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小青龙 当归四逆汤医案

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

收藏人:幸运草wrh

2012-04-20|阅:31转:7

|来源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

男,82岁,主诉毎坐起头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数分钟后减轻,门诊大夫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之类一周,未减轻。病人不想再吃中药,9天前遂住院,因为发病不敢睁眼,考虑大脑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问题,拜阿、西比灵、颈椎牵引、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观察。昨天再次见患者,言未再呕吐,还是晕。告诉他给你开个专治起则头眩的方,患者同意,茯苓30g 桂枝15g 苍白术各10g 炙甘草6g 五味子6g,今日又见患者,患者说昨天下午吃了中药,今天没一点事儿了。 要是早几天吃你的中药就好了,少受多少天罪呀。

疗效本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给我一丝别样的欣慰,到阜外医院进修心内之后,关注心血管新进展多了,对中药关注的少了,对桂苓剂(苓桂术甘、苓桂姜甘、苓桂枣甘、苓桂五味甘)关注是很久以前了,头脑中支离破碎,不系统。

至于用方指征,仲景明言,看看仲景书就知道了。

重大发现:1、桂苓配伍来源可查到辅行决----泻肾汤。

这是仲景用药的依据。升阳之方,黄芪为主,指的是大阳旦汤黄芪配桂枝,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指的是泻肾汤(小泻肾汤合小补肝汤变化),茯苓配桂枝优于黄芪配桂枝治疗阳虚之甚阴气逆升。阳虚复伤于寒则阳虚甚,用泻肾汤最好,这是伤寒论的理念之一。-------------------(治阳虚阴逆不只在桂枝补肝,更需要茯苓泻肾)

2、一样的道理,依据汤液经法图这个元素周期表,回顾五脏泻方脏器互乘,每挟滞实,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之法,推论:泻心汤的黄连配人参治痞。-----(治阳实之痞不只在人参补脾,更需要黄连泻心)

3、泻肺葶苈子配生地治燥。--------(治迷妄之燥不只在生地补肾,更需要葶苈泻肺)

4、泻脾附子配麦冬治滞-------------(治阴实之滞不只在麦冬补肺,更需要附子泻脾)

5、泻肝枳实配丹皮治烦-------------(治气虚之烦不只在丹皮补心,更需要枳实泻肝)

2、3、4、5需要病案来丰满。随感而发,诸位以为如何?

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附:下肢发冷,丝瓜络屡屡见奇效)

收藏人:幸运草wrh

2012-04-13|阅:42转:8

|来源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 121000)张雷

入冬或遇冷后因手足冰凉求诊者不乏其人,西医认为肢端血液循环不好所致,天气转暖即好无需治疗.但患者痛苦万分。(不客气说西医也真没有什么好治疗方法)。而学生通过学习《伤寒论》悟出一方,临床实践甚效。现总结下来与同道分享。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其功效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金镜内台方议》卷7:“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学生认为本病以女性患者为多,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恶抑郁,主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刘河间云:“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由于社会的压力增大,女性肝失条达,抑郁日久,藏血不足,则血虚,又感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这与本方擅治血虚寒厥证颇符。

初用时当归四逆汤治之多效,但日久也有无效者,或初愈又犯病的患者。后来又来了些男性患者。我三思后,自认用初始之思路,可能有不妥之处。是否忽略了阳气不充,不能温煦四肢之因,再翻经典有些感悟,想起了“少阴病,手足厥逆”自觉应该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合用温阳之方,三思良久未定。一日网上瞎点,翻到了“陈湘君运用通脉四逆汤治疗雷诺氏病的经验”的文章,观后心得颇多。陈湘君老师认为人体四肢末节为少气少血、肌肉浅薄之部位,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若脉道阻滞不通,则手足厥逆。其成因在于人体正气先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外邪所袭,风寒毒邪壅塞脉道,留恋阻滞,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陈湘君老师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凡温阳通脉之剂,均为正治,而通脉四逆汤在温阳通脉方面效大力宏,应首选之。药理实际证明本方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抵御寒冷的作用。

据此,我将当归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合用之,其功效为温阳散寒,养血通脉,治疗阳气不足,外受风寒毒邪,壅塞脉道,气血失运之入冬遇冷手足冰凉者,临床实践疗效甚佳。赵某某,女,25岁,初诊日期 :2011 年3月14日。主诉:手脚冰凉3年,平素二便、纳食正常,月经后错,经期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薄,脉弦。辩证:阳气不足,血虚寒厥证。方药:当归20g、桂枝15g、赤芍15g、细辛5g、通草10g 、大枣10枚,炙甘草10g、附子20g、干姜15g、丝瓜络20g,每剂服3次。药渣泡手脚,服药3付后,手脚温度正常,原方再服3付而愈。

下肢发冷,丝瓜络奇效

此方法为我师傅心得. 有些患者下肢膝盖以下常年怕冷,夏天都不觉得热,也只是觉得不冷而已。傅行医36年来对此病的治疗十分简单,并不用大量用温阳药,而是嘱患者去药房买一斤“丝瓜络”,分成10包,每天煮水喝即可,一般10天后就好了。其病理应为血脉不通,经络受阻,故打通经络即可,用通络活血之药。为患者考虑,而众多通络活血药中,“丝瓜络”最为众人所知,价格便宜,到处药房都能买到,因此该方法屡屡见效。

小青龙汤及其临床新用介绍

收藏人:幸运草wrh

2012-02-21|阅:261转:31

|来源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小青龙汤及其临床新用介绍

小青龙汤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组成:麻黄(去节,10-15克) 芍药(10-15克) 细辛(3-6克) 干姜(10-15克) 甘草炙 (10-15克) 桂枝(去皮,10-15克) 五味子(3-6克) 半夏(洗,10-15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水煎温服。小青龙胶囊:口服,一次3~6粒,一日3次。

禁忌: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来源:百度百科

小青龙汤新用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艾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症。笔者宗其“温肺化饮”之旨,用于其它疾病,也获显效,介绍几则,供同道验证。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谷某,女,38岁。患者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即湿衣,且于活动及进餐时尤甚。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迭经益气固表、温阳补气之剂罔效。余察患者汗出清冷如珠,自觉背部畏寒,似有一桶冷水浇着,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辨证其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当以散寒宣肺、调和营卫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麻黄5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浮小麦、白芍、羌活各10克。患者服药3剂后自觉背部寒冷感减轻,自汗减少,精神转佳。续服3剂,诸证若失,后以黄芪口服液益气固表而善后。

