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换”作文阅卷实录 乌鸦反哺

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换”作文阅卷实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考题解析

浙江卷这几年的自主作文命题经历了话题作文、二选一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演变,到今年变为了“有限命题作文”,或称“命题材料作文”(作文阅卷大组长陈建新),但正如2008年阅卷组长陶然教授指出的,改变的只是写作的形式,并不造成正面或反面的影响。因为每一种命题都有优缺点,作文命题没有完美的形式。

而在我看来,浙江卷的继承性还是相当明显的,其命题由这么三部分组成:引题、命题、要求。引题往往是一段叙述或分析性的材料,结尾加一句总结性的话;命题或是话题,或是标题,或是命意;要求往往没有变化,无非“三自”与“二不”。“三自”是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二不”是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也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仍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引题与命题。命题中有一句话非常关键: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换言之,后面提供的标题并非完全自由,而应在前面材料的前提下展开,这也正是这次命题被人称为“有限命题作文”的原因所在。引题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然界的“雏鸟反哺”,二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反哺”。

这两个材料中,第一个材料只是导入,第二个材料才是引出“角色转换”的关键,换言之,这里的角色转换仅限于有文化反哺色彩的角色转换,并非一般的角色转换。

再来看文化反哺,按照材料的提示,这种反哺体现在四个层面: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而反哺,正是文题中提到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所以写作此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指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转换,二是反哺,最好写文化反哺。

只有这样理解了,才算真正地审清了题意。

但从样卷的批阅来看,命题人的意图与考生的答题情况不一致。因为不少学生简单地将文题理解成了标题作文,写了男女的互换,上下级的互换,城乡的互换,与文化反哺距离甚大,所以,在阅卷中,对立意作了这样的界定:

1.一类立意:写了文化反哺,同时扣住“角色转换之间”标题写,最高可打60分;

2.二类立意:写了自然反哺(含人类对父母的反哺,赡养),同时扣住“角色转换之间”标题写,最高可打51分;

3.三类立意:只写了“角色转换之间”,没有写到反哺,算基本符合题意,最高可打43分;

4.四类立意:完全不顾题意,没有提到“角色转换之间”,属离题作文,最高可打20分。

当然,为了防止单看立意判定分数,大组又作了这样的说明:

审题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要综合考虑材料、思考生活的深度、语言、结构等要素。其中,内容重点关注思考的深度,如思想深刻,情感真切等;表达重点是语言,尤其是语言,因为谋篇布局可以模仿,而语言则非一朝一夕之功,最能见考生功底。

角色转换之间(60分)□浙江一考生

夜色浓稠,遮掩了星的光芒,我走出家门,将楼层里的灯亮起。母亲还未回来。

我轻抚开关老化的表皮。曾经,多少个夜晚,母亲将这盏灯亮起,照亮了这片黑暗。她知道,我看到这橘黄的灯光,就仿佛看到了温暖与希望。

那么今晚,当看到这个光亮的地方,母亲,会否感到温暖。

已经很晚了,可母亲还未回来。

我往楼下走去,离开了这片光亮。

曾经,我调侃着对母亲说,就我们那楼层的灯亮着,怪醒目的,哪天物业要来加收电费了。母亲笑了,忽地眼角的皱纹显得深刻而鲜明。

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换”作文阅卷实录 乌鸦反哺

灯,一直亮着。那仿佛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件事,一件幸福的事。母亲,总会将它亮起,不为这黑夜。我不知道当我看到了这盏灯的时候,心中是温暖是幸福,是怅惘是感动。我只知道未来的我,将为母亲亮起这盏灯。

母亲还未回来。我继续向下走去。此时,我很幸福,正如曾经母亲也很幸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盏灯,一直亮着,一直温暖着我。

