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在「东航精神病飞行员」张乐天一事中武志红的表现? 东航飞行员工资

【王运飞的回答(36票)】:

@刘柯

其实我挺不愿意回答这类问题的。所有的家庭问题、咨询室中发生的事情都像一滩浑水,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会嘲笑说这人都这么明显了这医生/咨询师怎么还XXXX,但对于实际上在发生的,外人又能理解多少呢?

我只能分享几个疑惑的地方,顺带介绍下国内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伦理。

关于诊断

根据中国现行精神卫生法,只有就职于医疗机构的职业精神科医师方具备对患者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的资格。也就是说,这里的诊断背后除了精神科医师的系统受训,还有医院对于诊断承担的法律责任。因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实际是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放在每一个人和家庭而言都足以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准确的诊断指导进一步的治疗、也给患者和家属对应的心理预期和调节。

这里关于飞行员事件的第一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在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复旦附院诊断意见的缺失。倘若说需要对飞行员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那么这两所医疗机构的专科意见才是关键。

从网站的公布的资料似乎可以了解到:

王X:一个就是他在对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做的那个咨询和检测,到底指的他那个方面是临界那?这件事是让我很担心,明尼苏达那个测试,是为了区分精神分裂的患者。(55:15)

倘若这部分的消息为真,那么我想关于飞行员的诊断大概接近于“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但目前尚不能诊断精神障碍”。在这样的判断之下,医院开具相关的辅助药物或者建议当事人接受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咨询,而未对飞行员建议暂停飞行或者住院治疗可以说是合理的。

至于飞行员在2013年3月之后精神状态的重新评估,以及是否适宜从事民航飞行工作,需要专科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师再次与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评估才能下诊断意见。

关于治疗/咨询伦理

关于整个事件的第二个疑问,在于网站资料涉及的行业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飞行员妻子的录音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规范?

网站公布的三位从业者,是否很好地遵守了行业的保密原则?

首先要说的是,录音并非心理工作的常态。录音作为治疗中的第三方,是需要讨论的。而未征得同意的录音行为,原则上并不允许。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录音行为,很多时候是基于受训和研究、又或者特定心理调节技能练习(如正念引导,放松训练等)的需要。

除开这个,录音背后的动机应当认真探索,尤其是未知会对方或征得同意下的录音行为。

虽说相对于咨询师,作为来访者并没有保密的义务,但在这个事件中飞行员妻子的身份却很模糊:她是作为接受咨询的对象,还是作为来访者的家属与咨询师接触?这样的公开谈话细节是否构成对他人(咨询师与来访者)隐私的侵犯?

另外引人关注的还有:

杨XX:XX从那之前就防备我录音,对我防备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从对话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似乎录音的行为普遍发生在飞行员妻子的日常生活、起码是夫妻交往当中。对于这样的录音行为,作为局外人士无法,同时也不适宜做出评判。

然后是治疗/咨询关系的伦理问题。网站上公布的三位从业者都是和飞行员建立过咨访关系的咨询师,那么根据行业的保密原则,应当在不涉及人生财产安全的情况直接,尽可能地保障来访者的信息不被泄露。倘若他们和飞行员建立的是个人咨询,保密的对象应当包含在当事人的配偶、家人在内。哪怕当事人面临一些较高的风险,例如自杀、犯罪、严重的自我伤害、精神障碍发作导致自知力受损等情形,咨询师在向需要告知的对象(人或者相关单位)提供信息时,也应当注意尽可能的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例如面对具有自杀风险的个案,咨询师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家属有关自杀风险的评估意见和建议,但对于造成自杀意念的事件以及具体和当事人咨询的细节,则应当予以保密,哪怕其风险直接与告知人相关(如夫妻关系不和导致的自杀意念),也应当鼓励来访者自行向相关人告知与讨论。倘若做的是家庭咨询或者伴侣咨询,那么则应该尽可能确保成员在席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而和个别成员工作的议题、成果和顾虑应当向其他成员开放。此时治疗师/咨询师的位置应当是中立而不偏袒于任意一方,工作的重点更多着眼在二人或者家庭关系的处理上而非个别成员的心理问题。倘若是家庭成员需要进行多人的个别咨询,那么咨询师应当考虑个中双重关系对保密原则和咨询框架可能带来的冲击,更为合理的情况可能是咨询团队的协作,不同的咨询师负责不同的家庭成员。

