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峰秀藏禅寺 九华山地藏禅寺












余亦有幸,数年前在绍置一舍,其址恰与炉峰遥对。每当晨光微熹,雀跃鹩啾,凭窗南眺,放目所及,但见薄雾缭绕,云蒸霞蔚,一峰耸峙,蜿蜒有致,绿荫隐迢,秀色满目,山巅起阁,凌空屹立,似鹏展翅,如翼欲升……这就是香炉峰和修建于山顶的观音古刹。

濒临绍兴市区东南、与大禹陵毗邻的香炉峰,本是越中名胜,我也不知有多少次登临过这座秀峰,最近的一次选择在今年秋的一天,强台风“菲特”甫过,绵绵秋雨歇止,艳艳的秋日刚抬头的那天。早晨五点半便开始我的登临行程,城市还沉浸在暮色之中,昏黄的路灯还懒洋洋地打亮着早起的人,迎着晨风,骑着助动,沿着熟悉的马路飞驶,不一会儿便抵禹陵大门,拐一小弯,一条上山公路银亮亮地展现于前。这条路绕几个弯,像一条飘带缓缓地带你奔向炉峰山脚。自以为东方未晓,行色独早,孰料“莫道君行早”,路上汽车、助动车、行人络绎不绝,均向山寺进发,他们的目的地无疑均是炉峰禅寺,目标都为烧个早香,以求好运好报。

这也难怪,人性都有求福求安、索离祸灾的本能,即“趋福避祸”的自然之性。宗教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为顺应人的这个本性。宥于现有科技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世上、社会,包括人生尚有不少难解的问题和困惑,答案可以悬挂,人的心灵却不能空置,总要有充实的内容去填充,否则各种邪念会趁虚而入,其结果是将人导向岐途,颠覆人的生活秩序和社会规范,后果自然不堪设想。宗教便是在这方面满足了人的需要。只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自己的认识尚处于迷惘之中,且找不到能令人信服的答案,宗教就不会终结。

望着风尘仆仆向炉峰禅寺奔踏而去的善男信女们,我边行边想,不一会儿禅寺山门便在跟前,山门分左右两座,一般游客走左门,右门行车,跨过高高的门槛,恢弘壮丽的炉峰禅寺就巍然于前。

未进寺庙,其周边的环境已让人惊叹不已。紧靠右山门的是一座九龙壁,其长约三十余米,高六七米,壁上雕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九条中国龙,有的腾云驾雾,有的昂首欲飞,也有的张牙舞爪。龙本是中国的象征,起始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这种集自然界动物之精华的人们想象中的形象,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了崇高和伟大的象征。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土后迅速中国化,在佛殿庙堂塑造九龙壁象征庄严和肃穆,这正是佛教中国化在佛庙建筑上的一个明证。九龙壁,让人想起北京北海公园的那座闻名世界的同名之壁,炉峰禅寺的这座九龙壁在建筑造型、规模精美方面丝毫不亚于北海公园的那一座,可见造庙者的匠心和追求。

瞻仰过九龙壁,穿越坦平的道地,有曲桥蜿蜒,桥下清波荡漾,碧莲浮动,林木山峦的倒影清晰可辨,池里成群游鱼历历,结队乌龟可数。原来这是放生池,寄托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也是佛教不杀生的教义的形象化表述。与禅寺相对而立的左山门也竖有一座约二十余米长的照壁,上书“南无观世音菩萨”一行雄健有力的字体。

炉峰禅寺本是观音道场,年代久远,其始建于何时由于资料缺乏已不可考,但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刘宋大明时期(公元457—464年)就有高僧慧静栖于天柱山寺(绍兴香炉峰在古时也称天柱山),这是现在关于香炉峰出现佛寺的最早记载,据称慧静住寺弘法多年,并著《文翰集》10卷行世。继而有僧法慧“持律甚严,隐禹穴不过也有人指出,若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像香炉峰这样的山势秀美、环境优雅、又临近市肆的山峦被选择为佛庙营地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这里早于南朝就建有寺庙也不会出人意料的。峻峭的香炉峰巅至少在唐代就建有寺庙,唐朝诗人徐凝有诗道:“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尽是玲珑石,时生旦暮烟。”诗中明确提示山顶就在寺门前,换言之寺院就建在山顶,可见炉峰之顶建庙这在唐朝时就出现了。

