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十大名歌剧之《弄臣》版本介绍 威尔第歌剧弄臣

《弄臣》版本比较(作者蔡启智) 第一部分
笔者手上共有22种《弄臣》的录音版本,从聆赏的角度来说,应该要从几个中坚版本谈起,如此较能进入整个版本比较的核心。
来自史卡拉的承传
有哪个乐团会比史卡拉歌剧院更适合演奏《弄臣》呢?想来想去,在历史意义上或许威尼斯的LaFenice剧院有其首演的参考地位,但就近代意大利歌剧演出而言,史卡拉的地位堪称泰山北斗。根据笔者资料,从史卡拉出来的《弄臣》录音就有9种版本之多,居各大剧院之冠。由大唱片厂所发行的史卡拉歌剧院演奏,有EMI的赛拉芬(TullioSerafin)版与慕提(Riccardo Muti)版、DG的库贝利克(RafaelKubelik)版。不过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史上最早的录音,并不是在史卡拉歌剧院完成的,而是在巴黎歌剧院(而且唱的是法文),但是此后接连着在史卡拉歌剧院诞生了四个录音。我们先谈的是颇具历史价值的录音,由沙巴纽(CarloSabajno)指挥的1928年录音。此版挂头牌的不是男中音也不是男高音,而是歌声抒情走向的女高音帕莉乌琪(LinaPagliughi)。此时她才20岁,难免有深度不足之议。不过抒情本色则是展露无疑。西班牙的佛加(TinoFolgar)、意大利的皮亚萨(LuigiPiazza)都很普通。此版的价值,在于其完整的演出风貌,以及五○年代前,意大利歌剧的演唱样式。
库贝利克版是当年DG公司与史卡拉歌剧院签订的合作计划里的一套佳作。这个系列还包括了赛拉芬的《游唱诗人》、沃托(AntoninoVotto)的《茶花女》与《波希米亚人》、桑第尼(GabrieleSantini)的《唐卡罗》(已自目录绝版)等等。而且很特殊的一点,是其它录音皆由意大利指挥家指挥,而《弄臣》就偏偏换了位捷克指挥,而且剧情中心也由德国男中音来担任。费雪迪斯考(DietrichFischer-Dieskau)的演唱与他的艺术歌曲是全然不同的;他用恢弘的力度,宣示了“我唱的意大利歌剧也是属一属二”。分句与断句极为纯熟,说明了费雪迪斯考在研究曲谱上费了一番不小功夫,发音也相当准确,没有丝毫德腔意语的感觉。

突然想起,五○年代后在意大利女高音之中能够被称为Prima Donna的,竟然只有史柯朵(RenataScotto)进入录音室录下了吉尔达!提芭蒂(Renata Tebaldi)、芙蕾妮(MirellaFreni)、短暂出现的洁珪蒂(AnitaCequerti)……,怪哉!史柯朵的吉儿达很有成熟的韵味,而不像一位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在高音时,是纯然的史柯朵式演唱,具有真实而敏锐的魅力。至于贝冈吉(CarloBergonzi)的公爵,完全是一场美声的展现。喜欢他圆润歌喉的人,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呢?

被认为是托斯卡尼尼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歌剧指挥家的赛拉芬(TullioSerafin),1955年9月在史卡拉的录音,堪称为完美之作——如果听者赞同卡拉丝(MariaCallas)的演唱观点。卡拉丝在舞台上从不显得小家子气,任何角色在她的诠释之下都被赋予全新崭亮的生命。她的吉儿达是甘愿为爱而死的、是无怨无悔的。就像她唱的《诺码》(Norma)一样,我们可以勾勒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这是一件奇妙的事,历史上有几位歌者,能够让诺码与吉儿达,甚至咪咪(Mimi,《波希米亚人》女主角)产生关联?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戈比(TitoGobbi)的念字与戏剧性堪称化境,把说与唱融合在一起,因此他的一切表现都无比自然。卡拉丝、戈比都能融入剧情,但史蒂法诺(GiuseppediStefano)却可惜的显现了一定的粗糙面。这或许是出于赛拉芬对他的严格要求所致,使史蒂法诺的美声唱技在此却无用武之地。虽说如此,整体而言无论卡司、制作、演唱都极具吸引力。不过要听卡拉丝与史蒂法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演唱,1952年两人在墨西哥的现场录音是绝佳的选择。没有赛拉芬的缚手缚脚,史蒂法诺完全放开演唱,卡拉丝自然不甘示弱,因而迸出灿烂演唱的火花。但有一好就无两好,此版录音较劣而背景吵杂、指挥亦乏善可陈。