本证乃寒邪外感于肌表,饮邪内停于肺,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所为。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羌活疏风散寒,助诸药解表散寒之力。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营卫和调,故自汗止。

感冒 李某,男,32岁。患者自诉一周前偶感风寒后,即现发热、恶寒、咳嗽、痰色清稀白粘、鼻流清涕。曾在某院求治,诊断为“感冒”,予疏风散寒解表之剂口服,诸症虽减,但腹泻频作、泻下清稀、腹部隐痛、手足不温、食欲不振。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滑。脉症合参,此乃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所为,当以疏风散寒、通调水道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炙甘草、桂枝、干姜各6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半夏、车前子各10克,细辛3克,白术、茯苓各12克。患者服药2剂后腹痛消失,腹泻减轻,食欲增进。继服2剂,诸症悉除。

风寒袭肺,宣降失常,通调失司,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发为泄泻。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又加茯苓、车前子、白术等利水渗湿以助其功,故感冒愈而腹泻止。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叶某,女,45岁。患者双下肢水肿两年,伴畏寒、肢冷、心悸、头昏、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夜寐不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曾在某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中西药物治疗年余,诸证仍作。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此乃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症,当以温肺散寒、健脾除湿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白芍、五味子、法半夏各10克,麻黄、细辛、甘草、干姜各5克,桂枝、泽泻、白术各20克。患者服药7剂后,水肿减轻、尿量增多、食欲增进、胃脘胀满感消失。药即对症,效不更方,续进7剂,水肿消失,诸症悉除,心率上升至68次/分。乃改汤作丸,续服6月。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水道通调失常,水饮内停,故见是症。小青龙汤温肺散寒,通调水道,倍桂枝,温通心阳,化气利湿,增加心脏收缩力;加泽泻、白术,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温心阳、暖脾阳、理肺气、调水道,故水肿消失而心率上升。

2003.02.20 中国医药报 胡献国

散寒化饮宣肺,小青龙汤能治久咳

小青龙汤虽为临床常用之经方,但一般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外寒内饮者,鲜有用治一般外感咳嗽的。邢老师认为咳嗽(包括久咳)属于寒邪束肺,或寒饮内停者,均可大胆应用小青龙汤这样的峻剂,奏效甚捷。

李某,女,35岁。咳嗽1个半月,夜间尤多。鼻塞,有痰,痰色白。咽痒,畏寒,纳可。舌边有齿印,脉沉。处方用自拟利咽汤加减,7剂。

二诊:咳嗽反增,痰多,色白。有时背冷。舌胖有齿印而水滑。脉如前。处方:生麻黄9g,桂枝9,白芍9g,甘草9g,五味子9g,干姜9g,细辛9g,半夏9g,冬瓜仁30g,米仁30g,桃仁9g,芦根30g,紫菀9g,款冬花9g,7剂。

三诊:服药1剂,病即大减。现背冷已除,咳亦基本消除。舌淡红,脉沉。处方用原方稍事加减,服7剂后应患者要求膏方调理。

本例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患者为教师,邢老师根据其既往经验,用了套方,结果咳嗽不减反增,属于辨证不确,治疗有误。二诊重新辨证,根据痰白、背冷、舌胖有齿印而水滑,确认为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合苇茎汤,药后有桴鼓之效。其实三诊已可不服小青龙汤,但患者因经常患咳嗽,而迁延不愈,所以坚持要继续服上方巩固,故用二诊方加减。

平肝清热利咽,覆赭黛蛤是对证方

临床除寒邪、寒饮咳嗽外,更多见的是痰热咳嗽,一般用清金化痰丸多能奏效。但一些患者感冒后气道反应性增高,或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用一般的清热化痰药物无效,必须同用祛风清热利咽之品。还有的患者辨证属肝火犯肺者,单用清热化痰法也是无效的。

符某,男,77岁。咳嗽2月余,咽痒,咽痛,早上有痰,黄脓,下午干咳连连,气急,甚则呼吸困难,咳时头晕头痛。纳可,口干,大便偏干,每天1次(喝肠清茶),面色红,性情急易怒,有高血压史。2月来历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舌偏红,脉弦。处方:旋覆花9g,代赭石30g,青黛9g,海蛤壳15g,海浮石15g,僵蚕9g,蝉衣9g,玄参60g,仙鹤草60g,大黄6g,黄芩9g,象贝9g,制半夏9g,冬瓜子30g,米仁30g,芦根30g,生麻黄3g,7剂。

二诊:早上痰转白色,下午干咳次数明显减少,干咳前无咽痒咽痛,口干已除,大便偏干,每天1次,仍要服肠清茶。舌淡红,脉弦。守方改僵蚕15,黄芩6,加当归30,去象贝,7剂。

三诊:上方当归、青黛未配到。近几天咽痒咳嗽基本已消失,痰亦消除,精神振作,口不干,大便仍偏干。舌淡红,苔薄,脉沉弦。处方:初诊方去黄芩、象贝、半夏、青黛,改僵蚕15g,加当归30g、天麦冬(各)15g,7剂。

四诊:咳嗽已除。今年以来左手发麻,有颈椎病史。改方治疗颈椎病。

本案的治疗着眼于3个方面。第一,清热平肝。患者性急易怒、咳嗽时头晕头痛、面色红、舌偏红、脉弦,均为肝火侮肺,木火刑金之证,故用旋覆花、代赭石、黛蛤散以平肝清热。第二,清热化痰,用黛蛤散、旋覆花、海浮石、黄芩、象贝、半夏、冬瓜子、米仁、芦根等品。第三,清热祛风利咽,用旋覆花、僵蚕、蝉衣、玄参、仙鹤草等药。方中旋覆花兼具平肝、化痰、利咽之功效,一举三得。大黄直降下行,釜底抽薪,有助于平息肝火,通降肺热,一箭双雕。反佐小剂量麻黄,能祛风利咽,因有发散作用,与清热化痰药同用有推动化痰之力,与大队平肝清热之品同用而无副作用。

来自[妙方精选]栏目

姜良铎应用小青龙汤举隅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炙甘草所组成。原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及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等症。姜良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姜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新,临床应用于其他病症,每收良效。

痰饮夹热之咳喘

素有痰饮,外感温邪,痰热互结,肺失宣降,脾肺气虚,久病及肾,本虚表实。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咯痰色黄,不易咯出,腰膝酸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无力。姜良铎教授指出:“此为小青龙汤之变证,除抓住痰黄,不以咯出,舌苔薄黄,脉滑数等标实之热象外,同时亦要抓住腰膝酸痛,脉象无力等本虚之特征。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味治疗。”

