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毛泽东逝世 人民日报

朱宪彝教授追悼会在津举行

新华社天津1月3日电 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八十一岁的天津医学院名誉院长朱宪彝教授,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1984年12月25日不幸逝世。朱宪彝教授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天津医学院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德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倪志福,以及陈伟达、张再旺、李瑞环、崔月犁、钱信忠、宋健等送了花圈。天津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也送了花圈。

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发来了唁电。

发来唁电的还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

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以及我国卫生界、教育界的专家、教授和朱宪彝同志的生前友好一千多人参加了今天的追悼会。

朱宪彝教授把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早在三十年代,他在协和医院时,就系统研究钙磷代谢,取得卓越成果,成为闻名中外的内分泌专家。1952年,他创建了天津医学院,此后曾任院长、党委书记和内分沁研究所所长。他多次被评为天津市特级劳动模范,曾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朱宪彝教授生前主张多开展尸体解剖,对人体病理进行研究。根据朱宪彝的遗愿,他的家属已将其遗体献给医学院,进行病理解剖。

(《人民日报》1985年1月6日)

杜波同志逝世

本报讯 我国新闻广播战线的老战士、前人民日报编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杜波同志因病于1985年1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七岁。杜波同志1938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民日报》1985年1月12日)

宋之春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离休老干部、原焦作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宋之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宋之春同志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他先后担任过区长、团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华北煤矿管理局党委书记、全国煤矿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中共西北局经委副主任等职务。宋之春同志为党的事业、中华民族的解放、我国的煤炭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根据宋之春同志的遗嘱,丧事从简,不向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和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他的骨灰盒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人民日报》1985年1月12日)

全国政协委员王家桢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王家桢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王家桢同志因病于1984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邓颖超、刘澜涛、朱学范、杨静仁、季方、庄希泉、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吕正操、包尔汉、缪云台、赵朴初、屈武,以及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等送的花圈放在王家桢同志的遗体周围。王昆仑、吕正操、屈武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王家桢是黑龙江省双城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张学良将军的外交秘书主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等职,并于1945年4月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去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为收复东北开展活动。1948年底,他坚决抗拒国民党政府叫他去台湾的命令,毅然留下来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王家桢参加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工作,历任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第五、六届中央委员等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王家桢同志的生前友好回忆,王家桢同志一贯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并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衷心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实现四化和统一祖国充满信心。

王家桢同志生前曾多次表示,极为怀念在台湾的亲朋故旧,殷切期望台湾国民党当局权衡大势,顺应民心,促成祖国的统一。

部分在京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王家桢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等一百五十多人参加了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人民日报》1985年1月13日)

沈阳军区原副政治委员李少元同志病逝

新华社沈阳1月15日电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军区原副政治委员李少元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2月28日在沈阳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按照李少元同志生前的嘱咐及其子女的意见,沈阳军区领导机关从简办理了他的丧事。他的骨灰盒安放在沈阳市回龙岗革命公墓。李少元病重期间,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政治委员刘振华等领导同志曾多次前往医院看望。

李少元逝世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

廖汉生、韩先楚、张爱萍等同志分别发来唁电,送了花圈。

李少元是湖北省英山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团、师、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少元参加革命五十多年来,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后经长征到达陕北,历经艰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在晋东南参加战斗,粉碎敌人的多次围攻;解放战争中,他带领部队参加了辽沈和天津等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他组织纪律观念强,顾全大局,听从组织安排,执行命令、指示坚决;他思想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生活艰苦朴素。

李少元同志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1985年1月16日)

广州军区副政委卢伟如同志逝世

新华社广州1月25日电 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卢伟如因病于1月17日在广州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按照卢伟如同志生前意愿及家属的意见,他的丧事从简办理。1月22日,广州军区、广东省和广州市党政军负责同志以及驻穗部队两百多名指战员,向卢伟如同志遗体告别。

