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中药妙用 中药右归丸妙用

张锡纯中药妙用 中药右归丸妙用


作者:罗大伦

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昨天,我特别到药店问问山萸肉的价格,结果发现山萸肉竟然降价了,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药非常的贵,昨天发现,用三元钱就可以买三十克,这让我喜出望外,在什么都涨价的今天,居然有降价的东西,而且还真是好东西,于是,迫不及待地给大家讲讲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吧。

我在第三本书里面,把张锡纯放在开端,是因为张锡纯的用药功夫太深了,他把的用药经验都是自己亲手实践而来的,然后他也不留着点儿,毫无保留地都写了出来,现在我们看中药辞典,很多药物的论述,都有张锡纯云如何如何的,这就是人家的贡献,名留青史的地方。

现在聊聊张锡纯用山萸肉吧?

有一个少年人,“素伤烟色”,当时的中国抽大烟的很多,就是鸦片,这个少年不但吸鸦片,还沉溺于女色,所以身体很是不好,这次是患了感冒,医生给开了解表的方子,服用了几副以后,本来已经好了,但是,隔了一天,突然浑身开始出冷汗,心里面怔忡异常,自己说,这个气息马上就像是要断了似的。这下可把家人吓坏了,于是赶快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来了以后,照例诊脉,诊得的脉象是双手浮弱,无根,大家记住了,张锡纯诊脉有个特点,他一般是三部总取,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分寸关尺,而是分左右手,整个左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整个右手取得一个脉象就可以了,这是张锡纯脉法的特点,在大多数的时候他是这么用的,这在中医里面是一个派别。

诊完了脉,张锡纯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个虚证啊,这是大病之后,身体没有复原,气虚欲脱,怎么办?必须要使用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此时,张锡纯对患者家属说:“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是如果能够买到一味药,则我可以保证转危为安。”

大家一听,您就说吧,什么药我们都能买来。

于是,张锡纯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去买山萸肉四两,然后再稍微买一点人参(五钱)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外面正下着雨,而且药铺在五里之外的地方,但是这家人救人心切,立刻派人骑快马冒雨前去买药。

等这四两山萸肉买来了,张锡纯急忙用二两煎汤,然后给患者服用,这个汤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的心气就定了,汗也止住了,气也能上来了。

然后,张锡纯又用剩下的二两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汤药送服人参块,看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这是清代徐灵胎的论述过的做法,张锡纯吸收古代医家的经验太多了,随处可用。

这个药服完以后,这个患者的这些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大家看到了吧,张锡纯在本草上的功夫,张锡纯对这个山萸肉算是掌握得太好了,这个山萸肉就是山茱萸这种植物的果实的肉,是一味补肝的药物,酸酸的甜甜的,过去认为除了酸收补肝,滋补肝肾,在六味地黄丸里面有它。但是,张锡纯却从《神农本草经》里面看到此药可以治疗“寒热”,从而悟出这是肝经虚极的寒热现象(所以他特别的推重《神农本草经》),所以凡是遇到患者阳气欲脱的时候,张锡纯往往用大剂量的山萸肉收敛阳气,起死回生,这是人家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

张锡纯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

再给大家聊一个故事,又有一个孕妇,患了霍乱,大家不要害怕,在中国的古代,只要是上吐下泻的传染性疾病,都叫霍乱,这位孕妇吐泻了一个昼夜,然后,病虽然好些了,但是却流产了。

此时患者的情况非常的不好,是“神气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持”,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人确实虚了。这个时候,就马上派人去请张锡纯。

等张锡纯到了患者的家里,这个妇女的状态是已经濒危了,“殓服在身”,家里已经按照死亡处理了,连殓服都给穿上了,已经从床上给抬下来了。

患者的家属,此时已经觉得不用治疗了,反正也快死了,再等等就入棺材了。

张锡纯急了,说:“一息犹存,即可挽回。”你们找什么急啊,我还没治疗呢怎么就装棺材了?

