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的前身——据苗日新著《熙春园·清华园考》 清华大学熙春园餐厅

清九代王朝熙春园(清华园)主人的更替

——摘录自苗日新著《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300年记忆》





清华园的前身——据苗日新著《熙春园·清华园考》 清华大学熙春园餐厅



  一、清九代王朝熙春园(清华园)主人的更替

  熙春园(今清华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十一月二十日康熙帝首次驾幸。时光流过六个甲子轮回,2007年又是丁亥年,是熙春园建园300周年。

  熙春园(清华园)的历史贯穿清朝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九代皇帝,反映了清王朝的兴衰;经历了中华民族在康乾盛世的繁华荣耀和咸同光朝的衰败屈辱。园主人的作为和活动构成熙春园•清华园历史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每一次园主人的更替,都反映了围绕胤禛即位前后争储的尖锐矛盾。园主人中有三位皇帝、四位亲王、一位郡王和一位郡王衔贝勒。

熙春园(清华园)主人的更替表

年代

熙春园主人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康熙皇三子诚亲王胤祉(1909年晋亲王)

雍正八年(1730)后某年

康熙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弘历(皇帝御园)

嘉庆元年(1796)

颙琰(皇帝御园)

道光元年(1821)

旻宁(皇帝御园)

年代

东部:涵德园主人

西部:春泽园主人

道光二年(1822)

道光三弟惇亲王绵恺

道光四弟瑞亲王绵忻

道光八年至十六年

绵忻卒收归内务府

道光十六年(1836)

绵忻子奕誌及福晋

道光二十六年(1846)

绵恺嗣子即皇五子奕誴

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

绵忻福晋及奕誌福晋

年代

东部:清华园主人

西部:近春园主人

咸丰二年(1852)

绵恺嗣子即皇五子奕誴

绵忻福晋及奕誌福晋

咸丰十年(1860)

奕誌嗣子即奕誴次子载漪

同治十二年前(日期待考)

收归内务府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

(1874年1月)

同治帝谕令拆毁近春园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

奕誴长子载濂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9月25日)

夺载濂爵(贝勒加郡王衔)

清华园收归内务府

宣统三年

(1911年4月29日)

清华学堂成立

 


 二、清华园所在地汉朝已有人类活动,最晚开发于明朝

  清华园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三、四百年前,它是明朝贵族的废园。有三条确凿史料可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夏皇帝题《对云楼》(建在今荒岛上)诗曰:“背岭峙乔松,童童百年外。”说明岛上乔松树龄已达百年以上。嘉庆皇帝在1803年御制诗中说熙春园“名园百余年”。从1707年建园至1803年只有96年,他为何要写“名园百余年”,而不写作“名园近百年”呢?我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者、康熙九年进士陈梦雷1712年在描述熙春园的诗《水村十二景》的引言中写道:“村在城西北,河流环绕,榆柳千株。旧有监司建楼,其地俗呼‘一间楼’,后入贵戚(按:“贵戚”专指明朝贵族),而台榭增设矣。”陈梦雷是精通中国历史的大学问家。他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地方有明朝政府机构“监司”所建楼房,叫“一间楼”。后来由明朝贵族购买,增建了台榭。而“台榭”必临水而建,是园林的主要景物。清华园里的“台榭”就是当今的工字厅后的“水木清华”和荷花池。要说“名园百余年”当指此处。

  1958年清华东主楼开挖基础时曾挖出汉墓。2008年4月1日修缮校园管理中心在东区八饭厅(原属西柳村),挖出两块迁葬墓志铭石碑。碑文写着“皇明诰赠荣禄大夫前军都督府同知原任诰封怀远将军锦衣卫指挥同知管南镇扶(抚)司少溪田公暨原配淑人赠夫人党氏迁葬墓志铭”。由“皇明诰赠”四字,可以判定是明朝皇帝所诰赠。“前军都督府同知”是副一品官和“锦衣卫指挥同知”都是明朝官名。“南镇抚司”是明朝专管“特务”组织“锦衣卫”纪律的司法机构。