关于专业术语

坦白讲,我对网页提到上的三位从业者的受训背景都不理解,大概均无法提供多少意见。但因为这个事件涉及对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以及精神分析取向术语的认识,在这里稍微做一些界定和澄清。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英文名称是Schizophrenia,词根是Schizoid,一般翻译为“分裂样”。根据ICD和DSM的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是自知力的缺失、弥散,个体感知觉、认知水平异常。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一个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之后才下的诊断。故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近乎一个大杂烩,总体而言其核心可分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两类。

精神障碍:

根据国内应用的ICD-10,精神障碍相关的诊断大类有:

F00-F0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30-F39心境[情感]障碍

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这里可以看到,精神分裂症仅仅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而实际上存在的精神障碍诊断其实非常多。这里诊断需要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日新月异的各种内外科辅助检查手段不同,精神障碍的疾病诊断,仍主要依靠执业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评判。常人当然可以利用现有的医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达成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更深认识与理解,但凭借这样的基础对他人或自己进行诊断不得不说是危险的。

或许在这一点上,业内的咨询师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忽略。我是提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不分家的。但对于整个咨询行业对精神障碍认识的不足与生疏、心理咨询与精神医学的断裂,一直以来都是我关注的焦点。有时咨询师对于心理障碍知识的匮乏,甚至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里的意见更多是对整个行业的现状的感受,如前面提到的,我不打算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价)

精神分析术语:

关于武先生的受训背景,除了能够查到的心理学本科与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外,尚没有替他的信息可供参考。从他时常使用的术语、比方说网页中的访谈,他发表的文章来看,似乎是在用一些精神分析上的术语。但至于武先生是否是动力学或者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在受训、督导、接受分析等可供参考的信息缺乏下,是无从判断的。

故这里谈谈一个容易与传统精神病学混淆的术语:分裂(Splitting)。指的是精神分析中的防御机制(defense machanism),个体处理痛苦时将痛苦排除在意识范围之外的一种方法。个体将内心的体验“撕”裂(split)成好坏两半,身处其中一个极端而将另一个极端。比方说将自己看作是全好的形象而将责任和过错统统推向是他人,又或者把他人看作是完美的形象而将责任和过错归结到自己的身上来挽留关系。而实际上作为一个防御机制,分裂(splitting)广泛地存在于婴儿、小孩、成人的身上,而在人格障碍患者处尤为明显。

而精神分析中的Schizoid,则时常以分裂样人格(Schizoid personality)的方式表述。动力学诊断框架如PDM与ICD、DSM等症状学诊断框架并不相同。动力学诊断下的神经症性(Neurotic)、边缘性(borderline)、精神病性(Psychotic),并非讲述个体的症状学描述,而是人格的纵轴、即自我功能、人格的成熟程度。而横轴的分类,如强迫性人格、癔症/歇斯底里性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性人格、分裂样人格、反社会人格等等,则反映个体的人格特质: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疗法》,第一章)(《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疗法》,第一章)

图中的分裂(Schizoid),和精神分裂症中的分裂,严格来说并非是一回事。精神障碍的命名和分裂早年受到精神分析的病理学假设影响严重,许多当时运用的名称亦沿用下来,但精神医学发展到现在,其症状取向的分裂方法与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取向的分类方法已经非常不同,两者纵然有交集之处、亦早不能视作等同了。将作为防御机制的分裂(Splitting)、作为人格特质的分裂样人格(Schizoid personality)等精神分析术语描述的心理现象,看作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是不恰当的。

小结

如前所述,作为局外人去评论整个事件是一件非常不应该的事情。这个家庭内部、飞行员与咨询师发生的事情坦白讲轮不到不清楚状况的外人插手。而很多时候咨询过程中说的话,不放在特有的语境之下,亦很难知道其真正的意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与其说是探究真实,不如说是探究投影在当事人眼里的真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伦理边界有充分的认识与坚守。对于可能存在精神障碍问题的来访者,与精神科医师的合作亦是帮助来访者的重要一环。

(初稿于2015-3-11)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看了《事件的完整情况陈述》,其中提到患者的表现有:

关系妄想——感觉周围同事说话,都是针对他的

内心被揭露感——他的一举一动,心思心念,都被人知道

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说他坏话,但事实上讲话的人不存在

以及冲动行为(?)