诊脉,是“若有若无,气息奄奄,呼之不应”。

这个时候,买药已经来不及了,正好,这家的邻居是张锡纯的表兄,叫刘玉珍,张锡纯曾经给他也开过方子,里面有山萸肉,张锡纯就问,药还有没服用的吗?正好剩了一些,于是从那些药里面,检出了大约六钱的山萸肉,于是,熬汤,给患者服用了下去,马上,患者就有了反应,呼唤她能回答了,呼吸也开始明显了一点。

于是,张锡纯马上让患者家属去买山萸肉二两,生山药二两。

患者家属飞奔而去,不久,把药买了回来。

张锡纯又把药全部放入锅里,熬了一大碗,然后一点点给患者灌下去。

结果,这个患者的神气马上就恢复了。

此时,张锡纯又告诉患者,每天用生山药一两,熬粥喝,来善后。就这样,这个妇女就救过来了。

在这个医案里面,张锡纯用的就是山萸肉可以收敛元气的功能,在病危的时候,人的元气欲脱,大汗淋漓,尤其是心肝之气极虚,这个时候,用山萸肉,可以固脱救逆。这点以前古人注意的不够,是张锡纯通过实践得来的经验,但是现代注意的人也少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附子和人参上了,实际山萸肉是很有作用的,李可老中医在治疗危急重症的时候,就常用它。李可对张锡纯也是推崇备至的。如果仔细区分,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人参振奋心肺的阳气,山萸肉的作用主要在肝肾二经,兼入心经,它收敛的作用更强一些。

山萸肉和山药,都是平常之药,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是,在人家张锡纯手里,就愣是给变成了治疗危重病症的大药,这正是:药都是平常之物,但是用药之手,确实在是不平凡啊。

再给大家聊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很重要,对启发我们的思路很有帮助。当时,张锡纯邻居村子的周某,三十多岁,大怒之后,开始渐渐觉得腿疼,一天比一天厉害,两个月后,卧床不起,不能转动,医生们用了很多疏肝理气的药物,病却越来越重了,张锡纯来看后,诊得脉左部微弱异常,自己说疼的地方觉得热,张锡纯分析这是怒则伤肝,肝经气血受伤,所以脉弱,气血郁则热,于是用山萸肉一两,加入一些通经活络的药物,结果十副药以后,痊愈。步履如常。

张锡纯的心得:山萸肉可以治疗肝虚引起的肢体疼痛。

很多人身体会在生气以后,莫名其妙地疼痛,某个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痛,怎么都治疗不好,这是值得注意的,此时有各种情况,其中就有这个肝经受伤引起的,因为肝主疏泄,如果肝经受伤不足,无力疏泄,就会形成郁滞,引起疼痛;尤其是肝主筋,很多筋产生的问题,都可以从肝经那里找到答案。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朋友,腿疼,大腿里面,不知道为什么,治疗了很久,当做风湿什么的治疗,舒筋通络的药吃了不少,没有任何的效果,这事儿拖延了很久了,后来找到我,我也找不到原因,诊脉微弦无力,最后就问这个病的起因,后来知道是在生气过后开始的,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不是和张锡纯论述的一摸一样吗?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吗?

于是,告诉她,先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治疗,就买山萸肉,每次三十克,熬水喝。

结果,她的腿疼就慢慢地减轻了,这个时候,又配合了原来她服用的舒筋通络的药物,这次就见效了,很快病就痊愈了。

前两天,又遇到了朋友有这种情况,所以我突然想起了这个事情。

张锡纯其人,对药物真是细心体悟,结果很多古书中记载过的用法,后世都已经遗忘了,他又给发掘了出来,有的还是古书中没有的,如果每个中医都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张锡纯用生石膏治疗各种高烧的医案

石膏性凉,味辛甘,能治高烧不退、邪热郁肺、胃火炽盛,更能散肌表之热。张锡纯认为,凡外感实热者,放胆使用石膏直胜金丹。但是,长期以来,医者对石膏多有误解,认为石膏性大寒,而宜锻用之。石膏若锻用,其宣散之性就会变为收敛。

  若用煅石膏治疗外感有实热者,会将其痰火敛住,使其凝结不散,用到一两就足以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等到用煅石膏坏事之后,人们不知其咎在煅而不在石膏,转过来又说石膏性猛烈足以伤人。于是一唱百和,视用石膏为危途,即使有放胆用之者,亦不过用7~8钱而已。

  夫石膏之质甚重,7~8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一大撮,欲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轻症也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常用至4~5两,或7~8两,或单用,或与它药同用,必煎汤3~4茶杯,分4~5次徐徐温饮下,退热不必尽剂。