李某,男,58岁。患者有咳喘病史12年。初诊:两月来反复感冒,咳喘加重,心烦发憋,咯痰色黄,不易咯出,倚息不得卧,腰膝酸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无力。

方药:麻黄10g、桂枝10g、芍药10g、干姜5g、细辛5g、五味子5g、半夏10g、炙甘草10g、生石膏30g、连翘15g、杏仁10g、炙紫菀12g、炙冬花10g、补骨脂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上方服14剂后,心烦、咳黄痰、苔黄脉滑数均除。仍咳喘发憋,气短乏力,继上方去生石膏,加蛤蚧尾3g、太子参30g

上方加减服用32剂,诸自觉症状皆除。后服丸药以缓图之。

按:此病人为内有痰饮,外感温邪,由痰热互结所致。用小青龙汤化其痰饮,加生石膏清邪热而除烦躁,麻黄配连翘透表达里,外透肌表之毒热,内清肺脏之痰毒;杏仁、紫菀、冬花三药相须合用,可收宣肺化痰之功,止咳平喘之效倍增。久病肺脾肾三脏皆虚,故姜老师常选用补骨脂、蛤蚧尾、太子参等药。补骨脂善补命门火,壮肾阳暖中宫,温脾脏助运化,逐里寒固精气;蛤蚧尾长于补肾益肺,尤能摄纳肾气,为治肺肾虚喘之要药;太子参补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补而兼清,平补气阴,为补气药中清补之佳品。诸药合用,透肌表,通气道,排毒邪,标本兼固,邪去正复,病当自愈。

水饮内蓄之水肿

吴某,男,48岁。感冒面目浮肿加重10天,患者有浮肿病史1年,刻诊见恶寒发热,无汗,吐涎沫,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头身重痛,口微渴,小便不利,舌体胖,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浮略数。尿检:蛋白(+++)。

方药:麻黄10g、桂枝10g、芍药10g、五味子6g、细辛5g、生姜皮10g、法半夏10g、云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5g、益母草30g、苏叶10g、蝉衣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6剂后,全身微微汗出,尿量大增,恶寒发热已除,脉转和缓。继上方减麻黄苏叶量为6g,加白术12g、黄芪20g、再进20剂,诸症消失。尿检:蛋白(+),后改服金贵肾气丸以善其后。

按:病人症状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组为恶寒发热,无汗,口吐涎沫,面目及双下肢浮肿,舌体胖,质淡,此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小青龙汤证,用其解表散寒,蠲饮降逆,表里双解;其二为口微渴,小便不利,苔白水滑,脉浮,为膀胱气化失司,水津失布之五苓散证,用其健脾通阳,化气行水。腰以上肿用小青龙汤“开鬼门”,腰以下肿用五苓散以“洁净腑”。配益母草、苏叶、蝉衣三药合用,轻开轻疏三焦,疏风活血利水并用。麻黄、细辛、黄芪为姜良铎教授常用之药,麻黄宣通肺气,细辛散风寒,激发肾气以化水饮,黄芪补脾益肺。三药相伍,一宣肺开上源,以布津液;一下通肾气,以行气化;一补脾运中,以化水湿,上中下与肺脾肾并顾,扶正祛邪并施,邪气去则气化行,脾不受困,健运如常,其病而愈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谢 鸣:名方运用——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9克,制半夏9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温服。服后覆被取微汗出。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稀白,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制方要义:本方所主为表寒里饮证,系患者素体阳弱,津液不能布化,寒水内停在先,复感风寒,肺郁表闭,寒饮内动,即所谓的“外寒引动内饮”。因风寒闭表,外见寒热无汗、头身疼痛;里饮内动见喘咳,痰多而清稀、舌苔白滑;如饮邪外溢经脉肌肤则可见身痛肢重、头面浮肿等。本证治疗当表散风寒,温化里饮,即表里同治。由于患者寒饮在内,素体阳弱津乏,故解表化饮中又当顾护气津。方中主用麻黄、桂枝相伍,发散风寒,宣通肺气;辅以干姜、细辛、半夏温肺通阳,化饮祛痰;佐以芍药益阴敛营,五味子温敛肺气,兼制君臣药之辛散温燥;更用甘草甘缓益气,调和于辛散与酸收、解表与温里之间。

效用特点:本方是治疗外寒里饮证的要方,其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全方以“温通布散”为作用特点,有温肺化饮止咳喘、解表散邪退寒热、振奋心阳除胸痹、通阳行水消肿满等效用。值得注意的是,方中细辛通启少阴(肾)之阳气,善散深伏的水寒之邪;干姜温肺暖脾,尤能温化寒饮;五味子酸收,既防姜、辛之燥散耗伤气津,又能敛肺而止咳喘。此三味相配,温化痰饮、止咳平喘,不伤气津,即所谓的“姜辛五味”药法,为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药对。

临床应用:本方在《伤寒论》中用治太阳伤寒兼里有停饮的咳喘,在《金匮要略》中用治溢饮、支饮及妇人吐涎沫,提示前人使用本方以里有寒饮,饮邪上迫外溢为其关键。现代临床本方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中耳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

用方原理:三焦主水液代谢,其中肾为阳气之根,主化气行水。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传输,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水饮多为阳弱不化津液所引起,与肺、脾、肾三脏的输化不及有关。饮具有流动不居的特性,可外溢于经脉关节肌表而为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肌肤水肿;内流于脏腑如心肺胃肠)而见心悸、咳嗽喘逆、呕吐痰涎、肠鸣泄泻,或停聚于腔隙如内耳、胸胁、腹腔)而发为头眩耳闭、胸胁满痛、大腹肿胀等症。本方温肾而行水气,暖脾而运水湿,温肺而布津液,使表里三焦通畅,津液布化,水行饮消,诸症得解。

临证经验:

1.根据原方证的病机变化增减:如表闭甚,里饮郁而化热,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适量石膏清热以兼顾,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如外无表证,但痰饮郁结而见咳逆上气,咯痰不利,喉中有水鸡音,则于方中去桂枝,甘草易为大枣,加射干、紫菀、冬花开结化痰、温肺下气,变解表化饮为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此为“射干麻黄汤”。

