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逛书店之万圣书园等 万圣书园 倒闭

在网络上找到了一篇关于北京独立书店的文章,作者列举了北京最值得去的10家独立书店,分别为:

万圣书园

三联韬奋书店

涵芬楼

光合作用书房

Kubrick

单向街书店

Chaterhouse

蓝羊书坊

风入松

第三极书局

百度了一下,除了风入松书店和第三极书局因为各自的原因不再营业,其他书店都还在经营,虽然有的经营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如今,除了新华书店,民营的书店都在咬牙坚持吧,没听说哪家书店活得特滋润的。

按图索骥,有了这个list,我便一一走起来。虽然我知道,北京的独立书店肯定不只这10家,如果排名的话,这10家也不一定全上榜,上榜了也可能不是这个顺序。不管怎么说,有个参照总是好的,列出这个list的人说的对也好,错也好,我总要一一走遍,亲眼看看,亲身到那书店的氛围中体验一下,闻闻店里的书香,在整个店面走上一圈,泡在里面一天或者一个下午,才能得出结论,才能分辩其夸奖或批评是否妥当。

按照计划,每个星期去一家,10个星期,也就是两个半月就能看完一遍,无奈有时候工作需要加班,有时候和朋友聚会,有时候则窝在家里吃饭、睡觉、看电影,出行计划一再延误。我不会借口说没时间,时间是有的,只是优先排序的问题,生活中必要的事情堆在眼前了,就没有到书店怡情的心情了。So,到目前为止,我只去过万圣书园、三联韬奋书店、涵芬楼书店、光合作用书房和单向街图书馆5家。每家店都有各自的风格,待我一一道来。

仅这5家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万圣书园的气氛。一是觉得这家店布局精美,很有设计感,二是觉得采购的书籍很纯粹,摊开来都是学术性很强的书,教授、学者的研究著作多一些——虽然是我不会看的那部分。店面设计和书店分类我完全不懂,单纯从读者的角度看,万圣书园的布局让人觉得舒服。一上二楼便是畅销书推荐,分为学术和非学术部分,进入书店,收银台的对面是最新出版的数目,摊开来摆在桌子上,收银台旁边也是,不过我每次一进门就扎到最里边去,出来的时候才会看到。

我对心理学(专业使然),民国、外国文学和电影方面的书籍感兴趣,所以像中国历史、哲学、诸子百家的东西通通略过,我的脚步最常出现的地方是进门之后的一长条书架,分两侧摆放,我可以从左侧一直走到头,然后转到另一侧,从中挑选一些感兴趣的翻一翻,有时候还能看到文道兄刚刚在《开卷八分钟》介绍过的书籍。我会特别翻一翻,看文道兄有没有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面向收银台的左手边,往里走有一个小走廊,两侧都是抵到天花板的书架,一侧是电影、音乐和设计,对面摆的是什么书不记得了。继续往里,别有洞天。外国文学在门口,继续往里是中国文学,古代现代的都有。我通常只是门口停留一下,看看有没有除了知名大师之外的作品——虽然大师的作品我都没读过。


一直以来,有一种特意回避大师作品的潜意识,获得过诺奖的,书籍销售百万的,文学史上不能回避的,这些人的书我都没什么兴趣,大概是他们的主题太沉重,而我又太浅薄了。不知道是所有书店都如此,还是只万圣书园一家,排列作家作品的方法好像正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比如日本文学部分,尾崎红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大江健三郎……根本是按照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安排的嘛!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可能也是如此安排的,只是我还没读过法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即使是也没有能力鉴别。

万圣书园的书很纯粹,没有那些带着强烈违和感的书籍乱入。虽然在万圣书园也能看到《怪诞心理学》、《活法》、《货币战争》这类图书大厦里很常见的书籍,更多的还是很专业,一看书名就让人觉得很有深度的书,比如《儒教与公民社会》、《中国散文小说史》、《清代文字狱》、《家世》等,这些书我不会买,也不会看,看书名就已经肃然起敬了。