从这些症状来看,不能排除精神分裂症。

鉴别来访者是心理问题,还是精神或心理疾病,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在咨询中发现来访者可能有心理或精神疾病,应及时建议来访者到专科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对于高度怀疑精神分裂症的来访者,更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告知来访者及家属。在这种情况下仍继续做咨询,第一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第二对咨询师有一定风险。

当然国外也有资料表现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意义与作用,但完全脱离药物治疗,是非常不明智的。

另外还想说一点的是,文章中提到“张乐天患有,以阴性症状为主的,具有间歇期的,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不知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指没有症状,还是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的不是没有症状,而是指精神分裂症所特有的一组症状表现,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一般多见于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或器质性精神病的痴呆状态。几乎任何治疗都对阴性症状无明显效果。

【曹舟力的回答(2票)】:

应邀!

按照我国目前法律规定,心理咨询师没有诊断资格。

就精神病性障碍是否能通过心理咨询治疗痊愈,在国外的资料上是有的。

国内哪位来答?

谢谢!

【曹舟力的回答(2票)】:

怎样评价在「东航精神病飞行员」张乐天一事中武志红的表现? 东航飞行员工资
暂且不提关于“精神分裂是否真的存在”的学界争论,在现行的标准下,假如原文所叙的张的一系列症状如:“张乐天日常生活中,常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恐惧’。每年春天,乐天都会出现‘听到别人说他坏话,但事实上讲话的人不存在。以及突发性失控暴力行为’等症状”属实的话,应该说张已经出现典型的被害妄想症状,其失去自知力(尽管是间歇的)、出现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即使不说是百分百,至少也是极大的,而超出了一般心理咨询的解决范围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从专业角度来说,咨询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尽快主动介绍来访者转诊去精神科进行诊断;而根据新《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也并无资格进行诊断和治疗。像原文中昂医生就“一定坚持他必须要经过精神科的排除”,而王老师则只说“真是担心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我不太了解武老师,根据原文他好像并没有精神科相关资质,而从截取的访谈记录看,他仿佛一直在片面强调张在正常、即有自知力期间的表现。当然也不能定论说武老师用自己的理论和疗法就肯定治不好他,但结果是另一回事,起码就他对该情况的处理方法来说,应该认为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违法的。

从他以往的一些观点来看,他好像也并不是一个反精神病学者(此处请在“学者”二字间分词),所以他这样做究竟是出于自信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不好揣测了。

当然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不懂的不敢妄言,这里说的只是基于自己一些粗浅的了解,谬误之处还请后来的老师指正。

【渔翁的回答(1票)】:

谢邀!

首先,对于整个事件的细节不是特别清楚,不能妄下评论。

然后,根据法律法规,确实,心理咨询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诊断或排除精神科疾病,只能诊断排除本行业的目标。当然,有相关的专业证件,如医师资格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学历,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有,按照时间来看,如果在较长时间未能使来访者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差,来访者的疾病状态超出自己可以诊治的范围,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直接告诉来访者情况,并帮助联系和转介到有相关能力的医师那里。当怀疑是精神科疾病的时候,他的服务也该准备截止了。

干货。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病源,大部分是不一样的。精神疾病伴随器质性病变,心理疾病患者在生理表现上基本正常。而且两者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心理咨询也会用到一些精神类药物,但是,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只是一种辅助工具。精神类疾病由于存在器质性病变,需要有药物的治疗。如果对方是精神疾病,那么,他的这种做法是有可能延误病情。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感谢百度)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感谢百度)

既然是评价的话,那么,希望各尽其职,各尽其责。日益功利的今天,希望有更多的人秉持道德的准则。

【宫音羽y的回答(1票)】:

谢邀!

