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发《陕西作家网》 陕西作家

盛名之下的思考和选择

——读曾德强《盛名之下——紫阳富硒茶品牌打造解读》

《盛名之下》发《陕西作家网》 陕西作家

胡坪

茶叶,在紫阳绝对是一个时尚的热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但也正因为如此,时间一长大家都难免熟视无睹,或者习以为常,而深陷其中失去了清醒和灵敏,也无关乎紫阳茶叶真实现状和茶业的痛痒。曾经久居紫阳的曾德强老师,则在适度的距离反观紫阳,并站在高处对紫阳茶提出了“盛名之下”拷问式的命题。这是曾德强老师的文化自觉和勇于担当的表现,看似是在发难,实则是一片真情。

紫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唐代始,即有贡茶生产,今“紫阳毛尖”的前身为唐代金州土供“茶牙”的传统产品。唐代的“茶马互市”和宋、明的“茶马法”,为紫阳茶开辟了广阔的西北市场。解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紫阳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开发潮,毫不夸张地说,也一次次将紫阳推到时代的潮头浪尖。但这个历程除了自然禀赋外,更多的是全体茶乡人民的艰辛努力和积极开创换来的。正是在这个当口,作者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2年第11期上发表了这篇作品,历数了紫阳富硒茶近年来的盛名,从2012年置县五百年时紫阳获得“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个喜讯说起,引出“中国驰名商标”、“2011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中国名茶之乡”等等,真可谓“国字号喜讯”接二连三!于是发出了“紫阳富硒茶颇负盛名!”的感叹。但作者显然也深刻地洞察到这些盛名之下,那些被遮蔽和被忽视的存在,“引子”一开始就让人觉得有更多的潜台词,有更多的故事和更多的期待,引发人们的警觉和深思。

进入第一章里,作者开始冷静地回溯到紫阳茶盛名背后,正本清源,抒写过往和事实,通过名茶产地茶商“采蜜”及美国专家“取经”等紫阳茶史上的浓墨重彩,让我们从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中感知和体味这盛名的来由和精彩,以及盛名之下的些许迷失。从2000年福建老板陈瑛丽第一个进驻紫阳后,先后迎来了湖南茶商辰溪县陈氏林果园林有限公司经理陈仲生,以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帝伟•沙多等。紫阳近些年招商引资一直尊崇和倡导“筑巢引凤”,对紫阳茶而言,就是要做到“酒好巷不深”,显然他们都是奔着“紫阳富硒茶”这个品牌而来的。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和考证,站在专业的角度厘清了真正代表紫阳富硒茶的原产地产品就是“大叶泡”。但种种原因造成紫阳富硒茶产业发展路上曾经走了弯路,原产地品种“大叶泡”被从外地引导的多个品种所挤兑,紫阳富硒茶在产业发展路上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这正是作者的痛心疾首处,作者直截了当地写道:“身处中国名茶之乡而端着金碗找饭吃,放着大好的茶树品种资源不开发、不利用,使之白白浪费甚至遭到破坏。这实在不应该!实在遗憾!”

正在疑问处,作者围绕种子问题,以两次重大失误及官民纠错角度切入,挖掘出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记述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所经历的曲折和波澜。这里的焦点和中心就是茶种问题,直到2010年,县委、县政府最终决定,在紫阳种主产地选定紫阳大叶泡、紫阳槠叶种集中的茶园作为母本园,加强对母本园的改造复壮工作。这个看似简单的抉择背后,实则来之不易,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记述那些紫阳茶史上的大事件,内容涉及科研院校、政府决策、职能部门、科技带头人、茶人茶农关于宣传、推介、开发紫阳富硒茶的细节钩沉,令人为之一震。如果不是我近日从网络上读到这篇报告文学,根本不知道紫阳富硒茶这些令人胶着而纠结的故事。这也说明紫阳富硒茶好,不是说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实验结果,是科学的检测结果,是茶农一年一年的种植结果,更是广大消费者在众多茶叶中“品”的结果。