第二家去的是三联韬奋书店。马尔克斯去世后,三联韬奋举办了一次通宵读书会,几百人一起,把《百年孤独》读完了。那天我也去了,但没有生起那么大的兴趣,逛了一下,在活动开始之前就离开了。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对我来是只是符号而已,还没有生成意义,只一次尝试看《百年孤独》,其经历和读《红楼梦》一样,永远看不完第四章,单单屡清楚人名和人物关系已经很应付不过来了——这样看来,我根本是一个伪读书人。


去过涵芬楼之后,才发现其实这两家店的地理位置很近,而且连店面设计都有点相似。上下两层,地上一层,地下一层。三联韬奋书店效仿台湾的诚品书店,开始24小时营业,一层放了许多椅子,方便读者阅读,如果真的待一个通宵,还有地方睡觉。平日里,找不到地方的人可以坐在通往负一层的楼梯上,我去的那天,坐在楼梯上的小孩子居多,大人可能顾忌一些,宁愿蹲着也不愿意直接坐在地上。地毯不容易清理,不然的话,可以在空地上铺上地毯,这样坐起来舒服些,像国家图书馆那样,还能减轻来回走动的噪音。

三联韬奋和涵芬楼有一点特别像,单看一层,觉得乱到不行,就像是个没有穿衣品味的人,一顿乱搭配。前者是畅销书、畅销书、畅销书,然后就是旅游、地图、儿童书,后者则是一大架子,一大架子的文库,分橙、绿、黄、蓝四个颜色分布,都是名家经典,但是陈列太过密集,给人沉沉的压抑感,连扫一眼书名的冲动都没了。想必,经典文库是给那些专门研究经典的人准备的,像我这样看书还要挑封面设计、挑纸张和字体大小、段间距的家伙,毫无设计感的经典作品就意味着毫无吸引力,很难引起翻阅的兴趣。

进入负一层,则有了别有洞天的感觉。涵芬楼因为是商务印书馆下属的书店,因此有大批商务印书馆的典藏,除此之外,则是很全面的文史类的书籍,人物传记、中外文学、史学研究、散文小说,非常全面,三联韬奋的负一层也是偏文史一类,好像有一小块科学、法律类的区域,记不太清楚了。

不知道有没有独立的书店,是专门卖关于天文、物理、化学、计算机这类专业书籍的,至少在我去过的这几家书店,我没有看到经营者对这类书籍的重视,三联韬奋好像有一些关于建筑的,偏重建筑史,涵芬楼则完全没有。可能和书店本身的定位有差异,也可能是太专业了,受众比较小,所以这种专业书籍不会占很大区域,或者根本没有它们的地方。我是无所谓,非专业,也不感兴趣,可是,那些想要找这类书的人到哪里去找呢?

三联韬奋和涵芬楼都有一小块外语学习的分区,但内容不甚令人满意。涵芬楼把外语学习区域搞得像西单图书大厦里的外文区一样,考试用书,三天学会英语俚语,而且摆放混乱,毫无秩序,偶尔还有店员家的孩子跑来跑去,权当书店是自己家书房。

和整体的人文气息相比,外语学习区域有点乱入的感觉,三联韬奋倒是有基本英文原版书,不外乎简奥斯汀、乔治奥威尔、海明威,还有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福尔摩斯探案集。既然想辟出这一块区域,总要专业一点,用点心思,要不然就干脆不要,为了那一个分区降了整体的档次,不值得,况且,想学外语的人也不会特别跑到人文书店去买工具书。

万圣书园、三联韬奋和涵芬楼是令人非常意外的书店,看了太多被教辅书占据绝大部分空间的书店,去过太多次被人群、孩子、应接不暇的书籍挤满的图书大厦,有这样一个清幽的地方,能让人静下心来,翻翻书,闻闻书香,暂时忘记外面的酷热难耐和车水马龙,真的非常难得。

