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之真伪 扬州十日屠城女人

扬州晚报 2006-05-13

编者按

《扬州史志》刊载的《〈扬州十日记〉是伪书》一文,在扬州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文史专家已针对文中所提出的清军火炮与城墙的关系、史可法行走路线、书中所载与正史之间的矛盾、当时扬州城的人口数字、清军的军纪、书中人物的民族语言问题等诸方面论证了伪书说的不成立。但是许多个性问题不能用共性来推断,古代的地理环境不能用今天的情境来比划。目前之所以存在争论,就是因为《扬州十日记》是“孤证”。果真如此吗?其实,就连“孤证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细心梳理同时期各类文史典籍,有关扬州十日的记载并不鲜见。

今年第一期《扬州史志》刊登了朱志泊先生的文章《〈扬州十日记〉是伪书》,文章长达1万多字,作者从清军火炮与城墙的关系、史可法行走路线、书中所载与正史之间的矛盾、当时扬州城的人口数字、清军的军纪、书中人物的民族语言问题等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作出“《扬州十日记》是伪书”的结论。5月10日有关媒体刊登了该文章。本市一些文史学家对该文中提到的诸多论点和论据提出了质疑。

其实,朱先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新鲜。《〈扬州十日记〉是伪书》的主要论点论据来源于网上流传很久的一篇文章:《〈扬州十日记〉证讹》。此帖2003年10月30日首发于吉祥满族网,作者署名“佚名”,此后便在一些论坛上时见转载。该文从扬州并未形成南明和满清两军的主战场、对扬州府城人口密度的估算、清军可能投入扬州战役的兵力分析,力证扬州十日屠城的不可能,并列举几个可以说明《扬州十日记》不可信的问题:清军在入关之初的纪律状况不允许屠城;3万清军在五六天内不可能手刃80万余人;屠城的善后事宜无法进行。最后还找出《扬州十日记》一文自身的矛盾:王秀楚不仅能听懂满语,并且能和“满兵”相问答;当时称“朝鲜”,不称高丽等等,认为《扬州十日记》“在以讹传讹,必将给历史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在人们认识上造成混乱,所以证讹工作十分必要,应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据网友提供的线索,《〈扬州十日记〉证讹》关于扬州人口和城市面积资料,摘自张德芳先生的《〈扬州十日记〉辨误》。经核对,张德芳《〈扬州十日记〉辨误》一文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而且张先生的意思是这样的:他认为根据当时扬州附近各个乡村的报告,这个地区人口总数是78960户,或者说是495497口。加上在17世纪扬州的人口统计数,张德芳认为这个地区(包括城市)总人口大约为100万。他估算说,在各种情况下,攻城时挤进这个城市的人口最大数量至多应该是20万—30万人。(摘自《〈扬州十日记〉辨误》,第368—370)

由此可见,从张德芳的《〈扬州十日记〉辨误》到佚名的《〈扬州十日记〉证讹》,再到《〈扬州十日记〉是伪书》,观点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张德芳从史学的角度对《扬州十日记》中的记述进行辨误,而佚名则是以“证讹”的名义为扬州十屠辩护,说《扬州十日记》是假的。再看《〈扬州十日记〉是伪书》一文,除了材料上的增补删减,与《〈扬州十日记〉证讹》如出一辙。

本文不想就清军火炮与城墙的关系、史可法行走路线、书中所载与正史之间的矛盾、当时扬州城的人口数字、清军的军纪、书中人物的民族语言问题等诸方面再行论证,因为许多个性问题不能用共性来推断,古代的地理环境不能用今天的情境来比划,因此不愿浪费篇幅。我们不能因为《扬州十日记》是孤证,并且流传与辛亥志士的宣传有关,就对其妄加否定。笔者不惮检索之劳,以示《扬州十日记》不可轻易否定。

史籍的记载

《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贼所害,有举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

《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 (雍正《扬州府志》卷34)《明季南略》卷4:“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扬州十日的大刽子手豫亲王多铎,将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酋长。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诗歌的愤慨

扬州屠城后,明末吴嘉纪有一首《过兵行》诗,描写了扬州浩劫以后的惨状:“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息过十年,蔽寒始有数椽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马驰来如急雨。东郊踏死可怜儿,西郊掳去如花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欲死,谁能去见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遏寒栗栗。入即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骨肉与家今又无。白发归来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鸟。”抗清志士顾炎武在《酬朱监纪四辅》中写道: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樽前叹式微。”