2.根据病证加减: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属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见寒热无汗,咳喘痰多,可选加紫菀、款冬花,或杏仁、苏子;肺郁化热见热甚、苔黄脉数,加生石膏、射干。支气管哮喘属于寒痰阻肺见咳喘胸满,加橘红、炒枳壳、炒莱菔子。老年性肺气肿兼下元不足,见咳喘短气,腰膝酸软,加人参、补骨脂、当归。小儿百日咳属于风痰稽肺,见喉痒咳甚,咯白色泡沫痰,加百部、制僵蚕、蝉衣。②肺源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衰肺水肿属心肾阳虚、寒饮凌心犯肺,见胸闷心悸,减麻黄量,增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黄芪、丹参;见尿少身肿,加车前子、炒葶苈子、大枣。③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虚寒,偶感风寒即见喷嚏频作,清涕不断,伴鼻塞声重,可加辛夷、防风、制苍耳子。卡他性中耳炎属饮聚耳窍,见眩晕、耳痛耳胀、舌滑脉弦,重用半夏,加石菖蒲、制地龙、虎耳草。④其他:慢性肾炎属肺脾虚寒,因外感风寒而见形寒肢冷,水肿或水肿加重者,可选加制附子、炒白术、茯苓、益母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寒饮留聚胃肠,见腹痛畏寒、肠鸣泻泄,桂枝易肉桂,加白术、茯苓。胸腔积液见胸痛,或胸满气急而无明显热象者,可选加苏子、炒莱菔子、白芥子。

王文鼎老中医运用本方颇有心得:方中姜、辛、味三药一般等量用之;麻黄选用亦很有分寸,如初病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麻黄捣烂去粉末留用),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量可达30克,);桂枝与白芍配伍,新病初期两味等量,病久渐虚则白芍倍桂枝量;寒饮郁热之寒热兼夹见口干思饮,但饮不多者加石膏,喘甚加杏仁,咽痛加山豆根。

总之,本方使用当以寒饮内停见喘咳、痰稀量多、舌苔白滑、脉弦滑为主要依据。寒饮兼有表寒者最宜,虽未兼表证者也可用,但单纯的表寒证者则不宜。痰热内停见咳痰黄稠、苔黄脉数者则忌用;阴虚内热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苔少脉细者当禁用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治咳喘名方:小青龙汤

口述: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徐晓东 整理:李华

中医治疗感冒是非常好的

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这些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平时就是坐堂看病,我侧重肺系疾病。感冒、顽固性咳嗽、哮喘、鼻炎啊这些,前前后后研究了30多年,这些肺系毛病,也就是西医说的上呼吸道疾病。

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很冷,风很大,天冷的时候呢,人的免疫功能也会比较差,所以患风寒感冒的人特别多。

我有一个学生,是给我抄方的,前几天他发烧38度,咳嗽、鼻塞、全身关节痛、连呼吸也困难。他赶紧跟我说:“徐老师,你给我开贴药吃吃。”

我学生的这个感冒,中医叫这种症状为“寒邪内闭”,这往往是天气突然冷起来,人被冷风一激,腠理闭塞,是人本能的一种抵御能力。而皮毛跟肺是相表里的,腠里闭塞,肺也就会有问题了,内热就散发不出来。

中医如何处理“寒邪内闭”呢?中医说要宣发出来,要让它出汗,肺气宣达,用一点发汗的药,防风、荆芥,甚至麻黄、小青龙汤,通过发汗,把“里热”清除掉。

几帖药吃下去,发烧退下来,鼻子也不塞,就是还有点咳嗽,那我就给他再开几帖药,前后4天,他就跟没有事情一样帮我抄方了。

现在城市里的居民,也知道经常挂盐水不好,他也想看中医。但真需要中医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够像我学生这样马上能找到我。特别是农村里的居民,他要找个好中医看看病,是很难的。

中医看感冒,2000年前就很有经验

今天,我先来讲小青龙汤。

前些年暑假,我的学生说:“徐老师你能不能在放假的时候,到我们乡下去送送医啊?”

推不掉,我就去了,夏天很热,那天晚上8点钟光景,院子里开进来一台拖拉机,是女婿拉他老丈人看病来了。老丈人60岁,看看嘛起码70多岁了,这么热的夏天啊,居然穿着棉衣,我在二楼,怎么等等不上来等等不上来呢?原来他老丈人走两步就要歇一歇,还有,女婿手上还拿着一个杯子,给专门用来吐痰的。老丈人走两步就咳,就喘,就要吐痰,上气不接下气。病人跟我说话,两个字两个字说,说了半天我听明白了,这个病10多年了,治来治去治不好,再热的夏天,背脊后面都有巴掌大一块地方是冰冰阴的,连续两年了,夏天没有脱过棉袄,晚上睡觉呢,躺不平,只能半躺着。

城市里这样典型的病例很少见,农村缺医少药,小病拖成大病。我对学生说,你就给这位病人开5帖小青龙汤,原方原剂量,一个字也不要改。

5天后,病人拖拉机坐坐又来了,“啊呀,徐医生谢谢你啊,吃了你的药,我舒服多啦,你看,我棉袄已经不用穿了。”

我说:“老先生,你这个病呢,有些年数了,现在我把你病情控制住,但药还得继续吃。你不用谢我,你吃的这张方子,是2000年前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叫小青龙汤。你把这张方子放好,毛病发作的时候就吃它5贴。”

病人当然不晓得啥个叫小青龙汤,这张方子就是经方,来源于2000年前汉代张仲景写的《伤寒论》,总共8味药:麻黄(去节)、芍药各9克,细辛、干姜、甘草(炙)各6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洗)。

这里面,麻黄、桂枝为君药,起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作用。干姜、细辛为臣药,起温肺化饮作用。配伍半夏,协助化痰降气;配伍芍药,敛阴和营,缓解支气管痉挛以止咳喘;配伍五味子敛肺止咳、防温燥伤肺,这是四味佐药;最后再用炙甘草调和药性,以防辛散温燥太过,耗伤气阴。

青龙是古代传说中东方的木神,负责万物的生长发育,龙入江海,必翻波逐浪。你看上面这位病人,夏天还穿棉袄,他体内的寒气可见有多大,他走几步就咳,就喘,咳那么多的痰,就是他体内水太多。我给他吃小青龙汤,就好比是给他体内放一条龙进去,龙兴则云升,云升则雨降,病人体内的水气就像江河一样流入大海了。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配伍极其高明。一般我们看感冒,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给病人解表,解表就是先把一些在表面的症状解决掉,头痛啊,怕冷啊,发热啊,这些中医叫表证,先给你解决掉;第二步你如果有痰的话呢,要给你化痰;痰化掉了,就到了第三步,你如果咳嗽,那最后给你把咳止住。

