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读后热泪盈眶,“问路白云头,天道酬勤也”!孙大愚先生不愧为中国当代真正的书画大师!原文地址: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作者:孙大愚


问 路 白云 头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文/李雪晴

大愚和我同乡同岁,但彼此初见时,却已人过不惑。

虽同为中年,却有蒲柳松柏之别。吾白发虽未生,但髭须二毛,言语间早少昔日惊世骇俗之语,慷慨悲凉之气。反观大愚,谈吐时笑傲权贵,有鲸吸江海之量;举手间挥洒自如,有摘斗摩星之势。身材矫健,龙骧虎步,双目炯然如炬,大有昔人“踏遍青山人未老”般豪情壮志。

时值癸巳隆冬,京华小楼外凛风阵阵,窗内茶盅数盏,云雾弥漫,烟蒂成堆。小酌后叙话,娓娓道来,尽是平生坎坷故事,令人嘘唏拍案。

l雏凤声清

大愚好朋好友,皆云其多豪气。我想,这与他出身军人家庭颇多缘故。

大愚父亲本是军中干部,因秉性耿直开罪上级,先批斗降职,后遣返回乡,还在之后文革运动中多次受到冲击。大愚生在文革二年,正值时局动荡,民生艰辛。幼年的大愚,常常生活在惊恐与贫困的氛围中。但父亲刚毅峻节,面对权贵世俗,从不低眉顺眼。父亲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兵行诡道,人行中正。做人再苦,也要堂堂正正,所谓“独行不惭影,独寝不惭身。”父亲这种恃直不戒的中正秉性,深深地影响了大愚的性格。

孙大愚先生近照

家中生活困苦,在大愚的印象中,全家几乎一年到头地为生计奔波操劳。耕耘播种时,父亲那如豆般砸在地上的汗水,那弯曲如弓的身影;割草挖菜时,母亲那随风抖动的补丁衣衫,那随风飘飞的花白乱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幕幕,只让人百感交集,悲从中来。饥饿年代,刻骨铭心的是胃的记忆,“瓜菜半年粮”,玉米杂粮之外,地瓜让人天天吃得烧心,野菜更是成为家常便饭,一年中鲜有鱼肉上桌。然而就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识文断字的父亲毅然坚持供应孩子上学。父亲说,祖上有家训:穷人不学穷根不断,富人不学富不长久。

大愚自幼聪慧伶俐,不仅一学就会,字也写得工整有力,常受老师表扬。但父亲并不满意:“运动运动,学校孩子瞎哄哄个啥!一年就学这些字,仅会些标语口号哪行?”父亲坚持让大愚每天多识多练几个字。缺少纸张,父亲就特地弄来木板,下面垫起砖头,成了一张特殊的“桌子”。他在上面撒些沙土,以筷代笔,让年幼的大愚挺直腰板在上面写划。父亲还东拼西凑弄来一些旧书报,从中剪下好看的字帖,贴在书本里让大愚练。大愚悟性高,又特别勤奋,很快成为全年级乃至全校的书法小明星,办起学校黑板报,小学还没毕业,就为村里乡亲写起了春联。

孙大愚先生近照

大愚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时又迷上绘画——守护百姓大门的神荼郁垒,农家房舍贴挂的窗花剪纸,乃至小人书中的神仙鬼怪、文艺海报上的英模造型……都令他目不转睛,啧啧称叹。他找到当时单

县城里有名的画家崔新武老师,学到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与技法。高中时,他还狠练了石膏画,颇有心得。

书画的业余爱好并没有影响大愚的正常学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而稳定。1985年,18岁的大愚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大学生活让青年大愚的才智激情得以淋漓发挥。中文系给了大愚一个瞭望古今阅览世界的窗口——诸子百家,信手拈来;诗词文赋,琅琅上口;中外名著,多有涉猎。尤其是,古代文学与书画艺术同根同源,水乳交融,让求知若狂的大愚如痴如醉。正常的功课外,他勤练书法,还常跑到艺术系里听课学画。别人或忙着学商,或忙着恋爱,或忙着入党,或忙着找工作扒门子,而他却痴迷文墨并乐此不疲。

曲阜,是万世师表的圣人故里。孔府、孔庙、孔林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地,这里建筑巍峨,胜迹众多,还存有不胜枚举的历代艺术绘画、雕塑和书法碑刻,端庄秀丽,美仑美奂。大愚闲暇之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尤其是孔庙石刻,精美绝伦,碑碑堪称国宝。这里以汉魏碑刻、汉画像石刻最为著名,仅汉代碑石刻就有23块,为目前全国保存汉碑最多之地。痴迷书画的大愚如获至宝,他恳求园区管理员,让他这个穷学生能以园区自愿者的身份自由出入。平时功课之外,一有闲暇,大愚便跑来这里细细观赏揣摩。多年过去,大愚还对这里的石刻如数家珍,像《孔宙碑》隶书的“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规矩”,像《史晨碑》笔法的含蓄蕴藉和风韵的自然跌宕,像《乙瑛碑》隶书气韵的成熟浑厚与端庄典雅……

