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之治”与唐僧传播佛教 唐太宗唐僧讲经的地方

唐太宗“贞观之治”与唐僧传播佛教

有人认为,唐太宗与唐僧西天取经没有关系,属于文人编造,实际上,他们的渊源很深。正是佛教的力量,让李世民大力弘扬佛教,让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其治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本人对于佛教的态度,延续了其父唐高祖李渊的做法,儒、释、道三教并举,将儒教置于首要地位。其出于政治考虑,对佛教加以整顿和利用,借佛教而安民治天下。当然,晚年其笃信佛教亦是事实。

-------诸葛长青(海涛)

1、深刻的烙印,特殊的关系

唐太宗的少年时代,佛教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入到各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李氏这个大贵族家庭也不例外。公元六0六年,九岁的李世民患目疾,他的父亲李渊曾亲自到长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李世民疾愈后,李渊即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奉。这些在李世民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后来他始终念念不忘儿时的这段经历,曾亲自撰诗赞颂草堂寺祖师鸠摩罗什,表达对前代高僧的崇敬和追念。

李世民在参与其父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又得到佛教的支持。在围攻据各阳的王世充这一关键战役中,嵩山少林寺僧志操、慧、昙宗等主动协助破城。这种特殊关系,加深了他对佛教的感情。由此可见,他在登位之前就和佛教僧侣交往密切,视其为师友。

诸葛长青(海涛):自有家庭熏陶、个人经历,使他坚信佛教缘分。

2、共法鼓而同宣,与梵音而俱远

唐太宗虽然也提倡道教,但他曾多次表白自己对佛教的信仰。自称"皇帝菩萨戒弟子",发誓"惟以丹诚皈依三宝"。表示自己平生的终极信仰是"愿心悟无为,神迁妙喜,策绀马以入香城,蹑金阶而宝殿。(以"策绀马"、"蹑金阶"比喻入世法,以"入香城"、"升宝殿"喻为出世间游玩法乐,逍遥净土。永荫法云,尝餐甘露。疾证菩提,早登正觉"。又自称是"金轮天王"的化身,而今降生帝王之家,是要普度众生。"云和之乐,共法鼓而同宣;雅颂之声,与梵音而俱远"。"希声旦发,键槌夕震,莫不倾耳以证无生,入神而登正觉"。

唐太宗不但如是说、如是写,而且如是做,可谓"信"、"愿"、"行"俱足。他继位后,立即宣布废止限制佛教发展的诏令,开始"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振兴颇费心血。贞观三年,为报母恩,舍旧宅通义宫为尼寺,以后又陆续修建了不少佛寺。同年下令恢复隋朝设在大兴善寺的译场,命印度和尚波颇主持译经。中国沙门十九人助译,命大臣房玄龄、杜正伦、萧累等监护勘定,此外,太宗又在宫廷内外大兴佛事,或为超度祖先和陈亡将士孤魂,或因风雨失时,命僧尼诵经行道。事后都要大量布施。并先后为皇后六宫授戒。贞观六年。太宗诏请华严宗初杜顺进宫。下殿亲迎。赐号"帝心"。宫廷上下对杜顺礼敬如佛。

3、礼敬玄奘,相见恨晚。

贞观十九年正月初七日,玄奘大师由印度求法归来,抵在长安。太宗与之"谈叙时俗。从卯到酉(早上五时到晚七时)不觉时延"。玄奘条陈所需优给。甚至对大功臣尉迟敬德的爱子窥基。也应玄奘的请求,特赐其出家。跟随玄奘学佛译经。窥基由被迫出家到最终成为玄奘的得意门生。并和玄奘一起创立了唯识宗。太宗还延请全国高僧数人,征集缀文、字学、证梵学者和笔受、书手以及一些大臣等。在玄奘所住弘福寺内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国立译场。所译之佛经"展转流通。使率土之人同禀未闻之义"。又亲撰佛教《大唐三藏圣教序》。称颂佛教"微言广被。拯含灵于三途;遗训避宣。导群生于十地"。以后太宗对佛教愈发护持情深。应玄奘之请。一次就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为长孙皇后新建慈恩寺。请高僧五十人入住。别造译经院。玄奘移住之日。太宗及皇太子、后妃等于安德门楼亲执香炉临送。仪式非常隆重。观者数万人。唐太宗直到临终仍和玄奘谈论佛法。问因果报应及西域先圣遗迹。深以"相见之晚。不得广兴佛事"为叹。

