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古诗赏析之三 宜兴阳羡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古诗赏析之三

茶歌

【唐】卢仝

日高五丈睡正浓,将军打门惊周公。

口传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首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巅崖受辛苦。

便从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明沈敕《荆溪外纪》)

一提起阳羡茶,宜兴人就会很自豪地吟诵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两句诗来。这是因为,阳羡茶采摘早、品位高,“芬芳冠世”(陆羽语),曾作为唐代朝廷珍贵贡品而名噪一时。历代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扩大了阳羡茶的影响。唐代杜牧《茶山》:“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将阳羡茶列为“瑞草”之首。宋代苏轼《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十分推崇“阳羡雪芽”,极力求之。明代唐寅《阳羡茶》:“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盛赞阳羡的“谷雨”新茶。清代陈维崧《醉乡春咏茶花》:“将嫩蕊比幽兰,幽兰还逊三分瘦。”更将阳羡茶视为花中极品,把茶花与幽兰相比,突出展现阳羡茶的皓洁,芬芳和动人的美姿。吟咏阳羡茶的名篇佳作是如此之多,然而最为脍炙人口、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卢仝的这首《茶歌》了。

卢仝,河南济源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自号玉川子(玉川是济源古称)。少时家贫,刻苦读书,但不愿仕进。一生爱茶成癖。嗜茶,成为他远离社会黑暗、摆脱心中苦闷的精神寄托。他曾随谏议大夫孟简(孟郊的从叔)游过宜兴对阳羡茶情有独钟。后隐居洛阳,匿迹山林。孟简知道他喜爱阳羡茶,特意派人远程上门赠送给他一包新茶。卢仝喜不自禁,打开探看并即刻煎吃,享受了一番天子、王公才有的待遇,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与茶圣陆羽《茶经》齐名的玉川茶歌。

《茶歌》在流传中有不同的版本,个别字句略有差异,特别是“天子须尝阳羡茶”一句,后人多作“天子未尝阳羡茶”。“须尝”与“未尝”,虽一字之差,意境却有高下之分。“未尝”,只是一般陈述,无甚深意;“须尝”,感情色彩强烈,它既含“天子”威命难违之意,也合诗人寓贬于褒的微讽手法。目前,颇为可信的是明人沈敕《荆溪外纪》中较早收录的这首《茶歌》。

《茶歌》一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题点明了诗的写作动因和基本内容。全诗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收到新茶后的惊喜。送茶军将的扣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五丈时的熟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诗人之珍惜与喜爱。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部分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精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写天子对阳羡茶的癖好。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之“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现在竟到这山野人家了。这既有微讽,也有自嘲。反关柴门,家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茶吃。碧云,指茶的色泽;风,谓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飞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诗人描写这种摆脱世俗、平易淡泊的环境和生活,看似平静,但读完全诗,我们才知此时的他,内心其实如滚沸的茶水一样十分炽热。

第三部分是全诗重点及诗情洋溢之处,集中写品茶与感受。在这里,诗人随着情感的起伏,打破了句式的工稳。从一碗到七碗,层层递进,如珠子走坂,气韵流畅。由“喉吻润”解渴,满足生理需要,到“破孤闷”精神为之振奋;由“搜枯肠”激发文思,到“发轻汗”散去不平;由“肌骨清”、“通仙灵”全身心的轻松与和畅,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飘飘欲仙,真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而这“吃不得也”的第七碗,从结构上说,也成为下文为苍生请命的转折之点。

第四部分,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自拟为暂被摘落人间的仙人,想借饮七碗茶所引起的习习清风返回蓬莱仙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何时才能得到苏息的机会。诗人的这一念想,提升了诗歌的现实意义在后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广泛传播。唐代诗人李郢《茶山贡焙歌》中就有“凌烟触露不停采”、“朝兴暮匐谁兴哀”的诗句,同情茶农起早摸黑的辛劳,挨饥受冻的折磨,也有“吴民吴民应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的期盼,希望“憔悴”的百姓们最终能得到休养生息。宋代名士郭三益在他的《题南岳寺》诗中借“山僧怪传说”白蛇衔来茶种之事,用“官府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的诗句,表达对官府的憎恶,对茶农的同情。

卢仝的这首《茶歌》,对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许多以阳羡茶为题材的诗歌中,卢仝的名字随处可见,“七碗茶”、“两腋清风”,也成了人们吟唱茶诗的典故。如宋代诗人杨万里:“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香先向舌端生。”苏轼:“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明代诗人邵珪:“滥觞正苦权门牒,传语卢仝莫浪夸。”方逢时:“欲识山中清绝处,试将标品问卢仝。”在当今,“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诗句更是成为宜兴对外宣传阳羡茶使用频率最高的广告语。可见,卢仝和他的《茶歌》,古往今来,对海内外之影响是多么地深远。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古诗赏析之三 宜兴阳羡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47593.html

更多阅读

宋之问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记:宋之问,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他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无耻文人,却写得一手好诗,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

巴俊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巴俊宇: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我是最早提出建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战略的人 巴俊宇.文 为送小儿子去武汉上大学,我去了湖北,顺路带小儿子在楚汉一带转了转,每日亲朋好友接待,江汉美酒佳肴伴着江南人文

声明:《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古诗赏析之三 宜兴阳羡茶》为网友律政先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