孙大愚先生近照

最让他着迷的是《鲁灵光殿北陛石刻》。此碑刻有着历经劫波的传奇故事,它是曲阜最早的石刻,不仅是我国现存稀有的西汉早期石刻,也是《石鼓文》、《泰山石刻》之外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该碑刻于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书法拙朴高浑,篆意浓厚,为典型早期汉隶。景帝三年封其子刘余为鲁王,鲁王好治宫室,在曲阜建灵光殿。1942年,日本考古学者驹井和爱盯上此殿遗址,随后非法挖掘得此石刻,秘密组织妄想偷运至日本本土。岂料,在运至北平时被我爱国人士截获,并偷藏于北京大学校内。1980年,此碑回归故里,藏于孔庙。此事让青年大愚抚今追昔,倍感国宝之珍贵。另外,他记忆颇深的还有《鲁孝王刻石》、《上谷符卿坟坛刻石》、《祝其卿坟坛刻石》以及《王陵塞刻石》、《孔褒碑》、《孔彪碑》、《孔谦碑》、《孔君碑》、《熹平残碑》等。

回想曲阜时的大学生涯,大愚认为:最让他欣慰的,是发展充实了自己的爱好——书画诗文,打下了深厚基础,并始终乐在其中。他曾写诗《面壁苦读》以记当年学习景况:

深夜孤灯伴,凄风阵阵寒;

苦读尽兴时,窗外雪满天。

这几年,他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的文学史、书法史和绘画史,还对中国历代史有所涉猎,让他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把握,更让以后步入社会的他受益匪浅。

孙大 愚与吴山明先生

命途多舛

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的大愚走出大学,面对他的却不是阳光坦途,竟是事业的坎坷、生活的困顿与世俗的白眼。

也许,是这刚直不阿的个性“害”了他,当然,从长远来看,也正是这落拓不羁的才情成全了他。没有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没有这嶙峋峭峻的别样风骨,哪来以后他书画艺术的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深受父亲的影响,大愚从不委曲求全。他从不欺人,也从不让人欺,不平处必据理力争,甚至奋袂攮襟,以命相抗,决不姑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各种文化文艺思潮交相涌起。出于各种社会的、时代的原因,大愚没能正常毕业,更失去了国家分配的机会。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乡。他先在一学校当代课老师,因与校长冲突,愤而辞职回乡。后在一些单位做临工,均因受不了个别领导的颐使气指而离走。

孙家大学生没有分配继而辞职在家的稀奇事儿在十里八乡间盛传。“狂妄、叛逆、无知”……铺天盖地的吐沫远远超过当年对这个农家子弟考中大学时的称赞。甚至“落荒的凤凰不如鸡”,大量的嘲讽让很多有意说亲者望而却步,失去工作,又不擅农活,才二十三四的大愚竟成了孙家的老大难。年迈古稀的父亲心里着急,四处托人说亲,一连三十余次,竟无一家应承。开始时,心高气傲的大愚不以为然,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碰壁,让他也对自己开始怀疑,甚至一度低落沮丧,闭门不出。

昔日,那位才华出众、永不服输、众人慕羡的孙家少年,此时,就真的偃旗息鼓、甘为平庸了?

孙大愚先生与吴山明、肖峰二位先生
[转载]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出于生计,不顾世俗的挪谕嘲弄与背后的指指点点,大愚在家乡镇上集市摆了个书画摊,为人写中堂,写对联,画钟馗,画财神。只有在写写画画时,他才忘了烦恼,全身投入——写字行云流水、气势磅礴,作画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博得了路人的阵阵喝彩。

“孩子,好样的!”一声洪亮的喝彩,让大愚停笔抬头。来人六十出头,头发花白但腰板笔直,浓眉下一双大眼亮炯炯喜盈盈地打量着大愚。这不是爸爸的好战友、XXX叔叔吗?

叔侄寒暄过后,他神秘地问大愚:“孩子,想找媳妇吗?叔叔给你找一个,要吗?”大愚没吭声,因为他几乎不相信。他看着叔叔,渴望的眼神等着叔叔的答案。“我先问问,过几天给你家回信。”叔叔回答。

几天后,父亲告诉他:“你X叔介绍的人知道是谁吗?猜猜看……是他的二闺女。”

这不是XX吗?她是大愚高中时的同学,聪明伶俐,美丽娴静。当时双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功课当紧,没谁会谈情说爱。是她?大愚当时高兴地跳了起来。

其实,在其未来的岳父家里,此时正闹着不小的别扭——除女儿红脸低头表示愿意外,老伴犹豫不决,女儿的两个哥哥嚷着绝不能让妹妹嫁给个“愣种傻子”,否则早晚受苦受穷。X叔说:我这个人没啥本事,但有一样,那就是看人特准。凤凰落荒了也是凤凰,这个孩子有才有志,早晚行!就这样定了,听我的!

孙大愚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一起

大愚家里是出了名的贫困。为了置办房屋家具,家里连院子里多年的梧桐都伐了换成钱。这还远远不够,岳父还悄悄送钱支援。大愚回忆说:就这样,盖了房,家里其实连新床都没置齐。那是一块门板下垫了砖头支起的,只是上面铺盖了妻子嫁妆的褥被,里面全是厚厚的新棉花,真是又舒坦又暖和……

经介绍,大愚结婚后到附近一家国营棉厂当工人。在这里,他当过过秤员,当过外出的收购员,最后当起了自己更适合的厂长秘书。他写写画画,写文稿,出板报,慢慢地,竟也适应了工作,工资福利也日渐提高,日子也逐渐稳定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社会上开始兴起国营企业的甩卖之风。他所在的棉厂被个体收购,包括他在内的大批职工下岗待业。