  盖石膏生用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若是实热兼脉虚者,用人参佐石膏也必能退热。药房里扎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使抓药者方中明开的是生石膏,也常用煅者充之。故凡用生石膏者,宜买整块明亮者,自监视扎细。

若购来之药难辨煅与不煅,待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是煅石膏,其药汤断不可服。

附案(1)愚长子荫潮七岁时,患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嫌药苦,强与之,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服下,病稍愈。

  又煎生石膏2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3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痊愈。夫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用生石膏6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此系愚初用石膏也。

  附案(2)沈阳县尹朱霭亭夫人,年过五十,与戊午季秋得温病甚剧。先请东医治疗,所服不知何药,外用冰囊以解其热。数日后热益盛,昏昏似睡,大声呼之也无知觉,其脉洪实搏指。愚使其将冰囊撤去,用生石膏细末4两,粳米8钱,煎取清汁4茶杯,约历10点钟,病人将药服尽,豁然顿醒。霭亭甚喜,命其公子良佐从愚学医。

  附案(3)石膏之性又善清氲疹之热。奉天友人朱贡九之哲嗣文治五岁,与庚申立夏后,周身壮热,出疹甚稠密,脉象洪数,舌苔白厚。知其出疹患温热也,欲用凉药清解之,因其素有心下作痛之病,出疹后贪食鲜果,前一日犹觉疼,又不敢投以重剂,遂勉强用生石膏、玄参各6钱,薄荷叶、蝉蜕各1钱,连翘2钱,晚间服药,至翌日午后视之,气息甚粗,鼻翘煽动,咽喉作痛,且自鼻中出血少许,大有烦躁不安之象。愚不得已,重用生石膏3两,玄参、麦冬各6钱,仍少佐以薄荷、连翘诸药,使煎汤三茶盅,分三次温服下。至翌日视之,则诸症皆轻减矣。

  然余热犹炽,其大便虽行一次,仍系燥粪,其心中犹发热,脉仍有力。遂于清解药中仍加生石膏1两,连服2剂,壮热始退,继用凉润清毒之药调之痊愈。

  附案(4)石膏之性又善清咽喉之热。沧州友人董寿山,年30余,初次感冒发颐,数日颌下颈项皆肿,延至膺胸,复渐肿而下。其牙关紧闭,唯自牙缝可进稀汤,而咽喉肿痛,又艰于下咽。请医调治,服清火解毒之药数剂,重热转增。

  时当中秋节后,淋雨不止,因病热危急,冒雨驱车30里迎愚诊治。见其颌下连项,臃肿异常,状类时毒热,色甚红,纯是一团火毒之气,下肿已至心口,自牙缝中进水半口,比以手掩口,十分努力方能下咽。且痰涎壅至胸中,上至咽喉,并无容水之处,进水少许,必换出痰涎一口。且觉有气上冲,时作呃逆,连连不止。诊其脉洪滑而长,重按有力,兼有数象。

  愚日:“此病俗所称蛤蟆氲是也,毒盛炽热,盘踞阳明之府,若火之燎原,必重用生石膏清之,乃可缓其毒热之势。”从前医者再做,谓曾用生石膏1两,毫无功效。愚日:“石膏乃微寒之药,《本经》原有明文,如此热度,仅用两许何能见效?”遂用生石膏4两,金钱重楼、清半夏各3钱,连翘、蝉蜕各1钱,煎服后,觉药停胸间不下,其热与肿似有益增之势,知其症兼结胸,火热无下行之路,故益上冲也。

  幸药房即在本村,复急取生石膏4两、生赭石3两,又煎汤徐徐温饮下,仍觉停于胸间。又急取生赭石3两、蒌仁2两、芒硝8钱,又煎汤饮下,胸间仍不开通。此时咽喉益肿,再饮水亦不能下,病家惶恐无措。

  愚晓之日:“我所以急急连次用药者,正为此病肿势浸增,恐稍迟缓,则药不能进,今其胸既贮存如许多药,断无不下行之理,药下行则结开通便,毒火随之下降,而上焦之肿势必消矣。”时当晚上10点钟,至夜半药力下行,黎明下燥粪数枚,上焦肿势觉轻,水浆可进。晨饭时牙关已微开,服药汤一碗。午后肿势又渐增,抚其胸热犹烙手,脉仍洪实。