母亲老了,我长大了,而灯一直亮着。我抬头仰望那缕灯光,那么高,那么远,而后漫长而漆黑的道路一直绵延到我的脚下。这条路,母亲与我共同走过。在这条路上有一缕温暖的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也许在很长很长的时光里,我忽略了她的光芒;在很远很远的时空里,我不曾记住那光亮的模样。但我知道,在这里,我等着母亲,为她点亮那盏灯。

我转身,母亲来了,我们寒暄着向那缕光亮走去。它仿佛指引着我们。它仿佛预知了在我与母亲角色转换之间的爱与幸福。

灯,亮得太醒目了。母亲说,我笑了,曾经我也这么说。曾经我也如此感慨。

我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说,早点回家休息吧!母亲也笑了,依然是鲜明而深沉的皱纹。

回家何时变得这般庄严而神圣,回家何时这般幸福而美好。回家,我们母女俩曾经相互的关怀,在此刻绽放。

母亲与我走过这片光亮,走过开关时,我不禁停下了。只是这轻轻一按,母亲按了多少年岁。

未来,我又将为母亲点亮多少个夜晚。

母亲说,长大了啊,都换作你照顾我了。我笑了,是吧。

评点:

这是一篇被认为今年浙江卷写得最令人感动的满分作文。

眼前夜色浓稠,“我”开亮了灯,引出了一段回忆,过去,母亲一直为我开灯;“我”想,未来,“我”又将为母亲点亮多少个夜晚。角色转换之间,作者懂得了人间大爱,懂得了反哺的道理,扣住了题意。作者以倒叙的笔法切入,以开关为主线,将眼前、过去、未来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思维转动自如,行文如行动流水,文章的结构很别致。

文章还运用了一些感人的细节。“我轻抚开关老化的表皮”,表明母亲一直给我光亮,一直照耀着我的人生路;“母亲笑了,忽地眼角的皱纹显得深刻而鲜明”,表明母亲历经沧桑,但她为了女儿,是幸福的,这种语言,比“一道深深的皱纹”之类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写作上,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这里的灯既是眼前的实体,又象征着母爱的温暖,照亮了我的前路,它“仿佛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件事”,这使得文章显得委婉而含蓄,别有韵味。在今年三十万份卷子中,显得非同一般。

师硕点评:广东与浙江的高考作文评判观念悬殊。一般而言,广东较保守,而浙江较开放。依广东高考作文评判观念,这篇被满分作文是审题不确之文,应该按“二类立意:写了自然反哺(含人类对父母的反哺,赡养),同时扣住‘角色转换之间’标题写,最高可打51分”来打分。这一点,同学们需了解,不要做了那盲从浙江高考作文评判观念的牺牲者。

角色转化之间(文4 韩诗娜54分)

“妈,我回来了。饭做好了没有?我好饿呀!”刚放学的李明兴冲冲地打开家门朝厨房喊着。没有任何回应。

李明放下书包,跑进厨房,“妈!咦?没人!”李明自个嘟囔着,径直走向电脑房。打开电脑房门,李明的妈妈果然在房里,正全神贯注地跟别人聊微信,连李明站在身后也不知道!

“妈,你怎么还在玩电脑,我好饿了。饭做好了吗?”李明的妈妈吓了一大跳,眼睛没有移开电脑屏幕:“儿子回来啦,几点了?”“都12点了。”李明不满地回答。“呀,12点了?我忘做饭了。算了,我上网订份外卖来给你吃吧,很快的……”

10分钟后,外卖送来了。“儿子,你快吃吧,吃完就去睡觉,等会还要上课呢!”妈妈摸摸李明的头,笑嘻嘻地说。“你还知道我要上课啊!”李明坐着没动筷子。“对不起嘛,儿子,妈妈跟刘阿姨聊得太入迷了,都忘记看时间了,下次不会了啊。你先吃,妈妈先跟刘阿姨说完刚才的事。”说完,妈妈留下李明一个人在饭桌前,又去电脑房聊天了。