家里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之中。

在家的日子十分苦闷,大愚就利用这些时间苦练书画。这些年,他购买了很多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书籍,对正草隶篆各体书法的演变进行了专心研究,一些著名的书法名帖他更是悉心揣摩。他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段清贫苦闷的日子,让自己学习书法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遍临名帖,从《兰亭序》到《蜀素贴》,从《争坐位帖》到《韭花帖》,从《黄州寒食贴》到《仲尼梦奠贴》,从《自叙贴》到《草书古诗贴》……他沉醉其中,几乎不能自拔,一些字帖几乎达到背临的程度。楷书,崇尚颜柳;草书,追怀素张旭。

孙大愚先生与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

这期间,书店成了他常去的目的地。家里生活再拮据,见到书画善本,他最终会横心买下,回家后好一段时间都如痴如狂。他不理发,不刮胡子,甚至连穿着饮食也懒得过问,练起字来常常不分昼夜寒暑,不知肉味,不知今夕何夕,不知东方之既白……

浑身是艺难遮冷,满腹文章不疗饥。大愚可以为艺术而忘我,但全家的生活却一天天艰难了。妻子十分贤惠,对大愚从来都是呵护疼爱,百依百顺,对大愚的清贫从没有一句怨言。但家里一切需要开销,尤其还有年幼的孩子,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况且家底本来就不宽裕。

大愚虽感受到生活的清苦,但痴迷艺术的他并没十分在意。倒是不少邻里和亲戚看不过,见面时劝说几句:你也多干点营生,光写字画画能让全家充饥当饱?别让媳妇孩子跟你受穷挨饿。

终于,一年冬天,岳父约来晚辈们聚会饮酒。饮酒中,因话不投机,加上平时对大愚这个大老爷们不事营生的积怨,妻姐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他脸上。

就是这响亮的一巴掌,把痴迷的大愚彻底打醒了。

不能老家单县待了,他要出门营生。为了家庭,为了妻儿,也为了自尊。

第二天一早,他就乘车离家去了济南。

离开时,他没有告诉一个人,包括妻子。

离开时,他没有带换洗的衣服。买过车票,身上只有50元。

在济南,他登上英雄山,天低齐鲁,眼空无物。隆冬时节,阴霾四围,寒风阵阵,不时天空落雪纷飞,大愚心里十分凄凉,一时间英雄落魄、志士失意的酸楚喷薄而出,不觉口占一绝:

独登英雄山,山顶不觉寒。

四出远望去,何处容我展?

孙大愚先生与史国良先生

就在郁闷惆怅之际,他看到山下一市场异常热闹。有人挥书,有人作画,更多的人是成卷成卷地抢购。大愚明白了,那是一文化市场,时值年关,此时此地的主题应是春联。他径直走去,果不其然,人来人往,买卖兴隆。

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梁山来的摊主。老先生看到他现场所作字画,十分吃惊。就邀其一起午餐小酌,并极力挽留合作。就这样,大愚在屋里挥毫,老先生在店外销售。大愚胸有诗书,精通文墨,下笔往往不暇思索,一气呵成。什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春风拽福至,好运伴年来”,“礼廉千倍重,诗酒一家亲”,什么“福临华夏三阳开泰,喜报新春四海流金”,“国永昌家永睦福永生,人长久月长园春长在”……不仅笔下秀美遒劲,而且内容也高雅脱俗,令人眼前一亮,争相购买。

大愚兴之所至,还应顾客要求写长卷,像《三国演义》开篇词(杨慎《临江仙》);挥丹青,像画寿星,画财神,画钟馗……一时间,店外人山人海,忙得大愚不亦乐乎。

半个多月时间,老先生给了大愚四千元。老先生置来酒菜,说,快过年了,自己要回家了,也劝固执的大愚尽快回家。外边挣钱再多,也别让家人担心。以后,这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老先生的话让大愚倍感温暖。这些天的相处,让大愚特别尊重老先生的为人。按照原来约定,老先生只需付给大愚两千元。给大愚四千元,是老先生见大愚辛苦,又特别能干,这就是家乡人的重情重义,惺惺相惜。

孙大愚先生近照

多年以后,大愚回忆说:从此,每年他都会向这位老人问安,或寄去礼品,或到梁山探望。

他随后搭车先回菏泽。到站后因去单县的车两小时后才发,大愚就在车站附近遛跶,不觉间就到了车站南边的马海文化市场。临近年关,这里的春联卖得正红火。

大愚决定再干一把。他和一摊主约好:那人负责文房四宝,大愚尽管挥毫泼墨,得利均分。就这样,连上济南所挣四千元,这次离家他足足挣了七千有余!回到单县家中,已是除夕,四面催年下锅的鞭炮声骤然响起……筚路褴褛的大愚翻开层层衣衫,将叠得厚厚的七千元多元现金全部交给妻子。

妻子当场就哭了,大愚走了这么多天,任何音讯都不知道,让人担惊受怕。还有,一下子怎么多钱,别是不走正路偷来的吧?妻子当场就拉着他要去报案自首。

一开始,任大愚如何说也不信。后来,大愚就将这近一个月来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夫妻随后哭成一团……

在大愚离家的日子里,岳父对他有很深的想念和理解。他多次安慰自己的女儿:一,大愚知书达理辨是非,不会错事;二,大愚能吃苦耐劳,不会挨饿受冻;三,大愚有才华有志能扛事,一定有作为。“我看人特准,听我的!”