如今的香炉峰整座山就是一座寺院:山下是以炉峰禅寺为主的群寺,山中间是四面观音殿,山上则是观音殿,所以人称寺为山,山为寺,固然名不虚传矣。

炉峰禅寺第一进寺院是观音宝殿。观音菩萨与香炉峰的结缘在当地颇有流传,其一曰:宋时有位虔诚的佛教徒,从观音道场普陀山请了一尊观音菩萨回家,路过绍兴香炉峰时突逢大雪,他人就在山下留宿。第二天醒来发现所请之观音菩萨不见了,但门白外皑皑的雪地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消逝渺远的深山。此人想会有谁在大雪天上山呢?他怀着好奇心,顺着脚印攀登,不知登了多少时辰,终于攀到山顶,只见那尊请来的观音菩萨正端坐于峰巅,他心里清楚观音是想在这里留下道场以超度众生,于是便发下心愿,倾其所有,化缘募捐,也一定要在此盖个寺院供奉菩萨。心愿既下,此人便起早落夜,含辛茹苦,到处化缘,同时又变卖了家财,这样才把寺院盖起来,名为观音殿。为表彰此公的诚意,观音菩萨也是竭尽全力庇佑远近乡亲,人们都认为香炉峰的菩萨“灵”,其源盖于此。

其二曰:香炉峰的观音菩萨是八九百年前当地有村民在罱泥时从河里打捞出来的,因为时近黄昏,村民就将菩萨暂安放在河沿,想待天亮后再设法安置,孰料当夜恰逢大雪,天明时却发现菩萨不见了,而一行清晰的脚印却从河边直向山上延伸,乡民追踪上山,发现菩萨坐在香炉峰顶,遂发愿在山上盖观音殿以供奉菩萨。

以上两则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雪天,山顶,造庙是共同的构思,看来古代的绍兴民众巧妙地把救苦救难与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的天性糅合在一起以营造香炉峰独特的人文意境,这种人文关怀才是香炉峰吸引信众和游客的最大的正能量。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观音菩萨与香炉峰的结缘还有真实版,听起来格外的打动人心。几年前,四面观音殿东首欲盖一座财神殿,民工们在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块雕凿过的巨石,经清洗后才知道这是一尊观音像,高约60厘米,请来专家鉴定,初步认定这是宋代文物,这尊观音佛像经修复后现在就供奉在山顶的观音殿内,供信众膜拜。

笔者则在十多年前亲耳聆听过一寺院管理者说的一则有关炉峰观音菩萨的故事:有一位英国籍的华人女信徒,笃信观音菩萨,她是个替跨国公司做生意的人,经常出差在外,奔波于世界各国,每次出差她都要携一尊观音菩萨瓷像同行,可见其对观音菩萨的信奉。有一回她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引领她到了一座山上,那里山势秀美,绿被森然,山上有一所寺院,玲珑剔透,叫观音殿。观音菩萨对她说,你这样带着我出行很不方便,我亦不希望老是奔波于旅途。如果你有心供奉我何就让我安居于此,记住此山曰香炉峰,这所寺院就是专门供奉我的,我愿意在这里落脚……梦醒后,这位女士决心寻访香炉峰以给自己携带的观音菩萨以安身之所。于是每到中国来出差,她都要向人打听哪里有香炉峰,她也找到过几处名叫香炉峰的山,但一经实地踏看都与梦境中的不一样,未免失望。有一回,她来到上海,在与友人聚谈时又提到了香炉峰,人中有一位绍兴朋友,便告诉她在绍兴有一座香炉峰,不知是否是你要寻找的地方。绍兴与她没有生意上的往来,但为了落实观音托梦的承诺,在处理完公务后她特意花了一天时间风尘仆仆地赶到绍兴,经打听攀上了香炉峰,一到山上,她惊谔了,原来山上的寺院竟与她梦境中的一模一样,这里就是观音菩萨的归宿之地,为了表示她的诚意她愿意拿出一笔钱财捐助给寺院,将寺院打理得更好。据说女士将随身所携的观音菩萨瓷像供奉于此,不时前来瞻拜。她的虔诚和执着感动了不少善男信女,而绍兴香炉峰的名气也与日俱增。