李明看着摆在面前的饭菜,肚子好饿,却一点食欲也没有。从前的事一幕幕清晰地在李明脑中回放……

从前李明的妈妈并不怎么懂得用电脑,不会上网看视频,不会上网查资料,更不会上网聊天和购物……后来,李明觉得妈妈太落伍了,就手把手教妈妈上网。妈妈起先不愿意,觉得学会使用电脑没有什么好处。但李明坚持要教妈妈学电脑,最终妈妈同意了。李明的妈妈学电脑倒也挺快,不到一个星期就学会了上网聊天、购物这些东西。这下子问题来了,妈妈不只是学会了上网,还迷上了上网。李明的妈妈是个家庭主妇,平时就负责李明和爸爸的衣食起居,空闲时间比较多。李明的妈妈又是个勤快的人,空闲的时候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李明和爸爸都常常夸她。

可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李明的妈妈就整天都“挂在网上”跟别人聊天、网购,经常忘记时间,就像今天这样,连饭都不记得做了。家里开始没有以前那样整洁,衣服、食物什么的常是妈妈网购的。以前李明和爸爸的衣服都是妈妈亲自到商店一件件挑选的,质量好又便宜。可现在李明的妈妈都不愿意上街了,直接在网上购买,还经常买到尺寸、颜色不对的劣质服装。李明和爸爸说了她好几次,她还是轻描淡写地说偶尔买到假货是很正常的事。李明和爸爸都只能叹口气表示无奈……

“哈哈哈……”从电脑房里传出的妈妈的笑声,打断了李明的思绪。“妈妈又跟刘阿姨聊到什么好笑的事了吧!”李明无奈地想。“不行,这与我教妈妈学电脑的初衷南辕北辙了。我只是想妈妈跟上潮流,有时通过上网可以更方便生活,怎么会变成这样了?不行,不行,我绝不能让妈妈继续这样沉迷网络,我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都快不成家了!”李明这样想着,下定决心地站起来,走向电脑房……

师硕点评:这次选择记叙文文体写作的,只有两位同学。两篇记叙文,我都给了50以上的高分。我对作文的评判原则是: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所以我打分,只问合不合题意,写得好不好。至于用什么文体来写,持什么观点立场,我并未偏向。这两位同学的记叙文都获得了高分,但这并不表示我鼓励大家写这类作文。以我的经历与理解,这类作文在评卷场(特别是在橘郡评卷场)上,打分会很飘忽,较有文学素养与趣味的阅卷老师(这类语文老师很少)会打很高分,相对古板只会教习题与应试议论文的阅卷老师(这类语文老师很多)会打较低分,更有可能是给45——48分敷衍了事。而且这类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要求较高,很多同学可能会写成一篇“流水账”,极少有同学能写好。所以我不鼓励大家写这类作文,而希望大家写较稳妥的议论文。这篇作文没有明确点出“文化反哺”和“角色转化”,但它是暗合题意的,是切题之作。不过,为了应试需要,还是明确点击“文化反哺”和“角色转化”才好,如上面的高考满分作文,也点了“角色转换”的关键词。与上文相比,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要逊色一些,但在观察、思考的角度及深度上,有所胜出。一般人仅是顺从题目材料含意,写文化反哺的积极意义,但韩诗娜同学却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这是深一步思考了。当然,造成李明妈妈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复杂的,如作为一名家庭主妇的生活与精神的单调寂寞、李明及爸爸对她的疏冷等,故而要使妈妈走出网络,只是强制要求是不行的。这点,诗娜同学显然是将之简单化了——这也是阅世未深之故吧。另外,考场上的记叙文,常变化为集记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叙事散文。好的散文,往往是事情理交融的。事以铺染,情以感人,理以明道。这其中,由深思而明悟之理最为重要——时下太多虚假、廉价的“催泪弹”式抒情散文,一眼望去好像很美,实则全无内涵;如果我们读一些经典散文,往往能够发见使其永恒者,不单在于真挚之情感,更在于深沉之思理。这两篇范文,如果添加一些思理的成分,必然能够更上一个档次。