卢伟如同志是广东省惠阳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大队政委、支队长、江南指挥部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副师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

卢伟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对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转战东江两岸,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积极参与抢救困留在港九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战斗。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洛阳、开封、济南、淮海和渡江等重大战役,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在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正确指挥,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建国后,他长期在炮兵部队工作,刻苦学习炮兵指挥艺术,研究现代炮兵科学技术,为人民炮兵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一系列指示,努力工作,为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卢伟如同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意志坚定,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生活准则,严格要求家属和子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1985年1月26日)

电影演员韩非去世

据新华社上海2月2日电 为国内外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电影演员韩非1月4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韩非同志的追悼会今天在上海龙华火葬场大厅举行。

韩非从1941年在上海开始电影生涯,走上银幕的第一部影片是与周璇联合主演的《夜深沉》。韩非曾在香港居住并从事电影工作,1952年回到上海,投入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他参加了五十多部影片的拍摄,以演喜剧见长,主演过《锦上添花》、《魔术师的奇遇》、《她俩和他俩》等喜剧影片。

(《人民日报》1985年2月5日)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去世

据新华社长沙2月6日电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因病于1月16日在长沙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彭俐侬儿童时代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解放后曾多次在全国和湖南省的戏曲会演中获奖。近年她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为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1985年2月7日)

原工程兵顾问王耀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原工程兵顾问王耀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王耀南因病于1984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徐向前、聂荣臻、王震、韦国清、方毅、杨得志、谷牧、王平、萧劲光、何长工、耿飚、姬鹏飞、程子华、傅钟、黄克诚、康世恩、康克清、董其武、杨成武、萧华、陈再道、吕正操、邓兆祥等,总参谋部有关部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河北省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山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以及中共萍乡市委、萍乡市人民政府等送了花圈。

刘伯承同志也送了花圈。

秦基伟、王平、廖汉生、康克清、陈再道和驻京部队指战员一千五百多人参加了王耀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王耀南同志是江西省萍乡市人,1922年至1926年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安源煤矿的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党员、优秀指挥员,红军早期的工兵连长,为我军工程兵部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历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他勇敢坚定,英勇杀敌。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革命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五次负伤,战功卓著。

王耀南同志长期在工程兵部队和领导机关任职,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兵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有坚强的党性和英勇奋斗的优秀品质,他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爱护战士,晚年仍努力为四化建设而奋斗。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1985年02月17日第04版)

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民族工作者胡嘉宾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原国家民委副主任胡嘉宾同志于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胡嘉宾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胡耀邦、邓小平、陈云、徐向前、乌兰夫、刘澜涛、肖劲光、陆定一、王鹤寿、张爱萍、康克清、肖华、包尔汉、费孝通等同志送了花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等单位也送了花圈。习仲勋、王平、肖克、阿沛·阿旺晋美、杨静仁等四百多人前来向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遗体告别。

胡嘉宾同志1908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27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组织和领导过农民暴动,担任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师政委、瑞金县委书记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过中央民族学院党组副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等职。1982年他离休后还积极参加整党和离休老干部活动,撰写革命回忆录,为征集党史、地方革命史及烈士传记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人民日报》1985年3月1日)

陈永康同志追悼会在南京举行

新华社南京3月19日电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科院特约研究员、原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永康同志,于1985年3月9日在南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八岁。陈永康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三时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隆重举行。

彭真、彭冲和江渭清、惠浴宇、何康、卢良恕、韩培信、沈达人、顾秀莲、孙颔、周泽、储江、钱仲韩、管文蔚、吴贻芳、吴锡军、凌启鸿、杨詠沂、匡亚明、何冰皓、汪冰石、陈德先、刘树勋、洪沛霖、丁光训、李庆逵等同志送了花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农牧渔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湖南省政府;中共江苏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南京军区后勤部等单位也送了花圈。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单位和许家屯、华罗庚、杨显东、杨守仁等十多位同志发来了唁电。

