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全部资料二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领导: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领导的特点:一、示范性二、激励性 三、互动性 四、环境适应性

领导的功能:一、创新功能二、激励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沟通协调功能 五、服务功能

领导者: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权力: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等级观念和意识,权力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

权力的性质:1、权力的情景性2、权力的依赖性3、权力的不确定性4、权力的资源性

权力的作用:1、权力的影响作用2、权力的双重作用3、权力的潜在作用4、权力是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权力的构成:1、资源控制权2、奖惩权3、专长权4

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

领导权力的分配:是指领导权力分配的形式和方法。

领导权力的分配应坚持的原则:1、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2、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3、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4、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

领导权力分配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2、有利于提高领导的权威3、体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有效的授权对组织和领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使领导者从程序化的事物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抓好非程序化的有关全局的大事,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要职能。二是可以弥补自己能力和知识方面的不足,并通过发挥下属的专长,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开发领导人才资源。三是可以激发下级的工作动机、事业心和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正确使用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2、正确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威信: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领导威信的特点?1、内在性2、持久性

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利于吸引人才

权力与威信的关系

权威等于威信加权力,但威信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威信可以提高一个领导者的权威,有助于其权力的使用效力。但是,有权力并不能说明一个领导者有威信。威信的形成主要不取决于职位权力的影响力,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中的诸要因素:感情、知识、能力等,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领导者品质中的这些因素建立领导者的威信。这是因为:1、优秀品质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第一要素2、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特长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基础。3、工作实绩4、以身作则。

有效领导行为含义: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1、计划2、委派3、贯彻4、评价5、奖惩

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

1、工作的效率2、工作的效益3、人员的满意度4、人员的流向5、出勤率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领导素质的含义: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企业家能力

1、决策能力2、组织能力3、协调能力4.创新能力5、激励能力6、应变能力7、社交能力

不同层次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结构:一、领导层次的差异组织领导层分为三级 最高、中间、作业领导层组织内部分层:高层 中层基层领导者 二、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领导能力结构的差异

完成领导工作至少需要的三方面能力:技术能力、交际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领导班子合理的素质结构

一、年龄结构 二、智能结构 三、专业结构 四、知识结构 五、个性性格结构

合理的专业结构应考虑的三方面问题:1、判断内行的主要标志是,看他是否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的才能和专长2、根据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合理地确定专业结构3、处理好专业化、职业化与专家化的关系

以工作为导向的领导方式:是指领导的行为核心是工作,领导者努力使自己和下属的角色都服从于完成组织的工作目标。

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领导方式:是指领导的行为核心是关心人,关心他们工作中的满意度,激励他们,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关系为基点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领导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

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及特点?

1、低规章,低协商:效果差,会导致低绩效、高不满、高流动

2、低规章,高协商:低绩效、低不满、低流动

3、高规章,高协商:高绩效、低不满、低流动

4、高规章,低协商:高绩效、高不满、高流动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劳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

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

权变因素分析: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2、被领导者的特点3、领导的情景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

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指导理论:领导的管理行为应该以关心下属和组织指引为基本出发点,并以此帮助下属建立起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其中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简言之,即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豪斯四种领导方式:指令型 支持型 参与型 成就型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何塞和布兰卡特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工作中被领导群体的成熟度,领导要根据被领导群体工作成熟度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领导方式,以达到较好的管理绩效水平。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得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1、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2、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进行评价。3、应用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的类型、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的主要方面:1、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2、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因素2、被领导者方面的因素3、领导环境方面的因素

第十二章 领导的决策行为

决策含义: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决策的特点:1、决策的目标性2、选择性3、关键性4、创新性5、层次性

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在任情况下,不论是个人、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的有效性。领导与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

1、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决策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领导活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都离不开决策。可以说,领导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

2、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决策作为一种领导活动,普遍存在于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

3、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的效能和组织的未来发展。

组织行为学全部资料(二)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4、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风云不断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和决策。

5、决策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在组织运行的所有方面都包含着这样或那样的决策过程,事实上正是决策形成了所有领导活动的基础。

领导决策的原则?一、信息健全原则二、可行性原则 三、系统分析原则 四、对比择优原则 五、时效原则 六、集体决策原则

领导决策的程序?一、发现问题二、确定目标 三、核定价值准则 四、拟定方案 五、方案评估 六、方案选择 七、实验实证 八、组织实施

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

1、决策观念的民主化2、决策体制的合理化3、决策研究的公开化4、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决策科学化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领导有效性决策的根本。1、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2、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多变性的需要。3、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的需要。

决策科学化的特征?1、决策思想科学化2、决策程序科学化3、决策方法科学化

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1、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决策科学化对决策民主化的依赖关系十分明显,没有健全的民主决策体制,决策科学化就不能实现。2、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3、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

1、选准决策目标2、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水平3、发挥外脑作用4、善于运用逆反意见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人们行为的共同特征:1、自发性2、因果性3、目的性4、持久性5、可变性

人类行为是动机性行为

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动机的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2、选择和导向机能3、强化机能

动机结构: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同一行为也可由不同的动机引起。在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动机的分类:1、原始动机2、一般动机3、习得动机