孙大愚先生近照

回家第二天,翁婿见面。两人话语不多,却情深谊重。多年后,当大愚名声鹊起返回故乡时,岳父已双眼失明。这位大愚人生事业的伯乐,双手将大愚的脸庞四肢摸了个遍。而那时,大愚早泪流满面。和父亲一样,又恩重如山岳。这就是我的岳父。他喃喃地说。父亲是我的精神榜样,而岳父就是我的感情恩人,是我的人生事业知己……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艰难的岁月,难忘的遭遇,让大愚倍感人生的风潇雨晦,世间的炎凉冷暖。但韧竹出瘦土,超出常人的苦难,也让大愚的艺术多了几分厚重与苍凉。至少,在他那狂来笔力如牛弩的腕下,多了些许风云气势,即所谓——

字夹风霜。

孙大愚先生近照

伏久者飞必高

萍踪浪迹,大愚的艺术之路其实才刚刚开始。

有了济南和菏泽的经历,大愚决定以后凭借自己的书画才华闯市场。

他在菏泽马海街租下门面,经营字画,取名“醉心斋”。

然而,字画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他还初来乍到,在社会上还没有什么名气。况且,写春联买好钱的日子一年也就是那么几天。更多时间,是生意的惨淡经营,是画苑的门可罗雀。

即便这样,经过数次打击的大愚反而不再着急,而是心态平和,处之安然。因为心里有底,自己并非百无一用的书生,关键时能挺得住扛得过。有时他还怡然自得,趁着小酌的醉意,“打油一首”:

我生孤且直,心存德和善。

不怕是非事,傲骨立人间。

孙大愚先生近照

得意时多干事,失意时多学习。生意冷淡时,他就加紧增强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放一日虚过,多读,多练,多学。《等慈寺碑》是他这个时期很下功夫临摹的字帖。此帖乃楷书精品,清人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只堪与欧、虞抗行。”就是在菏泽马海书画市场惨淡经营的这几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书法字帖——有名气的,没名气的,只要觉得有特点,有风骨,有气韵,有才情,他就悉心临摹,多日不辍,直到意临背临都自如于腕,烂熟于心。

菏泽古称曹州,自古多英雄豪杰之士,战国兵圣孙膑、吴起,隋唐英雄徐茂公、单雄信,冲天大将军黄巢,水浒英雄晁盖宋江,抗日英雄赵登禹……历代英雄辈出。这里的人多任侠好义,慷慨重情。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摩诘先生心中的高义洒脱,“我没有宝马豪车,只有一辆铃铛不响其余都响的破旧自行车”。大愚回忆说,他经常将车撂在路边,和好友放醉畅饮,高谈阔论,无拘无束,快哉快哉。他回忆那时的情景,说:纵横诗笔见豪情,举目一笑大江横。

这么些年,有两句诗特别让他反复回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孙大愚先生近照

书法与诗文俱为斫轮老手的黄庭坚,蒙太奇般的两种影像特别贴近大愚多年为生计奔波的境况。江湖夜雨,那是漫长的奔波,漫长的清苦,漫长的磨砺;桃李春风,则是短暂的美好,短暂的快意,短暂的梦幻。但更多的,是风雨中的坚持,是炎凉中的温馨,是困苦中的快乐。

即便清苦,大愚依然自得其乐,依然豪情满怀,依然慷慨恢弘。大愚好朋好友,朋友有急,虽两袖萧然也必鼎力相助。所以,这些年,他少有积蓄,却赢得了真正的友情。故而,后来他的恩师谢孔宾先生除夸赞大愚书法“拿云捉月、动如雷霆”般高标脱俗外,还有一句善意调侃:“还颇有些英雄草莽之气”。

一年快过年了,有好友见他生意冷淡,就派人拉他到一些地方转一圈,安排自己哥们购字买画,好安心回家。还有好友干脆备好丰足的年货,直接送到他家里……提起这些往事,大愚感慨说,人生真正的财富不是名利,而是那些患难中的友谊。

自持才高,不惭形秽。大愚穿着不修边幅,闻知名人写字作画,常常会不请自到,甚至还会自荐毛遂。

一次,菏泽知名书画家侯大愚先生来到马海文化街一门市挥毫。他分开围观众人,大声说:“侯先生你好。你叫大愚,我也叫大愚,孙大愚。”

人家看看他,觉得唐突,没有回答。大愚倒也坦荡洒脱,落落大方。后来两人成为好友,常常无话不谈。

他遍访当地的名人雅士,有空就向别人请教学习,交流心得,切磋技法。虽然自己功底深厚,出手不俗,但他常常虚心低调,从中受益匪浅。

孙大愚先生近照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众师武艺高。大愚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每到一地,都尽量拜访当地名家,从中汲取知识养分。在济南,在杭州,在北京,在全国各地,大愚结识了众多名家乃至大师巨匠,后来还参加了中央美院的专业学习,书画修养与技艺得到迅猛提高。

在大愚的艺术之路中,有一个人的影响是无以伦比的。这就是他向往已久并最终得以拜师的的书法家谢孔宾先生。

谢孔宾先生是菏泽当地最孚名望的书法大家,但以其深厚扎实的文化学养和雄奇高古的书法境界来看,其未来影响必将远远超越齐鲁地域所辖。谢与书法大师启功有交,启功看过谢先生作品,深叹:“先生如居京华,则早已名满天下”。就是在大愚国内成名后,他遍访名家大师,私下多次与一些时下“当红名家”相比,客气说是谢孔宾先生书法艺术的底蕴与才情均不落下风,如除去所谓名头因素予以擘肌分理、折冲樽俎,那么纵马横刀之下,难说再现当年虎牢关温酒斩将之景况!