但小青龙汤不是这样的,小青龙汤是“三步并做一步走”的。解表、化痰、止咳,它一步就给你搞定了。

上面那个夏天穿棉袄的病人,我看他吃小青龙汤特别对症,所以一吃就见效。但经方这个东西,你如果用得不当,就达不到这个效果。

我有一个大三的学生,刚学了两年中医,属于学中医刚入门的阶段。有一次他偶感风寒,我开给他小青龙汤,之后就没有见过他。

将近20多天以后,我在学校里碰到他,他告诉我:“徐老师,你开给我的方子我抓药迟了好几天,这个药就没吃,后来我住院半个月,大叶性肺炎,昨天才出院。”

我说,你当时这个药没吃。如果你吃了,后面这个过程就没有了。

中医说痰生热,如果他当时能赶紧用药,及时化痰,体内化热的材料没有了,没有东西“资以抵粮”,用西医的话来说是炎症的培养基就没有了。你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痰郁而化热,痰就变成感染源,炎症灶了。

我非常惋惜地对学生说,后面西医的处理都是对的,消炎、抗感染、住院……但你的生命活力,由于这样一次过程,元气大伤,生命水平下降。现在你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生命状态。

很多人体质的下降,跟类似的大折腾有关。

其实,当这个学生病程进展到喉咙痛、痰黄,痰吐不出来、口渴、发烧时,这种时候就是化热了。这时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也是张仲景的经方),那又可以对付了。古人的方子,名堂多啦!我们自己也是在临床当中慢慢体会到的,经方真是好用得不得了。

过敏性鼻炎,这也是一个“肺系”的病,用小青龙汤配伍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也非常好。我临床上经常用的。

但话说回来,不理解配伍的人不能随便用。这里有一个理解的问题。有的人一听,“麻黄桂枝一起用。三步并做一步走”——有这么好的东西,一帖两帖就弄得好?那我也要用。不行,你不理解这个事情,就不能随便用。

来源:今日早报

小青龙汤及其临床新用介绍

收藏人:幸运草wrh

2012-02-21|阅:261转:31

|来源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小青龙汤及其临床新用介绍

小青龙汤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组成:麻黄(去节,10-15克) 芍药(10-15克) 细辛(3-6克) 干姜(10-15克) 甘草炙 (10-15克) 桂枝(去皮,10-15克) 五味子(3-6克) 半夏(洗,10-15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汉代计量的话,两=15.625克,升=液体200毫升 )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水煎温服。小青龙胶囊:口服,一次3~6粒,一日3次。

禁忌: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来源:百度百科

小青龙汤新用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艾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症。笔者宗其“温肺化饮”之旨,用于其它疾病,也获显效,介绍几则,供同道验证。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谷某,女,38岁。患者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即湿衣,且于活动及进餐时尤甚。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迭经益气固表、温阳补气之剂罔效。余察患者汗出清冷如珠,自觉背部畏寒,似有一桶冷水浇着,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辨证其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当以散寒宣肺、调和营卫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麻黄5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浮小麦、白芍、羌活各10克。患者服药3剂后自觉背部寒冷感减轻,自汗减少,精神转佳。续服3剂,诸证若失,后以黄芪口服液益气固表而善后。

本证乃寒邪外感于肌表,饮邪内停于肺,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所为。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羌活疏风散寒,助诸药解表散寒之力。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营卫和调,故自汗止。

感冒 李某,男,32岁。患者自诉一周前偶感风寒后,即现发热、恶寒、咳嗽、痰色清稀白粘、鼻流清涕。曾在某院求治,诊断为“感冒”,予疏风散寒解表之剂口服,诸症虽减,但腹泻频作、泻下清稀、腹部隐痛、手足不温、食欲不振。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滑。脉症合参,此乃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所为,当以疏风散寒、通调水道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炙甘草、桂枝、干姜各6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半夏、车前子各10克,细辛3克,白术、茯苓各12克。患者服药2剂后腹痛消失,腹泻减轻,食欲增进。继服2剂,诸症悉除。

风寒袭肺,宣降失常,通调失司,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发为泄泻。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又加茯苓、车前子、白术等利水渗湿以助其功,故感冒愈而腹泻止。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叶某,女,45岁。患者双下肢水肿两年,伴畏寒、肢冷、心悸、头昏、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夜寐不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曾在某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中西药物治疗年余,诸证仍作。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此乃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症,当以温肺散寒、健脾除湿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白芍、五味子、法半夏各10克,麻黄、细辛、甘草、干姜各5克,桂枝、泽泻、白术各20克。患者服药7剂后,水肿减轻、尿量增多、食欲增进、胃脘胀满感消失。药即对症,效不更方,续进7剂,水肿消失,诸症悉除,心率上升至68次/分。乃改汤作丸,续服6月。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水道通调失常,水饮内停,故见是症。小青龙汤温肺散寒,通调水道,倍桂枝,温通心阳,化气利湿,增加心脏收缩力;加泽泻、白术,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温心阳、暖脾阳、理肺气、调水道,故水肿消失而心率上升。

2003.02.20 中国医药报 胡献国

散寒化饮宣肺,小青龙汤能治久咳

小青龙汤虽为临床常用之经方,但一般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外寒内饮者,鲜有用治一般外感咳嗽的。邢老师认为咳嗽(包括久咳)属于寒邪束肺,或寒饮内停者,均可大胆应用小青龙汤这样的峻剂,奏效甚捷。

李某,女,35岁。咳嗽1个半月,夜间尤多。鼻塞,有痰,痰色白。咽痒,畏寒,纳可。舌边有齿印,脉沉。处方用自拟利咽汤加减,7剂。

二诊:咳嗽反增,痰多,色白。有时背冷。舌胖有齿印而水滑。脉如前。处方:生麻黄9g,桂枝9,白芍9g,甘草9g,五味子9g,干姜9g,细辛9g,半夏9g,冬瓜仁30g,米仁30g,桃仁9g,芦根30g,紫菀9g,款冬花9g,7剂。

三诊:服药1剂,病即大减。现背冷已除,咳亦基本消除。舌淡红,脉沉。处方用原方稍事加减,服7剂后应患者要求膏方调理。

本例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患者为教师,邢老师根据其既往经验,用了套方,结果咳嗽不减反增,属于辨证不确,治疗有误。二诊重新辨证,根据痰白、背冷、舌胖有齿印而水滑,确认为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合苇茎汤,药后有桴鼓之效。其实三诊已可不服小青龙汤,但患者因经常患咳嗽,而迁延不愈,所以坚持要继续服上方巩固,故用二诊方加减。