角色转换之间(60分)□浙江一考生

“资格老”这个词大概可以算作为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的一个缩影吧!中国自古有以长者为尊、年轻人为卑的文化传统,但那是在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的古代或近代,对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已不算得是真理了。

角色的确在发生转换,从长辈们的生活图景中截取一些片断不难发现,年龄已不再代表“资格”了。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坐在饭桌前,爸爸妈妈与舅舅、小姨这些中年人显然是主角。他们有更多的在外打工、上班的经历,有更多的接触电脑、电视、手机等大众传媒的机会,因而也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或称“文化”。攀谈间,外公、外婆、爷爷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多少显得有些被动。他们更多地从儿女那里获得时代信息,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去,例如少在菜里放些盐。

而角色也并非“那边独转”,在父辈与我之间,角色或许没有完全转换,但至少已经转换且影响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自己年龄的增长,人格独立性显著增强,不再习惯一味“屈从”父辈的教导而喜欢在一些问题上独立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的确是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在对各方传媒的接触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因而有了可以进行角色转换的资本了。

然而,为什么角色转换偏偏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呢?

在中国古代,哪怕是近现代经济事业与社会事业发展都比较缓慢,从整体来看,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并没有出现过飞速发展,因而摆在年轻人与老一辈面前的文化资源总量几乎差不多,这就像一老一少都携着一百粒种子去田间播撒,尽管年轻人身强力壮且充满激情,但由于大家都只有一百粒种子,因而成果顶多相等。而老一辈却可以凭借以年龄积累起来的信息始终在这场老少之战中占据优势,维护父辈对子辈施教的文化主流。

但在当代,则时过境迁矣!社会事业与经济事业的发展,使年轻人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比父辈多得多。因而有眼界去“看世界”,也有途径去看世界。科技文化的巨大发展,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左右开弓”,应对自如,而对父辈,则是“目不暇接”,当然也措手不及、焦头烂额了,正因这一日日的累积,使角色转换变得逼于形势了。

这一转换当然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有一点,始终令我深深忧愁,那就是父辈,尤其是“老一辈”的父辈,他们在文化信息掌握上的被动地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父辈在文化上失去了对子辈的优势,他们也就不再有了这方面的吸引力,对于仍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年或中老年人来说,影响可能不大。他们多少还能在物质上完全独立。但对于我爷爷一样已失去经济能力的老人,其文化上地位不可避免的衰落,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成为致命创伤。他们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这正在或已经考验了子辈以及这个社会。

角色转换之间,势之必然,于年轻人,几多欢喜;于老一辈,几多愁啊!

评点: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从平常喜闻乐见的“资格老”切入,能从资讯、人格、视野、社会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角色转换作阐述,并对角色转换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思考理性客观,超越了一般考生的感性层面,有着严密的逻辑力量,获得了独特的广度与深度

师硕点评:这是一篇很有思考深度的考场作文,我很欣赏。但我也必须指出,如果在广东(特别是在橘郡),这很可能会被判为偏题作文。我们的评卷老师会说:“它虽然很出色地论证了“文化的角色转换”,却未能紧扣“文化反哺”来谈,所以它是偏题作文,只能打二等下以下。”——这就是橘郡。其实它确实是在谈“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换”,只不过是从消极影响的方面来深谈而已。

角色转化之间(文4 朱冠颖56分)

柴静在《看见》中说:“年龄的断层,也许阻止不了文化的交流。”父教子承,子袭父志,千百年来被视作正统的传承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断层间的深沟,极有可能为施教者与受教者间角色的转化建造一条大桥,通过二者的换位思考,彼此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