一阕水调,曾这样描写谢先生:

仓颉传薪火,大地风雷生。牡丹又发时节,谢门气恢弘。胸中山峦氤氲,笔下江河纵横,九转丹功成。铮铮华夏韵,猎猎汉唐风。

耄耋岁,少年心,赤子情。不老山松,烂漫芬芳桃李竞。何惧天涯路远,从来志在云程,沧桑添豪情。泰山雄且秀,不必露峥嵘。

孙大愚先生近照

中国有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成语,叫“穷困潦倒”。大愚回忆说,最艰苦时,身上空空,为解一时之饥,还捡拾过别人扔掉的馒头。但殊不知,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年的大愚,衣着寒朴,腰中冰凉,他到谢先生处拜访时甚至没有拿得出手的见面礼。但谢先生不以为然,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故乡的后生。他让大愚写几个字看,见字脱俗高格,便还破例题字送他,并对大愚寄予厚望:后生可畏,天道酬勤。

一生中,大愚跪地叩拜的人屈指可数。祖先父母之外,就是这位恩师了。谢翁是一颗参天的艺术大树,历经沧桑,根深干直,枝繁叶茂。多年的师徒交往,在谢先生身上,大愚学到很多常人难以领悟的书写技法与书法境界,充分感受到恩师那种“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的精神气质,领悟到恩师那种“愿作贞松千古岁,谁论芳槿一朝新”的蕴藉寄托。他精研细摹,取恩师笔法精华之妙,变法已有,形成自己重、拙、大的审美法度,独辟蹊径,不阿流俗,磅礴大气。

伏久者飞必高,大愚的艺术才情如一座能量蓄积的火山,终于厚积薄发了。XXXX年后,他的书画作品陆续刊发国内一些知名报刊上,《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周末》、《文化报》、《美术报》、《中国书画通讯》、《中国书画报》乃至《北京青年报》、《都市快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大众日报》、《浙江日报》等上百家省级以上报刊及多家电视台播出介绍他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多家专业出版社为他专门刊出书画特辑,中央美院等一些知名院校还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孙大愚先生近照

不少大师也很赏识这位拓落不羁、蕴藉风流的晚辈才俊。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师及艺术家、画家蓝天野先生,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著名书法家、画家陈天然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画艺术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等,都给孙大愚的书法艺术予以高度评价。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代表国家出访日韩时,特地点将孙大愚,认为大愚书法才调秀出,刚毅雄浑,波澜老成,“拿得出手”。

如今,大愚在当今书坛可谓纵横捭阖,颇有些顾盼自雄、舍我其谁的豪气。有书家评论说:其真草隶篆,各呈异彩。管毫飞舞纵横之下,酣畅淋漓,潇洒跌宕,气韵连贯,儒雅、从容、脱俗,意前笔后,翰逸神飞。有颜真卿之端庄厚重,有王铎之潇洒帅意,有孙过庭之空灵情趣,有黄庭坚之跌宕奇逸……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愚书画艺术的认可,他的题字流传日广,刊布各地。2006年,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面向全国征集题字。在众多应征来稿作品中,大愚所写“运河魂”让专家评委眼前一亮,三字雄浑古朴,遒劲灵动,大气磅礴,威风八面。原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和中国美院著名教授吴山明两先生,均认为此作品才调秀出,风韵独具,有霸气,有灵魂,有气势,最终为杭州市政府所采用。随后,在人间天堂的杭州,多处景地有了他题写的作品,如他为杭州运河江桥暮雨亭题写对联“千年舟楫水为路,两岸人家虹作桥”,为杭州运河左侯亭题写长联“左善人诚善济世名扬米市巷,庇民侯惠民修桥德颂临安城”,为杭州大关桥题下巨型“关”字并写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为杭州青莎公园一景点题写“西山敛翠”四个大字及“清可轩”三字;为杭州大茶楼题写“茶禅一味”匾额……

孙大愚先生近照

杭州以外,萍踪浪迹所至,大愚作品在全国各地刊布甚多,恕不赘述。

2010年秋,孙大愚访问台湾。国民党中央主席吴伯雄、蒋介石之孙蒋孝严分别接见了他。他挥笔为台湾同胞留下了“月是故乡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天下归心”、“顺天应时”、“老马识途”暨汉高祖的《大风歌》等墨宝。吴伯雄、蒋孝严等台湾各界人士现场观赏了孙大愚先生当场书写,那奔放遒劲、灵动峻峭的笔墨,似溪流汇河,更如江河入海,忽而起伏跌宕,忽而奔腾呼啸,深深打动了台湾同胞的心。

近十年来,大愚书法活跃在国内书坛,除受到国内名家的首肯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数年前,时任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张高丽就非常赏识大愚的才华,并邀其座谈,询问书法之情趣奥妙;