 三、永恩寺的碑文也是熙春园的建园碑文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诏准七位年长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同时建房,胤祉选址于“水磨闸东南”,即水磨村的东南——今清华大学校园。清华二校门内有两棵古柏,原是“永恩寺”遗迹。2006年笔者发现陈梦雷代胤祉《拟永恩寺碑文》。《碑文》彻底揭开了熙春园300年前初建的缘由和永恩寺的来历。胤祉(1677—1732)在《碑文》中说:“丁亥之冬,以扈跸畅春,故构别墅于畅春之东北。”“偶过其东,有旧寺题永恩……余因奏请于皇父,既得俞旨,乃拓寺之规制。仍旧其名。”这就是说,扩建永恩寺的碑文又是熙春园的建园碑文。胤祉的别墅不仅充分利用了明朝遗留的山形水系,还利用了荒废的明贵戚园林。于是,就在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3月开工,12月13日(康熙帝首次来园进宴)初步建成了。

  四、康熙朝的熙春园的地位超越圆明园

  2006年7月笔者发现《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四记载,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皇帝生日朝贺之前,“十三日,诸皇子设宴于皇三子花园,皇上临幸,是日诸皇子作斑衣戏彩之舞称觞献寿。”来园祝寿的满16岁的十三位皇子是:诚亲王(胤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胤祺)、淳郡王(胤佑)、八贝勒(胤禩)、九贝子(胤禟)、敦郡王(胤礻我)、十二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十四贝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这是首次发现后来是雍正帝的胤禛也曾到过熙春园的文字记载。

  赶巧的是,当笔者为清华大学96年校庆撰文《纪念熙春园(清华园)建园300周年》时,2007年4月29日校庆日正逢农历三月十三日,即恰好是康熙皇帝294年前来熙春园过60大寿的那一天。清华学子都亲身感受了清华园阳光明媚的“熙春”。

  雍正和乾隆朝一切官方书刊包括《四库全书》,有意全都删除了皇三子花园在哪儿的记载。2006年8月26日笔者在陈梦雷撰《松鹤山房诗集》卷七发现一首七言诗,诗题赫然写着《癸巳年六十万寿驾幸熙春园诸王侍宴,恭纪》。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确证皇三子胤祉花园就是熙春园的文字记载,在盛筵上康熙帝命名此园为“熙春园”;六十年甲子一轮回,喻意玄烨生命的又一春。康熙帝莅临熙春园共10次,在他人生最后的10年里,9年接受了祝寿。其中,7年(8次)都在熙春园过寿。玄烨为熙春园总共题匾额5块:“制节谨度”、“竹轩”、“谦受益”、“主善斋”和“熙春(1713年题)”。因此,说“水木清华”是康熙御笔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误传。而玄烨莅临圆明园仅5次,其中两次去过寿,一次是祖孙三代在圆明园牡丹台共赏牡丹。玄烨为圆明园题匾额仅2块:“五福堂”和“圆明”。凸显出在康熙朝胤祉和熙春园在诸皇子及其别墅中的独特地位。

  鲜为人知的《熙春》园匾为康熙御笔,有诗为证。乾隆帝题《主善斋(今校长办公室)》诗曰:“书斋颜主善,仁祖昔年题”,而故意隐瞒了工字殿《熙春》园匾,其子嘉庆帝在《熙春园观麦》等三首诗中说出了真相:“园额《熙春》复道通”,“名园百余年,《熙春》仁祖额”;“境额《熙春》千亩举,轩同淳化四方宣”。而世人皆知的《圆明》园匾,至今没有任何文字史料能说出其题写日期和地点,其中的奥秘是《圆明》园匾比《熙春》园匾题得晚。

