友的家啊,如果鲍浩然回到自己自己的家,家人会怎样呢?

生:家里人一定非常高兴,可能会欣喜若狂。

师:这个词用的好!

生:家里人还可能会流泪,不过这是高兴的眼泪。

师:喜极而泣啊!

生:还可能全家人围在一起,给家人讲在外的经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春天吗?

生:(点头)

师:因此,这句“千万和春住”是诗人对自己朋友的良好。。。。。。

生:祝福。。。祝愿。。。

师:(板书:祝福)来,谁能读出这种祝福与祝愿?

(生读得感情真挚而投入)

师:现在你们能理解为什么老师在范读的时候用那种感情来读了吧。

生:明白了。

师:好,让我们齐读这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齐!

生:(齐读)

师:从这首词中,同学们能感受到王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生: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没有愁事。(生乐)

生:他的心胸应该很宽广。

。。。。。。

师:我想他更是一个造诣高超的诗人。大家请看黑板,“眉眼盈盈处”是描写山水,这属于写——

生:景。(师板书)

师:“千万和春住”是诗人对朋友的祝愿,抒发的应该是一种——

生:情!(师板书)

师:因此,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

生:借景抒情!(师完成板书)

三、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师:看来,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的重要写作手法。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首诗,我们共同研究一下它们的写作方法。(将材料发给同学)

(生自主解决,并不时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这部分时间比较充足。之后,学生朗读古诗,教师稍加指导停顿。后学生汇报所想。)

生:《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应该是借景抒情。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师:那李白的《赠汪伦》呢?

生:好像也应该是借景抒情。。。。。。

师:“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主要是写什么呢?

生:李白要走了,忽然听见岸上有歌声传来。

生:应该是一件事。

师:那后两句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说明他俩的感情很深。。。。。。

生:是夸张。

师:对啊,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应该是——

生:借事抒情!

师:那最后一首呢?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可是。。。没有情啊。。。

师:那你能感受到一种情吗?

生:可以!李白看见朋友的船消失在天边,心里一定很舍不得。。。。。。

师:这就是“景事交融,情寓其中”啊!同学们,送别诗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抒发别情。但是,这种情必须借助某种景物或事件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板书)“情有所依”!这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启发呢?

生:(若有所思般的点头)

四、励志感悟 品味人生

师:好了,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尽管离别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诗人王观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面对?

生:要乐观一些。。。

生:要多多劝慰,将未来想得美好一些。。。

师: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们离开了我,在离别之前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能用学过的古诗中的诗句赠给老师吗?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此“君”非彼“军”,王汝军的“军”吗?(生笑)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叫汪伦吗?(生笑)

生:不及老师送我情!

师:我更想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师生情”!

师:虽然你们会离开我,志存高远,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老师的心!

师: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板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眉眼盈盈处 ——

(轻松)

千万和春住——

(祝福)

“情有所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2828.html

更多阅读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 用字母表示数 实录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杭州文海教育集团 刘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望岳课堂实录余映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余映潮)(来源:转载于名师刘菊春的博客)余映潮/执教葛亦虹/整理、评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张龙特等奖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ppt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张龙特等奖  张龙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教师,区学科带头人。2009年参加北京市第七届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同年,参加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区优秀

声明:《《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实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为网友情浅凉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