这些年来,他结交了众多国内知名人士,其中不乏名宿大佬、各界精英,如迟浩田将军、万国权先生、贺敬之先生、李讷女士等等……(祥见《孙大愚简介》,恕不一一赘述)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这是大愚处世的基本准则。出身贫苦,历经艰辛坎坷的大愚备尝世间悲苦炎凉,故而大彻大悟,待人以诚,律己宽人,拜德不拜寿,重义不重利。他并非恃才放旷的素隐行怪,亦非面折人过、俗之所排的别样另类,但他的骨子深处,却始终看重普通人的尊严和情怀。

孙大愚先生近照

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大愚经常题写“竹有节,人有志”之联,可见他心中情愫——憎恶恃强凌弱,蔑视富贵骄横,同情无助弱者,心系百姓黎民。这些年,他多次捐赠乡梓教育,慰问孤寡老人,对曾经有过“滴水之恩”的必将“涌泉相报”。这些年,他当场怒斥过衣着光鲜、口必称高下尊卑、言必论职务高低的会议主持人,只因其在会上侮辱了一个平凡的老实人;他甚至还动粗狂扇过招摇过市、悬挂两会采访牌的作秀记者,只因其身为家乡籍贯却口口鄙视故乡的贫困;他全力救助过一个倒地无人管的老人,不畏世风日下时那恩将仇报的谶言,只因想起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相信将心比心的情感力量,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的宇间正义……(详见《大愚轶事》,恕不一一赘述)

这就是我们的孙大愚,不仅在艺术上独擅其美,更在其行为上直行大道。

孙大愚先生近照

我是梦中传彩笔

西历元旦,某过杭州,与大愚小聚西子湖畔。时北国朔风凛冽,千里飞雪;此地竟风和日暖,燕舞莺飞。泛舟上,湖光如长练轻飏,山色似水墨初染。观塔光楼影,恍若千载摇曳于心;闻软语笙歌,谁记平生所求在身?后弃舟离岸,呼朋畅饮,大醉酩酊;卡拉OK,狼嚎鬼哭;继而抽烟品茗,抵足而眠。说不尽前朝故事,谈不完风流人物,不胜慨叹。已而涉平生襟抱,艺术向往,不觉南枝啁啾,东方既白。

我们的谈话是从西湖,从杭州开始的。

我问大愚,闻知你“已处京华龙虎地”,何故又“长居人间温柔乡”?

大愚嘿嘿一笑,似有世人难察之深意。他说:世人皆谓燕京有龙虎之气,实因处寒凉之地,太白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就可为证。故而历史上多慷慨悲歌,亦多慷慨悲歌之士。在较为寒凉之地设立朝廷,能比温和之地的朝廷更多感受一些冷暖变化,包括自然气候的,也间接包括世上人间的。所以,中国历史上王祚较长的朝代多在北方。而南方设立的朝廷,不论是南京还是成都,也包括杭州这里,不论曾经多么繁华,多么富有,也无非是偏安一隅,软弱短命。但南宋还算长一点,152年,有点破天荒了。南方朝廷有一特点,那就是忧患意识淡漠,尽管受外族欺凌但依然歌舞升平,虽然大敌当前,但依然醉生梦死。故而GDP再高,其朝廷在历史上还是被冠以“小”字。就醉生梦死这一点而言,南宋数代君臣大多堪比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十五、乃至十六君臣。所以,一些清醒刚强有本事的男人如果没有实权,就往往会直跺脚,干着急。

某曰:恕兄无知,人说吴侬软语,而越比邻在南,语音更柔更软。其实你看这越剧,咿咿呀呀,燕语莺声,诗情画意,女角婀娜妩媚不说,男角多也由俊相女娃所扮。所以,游西湖,尝醋鱼,品龙井,听越戏,会感到此地之风更细更软。“东南佳丽地,人间温柔乡。”很多人到这里,因为缺少定力,很容易被这里的风所“软化”。恕直言,冒昧得罪。

孙大愚先生近照

大愚笑答:说实话,我也想被“软化”。但我认为,杭州不是软,而是有别样风情,我感觉是“温馨”,也是“关怀”。

你看,同样是旅居杭州,但无论是心系黎民的白香山还是旷达豪迈的苏东坡,无论是白衣卿相的柳三变还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无论是悲欣交集的弘一法师还是情怀华夏的司徒雷登,他们都对杭州有美好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美国籍的司徒雷登出生于此,死后又归葬此处,既能说明杭州的美好,更能说明杭州的包容。当然,很多仁人志士都埋在杭州,甚至西子湖畔,我们能说他们的意志消沉吗?唐人曾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但事实上,杭州作为劳顿人生的心灵归宿,却是鲜有匹敌的。六朝古都的金陵南京被史家认为“脂粉气浓”,其坟多墓多陵也多,但南京人却抱怨“死气沉沉,墓气太重,阴气太重”。但在杭州,一些名人墓却成为一种“温馨”甚至“明媚”的风景,为杭州、为西湖增色不少。当然,也是笑谈,陆游当年来的可能不是时候,“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但即便如此,“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感觉还是颇为“温馨”。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说成都。成都的柔美与杭州有几分相似。俗语“少不入川,老不出川”都是一个道理。而川之最甚者,非成都莫属。古人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又谓:“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你看,成都历史上给人的感觉是彻底的、过度的“沦落”乃至“沦陷”,从蜀汉后主刘禅到后蜀后主孟昶,全是不战而降,后来连花蕊夫人也痛心疾首男人们的斗志全无(笑);而在杭州呢,却并非如此,这里的确享受生活,享受温情,却既有国破家亡的悲歌,也有轰轰烈烈的抗争。

