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孟良崮战役李天霞见死不救张灵甫的错误观点 孟良崮战役 李天霞

孟良崮战役并不是国共内战的决定性战役。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甚至控制了山东的局势,迫使山东共军“七月分兵”。1947年10月,整编第25师攻克烟台和威海,国军胶东兵团控制胶东半岛,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局中取得优势地位。

在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施行武器禁运和切断对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援助的情况下,国民党失败的大局已定。少数国民党将军们拼死力战只是延长了国民党最后失败的时间。在美国实施对国民党的武器禁运时期,美国政府甚至连一颗子弹都不卖给国民党,甚至要求其他西方国家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武器禁运。与此同时,苏联却向中共提供了9亿美元现金的援助,东北和北朝鲜武器库中的可以装备200万陆军的日本式武器敞开供给中共,大连的日本人留下来的军工厂高速开动,向中共提供急需的75毫米山炮的炮弹以及其他各类武器和弹药。

现在网上绝大多数的文章,都说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整编第83师的师长李天霞因为与整编第74师的师长张灵甫有过节,所以见死不救;整编第83师的第57团的罗文浪团长,也是持此种说法。还有些人也认为,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第25师的师长黄百韬也是见死不救。

近观周志道在台湾写的回忆录,纠正一下网上的错误认识。周志道当时担任整编第83师的副师长,他后来从淮海战役战场脱逃,去了台湾。蒋介石曾经亲自颁发给他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1947年4月24日到28日,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国军和共军进行了临蒙公路之战(临沂到蒙阴公路之战),李天霞指挥国民党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83师同共军进行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整编第74师在界牌附近(黄崖山一带)退守山地,击破了共军的包围进攻战。

在附近地区的另外一场战斗中,国军第7军被共军包围,向李天霞求援。于是,李天霞自作主张,派出整编第83师主力部队去救援遭到共军攻击的国军第7军。李天霞把此行动报告给了在徐州指挥的汤恩伯。李天霞为此事遭到南京国防部撤职留任的处罚。李天霞认为自己被冤枉了,他责怪汤恩伯没有为他辩护,他与国军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翻脸。
随后,国军整编第74师,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三个师编成一个兵团,由黄百韬指挥,准备进攻坦埠。黄百韬的资历比张灵甫老,经验也比较多。黄早在1934年就是中将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浙赣战役中,黄是第三战区参谋长,张灵甫只是国军第74军的一个师长,该军归属第三战区指挥。黄早就认为,南京国防部就是共产党的间谍窝。但是,他没有明确的证据,所以不能告诉蒋介石。他的策略就是对南京国防部的命令虚与委蛇,自己看情况决定本师的行动。

以黄百韬的策略,整编第74师,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三个师先集中到蒙阴,然后沿蒙阴到沂水公路经过曹庄和旧寨进攻坦埠,依靠公路前进。黄百韬根本不愿意进入孟良崮山区。

不过,南京国防部命令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5师通过孟良崮山区进攻坦埠,整编第65师守蒙阴城。黄百韬对于这个命令是有保留意见的,他认为进入孟良崮山区是很危险的,也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南京国防部并不清楚山东共军主力的位置。

根据现在已经公开的资料,国民党南京国防部就是共军间谍人员的大本营,已经被完全渗透了。担任国民党军队主要作战计划制定工作的刘斐,郭汝瑰,王石都是秘密共产党,前线国民党军的行动是由共产党员组成的南京国防部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其实已经完全被渗透了,上到国防部,下到军师团,到处都是共产党的间谍。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军方就认为,国民党军队已经完全被渗透了,每个高级军官都可能是共产党员或者同情共产党者,除了那些战死者之外。有人认为,胡宗南甚至是共产党的间谍,或者是共产党的同情者。

南京国防部的命令是让张灵甫进入孟良崮地区送死,彻底消灭整编第74师。

在这个情况下,整编第74师不是死在孟良崮,就是死在随后的战役中。在苏北战场上,华东共军几次想吃掉整编第74师,但是张灵甫打得非常灵活,几次躲过被消灭的危险,并且反咬了共军几口,重创了华东共军。共军对于张灵甫恨之入骨,张灵甫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共产党的间碟。

