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选择题集锦150题 郡县图治

郡县制选择题集锦150题

1.(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5题)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元行省制。简单识记题。

2.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D

【点拨】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和皇帝任命,只食俸禄没有领地,这样中央能有效的控制地方,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3.(2011年1月金华十校高二期末3题)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灭六国B.推行郡县制C.实行分封制D.北击匈奴,修长城

【答案】B

【点拨】本题较简单,秦朝建立后认为原先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纷争原因是实行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可以防止重蹈覆辙。

4.(2008年江苏高考1题)“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答案】C

【点拨】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应选C项。

5.(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2题)《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点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反映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政府权力,C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B

【点拨】秦汉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三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原则。

7.(2010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16题)湖南省素以“鱼米之乡”“芙蓉王国”“旅游胜地”驰名中外。鉴于湖南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湖南分别隶属于( )

A.吴、黔中郡、江西行省 B.吴、衡山郡、江西行省

C.楚、黔中郡、湖广行省 D.楚、衡山郡、湖广行省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湖南省在历史上归属的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周时湖南属于楚国的封地,秦时由黔中郡管理,而到元朝时归属湖广行省管辖。故C正确。

8.秦始皇把地方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最重要的保障性措施是()

A.设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事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废分封,行郡县制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答案】D

【点拨】秦始皇能够把地方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的很重要的是掌握了地方长官的任命权。B中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毕竟还要通过御史,并非他自己直接掌控,所以D最合适。

9.(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2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A

【点拨】西周的分封制在后期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出现诸侯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故“周之失,在于制”。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秦的迅速灭亡。但秦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正确。

10.(2011年9月山东实验中学诊断2题)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答案】A

【点拨】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分别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时期、西周和秦朝,封建是指分封制的封邦建国。

【结束】

11.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答案】B

【点拨】B项中“法制国家”的表述有问题。ACD属于秦朝制度的内容。

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答案】A

【点拨】注意对论者语意的理解:汉初郡国并行,时有王国叛离而郡县则听命中央,由此看出论者在论述秦创制的郡县制的好处。

13.(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D

【点拨】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14.(2010年11月济南市高三调研2题)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答案】A

【点拨】根据所学结合题意,吕思勉先生所说“封建时代”“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本题选A项。“部落时代”即西周以前的历史时期;“封建时代”指西周至战国;“郡县时代”指秦代以后的历史时期。

15.(2010年9月江西九江市六校联考5题)“(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答案】D

【点拨】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在新征服的地区开始设置县;战国时期在地方设置郡已经开始出现。AB两项说法完全错误与史实不符,C项说法本则材料不能反映。本题选D项。

16.(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题)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答案】C

【点拨】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项。A项始于夏代;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

17.(2010年9月广东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三月考12题)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B.主要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秦代郡县制有关知识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项说法错误,县令无定期朝觐皇帝规定;B项县令负责地方行政;D项协助皇帝处理中央政务的是三公之一的丞相。答案C。

18.(2011年1月河南会考3题)很多西方学者将强盛的秦汉时期称为“第一帝国”,秦汉时期能够长期保持统一主要

在于实行了( )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B正确。

19.(2011年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3题)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世袭制

【答案】B

【点拨】秦实行郡县制,被其后历代王朝所继承与发展。

20.(2010年9月江西九江市六校联考2题)“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点拨】据材料可以分析出,分封制被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瓦解,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进行管理,官员向中央政府负责。第④项官员可以世袭官位说法错误。

21.(2009年安徽会考17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22.(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2题)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在现济宁地区设任城县,隶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任城县令D.济宁是齐郡郡守的封地

【答案】D

【点拨】

23.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封建制

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答案】B

【点拨】本段材料是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是写给郭沫若的,后来被江青一伙利用来批判郭沫若,本人觉得此题不是很准确,本材料应该透漏是“反儒尊法“的观点,望各位同仁指点。