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小青龙 当归四逆汤医案
平肝清热利咽,覆赭黛蛤是对证方

临床除寒邪、寒饮咳嗽外,更多见的是痰热咳嗽,一般用清金化痰丸多能奏效。但一些患者感冒后气道反应性增高,或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用一般的清热化痰药物无效,必须同用祛风清热利咽之品。还有的患者辨证属肝火犯肺者,单用清热化痰法也是无效的。

符某,男,77岁。咳嗽2月余,咽痒,咽痛,早上有痰,黄脓,下午干咳连连,气急,甚则呼吸困难,咳时头晕头痛。纳可,口干,大便偏干,每天1次(喝肠清茶),面色红,性情急易怒,有高血压史。2月来历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舌偏红,脉弦。处方:旋覆花9g,代赭石30g,青黛9g,海蛤壳15g,海浮石15g,僵蚕9g,蝉衣9g,玄参60g,仙鹤草60g,大黄6g,黄芩9g,象贝9g,制半夏9g,冬瓜子30g,米仁30g,芦根30g,生麻黄3g,7剂。

二诊:早上痰转白色,下午干咳次数明显减少,干咳前无咽痒咽痛,口干已除,大便偏干,每天1次,仍要服肠清茶。舌淡红,脉弦。守方改僵蚕15,黄芩6,加当归30,去象贝,7剂。

三诊:上方当归、青黛未配到。近几天咽痒咳嗽基本已消失,痰亦消除,精神振作,口不干,大便仍偏干。舌淡红,苔薄,脉沉弦。处方:初诊方去黄芩、象贝、半夏、青黛,改僵蚕15g,加当归30g、天麦冬(各)15g,7剂。

四诊:咳嗽已除。今年以来左手发麻,有颈椎病史。改方治疗颈椎病。

本案的治疗着眼于3个方面。第一,清热平肝。患者性急易怒、咳嗽时头晕头痛、面色红、舌偏红、脉弦,均为肝火侮肺,木火刑金之证,故用旋覆花、代赭石、黛蛤散以平肝清热。第二,清热化痰,用黛蛤散、旋覆花、海浮石、黄芩、象贝、半夏、冬瓜子、米仁、芦根等品。第三,清热祛风利咽,用旋覆花、僵蚕、蝉衣、玄参、仙鹤草等药。方中旋覆花兼具平肝、化痰、利咽之功效,一举三得。大黄直降下行,釜底抽薪,有助于平息肝火,通降肺热,一箭双雕。反佐小剂量麻黄,能祛风利咽,因有发散作用,与清热化痰药同用有推动化痰之力,与大队平肝清热之品同用而无副作用。

来自[妙方精选]栏目

姜良铎应用小青龙汤举隅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炙甘草所组成。原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及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等症。姜良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姜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新,临床应用于其他病症,每收良效。

痰饮夹热之咳喘

素有痰饮,外感温邪,痰热互结,肺失宣降,脾肺气虚,久病及肾,本虚表实。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咯痰色黄,不易咯出,腰膝酸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无力。姜良铎教授指出:“此为小青龙汤之变证,除抓住痰黄,不以咯出,舌苔薄黄,脉滑数等标实之热象外,同时亦要抓住腰膝酸痛,脉象无力等本虚之特征。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味治疗。”

李某,男,58岁。患者有咳喘病史12年。初诊:两月来反复感冒,咳喘加重,心烦发憋,咯痰色黄,不易咯出,倚息不得卧,腰膝酸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无力。

方药:麻黄10g、桂枝10g、芍药10g、干姜5g、细辛5g、五味子5g、半夏10g、炙甘草10g、生石膏30g、连翘15g、杏仁10g、炙紫菀12g、炙冬花10g、补骨脂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上方服14剂后,心烦、咳黄痰、苔黄脉滑数均除。仍咳喘发憋,气短乏力,继上方去生石膏,加蛤蚧尾3g、太子参30g

上方加减服用32剂,诸自觉症状皆除。后服丸药以缓图之。

按:此病人为内有痰饮,外感温邪,由痰热互结所致。用小青龙汤化其痰饮,加生石膏清邪热而除烦躁,麻黄配连翘透表达里,外透肌表之毒热,内清肺脏之痰毒;杏仁、紫菀、冬花三药相须合用,可收宣肺化痰之功,止咳平喘之效倍增。久病肺脾肾三脏皆虚,故姜老师常选用补骨脂、蛤蚧尾、太子参等药。补骨脂善补命门火,壮肾阳暖中宫,温脾脏助运化,逐里寒固精气;蛤蚧尾长于补肾益肺,尤能摄纳肾气,为治肺肾虚喘之要药;太子参补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补而兼清,平补气阴,为补气药中清补之佳品。诸药合用,透肌表,通气道,排毒邪,标本兼固,邪去正复,病当自愈。

水饮内蓄之水肿

吴某,男,48岁。感冒面目浮肿加重10天,患者有浮肿病史1年,刻诊见恶寒发热,无汗,吐涎沫,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头身重痛,口微渴,小便不利,舌体胖,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浮略数。尿检:蛋白(+++)。

方药:麻黄10g、桂枝10g、芍药10g、五味子6g、细辛5g、生姜皮10g、法半夏10g、云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5g、益母草30g、苏叶10g、蝉衣6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6剂后,全身微微汗出,尿量大增,恶寒发热已除,脉转和缓。继上方减麻黄苏叶量为6g,加白术12g、黄芪20g、再进20剂,诸症消失。尿检:蛋白(+),后改服金贵肾气丸以善其后。

按:病人症状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组为恶寒发热,无汗,口吐涎沫,面目及双下肢浮肿,舌体胖,质淡,此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小青龙汤证,用其解表散寒,蠲饮降逆,表里双解;其二为口微渴,小便不利,苔白水滑,脉浮,为膀胱气化失司,水津失布之五苓散证,用其健脾通阳,化气行水。腰以上肿用小青龙汤“开鬼门”,腰以下肿用五苓散以“洁净腑”。配益母草、苏叶、蝉衣三药合用,轻开轻疏三焦,疏风活血利水并用。麻黄、细辛、黄芪为姜良铎教授常用之药,麻黄宣通肺气,细辛散风寒,激发肾气以化水饮,黄芪补脾益肺。三药相伍,一宣肺开上源,以布津液;一下通肾气,以行气化;一补脾运中,以化水湿,上中下与肺脾肾并顾,扶正祛邪并施,邪气去则气化行,脾不受困,健运如常,其病而愈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谢 鸣:名方运用——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9克,制半夏9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温服。服后覆被取微汗出。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稀白,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制方要义:本方所主为表寒里饮证,系患者素体阳弱,津液不能布化,寒水内停在先,复感风寒,肺郁表闭,寒饮内动,即所谓的“外寒引动内饮”。因风寒闭表,外见寒热无汗、头身疼痛;里饮内动见喘咳,痰多而清稀、舌苔白滑;如饮邪外溢经脉肌肤则可见身痛肢重、头面浮肿等。本证治疗当表散风寒,温化里饮,即表里同治。由于患者寒饮在内,素体阳弱津乏,故解表化饮中又当顾护气津。方中主用麻黄、桂枝相伍,发散风寒,宣通肺气;辅以干姜、细辛、半夏温肺通阳,化饮祛痰;佐以芍药益阴敛营,五味子温敛肺气,兼制君臣药之辛散温燥;更用甘草甘缓益气,调和于辛散与酸收、解表与温里之间。