国军整编第74师,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都没有榴弹炮,最重型的武器是骡马拖拉的75毫米山炮。整编第25师的步兵使用的是日本式三八步枪,而整编第65师是一支广东部队,装备更差,步兵使用国产步枪。不过,整编第65师后来在西北战场欺负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部队,大放异彩。

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是一支完全依靠骡马的“机械化”军队。在孟良崮战役之前,该师的105毫米榴弹炮营和坦克连(一些轻型美国坦克,以及一些装甲车)留在了临沂,因为无法带进山区。

共军参加孟良崮战役的部队配有美国式和日本式105毫米榴弹炮和75毫米山炮,炮兵火力大大强于国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共军在人数,炮兵火力,粮食和弹药补给方面都远远强于国军,共军用5倍以上的兵力包围了整编第74师,共军甚至投入了一个特种纵队(炮兵军),国民党军队都没有这么恐怖的炮兵军的编制。整编第74师是被共军炮兵轰死的。
在孟良崮战役发生之时,整编第83师同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48师编成一个兵团,归张淦指挥,这个兵团没有105毫米榴弹炮,只有75毫米山炮。在孟良崮战役之前,整编83师离开了临沂——蒙阴公路上的青驼寺,前往东面的界湖(现在的沂南县)和葛沟之间的地区集结,同第7军靠拢。这个兵团的攻击方向是沂水县城。黄百韬兵团和张淦兵团是分开行动的,相互在远距离策应。
纠正孟良崮战役李天霞见死不救张灵甫的错误观点 孟良崮战役 李天霞
所以,在孟良崮战役打响的时候,整编第83师并没有在整编第74的右翼担任掩护任务,整编第83师主力不在青驼寺,也没有进入孟良崮,离青驼寺有80公里远。

网上流传的整编第25师,整编第74师,整编第83师三个师齐头并进,进入孟良崮山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从5月11日至13日,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5师为北上前进状态,整编第74师渡过汶河后同华野阻击部队9纵和4纵发生小规模接触战,共军采用的是诱敌深入的战术,吸引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5师北上。

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的行动非常小心谨慎,主力留在临蒙公路上的桃墟。两个步兵团在整编第74师的左侧山区里缓慢向旧寨方向前进。

在孟良崮战役之时,共军在孟良崮地区形成以7个纵队(纵队相当于军级编制,实力强于国民党的整编师,共军的预设埋伏部队包括特纵,特纵就是炮兵军)对国军三个整编师的绝对优势(不算阻援的共军部队和80公里外的国军部队。

14日,张灵甫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命令整编第74师已经渡过汶河的先头部队向汶河以南退却。整编第25师的先头部队也快速后撤。同时,黄百韬用无线电话要求张灵甫立即后撤,并向整编第25师设在临蒙公路上的大本营桃墟方向靠拢。

14日中午,张灵甫正在向南撤退开行的吉普车上,师直属先头部队报来了坏消息:共军已经占领孟良崮附近大山场等若干山头,向南通往垛庄的急造军路遭到切断,51旅的前锋部队正在与阻击的共军激战中。垛庄留有全师的弹药辎重储备,配有一个辎重营守卫。

现在,该师部队出战三天有余,携行粮弹已经不足,退路一断,部队粮弹补充无着。更要命的是,进山临时军用道路是整编第74师的命脉。如果退不回垛庄,全师将陷于山谷之中难以展开,处境堪虞。
时间已过14日正午时分,他下了车,马上发出命令,指示51旅全力进攻,立即夺回被共军占据的285高地;同时在面梨沟、冯家庄展开两个团的兵力,猛攻330高地,全力打通与黄百韬的联系。这些处置,显示张灵甫对后路被截的第一反应,还是急着要打回垛庄和靠拢整编第25师。

发完命令,他召集旅长们讨论下一步的行动。除了魏振钺之外,众人大都是张灵甫多年的部下,在他面前说话直率不大拘束,众人的意见基本上分两种,一种主张尽快打通退路,全力突出去,撤回垛庄;另一种主张在后路受阻的情况下,改变原先只安排58旅一个团占据孟良崮制高点的部署,全师占领孟良崮地区,先稳住阵脚。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吵到最后,张灵甫决定登上孟良崮。