孙大愚先生近照

说到温情,这里的钟情之人甚多。杭州籍人中,从苏小小到林徽因,从戴望舒到郁达夫,都有着令人叹息的爱情佳话。甚至连流氓无赖起家的越王钱鏐,也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温情传说。东坡先生为此作诗以志: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某曰:听你说来,我也喜欢上这个地方。但我觉得,让你长居此地,应该有更让你迷恋之处。

大愚叹息说:是啊。这里有小女人、小男人如苏小小、戴望舒者,更有巾帼女侠的“大女人”如秋瑾,民族英雄的“大丈夫”如岳飞、于谦。他们为西湖,为杭州增加了凛然之气、英雄之气。

我也常去北京,在北京也有住所。但北京给我的感觉不光是紫禁城的王气,也不光是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大气,还有更多是皇城根下的奴气与牛气,市井里的油滑之气,以及海吹神聊、坑蒙拐骗的虚浮之气和恶风臭气。同样是包容,杭州就显得温和,而北京就多少有些淡漠。北京是适者生存的标准试验场,“北京人在纽约”感受到冷酷,多数外地人在北京又何尝不感觉如此啊。

某曰:我看你所开博客,中间还配有诸多照片,什么“或驾小舟于江湖之上,或访僧道于峻岭之中,或寻友于村落之间,或理琴棋书画于洞府之内……”君在杭州有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人物?

大愚略一沉思,说:这里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这里像是文化艺术的大江、大湖和大海。多少文化大家,多少艺术巨匠,多少思者哲人,他们或生于斯,或葬于斯,或流连于斯。

孙大愚先生近照

印象深的有极富个性、极具才华又风趣幽默的章炳麟。这位大师身上集中了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诸多优点,博闻强识,才华横溢,见解独特,敢于担当。不随波逐流,不阿谀苟同,不贪生怕死,不空谈误国,他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栋梁之才。而我们历代相当多的知识分子正是缺少太炎先生的这种慧眼风骨,坐言起行。而是止谈风月,子虚乌有,最后于世无补,了此一生。我有句十分粗鄙之语,不怕世人撇嘴:“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哈哈,当然脱口秀的主持人另说。

还有就是思想尖锐深邃、文采灿然若电的龚自珍。这位大师不得了,尽管他说自己“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但在思想上却开近代解放之先河,振聋发聩,震古烁今。他的诗文好似赤壁之轻舟烈火,将晚清腐朽之极的沉沉暮气烧得灰飞烟灭。“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他的很多诗篇现在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最让我感叹佩服的,是在此地出家并长期居住此地的文化艺术大家弘一法师。后人赞他“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诚不为过。而他集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篆刻乃至戏曲、音乐、医学诸方面的多方杰出成就,自古鲜有,可追东坡先生之风范。他将很多高深莫测的玄理说得极为透彻,像“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尤其是他“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教诲,更是凸显历代爱国志士“感时思报国,挥剑斩蒿莱”的热血情怀。这就是真善、真知、真佛!你再看他的书法,宁静淡远,朴拙圆满,风骨独具,清凉超尘,真大境界。

孙大愚先生近照

某曰:说到弘一法师,我想起了谢孔宾先生常说一句话:“历代书法家,其实都是文化大家”,弘一法师如此,自古以来,王羲之、张癫怀狂、苏公黄老、赵孟睢⒍洳⑼躅臁⑿煳肌舜蟆⒀镏莅思夷酥劣谟胰巍⑵氚资⒄糯笄А⒒票龊纭⑽獠兜鹊鹊饶蝗绱耍唤錾剖榉ǎ嗌频で嗷婊踔潦墓阌辛鞔5垂劢裰榉ǎ创笥型牙胗判阄幕场⑶笃媲蠊智笊登蟪笾疲偶鹘档停⒚榔涿皇榉ā捌矫窕焙屯牙胧樾茨柑逯按恳帐趸保缃竦娜榉ㄈ瘸保谟颗炫鹊谋硐笾拢谷梦蚁氲搅丝ɡ璒K式的“全民娱乐大联欢”,甚至是大炼钢铁式的“全民书法大跃进”。众人皆狅,可喜还是可忧?让人疑惑,甚至让人惶恐。

大愚沉默了一会,说:身为书法中人,我也深感困惑。论说任何艺术的“平民化”都是一件好事情,都是全民提升文化素养的一大飞跃。一个有着良好艺术修养作为根基的民族,是想象力丰富、创造力亦丰富的民族,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民族。但当今的全民书法狂潮,的确有些猝不及防。我不是说有此书法狂潮不好,好固然是三生有幸,民族大幸,而是这狂潮中涌动的到底都是些什么内容?