  意其燥结必未尽下,遂投以大黄6钱,芒硝5钱,又下燥粪兼溏粪,病遂大愈。而肿处之硬者仍不甚消,胸间抚之忧热,脉象亦犹有余热。又用生石膏3两,金银花、连翘各数钱,煎汤一剂,三日痊愈。

  附案(5)石膏之性又善清头面之热。愚在德州时,一军士年二十余,得瘟疫,三四日间头面悉肿,其肿处皮肤内含黄水。破后且溃烂,身上间有斑点。闻人言此病为大头瘟,其溃烂之状又似瓜瓤瘟,最不易治。惧甚,求为诊视。其脉洪滑而长,舌苔白而微黄,问其心中,唯觉烦热,嗜食凉物。

  遂晓之日:“此症不难治,头面之肿烂,周身之斑点,无非热毒入胃,而随胃气外现之象,能放胆服生石膏可保痊愈。”遂投以拙拟清盂汤(一个荷叶周遭边,生石膏1两,羚羊角2钱,知母6钱,蝉蜕、僵蚕、金钱重楼、粉甘草各钱半),方中石膏改用3两,知母改用8两,煎汤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一剂病愈强半,翌日于方中减去荷叶、蝉蜕、又服一剂,痊愈。

张锡纯妙用山药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氏遵循古训,穷本溯源,又勇于探索,变通创新。先生积数十年经验,用山药救急拯危。张氏认为,山药即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功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且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成为无上之品。他指出:“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涩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故可主治泻泄久痢,久喘虚喘,淋病遗精,虚劳久渴,带下产后,血证尿频等证。主张生者煮汁饮之,或生者轧细煮粥,或轧细蒸熟,忌炒用。一般剂量为20g~50g,若用于救脱,则可用至100g~200g以上。现将张锡纯妙用山药的经验介绍如下。

山药配滑石

一人,年五十,于暑日痢而且泻,泻痢红色,下坠腹痛,噤口不食,两旬后精神昏愦,气息奄奄,诊其脉细数无力,肌肤发热,心中亦热,舌有黄苔,遂用滋阴清燥汤。滋阴清热,健运利水,泻热补虚,一举两得。生山药半两,滑石一两,生杭芍六钱,粉甘草三钱,一剂诸病皆见愈,可以进食,又能服一剂痊愈。此方妙在山药配滑石,一补一泻,一涩一利,一温一凉。重用山药偏温,汁浆黏稠,大补真阴,大固元气;滑石性凉,善清上焦胃腑之热,淡渗利窍,清膀胱之热,利小便而止泻泄。

山药配薏苡仁

山药、薏苡仁清补肺脾,单用山药久则失于黏腻;仅用薏苡仁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如张氏治一少年,因感冒懒于饮食,犹勤稼穑,枵腹力作,遂成劳嗽,过午发热,彻夜咳吐痰涎,服滋阴补肾及参芪等二月,反致饮食减少,痰涎增加,渐至不起,脉虚数兼弦。脾肺阴分亏损,治以珠玉二宝粥。生山药二两,生薏苡仁二两,煮粥,调入切碎柿霜饼八钱,随意服之,半年后痊愈。

山药配牛蒡

张氏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润肺利肺,可防止久服山药之壅,故山药配牛蒡是止嗽最佳的药对。一补一疏,宁嗽定喘,安肺之功,屡试不爽。如治一人,年四十余,素有喘证,其脉五至余,右寸浮大,重按即无。肺脾肾亏损,肾不纳气治以雪沃汤。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四钱,同煎去渣调入柿霜饼六钱,连服二次痊愈。

山药配川贝

张氏在临床治疗咳嗽吐血,脉象虚数者,常用生山药二两,煮粥送服川贝细末,每收显效。若觉闷者,入鸡内金细末钱许;觉热者嚼服天门冬三钱。他通过临床验证,山药与川贝、天门冬等六药配伍,是宁嗽止咳的最佳药对。

山药配鸡子黄

山药鸡子黄粥,为张氏自制食疗方,用治泻泄日久,肠滑不固者。鸡子黄味甘性平,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之功。配合山药同服,补真阴,固元气,平喘嗽,止泻泄之效更彰。

山药配车前子

即用山药一两,车前子四钱同煮稠粥食之。一日连服三次,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山药固大便,又能能治阴虚小便不利,车前子利小便,又偏滋阴。二药相伍,既利小便,又止泻泄。他认为二药皆汁浆黏稠,作粥服之,可留恋肠胃,收效更速。