  五、《古今图书集成》的诞生地是熙春园而非皇宫武英殿

  皇四子胤禛的的老师和门客,专门教他如何耍阴谋夺皇位,而胤祉的老师和门客全是学者和无功名的布衣,如陈梦雷、杨文言、周昌言等。

  胤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史学家阎崇年说“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胤祉在熙春园23年(1707-1730),文化盛事频繁。依靠这些人他主持编纂了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最大的文化发现是陈梦雷住在熙春园(今大礼堂东侧)13年,72岁时他一人编纂完成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1.6亿字,一万卷)《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是清华校园土地上的第一位文化名人,杨文言是第一位天文算学家。

  最近,我国第一部有关专著《古今图书集成研究》的作者、内蒙古民族师范大学原图书馆馆长裴芹和笔者共同研讨,获得了最新的考证结果,证明《古今图书集成》编书馆就设在熙春园西部(今荒岛)。陈梦雷为首的80人的“集成馆”(从康熙五十五至六十一年),蒋廷锡为首的改组后的“集成馆”(从雍正元年至雍正三年十二月),这么多人在熙春园居住、编书,时间长达10余年,创造了名垂中华青史的辉煌。64部《古今图书集成》的诞生地是熙春园,而不是迄今为止公认的皇宫中的武英殿。仅就《古今图书集成》编成于熙春园这一点,清华校园就非常值得中国纪念和保护。

  雍正即位仅22天,就迫害陈梦雷和杨文言,目的是抢夺存放在熙春园的“陈梦雷处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和原稿以及《律历渊源》,据为己有;把康熙朝胤祉创造的最大文治功绩,窜改为雍正朝胤禛创造的的最大文治功绩。雍乾二帝父子,为此目的苦心掩盖了这些史实,至今仍蒙蔽着我国不少知识分子的眼睛。

  胤禛对胤祉早有成见,雍正二年说:“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雍正六年玄烨十七子允礼因参奏允祉(胤祉)而晋封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十二日(1730年6月26日)在胤禛授意下,玄烨十六子允禄罗列编造9条罪状,宗人府等衙门议奏允祉:“应将允祉削去和硕亲王,革退宗室,即行正法。”“所有财产,并伊子财产,交内务府。”熙春园自此收归内务府。胤禛虽然对允祉“从宽曲宥”,但仍监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原诚亲王胤祉卒于景山禁所。按郡王例葬于平谷县峪口镇东樊各庄村东诚郡王园寝。

  六、熙春园第二任主人是康熙帝皇十六子允禄

  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这不算短的37年谁是熙春园的主人?这是熙春园历史第二个重大疑难点。按清王朝的规矩,除了铁帽子王外,没有皇帝恩准王府是不能继承的,而须不停地转赐。熙春园究竟转赐给了谁?康熙帝皇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作为熙春园的主人允禄比允祉时间还长。这无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特大新闻。

  乾隆初年弘历给熙春园题了龙边木字的《云锦园》匾,透露了特别重大的玄机,无疑是题给熙春园第二任主人的。允禄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二月二十一日午时卒,享年73年。弘历不仅亲临赐奠,并且御撰正书《和硕庄恪亲王碑文》,他一生为亲王撰书碑文只此一次。不迟不早,乾隆三十二年(1767)七月《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熙春园添园户三十名”,收回了熙春园。接着弘历在年底两个月内连续五下圣旨,直接指挥把熙春园改建为御园,并题匾至少11面,同时把《云锦园》匾油漆见新,又令“着收藏”。