从我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早在一年多以前,曾德强老师就率先对紫阳茶树种源问题在《安康工作》、《陕西日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从中可以感知到他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而《盛名之下——紫阳富硒茶品牌打造解读》却将此前的作品,包括在《中国报告文学》2011年第5期上发表的《茶王之谜——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朝和解读》进行了升华,作品除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以外,还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文学性,宣扬中见忧思,叙事中含真情。是我读到的所有宣传紫阳富硒茶的文章中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报告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介入生活和干预生活,作者这篇报告文学不只是讲述过往故事。盛名之下,成就了大名声和大气魄;盛名之下,还有大功课大惶恐。作者对盛名之下的未来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品牌整合经营战略思路,将“品牌”和“商标”比喻成“母”与“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品牌需在市场营销中打动消费者的芳心,“子女”多与优的思辨,采用“母子商标”模式等。在品牌建设的主战场,作者更是提出了通过走特色化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品质管理,提高文化附加值和让利于民等综合措施,要让紫阳富硒茶表里兼具地达到“誉驰神州,名扬天下”。

紫阳富硒茶产业正在轰轰烈烈发展之时,作者写出了以《盛名之下》为题的报告文学,这种带有自谦和自警意味的报告,除了需要独到见解、事实依据之外,还需要勇气和担当。作者在作品快结尾时特别用一个段落引用了“盛名之下”百度百科的释义,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初衷和良苦用心:盛名自豪,其实要副,不断反思,自我警戒,把紫阳富硒茶打造成一个叫得更响、传得更远的著名品牌。

作品为大量详实的素材而给人强烈而厚沉的现实感;因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合理运用而不时放出夺目光彩;因标题的精巧提炼使作品形象生动而富有趣味,既为紫阳富硒茶树碑立传,又很好地达到了作者关注、警示、期望等写作初衷。

曾德强是从紫阳走出去的中国作协会会员作家之一,报告文学、散文和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同时进发,以报告文学成就最为显著,尤其是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痛》对医疗卫生界真相的揭露和对时弊的针砭引起了强烈反响。正是这种勇于思考和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他对家乡紫阳,对家乡茶山茶叶怀惴着真挚的情感,才会沉潜下来探究紫阳茶的前世今生,搜寻紫阳茶背后的那些点滴故事,并毫不隐讳地直击紫阳茶业的痛处和软肋,为紫阳富硒茶把脉,找出存在的症候,并试图开出了药方。虽然报告文学并不能代替调研报告和可研报告,但艺术的笔触、感性的表达、理性的思索、脉络的清厘,形象地还原了紫阳富硒茶的本来面目,并给了我们自豪的情怀,自警的忧思,自信的期待,这是作者要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每个紫阳茶乡人应该拥有的基本品质和胸怀。

陕西作家网:http://www.sxzjw.org/sxhydt/ankang/201412/t20141215_199271.htm

作者简介:曾德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首批《中国作家》签约作家,曾任《汉江文艺》特邀主编、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安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副处级)。出版有报告文学集《星光闪耀》、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痛》、散文集《品茶论道》等作品11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44188.html

更多阅读

发密宝官网超负荷工作的隐患 发密宝

我26岁,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在外企工作,在外企,收入很可观,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相对应的压力也很大。工作几年了,物质生活虽然很不错,可是另一半却还没有任何音讯,这让我父母当然还有我都很着急。发密宝官网  工作虽然能够保证我的生

全城首发:《打鱼晒网》韩佳韩较瘦&崔啸婚典全纪录

摄影师:李智老师&李智摄影团队韩较瘦——韩佳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打鱼晒网》节目主持人以甜美的形象以及诙谐幽默的言语深受河南本地观众喜爱2007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全国总决赛中获年度最佳口才奖2008年12月22日,

人间佛教寄语《中国观音网》 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

一、珍惜此身人身是最可宝贵的。如《显扬圣教论》卷十六说:“极戚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处欲界人天,佛出世、现观。”这就是说,最初生起见道根本无分别智的现观,和佛陀出现世间,在三界中惟以欲界身为依处。即唯欲界人、天二越有佛出世,能生起见

《盛名之下》发《陕西作家网》 陕西作家

盛名之下的思考和选择——读曾德强《盛名之下——紫阳富硒茶品牌打造解读》胡坪茶叶,在紫阳绝对是一个时尚的热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但也正因为如此,时间一长大家都难免熟视无睹,或者习以为常,而深陷其中失去了清

声明:《《盛名之下》发《陕西作家网》 陕西作家》为网友灬腦塰觸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