昨天简略的浏览下《完整情况陈述》(因为实在太长了)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心理咨询机构及个人都是无权对精神病性的病人进行咨询和治疗的,那么如果来访者是一位精神病性病人或者间歇性的精神病人该何如呢?很简单,鉴别------转诊,因为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是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虽然他们仅仅相连密不可分,对于是否有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都很关心,但动机和目的都不同。

前者是为了甄别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后者是鉴别出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治疗。

那么,什么叫做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呢?看下图



我们把所有人,是所有人划分为正常心理人群及异常心理人群,我们把所有人,是所有人划分为正常心理人群及异常心理人群,

心理咨询机构及个人只能针对正常心理人群进行咨询服务(无药物治疗)

精神科针对异常心理人群进行治疗(大多数需要药物配合)

继续看图,在正常心理范畴内,分为发展咨询及健康咨询(当然是有一定心理问题才会来做的)

发展咨询主要包括:婚姻咨询,就业咨询,升学压力等等问题。

而健康咨询是针对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健康人群。

这里注意,健康咨询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是重中之重,也是题主想要问的,所以我们来重点看这里。

在分类上,各种心理问题根据程度及症状是有一个还比较明确的划分的(当然有些特殊的例子需要讨论除外)

好了。现在来了一位来访者,他要做健康心理咨询。

我们首先来甄别他是否属于自己的咨询范围,那么怎么甄别呢?

很简单----------谈话。 包括和本人的谈话,他的朋友,家人等等相关人群,记录下客观的事实的症状,然后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是否属于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说的简单一点,就是看来访者是否有自知力丧失或者缺失的情况。

在资料中,其妻子多次提到张乐天觉得有人想害他等等症状,相关专业人事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看出此人有典型的关系妄想,但如果不是专业人事从此症状就可以看出此人有自知力缺失--------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无法判别错觉与幻觉,不愿意来医院,更加无法主动求医。

当然,其妻子的描述是否客观我在这里不敢妄作判断,因为我没有接触到来访者本人,所以无法具体回答他是否是有精神病。

继续看图,如果来访者有自知力缺失及丧失的情况,二话不说-----------转诊精神科。

如果来访者自知力完整,那我们要继续甄别了,因为在异常心理人群中,一些比较轻的精神病类心理问题也是有自知力的,比如神经症和心境障碍,这类人群感受到痛苦,想要摆脱痛苦,会主动要医院寻求帮助。心理咨询针对这两类心理问题也是不能进行咨询治疗的,那么我们如何甄别呢?

通过和来访者本人及其相关亲属的谈话,我们看让来访者矛盾和痛苦的心理是否属于常性冲突。

常形心理冲突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想离婚有不想离婚,十分苦恼。婚姻乃人生大事,这是雅俗一致的观点。

正因为如此,由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陷于心理冲突,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苦恼。

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你持什么道德观,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婚姻绝不只是个人的事,它涉及夫妻双方以及孩子的切身利益。不论你对离婚持什么观点,都不可能完全丢开道德。你可以认为离婚是道德的,也可以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离婚是不道德的。总之,丢不开道德判断。

变形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很容易的问题为什么他却解决不了。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比如一个学生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之中,吃药怕肝硬变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成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拉倒,是在解决不了可以去问医生,医生叫你吃就吃,叫别吃就不吃,我们不能说吃药与不吃药没有道德不道德。

如果是变形心理冲突,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转诊。

有些人会问,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不是也属于心理咨询范畴吗,虽然神经症心理问题和神经症之前的鉴别也有一定的界限和方法,但是为了不耽误来访者的病情,建议统统转诊。

这个时候如果是常性冲突,那么就甄别出来了这位来访者是属于自己的咨询范畴,一般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来判断来访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然后选择适当的咨询技能进行咨询服务了,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

回到资料描述中,很明显武志红无论是根据张乐天妻子的描述还是和他本人的接触,都可以认定他是没有任何职业资格对张乐天进行咨询治疗的,我们在这里不是判定张乐天一定有精神病,而是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发现来访者有可能为精神病时就应该及时转诊,况且看资料里张乐天的很多情况是很标准的精神病症状。例如:幻听,关系妄想。

武志红本人我不了解,看楼上的说他以前也有过精神病史,如果是真的,或许是对张乐天症状及情感的一种共情?移情?表现,单从他和张乐天妻子的交谈中看来,他的一些自己的理论都是有些逾越了心理咨询师的一些理论框架。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回答题主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志红无论如何都没有资格来对张乐天进行心理治疗,转诊!