  允禄(1695-1767)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六月,生母为顺懿密妃王氏,苏州人,县令之女。小允祉18岁的允禄,本来随允祉在畅春园蒙养斋学习并参与监编《律历渊源》。他精数学,通乐律。生前雍正又令其继承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的庄亲王。雍正帝死后大学士张廷玉宣布“遵皇考遗旨,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遗诏说:“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有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乾隆元年允禄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乾隆朝北京城地图显示仅次于皇宫、最大的王府是平安里庄亲王府。乾隆帝总在圆明园长春园驻跸听政,在海淀,雍末乾初两位重臣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有别墅;三位亲王中,雍正帝赐皇十三子允祥的别墅,原址在万春园处;赐皇十七子允礼“自得园”(中央党校南院);在清王朝官书野史诗抄中,惟独找不到一个字记载允禄海淀的别墅在何处!熙春园37年的历史空白除了允禄还有谁有资格来填补呢!这里发生的事肯定多到难以记数。这一切都被中国历史上毁书(3000种)最多、文字狱最惨酷和文化管制最严厉的乾隆皇帝隐瞒了。

  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道光二年(1822)熙春园是御园,长达55年。

  乾隆帝在1768至1781年这13年间,曾有9年、至少26次来熙春园观麦赏景,题御制诗共85首。依据这些诗、清朝档案和乾隆朝熙春园地图,考证绘制了《康乾盛世熙春园图》,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这份尚未完工的御园图,更多是反映了康熙朝的熙春园。

 七、《省耕别墅》建在现化学馆北,道光朝东部叫涵德园西部叫春泽园

  嘉庆帝在位25年,至少有14年来过熙春园27次,为熙春园题御制诗41首。诗中告诉我们,他在熙春园增建的小型园林《省耕别墅》,“地与长春园淳化轩相近”。这表明“省耕别墅”在现化学馆北侧。它与长春园之如园仅一墙之隔。当1860年英法联军将长春园焚为灰烬时,是不会对近在咫尺的“省耕别墅”手下留情的。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823年1月27日)皇帝在重华宫招待其三、四弟,说“吾弟惇亲王瑞亲王分封在迩”,并赋诗勉励曰:

  不是当年小酌年,西清世择永绵延。方开朱邸千春庆,共耀金枝两弟全。

  恭俭修身胥乐善,忠勤笃志望成贤。回思往事情何限,友爱相萦意暗牵。

  诗中“方开朱邸千春庆,共耀金枝两弟全”一句,表明是这年刚刚同时赐给三弟绵恺和四弟绵忻新别墅“朱邸”,亲王又称千岁爷,故曰“千春庆”。

  证实了1822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同时分别赐给了惇亲王绵恺和瑞亲王绵忻。

  道光二年至二十六年(1822-1846),东部熙春园的主人是嘉庆帝三子惇亲王绵恺(1795-1838)及其福晋。虽然嘉庆二十四年绵恺封为惇郡王。然而其一生表现却令宣宗大失所望。宣宗即位,绵恺进亲王。道光三年正月,命绵恺内廷行走,又因放纵自己的福晋(夫人)乘轿径入神武门,被停止此特权并罚俸五年;后道光帝奉太后命亲临绵恺府第,改为罚王俸三年。道光七年因为和太监张明得私相往来,并藏匿太监苑长青(京城著名净角)于王府。事发引道光帝大怒,而降绵恺为郡王。八年十月又复亲王。十三年五月,绵恺因议皇后丧礼,不恰当地引书“百姓如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而被退出内廷,并罚俸十年。道光十八年五月,民妇穆氏诉其夫穆齐贤为绵恺所囚,核实后再次被降为郡王,罢一切职任。绵恺曾任武英殿御书处事务、左右两翼宗学、镶黄旗都统、宗人府宗令、玉牒馆总裁。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初四绵恺卒,后复亲王,道光帝曾亲往绵恺府邸奠祭。

  2007年7月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嘉庆皇孙、皇四子绵忻的独生子奕誌——西园主人所著《乐循理斋诗稿》(八卷,约300页)和《古欢堂诗稿》(诗一卷、词一卷、杂文二首)。同治八年(1869)出版的这些诗,记载着道光朝这里东部叫“涵德园”,西部叫“春泽园”。粗略估计共有诗词约千首,全部是在春泽园写的。被两代皇族尊为表率的天才诗人奕誌,是清华校园土地上的第二位文化名人,他出生并且病逝于春泽园(即后来的近春园)。