影响优势动机的因素:1、爱好和兴趣2、价值观3、抱负水准

动机产生的原因:1、内在条件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2、外在条件刺激。是个体身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内外条件的关系?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需要的分类:1、功能区分。物质和精神需要2、得来角度 自然和社会需要3、医学生理和心理需要

需要的特征:1、指向性2、再生性3、交替性4、转移性5、发展性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动机。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目标:所谓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激励:激励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第十四章 激励理论研究

需要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第十六章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组织内部结构:1、纵向层次结构2、横向部门结构3、整体组织体制

组织之间的结构:1、规模和规模结构2、专业化协作3、经济联合4、企业集团

传统组织结构内容?1、把组织看作是一种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机械性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2、重视工作和制度,忽视人。3、把组织看作是一种权责分配和制度管理的体系4、重视人的物质需求,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行为组织机构理论?1、组织是一种心理与平衡的系统。2、组织是沟通与协调的系统3.组织是具有影响力的系统4、组织是人与物协调的系统5、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现代组织结构理论?1、组织是开放系统和整体系统2、组织的权变观念3、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认为衡量组织经营不能单纯用利润指标,还必须考虑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应使组织成员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受到组织的尊重和信任。4、强调领导权威主要靠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而不是靠行政命令,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搞好组织战略,培养和塑造成员共同的价值观。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目标原则2、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6、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7、精简高效原则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

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

现代的组织结构形式?1、事业部制2、超事业部制3、矩阵制4、立体组织制

新型的组织结构?1、团队结构制2、虚拟结构制3、无界限组织

组织行为科学化的内容?一、组织结构合理化二、组织运行有效化 三、组织行为心理化

组织目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特征?

1、一致性2、协调性3、适应性4、可行性5、可操作性6、认知度7、实现度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的标准

1、权威的有效性2、监控的有效性3、沟通的灵敏度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平衡程度

组织心理和谐化内容包括:一、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二、组织成员的协同性 三、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 四、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第十七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由最初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小范围变革或修改而发展起来的。

组织变革:是为组织发展提供达到目的的手段。

从如何增强组织活力和保持动态平衡角度,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1、使组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实现组织目标2、使组织具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在目标和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3、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及时地对外部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4、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在条件适宜时还能够主动地进行相应的变革。

从组织应达到的功效来看,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

1、要建立起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先进而可行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目标2、要确立和健全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保证生产和各项工作相互密切配合而有秩序地进行。3、要建立科学、合理和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责有协调性和高效性的组织功能。

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

1、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2、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3、变革的内容更深刻、更彻底。

组织变革的八种压力?1、技术进步的压力2、知识爆炸的压力3、产品迅速老化4、价值观改变5、政府法令政策的改变6、劳动力素质的变化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8、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出现

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

1、经济利益2.安全性3、求稳性4、求全性5、依赖性6、保守性7、习惯性8、恐惧性

二、来自群体的阻力1、群体规范冲突所造成的阻力2、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

三、来自组织与领导方面的阻力

变革的立场分析?

变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不同方面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动态平衡。任何一种状态是一部分变革的阻力,要求保持原来的固有状态,而另一部分却是推动变革的动力,反对那些阻力。

组织老化的标志?1、机构臃肿2、反应迟钝3、文山会海4、模式僵化

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

1、定期审议2、破格行为3、走动管理4、越级建议5、人员平移6、灵活用工7、组建团队

组织变革的步骤?

一、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二、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

三、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

四、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五、正确地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调

六、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

七、实施变革计划

八、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进程

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

一、组织变革是与政府管理经济形势或手段密切相关的,既受其推动,也受其制约

二、组织变革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政策密切相关

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

一、机构调整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二、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三、管理的轨迹变型

四、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五、企业责任—权力体系的完善

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发展的思路?

一、组织结构形式是多样化

二、企业管理的战略化与企业发展的国际化

三、组织职能经营化和组织发展社会化

四、组织发展规模趋于小型化

五、组织运作的高效化和民主化

第十八章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特点?1、阶级性2、民族性3、整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性

组织文化的内容?1、组织目标或宗旨2、共同的价值观3、作风及传统习惯4、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

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1、标志着组织作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2、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4、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

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1、阻碍组织的变革2、削弱个体优势3、组织合并的障碍

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一、目标原则二、价值原则 三、卓越原则 四、激励原则 五、环境原则 六、个性原则 七、相对稳定原则

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1、民族文化因素2、外来文化因素3、组织传统因素4、个人文化因素

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1、文字和标识2、物质象征3、仪式4、语言5、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6、现代科技方法的表现形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3706.html

更多阅读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赏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 尹学军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夫妻宫资料(二) 天同在夫妻宫

夫妻宫资料(二)44、 太阴在夫妻宫:(1)可得太太帮助,能偕老,但桃花重,清秀丰满、文静,作事讲求效率。作轻时太太很可爱,孩子气。月中生人脸似满月。上半月生人杏子脸,下半月生人瓜子脸。(2)卯辰巳:太太和顺,美丽、善良、风度好,会吉,婚姻好。落陷

声明:《组织行为学全部资料二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为网友造梦怪咖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