ps:本人资历浅薄,若有其他不同意见,可以探讨,切勿辱骂

以上,谢谢,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首先,武本人确实是存在自己的情结没处理干净的问题,他本人在亲密关系和权威关系这些方面著述颇多,但失之偏颇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个问题上不排除武反移情之后转而维护来访者的可能性。

其次,MMPI量表的分数只能表明存在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特征,更进一步的诊断不能简单的量表测算就下定论,更需要结合当事人的各种日常行为特征进行评估。在这个问题上,和来访者有较多一对一互动的心理咨询师更可能得出相对全面的结论,也确实有资格质疑精神科的诊断。此事中,由于当事人存在有幻听和受害妄想,这是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必须有精神科介入,此时心理咨询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精神科诊断,只适合与精神科医生联合会诊,重新商定诊断和用药方案。武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非常欠妥,而且有可能会贻误治疗。

最后,根据当前的《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无权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尽管这个规定倍受诟病,而且心理咨询也确实应当作为在患者恢复自知力之后的辅助治疗,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但在精神病症状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确实不应当也不能够取代精神科医生,更不应该被患者“牵着鼻子走”,转而认同和一味维护患者。

【贺梓的回答(4票)】:

作为一名咨询师,看到其他来访的咨询信息这样暴露在网上供大家讨论,很震惊。我不太了解这个事件本身,但是希望咨询师与来访者包括来访的家人,能充分尊重他的隐私,如果需要帮助也请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这类事件也在敲击着我们咨询师的伦理规范,遵守保密原则,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另外,个人认为基于单方面提供的信息的讨论都必然是局限的,意义不大。

【于玲娜的回答(6票)】:

目前的材料看来,如果问题聚焦在“张乐天是否有精神病”,这需要去做精神病学司法鉴定。

我们都知道教科书上的诊断标准,但没有见到本人,只凭第三者的转述,是不能做诊断的。

如果没有办法做精神病学司法鉴定,那就要追究其中的厉害关系了。

根据新的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师不能做诊断。所以无论武志红说他有精神病还是没有,应该不成为诊断张是否有精神病的法律依据吧。

也就是说,如果要讨论张是否有精神病这个问题,武志红的诊断,直接忽略就好。(可人家又是个名人,很多人不愿意忽略他)

不排除如果武志红愿意出庭作证,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张心理状况的看法。

而如果武志红诊断错误,并因为这样的诊断误导了周围的人,造成不良后果,当事人也可以追究他的责任。

但貌似在司法介入之前,没武志红什么事儿。

总之我觉得这事儿要看具体谁告谁,告什么,武是作为被告还是作为证人来发言。在此之前,作为心理咨询师,缄口为佳。毕竟,即便你有诊断结果,这也是来访者的隐私,司法介入之前,咨询师都是有义务为来访者保密的。

如果张妻出于婚姻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决定将此事曝光,诉诸公众的道德审判,并且,如果矛头指向武志红的诊断有问题,那武也可以追究对方侵害自己名誉权的问题。

“怎样评价在「东航精神病飞行员」张乐天一事中武志红的表现?”仅就字面而言,首先,我们不清楚武志红的表现,不清楚在咨询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无从评价。

但不是说一个咨询师有名气,就应该治好所有的来访者,并确保来访者一生清白。

【阳光清清的回答(9票)】:

让我来理清下思路:

这篇《完整情况陈述》一点都不“完整”。全篇都没有张乐天的第一人称话语,有的都是他人对张的看法,评价,或者他人转述张的话,但都并非原话。仅凭这一面之辞的不客观的“陈述”,就别说知乎上的专家学者能推断出什么正确的结论了。

全文的论据只朝向一个方向论证:张有精神病。此处论据是通过杨骁丽事后(2013年)去张之前(2012年)做过心理咨询的咨询师处获得。

而阻碍这个结论的是:杨骁丽说武志红”判断“张没有精神病。至于武有没有这样说,原话是什么内容,并没有呈现。文中只抽取了武志红和杨的一部分对话(并非武和张的一对一咨询内容)来论证。

另外还有:张最早是2011年去的医院问诊,武的咨询是2012年。既然是先去的医院精神科确诊了,武的心理咨询已经是基于医院的判断之后的事情,这和武又有什么关系呢?武阻挠张去精神科问诊?可张早就去而且过后也有去医院确诊了。