诸葛长青(海涛)唐玄奘对太宗影响很大,因为唐僧是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徒弟金蝉子转世而来。具备无限的影响力。



4、佛教的兴盛,带来了国丰民安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佛教的信仰和扶持政策。开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时期。贞观年间,全国寺数已达三千七百十六所。"天下僧尼。数盈十万"。佛经翻译规模宏大。佛教宗派相继创立。佛教兴盛之因。结出了"贞观之治"之果。为官的信奉佛教、深信因果而勤于政治、廉洁奉公;对民众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客观上安定了社会秩序。缓和国内外阶级矛盾。公元六三年。全国处死刑的不过二十九人。朝野上下政治清明、民风淳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八方来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正如《大乘无量寿经》所述:"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无有冤枉。加不凌弱。各得其所。"这也是佛门弟子之理想也。

唐太宗李世民,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其治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对于佛教,根据其对于佛教的态度前后一分为二。
第一个阶段,从武德元年(618)至贞观十九年(645)。这一期间,唐太宗对于佛教,主要是利用佛教,为其统治服务。以“道”制“佛”,对于两教严加管制,以实现政府对佛教的有效控制。

第二个阶段,从贞观二十年(646)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由于沉迷其丰功伟业,以及久攻高丽不克,加之玄装推波助澜,使太宗对佛教笃信不疑,直至终死。

一、第一阶段:利用佛教,严格控制、防范于未然
唐太宗“贞观之治”与唐僧传播佛教 唐太宗唐僧讲经的地方

唐太宗延续了其父唐高祖李渊的做法,儒、释、道三教并举,将儒教置于首要地位。出于政治考虑,对佛教加以整顿和利用,借佛教而安民治天下。

武德三年,时秦王李世民,围攻洛阳,征讨王世充,为了取得少林僧侣的支持和帮助,曾致函少林僧人,要其“护持正谛”,“化阐淄林”。此即“少林十三棍僧救助秦王”之事。但在其攻克洛阳之后,却废除隋朝寺院,沙汰僧人。及登基,太宗为笼络这些有功僧人,召见其觐见,但众僧“固辞不往”。太宗“即赐锦千段”,并封“少林寺武僧昙宗等为大将军”。

武德年间,法师法琳著《破邪论》上秦王书中,仅“颂其文德”,“未言信佛”,“是太宗不信佛之证”。及即帝位,所修功德,俱别有用心。

贞观二年三月间,太宗念及当初平定天下时,诛戮的人数太多,内心颇为不安。遂将其御服,布施各寺诸僧,且礼忏超度。在“为战亡人设斋行道”的诏书中,曰:“朕为了禁暴用兵,……自隋末创义,……北征东伐……凡所伤殪的人,是难用胜纪的。虽然他们是逆命乱常,自殆殒绝;可是恻隐之心,还是追意怆恨,……想起释氏之教,深尚仁慈,禁杀三科,杀害为重,朕所以意念及此,就弥增悔惧了。”很显然其目的是为“阵亡将士造福也”,并非出于对佛教的崇信。

同年,太宗谓侍臣:“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同样表明,其对于佛教,只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利用、扶持佛教。

贞观三年的十二月间,太宗皇帝又下诏,为过去行阵作战的地方,建立佛寺,在他“行阵所立七寺诏”一书中说:“纪信捐生,丹青著于图像,犹恐九泉之下,尚论鼎镬,八维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济其魂魄。”

唐太宗对于佛教的宽容和扶植,是欲以自己为表率,来激发群臣和老百姓对于宗教的热情,从而有更多的人支持他,是更多的社会集团用户他。所以,以上种种,根本没有超出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