  道光二十六年以前,有八年时间涵德园收归内务府,无人居住。1844年诗人西园主人奕誌写了一首描绘清华园荷花池163年前园景的悲凉感怀诗《游涵德园有感(伯父惇恪亲王赐园)》:

  雨夜初收晓雾迷,垂杨袅袅草萋萋。苔荒故径无人到,花落空庭腾鸟啼。

  风景那堪悲往事,园林猶许觅新题。徘徊小立池塘曲,依旧西山一角低。

  道光二十六年把皇五子奕誴过继给绵恺,袭郡王;自1846年起,奕誴成为涵德园的新主人。无独有偶,2007年12月笔者又发现了嘉庆皇孙奕誴——东园主人所著咸丰二年出版的《藏修斋诗稿》四卷,内收作者1846至1851年所写涵德园园景诗等200余首。咸丰二年涵德园改称清华园,俗称“小五爷园”,以区别于道光五弟惠亲王绵愉的“五爷园”(燕园内的鸣鹤园)。道光末年,东园主人奕誴写荷花池的诗有20余首,有一首《荷风送香气》:

  夏日荷初放,微风送晚香。幽馨穿画槛,清气透文房。

  素扇堪迎馥,红衣若赠芳。有时和返照,青盖舞廻塘。

  道光二年至同治年间(1822-),春泽园(约在咸丰二年改称近春园)的主人是嘉庆帝四子瑞亲王绵忻(1805-1828)及其子和福晋。嘉庆帝驾崩时他仅15岁,极力拥戴其二哥绵宁(后改名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即位。其一生表现称得上是中规蹈矩。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年仅23岁就死了。留下襁褓中的独子奕约,后更名奕誌,袭郡王,仍赐春泽园。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二十八日23岁的奕誌病卒。咸丰帝两次亲莅春泽园赐奠,并亲自撰书奕誌碑文。因此,过去说“四爷园”是道光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的赐园是误传。

  奕誌无后,咸丰十年,帝令惇亲王奕誴把4岁的次子载漪过继给奕誌,袭贝勒。因此咸丰至同治年间近春园的主人应是绵忻福晋、奕誌福晋和嗣子载漪。这样,东部清华园和西部近春园的主人,就都是奕誴家的人了。

  八、咸丰二年御笔题匾《清华园》,五年殷兆镛受帝命书写楹联

  1846年至1889年,这43年涵德园•清华园的主人是奕誴(1831.7.23-1889)。他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卒于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九日,享年59岁。咸丰(文宗)元年奕誴19岁,帝命在内廷行走。奕誴屡以失礼受到遣责;因此咸丰五年三月,25岁时被降为贝勒,罢一切职任,去上书房读书。六年正月复惇郡王,八年五月由镶黄旗蒙古都统调任正黄旗满洲都统。十年(1860)正月31岁时晋封亲王。史学家对奕誴历来贬多褒少。说他不爱读书,酗酒,喜欢恶作剧,曾经把尿茶献给其老师。咸丰元年(1851),未满20岁的奕詝即位,封18岁的六弟奕为恭亲王,把曾为乾隆朝大学士的和珅私宅改赐给恭亲王奕,即今之恭王府。咸丰二年三月二日赐诗赐园赐匾《朗润园》给恭亲王。咸丰帝必然要对同岁的五弟郡王奕誴有所赏赐,于是给当时还称涵德园的园主人敦郡王奕誴题匾赐名《清华园》。挂匾庆典仪式很可能是咸丰二年四月四日和五日(1852年5月23日星期日);据正在敦邸教书的大学士翁心存《知止斋日记》中说,这两天都是早晨6点半来园教书,上午10点半离开。因为“敦邸进班也”,“敦邸演礼去”;意即唱戏庆典。

  工字厅后那副精彩楹联,原作者是吴江名镇震泽人沈斌(广文),1746年题于扬州贺园的杏轩: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总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南北东西。去来淡荡。洵是仙居。