大师萧提的唯一录音
曾经在伦敦柯芬园皇家歌剧院大放异彩的大师萧提(Sir GeorgSolti),竟然只有留下一次《弄臣》录音,实在让人相当惊讶。不过以萧提指挥歌剧录音的慎重态度,《弄臣》只录了一次却又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最晚年才有了一次现场的《茶花女》。换句话说,在威尔第中期的三大杰作之中,只有《弄臣》有最完整的面貌,也是萧提最重要的两套威尔第歌剧录音室录音之一(另一套是《阿依达》)。何况这是1963年,恰是萧提旺盛精力的全盛时期?

三位主角很幸运的,都在最佳的状态之下录音。克劳斯(AlfredoKraus)以其抒情嗓音,唱出了一位不是很风流的公爵,倒还流露了几许真情。充满年轻朝气,比1979年在Rudel版里的表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梅利尔(RobertMerrill)的弄臣演唱是美国男中音之最。他在声音上,比麦克尼尔(CornellMacNeil)要稍占便宜,不过麦克尼尔的演技要比他好。这就像是隔海的意大利,巴斯提亚尼尼(EttoreBastianini)与戈比的情形一样。第二幕由愤怒转为恳求的部分,不仅充分展现了他的美声唱技,而且亦有精采的情感流露。莫芙(AnnaMoffo)比起席尔丝(BeverlySills)要高明得多了,虽然席尔丝在花腔上颇有名声,但是声音的密度与质感,都明显逊于莫芙,何况莫芙正值歌声的青春期。在美系女高音里,有质感与量感的,应该是产子前的史都德(CherylStuder)。

萧提的指挥,是具有侵略性的。他不仅驱策着乐团,也驱策着歌手们的速度,这使得有些部分一旦萧提想摧加速度,歌手们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不过这些歌手都身经百战,因此造成的问题并不大。乐团与合唱团的高素质,绝对不会是什么“RCA意大利歌剧”为名的临时乐团。这很有可能是罗马歌剧院,不过真相已不可考。

《弄臣》版本比较(作者蔡启智) 第二部分
意大利人的荣光
意大利人的希望,在阿巴多(Claudio Abbado)放弃连任柏林爱乐总监之后,似乎只有慕提(RiccardoMuti)能继续意大利人的光荣了。慕提长久以来想做的,就是平息歌手在歌剧演出中所造成的高潮,而使歌剧真正回归到戏剧面上,因此他自八○年以后的歌剧录音,只要是咏叹调的部分都要求歌手一律照谱唱,而将一般通俗的高音与花腔删掉。这么做固然有其立足点,但是褒贬难定。以这个版本而言,慕提的指挥是规规矩矩的,他引发出威尔第在曲谱里所写下的一切,由乐团将之响鸣出来——与托斯卡尼尼是多么相像!请将托斯卡尼尼留下的《弄臣》第四幕录音拿出来比较,就可知到两者的观点是如何的相近。整体而言,慕提的指挥是很合情合理的。

也许是如此,慕提使用了并非最红的歌剧明星,而是几位有潜力或实力的歌手(在录音当时而言)。桑卡拉诺(GeorgioZancanaro)早已在史卡拉演唱多年,不过虽然有歌艺,但是演艺稍嫌生硬。这虽然不是原罪,但是这个缺点原来可用引起观众兴奋的稍微作秀来弥补,但是这招桑卡拉诺也不用,于是遂成为叫好不叫座的一位好声乐家。他的弄臣不够悲伤迷信,反而有一种稳定感,这是最可惜的地方。拉史柯拉(VincenzoLaScola)这位男高音,现在已经升级演唱《诺玛》的负心汉波利奥内了,此时的嗓音仍然细致,干净则已,但在强劲表现时就稍显力有未逮状。其实公爵此角并不必有强烈的心理表现,不过由于一系列意大利前辈男高音演唱过度精采,使得拉史柯拉相形见拙,使人多少挑些毛病出来。黛西(DanielaDessi)的演唱相当美好,在慕提的一贯风格下,仍有抢眼的表现。