24.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高低顺序是()

A.郡—县—里—乡B.县—乡—里—郡

C.郡—县—乡—里D.县—郡—乡—里

【答案】C

【点拨】郡下设县,可见BD错误,县以下设乡和里。

2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点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A项错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B项错误;用泥制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且题中涉及的只是加盖了印章的泥块,D项排除。故只有C项与题中所述事实相符,仔细阅读材料,封泥上的郡县名字,表明当时已经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6.(2010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高三联考5题)“(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答案】D

【点拨】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在新征服的地区开始设置县;战国时期在地方设置郡已经开始出现。AB两项说法完全错误与史实不符,C项说法本则材料不能反映。本题选D项。

2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28.(2011年4月佛山二模12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B.皇帝制C.察举制D.郡县制

【答案】D

【点拨】从题干可知,所述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再世袭,是官僚政治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此为郡县制,D项正确;分封制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A项错误;B是中央行政体制,C是选官制度,与题意不符。

29.(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5题)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答案】B

【点拨】

30.(2009年浙江会考1题)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

【答案】B

【点拨】

31.(2010年10月广东六校高三联考2题)2009年,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现在的省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了郡县制有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据此②④两项说法正确。

32.(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答案】D

【点拨】

33.(2011年11月滨州期中2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答案】D

34.(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2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答案】A

35.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

【答案】B

【点拨】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州县制C.道州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点拨】商鞅变法中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

37.(2010年9月珠海市高三摸底13题)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其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点拨】血缘“世系”人员在政治上的参与体现为秦始皇之前的分封制。而皇帝任免亲信官员为官体现为世官制。井田制的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逐渐形成了封建经济。CD项在题目中得不到体现。

38.(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6题)“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答案】D

【点拨】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以判断出是废除分封制,代之以地方行政制度。而此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中的官员不再世袭相承。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D。

39.(2011年10月惠州市调研12题)《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答案】A

40.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高低顺序是()

A.郡—县—里—乡B.县—乡—里—郡

C.郡—县—乡—里D.县—郡—乡—里

【答案】C

【点拨】郡下设县,可见BD错误,县以下设乡和里。

41.(2010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高三联考4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B

【点拨】据材料可知用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文献和制度应是①和④,秦汉郡县制将全国分为若干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有利于加强对各州的管辖。第②项罗马“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第③项《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②③两项不反映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4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答案】A

【点拨】解答本题注意对题中材料“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的理解。柳宗元的话的意思是把秦朝得天下后,把原来的诸侯国变成了郡邑,把诸侯变成了县令。“废侯卫”指的是废除原来的分封制,以避免分封制带来的弊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项中行省制开始于元朝。

43.(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答案】B

【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项制度被统治者长期实行。分封制主要从西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行省制度从元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至清末结束,以上都不符合“二千年”这一说法。郡县制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一直是我国地方主要行政机构。

44.(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24题)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B

【点拨】材料简表介绍的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反映了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区划的反复,可知选择B项。

45.(2011年10月平顶山一模24题)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最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46.(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2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答案】C

【点拨】雅典梭伦改革中,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越大,这一措施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秦朝实行郡县制后,改变了分封制下的贵族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故选C。A与梭伦改革不符;秦朝的郡县制并未缓和社会矛盾,故B不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民主政治无关。

47.(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3题)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 权转变”

【答案】A

【点拨】分析材料可知,所指制度是秦代确立的郡县制,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A项。

48.(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2题)图7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填写的地名是()

A.陇西郡B.渔阳郡C.九原郡D.辽东郡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陇西郡在今天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渔阳郡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九原郡在今包头市西;辽东郡在在今日的辽宁省;故根据地图所示位置应该渔阳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9.(2010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8题)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县令、长,……”可知是汉承秦制,而不是ABC的解读。

50.(深圳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测试12题)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D.制定选拔官吏制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实行。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诸侯国争霸割据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吸取此教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为C。