参加今天追悼会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各界人士,江苏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代表、陈永康同志的生前友好等共六百多人。

追悼会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主持。省委副书记孙颔致悼词。他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永康同志的一生,是献身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事业并为之奋斗的一生。早在四十年代,他选育出著名的“老来青”晚粳良种。五十年代初,他首先创造了单季晚稻亩产千斤以上的纪录。这以后,他与多学科的专家协作,建立起一整套综合性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水稻“三黄三黑”的育苗诊断理论。六十年代,陈永康同志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农业技术指导工作。他长期在农村蹲点,亲自搞水稻高产样板,还跑遍了长江中下游的主要稻区,传授技术,示范操作,对提高大面积水稻的精耕细作水平和实现稳产高产起了重大作用。七十年代以后,陈永康同志又致力于研究双季稻、三熟制和杂交水稻的高产规律和技术,并在亲自设计操作的试验田上,创造了麦、稻、稻三熟制亩产超过三千斤的纪录。他还积极参加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孙颔说,陈永康同志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水稻专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典范,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范。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0日)

周延瑾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交通部远洋运输总公司总工程师周延瑾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今年3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周延瑾同志是浙江省象山县人,1950年参加了中国油轮公司“永灏”轮起义,1953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延瑾同志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克己奉公,工作积极努力,为我国的海运事业做出了贡献。

周延瑾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医院举行。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1日)

华煜卿同志逝世

新华社武汉3月21日电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席华煜卿同志,因病于1985年3月12日下午在武汉逝世,终年七十六岁。华煜卿同志追悼会今天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

陈丕显、乔石、王任重、胡厥文、荣毅仁、杨静仁、胡子昂、王光英、刘靖基等送了花圈或发来唁电。

追悼会由湖北省省长黄知真主持,政协湖北省委员会主席黎韦致悼词。悼词说,华煜卿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解放前,他接受党的领导,参加革命活动。华煜卿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宣传党对工商业的政策,鼓励和团结工商界的人士走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广泛团结民建、工商界人士,为开创四化建设和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尽心竭力,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革命事业心。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2日)

王学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教育家和著名的经济学家王学文同志因病于2月22日在北京逝世,向王学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王震、宋任穷、薄一波、伍修权、肖劲光、陆定一、姬鹏飞、黄火青、傅钟、王鹤寿、康克清、王昆仑、谭政等同志送了花圈。习仲勋、杨尚昆、胡乔木、姚依林、邓力群、乔石、王首道、程子华、王任重、胡愈之、黄华、宋平、郑天翔、杨易辰等同志前往八宝山向王学文同志遗体告别。

终年九十岁的王学文同志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他1895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早年赴日本求学时就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参加了“创造社”,在《思想月刊》、《新思潮》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与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他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地下工作,为积蓄发展革命力量,壮大党的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学文同志1937年到延安,他曾在中央党校任职,历任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总政敌工部长、华北财经学院院长等职。1945年他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后,王学文同志在中宣部工作,专心致志地研究《资本论》和现实的经济问题。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途》、《政治经济学研究大纲》、《王学文(资本论)研究文集》等,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学研究人才。王学文同志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作风民主,生活简朴。

王学文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对外联络部,中央党校,国家安全部,社会科学院,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政府也送了花圈。

(《人民日报》 1985年3月23日)
1985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毛泽东逝世 人民日报

李际泰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李际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李际泰同志山东武城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政委,三十八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北京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北京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务。

向李际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3月19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陈锡联、段君毅、洪学智、杨成武等同志以及航空工业部主要领导、李际泰同志的生前友好参加了告别仪式。

王震、李德生、谷牧、张爱萍、康克清等同志送了花圈。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4日)

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和画家庞薰琹(qín)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和画家庞薰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5年3月18日于北京逝世。庞薰琹同志二十年代留学法国,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生前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图案问题研究》等学术著作。庞薰琹教授追悼会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6日)

