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青岛境域的雏形和最初的区划,皆始于德国占领初期。1898年3月6日,清朝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及东岸陆地面积551.75平方公里划为德国租借地。这一境域直到1935年才发生变化。1899年,德国将胶澳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此为青岛作为城市命名之始。

1900年6月14日,德国总督颁布《拟定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详细章程》。这个章程将胶澳租借地分为内外界。内界为市区,称青岛区,分为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笤滩、会前等九区。其余为外界,称李村区。为达到华、欧分区建设的目的,德国殖民统治者将内界的九区一分为二,划为欧人区和华人区,规定欧人区不准华人居住。


这里就是登在《青岛官报》上的《拟定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详细章程》。《青岛官报》是德国胶澳督署主办的官方报纸,创办于1900年7月7日。该报一开始不定期发行,后改为每周一期。《青岛官报》上的《拟定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详细章程》该算是该报的头期头版头条。


随着码头、交通、建筑、商业的兴起和市区建设迅速发展,市区渐渐连成一片,初具规模。由于原城市区划格局大大限制和束缚了城市的发展,内界九区格局显得格外碎杂,且不利于管理。1910年,德胶澳总督颁布法令,将原有区划中的华欧分界线取消。同时,将内界原有的九区合并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四区。这是《青岛全书》中“治理青岛包岛东西镇章程总则”之“经理台东镇事务紧要规条”和“经理台西镇事务紧要规条”。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新殖民统治者,宣布对青岛实施军事管制。为便于军事管理,日军将青岛地区分为青岛、李村两个军政署。1916年5月,两军政署合并,李村改设分署。1917年8月,军政署撤销,改设民政署、李村民政分署。1921年,撤销李村民政分署,将青岛分为三个部分。青岛附近、胶州湾沿岸、李村附近。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将青岛地区划分为市区和乡区。其中,市区分为青岛市街台东镇、台西镇。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对当时市内区域描绘极为详尽。

“青岛之街市约可分为数区,为青岛区、别墅区、大鲍岛区、新街区、大码头区、工场区、东镇、西镇各地。青岛区为青岛之主部,沿青岛湾,凡官衙及公馆,群集于斯,为纯粹之欧洲街市,最为美观。惟欧战后,颇为萧索。别墅区,在青岛之东南,风景绝佳,住民鲜少,逼近海岸,空气清洁,为纯粹之住宅地。公园及海水浴场在此处。大鲍岛区,邻接青岛区之西北,中外杂居之地,中央之山东街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门大街,同占重要之位置。况西临帆船码头,山岭回抱,房屋比栉,如东莱银行之建筑,则区内首屈一指也。新街区为从前德人时代之大窑沟,系造砖瓦之地,自日人占领后,辟为新街市。以所泽街所中心,如朝鲜正金、三井、太古、取引所、信托公司。比栉林立,日人之卖笑妇亦萃于此处。大码头区,在鲍岛之北,负山面海,为青岛贸易之要区。如胶海关、码头事务所、大港车站、日本人之新市街地均萃于此。大码头区与市镇之间为工场区,地势平坦,日人各种工厂,烟筒林立,将来工业更为发达,且日益扩张。至东镇、西镇,则为华人中流以下萃集所,与内地之普通乡镇相似,对于生活程度低下之民亦不可少之设备也。”

(1929年)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青岛地区被分为市区(第一区、第二区)和乡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海西区)。1932年7月,为实施自治,青岛被划分成12个自治区,第一至第四区均位于市内,第五至第十区为市北乡区,第十一区在胶州湾西岸,第十二区在胶州湾北岸与市内相对。

《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出台后,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市区划为8区,即东镇、西镇、大港、小港、海滨、浮山、四方和沧口。乡区划为11区,即李村、崂东、崂西、夏庄、薛家岛、阴岛、水灵山岛、黄岛、竹岔岛、红石崖、塔埠头。同年9月,四方、沧口两区合并为四沧区。

1935年7月,山东省与青岛市协商决定:为崂山行政管理的方便和发展城市自来水,将原属即墨县的崂山东部山区划归青岛市,面积约195平方公里,人口约25000人。自此,青岛的区域在原德租借地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将青岛分为市南、市北、台东、四沧、李村、海西。1939年6月,为实施所谓“青岛大都市计划”,即墨、胶县被划为青岛市辖,称“大青岛市”,青岛市域继续扩大。


(1941年)

1941年,青岛市划分为市南、市北、海西、台东、四沧、李村、崂东、夏庄、即墨区和胶州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青岛仍为国民党中央政府管辖,又恢复了沦陷前的区域,市域大大缩小。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管辖范围仅有市区。胶州湾北、西侧的陆地、岛屿,全不归青岛市辖,分属胶南、胶县、即墨三县。原青岛市的部分郊区,建立了崂山办事处,都属于胶州专属。这是青岛市辖境最小的时期。

1951年3月,为便于国防和经济建设,将崂山办事处,由胶州专区划归青岛市领导,称“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

1951年6月,市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调整行政区划的决定”,市区分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四方区、沧口区、台西区。在性质上,沧口、四方、台东为工业区;台西为码头区;市北为商业区;市南为机关、学校、住宅区。郊区划为流亭、夏庄、惜福镇、乌衣巷、崂东、崂西、浮山、李村、楼山九个区,由崂山办事处领导。


(1964年)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青岛区划变化频繁。1958年10月,为便于农业支援工业,加强城乡协作,加速钢铁生产和真个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昌潍专区的胶南、胶县和莱阳专区的即墨县被划归青岛市领导。不过,1961年6月,胶南和胶县又划回昌潍专区,即墨也被划回烟台。1961年,青岛市对四方、沧口和崂山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并设立了崂山县。1963年,撤销青岛台西区行政建制并调整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区区划。


(1980年)

1978年,国务院将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南县及胶县大部划归青岛,将胶南的黄岛、薛家岛、辛安三个公社组成黄岛区。1983年9月30日,国务院根据机构改革,市管县的精神批复下达山东省地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中的区划调整,从10月日起,潍坊地区的平度县、烟台地区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领导。此次调整后,青岛的境域一直相沿至今。全市区划由此分为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黄岛五区和崂山、胶县、即墨、胶南、平度、莱西六县,该区划在此后的十年间没有大的变动。


青岛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1990年)

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统一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意见为:

1.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将四方区的吴家村、错埠岭2个街道办事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杨家群、河马石、夹岭沟、曲家庵子4个村和中韩镇7号线以西的区域划归市北区。市北区人民政府移驻原台东区人民政府驻地。

2.撤销沧口区,设立李沧区。将原沧口区的四流中路、振华路、晓翁村、西流庄、永安路、营子、板桥坊、楼山后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的区域划归李沧区。区人民政府驻李村镇。

3.设立城阳区。将崂山区的城阳、惜福、夏庄、流亭、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8个镇划归城阳区。区人民政府驻城阳镇。

4.将原沧口区的水清沟、开平路、盐滩、郑州路、洛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崂山区李村镇的河崖、后台、小水清沟、河西、华光、大山、小河西、保儿、保儿西山、双山10个村划归四方区。

5.将上述调整,崂山区辖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李村镇迁至中韩镇。

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青岛市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崂山、黄岛七个区。此次区划调整后,将近20年没有大的变动。

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迅速推进,青岛的内外部情况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行新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出。2012年底,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撤销青岛市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青岛市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市北区的行政区域。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调整后,青岛市辖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黄岛6区和胶州、即墨、平度、莱西4市。此次行政区划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中央和省对青岛的大力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328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青岛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为网友那个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