效用特点:本方是治疗外寒里饮证的要方,其在立法上散寒化饮,表里兼治;配伍上采用辛散温通,佐用酸收、甘缓,即寓助卫护营于温通发散之中,具有温散而不伤气津的特点。全方以“温通布散”为作用特点,有温肺化饮止咳喘、解表散邪退寒热、振奋心阳除胸痹、通阳行水消肿满等效用。值得注意的是,方中细辛通启少阴(肾)之阳气,善散深伏的水寒之邪;干姜温肺暖脾,尤能温化寒饮;五味子酸收,既防姜、辛之燥散耗伤气津,又能敛肺而止咳喘。此三味相配,温化痰饮、止咳平喘,不伤气津,即所谓的“姜辛五味”药法,为治疗寒饮咳喘的常用药对。

临床应用:本方在《伤寒论》中用治太阳伤寒兼里有停饮的咳喘,在《金匮要略》中用治溢饮、支饮及妇人吐涎沫,提示前人使用本方以里有寒饮,饮邪上迫外溢为其关键。现代临床本方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中耳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病。

用方原理:三焦主水液代谢,其中肾为阳气之根,主化气行水。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传输,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水饮多为阳弱不化津液所引起,与肺、脾、肾三脏的输化不及有关。饮具有流动不居的特性,可外溢于经脉关节肌表而为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肌肤水肿;内流于脏腑如心肺胃肠)而见心悸、咳嗽喘逆、呕吐痰涎、肠鸣泄泻,或停聚于腔隙如内耳、胸胁、腹腔)而发为头眩耳闭、胸胁满痛、大腹肿胀等症。本方温肾而行水气,暖脾而运水湿,温肺而布津液,使表里三焦通畅,津液布化,水行饮消,诸症得解。

临证经验:

1.根据原方证的病机变化增减:如表闭甚,里饮郁而化热,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适量石膏清热以兼顾,此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如外无表证,但痰饮郁结而见咳逆上气,咯痰不利,喉中有水鸡音,则于方中去桂枝,甘草易为大枣,加射干、紫菀、冬花开结化痰、温肺下气,变解表化饮为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此为“射干麻黄汤”。

2.根据病证加减: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属素有停饮,复感风寒,见寒热无汗,咳喘痰多,可选加紫菀、款冬花,或杏仁、苏子;肺郁化热见热甚、苔黄脉数,加生石膏、射干。支气管哮喘属于寒痰阻肺见咳喘胸满,加橘红、炒枳壳、炒莱菔子。老年性肺气肿兼下元不足,见咳喘短气,腰膝酸软,加人参、补骨脂、当归。小儿百日咳属于风痰稽肺,见喉痒咳甚,咯白色泡沫痰,加百部、制僵蚕、蝉衣。②肺源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衰肺水肿属心肾阳虚、寒饮凌心犯肺,见胸闷心悸,减麻黄量,增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黄芪、丹参;见尿少身肿,加车前子、炒葶苈子、大枣。③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虚寒,偶感风寒即见喷嚏频作,清涕不断,伴鼻塞声重,可加辛夷、防风、制苍耳子。卡他性中耳炎属饮聚耳窍,见眩晕、耳痛耳胀、舌滑脉弦,重用半夏,加石菖蒲、制地龙、虎耳草。④其他:慢性肾炎属肺脾虚寒,因外感风寒而见形寒肢冷,水肿或水肿加重者,可选加制附子、炒白术、茯苓、益母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寒饮留聚胃肠,见腹痛畏寒、肠鸣泻泄,桂枝易肉桂,加白术、茯苓。胸腔积液见胸痛,或胸满气急而无明显热象者,可选加苏子、炒莱菔子、白芥子。

王文鼎老中医运用本方颇有心得:方中姜、辛、味三药一般等量用之;麻黄选用亦很有分寸,如初病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麻黄捣烂去粉末留用),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量可达30克,);桂枝与白芍配伍,新病初期两味等量,病久渐虚则白芍倍桂枝量;寒饮郁热之寒热兼夹见口干思饮,但饮不多者加石膏,喘甚加杏仁,咽痛加山豆根。

总之,本方使用当以寒饮内停见喘咳、痰稀量多、舌苔白滑、脉弦滑为主要依据。寒饮兼有表寒者最宜,虽未兼表证者也可用,但单纯的表寒证者则不宜。痰热内停见咳痰黄稠、苔黄脉数者则忌用;阴虚内热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苔少脉细者当禁用

来自[药物与临床]栏目

治咳喘名方:小青龙汤

口述: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徐晓东 整理:李华

中医治疗感冒是非常好的

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这些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平时就是坐堂看病,我侧重肺系疾病。感冒、顽固性咳嗽、哮喘、鼻炎啊这些,前前后后研究了30多年,这些肺系毛病,也就是西医说的上呼吸道疾病。

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很冷,风很大,天冷的时候呢,人的免疫功能也会比较差,所以患风寒感冒的人特别多。

我有一个学生,是给我抄方的,前几天他发烧38度,咳嗽、鼻塞、全身关节痛、连呼吸也困难。他赶紧跟我说:“徐老师,你给我开贴药吃吃。”

我学生的这个感冒,中医叫这种症状为“寒邪内闭”,这往往是天气突然冷起来,人被冷风一激,腠理闭塞,是人本能的一种抵御能力。而皮毛跟肺是相表里的,腠里闭塞,肺也就会有问题了,内热就散发不出来。

中医如何处理“寒邪内闭”呢?中医说要宣发出来,要让它出汗,肺气宣达,用一点发汗的药,防风、荆芥,甚至麻黄、小青龙汤,通过发汗,把“里热”清除掉。

几帖药吃下去,发烧退下来,鼻子也不塞,就是还有点咳嗽,那我就给他再开几帖药,前后4天,他就跟没有事情一样帮我抄方了。

现在城市里的居民,也知道经常挂盐水不好,他也想看中医。但真需要中医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够像我学生这样马上能找到我。特别是农村里的居民,他要找个好中医看看病,是很难的。

中医看感冒,2000年前就很有经验

今天,我先来讲小青龙汤。

前些年暑假,我的学生说:“徐老师你能不能在放假的时候,到我们乡下去送送医啊?”