向韩幽桐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党和国家一些领导同志、首都法学界人士共五百多人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韩幽桐同志遗体告别。

一块洁白的绸布覆盖在这位著名女法学家的遗体上,上面绣着“鞠躬尽瘁”四个大字。

灵堂里黑纱低垂,哀乐阵阵。胡乔木、邓力群、彭冲、黄华、宋平、郑天翔、杨静仁、康克清、包尔汉等领导同志缓步走过韩幽桐的遗体,向她作最后的诀别,并向守候在一旁的韩幽桐的丈夫张友渔同志及其他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一队队悼念者默默地从韩幽桐的遗体旁走过。揪心的哀乐,更勾起人们对她一生的怀念:192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韩幽桐,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为了抗议蒋介石不抗日的卖国行为,她和同学们一起,曾在北平火车站卧轨三天三夜,以表抗日救国之决心。解放后,她长期活跃在我国的政法战线上并从事妇女活动,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法学会理事、全国妇联常委等职务,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在我国的法制建设、法学研究、妇女运动和国际事务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敌人的法庭上、监狱里,还是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淫威下,她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

七十六岁的韩幽桐同志是今年3月13日在北京病逝的。在她住院期间,邓颖超同志曾派人送鲜花到医院问候。薄一波和康克清等同志也曾前去探望。

在韩幽桐同志的遗体旁摆放着彭真、邓颖超、薄一波、刘澜涛、彭冲、史良、黄华、吴学谦、康克清、包尔汉等同志敬献的花圈。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等单位也送了花圈。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8日)

广州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朱英同志在广州逝世

新华社广州3月30日电 广州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朱英因病于3月1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六十四岁。

按照朱英同志生前意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丧事从简办理。3月26日,广州军区负责同志以及驻军干部战士三百人向朱英的遗体告别。

朱英同志是山西临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游击队大队长、连指导员、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军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曾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朱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我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参加了许多战斗,英勇果敢,完成任务出色。建国后,他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新的贡献。在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朱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1985年3月31日)

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杨汉林同志逝世

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 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杨汉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2月9日在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向杨汉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月17日下午在南京举行。杨得志、许世友、彭冲、叶飞、张爱萍等,南京军区党委和中共江苏省委、安徽省委、江西省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杨汉林同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他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以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革命战争年代,他不怕流血牺牲,英勇作战,特别是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为保存、发展革命力量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他坚定、沉着,率领部分同志突出重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国解放以后,他坚持和发扬党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加强部队建设。他分管干部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任人唯贤,关心和爱护干部,为搞好部队的干部队伍建设耗费了很多心血。他1964年离职休息后,仍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他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无比愤慨,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人民日报》1985年4月4日)

韩铁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办公厅副主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韩铁声于3月28日在京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韩铁声同志河北省丰润县人,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在东北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宣传救国主张。他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至1951年春在苏联学习和工作。回国后,他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专家联络室副主任,政务院专家招待处副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研究室副主任等职。韩铁声同志一生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为发展我国检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党的一位好党员、好干部。

韩铁声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4月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参加了告别仪式。黄火青、李鹏等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共河北省丰润县委和县政府等单位。

(《人民日报》1985年4月8日)

宋筠同志在北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宋筠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5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五岁。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宋筠同志是浙江省建德县人。1931年9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先后在太行山等地担任县长、县委书记、地委党校副校长,陕南公学副校长等职;建国以来,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分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等职。

宋筠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民族地区的长期工作中,他深入实际,重调查研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民族政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他坚决拥护并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尽管年事已高、仍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深受同志们的爱戴。

王震、方毅、宋任穷、邓力群、王鹤寿、费孝通等送了花圈。宋任穷、费孝通、卢嘉锡、郁文和有关单位的三百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3日)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伍献文逝世