慕提的二度录音,是史卡拉的实况,同时也发售影碟。这次演出是典型的老少配,由方当盛年的阿蓝尼亚(RobertoAlagna)配上老神在在的布鲁颂(RenatoBruson)。布鲁颂头发都白了,但是美声唱技仍然令人赞叹。阿蓝尼亚以他天生的好本钱讴歌着,不过在某些时候却显得有点勉强。女高音萝丝(AndreaRost)表现则相当优秀,不过此剧之后其录音也甚为少见。这套录音的效果有点遥远,而且电平甚小,可能是录音时的各种因素使然。

虽然席诺波里(GiuseppeSinopoli)惯常在德国活动,不过请别忘了他的意大利人血统!至少也还兼任过颇有历史的罗马圣洁西莉亚学院的音乐总监好几年。这个学院已经改成意大利国立的,而席诺波里的领导,使该团再度登上自六○年代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席诺波里使用了很弹性的速度,很深沉的表情,展现出来的成果是无比的耀眼。他有如火车头一般的推动力,不断驱策着乐团与歌手制造出充满戏剧性的音乐,连平凡的席可夫(NeilShicoff)听起来也变得不凡了起来。以第二幕为例,各段速度的对比都相当大,而且企图心十足。从某些方向来说,他也像卡拉扬一样,希望把歌手当成乐器的一分子,而且也很成功。虽然在声乐部分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拉长音、拋高音、花腔,但是整体扁现就是令人无比激赏,尤其是布鲁颂的弄臣。葛贝洛娃(EditaGruberova)轻盈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年轻美丽,充满了少女对爱情的憧憬﹗这个版本已经有低价版2CD发行,对学生族而言是一大利多。

现存的所有《弄臣》各式录音、录像里,要以帕华洛帝(LucianoPavarotti)的种类最多。目前已知的录像有两种(电影版与维洛纳露天剧院现场版)、录音室三种版本、现场录音三种,合计共八种。而且这些都是以帕华洛帝挂头牌促销发行,由此可知七○年代后的帕华洛帝的名气有多么高。在这么多的录音里,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与波宁吉(RichardBonynge)、苏莎兰(Joan Sutherland)夫妻合作的Decca版,二为夏伊(RiccardoChailly)指挥维也纳爱乐、由Jean-Pierre Ponnelle执导的电影版,而恰好这两者都是由Decca发行。

西欧十大名歌剧之《弄臣》版本介绍 威尔第歌剧弄臣
波宁吉的1970年版,无疑是《弄臣》的代表作之一:苏莎兰的美声、配上帕华洛帝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音美技,再加上优秀无比的录音效果,只要不是“反胖子派”人马,那这套录音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呢?从第一幕的QuestaeQuella开始,帕华洛帝就以强烈的自信心与丰富的表现力,展现了旺盛的企图。其实由他来演唱这没良心的负心男子实在最合适不过了——就在几年前,他拋弃了结褵卅余年的发妻另结新欢,引发一阵轩然大波。苏莎兰的念字仍是那么奇怪,不过也不用计较了,这时正是她歌声最美好成熟的时候。米伦兹(SherrillMilnes)的声音在高音时多少有点疲累感,但是却也完好的达成使命。这是一次美好的歌唱飨宴。帕华洛帝此后分别在八○年代二度录制(与安德森、夏伊)、九○年代三度录制(与史都德、李汶),歌声的表现却是每况愈下,让人不得不回忆起他的全盛期录音。至于苏莎兰另有一个年轻时期的录音室录音。这是一个轻量级的演唱,因为苏莎兰与男高音基欧尼(RenatoCioni)都是轻量级的,不过梅利尔的弄臣如同萧提版的表现一样,仍是美国男中音诠释此角属一属二的名匠。