  最早载于清乾隆六十(1795)年初刻版的《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道光二十(1840)年梁章钜撰《楹联丛话》,收录转载这副楹联时错了三个字。道光三十年正月殷兆镛从京城琉璃厂得到《楹联丛话》。从中抄录了楹联,也随该书,把“总”错为“都”,且也把“南北东西”颠倒了,变成: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

  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咸丰五年50岁刚成为近臣的殷兆镛受帝命书写此楹联,六年皇上转赠给恢复郡王的奕誴。此后殷兆镛与奕誴交往更为密切,他一生在清华园题书最多,咸丰七年、八年和同治二年另题书15幅:刘松年画、李泌牛车图、赵松雪书菏珠赋、东坡梅花诗、书画禅小照、叶棣如画绣球花、分题饮中八仙图、题画秋海棠。园主人喜欢荷花、海棠和梅花,清华园里工字厅后有“荷花池”,而工字厅前院一直种植着海棠树,至今依然,这并非偶然。

  咸丰十年(1860)奕誴31岁,其六子、七子出生,是皇帝命的名。显然奕誴有多个福晋,共生有八子:长子载濂、次子载漪、三子载澜、四子载瀛、五子载津(以上五子有爵位)、六子载泩、七子载浵、八子(名不详)。他们都曾是清华园的小主人。咸丰十年八月八日(1860年9月22日星期六),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前夕,奕誴携家带口随着贪女色吸鸦片,弃国门于不顾的咸丰皇帝,狼狈不堪地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连“御膳及铺盖、帐篷俱未带。”光绪十五年正月奕誴死后,光绪帝奉慈禧命亲临奕誴府邸赐奠。清华园转赐其长子载濂。

 九、同治帝为慈禧40岁庆寿重修圆明园而拆毁近春园

  同治十二年以前(日期待考)近春园收归内务府。同治皇帝为了给其母慈禧40岁庆寿,以颐养两太后和听政为辞,于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下令拆毁近春园,从1874年1月8日至1874年3月2日,历时53天,近春园200余间殿宇、游廊被完全拆毁。1860年英法联军没有焚烧近春园核心区(今荒岛);但焚毁了长春园,与其相连的近春园所属省耕别墅也被殃及而无存。

  1934年5月18日清华大学图书馆就购入了故宫博物院编《文献丛编》第18-21辑,其中记载着同治十二年九月至十三年七月重修圆明园殿等领用的近春园所拆木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其详细程度令人惊讶!然而72年了,清华无人问津。于是自1923年起我校校史一直延用近春园是英法联军烧毁的错误说法。被拆的近春园旧料用于重修圆明园大宫门、圆明园殿和勤政殿等,而且这些宫殿都已完竣,1900年被八国联军再次烧毁。

  十、“庚子之乱”风云人物“四载”皆熙春园•清华园主人或其子孙

  光绪朝中国连续发生了多起重大政治事件,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立废“大阿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其中的风云人物载勋、载濂、载漪、载澜四人都是熙春园•清华园和近春园主人或其子孙。

  原近春园主人奕誌的嗣子(即奕誴次子)载漪(1856-1927)字竹泉,其原配福晋是慈禧侄女叶赫那拉氏,由太后指婚。光绪十九年,授为御前大臣。二十年38岁时晋封端郡王,北京城著名的端王府即原北大工学院,今之少儿活动中心。二十六年命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端王载漪次子溥儁过百天时,奕誴看着这个新添的孙子说:“唉!我的皇帝没当上,你又跑来当呢!”果然清华园主人奕誴的孙子溥儁差一点当上皇帝。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八月慈禧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下狱处斩,光绪帝被禁瀛台。二十五年十二月慈禧诏以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穆宗嗣,欲废黜光绪帝故立溥儁为“大阿哥”。不料遭到洋人的反对而作罢。慈禧认为:“洋鬼子干涉家务事”,端王急于儿子继承皇位,自己当“太上皇”,于是慈禧、端王合拍,就利用义和团来打洋人。载漪亲自下令让拳民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光绪帝、慈禧仓惶出逃西安。1901年订立《辛丑条约》,慈禧撤溥儁皇子称号。列强指端王载漪和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庄亲王载勋(允禄的五世孙)同为“祸首”,慈禧赐载勋上吊自尽,载漪和其弟奕誴三子、辅国公右翼总兵载澜被夺爵充军到新疆。实际上端王载漪根本没去新疆,先后在内蒙阿拉善罗王(其妹为端王载漪继福晋)府、宁夏、甘肃张掖县居住。冯玉祥曾专访端王于宁夏,说很钦佩端王当时主张调集全国军队以及全国军民总动员与八国联军作战的想法。民国16年73岁的端王于宁夏病卒。