孟良崮山上缺水,重装备上不去,石头山难修工事,连普通人都可以一一历数,张灵甫既是身经百战之将,还熟读三国历史,研究过山地战,难道他就看不出来可能重蹈马谡失街亭的覆辙?
他的撤退命令明白显示他起初的意图:拟将51旅在大山场、北庄、刘山庄展开,这一线在孟良崮以西、界碑以北,靠近临蒙公路,离左翼黄百韬整编第25师主力所在的北桃墟仅约五公里;57旅拟到达的赵家城子、万泉山、小埠;58旅主力拟定位置在孟良崮以南地区,离垛庄仅两公里;师部将设在垛庄后方泉桥子,而在孟良崮,张灵甫只打算摆一个团的兵力控制制高点。

如果一切如他所愿,整编第74师主力将集结在界碑、临蒙公路上易于机动的平坦地带,与黄百韬相连,这基本是一个靠拢友军安全自保的稳妥方案,要说冒险单骑闯营死守孟良崮中心开花,实在看不出张灵甫原本有那么“悲壮”的想法。

至5月14日中午,撤退中的整编第74师已经处于华野四个纵队的围追堵截之中。北面,陶勇的第4纵队和许世友的第9纵队正由北向南全线出击,压向南撤的整编第74师;东面,王建安的第8纵队已经插到整编第74师的东侧;西面,担任穿插的叶飞第1纵队占领了汶河南北至界碑的一连串山头要点,在整编第74师西侧建立起走廊地带,割裂了张灵甫向黄百韬靠拢的途径。当然,张灵甫在当时并不知道共军的作战意图,他的直觉告诉他,共军准备包围他。

这时,整编第74师唯有南面一线尚未发现被完全合围。问题是,南面一线究竟还有多少共军部队在阻击?整编第74师还要在原地等多久才能打通退路?此时的张灵甫是得不到答案的。

事实上,后来在285高地和330高地的激战,直到14日傍晚十七时才结束,而此时天色已经快黑了。

15日凌晨,整编第74师主力登上了孟良崮。

一般而言,运动行进中的部队如果受到攻击拦截,极易发生溃乱,一旦部队被分割,建制被打乱,比之占据阵地防御固守的部队败得更快,内战中这类战例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前有1947年春,李仙洲兵团在莱芜失败的前车之鉴;后有1948年秋,廖耀湘兵团十万人马饮恨辽西,五大主力中的另两支王牌新1军和新6军溃散,没有怎么打就此灰飞湮灭。

相比之下,遭遇攻击后就地找一个防御阵地站稳脚跟伺机反击的对策,谈不上冒险。两周前,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在临蒙公路遇袭时,正是以退居山地集结反击而自我解困,这一次,他也很可能是基于同样的经验和考虑。
登上孟良崮凭险据守,只是张灵甫在华野四个纵队的重兵从东、西、北三面不断钳压之下企图自救的权宜之举。以他当时所能掌握的情报,后方垛庄尚安全。他上山后起初布置突围下山的举措,也可见他决定上山,本意并非要死守山头。站稳脚跟之后,他有可能伺机翻山而下,撤回垛庄。

如此看来,他的决策其实还算中规中矩,并无上山冒险一博之意。另外,整编第74师也占据了孟良崮山脚一带的很多村庄,那里也有水源,主力部队并没有全部上山。后来,山下的一部份整编第74师部队是被共军的攻势逼上山的。

山地作战,抢占制高点,占据有利地形,掌握主动权,这是普通的军事常识,张灵甫自然懂得其中的利弊。

同样,粟裕也十分了解个中的奥妙。所以,如果张灵甫不上山,在粟裕的原计划中,该上山的就是叶飞的第1纵队。

在1纵的战后总结中,叶飞把没有将整编第74师及时堵截在孟良崮以北山下而让张灵甫抢先跑上了山头凭险据守,列为1纵在此役中的一大败笔。

他说:“我们正路未按照原订计划在14日中午前占孟良崮,使我们打得很紧张,而打到16日尚未解决战斗,甚至可能打出长征,主要原因是我们未占孟良崮之故。敌发觉我攻击,于拂晓后退缩,先占有利地形孟良崮一线高地。如我能攻占孟良崮,则敌就在孟良崮至岸堤之间歼灭。指挥部组织战斗计算时间是正确的,如果能做这点,74师就一定和莱芜战役一样,一打一混合,并无法调整,脱离阵地,74师也解决了,不会超出五小时,并且还可迅速发展战果(注:打整编第25师),而不至16日形成可能长征之危险。至上午九时(笔者注:指五月十四日)得指挥部指示,要我独立师、二师不顾一切牺牲猛攻孟良崮。除一个团宽正面阻击25师外,其他五个团全力攻击。”