炉峰禅寺将观音宝殿列为整座寺院的第一进,这与一般寺院的布局迥然有异,目的自然是为了突出香炉峰的观音道场的特色。走进观音宝殿,迎面一尊浑身金光闪闪的观音宝像端坐前,菩萨一手缓举,一手下垂,慈眉善目,宝相尊严,令人肃然起敬。左右哼哈二将,呵护在侧,威严有加。宝相后面是数十枚瓷板画,色彩斑斓,画的是佛经上讲述的观音化身故事。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向来是民间崇拜的对象,心诚则灵的传说在民间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就拿眼前这座恢弘的寺院来说,它开始修造于上世纪末,其出资者中有一位绍兴籍的新加坡富商,名叫徐春荣,徐居士之妹曾经与吾妻同住一台门多年,为隔壁邻居,曾听她讲起其兄发家致富的历史与观音菩萨有关。原来徐居士原先家境拮据,因在绍兴生活不易遂生远走南洋谋生之念,因为缺乏资金,他是挑了一担萝卜干登上南下之轮的。据说轮船走在印度洋上忽遇飓风,浪涌船倾,眼见灭顶就在面前,一船人无不大呼小喊,惊慌失措。徐春荣未免也心惊胆颤,但是他受家庭熏陶,从小便归顺佛教,平时吃斋念佛,十分虔诚。这时他镇定下来,双手合什,口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诵语,并默默立下心愿,如能摆脱此次困境,来日若发达了一定献出巨资建造一佛寺供奉菩萨。说也奇怪,徐居士一番祈祷之后,飓风渐渐平复,须臾风平浪静,天日重开。徐春荣到了南洋历尽艰险,吃尽苦头,但他的事业终于也慢慢现出曙光,后来经过打拼他当上了老板,挣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产。为了实现他当年的誓愿,上世纪末他联系绍兴有关部门,决定拿出一笔巨款,修造新的炉峰禅寺,并要求将观音宝殿作为禅寺的一个亮点。这就是新版炉峰禅寺最早的雏形。

从观音宝殿后面走出,地势渐高,两旁是拾级而上的庑廊,中间是一块整洁的道地,前面是石阶,共有26级,登过石阶,又是一片宽阔的道地,左右是庄严的钟楼和鼓楼。前面又是石阶计30余级,走过这层石阶再经一片道地,又一座辉煌宝殿耸立于前,这就是天王殿。回身看观音宝殿,这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而天王殿则是重檐建筑,后面的大雄宝殿则是三重檐式的建筑。这种随着地势的增高,增加建筑的檐数不仅体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更增添了作为佛教圣地的肃穆和博大。尤其是三重檐式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很少应用,只有最高级的建筑才使用,由此可见香炉峰寺院在佛教界的地位和所受到的重视。

瞻仰过天王殿,再登上石级,通过一段长长的道地,大雄宝殿又会让人怦然心动。时辰虽早,但殿门已洞开,虔诚的男女成群结队跪拜在地,为防火灾,这里不设香案烛台,燃香点烛这些活动均须在九龙壁前的指定地点进行,所以这里虽然闻不到香火味,但寂静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佛教的肃穆。眼前的如来佛造像我非常喜欢,不由得细细地瞻仰起来。他双目微闭,神情专注,好像在思考宇宙中难解的问题,又好似在寻思芸芸众生向他提出的各种人生难题的答案。这位舍弃了安逸的国王生活、甘心情愿地自找苦吃、最后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创世人,总是以思考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离开他创立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当年佛陀思考的世界和人生的难题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因为人类的不断繁衍生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样性,难题反而越来越多,佛陀的思考没有穷尽,也不会穷尽,向他顶礼膜拜、希望求得安慰的人自然也不会穷尽。