孙大愚先生参见活动

如今,有好多官员书法家热情极高地跻身其中,甚至有的省份书协副主席多达六十余人,而少数高官书法家又占其大半。高官的加入,固然可以有力推动书法之动向,但亦可将书法引向不健康的邪路、歪路。到底是为书法艺术的高雅追求,还是受市场化的利益驱动,让权力得到寻租,让腐败得以洗钱,让丑恶得以正名,名利双收,一些所谓之家享受的不是艺术的情操,而是享受权力带来的“春药”般快感、刺激和世风日下时的狂躁与虚荣。

另一方面,时下这种所谓的“平民化”,看似繁荣,实则虚肿,甚至有些倒退。很多爱好者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急于求成,又疏于勤学苦练,揣摩领悟,基本功不到,难以超越前人甚至同辈,怎么办?于是就求奇求怪,甚至求感官上的刺激。还有些书法者不学无术,传统的文化素养很浅,却奢想以此为捷径,跻身为社会名流雅士。殊不知,书法艺术自文化源头的一脉而下,真正掌握书法之真谛必须在文化上很下功夫。当然,这些年泥沙俱下,也有人鱼目混珠一步登天的,所以成了一些急功近利者争相效仿的对象,但“雪地里埋人架不住晒”,早晚会露原型的。过去人说:成书家难于成画家。那是因为书法成名的要求很高而比例很小,现在则反过来了,因为写书法的门槛低了,成了“全民娱乐大联欢”。

某曰:本人曾遇一事,某年某月某日某地,见一书法作品书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者,题写诗名却是《鹿砦》(山居秋暝),问起书法作者,答曰位居当今书协大员;不数日,来到某城,又见一满墙悬挂的精装大作,书写“滚滚长江东逝水”,题写词名竟是《邻江仙》(临江仙),书法作者竟也是那位“书协大员”。这两首诗词,是连普通中小学生都烂熟于心的,如此低级错误,一而再地出现,令人惊诧莫名。

孙大愚先生接受参访

大愚一笑:说来惭愧,在我们这行中,如今这类现象实在太普遍了。都说书法无错字,那是大家给的圆场,世人给同行台阶下。诚然,书家手误出现一些错别字在所难免,但经常性地出现、并且出现后不自知、还装裱展示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这要连闯几关?最终贻笑世人?说到底,还是文化根底浅薄所致。所以,对我们同行来说,时下当紧的还真不是练书法,而是要狠补传统文化的基础。

还有,我也曾身临其境。一次,我受部队首长之邀,参加一书画活动。到场后发现场面十分热闹,邀来的书法家济济一堂。一些书家穿着打扮标新立异——披红挂彩者,高帽峨冠者,披头散发者……还有行为上的惊世骇俗——有的大喝一声,念念有词,表演“气功书法”;有的狂饮不止,东倒西歪,表演“醉酒书法”……总之丑态百出,不一而足。有人说此是书法的“与时俱进”,但我看是哗众取宠者的聒噪演出,是鸡鸣狗盗者的盛妆舞会。

某曰:曾在新闻上读到消息,得知你开坛讲学,解古今慧语。其中就有“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之语,亦颇近弘一法师“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亦不知通过此举,君又有何收获?

大愚笑答:台湾大诗人余光中曾说“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我现在的感受就是这样。

但教学相长,通过教课,也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冰不搦不寒,木不钻不着,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这也是一次自我的激发与鞭策。自己讲了,首先得自己充分领悟。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梯子。

孙大愚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两位教授

昔日我特激进,如今多几分宽容,但对艺术的追求却火焰般愈燃愈炽;我还时常想起太白先生歌颂怀素的诗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这首诗恩师常常咏起,怀素的情怀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我还经常想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有的时候,人可以尽量克制以谦虚,但骨子里,要有那种“啸月吟风,放歌纵酒,顾盼自雄,舍我而谁”的精神自许。西方著名画家梵高说:“艺术的激情是一把火,让它永远燃烧”。

但也正如很多朋友所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渐渐变得平和、淡定。但“形骸非亲,大地亦幻”,岁月可以让人终生迷茫,也可让人一朝醒悟。做人如此,从艺也是如此。年轻时,我喜欢画钟馗,因为他辨善恶,识鬼神,惩恶扬善;如今,除画此君,我更喜欢画弥勒佛祖,他大彻、大悟、大度、大智,笑对尘世,包容万物。我越画越喜欢他,越画越觉得接近了他。

有时我也很迷茫,但一想起他,一画起他,烦恼就风卷残云般消散,根源就掌上观纹般清晰。

孙大愚先生在活动现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这是哪位游方的僧人?有人说,弥勒佛祖的前世化身五代时的布袋和尚;更有人说,他的化身是南北朝时僧人契此,也正是这首禅诗的作者。

如今,我感觉自己就像这位问路的和尚。我去往何方?时而嬉笑对人,时而白眼面世,到底苦也乐也?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我听到了先贤们那穿越时空来的激励。

“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我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3429.html

更多阅读

孙大愚先生讲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 授人以渔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

转载 孙毓敏京剧艺术讲座全文 孙毓敏教唱京剧花烛夜

原文地址:孙毓敏京剧艺术讲座(全文)作者:梦笔山人第一讲 京剧演员的学艺经亲爱的网友们:  你们好!我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厦门、香港、武汉、台湾、深圳、河北的许多大学、小学、中学、俱乐部、票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讲过关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可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

罗大佑歌词创作初探王生宁 罗大佑创作歌曲

《罗大佑歌词创作初探》王生宁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的罗大佑,其歌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是20世纪后20年不可避免的风云人物之一。其歌曲创作源自生活,抒发真性情,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弊端以及深层的民族文化情

孙大愚先生讲述画家与画匠的区别 画家方增先先生近况

孙大愚先生讲述画家与画匠的区别画家与画匠的区别何在?当今社会,“画家”满街走。有人学画三天就自称画家了。所有学画的人都希望有一个速成班,毕业之后就成了“著名画家”。其实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

声明:《转载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为网友萌萌乔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