推不掉,我就去了,夏天很热,那天晚上8点钟光景,院子里开进来一台拖拉机,是女婿拉他老丈人看病来了。老丈人60岁,看看嘛起码70多岁了,这么热的夏天啊,居然穿着棉衣,我在二楼,怎么等等不上来等等不上来呢?原来他老丈人走两步就要歇一歇,还有,女婿手上还拿着一个杯子,给专门用来吐痰的。老丈人走两步就咳,就喘,就要吐痰,上气不接下气。病人跟我说话,两个字两个字说,说了半天我听明白了,这个病10多年了,治来治去治不好,再热的夏天,背脊后面都有巴掌大一块地方是冰冰阴的,连续两年了,夏天没有脱过棉袄,晚上睡觉呢,躺不平,只能半躺着。

城市里这样典型的病例很少见,农村缺医少药,小病拖成大病。我对学生说,你就给这位病人开5帖小青龙汤,原方原剂量,一个字也不要改。

5天后,病人拖拉机坐坐又来了,“啊呀,徐医生谢谢你啊,吃了你的药,我舒服多啦,你看,我棉袄已经不用穿了。”

我说:“老先生,你这个病呢,有些年数了,现在我把你病情控制住,但药还得继续吃。你不用谢我,你吃的这张方子,是2000年前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叫小青龙汤。你把这张方子放好,毛病发作的时候就吃它5贴。”

病人当然不晓得啥个叫小青龙汤,这张方子就是经方,来源于2000年前汉代张仲景写的《伤寒论》,总共8味药:麻黄(去节)、芍药各9克,细辛、干姜、甘草(炙)各6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洗)。

这里面,麻黄、桂枝为君药,起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作用。干姜、细辛为臣药,起温肺化饮作用。配伍半夏,协助化痰降气;配伍芍药,敛阴和营,缓解支气管痉挛以止咳喘;配伍五味子敛肺止咳、防温燥伤肺,这是四味佐药;最后再用炙甘草调和药性,以防辛散温燥太过,耗伤气阴。

青龙是古代传说中东方的木神,负责万物的生长发育,龙入江海,必翻波逐浪。你看上面这位病人,夏天还穿棉袄,他体内的寒气可见有多大,他走几步就咳,就喘,咳那么多的痰,就是他体内水太多。我给他吃小青龙汤,就好比是给他体内放一条龙进去,龙兴则云升,云升则雨降,病人体内的水气就像江河一样流入大海了。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配伍极其高明。一般我们看感冒,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给病人解表,解表就是先把一些在表面的症状解决掉,头痛啊,怕冷啊,发热啊,这些中医叫表证,先给你解决掉;第二步你如果有痰的话呢,要给你化痰;痰化掉了,就到了第三步,你如果咳嗽,那最后给你把咳止住。

但小青龙汤不是这样的,小青龙汤是“三步并做一步走”的。解表、化痰、止咳,它一步就给你搞定了。

上面那个夏天穿棉袄的病人,我看他吃小青龙汤特别对症,所以一吃就见效。但经方这个东西,你如果用得不当,就达不到这个效果。

我有一个大三的学生,刚学了两年中医,属于学中医刚入门的阶段。有一次他偶感风寒,我开给他小青龙汤,之后就没有见过他。

将近20多天以后,我在学校里碰到他,他告诉我:“徐老师,你开给我的方子我抓药迟了好几天,这个药就没吃,后来我住院半个月,大叶性肺炎,昨天才出院。”

我说,你当时这个药没吃。如果你吃了,后面这个过程就没有了。

中医说痰生热,如果他当时能赶紧用药,及时化痰,体内化热的材料没有了,没有东西“资以抵粮”,用西医的话来说是炎症的培养基就没有了。你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痰郁而化热,痰就变成感染源,炎症灶了。

我非常惋惜地对学生说,后面西医的处理都是对的,消炎、抗感染、住院……但你的生命活力,由于这样一次过程,元气大伤,生命水平下降。现在你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生命状态。

很多人体质的下降,跟类似的大折腾有关。

其实,当这个学生病程进展到喉咙痛、痰黄,痰吐不出来、口渴、发烧时,这种时候就是化热了。这时用小青龙加石膏汤(也是张仲景的经方),那又可以对付了。古人的方子,名堂多啦!我们自己也是在临床当中慢慢体会到的,经方真是好用得不得了。

过敏性鼻炎,这也是一个“肺系”的病,用小青龙汤配伍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也非常好。我临床上经常用的。

但话说回来,不理解配伍的人不能随便用。这里有一个理解的问题。有的人一听,“麻黄桂枝一起用。三步并做一步走”——有这么好的东西,一帖两帖就弄得好?那我也要用。不行,你不理解这个事情,就不能随便用。

来源:今日早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6336.html

更多阅读

你不知道的秘密:20个iPad 2使用技巧 2张信用卡使用技巧

其实ipad还有很多隐藏的功能是大家不知道。一起看看这篇文章吧,你会获益良多。你不知道的秘密:20个iPad 2使用技巧——步骤/方法你不知道的秘密:20个iPad 2使用技巧 1、1 揭开隐藏的键盘字符  iPad屏幕上的键盘不仅仅是你所见的。按

童心回放宝葫芦的秘密 童心回放经典电影

《宝葫芦的秘密》将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以尖端的数字特效重现银幕。故事讲述小学生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一

本人发现刻录MDF最简单的方法 简单韩叙发现的秘密

在网络中,除了ISO,NRG,CDI等光盘镜像以外,还有大量大MDF格式的光盘镜像。而对于前的几种格式相信大家几乎都会用Nero来刻录,非常的方便,是大家最习惯使用的刻录方法。但是对于MDF格式的文件Nero却不能支持,连Nero大虚拟光驱也无法加载。MDF

习作三读神童的秘密有感付冬明

寒假里,我读完了神童的秘密一书,掩卷深思,深有感触。它使我懂得:只有勤奋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捷足先登,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这本书讲述了陈毅元帅在五岁半读书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原来他学习好的秘诀在于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有

声明:《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小青龙 当归四逆汤医案》为网友满满的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