飘来一阵洪亮的钟声,在静静的山谷里显得格外的沉稳,一群披着红袈裟的和尚鱼贯而来,晨风拂起他们的衣角,追踪着他们的脚步,轻轻地卷起几片枯黄的叶片,秋天正加紧它的步伐光临香炉峰。我注意到这些和尚年纪都很轻二三十岁吧,有不少还戴着眼镜,一副斯文相,他们为什么告别世俗的生活而愿意陪伴青灯古佛在日复一日枯燥的诵经礼佛中送迎日子?或许只有用“人各有志”来诠释其中的答案吧。我们不必怀着好奇心来打听其中的奥秘,人类既然创造了一种生活就会有人来延续,香火不断,这就是答案。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炉峰禅寺有常住僧众70余单,工作人员90余人,这些数字也间接告诉我们这个寺院规模的庞大。

山麓的寺院除这三座宝殿外,近年又盖起了财神殿、文昌殿等寺院,重修了四面观音殿。若从山麓到山顶计算香炉峰的寺院及其他建筑计有十九殿、七楼、八塔、七亭、六池、二桥、一阁、二大照壁……有人称之“全山皆寺,环寺皆山”,名之曰“越中佛国”,以“国”相称,这正是香炉峰最大的特色了。

现在我们开始登山了。山道弯弯,石级规整,拾级而登,时有小桥横亘于前,时有凉亭耸立于旁,而一条山涧始终伴随着你,潺潺的水流声和啁啾的鸟语声交响,撑起绿荫的参天大树挤挤搡搡地仿佛向你拥来,如果你是长期生活在水泥铺地水泥盖楼的水泥城市里,那么眼前的自然风光无疑会将你的心脑肺腑带来极度的舒适和安逸,怪不得那些结伴而行的小青年大多快活得互相赛起跑来。

绍兴香炉峰的出名不仅因为这里是著名的观音道场,还有它的自然风光。据史料记载,香炉峰又名石匠山、玉笥山、天柱山、石伞峰,是会稽山诸峰之一。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治了多年未见成效,正在他苦苦思索寻找治水良方时,得上天启示,告诉他在东南之地藏有金简玉笥之书,载有治水良策。大禹受此启示,寻寻觅觅,到了现在的绍兴,在一座名叫宛委的山上发现一个山洞,在洞里他找到这部金简玉笥,果然上面载有治水之策,便是用疏导之法将大水导之大海。大禹用了此法将久治不愈的洪水导向茫茫大海,终于治平了祸害百姓多年的大水。香炉峰是宛委山的一部分,其东塑有大禹铜像高二十余米,老远就能看到他手持插巍然屹立在峰顶。香炉峰本身高约三百五十多米,峰顶平坦,远望之其形如一只香炉耸立于顶,香炉峰之名就是这样来的。但香炉峰真正叫出名恐怕还是在明清两朝,因为在北宋时期孔夫子四十六世孙、吏部尚书司封郎中孔延之编撰的《会稽掇英总集》中将诵吟香炉峰的诗文以均石伞峰名之,当时石伞峰名气要大大高于香炉峰。香炉峰山顶地势缓平,远望似一柄撑开的伞形,所以长期以来越地的百姓均以石伞峰称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会稽掇英总集》收录的唐人和宋人诵吟石伞峰的诗文里几乎都没有提到炉峰禅寺,但据记载,石伞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建有寺庙,名曰天柱山寺,盖因当时此山名天柱山。

山名称谓可以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迁,但香炉峰的优美景色和以佛教寺院为主的人文色彩却一直是人们游览和瞻仰的胜地。深秋的江南,香炉峰仍是一片葱郁,一路攀登,山石耸然,林木相携,白云缭绕,泉水琮琮,诚如南宋文人王十朋所云“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如今经过不断整修的石径宽阔整齐,比起古人当年的攀登不知要好上几十倍了,从古诗文可知当年登峰虽有桥路、回山路、螺蛳沿等路径,但这些路均为羊肠小道,仅容一人攀援,且不时有险情出现。然而,人类本有探险的本能和好奇,越是险象环生越是引人探胜,留下的诗文也就越发的吸引人。