51.(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6题)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点拨】

52.(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1题)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B.秦朝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点拨】从材料“秦简”、“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官方文书”、“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可判断出,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B项,排除C项;秦朝推行郡县制,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错误。

53.(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2题)秦朝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时代,创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位世袭反映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B.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有监察百官之责

C.郡守是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

D.《秦律》的严酷说明秦推行法治的法家思想

【答案】C

【点拨】郡守县令只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54.(2010年9月江西九江市六校联考4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B

【点拨】据材料可知用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文献和制度应是①和④,秦汉郡县制将全国分为若干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有利于加强对各州的管辖。第②项罗马“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第③项《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②③两项不反映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55.(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

C.东汉D.明朝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56.(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1题)宁波市鄞州区历史悠久,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夕置鄞县。下列有关鄞县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会稽郡守直接任命B.该县县令不能世袭

C.是该县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D.在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地

【答案】A

【点拨】本题实际考查了秦代的郡县制。根据所学,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中A项说法错误,县令由皇帝任免调动,并非郡守任命,选A项。

5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C

【点拨】“周之失,在于制”,其“制”指的是分封制,它在实行初期有利于周王的统治,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在后期,随着诸侯国力量日渐强大,分封制的原则被破坏,周王也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其“制”指的是郡县制,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正确答案为C项。

58.(2010年5月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二次质检)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

【答案】C

【点拨】秦以前国家政治权力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来进行分配,秦确定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9.(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二模26题)湖南省素以“鱼米之乡”、“芙蓉王国”、“旅游胜地”驰名中外。鉴于湖南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湖南分别隶属于()

A.吴、黔中郡、江西行省 B.吴、黔中郡、湖广布政使司   

C.楚、黔中郡、湖南行省 D.楚、黔中郡、湖广行省

【答案】D

【点拨】周朝、秦朝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其时湖南分别隶属于楚国、黔中郡、湖广行省。

6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嬴政为大王,未受谴责

C.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答案】C

【点拨】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领取俸禄,但没有封地。

郡县制选择题集锦150题 郡县图治

61.(2011年江苏会考2题)《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

6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答案】B

【点拨】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63.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

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

【答案】A

【点拨】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有利于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本题强调的是秦始皇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故A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在政治制度上的贡献;C强调的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D强调的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4.(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4题)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答案】A

【点拨】顾炎武的意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缺陷,分封制的弊端是地方容易割据一方,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但郡县制要比分封制进步;“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表明其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材料没有涉及对农民的压迫问题。

65.(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12题)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B.西周C.秦朝D.唐朝

【答案】C

【点拨】材料体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6.(2010年10月湖北省鄂州市高三模拟15题)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秦朝开创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汉袭秦制。A属于隋唐时期的变化,C唐宋时期,D项表述错误,工商食官制度加强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重农抑商为主要的经济制度。

67.(2010年10月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1题)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秦郡县制的有关知识点。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据此本题选A项。B项说法不完全正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代表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项说法不成立,与事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68.(马平老师原创)下图反映的主流信息是()。

A.西周民族的融合

B.战国的兼并战争

C.郡县制的推行

D.北方郡的设置远多于南方

【答案】C

【点拨】本题为读图类选择题。答题时先观察地图,从图中首都为咸阳可判断为秦朝疆域图;还可看到大量郡的设置,从而排除了A、B两项;而D项与C项相比,

显然C项更重要,因而判断出C项为正确答案。

69.(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

C.东汉D.明朝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70.(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题)“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历史沿革。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初设县和郡,列国往往在新占领区置县,通过历史演变与制度完善,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优势逐步体现,通过比较,诸侯国内采用郡县体制逐步普及,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推广,故答案选B;皇帝制度属于秦朝首创,体现不出制度沿革,故排除A;官僚制度、朝议制度历史悠久,在“列国纷争(战国)”之前,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答案选B。