文化反哺一词的出现,体现的是新时代的追求。年长一代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更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根基。然而正如孙中山所言:“天下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新时代的发展大潮滚滚而来,年长一代在众多新事物、新气象面前显然不具备与年青人一样宽广的包容心态和强劲的学习能力。为了年长一代的“跟上时代步伐”,文化反哺一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建设意义。

只有双方都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与心态,文化反哺才能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位置/年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理解彼此的观念及态度。雨果曾言:“人站在山顶时,会下望深渊;当跌落谷底时,又会仰望天空。”在年轻一代尚未形成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时,年老一代无疑是“站在山顶”的人,然而当他们渐渐老去,行动与社会脱节,心理与年青人掉队,这时的年长人又成了“跌落谷底”的人。如果这时年长一辈固守着“山顶”心态,不肯稍微低下头颅,弯下身子看一看下方的“深渊”,不具备换位思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么这一从“山顶”到“山谷”的巨大心理落差,对于习惯施教者这一角色的年长一代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所以,这时的文化反哺,便成了每一个不甘落后的年轻人在换位思考中最本真的渴望和最迫切的追求。白岩松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谈到:“我希望以后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他笔下的黄永玉,年届八十还学及开车,和年轻人一起“玩好玩的东西”,“幽默,乐观,把世界让给年轻人。我老了,可是我愿意学,愿意改,只要我的心态永远年轻,这个世界也一定不会老”。白岩松“想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儿”的愿望,黄永玉“永远年轻”的心灵表白,对于某些固守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的年长一辈,是温柔的劝告亦是善意的提醒:心灵上的皱纹比脸上的皱纹还要可怕,敞开心胸,对年轻人多一点理解,对新事物多一点包容,才能在文化反哺里汲取真正适合自己的营养。

年青人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与年长人有一定的冲突,所以年长人需要低下头颅,年轻人也要给年长人一个“台阶”下: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是以最温和的方式来回报、感恩;同样,在文化反哺时,年轻人可以换个方式,充分考虑年长一代对于新的价值观念的接受能力,避免激烈的价值观冲突,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给年长一代输送向上的“正能量”。正如美国的苏珊大妈,在孙子的影响下勇敢追求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最终登上“达人秀”的舞台,唱出了属于老年人的丰韵和精彩。

在苏珊大妈与她的孙子施教者与受教者角色的转化之间换位思考成了二者之间的滑润剂。文化反哺让这个世界少了因年龄断层带来的价值观念差异的尴尬,让年轻人多一点沉稳、老年人多一点活力,这个世界才会像黄永玉所说,“永远年轻”。

师硕点评:“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化之间”,只是一个论题,而非论点(观点、主题)。论题是宽泛的,笼统的,要把它论好,则必须给它立一明确的主题。一些同学觉得这道作文题无物可写、不知如何写,就是因为未能给文章找到安身立命的明确主题(观点),故而乱写一通。这就像一个瞎子,不知敌人在何处,于是挥刀狂舞。看着威风凛凛,实则心虚慌乱。朱冠颖同学这篇作文则不是,它的观点非常明确: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化需要换位思考。有的放矢,写起来当然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了。另外,很多同学的作文论据匮乏,所以即使理论分析很有层次与深度,却不能获得高分。我们要牢记,考场作文如果能够做到三点,则高分十不离九:一是切合题意,二是论据丰富,三是理论分析透彻——正如朱冠颖同学这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4597.html

更多阅读

2006-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分类详解 四川麻将 源码详解

【转载】2006-2010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分类详解一、字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06)A.模样(mó) 疲惫(bèi)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

2010年高考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澄澈(chénɡ)轻佻(tiāo)豁免权(huō)舆论哗然(huá)B.甄别(zhēn)市侩(kuài)软着陆(zháo)温柔敦厚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浙江文综政治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24.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我国沿海某服装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

声明:《2010年高考浙江卷“文化反哺中的角色转换”作文阅卷实录 乌鸦反哺》为网友改变命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