新华社武汉4月12日电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伍献文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3日逝世,终年八十六岁。伍献文同志追悼会今天在武昌洪山礼堂举行。

发来唁电和送花圈的有方毅、陈丕显、许德珩、王任重、严济慈、张劲夫等。

伍献文生前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伍献文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早年留学法国,获得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动物分类学、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3日)

林葆骆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情报室顾问林葆骆追悼会今日在京举行。

彭真、刘澜涛、许德珩、胡子昂、崔月犁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

林葆骆192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1930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他以诊所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贡献。

林葆骆曾担任全国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1956年5月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林葆骆把毕生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临终前还表示将遗体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今年4月6日林葆骆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3日)

宁夏军区原司令员朱声达追悼会在兰州举行

新华社兰州4月15日电 宁夏军区原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原顾问、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朱声达同志追悼会,最近在兰州举行。

朱声达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1日逝世,终年七十岁。

朱声达是湖北省江陵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6日)

徐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国防科工委某试验训练基地原司令员徐明因病于3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徐明是黑龙江省阿城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军六十七军工委书记、西北青救会军训部长、旅政委、师政委、军委空军司令部作战值班副参谋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8日)

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戏剧教育家李伯钊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著名戏剧教育家、作家李伯钊同志,患心肌梗塞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85年4月17日下午6时58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李伯钊同志病重期间,李先念、彭真、邓颖超、习仲勋、方毅、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邓力群、陈丕显、胡启立、乔石、段君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廖汉生、张爱萍、康克清、吕正操,一些红军老战士和各界老同志,曾到医院探望。在李伯钊同志病危抢救过程中,她的伴侣和战友杨尚昆同志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李伯钊同志逝世后,赵紫阳、徐向前、聂荣臻、韦国清、李鹏、蔡畅等同志都对她的逝世表示了沉痛悼念。

李伯钊同志于1911年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1925年加入共青团,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5年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从事工运工作,1931年春到瑞金中央苏区,转为中共党员。她在中央苏区先后任过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伯钊曾三过草地,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李伯钊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市文委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她逝世前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伯钊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李伯钊是我党文艺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在学生时代,在从事工运工作中,在中央苏区,在长征途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上,李伯钊都以创作之笔,团结群众,打击敌人。她的主要作品有与吕骥、向隅合写的歌剧《农村曲》,自己创作的话剧《老三》、《母亲》,小说《女共产党员》、《桦树沟》和秧歌剧《送红袄》。新中国成立不久,她创作了著名歌剧《长征》,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又满怀激情地抱病创作了著名话剧《北上》,就是在病重住院时,她还在忍着病痛继续从事革命回忆录《三过草地》的写作工作。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革命文艺事业。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9日)

全国政协六届常务委员、原民政部顾问熊天荆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邓颖超、习仲勋、傅钟、王鹤寿、杨静仁、康克清、马文瑞等同志和有关方面人士五百多人,今天下午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全国政协六届常务委员、原民政部顾问熊天荆同志的遗体告别。

熊天荆是4月7日在北京病逝的,终年八十三岁。

胡耀邦同志得知她去世的噩耗后,挥笔题词,对这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的老共产党员致以深切哀悼。

聂荣臻、杨尚昆同志分别打电话,向熊天荆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

邓颖超同志对熊天荆同志的子女们说,你们要向你们的妈妈好好学习。你们妈妈的历史应该作为你们永生难忘的教材。你们要象你们的妈妈一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她老人家。

胡耀邦、陈云、彭真、邓颖超、聂荣臻、习仲勋、王震、杨尚昆、谷牧、陈丕显、胡启立、薄一波、伍修权、程子华、傅钟、王鹤寿、李鹏、杨静仁、康克清、赵朴初等同志送了花圈。蔡畅同志也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会、国防科工委、上海市青浦县人民政府等单位。