从材料中“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中可以看出这制度应该出现在秦汉以前,并被秦汉所承袭。皇帝制度始创于秦朝,排除A。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就是官僚制度,它并非“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排除C。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度并未废弃,它也并非“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排除D。而郡县制度的确是个别国家“……尝试,又互相模仿”,再被承袭,故选B。

7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D

【点拨】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72.(2011年11月德州期中29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A

73.(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2题)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各种律例B.实行郡县制度

C.强化中央机构D.建立各地宗庙

【答案】B

【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提取提干信息:引文体现了秦始皇对分封诸侯产生弊端的认识,要消除强大的地方势力就要使得地方服从中央,因此采取了中央对地方严格管理的郡县制。

7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答案】D

【点拨】“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以及后世皇帝继承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在于皇帝通过中央控制地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直接任免来控制地方官吏。地方推荐、考试选拔这是汉代以后的事。

7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D

【点拨】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7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答案】A

【点拨】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他也是朝中大臣,所以他是不可能反对中央集权的。

77.(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6题)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D

7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答案】D

【点拨】“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以及后世皇帝继承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在于皇帝通过中央控制地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直接任免来控制地方官吏。地方推荐、考试选拔这是汉代以后的事。

79.(2010年9月佛山市禅城区高三调研14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

【答案】B

【点拨】本题涉及通过制度、法律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有秦汉郡县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③两项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制定,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80.(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4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答案】D

【点拨】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发生于夏朝建立,禹将王位传给启。

81.这是出土于湖南龙山里耶的秦简。竹简上写有“洞庭郡”字样。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竹简内容,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结论()

①洞庭郡长官父子相传,效忠皇上②竹简是秦朝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这个地方行政区划当时拥有自治权④今天的湘西地区列入秦朝版图

(此处插入图片,课本P10图。请把原来的竖立的图,改成横向摆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点拨】只要清楚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即可迎刃而解,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地方无自治权,①③错误。

82.(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2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让我们领略了岭南文化的魅力,下列岭南地区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在此地区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使这一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②秦在此地区开辟“五尺道”,并任命官吏进行管理

③唐太宗曾在这里设置安西都护府进行有效管辖

④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明已影响该地区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第②③项说法错误,第②项秦在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第③项唐太宗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设置安西都护府,本题选①④项,秦在此地区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使这一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明已影响该地区。

83.(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12题)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秦朝实行文化专制,严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故错误的是D.

84.(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B

【点拨】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选项可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85.(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2题)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和军事

B.公元前223年的某一天,上朝时,秦王自称“寡人”

C.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隶书给家人写了封家书

D.公元前226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 上等良马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稍难,根据所学可知,B项说法正确,公元前223年秦国尚未统一全国,秦王自称“寡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皇帝开始自称“朕”。C项正确,秦朝时民间流行隶书。D项太仆是九卿之一,主管宫廷舆马,说法正确。本题A项说法错误,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A项中郡守负责民政但不负责军事。

86.(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2题)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答案】A

【点拨】顾炎武的意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缺陷,分封制的弊端是地方容易割据一方,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但郡县制要比分封制进步;“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表明其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材料没有涉及对农民的压迫问题。

87.(2010年江苏会考1题)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点拨】

88.(2010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2题)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

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

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时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封国制是在西周时期;秦朝实行郡县制,不会出现封国,而且隶书最早出现在秦朝故应该排除③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89.(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5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C

【点拨】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有期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C项正确。

90.(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一模12题)“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

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答案】C

【点拨】在郡县制之下,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统一任免,不能世袭,都没有封地。所以,排除③④。答案为C。

91.(2010年12月广东清远市高三模拟12题)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④作者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答案】D

【点拨】繁赜(zé):复杂深奥,“漫然”可理解为随意。材料反映了史学家对秦代官制的肯定和对后世的影响,第①项三权分立与制衡一说错误,三权最早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实践;第③项说法与材料史学家的观点不符,史学家并未否定后世的官制。本题②④项说法符合题意,选D项。