山药配三七、鸭胆子

张氏曾治少年李济成,患痢四十余日,其脉细弱而数,两尺重按即无,所下者脓血相杂,治以三宝粥。生山药一两,煮粥送服三七粉,鸭胆子50粒。其后脓血即止。后再以山药粥送服鸭胆子二十粒,连服数次,鸭胆子渐减至五六七粒,直至病愈。鸭胆子味苦性凉,为凉

血解毒防腐生肌之要药,最能清血分及肠中之热,善治热性赤痢。山药粥送服,乃因既能健脾涩肠,又能兼制鸭胆子苦寒伤中,扶正不碍邪,逐邪不伤正。

山药配半夏

半夏煮汤去渣,入山药煮粥,少入白糖即成山药半夏粥。此粥治胃气上逆呕吐不止,效果明显。上焦有热,以柿霜代白糖;上焦有寒服干姜末钱半。

山药配鸡内金

《内经》谓“女子二七天癸至”。凡室女年十五以上而月信不通,或经行复闭,饮食减少患者,每以山药末八钱或一两,煮作茶汤,调以红蔗糖送服鸡内金末五分,每日二次,用点心服,月信自通。张氏认为山药善养血,鸡内金善通血,是通月信最要之药。又鸡内金多用恐伤气分,以山药培元气而制之。

山药配水蛭

经信已通,又忽闭止不行,张氏常以山药末煮汤,加红蔗糖调味,送服水蛭末六分,日再服,当点心用之,久则月信自通。

山药配人参、附子

元气下坠伴下焦虚寒,小便频数有下脱之虞。人参、附子能救逆回阳,但必得山药收摄,保全下焦气化,才能化下焦虚寒,收摄下元,而有一阳来复徐徐上升之机。张氏曾治陈禹廷氏,呼吸气短下坠,小便不禁,下焦甚凉,肢体无力,脉沉濡,以本方一剂获效。再以山药合芪术升柴巩固疗效。

山药配山萸肉

此药对最善救逆挽脱,尤以肝肾阴精亏损,阴分阳分不相维系之虚脱危候更宜。张氏则治一妊妇,得霍乱吐泻胎忽滑下,神气顿散,心摇摇似不能支,脉若有若无,气息奄奄。先以山萸肉六钱煎汤灌下,继则以山药、山萸肉各二两煎服徐徐温饮,精神顿复。再以山药粥善后。山药配山萸肉,救脱之功益彰。

山药配麻黄

山药配麻黄,用于外感喘咳或温病,其实功不可没,张氏曾治于志原,年二十余,孟冬得喘,迁延月余,喘逆加剧,脉浮无力,数近六年,系肺中之风犹存,而病久肝肾之阴已伤。欲补肝肾,恐恋邪不去;欲祛风邪,恐尤更伤阴分。张氏以麻黄三钱配合山药二两,水煎临卧服下,得微汗,喘愈强半,继以山药粥预后。如风邪未净,可再投山药、麻黄,在医者可临证细细体会。

山药配石膏

先生曾治马姓幼女,温病旬日,周身灼热,烦躁不安,精神恍惚,脉搏数,病势危险,此为外感实热而阴分亏损。张氏即用生石膏两半,配合生山药一两,煎熬二茶盅,徐徐频饮。连进二剂,灼热已退,大便得通。清热不伤阴,滋阴不碍温。

张氏对山药性味功能的认识,真可谓慧眼独具,识见卓然。既用治虚损,也可施用于外感实邪;既可与温阳药为伍,又能与滋阴药佐使;既能收敛涩肠,又能利尿通淋,尤其以山药救急拯危,有发前人未发之旨,足资后人楷模。

张锡纯运用白芍心法浅析

张锡纯乃近代名医,其撰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医理深奥,立法奇特,配方严谨,化裁灵活,笔者读后,获益良多。仅就其对白芍的运用而言,配伍巧妙,治证众多,有较高的理论探讨及推广应用价值,故本文将其归纳为如下7端,以供同仁参考。