民政部部长崔乃夫也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熊天荆同志1902年生于上海青浦县,在青年时期就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她于1926年入党,参加过上海的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她到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学习。1933年回国不久就被捕入狱。在狱中,她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坚贞气节。在抗日战争期间,她担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秘书,曾热情接待和安全输送过大批革命志士去延安。在解放战争中,她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贡献。建国以后,她先后担任内务部优抚司司长、农村救济司司长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任,1978年担任民政部顾问,并曾担任民政部党组成员。她孜孜不倦地为优抚、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而工作。

熊天荆还是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五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熊天荆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她经常深入灾区和革命老根据地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她虽年迈体衰,仍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还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编写党史整理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0日)

刘述周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原党组副书记,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刘述周同志因患脑溢血,3月22日在南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刘述周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刘述周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已在南京举行,彭真、聂荣臻、王震、方毅、宋任穷、谷牧、许世友、姬鹏飞、张劲夫、张爱萍等送了花圈。

在今天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协等三十多个单位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陈丕显、刘澜涛、黄克诚、胡厥文、彭冲、严济慈、钱昌照、周培源、茅以升、华罗庚等。

彭冲、胡愈之、周培源、刘宁一、裴丽生等三百多人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对刘述周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

刘述周同志1911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党的领导下曾先后在上海郊区和苏、皖交界地带组织抗日游击部队,后又被党派遣担任国民党石友三部队的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期间,刘述周历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年动乱中,刘述周同志受到了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衷心拥护并积极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当益壮地积极工作。他在长期从事党的统战工作期间,能正确执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善于团结党外人士、广交朋友,在党外人士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极为热爱和重视党的科学技术事业,虚心听取和积极支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做他们的知心人。

刘述周同志参加革命五十余年,把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工作一贯勤勤恳恳,为人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近年来,他虽然身体多病,但仍然坚持为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3日)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戏剧教育家作家李伯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一些领导人和老同志向党的好女儿最后诀别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戏剧教育家、作家、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李伯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李伯钊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长青松柏和鲜花丛中,两边摆放着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同志,中央军委的同志,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等送的花圈。

在哀乐声中,中共中央、中顾委、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的一些领导同志,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群众团体的一些领导同志,与李伯钊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老战友和其他生前友好,沉痛地来到她的遗体前静默致哀,向这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党的好女儿最后诀别,并向守候在她身边的伴侣和战友杨尚昆及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这些领导人和老同志中有:邓颖超、万里、习仲勋、王震、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胡乔木、秦基伟、陈慕华、乔石、薄一波、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宋时轮、陈锡联、段君毅、王鹤寿、许德珩、王任重、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荣毅仁、廖汉生、张爱萍、洪学智、杨静仁、康克清、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包尔汉。

送花圈的还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文化部、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广州军区,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领导机关。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5日)

著名电机制造专家褚应璜逝世

据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褚应璜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8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褚应璜同志是我国电工技术界老一辈专家和著名的电机制造专家。三十年代,他首次研制成功我国交流异步电动机系列产品和电动控制设备。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或组织了许多重要电机产品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他为我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褚应璜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既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坚决贯彻党的自力更生方针;对技术上有创见者特别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都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8日)

著名作家张天翼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我国著名作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张天翼同志因病于4月28日凌晨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张天翼同志从1926年以来,长期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学活动,一生勤奋笔耕,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民日报》1985年4月30日)

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李沛文逝世

新华社广州4月27日电 我国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一级教授李沛文同志因病于今年4月16日在广州逝世,终年八十岁。

李沛文教授是广西苍梧县大坡乡人,原国家副主席李济深的长子。他生前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广东省科协副主任委员、原华南农学院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顾问等职。早在青年时期,李沛文就怀着爱国的抱负,立志学习和研究农业科学。1927年起,他在美国一些大学深造,并于1932年获科学硕士学位。他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发展广东的农业科学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李沛文教授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广州殡仪馆举行。

(《人民日报》1985年5月2日)

