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游记——坎布拉 青海坎布拉景区

此次青海之行最重要、记忆最为深刻的旅程,就是坎布拉之行。
说实话,我们不是资深的旅行达人,出发前没做相关的功课,对于青海的旅游景点知之甚少,除了青海湖、塔尔寺等,其他信息几乎是空白。所以到了青海,一问当地人,他们都会提到坎布拉,我们初次听到这个词,都不知道坎布拉这三个字咋写?!于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们有了这次的坎布拉之行。
青海游记——坎布拉 青海坎布拉景区
首先,老公打了数个电话,谈妥了租车的价格和出发的时间、行程安排等。早上,我们照旧是简单的早点后,就在宾馆外面的路口等待约好的车。早晨的西宁,尽管可以看到太阳慢慢从东方升起,可是我们感觉不到丝毫的热度,一阵风吹来刺骨的冷。司机估计是起床后等待漂亮老婆精心化妆,整整迟到了半小时,我们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心里却是火烧火燎。
然后,八点半过,各路人马汇合完毕,坎布拉之行正式开始。一路上,昏昏欲睡,偶尔睁开眼睛,窗外灰尘弥漫,周围植被很少。到达景区大门,是上午的11点。老公他们安排买门票。门票,50元一张;景区交通费100元。在景区内参观必须乘坐他们的观光车,所谓的观光车就是中巴车,真是价格不菲。然后,观光车的配备显然不够,我们在大门处等了近两个小时才得以上车,当然,与我们一起等待的不下数百人。还有游客到景区一打听居然要等这么长时间后,就在景区大门拍了几张照片,做到此一游状,便打道回府了。
在百度上搜索了一段关于坎布拉的简介,现摘录于此:“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距青海省西宁市131公里,距尖扎县城50公里。它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摄氏-11℃,年均温度-6℃-2。9℃,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伟的电站大坝、绮丽的峡谷库区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是开展旅游、朝拜、观光、度假、野营和科学考察、生态旅游的理想胜地。”我们门票上的介绍也大抵如此。就这样,我们顶着大太阳,终于上了一辆景区观光车,开始游览了。
景区其实就是在山上,所以观光车一进大门就开始爬坡,坡度还相当大,感觉很险。老公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着。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视野也越来越好,到了一处山顶,司机停下来说,半小时,各位下车拍照留恋。这句话让我们想起旅游的经典句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排队照相。”呵呵。站在山顶,远观诚如百度的简介,只见“奇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植被、雄伟的电站大坝、绮丽的峡谷库区。”
那么,何为丹霞地貌?还是问问度娘吧。“丹霞地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从这些知识性的描述来看,我们可见的是远远的、在阳光下呈现红色的岩土。因为太远,我们不能与之亲密接触,只能以度娘介绍的知识再加上眼见的红色结合,形成关于丹霞地貌的轮廓。
“茂密的植被”。观光车进入景区之后的很长时间,其实植被并不好。只是在到达主要景点后,在丹霞地貌之后,才逐渐看到有高山草甸,再慢慢往前走,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然后在“小瑶池”,植被更加茂密了。从“小瑶池”这个名称来看,应该是有水的吧,可是,没有,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人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大约就是说在这些地方有树真不容易啊。所以,关于景区描述的“茂密的植被”应该还算名副其实的。
“雄伟的电站大坝”。这是黄河流域上游的一座大坝,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在高山上,清晰可见大坝灰色的坝址,四周是红色的丹霞山脉,灰色的大坝矗立在宝石蓝的水中,格外醒目,与自然景观相比,有点格格不入。一方面,我们在赞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感叹“人力胜天”的伟大。所以,坎布拉应该算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吧。呵呵。
“古老的宗教文化”。关于这个方面,我们还是得问度娘。“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该风景名胜区内的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内热贡佛教绘画技艺精湛高超,光彩夺目。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古刹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古刹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内广大朝拜者络绎不绝。省内著名的夏琼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风景区较近,可考虑作为本风景区宗教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景区中,观光车几乎都是急驰而过,(可能司机对所有的风景早就是视而不见了,在他的眼里没有风景,只有路),我们没有见到任何的关于寺庙的影子。不过,在这深山之中,我们还是不要打扰那些出家人的清修了吧。
“独特的藏族风情”。高高的山间,不时地可以见到藏族人的房屋,静静地卧在青山绿水中,不啻为世外桃源。可是,关于藏族风情,度娘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居住着个有浓厚民族习俗的藏族人民,景区内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个蒙古族自然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我们这般的匆匆游览,自然不可能有机会去近距离了解他们独特的风情了。不过,还是在上面提到的“小瑶池”处,女儿和老公吃一位藏族小姑娘卖的酸奶,其间跟她闲聊了几句。小姑娘很安静,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沉稳。她说,她14岁,家就住在山里,平日在县城上学,周末回家,暑假摆摊卖酸奶和小饰品凑下学期的学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知这算不算“藏族风情”?还有一位老奶奶,满脸的皱纹与沧桑,坐在大太阳底下,卖野樱桃和野草莓。野樱桃在阳光下,鲜艳欲滴,吃一颗,很酸,相当醒瞌睡。有人问老奶奶“高寿”,她不答,旁边有小伙子说老奶奶听不懂汉话。不知这又算不算“藏族风情”?
我们关于坎布拉的旅游应该就到此结束了。不论如何,那艳丽的丹霞地貌、那宝石一般的河水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从离开坎布拉开始,我们的车开始返回西宁,上高速路之前,车一直在黄河边行驶,看着那么清澈湛蓝的河水,我的心里唯有感叹:这是著名的黄河吗?这么美丽的河水,是如何变成的黄色?是什么污染了它?如果你看到它,没有告诉你这就是黄河,你会想到它就是黄河吗?我说,它不应该叫黄河,应该叫清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373.html

更多阅读

坎迪斯·帕克1 _ 坎迪斯 帕克

【姓名】:坎迪斯·帕克(Candace Parker)【性别】:女【国籍】:美国 【昵称】:女飞人,SheBron(意为女子篮坛中的"勒布朗(LeBron)·詹姆斯"。【出生】:1986年4月19日 【毕业】:田纳西大学(Tennessee) 【选秀】:2008年选秀在第一轮第一位被洛杉矶

博伊伦之歌、布兰诗歌还是卡尔米娜•布拉纳? 布拉纳

《Carmina Burana》是作曲家奥尔夫1935-1936年创作的康塔塔,不过,一直以来有好几个译名,最早在港台书籍里翻作《布兰诗歌》,大陆的音乐欣赏书上大多译作《博伊伦之歌》,也有干脆音译成《卡尔米娜·布拉纳》的。奥尔夫作品的文本是建立在

青海青,南山南 青海青沙棘籽油

1研究生阶段有个室友,本科在青海西宁念的,他时常给我们其他几个室友“推销”青海、“推销西宁”。研一时,他去参加个求职大赛,遇到那次比赛最能说、最后自然也拿了冠军的另一个男生(当然,请不要乱想,他们两真的没有在一起),那男生是公管学

声明:《青海游记——坎布拉 青海坎布拉景区》为网友當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