1、白芍配石膏。清热凉肝疗痢疾

对于痢疾“或赤,或白,或赤白参半,下重腹疼.周身发热,服凉药而热不休,脉象确有实热者。”张氏认为:“此乃因痢证夹杂外感,其外感之热邪,随痢深陷,永无出路,以致痢为热邪所助,日甚一日而永无愈期。

据张氏所论,此证谓痢证“夹杂外感”。痢之“后。重里急者必是肝火下迫大肠”也;“夹杂外感”者,“外感之热入阳明胃腑”也,故此证总因肝胆胃肠俱热而作也。所以张氏首选辛寒能散之石膏,既可清解阳明胃肠之热,又可解肌透热.“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必佐以芍药”,善泻肝胆之火。肝胆火敛,则脓血自敛,后重可除,故“为治下痢之要药也”,“且能通利小便”引热下行。石膏与白芍合用,更在熔清、透利(寒以清热,辛以透热,利以引热下行)于一方,三管齐下,以达“消解阳明之热而无余也”。故可使胃肠热清.肝胆热泻,则痢证可除,如其创立的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即用石膏、白芍配以生山药、人参、甘草而成,对于痢疾与外惑之热相并者,连服数剂,无不热退而痢愈者”。

2、白芍配赭石,镇冲降胃止吐衄

张氏认为“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时或不降.则必雍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从而强调了吐衄证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胃气上逆”的学术观点.即“血之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于是进而提出:“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故其“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并配白芍.两者皆味苦性寒,质重沉降.共奏“镇冲降胃.凉血止血”之效。如其创立的寒降汤、平胃寒降汤、保元寒降汤.温降汤、健胃温降汤、清降汤、保元清降汤、滋阴清降汤、泻肝降胃汤、镇冲降胃汤等l0首治疗吐衄的方剂,皆是以赭石与白芍相伍以“镇冲降胃”,然后“再细审其胃气不降之所以然,而各以相当药品辅之”,用以适应“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等不同病因所致的各种吐衄之证。

3、白芍配熟地,滋阴利水通癃闭

对于真阴亏虚,木源枯蝎,“无阴则阳无以化气”之癃闭证,若单与分利,譬犹枯井求泉.必生异端;纯与滋阴,实窍闭难通。

张氏对此能知常达变.另辟蹊径,重用“性凉多液”之白芍,巧配熟地“以通阴虚不利之小便”,所以然者.熟地以填补真阴;白芍一则合熟地以滋阴,二则通利小便,疏通尿闭,三则借其利水之功,“以行熟地之滞”确有一举三得之妙。二者相伍,既可填补真阴以治本。又可利尿通闭以治标,故能“滋阴利水通癃闭”。如以白芍、熟地为主配以生龟版、地肤子,即为其创立的“济阴汤”.主治“阴分虚损,小便不利”之癃闭证。

4、白芍配黄芪,益气养血疗疮疡

张锡纯在治疗疮疡溃破后.气血两虚.久不收口之证时,常首选黄芪以补气敛疮.托毒生肌,为治此证必备之圣品,更配以白芍养血益阴,两者合用.同奏“益气养血.托疮生肌”之功。如其创立的内托生肌散.即用黄芪、白芍配以化腐解毒之乳香、没药、甘草.补血化滞之丹参.凉润排脓之天花粉而成.主治“瘰疬疮疡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者。

5、白芍配山药,滋阴退热通淋浊

张锡纯在治疗肾脏亏虚所致的诸多淋证时.常首选山药以滋阴固肾,利湿通淋,“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配以白芍.既可滋肾阴而退虚热.又可利水湿而通淋浊。二者合用,以过“滋阴退热.补肾固涩.通淋泄浊”之目的,故为治疗肾虚淋证必备之圣品也。如以生山药、生杭芍配以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白头翁,阿胶而组成的“理血汤”,主治“肾脏因虚生热.……血热妄动”,虚火扰络.络损血溢之血淋。如以生山药、生杭芍配以生芡实、生龙骨、生牡蛎、生地、党参.即为其创立的“青淋汤”,主治“肾脏亏损”,下元不固,脂液外泄之膏淋。如以生山药、生杭芍配以生芡实、知母.阿胶而为其创立的“劳淋汤”,主治劳伤过度,“暗生内热,耗伤真阴,阴亏热炽,熏蒸膀胱.久而成淋”.遇劳即发之为劳淋。以上三方中之山药、白药.无不取其滋阴退热,补肾固涩.通淋泄浊之功也。