  由于贝勒载濂给慈禧上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奏折,出谋划策,促使犹豫不决的慈禧下决心利用义和团对列强宣战,失败后,清华园主人奕誴长子载濂于1900年9月25日被剥夺爵位(贝勒,加郡王衔),由四子载瀛袭贝勒爵位,清华园收归内务府。1917年11月16日载濂卒。1911年4月29日(宣统三年)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成立。

  十一、1909年清华园主要建筑16座皆康乾两朝所建

  宣统元年九月十二日(1909年10月26日)交接时,外务部游美学务处收到了《内务府官房租库报清华园房间册》,依据这份珍贵史料和有关档案,通过对九代皇帝熙春园史料的研究,才考证绘制出了《乾隆三十五年(1770)御园熙春园全图》和《宣统元年(1909)清华园平面图》。乾隆三十五年和乾隆三十三年的图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增建了东所(今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办公室小院儿)和宏伟的大宫门(共9间)。而1909年的清华园,在它的131间房屋中,主要殿宇全部都是康乾两朝(1707至1770年)建成的。

  罗森学长发现的《1914年清华学校全图》,实际上也是《1909-1911年清华学堂规划平面图》,推翻了清华学堂没有校园规划图和墨菲是清华校园第一位规划者的结论。清华学堂建设的最大问题是拆了重要古迹——乾隆皇帝建的大宫门和观畴楼,改了古月堂。从一天未断的80万字《那桐日记》可知,这位给清华学堂留下最多墨迹的中堂大人,一次也没有来过清华园。

  当我们回顾熙春园•清华园的300年历史时,从《咸丰十年(1860年)清西郊园林图》中,能看到康熙朝海淀的皇家园林——畅春园、自得园、索额图花园•澄怀园和七位皇子的别墅圆明园、熙春园、彩霞园……。而今,除了清华园外,几乎均已不复存在或者荡然无存;沉痛悲伤中倍感清华园的幸运(只是因为它地处偏僻)。清华园的历史、文化和园林建筑的价值便不言自明了。●苗日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44036.html

更多阅读

2015年2月14日播出《健康小吃过大年—1》 健康之路播出时间

《健康小吃过大年—1》 关键词:小吃、抗衰老、药酒、过年、糯米、中医、养胃、健脾专家:刘燕池国家级名老中医马淑然、刘燕池 学术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逢年过节,很多人家中都会备上一些小吃,既可以招待客人,又可以充饥解饱。在

戴荣里:从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

从文化的角度比较中日戴荣里《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0日06版)图为中国的茶艺与日本的茶道。 资料图片新书《汉魂与和魂》以一个学者的视角,运用比较文化的研究方法,对中日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比对。

2014年1月4日播出《身体祛毒三部曲—1》 身体祛湿

《身体祛毒三部曲-1》 关键词:避毒、大蒜、扶固正气专家:杨志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医讲: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病邪太过、或者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或带来病原体的孳生,就成为致病的毒邪。而在人体内

声明:《清华园的前身——据苗日新著《熙春园·清华园考》 清华大学熙春园餐厅》为网友莂說丶対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