从禅寺的大雄宝殿出发,约攀越十来分钟,一块方池倒映着两所寺院的倩影,两寺院一名四面观音殿,一名财神殿。四面观音殿建成已有年头,近年经过翻修,四面观音菩萨也作了重塑,全身金光闪闪,气象更加高贵庄严。信徒至此无不凝神屏气,心怀肃穆,顶礼膜拜。而近年竣工的财神殿,塑有中国历史传说中各位财神菩萨,这些菩萨是中国民间假说的产物,与外来佛教没有关系,所以也有人质疑在佛寺请进这些中国菩萨是否妥当。我认为中华文化本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其吸纳外来文化的功能是非常发达的,吸纳的结果往往是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创造一种新颖的文化。佛教的中国化已经被大众接受,中国的佛教文化要在中国存在下去只有不断地接受中国大众文化的正能量才能继续发展。祈福求财是当下中国民众的普遍心态,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求富求安的社会潮流是相适应的。既然如此,在佛教胜地建财神殿也不必过于非议。

走出四面观音寺和财神殿,有两条上山之路,一条是北坡的螺蛳沿,另一条是后山的回山路。攀登在螺蛳沿上,山势猛然陡峭,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需登几步稍歇会儿,这样才能保持体力,继续登攀。这一路上建有亭桥多座,但最吸引人的还是自然景观,有一处陡峭之处形似鲫鱼背,又称瘦牛背,人行其间,如履薄冰;再往前又有两奇石横亘于前,两石形状相似,人称鸳鸯石,人行石缝之中,侧身可通。路上怪石嶙峋,峭壁千寻,只要听听人们的命名就可知其形其险,如狮龟听法石、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登上山脊,清风猎猎,此时应留心脚下,两侧悬崖峭壁,险象环生,下有罗汉潭、千丈坑,深不见底,雾气氤氲,凉风飕飕,令人惊心动魄。

在山脊石板上有摩崖石刻七处,如清同治己巳年孙庆书“云门”,光绪戊戌年孙鼎烈书“门对浙江潮”以及民国时期“海上飞来石”,其中尤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石刻最为有名。据说关于这块石刻有一个小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香炉峰寺院似将山顶路旁的山石凿出石壁,刻以心经,邀请一代国学大师徐生翁先生书写,徐先生慨然应承,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攀上炉峰实地踏看,发现自己的字不能与环境相配,决心重新书写,并要求石壁也重新凿开。然而,当心经刻至半,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铁蹄践踏到江南,工程不得不停下。后来徐先生的手稿下落不明,直至1963年徐生翁逝世前一年才勉强完工,但后半篇并非出自先生手迹,至于是何人续书至今未考评出来,这也成了绍兴书法史上的一件憾事。

香炉峰顶,香客络绎,人头济济,小小的观音殿无法容纳众多的信众,人们只能自觉地一批一批地进庙跪拜,祈求菩萨赐福。伫立峰巅,沐浴八面来风,眺望四面之景,心旷神怡,思绪涌动。绍兴城半个城市胜景都在眼前,而当目光收回到香炉峰,从山顶向山脚展视,一座座寺院掩映在芳草绿林中,在阳光抚摸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山就是庙,庙就是山,好一座气派的炉峰禅寺啊!2013-10-1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0442.html

更多阅读

普陀山游----1.行程攻略说明 普陀山二日游行程

普陀山是座岛。在去普陀山之前,我一直以为普陀山应该是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观音菩萨。去了普陀山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普陀山是一个岛,岛上有很多山,山上有很多庙,庙里有很多菩萨。普陀山,单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鼓山 鼓山时间

百科名片 鼓山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鼓山景区

《金庸小说人物谱》二 笑傲江湖 转 笑傲江湖金庸原著txt

令狐冲在金庸小说中,我最推崇《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说的男主角中,我最倾心于令狐冲。令狐冲没有段誉那样显赫的门第,他连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知道,从小由师父师娘抚养成人。令狐冲不像陈家洛、袁承志那样知书达礼,他自称从不读书。令狐冲的

香山缆车的安全隐患 香山缆车多少钱

(五一假期到了。出门在外,安全第一,特给大家提个醒儿。)周日再游香山。走着上,坐缆车下。景色及观感日后有时间再补。这不是今天要说的。今天单说缆车。我第一次坐。香山高而陡,全程超过两公里,上到了山顶香炉峰便无力再下。不得不坐。

声明:《香炉峰秀藏禅寺 九华山地藏禅寺》为网友繁华落尽君辞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