在影像方面,目前拍摄最优、制作最精良的《弄臣》当属夏伊与维也纳爱乐,由法国名导Ponnelle执导的这部电影版,的确在布景、演员方面多加费心。原本流通的电影版本有意大利电影,著名的男中音戈比与男高音蒙纳哥(Mariodel Monaco)担任幕后演唱。可惜的是布景老旧又是黑白片,无论声音或影像都已是昨日黄花。威克塞尔(IngvarWixell)的演技比歌艺要胜出一大截,他把这个矛盾于事业与亲情之间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而不会让人感到歌声上的薄弱。帕华洛帝与葛贝洛娃的组合不用多言,乃八○年代初期的最佳组合人选,就算用记者来票选应该也是会选出这两人吧?夏伊也用很贴切的戏剧性来营造剧情。这是极为值得推荐的电影演出,而且已经推出了中文化的DVD碟,藉由影像与声音的结合,能更进一步融入剧情发展。未来这类产品应该会越来越多。

瑞典的龙虎双雄

瑞典出过什么伟大的歌唱家吗?当然有,而且一出就是四位不朽的伟大人物,女的有芙蕾格丝塔德(KirstenFlagstad)、妮尔逊(Birgit Nilsson);男有毕约林(Jussi Bjoerling)与盖达(NicolaiGedda)。而有趣的是,都是前一位开始在演唱生涯走下坡时,次一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说起《弄臣》,芙蕾格丝塔德与妮尔逊是不唱吉尔达的,不过毕约林与盖达却都是很优秀的公爵。笔者手上的毕约林版是1957年1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的现场演出录音。这次的演出完全由瑞典人演唱,而显然是由毕约林挂头牌。这是毕约林现存的三种录音里表现最优秀的一次,不仅充满厚实的演唱,而且也有无比憾人的吸引力。在毕约林的演唱之下,自指挥、乐团、合唱团与其它歌手的所有一切都变成了陪衬。尤其是在第三幕,毕约林以歌声说明了他为何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重要的地位。男中音桑奎斯特(ErikSundquist)与女高音普莱兹(Eva Prytz)其实也有不错的表现,不过一与毕约林比较起来就难免显得逊色了。

至于毕约林的另外两个录音分别是在大都会的实况与RCA的罗马歌剧院录音。虽然这两款录音都有较强的卡司与指挥,但却都无法显现毕约林歌声里的强韧生命力。幸赖有这个斯德哥尔摩录音,毕约林的公爵演唱终能美好的被保存下来。

与毕约林版相同的,盖达的早期演出也同样是在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时间是1959年1月18日。盖达的演出也同样几乎都是瑞典歌唱家,但在演唱者名单上却惊讶的发现了未发迹前的威克塞尔在此担任赛浦拉诺伯爵的小角色。这个演出比较平和,不像毕约林版有个很强烈的演出中心,并激发出其它歌手做出很激情的演唱;盖达无疑是比较温文而内敛的,不过此时他对意大利文的唱法似乎不太习惯,因此捕捉音节与韵律并不是很允合。这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演出,但不是一次让人十分满意的演出。
摘自台湾《CDHI》杂志

《弄臣》版本比较(作者蔡启智) 第三部分
俄语、英语与德语的版本
在本世纪早期,尤其是五○年代前,音乐界很流行将歌剧以演出地母语改编的做法。这种作法有好有坏,好处是能让任何听众了解每一句唱词的意义而不用去理解外语,但是坏处是原来语文的韵味就消失殆尽了。例如《魔笛》,笔者曾经见过有英语版、捷克语版、瑞典语版、意大利语版,但是四者听起来的味道是与原来的德语版完全不同,之间语文的差异,要比歌者、指挥所造成的差异更大。拿《弄臣》来说,一句“我爱妳”可以用T`amo完成,是两个音节;但是若在德文,则变成LiebeDich,不但有三个音节,结尾更是子音,在听感上是有极大不同的。