92.(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5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影响。“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意思是引起人民不满的不是郡县制的消极影响。“有叛国而无叛郡”说明七国之乱中背叛中央是封国而不是郡县制下的地区。“秦制之得亦明矣”说明秦朝制度的得失从以上比较中可以判断了,柳宗元肯定郡县制的效果,认为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93.(2010年9月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0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D

【点拨】本题目考查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可世袭,无封地,俸禄制。

94.(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3题)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答案】A

【点拨】

95.(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答案】D

【点拨】

96.(2010年11月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题)2009年,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现在的省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监察御史属于监察机构的长官。

97.(2011年10月诸城市月考1题)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

98.郡县制度初创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

C.汉朝D.唐朝

【答案】A

【点拨】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在列国陆续出现。

99.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B

【点拨】

100.(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12题)“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D

【点拨】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D。

101.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答案】C

【点拨】在秦朝依法治国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秦朝依法治国中的“法治”,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站在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102.(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4题)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郡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答案】D

【点拨】

103.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了政令施行效率

【答案】C

【点拨】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吏之间实行分权等,郡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104.(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12题)《汉书8226;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实行三公九卿制

【答案】A

【点拨】题干中“维持弛道畅通”就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郡县制。

105.(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题)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是()

A.封国制B.井田制C.郡县制D.世袭制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的新制度指的应该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0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D

【点拨】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107.(2011年5月衡阳市三模25题)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答案】C

【点拨】考查郡县制的作用。“如身这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都体现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B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无从体现。

108.秦统一后,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最高机构是()

A.州B.行省C.郡D.县

【答案】C

【点拨】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制,郡为最高的机构。

109.(2008年上海高考20题)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

C.东汉D.明朝

【答案】B

【点拨】根据材料中“统一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等有效信息可推断出是秦朝。选B项。

110.(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2题)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答案】C

【解析】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公元前219年,他出巡山东的峄山(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峄山篆碑,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文中论及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分封制,而导致战乱,秦代统一天下终于结束了战乱。结合所学,秦始皇为防止分封制导致天下纷争,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111.(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6题)某一制度有下列特征∶国家以法令规范人民;政府编列户籍,有效掌握税收;官员由中央派任;中央与地方藉文书传递讯息。这些特征与下列何者有关?

A.周公制礼作乐B.秦汉推行郡县

C.欧洲实施封建D.印度种姓制度

【答案】B

【点拨】

112.(2011年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意思是当时可能出现叛乱,但是不会出现官吏作乱,因为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出现“吏畏于上”,不可能出现“叛吏”。这些都是郡县制严格管制的体现。

113.(2010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答案】C

【点拨】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11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115.(2008年浙江会考1题)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点拨】

116.(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C

【点拨】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117.(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2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诸侯国)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材料中的“他”是指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答案】A

【点拨】

118.(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1题)“秦始皇设职授宫,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 皇帝制 C.分封制D. 郡县制

【答案】D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确立了“君主-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并世代相袭,传给各自嫡长子。而郡县制用“皇帝任命制度”取代了分封的的“等级世袭”制度。故选D。

119.(2011年10月黄冈三里畈检测6题)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突出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答案】A

【点拨】

120.(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13题)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布政司制

【答案】A

【点拨】

121.(2011年浙江会考1题)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A

122.(2010年10月河南洛阳市高三期中考4题)顾炎武在《郡县论》的开篇即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废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表明他

A.主张恢复分封制B.意在肯定郡县制

C.力倡加强中央集权D.反对过度削弱地方权力

【答案】D

【点拨】注意材料中的“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句话可以看出顾炎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是意在反对过度削弱地方权力。

123.(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题)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

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

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

【答案】B

【点拨】原始社会时期,是部落、部落联盟,地域性;封建时代,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郡县时代,封建社会时期实行郡县制,因此,划分依据的角度是地方行政组织。