6、白芍配甘草,补肺益阴平咳喘

张锡纯在治疗气阴两虚之咳喘证时,常将“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也。”用于肺之气阴两虚之咳喘证,可使肺气旺,肺阴足,而咳喘止,故能“补肺益阴平咳喘”。如用白芍与甘草配以麦冬、山药、人参、清半夏、牛蒡子、苏子,即为其创立的“参麦汤”,主治阴分亏损,肺虚咳喘证。

7、白芍配干姜,温阳利水祛寒饮

张锡纯治疗心肺阳虚,脾湿不升所致的寒饮证时.常用干姜“以助心肺之阳,使心肺阳足.如日丽中天.阴霾自开”。巧配白芍“善利小便,小便利用痰饮自减”,“并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还取其“酸敛苦降之性,能收敛上窜外越之元阳归根也”。二者合用,寒热协调,补泻相济.使温阳而不助热,利水而不伤阴,以达“温阳利水”之功,使寒祛阴复,水利饮消,则痰饮当愈。如其创立的“理饮汤”,即用干姜.白芍配以白术、茯苓、桂枝、橘红、厚朴、炙甘草而成.主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逼阳气上浮为耳聋”等诸痰饮之证。

名医张锡纯妙用生硫磺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深远。其中十分推崇硫磺,且突破历代本草硫磺有毒说的限制,“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治病。”并治自家“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磺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

理论发微

先生“初学医时,曾遍尝诸药以求实际。”对硫磺更是用心品验,多有发挥。概括其要,大致有四:

1.硫磺无毒论历代医家皆畏硫磺有毒而鲜用之。先生亲身尝验,力主硫磺无毒之论:“盖硫磺原无毒,其毒即其热也。使少服不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更可常服之。”“择其纯系硫质者用之,原分毫无毒,亦无须多方制之也。”

2.硫磺大热,功胜桂、附先生认为“硫磺之性,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故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如黎明泄泻、小儿久泻、胃寒呕吐、寒饮咳喘、水肿、痛痹、肠风下血、水臌等,“常自觉寒凉”,脉“甚沉细”、“甚沉濡”、“脉沉迟无力”或“微弱欲无者”。先生认为“此乃真火衰微太甚,恐非草木之品所能成功”,“俾服生硫磺而愈”。

3.提倡生用,小量渐加,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先生通过自身体验,“觉服制好之熟硫磺,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磺制熟则力减,少用无效,多服又有温燥之弊,服生硫磺少许,即有效又无他弊也。”又谓:“欲其热力充足,服之可以补助元阳,温暖下焦,究不若择纯质生硫磺服之之愈也。”根据患者年龄大小、体质胜衰、病情轻重,或服绿豆粒大,或如黄豆粒大,或如玉秫粒大,“徐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验之临床,“其用量,初次可服细末一钱,不觉热则渐渐加多,一日之极量,可至半两,然须分四五次服下。”

4.饭前内服,可长期服用先生指出,“无论病在上在下,皆宜食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更可长服也。”“十余年间,用生硫磺治愈沉寒痼冷之病不胜计。”翻检《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涉病案,每累服数月,量至数两、数斤。

先生总结服生硫磺的反应,除了肿消、胃和、痢停、泻止、喘平、痛定、溲利等等病症的迅速消失外,还包括饮食加多、肌肉顿长、面有红色、不畏寒冷、身体强壮等。“今邑中服生硫磺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

先生认为,凡沉寒痼冷之症皆可服用生硫磺。据笔者初步统计,《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涉及应用生硫磺病案凡二十则,医论医话五则。病证包括水肿、黎明泄泻、小儿久泻、痢疾、胃寒呕吐、寒饮咳喘、受寒腿痛、下焦虚寒腰疼、大便下血、水臌、肾虚不育症、癃闭等。

1.水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先生创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加人参、干姜、乌附子、威灵仙)。服数剂后,小便微利,其脉仍沉迟如故,或微弱欲无者,此乃真火衰微太甚,恐非草木之品所能成功,用此汤送服生硫磺末适量,以补助相火。若不觉温暖,体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硫磺)诸家本草谓其补火之中有行水之力。