笔者手上有三种外语版,其中名声较大的是由英国国家歌剧团(English NationalOpera)所录制的英语版。此版由JohathanMiller执导,歌者清一色都是英国人,若光听音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仅在EMI的目录上出现过一段很短暂的时间就消失了。不过同时在英国发行的录像带却很有看头,因为Miller导演将整个情节背景移到大苹果纽约,公爵摇身一变成为酒吧老板,饶富欣赏趣味。

值得纪念的德语版,是 1944年11月在当时战火中的柏林国立歌剧院录制的广播用录音,由黑格(RobertHeger)指挥,卡司阵容无比坚强,由罗斯瓦格(Helge Rosvaenge)出任伯爵、许鲁奴斯(HeinrichSchlusnus)演唱弄臣、贝格(ErnaBerger)演唱吉尔达。罗斯瓦格是一位热情的公爵,不过在用德文唱上升长句时,所产生的异质感却更强烈了。贝格的演唱极为美妙,尤其是“亲爱的名字”(德文已变为TeurerName)一曲,让人印象深刻,与几个名盘的演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许努奴斯的美声不用多说了,这位当时德国第一的男中音,具有无比优秀的唱技,演唱细节也无比细腻。此版有数家公司发行,其中以Preiser的音质较佳。

至于少见的俄语版是目前唯一仅见,但是却与德文的黑格版一样,排出了当时苏联声乐家最豪华的阵容。此版于1949年由波修瓦剧院在莫斯科录音、萨蒙苏德(SamuilSamosud)指挥,演唱阵容由乌克兰伟大的抒情男高音柯兹洛夫斯基(IvanKozlovsky)领衔、弄臣与吉尔达则分别由玛丝兰妮可娃(Irina Maslennikova)与伊凡诺夫(AndreiIvanov)担任。由这三者组成的铁三角可说牢不可破,有极为精采的歌声表现,尤其是柯兹洛夫斯基在第一幕开头便施展了浑身解数吊了几个又高又长的高音,已经足以说明此版的展技意味。此版的诞生应该也不无与西方世界抗衡的味道在其中,虽然俄文是绝大多数乐迷望之却步的,但除了语文所造成的异质感与隔阂之外,这个录音绝对是东欧世界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弄臣》录音。

美国人的弄臣名演

美国的声乐家与欧洲其它大国显然不同。意大利、西班牙盛产男高音、德国盛产女高音、东欧盛产男低音,但是美国却盛产男中音。也因此,美国人的《弄臣》就变成以男中音挂帅的演出。不过这也是个很正常的现象,毕竟此剧剧名就是《弄臣》,已难中音为中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虽然是在美国的东岸纽约市,却可视为美国歌剧演出的心脏。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弄臣一角,自三○年代起就有优秀的美国男中音一直承传下来,他们依序是:提派特(LawrenceTibbett)、瓦伦(Leonard Warren)、梅利尔(Robert Merrill)、麦克尼尔(CornellMacNeil)、米伦兹(SherrillMilnes)。很幸运的,这几位都有完整的《弄臣》录音留下,其中梅利尔与米伦兹的版本已在前面谈过。

瓦伦的声音经常会限于黏稠的情况,因此语音韵节不清楚。不过这或许是由于录音老旧之故。但是这个VAI发行的纽奥良歌剧院版本却异常的有很好的声音,虽然背景杂音与母带的蹗声仍有,但歌者的声音已能完好的表达出来。葛登(HildeGueden)的吉尔达实在美好,既年轻又富有对爱情的憧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吉尔达;年轻的孔利(EugeneConley)声音粗豪,但完好的达成任务,他的公爵是有点急色性格的。赫伯特(WalterHerbert)的指挥步调则略嫌稍快,尤其是第三幕中段。