与此同时,唐太宗并没有放松对于佛教的控制与防范。贞观元年他刚即位,就遣治书侍郎御史杜正伦检校佛法。同年又下诏,凡民间四度僧者处以极刑。还诏令祠部掌管僧尼之事,并规定天下之寺有定数,每寺立有三纲(即僧官)。僧尼簿籍,三年一造,以防私度。

二、第二阶段:东征受阻,寻求解脱,妄图长生不老

唐太宗晚年对佛教由推崇转至笃信佛教,和晚年“过于夸耀”,“好大喜功”三征辽东而不克有关之外,还和当时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密切相关。

晚年的唐太宗,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成为其骄傲自满的本钱;他不但不能听取谏臣的忠言,还连年用兵,百姓深受其苦;三征辽东而不克,自觉气力大不如前。由此种种,开始留心佛法。

玄奘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返至长安。二月初,至洛阳宫见太宗。玄奘抓住时机,以广博学识、无碍辩才及挚诚祈请,终获太宗对译经的支持。同时,玄奘在所提赴少林寺译经遭拒之后,不得不接受朝廷的监管,借以消除太宗的疑虑。从此以后,玄奘法师“一入道场,非朝命不出”。

贞观二十年,玄奘上表,请太宗为新译经作序,太宗拒。固请,太宗终允,却迟迟不见下文。此亦足征太宗之不喜佛。

至贞观二十二年夏,太宗于玉华宫诏见玄奘后,太宗对于佛教态度大变。曰:“……既欲敷扬妙道,亦不违犯志可努力。今日已后,亦当助师弘道。”

太宗屡下剃度僧尼的昭书。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认为自己的宿疾平复,乃福善所感而致此休征,于是下《诸州寺度僧诏》,命“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宜度五十人”。其在《度僧于下天诏》中曰:“其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令度人为僧尼,总数以三千为限。??其往因减省还俗,及私度白道之徒,若行业可称,通在取限。”

由此可见,唐太宗已经从当初一个政治家对于佛教整顿、利用的态度,转变为一个对于佛教笃信的佛教徒。此刻唐太宗更多的是,以皇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中国古代的帝王,晚年一般都有一种幻想,即寻求长生不老之法,太宗亦不例外。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从天竺带回自言二百岁的僧人那罗迩娑婆,唐太宗命那罗迩娑婆“于金飙门造延年之药”,并发使天下,采集奇药异石。但药成之后,唐太宗不仅服之无效,反而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泻痢而死。

可以说,太宗之死,与其信奉佛教有直接关系。而其晚年对于佛教笃信之态,着实影响了唐高宗,武则天等,这是后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5802.html

更多阅读

唐太宗十四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结局悲惨的原因

唐太宗十四个儿子的悲惨结局凉月轻风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千古英帝,在战场上,他能挥师杀敌;夺得天下后,又是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他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

贞观之治 唐朝皇帝列表

贞观之治 百科名片 一代明君唐太宗“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

简评电视剧《贞观之治》与《贞观长歌》 贞观之治电视剧下载

简评电视剧《贞观之治》与《贞观长歌》期待已久的电视剧《贞观长歌》终于在央视一套首播。现在正值寒假,我也可无课业压力之忧,在家中慢慢品味贞观之风,以弥补没有完整看《贞观之治》的遗憾。也许是我期望太高,也或许是我对唐初贞观一

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全集 百家讲坛视频全集

《贞观之治》全集(孟宪实教授 讲)贞观时期可以说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令人羡慕的一个时代,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兴旺的景象,国立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同是这一时代也出现了像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这样一批光彩夺目的

感受北京——北京大学之治贝子园 治贝子园

北京大学之治贝子园从北京大学东门进来,往左一转,就是农园食堂。但是历史上的农园与食堂并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成为农园,是因为北大曾经把这座曾经的皇亲园林作为农场,其真正的名字应该叫治贝子园。治贝子园,是晚清皇亲贵胄的私家园林。

声明:《唐太宗“贞观之治”与唐僧传播佛教 唐太宗唐僧讲经的地方》为网友明月风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