14日中午前占领孟良崮,这是华野司令部14日上午连续三次紧急传达的命令,1纵已经尽了全力向南穿插急进,虽然1纵独立师两个团在中午及时阻断了整编第74师通往垛庄的急造军路,纵队主力还是没能达成抢先攻占孟良崮的任务,等到他们赶到孟良崮附近,已经是14日下午十五时左右了,叶飞发现,张灵甫已经下令三个旅抢占了孟良崮及附近村落各个要点,这时要1纵一个纵队单独攻击孟良崮阻截整编第74师是无能为力的。粟裕乃命叶飞暂停对孟良崮的攻击,等待其他纵队前来会合,一起围攻。
5月15日,整编第74师被包围。作为整编第74师的姐妹师,整编第83师于5月15日晚上连夜从沂水县城以南的界湖和葛沟之间的集结地向西边的孟良崮方向前进,兵分两路进入孟良崮,准备救援整编第74师,李天霞的行动是很积极的。同时,国军第7军主力也积极地向西攻击,准备救援整编地74师。

整编第83师15日当晚同共军在孟良崮山区激烈战斗。5月16日整天,整编第83师都在激烈战斗中。

张灵甫于5月16日下午2点自杀,一大批整编第74师高级军官追随张灵甫自杀,华夏民族最后一代勇士们牺牲在孟良崮的山岗上。

整编第83师的前锋救援部队第57团在孟良崮山区被共军消灭,团长罗文浪被俘。
5月16日下午6点,整编第83师主力才到青驼寺。由于张灵甫败得太快,整编第83师和第7军的援军没有实现救援目的。
另外,当时按编制来说,整编第83师是三旅7个团的编制,比整编第74师的三旅六团制还多一个团。整编第83师下辖整44旅,整19旅,整63旅,其中整44旅是原整编第67师拨过来的,所以有3个团。
在4月底的临蒙公路之战中,整44旅130团被共军歼灭。随后,整44旅部和131团在临沂休整。整44旅才编入整编第83师,李天霞不敢大胆使用该旅。

孟良崮战役开始的时候,李天霞手上只掌握着整19旅56、57团、整44旅132团和整63旅187、189团,共5个团。进入孟良崮的罗文浪的57团也是该师的主力团,李天霞也尽力了。

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有6个团的兵力,其中两个团是后备团,战斗力低下,真正有战斗力的是4个团,其实力低于共军的一个纵队(9个团),整编第25师没有榴弹炮。在苏北战场上,整编第25师配合张灵甫作战,攻下两淮;该师后来又攻下盐城。

就算能够拿下天马山,整编第25师主力也不敢进入孟良崮山区解救整编第74师,因为自身可能难保。根据现在的资料,共军是有进一步吃掉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的决心的,黄百韬其实看破了共军的布局。整编第74师崩溃后,一些整编第74师的伤兵退往天马山的整编第25师的阵地,黄百韬知道整编第74师崩溃情况后,明智地立刻率领整编第25师快速回缩到桃墟,躲过一劫。

对于张灵甫来说,他应该对南京国防部发出的所有命令阳奉阴违,这些命令等于是共军发出的要他性命的命令。

国军第5军军长邱清泉经常不听南京国防部的命令,南京国防部批评邱狂妄,不听命令。邱清泉发现,如果逆着南京国防部的命令行事,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国军第5军是国军在中原地区的骨干军,刘伯承甚至有命令,“逢五不打”。在1946年到1949年的内战之中,邱清泉实际上为国军的军级和兵团级的第一名将。在豫东会战结束后,邱清泉曾经撂挑子不干了,他回温州老家了。后来还是蒋介石打电报命令他回第5军。

对于整编第74师来说,主力不应该进入孟良崮地区,张灵甫本来应该派出1个团的小部队试探性进入孟良崮地区,这样可以应付南京国防部。如果情况不对,主力立刻回到临蒙公路上的垛庄或者界牌。张灵甫还是没有像邱清泉和黄百韬一样看穿南京国防部的共产党间谍窝的本质。