由提派特演唱的录音目前有两种,分别为1935年与1939年,都是大都会的实况。其中1935年的第二幕母带稍有毁损。,除了公爵一角则分别由贾杰尔(FrederickJagel)与基耶普拉(JanKiepura)演唱外,这两个版本的阵容几乎没有太大不同。提派特的演唱,完全说明了他为何在美国能拥有如此高的名望,无论是戏剧性或声音都是丰沛饱满的,没有任何一刻松弛,都保持在最佳状态。吉尔达很幸运的由莉莉˙彭丝(LilyPons)出任,这位史上著名的花腔女高音,也展露了很美妙的歌唱(虽然深度或许稍浅),「亲爱的名字」极尽花腔能事。基耶普拉比贾杰尔要稍微适任一些,两者的表现却都合适,正说明了大都会的舞台上是无弱者的。

这两种版本的录音都不理想。Naxos公司的歌剧历史录音系列则发行了1935年版(整个第二幕以1939年版替代),以超低价位发行,仅约Myto版的三分之一价格。

意大利!

说也奇怪,要找出真正纯意大利血统的录音,其实也找不出几套。1954年,英国Decca公司在罗马录制该公司的第一套《弄臣》商业用录音,乐团、指挥、唱角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但是吉尔达却用了奥地利的葛登,尤其是当时Decca已经签下了提芭蒂,因此原因令人费解。蒙纳哥是一位粗俗的公爵,他以激动近似激烈的角度,唱出了歌声最让人颤栗激动的公爵,就像他的《奥泰罗》、《游唱诗人》一样。第四幕“善变的女人”应该怎么形容呢?相信从前没有人这样唱,以后也不会有人这样唱。蒙纳哥的好搭档普罗第(AldoProtti)与蒙纳哥一样具有超人般的爆发力,但他控制得很好,何时使用气力他完全了然于胸,而且将心理变化完美的讴歌出来。我们听见的是一位苍老、慈爱、苦恼的老人,他的弄臣是实在无比优秀。葛登的演唱又显然比两年前的纽奥良实况要更好。艾雷德(AlbertoErede)的音乐毫不激烈,有时还刻意营造出阴暗感(如第四幕后段),对悲剧性的剧情有推波助澜之效。

真正的意大利风貌,其实早Decca艾雷德版一年就完成录音。由七弦琴(Cetra)与托利诺广播电台合作的一系列歌剧录音里,《弄臣》显然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珍藏。由伟大的抒情男高音塔利亚维利(FerruccioTagliavini)领衔,弄臣由塔第(GiuseppeTaddei)演唱,吉尔达则是早已成熟稳健的帕莉乌琪——此时她已43岁,不是当年青涩的小女孩了。从帕莉乌琪的演唱,可以证明岁月的历练对一位声乐家而言是多么重要!此时她已完全掌握助歌声里的感情,强弱之间的运用也很漂亮。塔利亚维利的演唱堪称是男高音的教科书,他的歌声张力是由声音本身来表现,而非用夸张的诠释。他的风格是优雅又浪漫的,虽然并非很贴近风流薄幸的题旨,但却是个绝对吸引人的演唱。塔第是一位巨大而饱满的弄臣,他以美声驾驭着这个角色,他的挣扎性比普罗第稍多,但普罗第则胜在更丰沛的表情。指挥奎斯塔中规中矩,是这些伟大演唱者的好搭档。此版是自诩歌剧迷者不可或缺的文献级资料。

三个优秀的混血版本

最后要谈的是三个国际色彩浓厚的录音,两个是录音室、一个是现场。由意大利Crema公司发行的 Great OperaPerformances系列里,1961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实况录音。这次演出的阵容为意大利男高音莱蒙第(GianniRaimondi)、土耳其女高音甄瑟(LeylaGencer)、美国男中音麦克奈尔,指挥与乐团则都是阿根廷人。三位主角在舞台上颇有互别苗头的意味,因而迸出精采的火花,尤其是麦克奈尔在PariSiamo的结尾拉了一个长音之后,将第二幕后段引发了一个持续的高潮。莱蒙第在衰退前,颇有与贝冈吉一较短长的实力,这里的公爵的确充满了青春活力,正说明了莱蒙第是不该被后人遗忘的优秀男高音。美声功力十足的甄瑟唱吉尔达自然毫无问题,加上她的录音稀少,这正是她唯一的吉尔达录音,光是这点,收藏价值就连升三级了。麦克奈尔则在丰沛的歌声之下,似乎缺少了一点东西就能堪称完美。录音有点胆战心惊,因为偶而电平会下降,甚至濒临消失。除了这点之外,这个版本值得珍藏。

