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想以虚和实论《阿Q正传》全文 鲁迅阿q正传全文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关于<阿Q正传>的懂、通、透问题》,自己认为差不多就结束。想把它放在博客里,电脑出了问题,就是放不进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去“读点鲁迅”看文章,敲回复,敲上去了。于是我想到,把“懂通透”敲上去。成功了,好呀!这里发表文章比博客里好得多,因为看的人成倍增长。出呼意料的是,被搜索网搜索去了,那有多少人看,没法知道。我的“懂通透”,有问题,我没写通与透,懂呢,只写了“不懂”。当然囖,细心的读者,好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读都读不懂,还谈通与透吗?我自己还要问,为什么?那是虚与实的问题。

先谈实的问题。你看他是否读通《阿Q正传》,先看他是否理解鲁迅有关《阿Q正传》的三个问题。1、“历来的批评家,没有一个注意到【这一点】”。这一点是什么?2、为“俗尘”所敝,俗尘指什么?3、“他们(阿Q)现在还管理着国家哩”,一般的见解,不识字的阿Q不会管理国家。鲁迅自己是怎样理解和运用阿Q这一形象的呢?余半得也提三个问题。1、谁抢赵太爷家?肯定谁之后,必须拿出证据来。2、《<阿Q正传>的十点走笔》,为什么第十点落在小说的中间?一般的常理:第一点埋在小说的开头,最后一点,就该埋在小说的结尾。3、《阿Q正传》的议论很多,所有的议论都对吗?或者都不对?如何辨别对与不对,你能拿出辨别的方法来吗?这六个问题,是很实在的问题,本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过,有才华的人还是要虚假;因为庸众看不出。

这六个问题可以他测,也可以自测,瞭如指掌者,可解决《阿Q正传》的一切问题。不了解者,对《阿Q正传》发议论,错误百出,是必然的。不管他,社会地位有多高;不管他,是教授的教授;不管他,是博士的博导,都是如此!但是,一般的人没有分辨的能力,看不出其错误,所以错误还统治着社会,统治着教坛。他的智商高、读的书很多,那他的议论,一般的人,不但看不出其错误,还会把他的错误当为正确来赞扬,来学习,来传播。这是他才华的魅力。这是90年来研究《阿Q正传》的具体而真实的情况。

56、想以虚和实论《阿Q正传》全文 鲁迅阿q正传全文

阿Q成为“说不尽的阿Q”或“语文的哥德巴赫猜想”。我认为,人们分不清虚与实是相当严重的问题。我真想写一篇以虚和实论《阿Q正传》全文的文章。2011/10/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49813.html

更多阅读

中原女作家王小萍和她的《落红记》 方寸光落红记在线阅读

2014年底,我大概算是处于“多事之冬”,青青的《落红记》要开研讨会,西安离济源又不远,是应该去的,于是在临行前的一个晚上草就此文,准备作为研讨会上发言的底稿。65年前,河南人士薄自勉先生在武汉感慨到:“大江东去想公瑾,蛇山漫游叹萧红。”

论《红高粱家族》的寻根意识 红高粱和红高粱家族

论《红高粱家族》的寻根意识沈涌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80年代中期问世时,在文学界、在读者群中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确实,这是部很有新意很有特色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必定会占据一定的位置。《红高粱家族》里的思想艺术,对于

吕蒙正和他的《寒窑赋》 北宋吕蒙正寒窑赋

吕蒙正和他的《寒窑赋》题记: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占有独特的地位。据说,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中学时背颂过的名篇,大都忘记了。多年前,从朋友处抄写过北

林心如和任重《我们相爱吧》图文 Z 林心如我们相爱吧视频

《我们相爱吧》任重被曝有老婆 任重约会林心如靠台本演戏?摘要:任重在《我们相爱吧》节目中与林心如组成的“任性夫妇”备受关注,任重也时刻不忘在微博中秀恩爱,拜托网友出主意追林心如,甚至有微博话题“遇到任重这样的男人就嫁了吧!”而

声明:《56、想以虚和实论《阿Q正传》全文 鲁迅阿q正传全文》为网友追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