124.(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4题)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 年宪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点拨】秦汉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采取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故①④正确。“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英国《权利法案》是对王权限制的法案。故②③不正确。

125.(2010年吉林省延边市一模26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 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

【答案】B

【点拨】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126.郡县制度初创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

C.汉朝D.唐朝

【答案】A

【点拨】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在列国陆续出现。

127.(2010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二模14题)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有

①秦汉的郡县制度②《拿破仑法典》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点拨】秦汉的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度设置加强中央集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②③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28.(2009高考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答案】D

【点拨】秦朝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D错误。ABC符合史实。

129.(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题)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行省制度

【答案】B

130.(2010年9月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摸底2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党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李斯上述主张的主要依据是( )

A.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制度

B.分封制度下,可以厚赏有功之臣

C.分封制可以使皇子镇守边远地区,便于控制

D.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答案】D

【点拨】解析:本题考察郡县制的利弊。材料中“置诸侯不便”说明李斯反对分封制,从“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税重党赐之”说明在郡县制下,皇子、功臣必须有功勋才能得到官职,但是皇子功臣受郡县制官员、赋税等的牵制。分封制下诸侯有军队、征收赋税、朝觐天子的义务,但是容易导致诸侯抗衡中央,因此应选D项。

13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B

【点拨】

132.(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7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D

【点拨】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B项说法本身不成立;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

133.(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9题)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点拨】本题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①②④项说法正确,第③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

134.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答案】B

【点拨】秦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中,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是郡县制。

135.(2010年12月江苏徐州竞赛1题)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答案】C

【点拨】根据材料可以容易理解到是针对分封制的弊端展开论述,秦统一国家后准备废弃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防止诸侯混战的局面再出现。本题选C项。A项是秦朝的措施,但与本题无关;B项需要排除;D项是元朝的措施。

136.(2010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1题)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秦朝郡县制是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官吏任免由皇帝直接控制,使地方的权力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秦朝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否定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故D项为正确答案。

13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3题)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点拨】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文物“看”历史,材料获取信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知识迁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出土秦朝文物,提炼信息:“秦朝”,“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即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难得出正确选项C。

138.(2010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3题)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百代都行秦政制是指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39.(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3题)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C

140.(2010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11题)《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

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D.指出了秦朝灭的根源所在

【答案】B

【点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大意是,秦始皇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41.(2010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高考模拟)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B项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维系分封制;D项在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治制度。C项郡县制是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行省制度属于元以后的地方行政组织。

142.(2010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4题)《史记·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决定

A.实行军功授爵B.推行郡县制度

C.采取焚书坑儒D.修筑万里长城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为防止分裂而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维护国家的统一,所以应选择B。

143.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从右图秦简及其释文,你得到的信息有()

①秦代确已实行郡县制

②秦代确已统一文字为秦篆

③这些简牍早于公元前221年

④秦代已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①④

【答案】A

【点拨】从出土地点看,当时秦已统一全国,所以这些简牍不可能早于公元前221年,由图中文字可以看出,地方官员的任命等都来自于皇上,不可能实行三权分立。

144.(2008年天津会考4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答案】B

145.(2011年11月荆州市质检2题)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答案】B

【点拨】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各级官僚都由贵族世代世袭,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故改变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应选B。A是现象未能说明本质,C项只能说明加强了君主专制,未能说明“公天下”,而D项为察举制,从汉朝开始实施。

146.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答案】B

【点拨】看材料第一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纷争、百姓苦难的原因是因为有诸侯王国的存在,由此判断他是反对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的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1601.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市闵行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12月考地理试卷 上海市闵行中学

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卷12.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答案请涂到答题卡上)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

江西余江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解析 江西余江

余江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李样福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图1,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 D.④3.在图

声明:《郡县制选择题集锦150题 郡县图治》为网友只考清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