2011年3月份开始,张乐天,先后在上海市中山医院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梅奥精神科门诊,上海市心灵花园,广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等,问诊和做治疗。

1、2011年11月25日——2014年2月18日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问诊。

2、2011年4月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问诊。

所以整件事,只是因为张乐天是飞行员的身份,关系到公众安全,才引起了关注,加上武志红的名气,于是有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至于”武志红对张乐天的诊断是否有理有据?是否确实存在误诊乃至原文中所说的“误导”?“ 只有事件中的当事人自己清楚。任何从这样一篇一面之辞的陈述里得出结论的,都是又生出的一个误导。

【大名的回答(1票)】:

刚好关注的一个人是机长,转过一个东方航空置顶的回应贴. 做次搬运工,详情请自行到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查看











【imseekingu的回答(5票)】:

我觉得这个当老婆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ACT在昌平的回答(2票)】:

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大夫才能诊断精神疾病,一般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的。

【imseekingu的回答(2票)】:

即使从一面之辞也能看出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飞行员两次提出离婚而女方坚决不肯离婚,搜集各种似是而非的证据(宣称飞行员家庭各种古怪,包括表哥大龄未婚,姑姑夭折等都算古怪)证明自己丈夫是精神病,专门做了一个网站,几次上访,等等等等——感觉妻子才是更偏执的一方。

【TOMTOM的回答(2票)】:

今天刚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贴出来杨骁丽的短信,为了不离婚,能在法院里刺自己三刀来要挟法官的做法绝对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得出来的事情,我甚至怀疑她头顶上的伤口也是自残!!第一飞行员的体检非常严格,涉及到安全问题任何公司或者领导都不敢走后门,如果出事,几百条生命足够那个航空公司关门大吉了;第二现在飞行员并不缺(特别是副驾驶),何况还是在东航这样的大航空公司,缺的是机长,为了一个并不是那么急缺的副驾驶而冒着随时发生空难的风险,有哪个公司会傻到让精神病开飞机??哎~娶到杨骁丽这样歇斯底里的女人,这个飞行员的眼光真的差!!

【许艳丽的回答(1票)】:

(我看到里面武老师有说自己也是偏执型精神病,早年母亲照顾自己不好。)有时候来访者和咨询师有相似情节出现的时候,咨询师会将来访者往好的方向考虑。

【王健的回答(1票)】:

谢谢邀请。我昨天刚听说有个这个事在网传,今晨就看到邀请,我没有去看原文链接。仅就上文叙述,我感到此事十分蹊跷。我所了解的圈子,靠谱的圈中人几乎不会如文中叙述,包括说辞和带材料什么的环节。所以,我高度怀疑文章和此次事件背景和出处原因。非学术和专业的讨论或者仅一篇无法知晓作者真实动机及背景的情况下,我无意更无权妄加评论。

总之,不了解情况,不在终端瞎说,至于诊断和操作规程和伦理乃业界专业人士皆知,百度和书本也清楚的很。有人被黑了吗?江湖恩怨?不知。好事者可恨。

【DavidTam的回答(0票)】:

心理学界的游医

【于福香的回答(0票)】:

谢邀!

我对这件事、对这个飞行员以及武志红,都没有什么了解,所以不妄加评论。

原文地址: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3837.html

更多阅读

電影「重返20歲」首映會 重返20岁电影天堂

今天是電影「重返20歲」北京首映會,心裡有太多畫面浮現,一晃眼已經是第三部電影音樂作品了,謝謝北京,這真的是我和俊廷老師以及我們「陳俊廷音樂工作室」的福地,讓我們和我的高中同學陳正道導演在北京結緣,開始了電影音樂的旅程,兩年多的

「全职猎人」350话,我们等你良久了! 全职猎人最后的使命

在9月份的时辰「全职猎人」就已经确定为长期休刊,然后就一直勾留在349话,小编留心了一下搜刮量,发现各大的猎人迷们都极度驰念「全职猎人」,都极度希望能快点可以见到「全职猎人」350话,自从宣布长期休刊之后,「全职猎人」犹如就真的再也

声明:《怎样评价在「东航精神病飞行员」张乐天一事中武志红的表现? 东航飞行员工资》为网友忘掉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