李梦龄同志在长春逝世

新华社长春电 (记者辛明华)离休老干部、原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李梦龄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4月21日在长春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4月26日上午,吉林省暨长春市各界五百多人向李梦龄遗体告别。

宋任穷、邓力群、谷牧等中央领导同志,吉林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李梦龄生前友好送了花圈;中共中央组织部、吉林省领导机关及中共河北省委等也送了花圈。

李梦龄同志1903年生于河北省晋县,1925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梦龄早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1934年到东北军做党的政治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冀中抗日前线军队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在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吉北地委、中共吉林省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梦龄先后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他曾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十年动乱期间,李梦龄被诬陷迫害,他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李梦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几十年来,他坚贞不渝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人民日报》1985年5月2日)

季铁中同志在北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电 石油部离体老干部、原副部长季铁中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4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季铁中同志的生前友好宋任穷、王任重、洪学智、赵朴初、甘渭汉、杨献珍、孙敬文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季铁中同志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论在战斗的年月还是在艰苦的环境,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党的事业坚定不移,对共产主义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他在战争年代和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中,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在大庆石油会战中,他同广大职工一起战严寒,斗酷暑,为加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季铁中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

(《人民日报》1985年5月2日)

卢心远同志在北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务委员、中国新闻社理事卢心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卢心远同志是福建省永定县人,1949年回国后,历任全国政协筹备会新闻处编辑,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侨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第三司副司长,全国侨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卢心远同志1927年在国内参加革命工作。侨居南洋时,他长期致力于华侨进步的爱国文化教育事业。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投身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活动,支持祖国人民解放战争。在海外的这段时间里,他曾两次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入狱,后被驱逐出境。回国后,卢心远同志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事业。他怀着对华侨的深厚感情,在长期从事侨务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联系侨胞,为侨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在病重住院时,仍关心侨务工作,关心祖国统一和四化建设事业。

(《人民日报》1985年5月3日)

谢明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首都各界一千多人5月7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解放军政治学院原副政委谢明同志遗体告别。

谢明同志因病于4月21日逝世,终年七十岁。

谢明同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右臂负伤致残仍英勇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民运股长、晋察冀军区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热西地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司令员,第八纵队师政委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及广西诸战役。建国后,他历任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工程兵副政委、军政大学副政委等职。曾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谢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不谋私利。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不正之风作斗争。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向谢明同志遗体告别的有余秋里、秦基伟、肖克、廖汉生等。

聂荣臻、杨得志、王平、何长工、程子华、黄克诚、韩先楚等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单位。

(《人民日报》1985年5月9日)

赖奎同志逝世

本报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离休干部赖奎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8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一岁。赖奎同志1931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长期在党和军队的领导机关从事机要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离休前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顾问。

(《人民日报》1985年5月10日)

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刘雪庵先生早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努力把自己的创作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先后担任过苏南社教学院和华东师大音乐系主任、北京艺师筹委会副主任等职,生前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他于1985年3月15日在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人民日报》1985年5月10日)

周应骢先生在京逝世

本报讯 国务院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4449.html

更多阅读

1993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四 溥仪逝世人民日报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艺界卓越领导人阳翰笙同志逝世阳翰笙住院弥留期间江泽民李鹏派人前往探望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日电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艺界卓越领导人阳翰笙同志,因病于一九九三年六月七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一

201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2002人民日报逝世

康永和同志逝世《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7日 04 版)据新华社电原国家劳动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康永和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康永和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2013年《男人装》女星谁最性感图 男人装脱得最光的女星

作为中国第一本公开的纯男性杂志,《男人装》被誉为“男人的真性情杂志”,中国的《花花公子》。《男人装》上的人物都以装束“清凉至极”的美艳女星为主,今天我们一起看看2013年为《男人装》拍摄大片的十大女星谁最性感。贝纳尼丝?玛尔

声明:《1985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毛泽东逝世 人民日报》为网友生命要继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