2.泄泻先生指出“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者,皆系命门相火虚衰。确能补助相火之药,莫如硫磺,且更莫如生硫磺。”遂拟坎中丹。又为治黎明腹痛泄泻,发明加味四神丸。指出,其人或元阳之根柢素虚,当脐之处,或兼有凝寒遮蔽,以致黎明腹痛泄泻。用四神丸治之,病轻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间或不愈,故又加花椒、硫磺之大补元阳者以助之,而后药力始能胜病也。“愚屡次品验此药,人之因寒作泻者,服之大抵止泻之时多。更有五更泻证,服他药不效,而放胆服硫磺即愈者。”

此外,治小儿米谷不化,或失乳,乳汁不化,频频滑泻,或吐泻交作,日就羸瘦者,俾用生硫磺,恒取效验。

3.痢疾治痢久,脓血腥臭,肠中欲腐,兼下焦疲惫,气虚滑脱者,先生制方“三宝粥”(生山药一两,轧细熬粥,送服三七末、鸦胆子)。愈后,复受凉,旧证反复,脉象微弱,至数不数者,仍用山药粥送服生硫磺,至心微觉热。先生反复垂示:“痢之偏寒者,当以硫磺为最要之药。”“其性热而能通,故以治寒痢最宜也。”方中鸦胆子为治血痢要药,善治二便下血;硫磺为治阿米巴痢之毒菌要药,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味和平效速。

4.呕吐先生指出:“从来呕吐一证,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所致。为此,特制镇逆汤、薯蓣半夏粥,重用代赭石、半夏、吴萸等平冲降逆,和胃止呕。而对寒湿伤胃,呕吐痰涎,脉极迟濡,虽“投以大热之剂”。不效者,“俾嚼服生硫磺”。

5.寒饮咳喘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痰涎。”脉常“弦迟细弱”。故先生拟理饮汤(即苓桂术甘汤加干姜、白芍、橘红、川朴)为治。阳气虚馁,寒饮极胜,脉甚细迟者,加附子;仍不效者,“非草木之品所能挽回,俾服生硫磺。”先生谆谆教诲,“此方大能补助上焦之阳分,而人之元阳,其根柢实在于下,若更兼服生硫磺,以培下焦之阳,则奏效更速。”

6.痛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治当“温补宣通之剂”。不效,或愈而食复者,先生投以生硫磺。

7.大便下血或因劳心劳力过度,复因饮酒过度,或寝处寒凉遂得此证。先生或治以坎中丹 ,或加生硫磺、鸦胆子于滋阴固气,化腐生肌之药中。

8.水臌水臌有因凉而成者,其脉必细微迟弱,或心中觉凉,或大便泄泻。宜用花椒目六钱,炒熟捣烂,煎汤送服生硫磺末五分。若服后不觉温暖,可品验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盖利小便之药多凉,二药乃性温能利小便者也。

9.肾虚不育症先生指出:“欲求嗣续者,尤宜补益男子之精髓,以为作强之根基……方书中所载助肾之药,惟用鹿角所熬之胶,其性阴阳具补,大有益于肾脏……若其人相火衰甚,下焦常觉寒凉者,可与生硫磺并服。鹿角胶仍含化服之。又每将饭之先,服生硫磺末三分,品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

10.小便因寒闭塞“诸家本草,皆言硫磺之性能使大便润小便长,用于此证,其暖而能通之性适与此证相宜也。”

11.腰痛治下焦虚寒腰痛绵绵不止,先生仍推荐服用生硫磺。

笔者临床20年来,学习先生运用生硫磺的独到经验,凡遇沉寒痼冷之证,投草木之品不愈,辄效法先生应用生硫磺,或开手即以生硫磺杂于草木之品中投之,恒取效验。除上文所列先生惯用的诸病证外,他如寒湿带下症、宫寒不孕症、小儿遗尿症、中老年阳痿、前列腺增生症等等,均用来得心应手,效出神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0766.html

更多阅读

左归丸的功效与作用 五子衍宗丸

左归丸属丸剂。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左归丸的功效与作

转载 见证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 张锡纯 生肌散

原文地址:见证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作者:财富一大步JT叔叔说过这个生肌散的神效.女儿上周三磕破膝盖, 蹭掉指甲盖大一块皮, 用了云南白药创可贴, 两天后伤口还没有开始合的迹象, 伤口也没有干, 她很痛.周六早

声明:《张锡纯中药妙用 中药右归丸妙用》为网友各种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