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有没有可能脱离险境?有的,这个就是黄百韬的方案,整编74师应该在14日中午全军立刻向西南方向的桃墟突围,唯一的坏处是要翻山,可能要放弃大部分的山炮和战防炮,还有一个坏处是垛庄可能要丢,张灵甫可能觉得丢盔卸甲去见黄百韬,很没有面子。此时,共军的包围圈并没有合拢,在两师之间的共军力量薄弱,只有一个团的共军兵力在国军两个师之间守山,两师如果一起夹击天马山一带的共军一个团防守部队,整编第74师完全可以冲出去。这个才是张灵甫犯的大错。

张灵甫本来应该更信任黄百韬的意见,而不是南京国防部的命令。损失的大炮可以得到补充,部队打光了就完了,张灵甫对于孟良崮的失败还是负有很大的责任的。

张灵甫还有一个自救方案,就是全师于14日中午向南突围,不上孟良崮。如果打不通那条通往垛庄的急造军路,全师立刻放弃重型武器翻山向垛庄突围,然后死守垛庄。这个方案没有退往桃墟的方案好,因为共军6纵已经扑向垛庄。

关键性的问题是,张灵甫对于共军的决战意图认识不清,他低估了共军在孟良崮地区的实力和决心。

战后,蒋介石并没有追究李天霞的责任,因为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那时已经归属张淦兵团,同孟良崮战役没有关系。李天霞甚至单独做出援助张灵甫的决定。

但是,蒋介石准备指控黄百韬。在南京举行的军事检讨会议上,黄百韬清楚地解释了当时的情况。最后,蒋介石觉得黄百韬做得对,并且保住了整编第25师。后来,黄和李都获得了功勋奖章。

后来,蒋介石更对黄百韬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在淮海战役之时,黄百韬指挥国军在关内的最大的兵团——第7兵团,统帅5个军:第25军(整编第25师),第100军(整编第83师),广东部队第63军和第64军,四川部队第44军。黄百韬没有辜负蒋介石对他的希望,以死报答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和对他的知遇之恩,写下了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段嘉话。

国军后来以整编第74师的残兵败将重新组建了第74军,新的国军第74军在蒙城一战之中表现非常出色,没有辜负第74军的英名。在淮海战役中,第74军编入邱清泉的第2兵团,曾经力战企图解救被围困在碾庄地区的黄百韬的第7兵团。后来,第74军跟随邱清泉的第2兵团从徐州突围到陈官庄地区被包围,灰飞湮灭。

温州的一代豪杰邱清泉将军兵败自杀,他和黄百韬,张灵甫,陈章,杨干才等人一样,都是华夏民族的最后一批死士。随后,华夏民族沦为完全的费拉民族,一个散沙般的民族。



如图,孟良崮战役开始之时,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的5个团在葛沟和河阳,不在青陀寺。在上图中,整编第83师的蓝色前进路线是完全错误的,而国军第7军的蓝色箭头恰好是整编第83师的救援行动方向。整编第83师本来是要北上进攻沂水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4299.html

更多阅读

兼听则明:孟良崮战役后粟裕为何厚葬张灵甫

国军74师先遣团团长乃我县土著,由于他的缘故,本地很多青年都入伍到了74师。虽说“好男不当兵”,但能在74师当兵则例外,据我认识的74师幸存官兵回忆,当年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姓何的老人,该老人曾参加过对张灵

抗日名将张灵甫 抗日名将张灵甫杀妻

胡 剑  张灵甫,是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南征北战》和《红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国军整编后称74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而对张灵甫在抗战期间率部

中国最帅的将军:张灵甫

自信?悲凉?高傲?英雄!!!要说中国最帅的将军,非张灵甫莫属。张灵甫之帅,不仅帅在外表,更帅在其人格魅力。张灵甫的一生(1903.08.20~1947.05.16),是众多中国抗日英雄的缩影——投笔从戎、黄埔起步、悲壮抗日,最后,却在兄弟相残中壮烈牺牲——中华民族

声明:《纠正孟良崮战役李天霞见死不救张灵甫的错误观点 孟良崮战役 李天霞》为网友忽然長大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