同样是国际色彩浓厚,贾德里(LambertoGardelli)的录音从意大利跑到慕尼黑完成。他使用了西班牙男高音阿拉加尔(GiacomoAragall)、捷克女高音波普(Lucia Popp)、奥地利男中音魏克(BerndWeikl)。阿拉加尔的演唱经常流于形式化,也就是只顾唱歌,其它表情细节不管,使人会有麻木演唱的印象,尤其是录音室录音更是明显。不过这种问题在这个《弄臣》里面却看不到,堪称是阿拉加尔的名演唱之一,也足以证明他屈居在多明哥(PlacidoDomingo)、卡列拉斯(JoseCarreras)之后实在一点道理也没有。波普的吉尔达虽不深刻,但轻盈巧妙,是个轻量级的演唱。魏克的德文背景并未使他演唱意大利问造成困难,他的意大利文发音比费雪迪斯考更为标准。在贾德里的统领之下,慕尼黑广播管弦乐团以很适合的速度演奏着,戏剧性的营造也无比美满。托BMG的福,这个录音以低价版改版发行后,成为价格/价值比最高的录音。

说到意大利歌剧,怎么能忽略朱里尼(Carlo MariaGiulini)呢?年事已高的大师现在一举一动都已成为乐界的焦点。朱里尼终身坚守意大利歌剧的范畴,鲜少指挥法、德歌剧(请别将《费加洛婚礼》、《唐乔万尼》归类为德国歌剧!)。朱里尼惯用较为阴暗的手法来突显戏剧的悲剧面,手法比艾雷德更为成功。拿这个《弄臣》录音来说,朱里尼在冲击性方面似乎刻意的略微压制,并驱使卡普契利(PieroCappuccilli)收敛起巨大的音量,改以较为细腻的方式诠释心理层面的变化。从聆听角度来看,此举很容易使听者乍听之下觉得沉闷,必须在有一定了解后,才能真正了解朱里尼的意图。至于多明哥与寇楚芭丝(IleanaCotrubas)的表现都相当正常,寇楚芭丝比别人多了几分楚楚堪怜的气息。这是一个很适合用来比较的录音,会有许多不同的乐趣在其中被发现出来。

对《弄臣》这样一出名剧而言,要能谈遍全部的录音实在谈何容易!就前述的廿余种版本而言,仍难免有几种重要录音遗漏,例如新秀CarloRizzi在Teldec的版本未能实时取得,就是一个例子;而卡列拉斯的《弄臣》演出录音(洛杉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实况)想必也是卡迷极感兴趣的。关于这些遗漏,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若有机缘能够取得,再与各位网友一同讨论了。

最后,笔者个人的推荐有几种:以录音室录音、录音效果与演奏而言,最值得的依次是库贝利克的DG版、波宁吉与帕华洛帝的Decca版、席诺波里的Philips版、贾德里的Eurodisc版、萧提的RCA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322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

原文地址: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作者:昆仑云天山雪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一、原文、译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高清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狐精小翠的母亲早年受过王御史的救命之恩,为抱恩,主动把小翠嫁给王御史的傻儿子元丰为妻。小翠一点也不嫌弃元丰,和元丰整日嬉笑打玩,常常惹得王御史和夫人不高兴。小翠还假冒丞相和皇帝作弄王御史

歌剧《阿提拉》威尔第 威尔第歌剧法斯塔夫

歌剧《阿提拉》三幕歌剧,威尔第1844年读到韦纳的戏剧《阿提拉》时,立刻觉得可以据此写成歌剧。剧本由索雷拉与皮亚维合作改写,于1846年3月17日在威尼斯首演,大获成功。由德国女高音蕾薇和瓜斯柯饰唱欧达贝拉与

声明:《西欧十大名歌剧之《弄臣》版本介绍 威尔第歌剧弄臣》为网友此间滋味与谁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