书画的再现

《一段悲壮的历史——〈追远图〉及其它》(《扬州日报》2002年12月26日):“在史可法纪念馆祠堂东侧平橱内,陈列有一长卷,是为《追远图》。此图长约70厘米,宽20厘米,图前有一行小字:负罪抱恨男笏书(本名典)百叩(扌文)泪敬摹。图中段题记云:宅后澄潭,弃子尽节,显妣张孺人存年二十有七岁,生于巳未年二月初巳时,殁于乙酉年四月二十六日亥时。图中扬城烽火连天,惨烈异常,清兵旌旗摇曳、剑拔弩张。宛虹桥、地藏庵、藏经楼等建筑清晰可见。读图后《扇梳记》可知,此图为图中潭边小儿长大后,追忆其母澄潭尽节的写真画。其母张孺人,时年27岁,丈夫史似兰早逝,遗孤(扌晋)臣(画中潭边小孩)年仅10岁,清兵进入扬州城后,其母恐遭清兵所辱,准备全节自尽,携(扌晋)臣至屋后澄潭,此时,儿牵母衣,母抚儿头,母子依依,相对悲泣。母乘子不备而投水。(扌晋)臣奋力救援,终因年少体弱,力不能及,亲见慈母沉入清潭之中。(扌晋)臣长大以后,在其外祖父处得其父生前使用的残扇一柄,后又在其乳母处获其母生前使用的断梳一把,睹物思亲,追忆往事,绘图如前述,名曰《追远图》,后人又称其为《澄潭尽节图》。”

小说的实录

如果说《追远图》是绘图版的《扬州十日记》,那么另一扬州人石成金的小说《雨花香》中的记述更令人信服:“大清兵破了扬州城,只因史阁部不肯降顺,触了领兵王爷的怒,任兵屠杀,百姓逃得快的,留条性命,逃得缓的,杀如切菜一般。可怜这些男女,一个个亡魂丧胆,携老抱孩,弃家狂奔,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但扬城西南二方,兵马扎着营盘,只有城之东北邵伯一带地方,有艾陵湖十多里水荡,若停船撤桥,兵马不能往来。只有南荒僻静小路小渡可通桥墅镇,走过桥墅镇,便是各沟港乡庄,可以避乱。”虽然只是作为背景交代,也很有震撼力。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2月第1版)介绍:作者石成金,字天基,扬州人。生于顺治末,活至雍正十年之后,约当1660—1736年间,其“著书九十二部,不啻数十万言,流传天下。”

外国人的旁观

“扬州十日屠” 清兵杀人如麻,流血有声,读了之后,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狱,忘掉人间。其惨烈程度为天下所震惊。意大利传教士马丁诺.马蒂尼(1614—1661)《鞑靼战纪》记录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部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它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鞑靼战纪》的作者汉语名字为卫匡国,字济泰。清军南下之时,他正流寓江南。其书于1654年在荷兰、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出版,可能是最早向世界揭露“扬州十日屠”惨剧的。

“扬州十日”之真伪 扬州十日屠城女人
抗争的印记

在民族危亡之时,有相当多的扬州人选择了与清军“以死相争”的英勇壮举。据《明通鉴》载:清军攻入扬州城后,“扬州知府任民育,绯衣端坐堂,遂见杀,合家男妇尽逋井死。同知曲从直与其子死于东门。总兵刘肇基所部四百人巷战,格杀数百人,后骑来甚众,力不拔,与副将乙邦才战没。”又据《甲申朝事小记》载:清军围攻扬州城之时,“副将马应魁,领旗鼓,每战披白甲,书‘尽忠抱国’四字于背。扬州破,战死。”诸生许王家被清军拘押时,“或劝曰:‘君故明一诸生,未食天禄,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义,岂论仕与不仕?公等复言。’”其实,为反抗满清暴行而死者,不仅有南明的将士和士人,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下层的普通市民。其中有医生,商贩,渔夫等。如市民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同上)

材料的收集是无止境的,笔者并不是历史研究专家,也不想再举例证一一反驳。其实许多专家包括外国学者都对朱先生认为矛盾的地方有详细的解释和论证,只要读书细心的人都会从中得到答案。考辨是读书时要提倡的,但如果动机不良,借说《扬州十日记》是伪书来否定“扬州十屠”,那就伤害扬州人的感情,对不住读书人的良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4612.html

更多阅读

浩昊翰墨国历险记之大闹无字城出色剧照分析 浩昊文字国

  浩昊翰墨国历险记之大闹无字城剧情介绍:选集动画片通知的是无字城是翰墨国前国王专为错字们建筑的一座农村。正在无字城里,吃书虫大恶鬼会若何使用城里的错字来拼集浩昊呢?浩昊又将若何和吃书虫大恶鬼斗勇斗智呢?  《浩昊翰墨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 南京民国红公馆哪家好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杨虎城,在南京也有一处公馆,即位于新街口东北邓府巷的17号(原25号)建筑。邓府巷17号的杨虎城公馆或称杨虎城旧居,不仅与爱国将领杨虎城有关,它还

土耳其1 特洛伊木马屠城记 特洛伊—木马屠城记

特洛伊国王的次子帕里斯将金苹果献给了爱神阿佛洛狄忒,于是, 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也因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斯巴达为一雪耻辱组成盟军,在墨涅拉俄斯的哥哥阿伽门农

声明:《“扬州十日”之真伪 扬州十日屠城女人》为网友我们爱过就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