在网上书店大行其道的今天,在网上买书是为了便宜、方便,大费周章地跑一趟书店则是为了感受一个气氛(每次去一次单程2个小时,简直如朝圣一般),也是为了回味学生时代逛书店的记忆,就像是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在家守着电脑也能看电影,但是走到了电影院,你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看电影,而我喜欢看的那部片子同样有这样、那样的人喜欢。看电影可以是众人狂欢的活动,读书也可以。区别可能是,电影院里的人,至少一个放映厅里的人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书店里的书虫则各自为政,在他人的陪伴下享受独处的快乐。

正是因为亲自到书店看书、买书的人变少了,书店的经营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书店不仅仅在卖书,还在卖咖啡、卖三明治、卖工艺品,卖它的交流环境和氛围。单向街图书馆和光合作用书房就是,在文化氛围上,后者还不如前者呢。这两家书店的小资气氛特别浓,有花,有茶,有轻柔的音乐,还有各色文具、饰品、工艺品,只可惜,最关键的部分——书,并不令人满意。


书单简单到单调,文学史上有的作品不全有,文学史上没有的作品全没有,张爱玲、三毛、张小娴的作品一定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安妮宝贝、郭敬明、韩寒也是必不可少,港台的作品列举出来就是白先勇、林清玄,还有《亲爱的安德烈》,欧美方面就是怀特、门罗、马尔克斯,日本作家就剩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除了这些人,难道就没有别的作家了吗?记得在万圣书园看到过一本《刺猬的优雅》,一位法国女作家写的,特别欣喜,书没有买回来,先把电影看了,很喜欢。独立书店不就应该这样吗?图书大厦有的,独立书店可以有,新华书店没有的,独立书店不是更应该有吗?




我在北京逛书店之万圣书园等 万圣书园 倒闭

虽然在书单上没什么特色,和光合作用相比,单向街有一个优势是定期举办读书活动,新书发布或者读者交流会等,这样一来,占据书店三分之一的咖啡厅也起到了作用,卖书,同时宣传书、宣传作家和文化,这样的功能对国内的书店来说非常难得,不过,一家书店如果把卖文具、手机壳、笔记本当作重点,费尽心思地搞满500送100的活动,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光合作用书房就是如此。




在书单方面,光合作用和单向街如出一辙,只有更差,没有更好。我去的是中关村的店,书店开在商场一个角落里(单向街也开在商场里,但少了些世俗气),店面很小,书很少,书籍胡乱地堆在一起,手机壳倒是摆放得整整齐齐,我在看书的时候,两个店员在商量,用什么促销手段能让饰品卖得更快一点,应不应该试一下和书籍打包销售?

一本几米的漫画48块钱,一个PU封面的80页8毫米笔记本卖199,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文具、工艺品的利润大,书籍利润小,那199的利润是为了救48的亏损,否则的话,没有任何理由让一家书店变成了文具店或者工艺品店。将这一切都归于生存艰难,或许有些牵强,任何时候都有坚持纯粹的人,只是不知道是你还是他。

P.S.

在逛书店之前,并没有打算将感受、评价写出来,过了好久才有这个念头,对书店的印象则是凭借记忆写下了——短期内没有时间去第二次,如有写错,请见谅。

接下来继续按照我的list走,争取观察细致一点,客观一点,仔细一点——既然要评论,就要拿出专业的态度来。

《我在北京逛书店》,goahea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0430.html

更多阅读

23.3.《我在北京,挺好的》剧情 我在北京挺好的

《我在北京,挺好的》剧情谈小爱——王茜华 饰演心地善良、倔犟、遇事有主见。谈小爱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事业也几经波折,却坚持以最善良的心态面对伤害,以最坚韧的心态面对困境,终获幸福。王茜华,现在是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2004年她主演

说说我在北京新妈妈月子中心做的月子 新妈妈坐月子用品清单

出院当天虽然是8月的夏天,但是那天下雨,公公把车开到住院部门口,我穿了身睡衣,外面披着一件运动衣,穿着布鞋,还带了帽子,上了车,直接就去了新妈妈月子中心。这是我事先和老公在那里定好的房间。在还没有生宝宝之前,我和老公就决定去月子中心

声明:《我在北京逛书店之万圣书园等 万圣书园 倒闭》为网友失梦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